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及三玄学(南怀瑾先生书籍笔记二)

45、 明心见性见到自身实相了,就“不起见身”、不会把肉身当做是我而有身见了;以小乘来讲、思惑和见惑两种障碍使得我们不能成道,我们的思惑带来的业报、就是贪嗔痴慢疑,见惑则是观念的错误,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有人认为修行的人应该不会生病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人生以病苦为师、要遭遇痛苦和身体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乐又功名富贵、一切得意的话,是不会想去修道的;所以丛林规矩里,修行人不求无病,病是善知识。所以要不起见身、还要“及见身灭”,不要以为肉身坏了就觉得生命死了;因为“身与灭身,无二分别”,把受阴、想阴、此身空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在自己的肉身上。
46、 所以禅宗云门祖师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中也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据大乘菩萨戒律,自身是犯了杀了佛、菩萨、罗汉的重戒,因为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残害自己身体、任意糟蹋自己浪费自己生命都是犯菩萨戒的。儒家文化的《孝经》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个观念就是要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生养而来的、如果毁伤自己身体就是不孝;古代儒家反对佛教,其实不是反对佛法,是反对出家人不养父母、认为这是不孝。懂得了身与灭身不二的道理,肉身与法身一样、生与死一样,于其中不惊不惧、即是入不二法门。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3 11:08:34 +0800 CST  
47、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业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入不二法门”:能够心无碍、自然能够有善行,上善菩萨是最高的善、来说明身口意三业的不二法门。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偷盗人家来生存的,强盗暗抢、皇帝明抢,小偷暗偷、做生意的明偷,所以不要说自己没有造业、哪一个没有造过业?我们的身体、嘴巴、意识都在造业,自己检查看看;有些人出去弘法,不要自以为自己在讲经弘法、有这个观念就是在造意业,自己尽力向好处做、少一点过错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只有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身也不动也不吃、身就没有造业了,口不动、口就没有造业了,意念清净圆明、意就不造业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身口意三业向善。
48、 当年南怀瑾先生学密宗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今天传个法、送红包,明天传个法、又送红包,这样供养是实实在在的,有些人嘴巴上讲供养没有实际行动、是在造口业;而真正的大供养则是法供养,也就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的身口意供养。真悟道之人,身口意自性本空,三业本来是无作相;白居易诗云“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身体本来就是空的,几句诗把佛法讲完了。身体到了无作相境界,当然就不会说是非、不会造口业,身口意三业之中、嘴巴造业机会最多的;身业是杀、盗、淫,意业是贪、嗔、痴,口业是妄语(不实的)、恶语(如骂人、挖苦人)、两舌(说是非)、绮语(不相干的、言不由衷的、敷衍的、没有意义的、言不即义的话,比如聊天就是)。造口业不是不说话、禁语就可以做到了,比如虽然不说话、但是心里想法或脸色难看等依然会有,真正的禁语是在意上就没有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3 11:08:52 +0800 CST  
49、 能够真正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就不止是戒了,是比戒还进一步的无作慧、即智慧解脱;心中不动念,是要有智慧才能够做得到的。这是大乘三法印的无作,前念已灭、后念不起、起念即丢,这样才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上善菩萨的境界、是真行善,懂得了上善、就会懂密宗的上乐金刚和禅悦的道理。真正得至乐是为善最乐、上善成就了,由内而外发出的快感是永远不退、也就是登地以后菩萨的内触妙乐境界;有上善、上乐、上喜的境界,才算是福报的成就。偶尔做点好事,只能算在培养福报,是福报的资粮;想得到上乐境界,一身都是业是得不到的,要问问自己福报够吗。
50、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出家人的袈裟后面一块块的叫做福田衣,象征着出家人是为众生种福田;我们每天的行为、动作不是在做福行(善事)、就是在做罪行(恶事),所以得善报或恶报;如果每天不做善也不做恶、只是睡觉、也还是会得无记报,昏头昏脑的算是消极的恶、也是罪业,得无记报就变猪了。不动行是上善之行,是得道者不空而空、自然清净,孟子说自己从年轻时候做学问修道、到四十岁才敢说不动心;孔子十二岁就自立、养后娘和一堆同父异母的兄妹,虽然如此艰苦、十五岁就志向已定而“志于学”,到四十岁才不动心“四十不惑”,可见不动行之难。而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破初关,用功十年“六十而耳顺”、破重关,再十年工夫修行才“七十而随心所欲”、才成就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3 11:09:23 +0800 CST  
51、 孟子、孔子在四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悟道,要进一步晓得三行的自性皆空才是悟道,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才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才是入不二法门;所以福行是善报来的,罪行是恶报来的,不动行是修菩提果报来的,这三种行为都在一念之间、因为三行实性即是空,从这里见到空了才能善、恶都沾不上了。入了不二法门之后,福行也对、罪行也对、不动行也对、都是菩萨境界,才可以为众生种福田,这不是凡夫可以想象的;出家人要注意反省自己、有什么资格穿福田衣,如果披了这一身衣服而不好好修行、果报很重的、来世连人身都得不到,袈裟所代表的精神就是为一切众生种福田、出家是为了利他、成就了更要去利他、修行是为一切众生而修。菩萨是多情慈悲的,从圆满境界来说、菩萨可以说是痴情不得解脱的;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就没有资格学大乘,否则即便是修成了也是个自私的小乘罗汉。
52、 “华严菩萨曰:从我其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处处都是菩萨,最干净的、最脏的地方处处都有菩萨,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分辨不清,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华严经》是一部汪洋渊博的大经、是唯识的五大经之一,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研究维识法相的人、非研究华严不可。华严菩萨说一切万缘都是因为有我相而生烦恼,我空了、人无我法无我则自然成佛了,见到我的实相本空、达到无我自然就没有相对的了;有我就有人、有人就有他,有人、我、他就有一切烦恼,这就是“从我起二”,二是指相对的境界就是由我而起,看这不惯、看那人不对、起善恶是非之分皆是因我起。修行要能做到无我、要先空我,到了无我境界,就不住相对二法,就无识(是心意识的识,就是不动念);识空了就意空,意空了就心空,因此人空、法空,此时才是真正做到无我、入不二法门,这个境界才算是开始向功德圆满的路上走。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3 11:09:45 +0800 CST  
53、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一般学佛之人都以有所得之心、有所得相来求无所得法,这是做生意的、求利益的观念,因地就错了、根本路线走错了,修死了也修不出来;佛法是无所得的、是菩萨境界,《心经》说的“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若无所得、就无所取无所舍、当下就是,既不要放下也不需要提起什么、既不求空、也不求有,要功德圆满了才能懂,这就是不二法门。
54、 “月上菩萨曰:暗与明为二,无暗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暗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药师经》中的药上菩萨跟这位月上菩萨是有关联的,月上是形容比清净光明殊胜境界更要殊胜。黑暗与光明是两个相对现象,打坐时候眼前黑暗就是暗、就是无明,静极则明生;心理静下来,生理因为没有心理干扰生理本能的活动、而动的更正常和顺畅,所以打坐能使人健康,动和静的摩擦就出现光明。不要以为光明境界就是道,真得道之人也非黑暗、也非光明,大阿罗汉入了最高的灭尽定是无暗也无明;一切法从本体来讲、无暗也无明,真正的佛法一定很平凡、平平常常的。真正的平等不是相对的、二边的,如果说有光明那就有黑暗、有善对应就有恶、这都是相对的而不是平等;平等就是中观,中观正见就是平等法门,能入平等法门就是入不二法门。
55、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密宗的手印法门有两种:一种是手势、有相的,等于是标记,用现代观念比喻、是无线电通讯的密码;一种是心印、无相的,心印是无印的,印等于是盖图章、其道理是表示符合无误。宝印也等于显教讲的法印,宝印手就是大法印、以法传法、以心印心;宝印手菩萨说的就是大手印的法门,真正的佛法是没有显教或密教之分的。至高的密法、不念咒也没有观想、也不注重形式的,连宗教的外衣也没有、是直指人心的;所以西藏密宗推崇真正的佛法、真正的密宗,就是中国的达摩宗、即禅宗。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4 11:01:08 +0800 CST  
56、 阿赖耶识一切善、恶、无记种子能通通转成菩提种性,不留丝毫习气的,是无余依涅槃,因为涅槃自性本来无为、本来清净;涅槃有时翻译为寂灭、圆寂、不生不灭、清净圆明等等,都是不够完全表达的,一般人把圆寂认为即是死了、所以把涅槃也理解成死的意思,如此一来、把学佛修道的最高目的弄成了在学死了。古代音译为涅槃,有极乐之意、也就是常乐我净的境界,世间一切乐是相对的,涅槃之乐是绝对的、没有烦恼也无悲、不是没有、不是寂寞凄凉;得了涅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假设一个名字叫做真我而已,涅槃就是一切佛的净土、因为心净了则国土净。一般人厌恶世间,所以希求出离而证到涅槃极乐境界,这样是把世间和出世间分开成了两个;其实涅槃是不分世间或出世间的,涅槃就是道、就是自性、就是常乐我净的本体,这就是道、道是分不了的,世间就是出世间、出世间就是世间。
57、 凡夫活着一生都是在做梦,佛菩萨弘法也是在做梦,两个不同的梦境,没有人昏迷过、个个都自然会醒;所以佛在《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无论最好或最差的,到了因缘成熟时都会成佛,《法华经》的道理也是没有一个众生不成佛的。所以生死、涅槃皆如做梦,真悟道之人不入涅槃、也不厌世间,这就是得到不二法门,佛法就是如此。如果是被捆缚的人、当然就想要解脱,如果是没有被烦恼、痛苦、疾病等等而被捆缚的人、哪里需要去解脱呢?所以没有烦恼痛苦捆缚,就没有解脱,就无所谓讨厌什么或喜欢什么的概念了,这样就证得涅槃;所以佛法就要在世间烦恼、痛苦中去修,如果没有烦恼、痛苦也不需要解脱、不需要佛法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4 11:01:32 +0800 CST  
58、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我们这世界宗教都是排他性的、排斥别人的,就像做生意的人排斥别人的一样,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是包容一切的;外道也是道、走得迂回坎坷冤枉路一点,且有些外道之人工夫比修正道的人还要好,旁门也是门、只不过困难一点,入门的方法不同、各有其长、以这样的态度看待世界才能包容一切。《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有得道之人只是得道的程度有不同而已,幼儿园老师或大学教师都是老师;《华严经》中说佛在各个地方的名号不同,有的叫做祖、帝、仙等等。所以真正得道、得佛法的人,不会起分别心来分别正道还是邪道;如果分别别人是否是外道而看不起别人的、就不是真正学佛之人,真正学佛之人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即使是别人走了歪道、邪道也要慈悲怜悯他不知道还要多少劫数才能够走得回正道来。能够离开正邪观念、包容一切人和事、才能入不二法门,这样功德慢慢就大起来,功德也是靠心念的肚量修出来的,寺庙门口弥勒佛的大肚之像、也是要我们学习其大肚能容。
59、 南怀瑾先生回答同学提出的两个问题:修行要一门深入这是修行的一个原则,就是要专一、一口气、精进做下去,读书做学问以及任何事也都是这个道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肯定是没有效果的。一门深入不是说念咒就不能观想、不能打坐或结手印等等,身口意三业相应、这本身就是一个法门,只要自己能够规划好自己的功课精进去做、专心去修就是一门深入。为什么有时候南怀瑾先生讲禅宗、准提法等等很多各种各样的内容,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可以提供各种的选择对于各自的需求。至于有同学说修净土法门的,可以为了消业障而先修准提法、再念佛的观念,是依据什么讲的、依据哪个经书说的?这不是南怀瑾先生说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经书中说了念阿弥陀佛可以消无量业障,为什么不信呢?还需要准提咒来帮忙?这都是做生意的心理,不是修行的心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4 11:01:53 +0800 CST  
60、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乐实菩萨是极乐世界证到了极点,成道证果到了实际理地的就叫乐实,实指得道了、证果了;真学佛是要得果、以成佛为究竟,不然学佛干嘛?真实与不真实是相对的,真得道证果的人连果都没有、没有一个实际的道,更何况假的道呢?真的都不存在,哪里还能有假呢?这样才是真,假名为真!如果谁觉得自己得道了,那就是神经病;如果有人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这种人千万不要相信,他那个道是黑漆漆的隧道、不是明亮的真实大道!因为道不是肉眼所能见的,是慧眼才看得见的,所以真得道之人是不会装出一副得道的样子;菩萨塑像常见的眉心有一只眼,代表间脑神经那智慧很高、是智慧之眼开了,是表法的意思。京剧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他的脸谱就是脑门眉心上画了一个太极图,说明他一脑子的聪明之意。
61、 有智慧的人什么东西一看就懂了,记忆不是智慧、思想也不是智慧,灵感或直觉也不是智慧,智慧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想都不要想就通了;真的得道之人,无得无不得。《楞严经》中是二十五位菩萨把各自修行心得告诉我们,叫做二十五圆通法门;圆通就是说一门深入、随便哪个门进去都一样,只要这个门进去了即统统都到了。乐实菩萨是讲不二法门的第三十一位菩萨,本经三十一位菩萨所讲的也是一门深入;无论哪一个门、只要一门近来了,就入了不二法门。
62、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居士此时请文殊师利菩萨说说看,什么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菩萨所代表的是大智慧成就,他在中国的道场是山西的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一切法没有办法表示,不可知、不可说;真正得佛法了,就一切法都没有话可讲,一开口就已经不是了。所以,不需要说,也不需要问,也不需要答,这就是不二法门;当时在场的五千菩萨听到这,都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4 11:02:17 +0800 CST  
十三、香积佛品第十:
1、 照佛教的规矩,中午是佛吃饭、早晨是天人吃饭、晚上是鬼吃饭,因为佛在世时过着人道的生活、所以人道也是中午吃饭、这点要注意;过午不食是以每一个地区太阳当顶时、作为佛吃饭的时候,但是这个午时不是死板的、是活午时、这是个大秘密,类似道家说的修行中的活子时。严格讲、过午不食是有密法的,真正要修持到了某个境界是不需要吃的,这才是真正的过午不食。佛说饮食有四种“段食(又叫抟食,一天三顿饭)、触食(皮肤的触觉、呼吸,生理的感觉或交感等;人的脉是全身到处都遍布的、如果臀部的脉没有了那就绝对救不活了)、思食(思想,如果不让人思想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思想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识食(八识有关的识,入大阿罗汉定的人第八阿赖耶识转了、定在那里智慧充实,不需要饮食)”;工夫真正到了得定的人、心跳和胃部活动变得很慢,胃里是充气的、不是空的、不会磨出血、自然不需要饮食,工夫没有到的人胃部是空空的、如果没有饮食胃部内壁摩擦就会出血而生病。
2、 佛经中的众人此时快到中午了、还没有吃饭,舍利弗心里就在想、这么多菩萨和天人中饭要怎么吃的事情。他念头一起,维摩居士就知道了,就说舍利弗“佛说八解脱,仁者受行,岂杂欲食而闻法乎”;意思讲学佛最基本的就是要得八解脱,第一个要解脱的是身体、解脱身见,你作为佛的首座弟子受佛教育而修行,究竟解脱了什么?一餐饭迟了点,你就受不了,参杂了欲界的饮食观念,又何必来研究佛法?孔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讲“食色性也”,这些都是指欲界中人性存在的;这些不能解脱是不能成道的。维摩居士说舍利弗之后,告诉他会让他吃到从没有吃过的饮食;然后自己入定了,展现神通,神通都是要在定境中才发出来的(因为众生起心动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诸佛菩萨定的境界有八万四千三昧不同;三昧是梵文音译,三就是中文的正、三昧就是正受,正受是非常特别、非常超越的定境界感受。唐宋以后,三昧这个名词融入中国文学,指有超越成就、特殊境界;有些佛经把三昧翻译为殊胜或胜境,指超越一切、没法可比的意思)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4 11:02:48 +0800 CST  
3、 维摩居士以神通力向上方走,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一粒沙等于一个佛的国土、一个佛国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用现代的光年概念,也无法讲清楚具体是向上走了多远。在那么远的上方世界有个佛土叫众香,有一位佛名号香积,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这位佛还是存在的,当时讲经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两千多年、在佛看来只是一弹指的事情;那个世界不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阿弥陀佛的国土和香积佛的国土等都是超出三界的,所以那边的境界是殊胜的。唐宋以后诗词之中常有“香积厨”这个名词,指的是人家厨房、尤其是寺庙的厨房,香积就是本经所说的香积佛的国土。香积佛国土的香,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以及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或神人的香味可以比的;这个不是我们容易了解的,因为我们人类都很臭、只是闻惯了我们自己不觉得,所以要斋戒沐浴之后才敢做最恭敬的事。香积世界没有小乘人、也没有声闻众阿罗汉,只有清净的大菩萨众,香积佛亲自为他们说法;香积世界的亭台楼阁都是香做的,走路、打坐的地方以及园林等等都是香,那边食物的香气散布到十方无量世界。
4、 维摩居士现神通,在他房间的几万人立即看到香积国的景象,见到香积佛和他的弟子们坐在那里吃饭;上方世界诸天神们都已经发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只是还没有证佛果,他们都叫做“香严”、都在恭敬供养香积佛和诸位菩萨。我们这个世界供养长辈、众生、佛菩萨的物质是衣服、饮食、汤药、卧具四种,最上品的供养则是法供养;法供养就是每一部经典经书最后一句“依教奉行”,即依据佛所教我们的、很诚恳很精进去实行。维摩居士故意问他房间的众菩萨、哪一位可以上去拿一下香积佛在吃的饭,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都故意不讲话、配合维摩居士来教训小乘罗汉们,这一下小乘罗汉们不吱声、没人可以去拿到饭;如果想修到不吃饭的境界,要真正入定达到不需要段食和触食,只有思食和识食的境界。我们写信给长辈、地位高的,跟自己也没什么特别的关系,不是诸如亲戚、长官、师长等的,自称自己为末学;如果是外出参访善知识,可以自称学人某某合十、或顶礼,且对于任何人都不轻视、才是真正尊重任何人。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7:36 +0800 CST  
5、 “于是维摩诘不起于座,居众会前、化作菩萨,相好光明、威德殊胜、蔽雨众会”:不起于座可以说是打坐的本位、也可以说是自性的本位,要注意这句话,就是说维摩诘居士不用另外的方法、就在本位上;然后大家都看到维摩居士很自然化成另外一位菩萨,这是他的身外之身、也就是化身;这位化身菩萨相貌好得不得了、那个庄严威德把所有在场的大菩萨和众人都比下去了,那些菩萨都被映衬得黯然无光。
6、 “汝往到彼,如我词曰:维摩诘稽首世尊足下,致敬无量;问讯起居,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愿得世尊所食之余,当于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乐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来名声普闻”:维摩居士交代化身菩萨如何对香积佛措辞,稽首就是磕头顶礼的意思;磕头拜佛之时,两手掌心向上、表示让佛双足踏在自己手上,自己的头挨到佛的脚背。致敬无量指无限的恭敬,问讯起居指问候平常生活;少病少恼、气力安不指佛为了教化众生、到处弘法度众生等、肉身免不了病苦,只有法身和化身才不会有病的,众生脾气刚强难以调伏、智慧不够等等是非常难以教化、度化的,所以佛也是不好当的、能肉身少病少恼就无上幸福了,修行者能够达到少病少恼的就是第一流的人。
7、 维摩居士这是跟香积佛讨饭,希望佛把吃剩下的饭布施给下方的娑婆世界之人尝尝味道;娑婆世界是音译、堪忍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是很痛苦、烦恼很大、空气污染、思想污染等五浊恶世,诸佛菩萨很佩服众生能够忍受这个世界,且娑婆世界另外一个意义指的是缺陷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缺陷的,所以把这个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维摩居士希望娑婆世界众生吃了香积佛的饭,使原本乐于小法的、能够知道大法,也可以为香积佛宣传、弘扬大法。维摩居士交代好化身菩萨之后,化身菩萨才动身前往香积国土;在维摩居士房间的众人都看见化身菩萨离开,也看见他向香积佛顶礼,听见他一字不少地跟香积佛转述维摩居士交代的措辞。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7:59 +0800 CST  
8、 上方世界的大菩萨觉得很奇怪,不知道这位菩萨从哪来的,就问香积佛:这位上人哪来的?这个娑婆世界在什么地方?什么是小法?香积佛就告诉他们:娑婆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往下走的一个污浊世界,那边有一位释迦摩尼佛在传真理(中国唐宋以前,真理就叫做道);那边有一位维摩诘菩萨得到不可思议解脱、正在说法,所以派了自己的化身前来化缘,他在下方娑婆世界宣扬我的功德和国土、为那边世界众生增加一点功德、使他们恭敬他方世界的佛。
9、 香积国的大菩萨又问香积佛:那位维摩诘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派化身来做这样的教化之事?香积佛告诉他们:维摩居士用化身的事实,让众人看到学佛的成就就是如此,化身就是身教、学佛成就了就一定有化身的;维摩诘居士功德成就得无畏力,肉体虽然在下方世界、化身却可以随时去往十方世界做佛事利益众生。香积佛就用香气做成的饭碗,装了一碗饭,交给维摩居士的化身菩萨;当时香积佛面前有九百万菩萨提出想跟维摩居士化身菩萨下去娑婆世界,供养释迦摩尼佛,见见维摩诘菩萨。注意九百万这个数字、要懂得这个数字的理,九是阳数的极点、即至阳纯阳之气;上方世界是至阳之气、五阴皆空没有一点阴的。阳气充满了才可以不吃饭、非到这个境界不可,所以不要乱去学断食;香积佛的饭是秘密,不是人间烟火做的饭,是自然会来的、而且吃一次可以一百年不吃饭,所以九百万菩萨不是神话,是真实的工夫、真实的境界。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8:35 +0800 CST  
10、 香积佛批准了这些大菩萨的请求,并且交待他们几个事情:一是要他们用神通把自己身上的香味收起来,否则娑婆世界众生闻到他们的香味会起烦恼、痛苦、自卑等分别心。二是要把身体变得跟娑婆世界众生一样,因为这些大菩萨相貌太庄严漂亮了、会令娑婆世界众生自卑或惭愧。三是要他们不要对任何人起轻慢心,只要心存一点傲慢就是犯了菩萨大戒,如果有这样的念头道也就会受障碍;不要被任何世界、任何人的表象蒙蔽,真正的佛土不是净土、也不是秽土,真证到了虚空才真证到佛果,既然证到了空那么任何一方、一地都是佛土,又何必一定要往生西方、东方、南方、北方或十方诸佛国土呢?一切唯心!释迦摩尼佛和诸佛菩萨为了教化那些小器的众生,故意使得那的国土呈现不干净;所以不要对娑婆世界起一点轻视的念头,否则这些大菩萨道行受损就回不去了。人一定要永远保持本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学佛之人要养成“心平行直”的心境,这是佛法的基本起点、也是最高的成就;所以人不要向高处走,习惯了高处风光就容易堕落,堕落了就很难爬上去了。
11、 九百万菩萨靠着香积佛和维摩居士的威力和神通,刹那间就来到了维摩居士房间;维摩居士房间本来已经有人世间菩萨三万二千人,还有很多天人,现在又加上了这九百万上方世界来的菩萨,维摩居士又以神通之力变出九百万张师子之座给这九百万菩萨。化身菩萨把化缘来的饭给了维摩居士肉身,不仅毗耶离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闻到了这个饭香;当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门闻到这个饭香身体和精神都有从没有过的很快活,于是年高有德的主月盖居士带着八万四千居士也来到了维摩居士房间,看到有很多菩萨坐在那么好的座位上无限欢喜、向菩萨和罗汉们行礼之后就退站到房间的一边去了。饭香又引来了土地公、城隍等地神,夜叉、罗刹等等虚空神,以及欲界、色界之中的天人们,都来到了维摩居士房间;我们众生生命都需要这碗饭、这里面就是个大问题,其实我们世界也只有一碗饭、世界上众生都要吃、这个道理也要注意一下。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8:57 +0800 CST  
12、 维摩居士就跟大家说,这个饭不是普通的饭、是佛甘露法味的饭,提醒大家不要拿人世间的意识、有限度的心量来吃这碗饭,否则吃下去也不消化;甘露味是形容吃了可以洗净烦恼、永远得到清净的意思,不是用甘露水做的饭。真正的甘露诸佛菩萨和我们众生都有,要大慈大悲无量功德圆满了才能到这个境界,即禅定到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境界,自然而然就有甘甜的液体、从头顶源源不绝流入自己的口中;密宗所谓的灌顶就是用自己的甘露灌顶,到了这个境界头顶随时都是清凉的、乃至有种快活感觉贯通全身。这段经文看起来很容易懂,但是其文字的内义却要配合真实的修持;我们一般人往往以有限度的意识在修、在求,嘴里念着慈悲、心里却一点不慈悲,这样是无法成就菩萨大愿大行的功德的,没有大乘的心量之人吃了香积佛的饭也不会消化的。
13、 “有异声闻念:是饭少,而此大众人人当食”:异声闻是小乘声闻中特别的一种,虽然是学佛、但是见解有偏差,也可以算是外道,《大藏经》中有一部经典叫做《异部宗轮论》、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佛过世之后声闻弟子分了很多门派,对五蕴的解释和修持的经验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二十个宗派、彼此互不同意,这些争论、很多也保留了下来,这是佛教伟大之处、能包容不同的见解。当时在座的小乘人心里想着、那么多人怎么分这一碗饭?当时这人一动念,化身菩萨就知道了、告诫他说:你不要用声闻人的小器量、小功德智慧来推测佛的无量福德智慧,这不是你能推测得到的。达摩祖师说过,无上大法是要旷劫精勤修来的,要从无始劫以来发心精进、勤劳修行而来的,小忠小信,轻心、慢心等不恭敬之心是没用的;当时二祖神光听了之后抽出戒刀,砍掉自己一条手臂来供养、表达自己的决心,我们现在如果把这些祖师以及密勒日巴祖师求道的过程整理出书、看了都会掉眼泪的。《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样的人才能听到如来般若空的道理,修行过来的人才知道佛经每一句话都很真实。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9:29 +0800 CST  
14、 “四海有竭,此饭无尽;使一切人食,抟若须弥,乃至一劫,犹不能尽;所以者何?无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就算四海之水干涸了,这一碗饭也永远吃不完的;就算一切人来吃,把饭搓成像须弥山那样高大,用了一劫数的时间吃,这碗饭也不会见底的。佛境界的饭,这一碗饭是最重要的饭;我们的生命不只靠五谷杂娘等食物的,而且这类营养越好反而越会出毛病的。《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也是讲以减食为生病时的汤药;《孔子家语》中孔子说过“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真会食气就可以吃到香积佛的饭,就能自己甘露灌顶、不生不死。学佛第一步要持戒,可使自心不散乱不昏沉,才能修定,戒律持不好、要想修定必无是处,戒也就是孔子对颜回说的心斋、从起心动念做起;真得定了才能真发起智慧,智慧成就了才能解脱烦恼,烦恼解脱了才能去除无始以来烦恼的根,由解脱所知所见才能了一切之源,如果只是解脱而没有发起解脱知见、还不究竟的。这碗饭是有无穷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佛所吃的佛食剩下来的,佛境界所吃的饭是能使得一切生命得到滋养满足的,当然是无尽的。
15、 “于是钵饭,悉饱众会,犹故不儩(尽之意);其诸菩萨、声闻、天人,食此饭者,身安快乐,譬如一切乐庄严国诸菩萨也。又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众香国土诸树之香”:在场所有人都吃饱了,那晚饭还是跟没有分赐给众人之前一样多;在场诸菩萨、声闻、天人们吃了这饭,本来生病的也全好了,身心快乐的境界跟所有极乐世界国土中菩萨的境界一样,而且全身毛孔都发出跟众香国的树木一样的香味。这碗饭是思食,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完成无量功德所生的精神粮食;所以真正得道之人,不需要吃人间的烟火之食。我们的生命是由无比功德形成的,我们会饿、需要吃东西是我们的业力之一,这世界最重的业力就是饮食和男女;所以我们欲界的众生很可怜,为了这两样事劳碌,不能得甘露法味。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0:59:51 +0800 CST  
16、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饭后,维摩居士问上方来的大菩萨们,香积佛是怎么说法的。“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香积佛讲佛法不用文字、嘴说、经本等,用鼻观(读灌,观想之意)修法、闻香味就可以悟道;大菩萨各自坐在树下打坐,闻到树的香味就可以成就,得功德成就三昧、具足菩萨所有功德。
17、 我们学佛第一步就是修功德和福德,福德不具足、智慧不会发起,智慧不发起没有办法证得菩提;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发起大慈悲、利他的心理和行为,成就功德、智慧圆满才能开悟成佛。各个佛国土的修法都是一门深入,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众、烦恼多、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对这个世界众生说了八万四千方便的法门;六根修持都可以成道的,比如念佛是用意根来念,念出声用的舌根,观音法门用的耳根,闻香用的鼻根。我们这个世界在佛前烧香、是会污染空气的,且有些香是用香水做的、打坐闻了容易动邪念(不一定是男女欲念)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魔障。
18、 宋朝诗人黄山谷就是因香味而悟道的人:他的师父是在江西庐山寺庙的黄龙晦堂禅师,有一天他问师父为何他多年修持都没有悟道,希望师父能给他一个简要的方法来悟道,这其实就是起了取巧的偷心;他的师父问他念过《论语》没有(古代读书的小孩一般六岁左右就会背了),他回答读过的,晦堂禅师就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意为你们以为了还留了一手吗、我什么秘密都没有保留过啊、你们怎么还不懂呢?黄山谷听了还是茫然,就跟在师父后面走;当时是秋天桂花盛开的时节,晦堂禅师走着走着突然问他有没有闻到桂花香,黄山谷回答说闻到了。晦堂禅师说“吾无隐乎尔者”,黄山谷当即开悟破了初关。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5 11:00:11 +0800 CST  
19、 香积国的菩萨问维摩居士,这个世界的释迦摩尼佛是拿什么来说法的?维摩居士告诉他们,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个性刚强、且刚愎自用,众生心理像猴子一样难以教化,所以释迦摩尼佛要说一些狠话、用各种各样办法让众生把自心调伏下来才好修道:“言是地狱、畜生、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是贪嫉、是贪嫉报,是嗔恼、是嗔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吝、是悭吝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是结戒、是持戒、是犯戒,是应作、是不应作,是障碍、是不障碍,是得罪、是离罪,是净、是垢,是有漏、是无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为、是无为,是世间、是涅槃”。
20、 佛说六道的报应、讲三灾八难来教化众生,讲哪种身体上的邪行、就会遭遇哪种身体上的果报;要知道,很多行为并不是意识上要做,而是身体上做的,大家要体会。身邪行是有身邪行果报、身邪行的报是不健康以及多病等,口邪行有口邪行的果报(比如边说话边嚼口香糖,比如看见美女就吹口哨等等);意邪行是思想上的,例如创立一种什么学说理论,本意可能不邪、可能也想济世、可是后来走偏差了反而祸害世间;杀生的人会有杀生的果报,不与取就是盗、这世界的人没有不侵占别人的人,邪淫有邪淫报,妄语就是说谎、有妄语报;因此释迦摩尼佛教导大家不可有邪行,这类行为教育在小乘的经典中特别多。好比不好驾驭的象或马匹,要痛打到皮开肉绽才会甘心受调伏;所以这个世界倔强难以教化众生,必须要把一切痛苦的果报遭遇告诫清楚,众生才能慢慢走上轨道。所以诸佛菩萨都早已成佛,有无量大神通之力,也只能来这个世界投胎、出家、苦行、修道等等言传身教来教化众生。
21、 维摩居士开始讲在我们这个世界要如何学佛,文字很容易懂,但是做起来很难;这里面的道理跟东方世界的道德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修行的大菩萨们,对于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是非常坚固的;这里只讲大悲而不是大慈,是有不同意义的,悲代表母性的爱,慈代表父行的爱,儒家讲的仁、西方文化讲的爱心都跟大悲心差不多意思,世上所有的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第一步都是要人培养慈悲仁爱之心。但是这个世界的菩萨舍己为人的行为,不一定是走宗教、社会、教育等路线的行为;因为这个娑婆世界有十善业道,十种善法是佛教的基本、在其他净土是没有的、因为用不着,所以这世界的大菩萨们修行的功德也比其他清净国土的功德还要大。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6 10:54:28 +0800 CST  
22、 “何等为十?以布施摄贫穷,以净戒摄毁禁,以忍辱摄瞋恚,以精进摄懈怠,以智慧摄愚痴;以除难法度八难者,以大乘法度乐小乘者,以诸善根济无德者,常以四摄成就众生,是为十”:十善业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儒释道在做、东方在做、大家都在做;比如儒家道家都是教人舍己为人、恤老怜贫、博施济众等思想,四书五经之中等经典都有这些内容,并不是佛法进入中国之后才有这些思想的,了解了这个、就明白了何土无佛的道理。摄贫穷就是救济贫穷、拉人一把的意思,中国文化来说这没有什么道理需要讲、这是做人本应当为的事情;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不是为自己而活、是为别人而活的,当然别人也是为我而活的,这是互帮互助的关系、共赢的道理。《高僧传》十个有七八个是儒家出身的人,说过所以很多人都引用儒家的观念讲解佛法;儒家的四书五经是教人如何做人、偏重于人道,《左传》说过“天道远,人道迩”,孔子也承认有鬼神、要恭敬、但是这个问题太深远了、不要轻易去研究,我们先把浅近的人道做好了、才进一步去探究天道,如果人道都做不好、还想成道成佛?
23、 用四书五经来比对佛法的大乘戒律,就知道四书五经就是人道的戒律、就是佛教的律宗、就是居士戒;譬如《论语》处处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儿女父母等等,处处都是戒条。所以这个世界众生都能够“以净戒摄毁禁”,尤其是在东方文化中更是如此;西方文化在两千年前是很浅薄的,其后也引进了东方文化、向着这个路上在走,这是自然的趋势。所以在佛法的观点看,真正的佛法是不会有末法时代的;所谓末法只是指宗教的形态,事实上真正的真理是永远住世的、所以说“正法常住”,只不过诸大菩萨们的教化方法和姿态随时代的变化不同而已。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那么理解的范围就广、胸襟也就大了;佛法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就是佛法的海纳百川的伟大之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6 10:54:53 +0800 CST  
24、 学佛要学忍辱,同样的、中国诸子百家没有哪一本书不是教我们要谦虚的,谦虚就是忍辱的表达,忍辱是原则、谦虚是行为;人能够谦退才是真正的忍辱,这一切的教化都是佛法。以精进摄懈怠就更不用说了,中国文化顺手拈来都是勤劳、努力等,只不过是名词文字的说法不同而已。对任何宗教哲学讲的定就是静,我们都要放开眼光来看待;比如《大学》讲修定的次序非常清楚,修养的次序就是修禅定,这些内容不是佛法到中国之后才有的。佛经翻译禅定的禅字是音译,如果用广东、闽南话来读就比较接近其本音,定字则是取之《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其他宗教祈祷也是禅定的一种方式、在儒家来讲就是“诚”和“敬”,诚和敬带来的感应是自己本有的、自己给自己的禅定,禅定是大小乘佛法、外道、菩萨、凡夫等都有的共法,哪至于做任何事能专心一致到忘我境界也就是禅定、只不过是凡夫的禅定三昧、不是般若所得的智慧。
25、 禅定在任何宗派都有的,比如很多的宋儒虽然反对佛教,但是都在修禅定,然后还骂佛教不对之类的;但是这个错误可不是孔孟的,宋儒主张的“诚”和“敬”都是很严谨呆板、脸上没有笑容的。要是我们能够把十善业道同东西方文化的关系研究清楚,至少在佛学学理的研究已经很高明了;佛学中常提到三灾八难,八难是八种学佛的障碍、困难,地狱、畜生、饿鬼这三难一般来说是不能学佛、但是进一步来说其中还是有化身菩萨在度众生的,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俗世的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佛前佛后、学佛难(物质精神享受很好,永远不会得到真理智慧)、无想天或云长寿天(耽着禅定不得闻法)这是后五难,我们这个世界是苦乐参半的、只要我们精进追求真理这些困难都是可以破除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6 10:55:18 +0800 CST  
26、 突破的方法如果发挥起来是很多的,比如佛教和道教都有度饿鬼、畜生等的修法;帮助众生突破八难去修道,在别的佛国是没有的。佛法本来只有一乘、没有三乘或五乘,一乘道就是无上道、太难了;所以佛的教育方法分了声闻、缘觉等等种种不同的方便,这也是其他佛国净土所没有的。比如净土三经,极乐世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与其他佛国世界的说法完全不同;对照《华严经》的佛国世界的道理,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有特殊的成就方法。这个世界的善知识、诸大菩萨,常常以自己修行成就的法门,帮助恶根深厚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感化众生,这也是其他佛国世界没有的。所以以上这些就是告诉我们学佛就是要走这十个路线,去修十善业道。
27、 香积国的菩萨问:修大乘菩萨道的,要成就几种修行方法,使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品德和行为圆满无缺、往生净土;这个问题也就是带也往生或消业往生净土的问题。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行为上都有病态,会给生命带来痛苦,但是并不妨碍生命,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应该只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维摩诘居士告诉他们要能够成就八种法门,才能做到往生净土。这八种法门与我们东方文化的教育有绝对的关联,东方是生生不已的方向;这个关联很多古今中外之人都没有注意到,大家可以向这个方面努力。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1-03-26 10:55:43 +0800 CST  

楼主:妙化2020

字数:495705

发表时间:2020-05-02 17:48: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8 11:55:36 +0800 CST

评论数:1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