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游在家

三轮复习绝不仅仅是看课程,它起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要求:
①对基础概念定义的温习回顾、
②对常考题型的全面梳理、
③对考试整体的宏观预测和自我状态的调整。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02 18:01:23 +0800 CST  
师大 周群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02 19:24:19 +0800 CST  
12.12双十二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07 13:07:01 +0800 CST  
Snapchat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07 14:05:39 +0800 CST  
“蝶舞天涯,翼动全球”八个字成了18岁天涯2016年全年工作总结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07 14:07:34 +0800 CST  
群直播
早9.10 青发了 爱如空气
幸福就像花期开到荼靡

爱情留在秋天独自叹息

九月的天气下起大雨

淋湿我的思绪

雨后的花瓣散落一地

把它做成书签藏在日记

时光冲淡往事鲜艳褪去

留下泛黄的痕迹

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

而我依然承受不起

任往事在心里不停地堆积

如果你不懂珍惜

思念会过期

我们之间的爱重得像空气

越想逃离却越沉迷

而回忆太拥挤我无法呼吸

只能拥抱着空气

假装那是你

不曾远离

雨后的花瓣散落一地

把它做成书签藏在日记

时光冲淡往事鲜艳褪去

留下泛黄的痕迹

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

而我依然承受不起

任往事在心里不停地堆积

如果你不懂珍惜

思念会过期

我们之间的爱重得像空气

越想逃离却越沉迷

而回忆太拥挤我无法呼吸

只能拥抱着空气

假装那是你

不曾远离

幸福隔着玻璃

看似很美丽却无法触及

也许擦肩而过的你

只留下一种痕迹在我生命里

我们之间的爱轻得像空气

而我依然承受不起

任往事在心里不停地堆积

如果你不懂珍惜

思念会过期

我们之间的爱重得像空气

越想逃离却越沉迷

而回忆太拥挤我无法呼吸

只能拥抱着空气

假装那是你

不曾远离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10 17:49:58 +0800 CST  
《毒木圣经》开篇行文节奏平稳慎重,从容不迫,但是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警告或者危险。作者对于词汇的选择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营造宁静的危险氛围,迅速引领读者进入小说的情境之中。
徐则臣:小说提醒你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常识性的认知
“它提醒你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常识性的认知,但是表达得特别特别好,它的故事特别好看。我在读这个小说的时候,因为是一个不停的分角色,就像我们分角色朗读一样,四个姐妹,包括她母亲,五个人的视角说了一遍,特别像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而且里面有一个人物艾达,让我想起《我弥留之际》里面的艾尔,他们不停地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件事,我刚才在想它的故事,他们是每人负责一部分,好像给我们发了问题的提纲里也问题,这个小说之所以比短一点的原因是可以切块分着写,四个姐妹每人负责一块我负责这件事,你负责那件事,每按照自己的视角,我在阅读的时候想,如果中间抽去哪一部分,比如这章就是三姐妹来说,最小的露丝·梅不让她说了,这个小说会不会有什么损失?到了第二章的时候,一直是其中的两个在说,另外两个拿掉会不会有损伤?我觉得好像也不会有太大的损伤,原因在于这种写法跟我们看短的写法不一样。

“很多小说特别强调结构,这个小说结构很精巧,但是这个精巧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精巧,就是拼贴的方式往里面插,这一块、那一块,然后非常的丰富,把整个比属刚果的生活,以及当时的美国和世界的局势全部放在一块,就像我们看地图一块粘贴再一起。而有的小说一直沿着一件事往前推进,那个是便辫子一样,少了哪一个地方,这个辫子就要散架。

“所以这个小说写这么长,其实跟这种结构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个结构一个非常好的好处就是,尤其像对于我们这样,对于非洲不是特别熟悉,或者是另外一种文明的读者,它提供非常多的新鲜的生活经验。”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10 18:17:38 +0800 CST  
晓松奇谈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10 18:18:12 +0800 CST  
美国中学生必读的文学著作书目:     1.莎士比亚:《麦克白》、《哈姆雷特》等  2.美国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等  3.马克·吐温:《哈克贝里·芬》  4.《圣经》  5.荷马:史诗《奥德赛》及《伊利亚特》  6.狄更斯:《远大前程》及《双城记》  7.柏拉图:《理想国》  8.斯坦培克:《愤怒的葡萄》  9.霍桑:《红字》  10.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11.梅威尔:《墨比·狄克》  12.奥威尔:《1984》  13.索洛:《沃尔顿》  14.弗洛斯特:《诗歌》  15.惠特曼:《草叶集》  16.菲兹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  17.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1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0.狄勒里:诗作  21.陀思妥也夫斯基:《罪与罚》  22.福克纳:各种著作  23.赛林格:《麦田守望者》  24.德·道克威尔:《美国的民主》  25.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26.爱默生:诗文  27.马基维利:《王子》  28.弥尔顿:《失乐园》  29.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30.维吉尔:《伊尼德》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10 18:20:14 +0800 CST  
汪介之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社会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10 19:06:43 +0800 CST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
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
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一个古代的作家使读者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通;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0 11:04:49 +0800 CST  
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都表现过同样的观念。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二小时,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
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
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
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
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他有一天晚上强迫自己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Hamlet),读毕好象由一个噩梦中醒转来,除了可以说他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
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
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来讨厌。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0 11:05:15 +0800 CST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合组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我们只觉得那个头额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然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
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
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
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希望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
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
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便是说,四十五岁时候尚不可读《易经》。孔子在《论语》中的训言的冲淡温和的味道,以及他的成熟的智慧,非到读者自己成熟的时候是不能欣赏的。
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
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
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
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
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
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
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
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
伊里奥特(George 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
尼采(Nietzsche)对于叔本华(Schopenhauer)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
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
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
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
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
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
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
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
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
这真是荒谬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
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 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
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0 11:05:50 +0800 CST  
帝王们一直在用法家的“阴和损”,在幕后操纵着中国的兴与衰;中国的法家,就是变法儿整人的。中国的儒家能在汉朝以后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也就不仅仅是皇帝和董仲舒的功劳了。在“严刑峻法”的修理之下,中国人也就只能从《三纲五常》的熏陶中,找到一点可怜的心灵安慰。
这一点,中国和欧洲的中世纪异曲同工。在可怕的瘟疫以及阿拉伯人和野蛮民族的入侵等天灾、人祸面前,欧洲人也只能从宗教中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如果西方人没有宗教的慰藉,东方没有儒家的安慰,那欧洲人和中国人就只有集体自杀了!
《商君书》这种的皇帝枕边书,西方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杜撰出来。这就是意大利人马基雅维利臭名昭著的《君主论》(1513)。不过,马基雅维利的“智慧”显然比不上商鞅。
马氏不过强调君主应该抛弃道德上的考量,用冷酷和阴谋治国。无论是歹毒程度和阴损力度,《君主论》都远远不及《商君书》——这,你就不得不佩服咱中国人的“智慧”了!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0 11:35:18 +0800 CST  
2013年,“327事件”整整18年后,国债期货恢复交易。当时有媒体盘点,历数在“327事件”中5位大佬的命运:券商教父管金生归于平淡,监管者尉文渊翻身下海,魏东“涌金系”的沉浮,黄伟“新湖系”的崛起。最后一位大佬则是陈树隆,时任安徽省排名第二的副省长。

此后亦有盘点,“327事件”中,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0岁的刘汉和34岁的周正毅,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而这四大赢家,日后三死一坐牢。

而戴学民也是魏东在中经开时期的上司。戴涉嫌贪污1100万元,于2001年8月潜逃出境,后被纳入红色通缉令名单。2015年4月,戴改换身份持外国护照潜回国内,被拘捕收押。

陈树隆亦因“327事件”受惠,到其落马,已过去20多年。忆其往昔风光,苏云彬不禁感慨:“参与‘327’的都逃不出宿命,做空的先坐牢,做多的现在看也大多没好下场。”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2 10:54:48 +0800 CST  
中美两国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在美国,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彼此质疑,也可以质疑老师,学生们会参与对各类议题的辩论;而传统的中国大学更注重对于学问的传授,而非互动,当然,这种情况现在也在改变。但我相信美国教育的最大优点之一就在于能让学生进行充满活力的辩论。我感觉这种风格会越来越多影响到中国大学。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2 11:16:44 +0800 CST  
问:您是怎样界定大学校长的权力和责任?您认为大学老师有哪些使命?
答:耶鲁大学有一个管理机构,名曰“校董会”,这个听起来老派的名字,可追溯至300年前。校董会有17名成员,都是毕业于耶鲁的各界领袖。我也是这17人之一。我所要阐明的是,当我们考虑一系列问题,诸如耶鲁的未来、我们的策略、我们所要强化什么、我们将要扩大什么等,我们必须以团队的身份去做。他们都很聪明,我只是成员之一,作为校长我会领导这个小组,但我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在耶鲁,校长很大程度上是试图清晰表达学校发展图景的人。我也花了大量时间招聘领导团队,副校长、院长等等。同时,没有大量来自慷慨善良人们的赞助,耶鲁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这所大学。所以我也花大量时间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耶鲁,被耶鲁所鼓舞,对耶鲁产生兴趣。
在我大部分职业生涯中,我都是一名心理学教授,管理着一个研究情商的实验室,教授心理学概论等课程。在授课时我所要做的,或者说所有教授在授课时都想要做的,不仅仅是把我脑中的知识传递到你脑中,那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去激发学生想在余生中保持学习的兴趣。这样20年后,我的学生才会在聚会中对我说,“是你的课程激励了我,让我从事了什么什么”。读书,学无止境,让心理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这对我而言就是成功。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2 11:18:29 +0800 CST  
问: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会是个趋势吗?再过半个世纪,未来的顶尖大学会是什么样子?
答:毫无疑问在线教育会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它在今天已经如此。我对在线教育最赞赏的,是它能对传统的课堂教育予以补充,如果我现在还在教授心理学课程的话,我肯定不会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我会让学生们在网上观看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探讨、辩论、试验和推理。
所以我相信在线教育会创造改变教育方法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去教育到较以往千百倍的学生。我相信在线教育将会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我对此非常支持,但我不认为它会代替那种坐在课堂中,与师生共同学习的感受。
很难知道高等教育未来什么样子。我能告诉你的是,我们所提供的教育是为目前并不存在的工作机会和挑战而准备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教育,因此很重要的是塑造那些具有普遍技能的终身学习者。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2 11:20:42 +0800 CST  
问: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渴望到美国的顶尖大学学习,很多人关心怎样进入耶鲁。您有什么建议?
答:首先,我强烈建议中国学生力争在高中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和SAT成绩。我们已经增加了本科生中的国际生名额。我们会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为了使申请脱颖而出,你在重视学业成绩和SAT成绩之外,还需要得到教师的评价和推荐,这同样重要。你的申请文书需要体现你将如何充分利用耶鲁的教育资源。同时要清晰阐述你想到耶鲁求学的动机。

招生办公室每年会收到大约32000份申请。从明年起,我们将扩大规模,每年录取人数将达1550至1600左右。学生们如何为彼此创造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耶鲁会注重评估每位申请人能够对耶鲁教育环境所作出的贡献。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2 11:21:25 +0800 CST  
两个女人的戏份,其实远比一男一女要精彩得多,最近就有这么一部大剧刚刚上线不久,称为“美国撕X故事”的《宿敌:贝蒂和琼》。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3-23 18:25:27 +0800 CST  

楼主:一味禅茶一清风

字数:176135

发表时间:2015-03-13 19: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7 21:36:32 +0800 CST

评论数:14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