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之门——做个读书人

这两天被抓了壮丁…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16:26:21 +0800 CST  
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0:42:26 +0800 CST  
我不要面子的吗?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0:42:43 +0800 CST  
我是不是卖给你俩了?宝宝不开森(づ ̄ ³ ̄)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0:43:32 +0800 CST  
很显然,昨天聊“神”是给聊崩了…

所以,请允许我再来一次…不过鉴于我水平有限,也不要抱有太大的期望。

今天就聊一个词“形散神聚”。

首先“形散”和“神聚”是两回事。

散的形是“气场”,聚的神是“愿力”。

该怎么来理解呢?

比如冷兵器的古代,在两军对垒的时候都是双方的将领先出战血拼。哪一方的将领挑赢了,哪一方的士气就会高涨。此时挑赢的将领一挥手中的利器,拖着长音大喊一声:杀…!

借着这股士气摧枯拉朽,往往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被士气带动的士兵们此时都忘记了死亡,枪林弹雨之中只要将领不怂哪怕自己肚破肠流,也会跟随将领踏进敌人的方阵。

《孙子兵法》里有名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股“气”。

用老头的帖子来举例,帖子最初老头讲面相的时候,就是“一鼓作气”的时候。那时候大家的士气最为高涨,帖子也火的一塌糊涂。

老头借着这股士气提出了很多项目,但是活跃在帖子里的各位领头的将领们怂了,帖子也开始了衰弱。

后来老头帖子就用来收徒弟用了,所以现在再回头但看帖子,很显然是枯竭了。

《周易》乾卦的上九怎么说?“亢龙有悔”。

帖子留给认真学习老同学的是无尽的悔恨。

孔老夫子给乾卦注解的时候说“见群龙无首,吉”。

虽说老头提出的很多项目没有见到成效,现在更新节奏也放缓了很多,但很多老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圈子,聚在一起进步。

而聚在一起的最初的初心,那个目的就是“神”。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2:37:30 +0800 CST  
种花家从建国开始的使命就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初聚集在一起,又能够延续靠的都是一种“精神”。

那放在具象的个人身上来讲,又该如何来理解一个人的“神”呢?

答案就是“愿力”。

一个贼眉鼠眼的小偷,他的愿力就是偷偷摸摸;一个本本分分的庄户人,他的愿力就是经理好一片土地;一个企业家的愿力是顺应时代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一个正直家的愿力是维护世界的平衡…

愿力越高一个人的神韵就会越沉稳安定,越智慧清明。

但是,愿力的高低与现实里的位置并不是成正比的。就像小偷可以盗亦有道,本本分分的庄户人也可以成为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人,企业家也可以如华为一样成为国之重器,而贵为天子也同样是一介凡人。

区别就是眼神里透露的安定与深远。

所以说《冰鉴》接下来也说“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个人的精神八分是在眼睛里。

不管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样都可以做到安定与深远。

而关键是在于一个人的思维格局里是将自己放在了怎样的位置上。

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在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2:56:41 +0800 CST  
那我的这破帖又想聚一个什么样的“神”呢?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2:58:01 +0800 CST  
神能不能聚得起来靠的又是什么呢?

答案在“骨”。

神、骨缺一不可。

就像老头对我好我不是不知道,但首先我也得有能担起那份好的实力,下回咱在掰开了聊这事儿。

拜拜~~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4 23:04:49 +0800 CST  
二十八、《冰鉴•神骨篇》

(2)"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关于“神”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够说得清楚的,便是说的清楚道理,道理也不过是道理而已,修行还是得靠自己去实悟。

要怎么实悟呢?我又得拿自己来打比方了。

我的第一次实悟是我将二师姐当成了我的“敌人”,为啥呢?因为她在帖子里的聊天我听不懂。

大体是这样式儿滴…

老头说她是一枚“黄金圣斗士”,她说自己是“爻不当位”。

老头说不要把自己搞得这么高深莫测,单身就单身,说“爻不当位”有多少男同学能听懂?

很显然,我也是听不懂的男同学之一。

于是我就从“爻不当位”开始,顺着不懂的问题一路追问下去,直到追到了南师。

这差不多是有两年多的时间,我处于一种疯狂读书的状态,副作用就是成功地把眼睛搞到了近视+散光。

我的第二次实悟是把我的大师兄变成了“敌人”,因为大师兄曾在帖子里面分享过自己面相上前后的改变。

我也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认真思考怎么样让自己的面相也能越变越好。

看似找到了面相越变越好的方法之后,我又把我的“敌人”换成了我的“四师姐”。这是因为我发现,面相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从本本上变到了现实里,看相最终看的其实是自己的阅历。

再后来我把“敌人”换成了我的师父,我开始从头到尾来琢磨他的行止用意。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四年,我还是木有能力放倒任何一个“敌人”,但庆幸的是我也还活着,没有阵亡。

支撑我一路进步的东西是做为一个穷人最不能短少的东西,它叫做“骨气”。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5 15:48:09 +0800 CST  
这句“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里所说的“骨”,放在现实里去看,山之所以称之为山都是要靠山体内部的石头来做支撑。

放在人身上讲就是肉里面包着的骨头,骨头的形态和山的形态相法是一样一样的。

我老家的那两座山只能叫做山坡坡,比比山坡小一点儿的只能叫坟堆堆。

我为什么喜欢出门瞎溜达呢?因为看山看水跟看人一样,就像站在高山五岳面前和站在那些具有高贵灵魂的人身边一样,都能让人心生敬畏。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神和骨相辅相成。

比如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5 16:17:01 +0800 CST  
一个人的骨相是立体分明、空旷高远,还是山坡坡、坟堆堆,请各位多出门瞎溜达去看看山看看水去吧。

也可以意会一下习武之人身上的那种刚练硬气…

认真跟过老头帖子的老同学可以意会一下帖子里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用这几年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骨气在哪,神韵朝向各方,进步的脚步就会在哪。

所以老头喜欢的并不是我,而是我身上一直以来都不曾变过的骨气吧。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5 16:28:12 +0800 CST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灵丹妙药我不知道,有没有仙人指路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做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所谓的仙人指路与灵丹妙药全在自己如何使用自己的“神骨”。

乾坤两卦里所说的“用九”、“用六”,那个“用”字,是一个人为了心中所求之道“用”了多少的努力。

《冰鉴•神骨篇》第一段就是: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青螺姐姐说的一点都木有错。

一个人脸上的神骨只代表当下,至于后来会怎么变看你为心中所求之道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关于神骨具体该怎么看,回头请我国藩大叔来。

本来还想聊一聊最近对于教育方面的一些思考,要去赶场了,回头再说吧。

今天就到这里,拜拜~~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5 16:51:19 +0800 CST  
二十九、《冰鉴•神骨篇》

先看一下第二段的原文: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辨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曾公这文笔,就一个字:扎实!

国藩大叔说读书人讨论一个人的眼神啊,先是看一个人的眼神是清澈还是浑浊。

清澈的眼神最明显的例子是看小孩子眼神的那种赶脚。


小孩子的眼神天真纯净不掺杂一丝丝的杂质,想哭就哭,开心了就笑,不带有一点掩饰的成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世渐深,生存法则逼得孩子不得不去遵守人世的游戏规则,慢慢地欲望就来了。

欲望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关键是在于遵循大道的规律合理地达成欲望,不要被欲望支配。

《史记·殷本纪》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

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网。’

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汤”是商汤,殷商王朝的创立者。

殷商王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汤之前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不要略过世袭制这三个字,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在这之前原本是禅让制,这与如今灯塔国的皿煮制有点类似,大家选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引领部落的发展。

夏朝的王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尧禅让给了舜,舜传位给了禹,禹用世袭制改变了禅让制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种花家开启了近四千年的世袭制。

夏朝的末朝,商汤潜龙勿用时,看到夏朝围猎天下的祝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管你东西南北那旮瘩来的,都要给我进贡,就像灯塔国满世界的割韭菜。

商汤见到夏朝如此的围zheng猎zhi方zhi式du,心中默念:我*,这是药丸!于是自己出去打猎的时候,东西南北只围猎三面,高喊口号曰:在左边的就在左边发财,在右边的就在右边发财,不入共同体的我也以德服人。

诸侯各国听闻,有的病了,有的开启了暴走…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6 22:51:41 +0800 CST  
又扯远了,收!

简而言之,顺应大道的规律合理地达成欲望,欲望才不会变成坏东西。

但是大道的规律就是阴阳对立又统一互为根本,正道会催生捷径,大家都去走捷径了又会催生出迟来的正义。

正道与捷径放在一个人的眼神上就是清与浊的区别。

走捷径是因为被眼前的欲望支配,而人间正道是沧桑,所以历世深又不世故的眼神才最难得。

历世的深浅与世故就是邪与正的区别。

但是一个人走不走正道的清、浊容易辨别,可历世的深浅与世故不太容易分辨,但也不是不可以分辨。

怎么分辨呢?你猜到了,下回再说哈哈~~拜拜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6 23:05:49 +0800 CST  
上回书说到,一个人眼神的清与浊是正道与捷径的分别,而一个人走的是正道还是捷径十分容易分辨。

但随着人历世渐深,身处世故而不世故是尤其难得的,因为渐深难得也所以难看,不过也不是不能看。

怎么看?现实里面找例子。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郭德纲先生的德云社了。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7 22:02:34 +0800 CST  
我最早对郭先生产生兴趣不是因为他和徒弟们的撕逼大战,而是听到了郭先生的一段太平歌词——《探清水河》。

由此接连看了很多郭先生的采访视频,还有关于郭先生的奇闻趣事。所以,今天就八卦一下郭先生哈哈。

相声这门行当起于民间,用郭先生的话说,相声是门赚钱养家的手艺。最初的手艺人都是撂地,马路牙子上养家糊口,而郭先生也是马路牙子上起的家。

郭先生生于天津曲艺之乡,从小出于对相声的喜欢,年轻时曾几进京城,可最终也没有混进体质内。

于是,马路牙子上耍猴戏,小茶馆里面说书,绊绊磕磕几十年。郭先生的相声段子曾调侃过自己的经历,落魄之时最怕房东敲门声,都是半夜翻墙出门找辙吃饭,以给房东留下一个屋里并没有人的错觉。

郭先生说不是赖人家房租,是真交不起,这个中的心酸泪怕只有郭先生自己最能体味。

如果郭先生的心中没有对于相声真切的爱,怕是撑不住的罢。

后来几经辗转,开始了最早的社团“北京相声大会”,数九寒天冷风嗖,拿着竹板街上拉人。从从观众席上只做一位观众,慢慢发展成了如今炙手可热的金字招牌“德云社”。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7 22:27:11 +0800 CST  
所谓人红是非多,德云发展之路也是坎坎坷坷。

先是与体质相声撕逼,这从郭先生早年采访视频里的咄咄语气中也能探得几分。

郭先生常常挂在嘴边的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何其的相似。

与体质的撕逼引发了内部矛盾,很多最初红起来的徒弟纷纷出走投诚。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个中是非不是我八卦的重点,咱们论事不论人。

如果单丛相声这门手艺的传承上来看,郭班主的德云社如今火成这样所形成的影响力,说是振兴了相声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

这一路走来的郭先生如今参加活动也开始捧新人。从相声有新人,到德云斗笑社,一心一意为相声的发展。

郭先生说,德云一家独大对于振兴相声作用不大,只有整个行业好了,相声才是真的好了。

所以,从相声这门手艺的传承上来看,传承与振兴是“正道”,守正就是守道,而出于想红的心是坚持不到最后的。

如今,郭先生的格局里已不见了往年的咄咄气势,多的是运筹帷幄所收获的爱戴。

时也,命也;时也,运也。

清、浊,邪、正,是时光在一个人脸上的印迹。

及早明道,是为正途。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7 22:48:44 +0800 CST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7 22:55:45 +0800 CST  
三十、《冰鉴•神骨篇》——“欲辨邪正,先观动静”

前面扯的有点远,拉回来继续跟着国藩大叔的逻辑来,我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

国藩大叔说,一个人眼神是清是浊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就是青山碧水与死水滩子的区别。

而一个人神态的邪与正就不太容易分辨了,不过也是有方法的。就是从眼神的动态和静态这两个方面去看。

“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

当一个人处于静态的时候,看似无事,可是他眼睛里的神采也会像是温润如玉的宝珠一样,有一种持续不断的光彩。

而眼神一动处于动态之时,你仿佛在他的眼睛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里面包含着无限的生机,让人有一种沐浴春风的赶脚。

当一个人处于静态的时候,世界好像已经不存在,也好像连自己都已忘记,跟打坐入了定似的。

而眼神一旦动了,就直达目的,心无旁骛,好像离弦的箭,直冲着靶心而去。

这样的眼神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澄清到底。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8 14:43:26 +0800 CST  
“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

若一个人处于静态的时候,眼神像是萤火虫的光芒一样断断续续,不能流畅持续。眼神一旦动起来,又像是潺潺的流水一样,一路生花惹草,左顾游离。这样多半会管不住拉链,或者把小目标搞得太大。

若一个人处于静态的时候,看上去像是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而眼神一旦被惊动,却像是感受到了危险的小鹿一样,跳跃慌慌。这样多半是别具才思的。

“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

像前面这样的眼神最容易出事,而像后面一样的眼神能不能成才却在两可之间。

眼神的邪与正是夹杂在清澈的眼神里的,如果眼神不够清不能成事,如果眼神不能澄清到底容易半路出事。

总而言之,好的眼神首先要清明而心无旁骛,以此为基础才能够浑厚而深远。
楼主 侬声楚楚  发布于 2020-09-18 15:03:17 +0800 CST  

楼主:侬声楚楚

字数:549178

发表时间:2020-08-08 23:57:5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7 19:29:15 +0800 CST

评论数:59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