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及三玄学(南怀瑾先生书籍笔记二)

18、 禅宗里面就有这么一个问题,阿閦佛一现而不再现是什么道理?曾经有一位灵云禅师参禅三十年也没能悟道,就不参禅而去修行了;也就是去走戒定慧、念佛、观想等路线修行了,心就慢慢放松了。有一天春天的时节,他走在外面看到桃花盛开,一下就悟道了。有一位禅师说,娑婆世界众生见阿閦佛国而悟道,和灵云禅师见桃花而悟道是同一个道理;每个人随时随地都有机会见到无动如来,但是只是一现而不再现的、一般人大部分都是把握不住的,所以说何必一定要看到桃花或什么之类才能悟道。世上一般人求道,往往都是背道而驰的,带着各种功利心在修道求道,如何能见无动如来而悟道呢?
19、 舍利佛说“愿使一切众生,得清净土、如无动佛,获神通力、如维摩诘”: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的清净土,像无动如来一样的净土境界;也愿一切众生起用的时候,能达到像维摩诘居士那样的神通境界。然后舍利弗接着说,我们今天能够遇到这样的好事,见到维摩诘居士、能够亲近供养他;其他的众生不论是当今还是佛去世之后的,读了这部经,也会得到利益的。更何况是读了这部经之后,能够绝对相信、理解,讲其牢牢放在心里,为人读诵解说、真诚地去遵照修行。
20、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则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则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则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则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0:57:56 +0800 CST  
十六、法供养品第十三:本经到这里等于作总结了,这一品讲的即是真正供养就是法供养
1、 “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百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释提恒因即是俗称的玉皇大帝,是忉利天的天主;文殊师利菩萨早已成佛、是七佛之师,为了辅助释迦摩尼佛而化身菩萨来护法的。护法就是护持正法,使正法住世;因此寺庙也称常住,即法常住之意,代表佛的正法常住。这里是玉皇大帝向佛说,他虽然从文殊师利菩萨和佛那听讲过无数次佛法,可是从来没有听过像这样不可思议法门、讲自在神通。一般显教所塑造文殊师利菩萨像,是一手持经,坐骑是狮子、代表百兽之王、作狮子吼;密教的文殊师利菩萨像,往往是一手持经、代表智慧,一手拿金刚宝剑、代表斩断一切烦恼。普贤菩萨坐的是莲花高台,骑的是六牙白象,代表大愿力、负担众生。自在神通不是修出来的,是众生本来具有的,但是需要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发出来;换句话说,没有得到自在神通的境界,就不算是真正悟道了。一般人以为神通是能够看见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或是耳朵听见听不见的声音;这类现象很多是精神病态,不是神通,要分辨清楚。
2、 唐代禅宗庞蕴居士,学问很好、很复有,一辈子不出来做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四口都是悟道之人,住在湖北襄阳(当时是中国文化财富集中区域,所以《三国演义》的刘关张等人一辈子都在那一带闹来闹去)。中国人喜欢把富贵连起来,如果只是贵、地位高、不富就不算福气;所谓的五福临门是不包括贵的,贵的不一定就富。庞居士是跟马祖学禅,白骨观、数息观、念佛等等修行工夫很好,但是他还是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此心不安;他就单刀直入、简洁明了去请教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这个问题就是问达摩祖师来中国传佛的心法是什么,佛的心要、心中心;密宗也有心中心法门,有心中心咒。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0:58:20 +0800 CST  
3、 佛过世后、这个心法在印度传了二十八代到达摩祖师这里,达摩祖师也是太子出家的、他发现佛法在印度已经要衰微了,看见中国有大乘气象,因此渡海来中国在广州上岸。当时中国的南北朝,南朝是梁武帝,北方是北魏;云冈石窟、嵩山少林等寺庙和佛像等等,都是那个时代北魏建立的。达摩祖师在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后来跟梁武帝对话,达摩祖师回答梁武帝“不识”(懂广东话就知道,这是不知道的意思)。
4、 马祖回复庞居士:等到你一口把整条西江水河喝下去了(有的人解释是修到气住脉停就是一口喝尽西江水,真是不知所云),我才告诉你。庞居士一听就悟了,把全部家财用船载到江心沉掉,全家人家徒四壁、靠编织竹篮子过日子,靠自己劳动吃饭、不过不劳而获的日子。这也是百丈禅师主张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百丈禅师自己七八十岁了还是照样耕作的;做人平凡即是佛。一般人学佛学成了疯子、不甘平凡、不肯平凡。佛悟道之后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个个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只是因为执着妄想所以不能证得;有些人天天在除妄想,这个念头不又是妄想执着吗。佛悟道之后要入涅槃,玉皇大帝等天人就恳请他留下来教化众生,佛说你们不要劝了、我法妙难思;佛法是不可以思议的,可是凡夫偏偏喜欢在思议上搞,要如何去讲这个法?后来天人再三恳请,佛就先为世人说小乘法、比较简单的基础,后来再说大乘法,这样一说就说了四十九年,佛八十一岁才走。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2 10:58:43 +0800 CST  
5、 庞居士有一位好友的地方大员、类似现代说的军阀,要离世之前通知他要他来,见到他告诉他两句话: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然后把头靠着好友身上,就走了。这两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讲佛法,一方面是暗示好友不要野心太大想做皇帝、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另外有一个说法则是说庞居士宣布自己第二天中午要离世,时间快到的时候他要自己女儿去外面看看太阳是不是当顶了;结果他女儿告诉他说,当顶是当顶了、很奇怪太阳周围多了一圈,他就跑去外面看,结果他女儿灵照自己坐上他的座位、抢先一步离世了,他只好迟一步走。他的儿子当时在田里劳作,他老婆就去告诉儿子、他已经离世了;儿子一听,站在田地拿着锄头也离世了,他老婆据说之后去了国清寺、出现在寒山拾得身边,他们一家四口人都能对自己生死有把握、有自在神通。
6、 要讲禅宗就离不开本经,禅是没法教的、不是建立在言语文字上的,一用言语文字表达就已经不是了、不实相了;实相无相、无相的如何表达呢,说空、空也是相,所以真正佛法是不可说、不可思议的,真经无一字。接着玉皇大帝就继续说,照我理解的佛所说的道理和旨趣,如果有人听了这部经能够深信、理解、领受、保持、背诵本经,一定真正懂了本经所讲的佛法、能照着修行求证;读书要入藏,即要读入阿赖耶识、藏识,能够入藏的话不但一辈子不会忘记、下辈子也不会忘记。有些人记忆不好,多半是读书方式不对;所以,要用读诵念出声的方法,才容易真正读进去,等到以后机缘到了就会恍然大悟。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3 11:18:01 +0800 CST  
7、 “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能读诵本经、依法修持的人,就可以避开一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道,打开一切善门。我们常常会不小心就发了兽心、做出畜生道的行为,有的人一脸凶恶怨恨的样子、就是饿鬼道的行为;这样不能避开恶趣,怎么能去开善门呢?学佛要常拿这“闭众恶趣,开诸善门”来提醒自己,就是学佛;能够做到了,自然能“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很多人学佛乃至学其他宗教,后来学成了神经;因为没有从做人的基本学起,人都做不好、怎么学佛?有的人提倡说要人间佛教,佛教本来就是在人间的嘛;这个提倡不是多此一举?如果要讲人间佛教,也就先从学做人做起,才算人间。
8、 “降伏外学,摧灭魔怨”:能做到避恶开善的,就可以降伏外学、摧灭魔怨;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常常行善之人的阳刚之气太强、魔和鬼都不敢靠近的。行恶之人阴气就重,魔、鬼就会被其所吸引;好比一个喜欢打牌、打麻将的人,才会经常有人来邀约,不喜欢玩这些的人自然是很少出现常常被人邀约去玩这些的。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3 11:18:25 +0800 CST  
9、 “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菩提是觉悟,无论富贵贫贱都一样能过的、所有的地方都是道场,修行不要挑时间或场所、在哪里心都能安就对了,不用外求;能够做到这样的,才是能跟着佛的脚印走、才是学佛,如果不能“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去照着佛走过的路线前进的、再怎么听经也没有用。
10、 “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玉皇大帝即释提桓因对着佛发愿:假如将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照着修行的人,我会带领天兵天将供养他、为他服务;不论是在城市、乡村、旷野、山林,只要有这部经所在、我们都会去听法,如果有不太信的人、我们会影响他使得他起信心,如果已经起了信心的人、我们会保护他。
11、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佛听了释提桓因所发的愿,对他赞许有加、替他高兴(这就是随喜功德);这本经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想要大彻大悟的不可思议法门,将来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从做人学起、学习行善的,才能够资格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人道有基础了,才够资格学佛)能够受持读诵供养这部经的、就等于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3 11:18:48 +0800 CST  
12、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以一切花香、璎珞、幢幡、伎乐(指跳舞唱歌)、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佛又对天帝说,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一劫那么长的时间、供养了满布三千大千世界数不尽的如来;乃至在如来过世之后,又为所有如来全身每一颗舍利子、都造一个如天下那么高大的宝塔,又用一劫的时间、用一切一切最上乘的东西供养舍利塔。你说,这人做的功德多不多?释提桓因回答,如果是这样的人,当然他的福德大到用百千劫来说、都是说不完的。这里提到的很多供养物品和方式方法,最重要在于心而不是外在形式或外表东西,如果心不干净就不庄严了、那么道场也就不庄严了;比如有些人烧香供佛菩萨,在室内烧香一方面污染环境、一方面容易引起火灾、这些都是常识,所以最好不提倡,实在要烧香最好是能用卧香炉、免得不小心烧香倒下来引起火灾等。
13、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佛说只要听了这部经而生起信心、能够读诵依照修行的人,福报比上面所说之人的福报还更大;因为佛法是智慧之学,真正的智慧才是大福报、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智慧的,懂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为何听了本经去依照修行的人是有多么大的福报了,这部经所讲的大彻大悟之相是不可限量的、能够懂得这部经的话那福报的不得了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3 11:19:13 +0800 CST  
14、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应供是应受供养,正遍知是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明行足是一切修行的法门具足,善逝是过去了就放下了、丢下了,世间解就是解决一切世间困难,无上士是真正的大丈夫、最有智慧的人,调御丈夫是最能训练众生的人,天人师是天人和人间众生的师父,这十个佛号代表的意义也就是佛法的意义;其实佛不止十个名号,读《华严经》就知道佛又叫神、主、上帝、金仙等等,佛的这些名号是适用于所有一切诸佛的,在中国通常只是用佛或如来来代表而已。
15、 劫是表示世界从成就到毁灭所经过的时间,依中国观念、我们这个世界从存在到毁灭有十二万亿年,现在的科学也认为地球存在至今至少已有四十六亿年了;依佛教的观念,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合起来称为一大劫,每一个阶段又分为二十小劫。从人的平均寿命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到人的寿命只有十岁之后,又每百年增一岁、到人的寿命有八万四千岁,这样算一小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二十小劫,成的阶段指形成这个世界需要二十小劫;住的阶段在最后一个小劫开始,战争、瘟疫、饥荒等小灾频繁发生,然后到坏的阶段。坏劫的前十九小劫内、有情世界逐渐毁灭、当然人类也消失了,最后一小劫轮次发生大三灾:火灾从地狱一直烧到初禅天,水灾从地狱淹到二禅天,风灾从地狱一直毁到三禅天,彻底毁灭掉这个物质世界;然后是空劫的二十小劫,什么都没有。
16、 那么人种究竟从何而来的呢?西方宗教认为最初的人,是上帝照着自己的样子所造,现代的科学对此说法也是怀疑的;佛家的说法,世界到了住劫的二十劫开始,色界天的光音天人到这个世界来玩,因为贪着这个世界的“地味”久了、就无法飞升回去了,所以成了这个世界的祖先,那么光音天人又从哪里来的、这样一直推下去就是哲学的原人论的问题了。本经所讲的无量阿僧祗劫、是个不可说不可数的久远概念,在那个时代有个佛、名为药王如来;那个世界叫大庄严,劫数叫庄严劫,那位佛的寿命有二十小劫,他的出家弟子中,声闻众有三十六亿那由他之多、大乘菩萨众有十二亿那由他之多。我们这个世界在佛学叫娑婆世界、有缺陷不圆满的意思,正因为不圆满、所以众生才想学佛;如果太圆满了、就成了八难之一的灾难,众生反而容易堕落;娑婆世界的劫数叫贤圣劫,将有一千个佛会出世、释迦摩尼佛是第四位佛、将来第五位佛是弥勒佛,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这个世界马上就会坏掉、因为还有很多佛要出世。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3 11:19:55 +0800 CST  
17、 “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敢,能伏怨敌”:转轮圣王就是贤明圣王,分为金轮、银轮、铁轮、铜轮四等,金轮圣王出世的时候世界绝对太平、几乎么有坏人;经文中的宝盖圣王有一千个儿子、都很端正勇敢强健、无人能敌,他统治着南瞻部州、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北俱卢州这四天下。所以“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写的转轮圣王时代、这个愿是很大的真正的大愿。佛经说转轮圣王出世必定有七宝呈现、就是七个条件:轮宝是圣王拿在手里的金轮,玉女宝是有贤惠的皇后,象宝、马宝是有很好的交通工具和很高明的战争工具,摩尼珠宝和主藏宝是能干的财务大臣,主兵宝是有计谋的臣子、武将;用这种标准来衡量中国几千年历史之中的皇帝们、算得上轮王的恐怕不到十个,只有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当然这是小说写的而不是正史。
18、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那时,宝盖圣王和他的家属供养药王如来(很少人注意这个又跟东方有关,大乘佛法最后都提到东方诸佛),药王如来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宝盖圣王所供养、供养了五劫那么久的时间。过了五劫之后,宝盖圣王吩咐他的儿子们,在他死后要学他、至诚恭敬深心供养人天师表;这一千个儿子也依照父王命令,如同父王在世一般供养了药王如来五劫的时间。中国文化中分为君道(统御者,如转轮圣王)、师道(如孔子、释迦摩尼佛等)、臣道(能造福社会的将相);每一部佛经中写转轮圣王即君道时代、师道和臣道也一定是同样的昌明,轮王衰落时、世道也会衰落。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0:59:21 +0800 CST  
19、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维: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月盖王子,他独自思索还有什么样更超越的方式可以供养佛;这是空中有天人告诉他,真正的供养是法供养、胜过一切供养。他问什么是法供养,天人告诉他可以去详细请教药王如来;月盖王子就赶紧去药王如来那请教,什么是法供养。
20、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维之所能得”:药王如来告诉他,法供养就是智慧成就,诸佛所传的法即经、经是传法的记录,深经不是一般的经、世间众生难以相信和难以接受的;比如本经就是深经,看文字我们觉得懂了、实际上真懂很难,如果自己没有修证到经典所讲的境界、只能算是迷信还不是正信、因为没有证得,所以叫做微妙难见。能证得了就能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那不是可以用分别心来思维研究而得到的;用分别心思维研究只是个方便方法,不是真正佛法,所以我们不要把佛法当成是个学问来研究。从教育观点来说,老师教学生最高兴的事情是学生的成就能够超过老师;所以孟子说人生三乐之一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另外一乐是,父母在,兄弟无故)。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0:59:45 +0800 CST  
21、 “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佛所传的深经是大乘菩萨道的法藏(藏是仓库的意思),是陀罗尼(总持、最精要之意,不只指咒语);可以使人达到菩萨第八不退转地,成就六度法门。修证到了的人,因为其分别思想念念皆空、不会停留不会污染,所以能够“善分别义(第一义是无义、实相之义)”、顺菩提正法、超越了一切经典;佛法的最高处是没有法的,真经无一字。
22、 “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这一段就是大法,能够懂得一字皆无的清净大法才能入大慈悲境界,离开魔事及诸邪见,能顺缘起性空的因缘法。遇事不会怨天尤人,痛痛快快、干脆利落去顺因缘而做好一切事情就是“顺因缘法”,因为一切都是业报,顺因缘法的起修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和空、无相、无作、无起;归纳起来即是“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也就是张拙悟道后说的偈子“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顺因缘法到底就是顺菩提法、就悟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1:00:05 +0800 CST  
23、 偈子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此偈把身心两方面都讲完了、心地就是道场、这就是道场的意义,佛家道家以及外道都很看重这个偈子;平常心就是道,真达到法供养境界、就可以使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论,不用另外还要去找个什么道场,天龙八部都会来护法的。
24、 “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中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所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可以加被众生、让众生进入佛法宝库、得一切智慧,能真正解说各个菩萨的法门;真正的法供养就是真正去修持、能够见到性空,依诸法实相无相的义理去弘扬无常、苦、空、无我的寂灭法门。当然,我们要注意无常、苦、空、无我只是小乘证入涅槃之道、只是佛法的一部分、是一个基础,得道的本体是即空即有、非空非用。
25、 “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着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别、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可以拯救一切犯戒违禁的众生,这里讲的犯戒值的遮戒、即因时因地可以有所不同的(性戒是不限时空的,比如杀生就是性戒;犯了性戒就要自度,自见自性空才能罪福皆空、才能够超度);行法供养可以使魔道(心魔即是魔)、外道(心外求法都是外道)和贪着的人(贪着即是魔道外道,一切不贪着才是究竟)心生怖畏,为圣贤所称叹,可以了生死真正得涅槃。佛所说的深经是一切佛都如此说的,不只是药王如来或哪位佛说的,真理只有一个;听到这样的深经能够信解、受持、读诵,为众生分析解说,这样的人才是护法,能够如此才叫做法供养。这一段讲的是第一层面的法供养的意义。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1:00:37 +0800 CST  
26、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依据佛的教导确实修行,开始列举佛所教导的主要法门。十二因缘是声闻缘觉道最重要的修法、也是了生死法,无明不是没有光明、而是没有智慧;无明一起就有行、行的动力、所以行阴最难了,血液循环、呼吸等等都是行阴、生命存在就是一念、一念没有空就没办法停下来,小乘法门是要切断无明。因为行就生出了识、即心意识,就有了分别、知觉等,然后一连串下来、十二因缘就像十二个连环一样一环勾住了一环;假如能够解开其中一环、其他十一环就好解开了,所谓因缘是一个前因搭住了后果、是连锁关系。佛告诉我们要了生死、就要了一念无明,能明白了、悟了自然会有光明出现;这个光明不是有相之光,是无相光、佛学叫做常寂光,佛永远都在常寂光中。
27、 若问前生事、今生受者是,若问来生事、今生作者是;这就是因缘关系,宇宙万有皆是因缘所生、这是说宇宙万有的现象而不是指本体、本体是空性,因缘纵然是过了亿万年都不会消失、不受时空阻碍,所以说“纵使经白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佛经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共有四难,说明佛法菩提因缘成就之不易,菩提因缘不成就、修行只能慢慢种些善根,他生来世因缘成熟之时才能够悟道,时节因缘不成熟之时、心不相应行法。五阴、六根、十二根尘、十八界等等都是一念,一念知道了就自性本空;因缘本性也是空、是性空,所以能生起因缘的作用,这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以中国文化和佛法都是要我们珍惜善缘。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1:01:01 +0800 CST  
28、 “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很多宗教都认为宇宙中有一个主宰在掌控我们的一切,有些人学佛也以为有佛菩萨在掌控我们的一切;孔子也说敬鬼神而远之,就是要恭敬鬼神、保持距离,如果去玩这些、迷信这些、迷恋这些就没有人的价值了,这样的就是邪见、所以我们要远离邪见。诸法无自性、都是因缘,谁也主宰不了谁;如果修行工夫很好、有定力、但是见地不清还是难有成就的,见地就是观念、所谓的五见,纵然贪嗔痴慢疑都平伏了、但是五见还有依然还是外道法门、因为没有般若正知见,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统统都是落在这五见上,修道的邪见太多了、换句话说就是落入了五见之中的邪见。所以不管是《般若经》所说的六十二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还是归纳而言的五见,都障碍了我们成道;一念之间能够去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主观,离开诸邪见就得无生忍、一念不生。
29、 “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证到了无生法忍就绝对无我相、无众生相,对因缘果报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敢偏差、不敢争论;如果说空了就是没有因果了,那也是很大的邪见。一个人真达到了无我,就是离开了我所属的肉体、思想妄念等一切;如果还有一个空的念头,这个空之念也是我所,所以真正的无我就是离诸我所。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1:01:22 +0800 CST  
30、“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这四不依学佛之人都要知道,学佛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真找到了是顶天立地的、其他一切皆空,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为什么学佛有这四不依。纵使能够把佛经倒背如流,如果没有搞清楚经文的道理也是没用的;要把经文的义理、像吸收营养一样地吸入自己身心,不死守这经文的文字语言作为标准。不能用习惯的思维、心意识来推理、解释佛经,要用般若智慧,生活中处处都是佛法、要靠智慧去领悟而不是用言语文字表达;特别是出去弘法之时,言语文字要如同从胸襟之间铺天盖地自然而然流出,如果照本宣科说经的文字、于众生无益。
31、 三藏视十二部经之中很多是不了义经、即义理不透彻的,很多小乘的经典也是如此;学习佛法就要依了义经、义理透彻的来信受奉行。真正达到顶端、彻底了义的则无一字可言,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果执着于佛经所说的某个字句文字就成了边间,宗教的偏见最多、也最排他,但是宗教基本上都是教人为善的、要从平等线来看待,我们不要用最高处来看待。比如曼达是代表一切供养,曼达拉是道场,曼达拉手印即是要尽自己一切所有来供养;有些人学密宗不懂这些道理、也做不到这样的供养,以为学个手印就是传法、学法,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所以,学佛之人要真正做到四不依才是如法修行的人,才真对得起佛菩萨,才是法供养。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4 11:02:09 +0800 CST  
32、 “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见、是名最上法之供养”:能做到四不依才能随顺法相,是真正学佛的教导,也无所谓证入了什么境界、归入何处、即不着相之意;不着相就解脱了、达到了学佛的目的,此时就没有无明起来、没有无明就不会有行,然后生老死也空了。《心经》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与这一段讲的意思是一样的;能够这样去观就无所谓灭无明或不灭无明,灭与不灭都是两头的不了义之教,犹如空与有也是两头的不了义之教。
33、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月盖王子听了这个法门,还不用证到就已经懂得了“柔顺忍”的境界;心平气和是柔顺、能调伏情绪就是柔顺,由心平气和进入到万念皆空、放下就是忍,如果仅仅是表面的忍而故作心平气和状态、那样会把自己憋得生病的、肝会弄坏的。然后月盖王子把自己身上穿的宝衣脱下来,供养药王如来;释迦摩尼佛的弟子迦叶尊者(没出家之前他是当时印度的首富),曾经供养给释迦摩尼佛一件他的家传宝衣,就是一块布、不用缝制的天衣,天衣不是说天上的衣服、而是印度当时在唐朝的时候叫做天竺(在汉代叫身毒)。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5 09:37:55 +0800 CST  
34、 “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月盖王子向佛发愿说,等药王如来涅槃之后,他要依佛的教导来作法供养、保护正法住世;请诸佛给他加被、给他力量,使他在修行过程中能够降伏魔怨、修菩萨道。魔怨是修行上最难降伏的障碍,佛与魔是平等的、佛的神通和魔的魔力一样大、这个道理我们要参透;换句话就是说,诸佛菩萨的智慧神通无量无边,一切众生的业力烦恼同样也是无量无边,这两种是相等的。我们社会上那么多烦恼、怨恨的人和事,就是众生的业力、都在魔怨中,而众生最大的魔就是生死魔;魔就是业力造的,魔的力量降伏了、我们的菩提道就成功了,没有魔怨了、修行就自然到家了。我们修行不到家,是因为刚进步一点、障碍就来了,才清净几天、别的烦恼就来了,处处有魔怨障碍;真修菩萨道的不怕魔怨、反而希望有魔怨,所谓“欲坚道力凭魔力”、坚就是忍辱和坚韧,每每打赢一次魔怨、自己的工夫就跃进一步,如果自己被魔怨打垮了、自己就下去了。月盖王子发的愿,就是修行者应该走的路线;不怕魔怨,不怕磨难,努力向前。
35、 “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药王如来明白月盖王子的心念,就为他授记(即灌顶,要入定之后把法界的智慧光明灌输给被授记的人),预言说“你在末法时代还要来的,会当个大护法”。正法时代弘法比末法时代弘法容易,修持的人也容易成就、经典记载之中古人成就的又多又快;现代好像没什么人成就,因为障碍越来越多,所以药王如来交给月盖王子的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5 09:38:12 +0800 CST  
36、 “天帝,时月盖王,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王子因为受了加被、得清净心,又因得佛授记,因此得了正信佛法而出家;他出家之后修习一切善法、日夜精进,不久后得了五种神通(没得第六通的漏尽通)、修成菩萨道,得陀罗尼总持法门、学问好、辩才无碍。在药王菩萨涅槃之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维持正法长达十小劫;因为,药王如来的佛法因他而能够流传世间。
37、 我们要注意“正法清净”,真正学佛之人无论学的哪一种法门、要以见地为最难;禅宗祖师们选弟子,首先注重的是“具见”、即见地,要具备远大的眼界、高深的见解,能够在道理上懂了、才能好好去修持。这个见地是自己的、是智慧而来的智慧之见,不是靠老师或靠别人来给的;能够见法清净、即是认清什么是佛法的正见,一念不生、心念清净,才有资格算是佛弟子、才会听见佛为自己授记。能见法清净,就会明白十方三世的诸佛都没有涅槃、都在,就会知道佛在给自己授记。
38、 “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月盖比丘住世毫不懈怠地守护正法,教化了无数人得到了大彻大悟、永不动摇,还有无数人证得了小乘罗汉果,还有无数人修持在肉身结束之时往生天界;他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所以从事教育的人要小心、注意,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得到很好的功德,不好的则是误人子弟、罪过大于抢匪;很多资质很好的人就是被教育耽误了,教育失败对于国家和社会都有很严重的、令人痛心的后果。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5 09:38:39 +0800 CST  
39、 此时,释迦摩尼佛讲完了这些,告诉天帝:月盖王子的父亲宝盖圣王,现在在另外一个世界成佛、叫宝焰如来,我们念千佛名号之中就有这位佛的名号;他的一千个儿子也都成了佛,就是要在我们这个贤圣劫中出世的一千个佛。伽罗鸠孙驮(也有经典译为拘留孙佛)是这个贤圣劫的第一尊佛,释迦摩尼佛是第四位佛、也就是月盖王子,将来第五位佛是弥勒佛,千佛之中最后那位佛是韦驮菩萨、佛号楼至佛。释迦摩尼佛最后总结、告诉天帝要知道佛法的要点:依佛的教导去修持就是法供养,法供养是所有供养中最高的,所以要以法供养来供养佛。
十七、嘱累品第十四:嘱就是佛的吩咐之意,累就是集中;这一品是佛吩咐弥勒菩萨的内容。
1、 释迦摩尼佛告诉弥勒菩萨:把过去无量劫数累积来的大彻大悟法门交付给你,在释迦摩尼佛去世之后的末法时代、弥勒菩萨要以神通威力在这个世界弘法,不要让佛法断绝;不要轻视后辈或将来的人、即“勿轻未学”,将来末法时代的人乃是牛鬼蛇神之非人等众生,也有发菩提心的,如果他们不能够听闻这一类的经、就会失去应得的善利。这些人和非人听了这类的经,一定会乐于相信,会觉得是非常难得的经,会接受这些至高的道理;因此,弥勒菩萨要为未来众生的利益来弘法。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5 09:39:04 +0800 CST  
2、 “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一切众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萨,如果能修持证果了,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就是果位上的菩萨;菩萨分为两种:第一种菩萨喜欢把佛法当学问知识去研究,用思想学问证入叫做理入;第二种菩萨用修持作工夫证入、叫做行入。达摩祖师也说过,在末法时代说理者多、行证者少;也就是说,喜欢谈禅、讲禅的人很多,真正作工夫的人极少。刚发心的菩萨之喜欢研究佛学、很喜欢听经,但是要他修行他就不干、或是环境不合适修行;有些人接触到这些大乘经典,不会害怕,听闻经典后能心清净、受持读诵、依教导修行,这种人都是前生有修行过的。
3、 “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说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初学菩萨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听了高深佛经义理会害怕或不相信、甚之毁谤佛法,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道理、不相信;一种是对于能护法、说法的人,不愿意去亲近、供养,甚至于反而去挑人家毛病、批评人家。有这两种行为的人,虽然在学佛,其实也在造业;所以无法调伏自己之心,永远在生死轮回。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4-05 09:39:23 +0800 CST  

楼主:妙化2020

字数:495705

发表时间:2020-05-02 17:48: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8 11:55:36 +0800 CST

评论数:1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