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陪读笔记》(连载)征求出版

陪读笔记——写在最后

我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母亲。
不可否认,我是带着疑问进入陪读大军的。陪读的是非曲直我无法辨识,于是惶恐,迷惘,害怕中了社会风气的流毒。
我最初拿起笔,就是为了倾诉,倾诉迷茫与困惑。
陪读的第一年,在抗拒、怀疑、忍让与揣摩中渡过。寓居的两个人,在异常简洁的不便利的生活中,彼此重新审视,寻找最合适的距离。最终,我们消除了疑虑。通过交流和分享,我们选择了友爱与信任。枯燥的生活才逐渐鲜活,充实,以至丰饶。
通过陪读,我们进入彼此关照的黄金期。我也更加清楚,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于是我知道,陪读,老调重弹的话题,并不是一无是处。假如它有千般忧患万般不妥,一定是人的因素,症结在于彼此的相处。
我很庆幸,选择了陪读。可以在异处,与孩子重新认识,平等相处。更庆幸,在陪读中,选择了文字。它是我的陪读生活,更是陪读生活的见证。
这所县城中学,与这座县城一样,历史悠久,自然朴素。老师踏实敬业,孩子内心笃实。女儿在这里,一直在突破自己。而我利用陪读,坚持阅读,亦在突破自己。
徽州这个地方,众所周知,文化显明而厚重。而这座古城,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民风纯朴,人文厚积。由于文字表达的局限,本书只涉及了读书、生活及有关浅近的思索,没有深入到区域性的文化层面,不得不引为憾事。
比如,我每天穿行的河西、古关一带,有栉比的砚雕馆,这里砚雕艺术精湛。文中提到的西干山,清初四画僧之一的弘仁,就长眠于此。黄宾虹、陶行知纪念馆,我时常与它们擦肩而过。近在咫尺的渔梁坝,居住着我的老师止庵,当代传统文人画的承继者、新安画坛的新标杆。与他隔河相望的紫阳山,是宋代大儒朱熹之父读书的地方。而紫阳书院,则是为纪念朱熹来徽讲学所建。这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地方。历史上,诸多文坛名宿、艺术大家在这里,留下身影与佳话……。
然而我只能,将亦步亦趋的陪读感受,呈献给大家。

2015年6月余昧于黄山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06-08 14:20:14 +0800 CST  
@珠海验配 2015-06-05 15:40:08
丰富内涵的 陪读
-----------------------------
生活原本丰富,关键在于挖掘,祝夏安!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06-14 11:23:46 +0800 CST  
@王孔凤 2016-06-23 15:55:37
@王孔凤 2015-12-22 23:05:42
继续前进,好妈妈
—————————————————
@雁子2015 443楼 2015-12-28 14:48:00
感谢鼓励!祝安好!
—————————————————
好久不见,好妈妈,当我在忧脑傍就想起好妈妈,因为世界上只有你如此宠爱,你就是最伟大的母亲,你的身边一定是个伟大的父亲,
-----------------------------
过誉啦,只是平凡的父母和寻常的生活。其中的精彩是需要我们去挖掘的。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06-24 16:03:00 +0800 CST  
@雁子2015 2015-01-21 13:58:59
陪读笔记(2)陪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雁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自己的粗枝大叶和才疏学浅,从女儿呱呱坠地那天起,就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生怕荒废她上好的天资,影响她茁壮成长。重任难当,一直企望任期能早早结束。
如今融入陪读大军,任期延长了。还多少有些不可抗拒的意味。不禁更加忐忑,毕竟孩子的见识早已不同往日,对大人的毛病和疏漏往往一目了然一针见血。为此,近来没少得到她婉转的批......
-----------------------------
@湖北省轩风听雨 2016-07-08 10:53:06
陪读有苦有乐,可怜天下父母心!
-----------------------------
呵呵是的,快乐就在其中……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07-18 14:42:49 +0800 CST  
@湖北省轩风听雨 2016-07-08 10:55:10
@雁子2015 一位妈妈的《陪读笔记》(连载)征求出版
现在想出版,一种方式就是自己掏腰包;二是拉赞助商。
-----------------------------
哈哈,拉赞助商俺套路不熟,所以难啊!谢谢指点,秋安!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08-12 15:26:52 +0800 CST  
附录:后高考时代
一个人的深夜

三年了。三年来第一次坐在自家的电脑前,敲击键盘,码字。头脑里那些盘旋不去的文字,好像一股暗流,稍不留神就往外涌。
今天,女儿独自一人去了深圳。去看她爸爸。十八岁刚满,就独自去远行。这一直是我想做的,没想到,她乘坐高铁,轻轻松松就做到了。身上揣着通行证、身份证和护照,一副走天涯的样子。对她来说,长大就是这么牛气。而我呢,长大、成熟甚至眼见老去,都是无益的,一个人的旅行,至今不曾有过。
三年前决定陪读,就一心想着,三年结束返家,恢复往常的日子。可以说,坐回屏前码字这一幕,从一开始就令我神往。
那时的我,是多么庸常,又多么天真。
当年怎么也不会想到,经历三年的异处生活,回家的两个人,已经不是当年离开的样子。那时的女儿对前路充满迷茫。而我是那么慌张。害怕理不顺彼此的关系,让本不和谐的母女,分崩离析。于是想逃,幻想传说中的“山中一日”把这世上三年,像一张面膜,轻快地揭去。
当然更不能想象,我们居然乐在其中。当三年被匆匆揭去,坐回原来的老位置,却恍恍惚惚,仿佛亲友家做客。不够坦然,也不很适应。我大多的文字,是在手机上点点划划写成。我的右手食指,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当双手共同合作,成就我的篇章,一时找不回那份娴熟。
女儿已经看清,前路的平坦和宽阔与自己的努力正相关。于是没有怀疑,不再彷徨。三年的努力,她找到了自信,还有勇气,一扫原先怏怏不乐的神情。
越来越有主张。虽然高考之后,尘埃远未落定,她却让自己的暑期,有声有色了。令我一个中年人,在一大堆俗务里,时不时抬头仰望,跟在屁股后垂涎。好吧,逍遥去吧。过不了几年,这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我一样,变得遥不可及。我推己及人,支持她一切决定。
于是,这一个人的深夜.我正好练习码字。
自从六月四日回来,将近四十天了。日子一直以两条线往前推进。一条,以高考为起点,在忐忑中等待成绩,纠结中填报志愿,现在,等待录取通知。另一条线,是我们寻常的小日子--在搬家后遗症中沉浮、与废墟做斗争,手忙脚乱地过日子。直到现在,还没扳回正常轨道。这后高考时代,亦有诸多感慨。
这段失常的新生活,正好借助女儿离家的一周,梳理梳理。
2015年7月12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11-03 12:05:05 +0800 CST  
高考,也就这样

话说最后一场考试,女儿从考场出来,阴沉着脸子,极其不悦的神情。我想,高考终究是图穷匕首见了,于是默不作声,一路跟着往回走。
前三场,总体的感觉是并不难,数学甚至“极其”简单。走出考场的孩子,表情轻松愉悦,好像放学一样。这最后一场,我左右顾盼了一下,孩子们一如既往地轻快。家长们的表情里,更有靴子落地的舒坦。毕竟高考的锁链已经挣脱了。
“妈,我真不想交考卷,你知道吗?题目实在太容易了。高考啊,怎么能这样?”女儿终究忍不住。
原来如此!题目简单,让女儿深恶痛绝?
我们并不记得,有谁说过,高考一定是难上加难的吗?只知道多少年来,高考做为全国性选拔人才的形式,高度上,需要仰望,战术战略上,更要全力以赴。我们一直的目标,就是如何练就十八般武艺,把战争的级别,一升再升。
于是,人才越来越尖端,题目越来越刁钻,应考的竞争接近白热化了。
我理解女儿的不忿。把枪杆子擦得雪亮,把足够的子弹推上膛,就是为了能在这场考试中,证明自己的实力。考试前不可扼制的紧张情绪、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和志气,一拳头打出去,弹在了棉絮上。憋足的一身劲,蓦的没了出口。
她一定在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我于是笑了笑,说:“你放宽心,出题简单与否,都能决出名次。假如你够细致,你自然能取得该有的分数。结局是一样的。”
“可是,对于擅做难题的同学,是不公平的。”女儿点了点头,但仍然鸣不平。
“虽然如此。但强者不至于败北。他们的磨练,体现在了品质上。降低难度,却给了大部分孩子,更多的机会,如果够细致,就能取得比平时更好的名次。我们必须承认,踏实细心是一种能力啊。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机会?”我又开始打圆场。
女儿以粗心著称,而负情绪没有价值。我索性打起预防针:“假如平时成绩一般的孩子,拿了比你高的分数,你也要服气!那是他的能力得到了发挥。”
“好吧,我懂了。可是高考这样,还是让人想哭……。”
为了跟全国卷接轨,今年的出题难度降到让人想哭,是我们怎么也预料不到的。孩子们一直与难题偏题作殊死的搏杀,不想被考卷四两拨千斤。
事物的改变都一样,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无论组织者怎样的考量,我都私下觉得,高考难度的降低,体贴人心。如果能持之以恒,将免去多少痛苦的煎熬和多少不眠的夜晚。越基础越有普适性。大多数人的一生,是跟基础知识打交道的。这部分,构成了社会金字塔最坚实的底部。而高难度的应用,由少数专业人才去完成。人人都去争当少数专业人才,也许正是智力与精力的浪费,也让教育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那些人人争做的高精尖的题海,突然就有了浮夸的嫌疑。
2015年7月13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11-30 14:29:02 +0800 CST  
@坚果我最爱 2016-12-13 11:14:21
妈妈都是伟大的。
-----------------------------
感谢光临和支持。冬安朋友!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12-26 18:26:04 +0800 CST  
该做什么

人是惯性动物。生活秩序一旦被打乱,容易找不着北。
好比结束陪读至今,我的日子,每天二十四小时一分不少地过着,内心却充斥游移不定的梗阻。而正常轨道上的上班、奔忙和休憩,无非是目前这个样子。看来是某些神经没顺过来。
推己及人,女儿结束高考时的手足无措,就不足为怪了。
从考场出来,便由她挑选,直奔老街的一家美食城就餐。古色古香的美食城,是她顽童时期就爱穿梭的地方。人声鼎沸,食客满堂,仍是当年的气氛。
“哎哟,竟然不用做功课!真不适应。”坐下不久,面对刚端上的美食,她没找到昔日的感觉,忽然惊叫起来。
我一个激灵。认真想了一想,抓住她的手腕,肯定地说:“是的,不用做......,”说了一半,拿出手机查日历。确实,是6月8日晚上,高考结束了!那些考前冲刺不用再做。我复又点点头:“千真万确!”
“那我真的没搞错啰?”她看看我,然后自言自语:“还可以慢慢享用美味。真不适应,我该怎么做啊?”
同桌几位都笑了起来:“把心放在肚子里,就是了。”
席间,她几度站起来,胡乱望了望,又坐下去。嘴里反反复复,把上面的问题叨了又叨。一个慌里慌张的闲人,是如此逗趣。然而在我眼里,却透着一种辛酸。
为高考冲刺和努力,是这三年的主旋律。当高考戛然而止,突然之间,好像总指挥用手势,把曲子在空中一收,高高地举着,迟迟不肯落下。女儿的心,被吊在嗓子眼,呼气和屏息,都不顺畅,兴奋或放松,皆不坦然。
“妈,不知道该干什么?真的,好像什么都可以干了,却不知道从哪下手!”第二天,她里里外外窜着,一边喃喃地说。
“记得你好久以前,就幻想考试结束,要做什么了。”我忍不住调侃。那是考前一个月左右,极度疲劳的她,精神涣散了:“我居然在想,考试结束去做些什么……”焦虑之际,她曾这样告诉我。
“是啊,考试前以为这一切都很美好。没想到考完,却是这个光景。”她无可奈何。
面对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我也不知该如何差遣她。那上窜下跳,其实都是诚惶诚恐。想着让她做些不痛不痒的家务吧,又心不在焉。只好由着她,软着陆,还得自己慢慢来。
拿着手机,和同学网聊。吐槽神一样的高考,交换考后的体验,相互调侃和打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把情绪稍稍稳住。然而一不留神,刚稳住的情绪,突然又激动起来。
瞧,这结束了的高考,还在折磨人。
2015年7月14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6-12-30 14:48:24 +0800 CST  
君子入庖厨


自从端午节在外婆的厨房造次,端出的河虾受到追捧,丫头终于把天性中,吃货的另一个潜能释放出来。
她绾起长发,系上围裙,摩拳擦掌左右开弓,在家里摆开了道场。
我那半桶水的厨艺,拿出来指导菜鸟,再合适不过。
故事从我们最爱吃的凉拌黄瓜开始。某人一手捉刀,面朝黄瓜思索着,问:“现在怎么办?”
“切啊。”
“我是问,怎么切?”显然,我的反应慢了半拍。
切菜,不就是手起刀落,嚓,嚓,嚓?我不屑地瞄她,发现她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赶紧上前,边示范边说:“左手摁定黄瓜,右手这样握刀,刀面靠着左手,这样……”我一边说,一边偷偷回忆,这家伙,从小没进过厨房?
我像她这般大时,已经被父亲哄着成了煮饭老手。基础的手艺,似乎没费神气专门来学。小时候,总馋猫似的盯着仅有的食物,母亲一下厨房,我便绕着锅台转。就算被发配去烧柴也没关系。呆得久了,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学会了煮饭。别说切菜,就是放油、加盐等技术活,也是自学成材。再后来,主勺就成了自然的事,并不需要特别的指导。
只有一次,在突然面对一只老母鸡的时候,我出现过这种捉刀,呆若木鸡的情况。
到了女儿这一代,一切都要特别去学了。她从小就扮演君子,远离庖厨——手上有足够的零食,还有小画书;超市里,有很多方便面和酸牛奶。稍大些,成天盯着《还珠格格》看,没有时间关注厨房里的民生。
我尽管海阔天空地回忆,在岁月里穿梭了好几个来回,女儿的黄瓜,还没切完。她一片一片盯着切下去,严格控制厚度和速度,有科学家的品质。我强耐住性子,慢慢地等。下一个环节,是加盐和蒜,拌匀。
示范了一下如何切土豆后,我就下楼去看新闻了。那个土豆,是要切成丝状的……。
当然,切菜只是一道门坎,迈过了,进步也就快了。点火、下油和加盐,一一示范之后,下一道菜的程序,以她的悟性,如法炮制并不困难。只是科学家的品质,讲究严谨和程序。于是我又等,等着第二道菜起锅,再去指点如何煮蛋汤。
第二天,我们的君子,甚至屈尊降贵,跟我去了一趟菜市。然后,早早地入了厨房。我也学聪明了,拎着一本书,远远地坐在餐厅。时不时解答一下,与烟火气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她,坚定地投身于交响曲中。
当我上班顾不上她的时候,她便能买菜煮饭,饿不着自己了。
2015年7月15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2-21 13:56:13 +0800 CST  
放榜时分


在考后综合症中摇摆了两天,丫头终于意识到这是一段堪可放松的假期,于是和同学谋划,如何精彩地打发。
她第一趟应邀出门,却是回古城和母校。接着兑现两年前的承诺,去太平,看望同学兼好朋友。后来是一连串的呼朋引类,邀游、聚会、看热门电影。回到家,就专心致志地追寻偶像、看综艺节目,托着手机整晚地看肥皂剧。一个有志青年十足的颓废形象如火如荼地诞生了。
貌似过着神仙日子,然而狂欢的表象下面隐隐的有种气体在膨胀,时不时产生一点压力。日子过起来,就像甜丝丝一碗水中被投进一撮盐,饮着饮着,不自觉要皱眉头。这盐就是高考分数。
女儿明确表示不估分。原因是估了没用,试题不靠谱,让人找不着准星,低了吓自己高了空欢喜。于是继续混沌度日,在快乐中抗拒压抑,在压抑中寻找快乐。其实,一心一意等成绩才是这段生活的真相。
等待放榜的日子,有一种前途未卜的忐忑。
我告诉自己,考试已然结束,该把重心调整调整了。于是由她快乐逍遥,我则一心放在工作上,即使放榜日也不例外。
女儿在家里守着电视等教育部门公布分数线的时候,我正在忙我的事务。当消息变成一则腾讯新闻突然蹦到我眼前时,我一个激灵——看见一个奇高的分数线。突然就悔青了肠子,这个时候不在她身边,让她孤单地承受折磨,应该是一种失误。
我一而再地把事情看得简单、平淡了。
我忘了当年考职称查分时的慌张。那志在必得的两门考试,自然是卯足劲全力以赴的。然而电话录音不清晰,使我听了多遍也不敢确定,于是慌张了,跑去找好朋友陪着一起听。
分数线公布,就可以查分数了。她截取了一张成绩表用QQ发给我,一个让我把心从嗓子眼吞回肚子的成绩。正要欣慰,然而她说:“妈等等,也许不对。”然后就潜水了。
今年的分数线比往年整整高出一个档位。联想到考试的轻松,分数线的刀子太过锋利。即使当初估了分数,也料不到这样的结局,女儿是明智的。我一边想,一边一头雾水地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小时过去,我决定亲自查分。然后问她,到底咋了,为什么不理我?她按捺地说:“我一直在求证,有同学说,我查的网站可能不靠谱……”
我证实了,成绩很靠谱。不靠谱的是孩子们忐忑的心理。
晚上与同学们在学校相见。等待燃放烟花时,他们热切地谈论着。忽然有一句话飘进我的耳朵,再也挥之不去,女儿跟同学说:“当时,我真希望有个人陪啊!”
好一阵自责。为什么不陪她?一件大事发生了,我却迷迷糊糊,让她独自承受惨烈的煎熬,同时留给自己一个陪伴的豁口。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3-06 15:42:29 +0800 CST  
志愿(一)


由于少壮不努力,填志愿这事儿,此前一直没亲身体验。
对志愿的粗陋印象,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哥哥作为村里的第一个本科生,填志愿这事儿,是不用经过我的。于是我并不知道,当年的他怎样完成这项大业,而父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这个不懂事的娃,最初听到的“志愿”二字似乎带着火药味,也许父子俩正为此事闹着分歧。
哥哥上了理想中最不理想的师范学校,后来就做了极斯文的一个教书先生。因为通讯的极度落后,使他与理想中的军校失之交臂。他的文武之道,由老天注定。经历了女儿的志愿填报,我感觉,哥哥当年的志愿一定是费了一番苦心的,否则被改变人生轨迹这事儿,不会成为父亲多年的遗憾,而哥哥的逆来顺受和绝口不提,好像正说明了什么。
当成绩公布,果然如我们所想,女儿取得了该得的成绩。没来得及开心。当她捧起志愿填报指南的时候,我看见她眉头紧锁。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是残酷的。一个屁大的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对社会鲜有观察,对人生来不及思考,一时之间决定一生,怎能不踌躇呢?
学以致用总是真理吧。于是我问她:“你喜欢什么工作?”
“不知道!我并不明白那些工作都做些什么?怎么知道喜欢或不喜欢?”她两手一摊。
我又犯了一个人人都爱犯的错误,觉得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应该能决定自己的人生了。而我自己像她这么大时,头脑里混沌一片,小时候被了不起的大人撩起的某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都被现实冲淡了,遗忘了,后来随波逐流,把人生的路走成现在这个样子。期间,并没做任何抉择。
然而我认为女儿能做抉择,把新一代想象得太强大了。
她从小想当医生、要当律师,所谓的救人还是救国张扬了好一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想和她的童年一样,消散在了岁月中。知道旧事重提很傻,我仍然试探:“你曾经想过当医生和律师,都很不错的。”
“其实并没多大兴趣,说着玩呢。”她不想多费唇舌,于是直言不讳。看来从小树立人生理想,是正经八百的纸上谈兵,为了迎合假大空的成年人。
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没有人生理想就该抓狂了。当朋友说,这个时候最考验你这个母亲时,我还缓不过神来,要他给个说法:“女儿的志愿,咋成了我的事?”
“高考是孩子的事,填志愿是家长的事--你必须当好参谋啊。别把一切都推给孩子!”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掷地有声。
我和女儿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好像一对苦命鸳鸯。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3-21 08:40:56 +0800 CST  
志愿(二)
“要不,我学财会吧?”女儿终于下了个决心,还把目光锁定在本省的财经大学。
“你喜欢财会?”我有些惊讶,更有些受宠若惊。毕竟自己干着这行,于是默许了她的选择。
正如释重负,没想到不问世事的哥哥打来电话,反复叮嘱:“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专业和学校。她可以去任何一个地区的学校,不要限定她!是她去读书,不是你!你不要影响她……。”
“……”忽然就百口莫辩。我在脑海里拼命检索,是不是误导过她?本地考生最喜欢的北上广,丫头倔强地表示不要去,这个专业也是她挑选出来的。一切皆按她的意愿,与我的专业重合,是纯粹的缘分呀,怎么就有了干扰的嫌疑?岂知,我不仅没误导,简直没有引导呢,朋友让我做好参谋,一直不知如何下手。
更意外的,干了一辈子财务工作的外公,听说外甥女想学财会,非但不感动,劈头却问:“为什么一家人都干同一个行当?这世上的专业海了去了……。”我纳闷了。遥想当年,我进入这一行时,他老人家是多么欣慰啊,说总算后继有人了。如今怎么了,衣钵不需要传承了吗?
我只好去问女儿,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她说,其他的我不懂,只有财会是我知道的。
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外公和老妈都干着这行,而且没有闹饥荒?我突然明白了,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世家”——杏林世家、教育世家和银行世家。原来都是这么来的?从小茶前饭后的耳濡目染,无形中植入的亲近感,像基因一样深入内心。面临选择的时候,“基因”咕咚一下就冒出了水面。
貌似有主见的选择透着天真,我似乎有点明白,外公为什么突然淡漠。不受干扰才是一种理性。正在疑惑的时候,一位好友的声讨也许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为了学财经,连省都不出了?不让孩子出去看看?人生有多少个四年啊?城市和母校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
于是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地请她放开视野:“毕竟,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啊。不行咱把想去的城市,能进的重点大学再排一排,不要错过了……。”我的语重心长来自深深的惶恐,仿佛一个好孩子立刻就要被我毁掉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们哪里见过这个阵势!
以女儿的愿望为主旨,掺杂多方意见的志愿终究是填报出去了。我们度过了即惶恐又沉重的一周。其中纠结的繁琐、繁琐的纠结,实在无法一一诉说。当我们把范围内的学校排序了又排序、把方案改了又改的时候,女儿的脸色沉了又沉,外加对专业填鸭似的解读,我知道,她在各种选择的经验和教训中,遭受的起伏和折磨超过了三年的总和。
怎么在如海的高校里选出一所这辈子受用不尽的母校,确实没有神启和天助。于是这一周所决定的未来,其实谁也说不清楚。
经过这番折腾,女儿做好了心理准备——不论到哪读书,还得靠不懈的努力啊。
仿佛只有这个,才是最好的答案。
2015年7月16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4-05 13:02:59 +0800 CST  
迟到的明信片

七月中旬,送走连绵的雨水,气温说热就热了。公务也像天气突然就繁忙起来。这不,在外兜兜转转,回到单位,这个半天行将结束。
急匆匆走进办公室。我知道,桌上还堆着一叠资料,一堆足以耽搁我整个下午的事务。用余光瞥过去,键盘边多出了一张明信片。几枚醒目的鲜红色印戳,几行娟秀的手写文字,不似当年商务往来的格式卡片。
自从手机普及,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收到过它了。当年,朋友或业务交往,逢年过节相互寄张卡片聊表想念与问候,现在看来是件多么风雅并奢侈的事。明信片,显然也被时代更迭掉了。
这张明信片来自乌镇。女儿上周与同学前去雨游时为我寄出。现在她已远在千里之外,置身于大都市的繁华,气候也像转换了季节。姗姗来迟的明信片,在这个繁忙的夏日,带着一丝雨水的清凉,就这样贴心地来到我的面前。
明信片正面是乌镇栉比的民居,临水而建,高檐翘角,很古朴雅致,应是水乡最常见最经典的画面。细细的石柱撑起的砖木古屋,是家的最佳注脚,岁月和屋脚的流水一起,静静流淌。这张名为“岸”的风景,映照人聚人散的清愁。
乌镇是我向往的古镇之一。一直没能成行,皆因没有说走就走的率真。地理上不遥远,前往就不必绸缪,也不用下大决心,少了率真就成了真正的阻碍。女儿是够率真的,先是近距离出行,继而千里走单骑。这个将要离家求学的孩子,会跟我说些什么呢?
我愉悦地翻过明信片,品读写成诗行一样的语言。看到第一句,心就被触动了。待到读完,已是大为感动。一个大大咧咧的孩子给我这样的离别赠言:
“要去别的地方/舍不得你,知道你也舍不得我/我会努力,成为我想成为的自己/不让你担心/你也要好好的。”
洞察了我的牵挂和窘迫,这是她细致柔软的一面。此时她在远方,而她的字在我掌心,正如一场预演的别离。“你也要好好的”,淡淡的一句,在这繁忙的间隙令我湿了眼眶。我赶紧放下它,调出文档,假模假式地工作。
一种被关切的甜升上心头,所有的忙和累都变得温情。
2015年7月17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5-05 14:35:52 +0800 CST  
一世长安

当高校招生投档线公布,便清楚自己将被录取在哪所学校了。但录取通知尚在母腹,理论上存在变数,于是我们默默地等,等这个其实了然于胸的答案。
终于,录取信息出来了。准确无误地录取在分数档内的志愿——古都西安的一所高校。
当一切想象被现实刨去,旅行在外的女儿有些沉重。自己千挑万选的地方,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其实根本说不清楚;那个新鲜的专业,到底都学些什么,也没有完整的概念。
我隐约感到她的不安。可以说,经过漫长煎熬等来的结果并不坏,我却和她一样,没有丝毫轻松和欣慰。这个陌生的地方从此与我血肉相连,我将会无数次念叨它,一而再地向往它,它将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虽然填报志愿时,她把目标定在较远的城市是我默许的,如今确定了,好像冥冥中突然伸出一只巨手,把我们分别扔向天南地北。
缓过神才发现,与这样一个古都结缘值得庆幸。这个十三朝京师,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还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它我们的历史会是什么样子?古典文学里,若是没了长安将会怎样苍白?没有它,那些绮丽的、铿锵的以及惆怅的诗句,将会被怎样平庸的句子替代?
这诗的长安、秦汉的长安、盛唐的长安,其实让人无法抗拒。
西安还是我第一个生出向往的地方。儿时,神勇的大表哥在那里服兵役,当他从西安寄来一张黑白军装照时,我开始向往那里。那是小小的我知道的最遥远最神秘的地方。再后来,听说那里有传奇的兵马俑。
女儿将频繁地出入西安,这令我垂涎。
她的世界广阔的。仅大学四年而言,她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利用四年的光阴,好好品味古都的历史和文化,体会迥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缘特色。这个起点已然不低。八百里秦川是浩瀚的时光之河,只要去融入、去感受,三千年修城一千年帝都所积淀的历史和文明,便是为她而设了。
第二天,蓦然看见女儿更新的QQ签名——一世长安,便觉十分欣慰。“长安”这两个字,不论取自庙堂长治久安的期许,还是百姓长乐安宁的盼头,都赋予了内在的从容和安稳。
是的,我们都要安下心。


2015年7月19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5-27 10:17:04 +0800 CST  
归来

一切尘埃落定。该收拾收拾心绪,面对新生活了。
离开三年,只是弹指一挥。完全不似当年恐惧的漫漫时光。岁月日渐缩水,让人不禁留恋,留恋那些青涩的惶恐和煎熬、那份从容的富足与沉湎。留恋之余,再不敢轻率面对现今的每一个日子。
一天一天捱着过的日子,即使贫穷也是富足的。
短暂三年中,那种唯有对新鲜的异地才能生发的赞赏与关注,彻底改良了我作为一个城市人浮躁、轻狂的品性。在那之前,我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把自己长期设置成机械模式——对付三餐、应付工作和应酬人群,高效地运转着,急剧地奔走着,诚惶诚恐地投身名利场。我是我生活的城市一个匆匆的路人。
问政山的晚风与寂静,显然具有过滤杂质的功用。它四季不同的呈现与轮回,它的活力和清幽,给了生活于斯的人们淡然笃定的气质。而古城老派的繁华也有一种从容的风度。这里的一切是朴素的,这座城池从岁月中自然生长出来。
出于感激,我在这里养成了一种习惯,凡事凡物喜欢盯着看,变得爱琢磨和感动,滋生出一种浓烈的对安宁、质朴和沧桑的偏爱。于是这个寂静的世界呼啦一下敞开了大门,让我走进去,去徜徉、去聆听、去抚摸,去无所事事。由此我才知道,当我们浮光掠影,其实是一种自我封闭,无形的铠甲将我们与本真世界隔离。
去的时候,因为被世界的“大”所左右,我的世界很小。当我从歙县古城回到屯溪,那些原以为在异处才有的投注,被原封不动带了回来。我的琢磨反馈给我丰厚的发现。可以说,因为关注细微,我的世界变得广大。
这市府所在地,是秩序和工整的现代都市,与古城的自然性形成鲜明对比。进入市区的路口有着永不凋谢的鲜花,层层叠叠,明艳动人。我回家的路,途经两个这样的门户。赏心悦目的繁花、被修剪成蘑菇状的柏树和冬青、绒毯一般的绿地,人工林与山峦相接,自然而然,层次分明,完全没有丝毫造作和戒备。
高耸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直往天上窜,比三年前更加密致庞大了。宽敞油黑的道路上车流不息,清晰的黄白线,一连串的红绿灯,作为规则与秩序封锁一切纷乱。过境公路上,中间一道长长的拦杆,把一条道上行走的人们划为两大阵营,由于人口更为密集,规矩和约束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街市上流光溢彩,拥有更多的金属质感。人们行动匆忙,当我汇入这样的人流,脚步会不由地加快,这城市会拉着你向前奔跑。商铺规模庞大,装潢考究,街面装饰和门店招牌都前卫大气。这里的老街也更加时尚优雅。这个繁荣靓丽的城市,这个时代与经济推动的城市,这个紧跟天下大势的城市,洁如明镜。这里的现代性和变化性,古城无法比拟。
突然之间看懂了这些城市语言,明白自己与现代都市其实并不遥远。我想在这里,我同样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生存,很好地生活。我从一个相对缓慢的、厚重的、谦逊的所在,投身于一个讲求速度与效益的地方,可以自然切换,使我相信,那么每一个角落都能安放我了。
我甚至不再对“人工”和“人力”耿耿于怀,我的世界果然大了起来。
这屯溪,是我要开始生活与书写的地方。我将会有大量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我的经验告诉我,一旦投注心力,人群、草木、昆虫甚至河流与空气,都将变得友善,当你拥抱他们时,他们同样敞开胸怀接纳你。一切都将变得温婉、亲切和舒畅。
这是一场真正的归来。在这里继续的生活,将是完整的新生活。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6-22 16:34:22 +0800 CST  
千里大西北

从皖南到大西北,女儿未来四年的求学路程,名符其实的千里之遥。
并没有想像中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想这是神经大条带给我的福气。那个遥远的古都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有着一份久远的情结,母女俩结伴前去是无须商量的共识。像女儿说的,我也该出去旅行一次了。
我们一边打点行装,一边雀跃地等待日子的靠近。
陪同孩子去大学报到,从外在形式看,我与许多无微不至的父母是一样的。我在内心比较了一下,我的陪同只是陪伴的延续,多几天相守。女儿自理能力强,并不需要我包办什么。只是从前我不能想像,西安这个我此生必定要去一次的地方,是女儿创造的机会,给了我如此特殊的理由。
连同闺密母女,我们一行四个人,提前一个星期就出发了。
祖祖辈辈居于秀气婉约的新安江流域,当黄河流域的粗犷与雄浑呈现在眼前时,我们激动不已。如果把粉墙黛瓦、山峦连绵与河流清缓的徽州喻为小家碧玉,那么黄土高坡、苍莽大壑,加上汹涌澎湃黄河,大西北则堪称强壮的汉子了。
西安一带有丰富的古迹。当我们领略过兵马俑、乾陵,参拜过法门寺,参观了革命胜地延安,终于要前往壶口瀑布时,我发现离分别只剩两天了。
这天上车时,我示意女儿坐到我身边来。闺密的小女孩发现了,便拽着要姐姐与她同座,前几天她俩始终是腻在一起的。女儿一边婉言推辞,一边于心不忍地望着我。我左顾右盼,假装没有看见。
最后关头,我作为母亲最自私的一面终于暴露了出来。一整天我们都形影不离。被疏离的小女孩不懂其中的微妙,茫然地陪着小心。但愿将来的某一天,她能谅解我的私心。
晚上,我们被安顿在壶口一带的山顶住宿。远远地还能听到母亲河的咆哮。夜深了,当大家都沉沉睡去,我开始辗转反侧。时不时有巨大的声响碾过耳际,山梁公路上大卡车奔跑的声音,家犬一阵阵的狂吠,山风在呼啸。听到女儿均匀的呼吸声,我又很快断定,这里的夜晚其实是寂静的。然而内心止不住如黄河一样,一阵阵波涛汹涌。
凌晨三点钟了。我打开手机备忘录,写下一首诗。其中几句是这样的:

见到黄河,我终于知道
母亲就是打开胸腔
给你水,给你盐粒,给你泥土
送你游走他乡的人
她不言不语
却独自在山岭中咆哮,狂走,万马奔腾

写着写着,泪水就打湿了枕头。我的大西北之行,无论之前有多么期待、欣喜和欢乐,都只是这一刻的铺垫。这个夜晚,我又承受了一次分娩的撕扯和剥离。
等到天光大亮,我气定神闲地走出旅社。面对起伏的群山,望着两个女孩肩并肩灵巧的背影,我知道,我又收获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成长。
2015-8-18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6-29 12:37:59 +0800 CST  
镜子

我们用一周的时间相伴旅行。最后我从西安返 来后,每天清晨出门上班,星夜返家,吃过晚饭便铺开字帖和纸写大字,一小时后看书。一大堆没来得及看的书,成了我的心腹之患。
不知不觉,一周就晃过去了。我的家成了半个月未曾打扫的家。
今天是周六。在早晨的阳光下,看见家具已经蒙上一层轻烟般的灰尘,于是义无反顾地撸起衣袖,打扫卫生。
在楼上的卫生间。清洗拖把时,为摘掉那根长长的头发,我把它举起来。秋天是落发的季节,我的头发本就根基不稳,我叹惜着。一不留神,拖把抬得过高,“砰”一声戳到了天花板。赶忙抬头察看,却愣在那里。
乳白色的天花板,已经变成橙黄。
它什么时候换了面目,我浑然不知。忽然想念女儿。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她:“顶板黄成这样,你发现了吗?”变了色的天花板,看起来刺眼,不和谐。“你一定没有发现!”如果她在,我还会得意地说出这句。
然而她不在。我只能默念一遍。内心一婉转,便生出一丝戚戚然。人是多么天真,总说岁月无痕,无痕,只是没有察觉罢了。岁月一直在改变一切。
一鼓作气左右开弓的我,被这个念头击中。女儿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无法分享我的发现,同样的,也不能分担我的感触。
因为更阴凉,楼下卫生间的天花板仍然是乳白色的,是楼上天花板的一面镜子。
楼上的天花板老了。它隐喻了我。
不光是天花板,橱柜、桌椅,甚至地板和墙面都是我的镜子。
我青春的宝贝女儿也是我的镜子。

2015年8月29日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7-27 08:50:52 +0800 CST  
伙伴

周末是一个星期的结束,也是下个星期的开始。我一趟一趟地忙里忙外,想要给下周一份更舒适的生活。
当我第一次迈出阳台,准备晾衣服的时候,一只小小的蜘蛛正经过我阳台的大门。我趁势一脚踏上去,就结果了它的性命,镇定自若做了它的上帝,对它生杀予夺。我窃喜自己顺便消灭了一个可能爬进家,然后在某处结网有碍观瞻,最后老死成为一粒灰尘需要我大费周章去打扫的家伙。
没有别的,我只是一个极端私心的主妇。
当我第二次去阳台,两只小蚂蚁在那里交头接耳。我提起一脚。它们极有可能摸进家,偷吃我的食物、开垦墙脚或花盆中的泥土--总之会给我添乱。我提起的脚在空中顿了顿,最后落在它们身边,霎时间我改变了主意。
它们是和我一起,活在这里的生命。
我恬恬适适在这里生活,却对它们暴力相向。我在内心谴责自己卑劣的两面性。只有人类,一边拼命地追求文明倡议慈悲,一边又保持着残暴的本性。这些弱小的生命,是这个世界的合法居民,在它们远未冒犯我们时就出手杀戮,极其凶残。
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孤家寡人,我需要伙伴。
人类也是,再强大也无法独自存活。
当我想到这里,我的伙伴多了起来。我种的花草、花草中栖身的昆虫和蜗牛、花草吸引来的蝴蝶、蜜蜂和鸟雀,都是我的伙伴。还有许许多多无处不在的小生命。甚至,天边吹来的风,顺势飘来的雨水,都是我的伙伴。
看,当女儿远去求学,我在冰冷的水泥森林,伙伴也是可观的。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8-03 08:35:52 +0800 CST  
@巫巫的媚眼烫 2017-07-27 11:18:28
我继续顶你!太好的帖子了 支持
-----------------------------
感谢支持和鼓励!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7-08-16 11:27:59 +0800 CST  

楼主:雁子2015

字数:988

发表时间:2015-01-19 23: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7 19:06:09 +0800 CST

评论数:5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