世界文化大一统——道之究竟

大家可以打赏一下,顶上打赏榜。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0 23:34:00 +0800 CST  
知道越多,越难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当中,坚持正法难啊,还要偷偷不让人知道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1 18:24:00 +0800 CST  
@4968622606 2017-03-11 19:28:00
多说无益,心中有欲念,分别妄想心,万事随它去吧,还不如教点实际的,看到实效的,叫人去悟,不悟也乐在心中啊,岂不是功德一件?
-----------------------------
翻译古文就可以了,教人修行的没我啥事,自然有人做。
修行越深,遇到的困难越多啊,业力罪业越是浮现,需要一个一个解决,等到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清净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1 20:31:00 +0800 CST  
@4968622606 2017-03-11 19:28:00
乐在其中
-----------------------------
这个状态却是不错,不过多反省自身,从出生到现在做什么错事,还能找到当年的人吗?有机会认个错,请吃饭,不要等到下一世轮回来解决。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1 20:36:00 +0800 CST  
@4968622606 2017-03-11 21:33:00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佛家的说法吗?
-----------------------------
道家也有这种说法,叫“因缘”,缘起缘灭又一生,不要有分别心。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1 22:08:00 +0800 CST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真正的治理国家,不是用权术,也不是靠虚伪作假,而是真心实意的道德。真正会用兵的,是会用奇兵的,以最快速度解决敌方军队,平反叛乱,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前面有说过,老子最讨厌用战争、兵器、阴谋的,但是这里为什么会倡导用奇兵呢?因为怎么打仗都会有人受伤死亡,所以最快解决战争并且减少伤亡或没有伤亡的用兵决策,才是正确的用兵方法。
怎么样才能正确取得天下呢?只要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没有得到天下的念头,但他的道德修养反而被天下人所佩服、敬爱,被推选为天下的君王,这样就能正确取得天下。
我怎么知道这些事情呢?我是从以下内容知道的。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3:00 +0800 CST  
一个国家的禁令、忌讳越多,那人民就什么都不敢做,物质上越贫穷,精神上越贫穷。
人民手中的刀、剑、枪等利器越多,人民手中方便的科技制作品越多,整个国家就越混乱。
人的小聪明越来越多,人心越乱,科技作品就会越来越多,物质享受越来越高明。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享受的,而科技作品是为了偷懒,为了享受,都是心中的贪念在作祟,所以老子叫做“奇物”,并不赞同这种做法,这些分别妄想只会让后天神识更加庞大。
国家制定的法令越多,就会导致违反法律的人越多,国家越混乱。
因此,治理国家的圣人说:我内心清净无为,做事具有德,人民会效仿我,自然开化。我做事静定,人民就会少说话少妄想,走上正道。我无为之治,不玩花样手段,社会就会自然富起来。我没有私欲,国家社会就会效仿,民风就会走上纯朴的道路上。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4:00 +0800 CST  
(真正的政治,就是“以正治国”,不能用权术,不能用手段,而是用真正诚恳的道德,不能虚诈,不能作假。
至于用兵,在军事哲学作战的运用上,《孙子兵法》曾经告诉我们,“兵者,诡道也”。“诡道”是什么?就是“以奇用兵”,所以用兵要用奇兵。能用奇的,那是上将之才,大将之才。
我们研究历史,《汉书》上所说,陈平帮助汉高祖,六出奇计,助汉高祖统一了天下。当时,张良、陈平、萧何都有功劳,最后陈平功劳最大;所以萧何死后,陈平当宰相,封了侯爵。但在《史记》上的记载,陈平自己说:“吾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发,亦已矣,终不复起,以吾多阴谋也。”奇计是用阴的,如四川话所说,是阴着干的,违反了道德。陈平说,我的后代将来不会有好的果报,功业会被拦腰截断。后来果然如此,陈平自己位至王侯,但只传到孙子一代,功名富贵就结束了,这是陈平自己的预言。
这是历史上的例证,陈平毕竟是道家,学老庄之道的人物,他在人文文化上给我们一个运用上的教训。虽说为了国家天下,不能不出奇计,到底为道家所忌。所以人生在世,要行正道,正道就是诚;许多人学问好,头脑聪明,喜欢诡道、奇计,这就大错特错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4:00 +0800 CST  
“以无事取天下”这句话,是老子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这要特别注意。有一种人,有道德、有学问、又无心于取天下,但他的道德修养,反为天下所归。我们中国上古史中有榜样,尧、舜、禹乃至于周朝的文王父子,尤其是文王,都是“以无事取天下”的。在文王的时代,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一半以上是他的,他决不想动,不想为天下第一人。后来他儿子起来革命,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历史上,始终赞誉文王之德。其实在殷商时代,文王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否是“以奇用兵”来取天下的?不是,而是天下归心,天不敬服于他的道德。如果以现代的观念及术语来说,那是他政治作战的成功;更贴切地说,这是他教化牧养百姓的成功,而最高的原则是道德,是无所求,对百姓毫无所求,这就是“以无事取天下”的道理。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这是他经验的累积,以及历史的事实。“忌讳”一词,解释起来颇费周章;现在的解释,则是指某种事不能说,说了就是犯“忌讳”。而过去对于“忌讳”一词则有多方面的用法,如对于帝王的名字,不可以直接称呼,否则就是犯“忌讳”,就要杀头。例如《老子》这本书第一章的文句,“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如《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唐明皇李隆基的帝号为玄宗,于是这个“玄”字,为了避讳,就改为“元”字。而且,所有的书籍以及一切文字,都一律这样改,所以,唐朝以后,“玄”与“元”两字就通用了。又如孔子的名字“孔丘”,为了尊敬孔子,避他的名讳,我们早年读古书,读到他的名字孔丘时,就读做“孔某”或读做“孔乙己”;而姓丘的人,写自己的姓时,写做“邱”字,另有一些地方就写做“丘”字。
老子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禁令愈多,人民什么都不敢做,不能做,于是物质上就愈贫穷,精神上也更贫穷,贫穷到痛苦的地步。这就是“天下忌讳,而民弥贫”的道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5:00 +0800 CST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这句话,以现代世界的情况来解释,很容易明白。精密科技越发达,利器越多,核子弹当然是利器,投下一颗,即可杀人无数,这是多么厉害!但所谓利器,不仅是指杀人的锋利武器,而且泛指利便之器。物质文明,科技愈发达,社会上人人因此而热昏了头,沉迷在小小手机、电脑屏幕上,开始了各种娱乐。这一点,现代的年轻人体会不到,只有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回想到少年时期,生活在农业社会时那种安定、清闲、自然、舒适的味道,实在是一种享受。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科技发展越快,方便的科技品越多,大家称之为社会的进步。这所谓的进步,我常说,如果以文化的立场来看,以精神层面来探讨,并不一定会予以肯定。以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历史愈往前进,物质文明生活愈便利;但以精神文化而言,人类文化反而越来越退步、退化。
“以无事取天下”。所以说,多忌讳、多利器、多佐巧、多法令,这一切都是有事,是有为法。有为法太过分了,社会就更乱,问题就更多;如果是无为法,就会清静、道德,社会自然安定。
“我好静而民自正”,这里的“静”,不是佛家的静坐,而是中国文化《大学》之道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静”。这是行事的静定工夫,不是在座上打坐;打坐是小玩意,这是大定。这是说领导人有这样的静定,是为天下的大静,如果领导人真正地“好静”,则天下之民自然受其感化,走上正道。)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5:00 +0800 CST  
本章解释:
文中解释挺好,不说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5:00 +0800 CST  
明天见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6:00 +0800 CST  
翻译速度变慢了,我尽量快点翻译。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00:39:00 +0800 CST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国家的政治温和老实,不耍小聪明,不耍花招,那人民就会纯朴安分。国家的政治喜欢监视民众一切,管的很严,那人民就会变得奸猾狡诈。
福祸互为因果,当一个人得意到了极点的时候,有名有钱有地位,就要知道得意是失意的开端,而当一个人失意到了极点的时候,没钱没名没地位,就要知道失意是得意的开端。
但是,谁知道什么是祸的极点,什么又是福的极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正直的东西,因此做人做事太正了,反而变歪了,做人做事太善良了,反而变成恶了。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2:00 +0800 CST  
我们先天之时,是人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境界,没有种种分别,无正无曲,无善无恶,后来人先天的元神慢慢退化成后天识神,开始有了分别,于是开始迷惑起来,这样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有上万年历史了。
因此,安住于先天本然虚无静谧的圣人做人很方正,但没有割弃其他一切东西,可以容物。圣人做人说话都很直爽,但他说话不会太直了导致放肆。圣人有才华,有远大志向,知名度很高,但是他的光芒却不耀眼,看起来平平凡凡,做事很踏实。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2:00 +0800 CST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在汉朝著名的盛世——儒家称道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汉景帝刘恒、刘启两父子。这两位帝王,当时以老子的思想作为政治哲学的最高指导原则。汉文帝自己个人的厚朴,就是受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原则的启发。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刑罚自然而然地停顿下来,不必施刑,监狱几乎完全空了,狱中没有犯罪的人,政治清明到了如此程度。“其民淳淳”,所谓“淳淳”,意指百姓们不大喜欢外务,不管外面的事,所以社会安定,也无外务需要去管,大家都过得很安详了。
在更近的历史,像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的时代,一百多年之中,也差不多做到了“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境况。当时人民的生活,正如那诗人所吟的“长日唯消一局棋”的境界。因为日子过得休闲自在,无烦无恼无事,便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漫漫长日唯有下一盘棋打发了。在真正悠哉游哉的日子里,承平之世的一些世家公子也说:“不为无聊之事,何以度此有涯之生。”如果不找些无聊的事去做做,这漫长的日子实在打发不了。所以各种休闲的活动就多了,像《红楼梦》中的描写,那些公子小姐们的生活,连吃一顿饺子,也要想各种花样去制作,以消磨时间。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3:00 +0800 CST  
宋朝的一个人赵抃,是宋代的理学名臣,死后国家给他的滋号为“清献”,所以后世都尊称他为“赵清献”。官位高至太子少保,龙图阁大学土,一生非常清廉,有“铁面御史”的美誉。对于当时有权势或者皇帝宠幸的大臣,有不法之事者,他照样弹劾不误,对于当时的宰相也是毫不容情的。当他奉命出任知府,前往成都到任时,并不像一般的方面大员,所谓新官到任,一路的行色,威风、壮丽、阔绰;他连一匹马也买不起,只骑了一头小毛驴,带了一个年老的家仆,携一张古琴和他所喜爱的一只白鹤,姗姗地前往。当时成都大大小小官员率领了三班六房,旌旗凉伞、仪队,浩浩荡荡出城,迎接这位新长官,却迎接不到。结果,他悄然进了衙门,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就是城外茶亭歇脚喝茶的那个老头子。
他每到一个地方,民间都受他的感化,风气变成纯朴善又没有人打官司了,在他管治下,的确做到了牢狱没有犯人。
他的清高和包拯一样,是真正的清正,真正的廉洁。然而,他的作风不同,他既是儒家,又学佛家的禅宗。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3:00 +0800 CST  
包拯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熟知的清官,小说《包公案》说他铁面无私。所谓“铁面”,是说一个人的脸色是铁青的,脸上的肌肉是硬绷绷、冷冰冰的,终日没有一丝笑容。像这样的一副面孔,谁会喜欢?在《宋史》中,包拯的传记也是这样记载,说他终日都没有笑容,所以说他如果笑一下,则黄河的水都会澄清。反过来说,要想包公笑一笑,比期待千万年浑浊的黄河澄澈见底还困难。包拯这张冷面孔,连他的家人都不敢和他说话,那真是阎王面孔。
依我看来,他做官的话,我会非常敬佩,但是做朋友的话,我却不愿意。他做人太过正直,反而觉得有些歪曲。
包拯的铁面无私的确是了不起,铁面无私、清廉刚直。但是,他能够做得这样好,还是靠这个后台老板当靠山。他的靠山就是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假使仁宗不支持他,那么他那张铁面孔是行不通的,是铁不起来的。
包拯的为官,就是“其政察察”,试看他那个时候,离奇的冤案破得越多,他衙门的官司打得越热闹,喊冤的人亦越多。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3:00 +0800 CST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涡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与福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正在得意时,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开始;而失意,却正得意的起端。这也是哲学问题。
常听人说某人有福,但福为“祸之所伏”,看来有福时。可能祸就快要来了。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肥”,猪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杀了。人发财以后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时麻烦也就来了。一个人官大、名大、钱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烦大,痛苦多了。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一个东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过分了,又偏向了另一边。就以享受而言,古人的享受就与我们现代不同,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在的所谓享受方法与内容,一定要说我们现代的人是一群群的疯子。而现代的年轻人,跳霹雳舞,唱热门歌,看到我们在这里研究两三千年前的老子思想,也会说我们是神经有问题。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4:00 +0800 CST  
假如一定说打坐、学佛、学道,清净无为就是好的,可是许多年轻人一天到晚跑寺庙,学佛打坐,而事实上,他们一点也不清净,一点也不无为,更谈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烦,把腿子也搞坏了,不但佛没有学好,道没有学好,连做人也没有做好,学得稀奇古怪。这就是“正复为奇”,学正道学成了神经,就糟了。
“善复为妖”,禅宗大师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就说过,世间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个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来一脸的佛样,一身的佛气,一开口就是佛言佛语,这最可怕,所以不要轻易去碰这些人。学佛太过就变成妖怪了。)

本章解释:
通过文中的描述,我们应该学学圣人,做人很方正,但没有割弃其他一切东西,可以容物。做人说话都很直爽,但不会因说话不会太直了导致放肆。有才华,有远大志向,知名度很高,但是他的光芒却不耀眼,看起来平平凡凡,做事很踏实。
楼主 陌上淡茶  发布于 2017-03-12 12:34:00 +0800 CST  

楼主:陌上淡茶

字数:232822

发表时间:2017-01-01 08:10:3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3 04:58:08 +0800 CST

评论数:16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