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很简单(我的开悟经历和开悟后怎样看世间一切)

开悟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开悟
有没有开悟?
如何开悟?
开悟之后是个怎样的状况?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开悟?
这是每一个修行人士都渴望了解的问题。
据说地球上开悟的人不到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一百万个人之中只有一个人开悟了,为何如此稀有?
答案就是:开悟不是因为太难,而是因为太简单,简单到让你无法想象。就好像鱼儿生活在水中,因为朝夕相处,从而忽略了水的存在;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因为免费提供,从而常常忘记空气的存在一样。
人类可以发明原子弹,登上月球,探索火星,因为人类有地球上最聪明的大脑;
但是开悟与大脑无关,与知识无关,与经验无关。要说困难,这就是唯一最难理解的地方。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放弃所有大脑的努力,一旦如此,属于你的悟境立刻显现。
开悟是存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我以自己十多年的修行经验和最后的体验成果,并以自己生命的最高荣誉发誓:不要有任何怀疑,开悟是百分之一千存在的,就好像我们每天睡觉的床,走路穿的鞋子一样真真切切,实实在在。
至于如何开悟?
开悟之后究竟是个怎样的状况?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19 13:17:28 +0800 CST  
第一章 唯有走投无路才有路
世上有无数条路,都是不归路;光明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通向觉醒之路。
如果不觉醒,无论你在哪里,那都不是你的家。
你可以在迪拜七星级酒店,享尽天下美食,看尽天下繁华,你依然是孤独的。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山之巅,星空之下,一览众山小,你依然是漂泊的。
你还没有回家。
但是回家的路很艰难,如果你没有寻找过,你没有努力过,你没有穷尽你的一切努力,你没有最后绝望过,你不会找到回家的路。
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之前,是一个王子。
后宫佳丽三千人,阅今天下最美的佳人,皇宫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任其挥霍逍遥,尝尽世间美味佳肴,出则车马成群,入则前呼后拥,享尽人世间一切繁华。
但是,那个空虚就像影子,总是与他形影不离,那个不满足,像个幽灵,日夜折磨他。
终于有一天,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折磨,决定放弃世间一切,甚至包括他的父皇、他的爱妻、还有他的乖巧可爱的子女,一个人离开那个能够给予他世间一切物质需求的皇宫。
他逃跑了,他要寻找另外一条路,一条能够赶走空虚和孤独的回家的路。
他走遍了他能走过的每一条河,翻遍了他能翻越的每一座山,他跋涉了无数块草地,还是没有找到那条路。
他太累了,他需要休息,他实在太累了,他已经筋疲力尽,他太瘦了,已经骨瘦如柴。
他走到一棵树地下,他很失望,因为这么多年的寻找,他都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在那那棵据说是菩提树的地下,他放下了所有的努力和追寻,他彻底放下了,在他彻底放下的那一瞬间,回家的路就在他眼前出现了,他回家了,在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他走遍世间所有道路最后绝望的情况下,在他放下一切努力和追寻的时候,回家的那条路在他面前出现了,是的,他终于回家了。
你我都在寻找,在书本里寻找在生活中寻找,在别人的语言中寻找,在前人的指引下寻找,你的寻找还不够,因为你还没有走到彻底绝望的时候,你还没有走到走投无路的尽头。
那条回家的路就不会出现。
然而回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最终你选择了正确的方向,那条路有太多的陷阱,有太多泥潭和雪山。
外面世界有太多的诱惑:美食佳人、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皇宫豪车,每一样诱惑都是致命的。
内在世界同样有很多诱惑:
首先你要准备跨越人性劣根性这座大山:这座大山有很多山峰,每一座山峰都要你九死一生,他们包括懒惰山、贪婪山、虚荣山、恐惧山、好奇山、幻想山、色欲山、机械山、痴迷山等等;
你还要跨越两个大海:情绪大海和思维大海。
曙光才会出现,家就在思维大海的彼岸。
因此无论是外在的寻找,你需要倾尽一切所能,内在世界,你同样需要九死一生。
回家,多么遥远的一条路。
但是那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牺牲生命去努力的一件事。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19 13:21:00 +0800 CST  
第二章 我见证了父亲的开悟时刻
我父亲患有老年糖尿病十多年,去年三月份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紧急住院,在医院住了大约三个月后,转入高危病房,然后一个星期后,所有的医生和人类现今发明的所有最先进的医药已经无能为力了,医生们终于承认无药可救了。
医生宣布,我父亲熬不过一周,赶快接回家。
由于父亲顽强的求生欲望,回家后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了15天,才离开这个他恋恋不舍的世界。
这15天里,我几乎是24小时寸步不离,我记得很清楚,回到家中的第四天晚上,昏迷中的父亲忽然神奇般地清醒过来,看看时间,是晚上2点半,而且父亲居然还能开口说话:“儿子,你怎么不把外面的人招呼进屋坐。”
我抬头看看窗外,没有人,于是问:“外面是谁呀,爸爸?”
“外面是我。”
我在此慎重声明:本人没有任何杜撰、没有任何故弄玄虚,只是真实客观记录当时与父亲最真实的对话,我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我坚持分享我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体验的东西。
其实在这次对话之前,我早已经确切了解到人类的确是除了身体和精神之外,还有第三样东西的存在,有些人称之为灵魂,人的身体只是一个房子,父亲的身体早已经千苍百孔,他的灵魂离开自己这座危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么晚了,你在外面干什么?”我没有一丁点的害怕,我迫切希望与父亲的灵魂来一次深层次的对话。
“我打算去旅游。”父亲的语言很清晰,很空灵,不像是从身体里发出来的,而且折磨父亲多日的剧烈疼痛好像已经停止了。
“你一个人去吗?”
“还有你奶奶。”奶奶已经与2014年8月1号去世。
传说中一个人要离开人间,阴间有亲人来接,也大概是真的了。这是另外一种讽刺:历史常常是人为杜撰的,而传说恰恰是真的。
“你要去哪里呢?”
“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不回来了。”这是父亲的灵魂在与我告别。
“爸爸,你要不要准备点东西才出远门,衣服、零钱之类?”
“我不需要了。”对于一个即将离开的灵魂,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出远门,还是带点钱吧。”
“我不需要了,钱财如粪土,孩子。”
父亲一辈子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此时此刻,父亲居然说“钱财如粪土”,这是一种纯粹的了解,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解脱。
活着的人有几个看得透“钱财如粪土”,为钱财,兄弟反目成仇者有之,夫妻对簿公堂者有之,正在活着的人远没有即将离开的人活得明白。这又是另外的一种讽刺。
“你不回来了吗?”我继续问。
“不回来了。”
“留下妈妈,你放心吗?”我其实还想问:“爸爸,你还有儿女,孙子、外孙,你不留恋吗?”
“那已经不关我的事,那是你的事情。”
我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早在衡阳附一ICU病房里,在我去探望他的时候已经交代清楚:在他离开后,母亲的一切——生、养、死、葬,都由我一个人负责,另外我还要帮助姐姐和弟弟,让他们过上更好地生活。
对于父亲这样的安排,我觉得自豪,因为我非常清楚,只有在父亲内心深处觉得他的大儿子有能力承担这一切的时候,他才可能做这样的安排。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话“长子当父”,我在父亲无能无力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深刻领悟了这句话的内涵。
最终,我的所作所为,我想父亲会为我感到骄傲的:我承担了父亲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以及父亲在ICU病房五天时间里,每天一两万的所有费用。
当然,在我内心深处,我为父亲所花费的任何费用,都是无怨无悔的,因为姐姐和弟弟经济条件相对来说会弱一些,我从来没有任何念头说希望姐姐和弟弟分担一些,我作为家中长子,我乐意去承担,这是为人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听了父亲这些语言,我很清楚地知道,父亲此时与我的谈话,已经不是平常的父亲,父亲此时此刻已经开悟了,虽然短暂,但是在经历与死神搏斗的三个月时间后,居住在父亲身体里的那个心灵苏醒了。
父亲此时此刻的语言,都是在心灵苏醒之后,心灵清晰地关照自己,周围环境发出的语言。
父亲是如此平静,从容,一改往日狂躁的心情,父亲继续说:“你要把你妈妈照顾好,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你妈妈。”
这句话,依照父亲的性格,平时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父亲属于超级大男子主义,几十年以来,一直都在欺负妈妈,根本就没有妈妈发表任何意见的机会。
第一次, 父亲表现出对妈妈的公正,我知道,这时的父亲正处于开悟状态。
这里需要多说几句,很多人有种误会,以为智慧、宁静、从容、慈悲等品质是开悟的
特征,其实不然,开悟本身没有任何特性,这些东西如慈悲、爱、宁静等还是属于大脑层面,只是人一旦开悟后,在开悟的关照下,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精神会表现得更好而已。
我仿佛强调: 开悟就是当下的觉知和关照而已。
开悟就像一面镜子,当我们的身体来到镜子面前,看到脸上脏兮兮,我们自然会去洗脸,当我们的思维来到镜子面前,看到自己的思想狭隘,自然会嘲笑自己一样。
开悟就是那个质检员,时刻检阅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精神,从而会让我的身体和精神呈现出更好品质。
我和父亲的对话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父亲再次陷入昏迷,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即将离开的人就是一个彻底解脱的人,因为他是真的知道,很多东西他再也抓不住了,在他意识到他什么东西都抓不住的时候,一定有某一个时刻来临,那个时刻就是他真正开悟的时刻。
我说过人的一生都会有机会开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谓大师,佛陀只是他们停留在开悟的状态时间比凡人要久一些,无他。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19 15:19:00 +0800 CST  
第三章 开悟状态究竟是怎样的
古往今来,无数高僧大德,都对第三个我的存在(所谓第三个我就是开悟状态的我),讳莫如深,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 第三个我很难表达,因为第三个我是必须脱离大脑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而所有的语言都是出自大脑,用大脑的存在状态去描绘开悟状态的我,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就好比翻译,大脑对开悟状态的描绘好比翻译,已经不是第一手的资料,翻译就存在水平高低问题,水平高的人能够比较接近愿意,但是其中的感情、观点和说话者的立场等,是很难准确翻译过来,因此永远存在误差。
第二, 绝大多数世人都是处在身体和大脑的存在状态,还没有开悟,因此,即使一个开悟的人能够很清晰地将开悟状态表达明白,没有开悟的人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就好比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到过海洋10000米深处的世界,但是一个乘坐深水潜艇的人,到过10000米深处的海洋,然后回到岸上,把他在10000米深处的海洋景色,给大家描绘,告诉大家,那里有鱼人,所谓鱼人,就是生活在深海的人类,见不得阳光,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一万年之久,大家肯定不会相信,会认为这个人在说胡话,道理是一样的。真正理解开悟的人,你首先自己必须已经处在开悟的状态,否则,你只能透过翻译来了解那个状态。
第三, 那些已经开悟的大师中,又很少人具有很好语言的般若,因此表达起来特别费劲,预期让人产生误会,倒不如保持沉默来得痛快,对于开悟状态,因为完全不同于大脑,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比喻,象征,讲故事,那些没有开悟的人只能通过这些比喻和故事间接理解开悟的状态。


下面我尝试给大家描绘开悟状态究竟是怎样的,这需要非常敏锐的触觉,才能有所触动,但是不管你的状态怎样,我还是努力把这种状态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出来,究竟能够领悟多少,完全在于各位的造化。
第三个“我”存在,可以有很多种称谓,其实都是方便的说法,古往今来,太多人企图去说清楚那个“我”,但苦于文字般若的限制,  又不会打比方,讲故事。
于是就把这个“我”弄得乌烟瘴气,神秘兮兮,云里雾里。
而且后来者却企图从前人的文字中找到那个“我”,于是越陷越深,每一个后来者阅读经验不一样,于是乎有些人热衷于用自己阅读的经验作为标准,去衡量另一个阅读丰富的人,用偏见去批判偏见,其实都是停留在大脑层面的游戏。
当然,就算开悟,体验到第三个我的存在,那还不是修行的终点
那只是修行路上的一个小小驿站,前面的路还很远。
但是至少,我到过这个驿站,这个驿站风景非常独特,我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驿站的风景描绘给正在往这前进的人看。
我的体验不是任何禅宗秘籍,也不是任何佛家大师的教诲,是属于我独特的修行体验,我这里没有任何大师,没有任何高僧大德。
任何经书,任何佛学,任何名人名言,那是他们的,我坚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我的体验。
开悟状态的我是存在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我并不知道,这第三个我是不是就是“佛性的我”“真我”“如来”等。
我的体验是:当你停止一切思考的时候,当你头脑中没有任何念头闪过的时候,当你全然放松的时候,通往“第三个我”的大门就会打开,第三个我就在那里,其实什么也没有。
一遍宁静,一束光,一面镜子
一条流淌的清澈透底的溪流
一口古井
一只飞舞的蝴蝶
就是这样。
他是处于完全静止的流动,仔细领会这句话“完全静止的流动”
非常矛盾,非常烧脑,但就是这样。这种状态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概念的存在状态,时间消失,空间消失了。
关于第三个我最贴切比喻是这样的:
整个存在就好比一条清澈透亮的河流
第三个我就是一片飘在河流上的一片透明的树叶
河流不是静止的,缓缓流淌
而且映照着天上的蓝天白云
两岸的绿树青草
树叶也和河流一样
树叶与河流保持着同步
它相对于河流来说是静止的
但是相对于两岸青草绿树来说
又是运动的
第三个我就是与整个存在一体的
但是他无时不刻都将整个存在反射清清楚楚
他不说话
不发表任何意见
他只是观看,觉察
他只是映照
他照亮大脑狭隘的地方
他照亮大脑黑暗的部分
他观照周围一切
他是一束强烈的白光
周围一切在他面前
根本无法隐藏
无法伪装
第三个自己不是阴,也不是阳,而是完全的包容二者,根本没有对立状态,他不是某种可感知的存在。
这是最困难的地方,请仔细领会:
当你有任何观念发生时,第三个自己立即消失了
当你放下所有的思考,所有的甄别,所有的努力的时候,第三个自己出现了。
为什么大脑很难理解开悟:
因为开悟好比是被海水隐藏的岛屿,大脑就是海水
唯有海水退去,小岛才会出现,当海水出现,开悟便被掩盖
大脑和开悟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
而世人总是努力在大脑层面去理解,去发现,寻找开悟
但是海水总是遮盖小岛,世人眼里只有海水,看不见岛屿
当我们看不见岛屿时,请不要粗暴地否定第三个自己的存在
小岛就在海水下面
那不是幻觉
而是存在。
开悟就是海水下面真实存在的岛屿。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0 08:32:00 +0800 CST  
人这一生刚刚出生,大脑就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训练,可是活到最后,恰恰需要的是逐渐摆脱大脑对我们的控制,活在没有大脑的状态中,这显然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对于绝对绝对绝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大脑是不可想像的,殊不知,没有大脑才是真正的重生。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1 09:46:00 +0800 CST  
第四章 与第三个自己相遇为何如此之难
从我们的身体出发,我们会来到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个没有问题,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都可以修炼到这个世界,而且目前这个精神世界已经非常拥挤,大多数人还在这个精神世界里结婚生子了,他们在精神世界生活的非常惬意,他们以为人生的终点就是那里,遗憾的是,他们错过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下一站,那就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我们终究会到达下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心灵世界。
我说的心灵世界就是人处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一种不迷不痴不颠不狂不喜不悲不怒不嗔的保持平衡的状态。
也可以说是处在开悟的状态。可是,芸芸众生能够主动修到开悟状态的人极其稀少,何也?
因为心灵世界和大脑世界(精神世界一个概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且两者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这是与第三个自己相遇最最困惑的地方。
只要大脑有任何的一丝一毫的动静,心灵就潜伏不动。唯有大脑彻底安静,没有任何思绪,没有任何念头,没有任何波浪涌起时,心灵才会显现。
实现由大脑到心灵的不是渐进,而是跨越,是由已知的大脑世界向完全未知的心灵世界的跨越,对于大脑,我们非常熟悉,因为我们日也与他相伴,大脑的一举一动,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和他做朋友很久了,而关于心灵,绝大多数人却不认识,完全陌生,由已知向未知跨越,这里需要勇气和信任。
没有勇气,怎么敢迈向未知的海洋,没有信任,任何时候都会半途而废。
这个过程好比一颗橡树种子落地后成长为一颗高大的橡树一样,一粒橡树种子如果不相信自己可以长成一颗参天大树,他将永远只能是颗种子,只有彻底地信任,然后奋不顾身地投入大地的怀抱,只有这样锐变才会发生,奇迹才会发生,这棵橡树种子终究是可以长成一棵大树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种子必须死去,新的生命才会开始,这就是两难所在,种子永远看不见自己成为橡树的那一刻,因为在这之前,种子必须发生质的变化,种子必须先死去,然后才能重生。当种子变成大树的时候,种子和大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种子消失了,树才会长成。
学佛的人在读《金刚经》的时候,经常会被这本书里面到处充斥的一边肯定,一边否定的话搞糊涂,《金刚经》为何如此表述呢,众所周知《金刚经》其实就是佛陀弟子归纳总结佛陀所说话的一个手抄本而已。
佛陀说话总是颠三倒四,否定又肯定,肯定后又否定,佛陀其实一直都是担心后来者执着一念,这样反复肯定否定可以很好破掉后来的执着一念。
他否定一切,是希望我们的大脑不要留恋和执着任何一个概念,
但是明明有第三个自己存在,但是开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绝不是一切都没有,明明有个“存在”在哪里观照,在那里反应。
困难的地方就是这个“存在”是透明的,是无形的,是无色无味的,没有重量,没有大小,任何大脑能够感知的元素都不存在。
所以否定的是大脑,肯定的是心灵存在。
我个人的经历是这样的:
十多年前,我开始迷上禅宗和佛学,但是连续好几年,根本就不明白那些高僧大德在说什么,也不明白《金刚经》讲什么,看不懂。感觉他们就是无事找事,故弄玄虚一样。
但是冥冥之中,我感觉那些老不死的和尚和道士的确发现了某些真东西。这中间也遇到过两个真人,这里不详说。
后来自己就养成了早上静坐半个小时的习惯,很久也没有任何突破。
直到有一次,我在静坐时,来到一个境界,我感知到我的身体像柳絮一样,一片一片从我的身体上开始散开,很快我整个身体完全消失了,就像白糖溶于水中一样
我的身体完全不见了,我没有任何恐慌,相反我很享受那个状态。
于是我有一个领悟,既然我的身体可以溶解,可以完全不存在,那么我的思考也是可以停止的,我的大脑也是可以消失不见得。尽管之前我无数次希望做到,让大脑完全休息,让大脑完全没有任何念头飘过,我都失败了。
但是这次经历了身体不存在的体验后,给了我领悟,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信心,我相信我的思考也是可以溶解消失不见的。
因为有着这样的信任,终于在有一天,我完全做到了,没有身体,没有思考,没有意念的状态,那个状态我在上面已经描绘过了
就是那样。
一句话表达开悟状态就是:
“没有观察者观察在进行,没有反应者反应正在发生”这就是开悟。 是一种“物来则应,事过不留”一切通透,一切了悟于心的状态。

当然,现在大家通过文字理解开悟只是一种知道,但知道某种情况和处在某种情况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就像湖南人吃辣椒,有的人知道吃辣椒辣的很爽,但有的人正在享受辣的很爽的状态中,这中间感受是很不一样的,其中的距离非常遥远。
我前文说过:与开悟相遇,是我们这一生唯一值得牺牲生命去做的事情。
如果这一生,我们未能早一点与自己的第三个我相遇,那就是不完整的人生。好比一个妈妈一生 生有三个孩子,第一第二个孩子呆在妈妈身边,一直都得到很好地照顾,也能健康成长,但是妈妈不小心把第三个孩子给走丢了,这个妈妈这一生必定会有遗憾,唯有寻找到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妈妈才会安心。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2 15:43:00 +0800 CST  
第五章 放弃大脑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人类总是迷信自己的大脑,殊不知,一切问题都是来自大脑。身体上的疾病,精神上的疾病,都是因为过于依赖大脑的原因。
一切身体上的疾病皆因为大脑的担心和情绪的失控,抽烟会致病大家都知道,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担心抽烟会致病”这个大脑的担心才是致病的根本所在,如果抽烟适量的话,我们的身体自己完全有能力调整好,处理好,将抽烟后留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足够糟糕了,远远比抽烟严重得多,但是我们还能奇迹般的活着,完全仰仗身体自身神奇的自我疗愈能力,但是一旦大脑的那个担心,那个忧虑,那个害怕进入,身体的自我疗愈功能立即减弱,甚至完全消失,于是身体疾病就出现了。
信任我们的身体要比信任我们的大脑强很多,大脑是自私的,也是非常狭隘的,而身体却要公正和真实得多。
然而放弃大脑却是非常艰难,几乎不可能,因为我们从生下来那一天起,就在不断训练大脑,大脑已经被训练得坚不可摧,比铜墙铁壁还要牢固,甚至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一种没有大脑的生活,一切顺其自然,不做计划,不做分析,不设立目标,像动物、植物那样自然而然地去生活,仅仅是多了一点即刻觉察而已。
放弃大脑绝对称得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要想真正有觉知的生活,那就必须完全放弃大脑。因为大脑的任何努力都是障碍。大脑里有个目标,有个奢望,而且还有详细的计划和行动步骤,然后梦想某天能够完全觉知,完全开悟,那是不可能的,一丁点的希望都没有,因为大脑越努力,大脑训练的就越发达,而心灵就会被隐藏的更深。
开悟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某种偶遇,一种不期而遇,开悟后你所具备的那种通透的观察力,那种淡然宁静状态,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不是追求的结果,而是你一旦与第三个自己相遇,你处在开悟的状态,你就会立刻拥有这些与众不同的品质。
一旦相遇后,一切就呈现了。
就好比,一只蝴蝶,本身就能翩翩起舞,但是翩翩起舞不能成为目标,你必须成为蝴蝶,然后你就能翩翩起舞了,一旦成为蝴蝶,你就立刻具备蝴蝶所有的特性。
先成为然后就拥有,而不是先希望,先计划。因为任何计划,任何希望,任何步骤,任何技巧,不是往前走的助力器,恰恰是障碍。
人类总是自豪的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动物,讽刺的是:这个想法恰恰是人类的大脑得出的结论。
开悟后,与第三个自己相遇后,第三个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个好妈妈,一个好的导师,一个好的教练。
第三个自己的觉醒,客观上他并不发出任何指令,而是纯粹的关照,纯粹的即刻反应。因为有第三个自己时时刻刻的关照和反应,我们的第一个自己:身体我。会变得更和谐,更健美,五官也会因此,更有光彩,浑身上下,会有某种非常独特的气质,所谓相由心生,第三个自己觉醒后,会有一种内在的光芒,由内而外散发,很难掩饰。
第二个自己:大脑我。会更加平和,更加宽容,更加立体,所谓立体就是看问题更全面,因为有心灵这位导师时时刻刻的反应在,那个反应就是某种提醒。
当大脑偏执的时候,心灵那束光会照亮偏执的另一端,大脑自然会看,然后放弃偏执。
因此,人觉醒后,这样整个人都会有特殊的品质,眼神淡定有光,身体健康有形。
这些都是第三个自己觉醒后,身体我和大脑我,自我调整康复升级的自然结果,因此,我常常比喻第三个我就像一个老妈妈,身体我和大脑我有了妈妈的照顾,自然会健康成长。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3 10:00:00 +0800 CST  
第六章 人世间最深最真的爱:顺其自然
父亲患糖尿病差不多二十多年,他是一个十分迷信医生和药物治疗的顽固派,父亲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给医生和药物,自从检查出糖尿病后,连续服药,从不间断。直到最后要离开的时候,全身几乎没有一个器官是正常的,在他人生最后几个月基本上是在老家最好的医院里度过的,而且是轮流换科室住院,分别以心衰竭、肾衰竭、脑衰竭、肺气肿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住院。
最终衡阳市最好的医院的最厉害的专家最先进的药物未能挽救父亲的生命,在衡阳市附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重点护理一个星期后,用氧气护送到家。
到家后,因为全身没有一个器官是健康的,而且处于完全衰竭状态,所以父亲一旦苏醒过来,就浑身上下疼痛难忍。一会儿要半躺,一会儿要侧躺,一会儿要俯卧,一会儿坐起靠在凳子上,而且旁边还需要人不停地轻拍背部和胸口以减轻疼痛。
所有在家照顾父亲的人,无一不被父亲生命最后几天被病魔折磨的惨状而心痛不已。
最后,大家实在不忍心父亲遭受如此磨难,于是一起商量:要不要给父亲一个痛快——找个医生,多开点安眠药或者干脆做个安乐死。
毫无疑问,这是个十分艰难的决定。没有谁愿意看着还有生命迹象的亲人被人为终止生命。最后决定:顺其自然。
我想这是最好的决定,这也是对父亲最深最真的爱。
一切生命都必须得到最好的尊重和敬畏,而陪伴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也是一道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父亲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时而清醒,而是昏迷,在他清醒的时候,与我所做的交流,是我这辈子与父亲所有交流中最有价值,也是最真诚最坦率的交流。
清醒时候的父亲说:他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妈妈。这是他心灵觉醒后的良心话,妈妈是一个菩萨心肠的大好人,可是爸爸一辈子只欺负一个人,那就是妈妈,因为爸爸总是大声对妈妈说话,那根本不是交流,而是命令。
疼痛和生命即将消失的现实让父亲彻底觉醒,他的良心也苏醒了,他在清醒的第一时间就说:“儿子,你一定要对你妈妈好,因为我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我走了,你要照顾好你妈妈。”
父亲在疼痛中明白很多,这是他在没有疼痛时,始终不能反省到的,因为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平时在家就是一个霸主,一个皇帝,外号“一言堂”,只有他说话的权利,没有别人发表意见的份。
同时父亲也在疼痛中释怀了很多恩怨,父亲因为固执的原因,在村里也和几个年纪差不多乡里乡亲有个意见,但是,他放下了所有的恩怨,而且还吩咐我把那几个平时闹意见的叔叔们,叫到床前,一一向他们握手,一一向他们道歉,并请求他们的原谅。
同时,他把身后事情全部交代清楚后,非常坦然面对疼痛,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
特别是最后两天,我看到父亲眼里的那种恐慌完全不见了,取代的是一种坦然,一种坚定,一种很深的宁静,他不再呻吟,剧烈疼痛时,他甚至咬紧牙齿。
到最后时刻来临时,父亲很平静地离开了。
我庆幸自己没有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也坚信,顺其自然就是对父亲最深最真的爱。我们让父亲走过了一个完整的一生,让他有机会和时间放下生前所有的恩怨,也让他有时间和机会说出沉淀在内心深处的那个歉疚,从而可以轻轻松松无怨无悔走向他的最终归宿。
如果我们主管地粗暴地去终止父亲的生命,那是不可原谅的。
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轨迹,生也好,死也好必须顺其自然。
如果生命让你承受痛苦,痛苦只有他的特殊意义。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4 10:35:00 +0800 CST  
人世间最深沉的爱就是对生命最彻底的尊重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4 17:39:00 +0800 CST  
这是最困难的地方,请仔细领会:第三个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没有观察者但观察正在进行,没有反应者但反应正在发生。”大脑很难理解,因为这很矛盾,对于大脑来说无法理解:“没有观察者谁在观察?没有反应者谁在反应?”,呵呵,那就是第三个我在观察,在反应,关键是你要证到这种状态,一旦证到,那OK,恭喜你,你真的与第三个我,那个开悟的我相遇了。时刻停留在这个状态,你就处在开悟的状态,哪有那么神秘?哪有那么玄虚?
当处在开悟状态时,大脑任何时候有念头发生时,第三个自己就立即消失了,所谓起心动念,开悟状态立即消失。
对于凡人来说,每时每刻处在开悟状态也是没有必要的,能够做到自由来去就很不错了。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5 14:38:00 +0800 CST  
@三元心经2016 2016-05-25 20:30:00
第一次上天涯,第一次与楼主如此之进!觉察自己有念,无念?
-----------------------------
无念觉察,有念就回到了大脑层面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5 21:04:00 +0800 CST  
第七章 唯有生活在垂直线上才算真正开启了内在修行的旅程

开启我们的内在旅行绝对是非常孤独和寂寞的,因为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非常稀有。很多人以为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午后,泡一壶茶,捧一本书,约上几个看似有文化修养的好友小聚,这就是典型的内在修行。
这根本就不是内在修行,这恰恰是走在加强那个“物质我”,“大脑我”的错误道路上。
心灵层面是“无我”,是“不存在”,既没有“物质我”的存在,也没有“大脑我”存在的状态。
打个比方:物质我和大脑我存在于水平线上,而心灵我则存在于垂直线上。
人和人之间所有的交流,我们阅读所有的书籍都是在喂养那个大脑,让大脑看起来很聪明,知识很充足,最终让大脑变得很强大。
可是,众所周知,大脑越强大,心灵就会更加无影无踪。
当然,做一个拥有超强大脑的人其实很好,我们拥有非常敏锐的思维,非常稳定的情绪何尝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但是必须我们要清晰,要想开悟,这是绝对错误的方向。
这里需要划清界限。
开悟是在另一个方向,开悟在垂直线上。
但是,话说回来,开悟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情绪和思维将会更美,这一点毫无疑问,因为开悟就是一个老妈妈,一个负责的质检员,他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身体、情绪和思维的波动。我一再强调:人的一生最好的状态是平衡,身体、大脑和心灵三个我平衡发展,友好相处,开悟的我其实就是一双眼睛而已,时时刻刻观看着身体我,大脑我的成长。
我们在水平线上可以走得很远,这个没有问题,只要我们不停地给身体和大脑补充营养就行。
五谷杂粮是身体我的营养,而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创造就是大脑我的营养。
那么心灵的营养是什么?
心灵的营养是“安静”,只要你足够“静”,心灵就会很强大。
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东西,需要澄清:
一方面当我们在水平线上不断喂养身体和大脑后,身体和大脑能够很强大;另一方面,但我们的心灵觉醒后,身体和大脑同样能够很强大。
这里有区别吗?区别很大。
因为前者只是在水平上变得很强大,这种强大有时会很偏执,而后者是一种在保持平衡状态下的强大。
换一句话说,前者的强大常常会走入极端,身体营养丰富了,可能会变得很肥胖,头脑知识丰富了,可能会变得很固执。
但是心灵觉醒后,身体和大脑是在保持平衡后的强大。
一个心灵觉醒的人绝不会太胖或者太瘦,一切都会刚刚好,他的身体一定很美,这一点,毫无疑问,大家看历史上所有佛祖的雕像,男的都是美男子,女的都是大美人,为什么呢?因为心灵觉醒后,你的身体不美都不可能。
一个内在已经开花的人,浑身上下都会洋溢着芬芳。
同理,一个心灵觉醒的人,怎么可能会有极端存在,怎么可能会偏执呢?一个单纯的头脑发达的人一定会很偏执,因为他大脑的知识已经给他自己完整的打造了一个铜墙铁壁一样的堡垒,他把自己困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蚕蛹里了。
心灵觉醒后,那个觉察,立刻就能意识到一个大脑发达的人的局限。因为心灵的觉醒,就是为平衡而来。

在水平线上寻找开悟,好比在大树上捉鱼,开悟是在深度上,在那条垂直线上,不在水平线上,不管你的大脑如何努力,只会在水平线上走得更远一些,但是深度永远都没有增加。一个头脑发达的人不可能有深度,他只是在水平线走得更远一些,仅此而已。

如何从水平线转换到垂直线,真正开启我们的内在之旅呢?
首先在大脑层面要有一种意识:我目前的选择的道路是不是错了,如果不是错了,为什么我在这条路上追寻了这么多年,这么努力,可是到现在离那个开悟还是那么遥远?我是不是需要改变自己方向,选择另一条路,唯有自己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个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一旦有这份意识后,那个转向才可能发生,带着一份觉知,然后观察自己新选的方向,因为一旦你选择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绝对陌生的。
在新的道路上,同样需要每时每刻带上你的觉知。
此时的意识也好,觉知也好,还是大脑层面,还是一种努力和刻意。
但是在垂直线上走得时间长了,大脑的那份刻意的觉知和那份有有意的意识,会慢慢淡化,慢慢消失。
忽然在某一天,所有的努力不再,所有的刻意不再,大脑忽然之间不见了,那时你突然发觉有个东西苏醒了。

这就是你在垂直线上与第三个自己终于相见了,回过头来看,一切恍然大悟。
你是不是生活在垂直线上,有一个最直观的标准:你有没有时间概念。
生活在垂直线,有种大脑无法理解的状态,那就是时间消失了,空间也消失了。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垂直线上,你是与时间保持同步的,时间往前一秒,你在垂直线上与时间保持同步,因此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平衡状态,时间感自然就消失了。
在垂直状态,很多人是无法适应的,垂直其实就是与时间保持垂直,随时间移动,因而时间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
大家看,我都把开悟说得如此清楚了,如果你还是不懂,那么你最好回去种田吧。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6 11:36:00 +0800 CST  
@三元心经2016 2016-05-26 17:19:00
@三元心经2016 2016-05-25 20:30:00
第一次上天涯,第一次与楼主如此之进!觉察自己有念,无念?
—————————————————
@心灵不孤独 40楼 2016-05-25 21:04:00
无念觉察,有念就回到了大脑层面
—————————————————
觉察本身也是个念,怎样是无念觉察呢?谢谢指教
-----------------------------
这是实证的结果,如果在大脑层面理解,会很矛盾的
就是无念觉察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6 17:29:00 +0800 CST  
@三元心经2016 2016-05-26 17:19:00
@三元心经2016 2016-05-25 20:30:00
第一次上天涯,第一次与楼主如此之进!觉察自己有念,无念?
—————————————————
@心灵不孤独 40楼 2016-05-25 21:04:00
无念觉察,有念就回到了大脑层面
—————————————————
觉察本身也是个念,怎样是无念觉察呢?谢谢指教
-----------------------------
@心灵不孤独 2016-05-26 17:29:00
这是实证的结果,如果在大脑层面理解,会很矛盾的
就是无念觉察
-----------------------------
像一个鼓一样,鼓是中空的,看得见是鼓的外在结构,好比大脑,但是鼓能够发出声音,全部依仗于鼓的中空,中间是空的,鼓为什么能够发声呢?
您要说是鼓的外在结构决定的,是也,非也?
空能够发声吗?
无念如何觉察,“没有觉察者但觉察正在发生”如何理解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6 17:38:00 +0800 CST  
能懂得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其实只是个演员,就已经解脱了一半。
另一半的解脱则依赖于心灵的觉醒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6 22:09:00 +0800 CST  
第八章 有的生气是毒药,有的生气是补品
看过《燕子李三》这部电视连续剧都知道其中有个剧情:
日本一个将军来到一个寺庙,要将寺庙的所有和尚赶走,寺庙的住持非常愤怒,在日本将军面前,直接用双掌将庙前那座石狮的头部齐刷刷地推倒在地。
日本将军讽刺说:“我在国内就早已经听说您的大名,知道您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悟道之人,今日一见,原来您只不过是独有虚名而已。”
言下之意,得道之人岂可生气?
老和尚回答曰:“如果我善恶不分,遇见财狼不怒,我得道又有何用?”
我们常常有种误解,以为得道高人从不生气,总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超凡脱俗般仙风道骨的样子。
开悟之后完全可以生气,可以愤怒,可以大笑,可以大哭,有何不可。甚至可以杀人,可以放火。
只是,这里边有一点点差别,这一点点差别,就决定了“杀人放火”的根本品质,没有这一点,杀人放火就是犯罪,有这一点“杀人放火”就是救赎。
这一点是什么?
这一点就是“觉知”。
“我”生气了,属于完全没有觉知的状态,“我”完全被生气左右和控制,“我”成了生气的奴隶,生气就会变成毒药,毒害我们身体,也毒害我们周围的人。
但是“我知道我生气了”仅仅多了“知道”两个字,这一点点区别,就是凡圣之间的差别,“我”成了生气的主人,生气只是一种工具,一种道具,一个胡萝卜或者一根大棒。
“我知道我生气了”中的“我”完全处于生气之外,“我”是生气的主人,生气为我所用。此时生气就是补品。
前后两种生气在品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散发着霉味和毒气,一种散发着芬芳和阳光。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多数后妈后爸难做,为何难?
因为后妈后爸的孩子感受不同,亲生的父母无论怎样生气,甚至打骂,孩子们受点委屈,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换做后妈后爸,孩子们的心里面的委屈就很难消散,甚至会种下仇恨,原因就是亲生父母的打骂中带有纯粹的“爱”,孩子能够感受,后妈后爸的“打骂”中,爱的成分要复杂得多,正因为如此,同样的打骂,品质完全不一样,其效果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有二个关于聪明一休的故事:
有一个夏日,一休禅师正在工作,他在院子里忙着清除杂草。天气很热,他就感到非常疲倦。于是他跑到院子里一颗大树下乘凉,吹风,觉得很舒服。一会儿,他跑进庙里,将佛像搬出来,放在外面的大树底下,并对佛像说:“现在你也凉快一下!”
另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休觉得很冷,于是把木佛像烧了来烤火,这行为吓坏了庙里的住持,而一休却若无其事地拿着木棒挑拨着灰烬,理都不理。住持说:“一休,你在干什么?”一休说:“我在找佛骨和舍利”。
大家看,这两则故事看起来是不是很矛盾,但是只要深入一点,根本就没有矛盾。
因为任何时候,一休都处在“知道”的层次上,但是那个住持,是有限制的,住持被困住了。一休没有,一休是一个达成的人,他没有分别心,没有区别。所有的界限在他那里都消失了。
他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一个带着觉知生活的人,因此他经历的每一件事品质就完全不一样。
下一次,你生气了,但是同时保持一份觉知,能意识到你生气了,“知道”你生气了然后观察那个生气,某种很有意思的东西会涌现,忽然之间,你会获得对于生气完全自由把控的能力。
生气不再伤害你,而成为你生命中的一种道具。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7 09:59:00 +0800 CST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多数后妈后爸难做,为何难?
因为后妈后爸的孩子感受不同,亲生的父母无论怎样生气,甚至打骂,孩子们受点委屈,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但是换做后妈后爸,孩子们的心里面的委屈就很难消散,甚至会种下仇恨,原因就是亲生父母的打骂中带有纯粹的“爱”,孩子能够感受,后妈后爸的“打骂”中,爱的成分要复杂得多,正因为如此,同样的打骂,品质完全不一样,其效果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27 10:55:00 +0800 CST  
第九章 看破生死,何惧之有
关于生死,很多人看不破,贪生怕死几乎是人之常情。
然而生死本是人之常情,有生必有死,死是用来平衡生的。如果说生命诞生是鲜花盛开,其实死也是另一种盛开。生很美,死亡也很美。
我们能够欣赏生的美丽:鲜花盛开,羊群奔跑,鸟儿飞翔,各种生命朝气蓬勃,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这种美是运动的美,是力量的美,是奔放的美。
然而,死亡更美,要能欣赏死亡的美,必须要很安静很安静,否则很容易错过这种稀有的美。
当我们很安静地去观察死亡的时候,某种不可言喻的美就在静静释放。
当一个人即将离去,他的周身笼罩着一种非常宁静的氛围,死亡的过程就是能量回收的过程。
终于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奋斗,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梦想,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可以轻轻松与这个世界告别。
终于没有了牵挂,没有了留恋,没有爱也没有了恨,可以毫无遗憾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没有任何幸福比毫无牵挂,了无遗憾来得更重要。
没有任何超脱比完全放下,与世无争来得更彻底。
活着的人在哭泣,而离开的人却是解脱。
当我父亲离开人世的时候,大家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他终于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了。”这是何等潇洒,何等荣耀。
然而有的人说,有的死亡是残忍的,例如草原上狼吃羊,狼残忍猎杀羊。
然而这是大自然的安排,也是大自然的平衡。
没有狼,羊就会无限度生长,最后草原就会枯竭,羊也会饿死。
因此狼吃羊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平衡,死就是生,生就是死。

只有生没有死是恐怖的,人类只有生,地球终将不能容纳全人类,到处都是灾难;
只有生没有死是绝望的,地球上到处是上千岁上万岁的老妖精,老妖怪。
秋天树叶脱落,化为尘土,来年变成新的绿叶;
花瓣凋谢,种子成熟,化为万千个新的生命,这一切的大自然安排的天衣无缝。

因此,我从不惧生死,生也好,死也罢,坦然面对。
生则充分享受每一刻当下:阳光、空气、美食;
死则展开双臂欢迎,与这个自己曾经来过的世界握手告别。

生其实是一场梦,而死亡却是真实的。
当我们生时,如未能看破,我们只不过是是披着面皮的,带着道具的演员而已,在家里,我们扮演着父亲,儿子,丈夫不同的身份,上班时,我们又换上另一个面具,充当着领导、同事、客户等不同的角色。
我们在自己的一生里不停地更换角色,换来换去,最后找不到自己究竟是谁。
当我们生时,如未能看破,我们被各种欲望统治,我们变成欲望的奴隶,我们变成金钱的奴隶,我们变成美色的奴隶,我们变成权利的奴隶,我们毫无自由。
我们的心情忽阴忽晴,一丁点好事可以让我们哈哈大笑,另外一件不好的事又可以让我们垂头丧气,我们又变成情绪的奴隶。
对于一个没有觉醒的生命来说,生不如死。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5-31 15:30:00 +0800 CST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东北风,雨太公。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 南风头,北风尾。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昼雾阴,夜雾晴。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溲溲。 风静天热人又闷,有风有雨不用问。 瓦块云,晒死人。

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旱刮东南不下雨,涝刮东南不晴天。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东风下雨,西风晴。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馒头云,天气晴(淡积云)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一场春雨一场暖。

早怕东南黑,晚怕北云推。 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七月北风及时雨。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6-02 10:06:00 +0800 CST  
第十章 心灵通亮一切皆可预兆
今日谈谈关于预兆未来的事情。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我们身边一定有不少人,天生第六感非常敏锐,实际上第六感来自心灵的初步觉醒,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灵性,就看他第六感是否敏锐。
但是现代科学是反对第六感的,他们说这没有科学依据,在物质层层面无法证实第六感的存在,于是他们下结论说那是幻想。
从头到尾,我一直都非常佩服科学家们的大胆和无知,他们无法看到银河系以外的宇宙,无论怎样先进的望远镜,也无法观察比银河系更遥远的星球,于是他们就会粗暴地否定这一切,因为无法用现代非常落后的科学设备和技术,是无论如何也跨越不了银河系的。
科学一直都是偏执狂,只是一味地相信物质存在,否定思维和心灵的存在,要我说,科学家们才是真正的疯子。
无论怎样,第六感是存在的。
前不久,我本人就见证了一件第六感极其准确预测未来的事情。
我有一个同事,上个月月底时,连续几天上班时,心情一直都很郁闷,也说不清原因,他给我说,他总有一种感觉,未来几天家里肯定要发生不祥的事情。
他也只能对我说这种事情,其他同事肯定会说他胡说八道,但是我信,并叮嘱他一切小心行事,我的感觉他家真的会有不详的事情会发生,但是我说,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危险,只需要时刻保持敏锐,或许可以逢凶化吉。
大约三天后,不祥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他家六岁多的小孩在别人家玩耍时,不小心从三楼摔下,不幸之中万幸的是,孩子掉到楼下一个破旧的沙发上,居然毫发无损。
第二天,回办公室时,我知道此事后,只说了一句话:“一切都过去了”,这个同事自然懂得。
同样,我相信喜欢修行的人一定读过很多关于高僧大德预知自己未来圆寂的时间,这些高僧知道自己在未来哪一天哪一个时刻选择离开,于是提前三天就会准备好,从从容容与这个世界告别。
预知未来并不神秘,关键的问题是预知未来的能力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现象说起:
假设现在是早上9点,然后有一定常识的人一定可以预测,再过24小时,一定会是第二天早上9点,这个没有问题。
再看古代人预测天气的口诀: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
烟囱不冒烟,一定是阴天。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这些预测天气的经验常常比先进的预测天气的仪器好要准的多,说明什么问题,世间一切事物皆有规律可循。
我们能够找到时间的规律,于是可以预测时间,我们能够找到天气变化的规律,于是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的规律。
那么心灵自有心灵的属性,一个心灵镜子擦得透亮的人,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要比常人敏锐地多。
打个比方:
有三个人甲乙丙同时在一个地方等同一个朋友,甲站在一棵大树的最高处,乙站在大树的中间,丙则站在树底下,他们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甲在1000米的地方就看到了,乙在500米的地方才看见,而丙则要朋友走到100米的地方才看得见。
当朋友离开时,丙等朋友走了100米时就看不见了,乙则等朋友走了500米才看不见,甲在乙丙都看不见时,直到1000米后才看不见。
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预测未来。
当一个人修行很高时,好比甲,他在朋友1000米时,属于他的现在就已经来到,而乙和丙的现在还要等。当朋友离开时,乙丙在500米时,关于朋友的一切都属于过去了,而甲依然还在现在状态,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
好好理解上面的比方,在等朋友过来时,500米和1000米之间,对于乙和丙来说,还是未来,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甲已经提前知道了朋友已经出现。在朋友离开时,同样在500到1000米之间,乙和丙已经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对于他们来说,朋友已经属于过去,但是甲依然很清楚发生了什么。
人完全可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只是高度不一样,预知前后的时间跨度不一样而已。
没有什么神秘的。
楼主 心灵不孤独  发布于 2016-06-02 10:17:00 +0800 CST  

楼主:心灵不孤独

字数:70124

发表时间:2016-05-19 21:17:2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3 14:15:31 +0800 CST

评论数:2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