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陪读笔记》(连载)征求出版

陪读笔记(1)  陪读是怎样炼成的

文/雁子


因为天生愚钝,关于陪读,在孩子初中毕业前我完全没有意识。觉得读书是孩子的事儿,父母只须提供必要条件,不让过多的欲望压迫他,使他心无旁骛便好。实在不必前呼后拥去贴身服务。虽然他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但已人高马大。
天真的想法在择校时土崩瓦解。老牌名校条件有限,孩子不愿意去,因为住宿条件不佳,言下之意是配不上她的千金之躯。工薪家庭供出个假模假式“富二代”,真是哭笑不得。但是对于读书,孩子有情绪就是最大的利空。于是来不及汗颜,义无反顾,一掷千金地租房子搞走读。幸亏女儿自理能力强,表示不须陪读。她在学校吃饭,回出租房睡觉,简洁又高效。然而家人不同意,有经验的家长们也不赞成。说孩子生活需要照顾,惰性需要督促,安全需要保障,起居需要规律等等......
高中陪读,是近年风行并愈演愈烈的新风尚。有人说是计划生育的衍生品,孩子都是王子公主,离开父母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情何以堪。可我深深地怀疑。父母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沉浮,有着太多的个人主义和世故圆滑,沉积了太多顽劣的恶习。当初人家刚到世上,是多么纯洁的一张白纸呀。我们搞了十多年的熏陶污染,直弄得孩子云山雾罩、心灵晦涩。如今人家好不容易能独自行走了,还哭着喊着撵去,美其名曰“照顾和守护”,实际上是拿自己的陋习去施行密不透风的穷追猛打和狂轰乱炸。
设若父母都人格完美、勤勉上进,培养出来的孩子还需要陪读吗?
需要陪读!陪读前辈如是说。
为了高考,孩子在冲锋陷阵。父母也不好隔岸观火啊,得和他们一起奋斗。团结就是力量,统一战线,更能取胜。所以,为了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未来,书应该陪着读。
还有,高中三年,是父母最后的盛宴。三年以后,天天厮守的天伦可就遥遥无可期了呀。所以,为了自己不后悔和不孤独,也应该陪着,并且珍惜每分每秒。
看来,把孩子扔给学校,任由她跌跌撞撞,就是铁石心肠、玩忽职守了。再假如,将高考的重任交由她一肩担当,也是极其自私的。孩子孤军奋战的背影,是慈爱的父母不忍目睹的。总之,不论从“道义”、“责任”还是“亲情”上讲,不陪读是行不通的。再说咱又不是深山老农和贫病残障人士。身为父母怎能贪图安逸而置孩子于水火呢?老牛尚有舐犊之情,何况咱是高级文明的情感动物?
如是种种,终于将我绑架进陪读行列。当我颠三倒四、含混不清地把陪读理由说给女儿听的时候,我看到她一脸的迷茫。
仿佛,我的迷惑再次传染了她。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19 15:59:00 +0800 CST  
@项丽敏 2015-01-19 16:13:04
欢迎雁子,散版新朋友:)
-----------------------------
谢谢!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19 16:16:37 +0800 CST  
@人行天地间2012 2015-01-20 10:34:16
哈哈,清新文笔,叙述有味。我也是陪读一员。
-----------------------------
同道中人!难得!我们多交流.......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1 13:02:33 +0800 CST  
陪读笔记(2)陪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文/雁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自己的粗枝大叶和才疏学浅,从女儿呱呱坠地那天起,就诚惶诚恐患得患失,生怕荒废她上好的天资,影响她茁壮成长。重任难当,一直企望任期能早早结束。
如今融入陪读大军,任期延长了。还多少有些不可抗拒的意味。不禁更加忐忑,毕竟孩子的见识早已不同往日,对大人的毛病和疏漏往往一目了然一针见血。为此,近来没少得到她婉转的批评。信心日下,与其在她面前捉襟见肘,不如急流勇退,让距离产生美。可现实却让我贴身跟进,实在勉为其难。
其实在我看来,高中寄宿制是不错的选择。一来父母可以不必左右陪护,有利于促进孩子自理。二来早日过上集体生活,等于修了一门人际关系学。再者,我可以卸下重负,赶在不算太老的年纪为自己活一把。最不愿意承认的隐忧,是茁壮的她正奋力汲取养分,如果能一直保持清醒还好。假如学得晕头转向,把我的缺陷和恶习也照单全收,那可真是跟坏学坏“毁人不倦”了啊。
我必须保持警觉。吾日三省吾身是不够的。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如说话要注意措词和语气、行动不可太随性、嘘寒问暖要看清时机,在狭小空间里共处,不能让她感到拥堵……
还有,既来之则安之。我得恰如其分地体现陪读的必要。给她一个安静清洁的环境,不让琐碎骚扰她。尽最大可能满足她的不时之需,专心做她的听众而不要妄加评断......
不能有半句怨言。还要适时平息女儿的怨言。出租房陈设简陋,必须收拾得井井有条。要记得煮好开水等她享用。随时清洗衣物,好让她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书堆……
陪读伊始,女儿鼓动我常回家看看,她会料理一切。我顺从着回了一趟家。第二天,房东太太连声夸赞,说小鬼挺能干的,一大早就起床洗衣服。有些得意,这不是我多年调教的结果吗?然而那成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洗衣。后来她见我坚持过来陪读,就再也不曾染指,即使在我手指受伤几天不能下水情况下。
将近一个月了,仍然是菜鸟级陪读家长。每晚和女儿同床而卧,明白她更喜欢四仰八叉的自由睡姿,小心翼翼地睡不安逸。僵硬的床板也凑热闹,总是一身正气地直逼腰背。于是在女儿均匀的呼吸里,我总是翻来覆去地烙饼。
此时的黑夜,就像三学年一样漫长。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1 13:58:59 +0800 CST  
陪读笔记(3) 碎片似的“业余”生活
文/雁子

陪读的考验之一,是远离网络和电视,游离原先的生活圈子。听说很多家长,“业余”时间靠扎堆聊天或打牌消磨。木讷如我,是无法效仿的。打点行装的时候,顺手塞进一本书。
女儿晚自习去了。剩下的琐碎事务并不多,三下五除二就干完了。时间很是充裕。于是,沏杯好茶坐下看书。一本近代名家的经典散文,行文风趣睿智而常现惊人之语,读起来饶有兴味,又哲思深远。是我喜爱的类型。也许陌生的环境对读书是一种考验。在这老牌学府的毗邻、文化气息极浓的古城一隅,在作者推心置腹的喃喃低语中,我,神情飘移起来。
不知哪根神经牵扯着,心绪难宁。拿过手机看时间,还早。看书,又拿起手机,还早。反复了多次,才终于醒悟——是根本不敢深入!呜呼,我是陪读家长,怎能像往日一般自我沉湎呢?必须牢记自己的使命、盯住时针的走速啊。
这强迫症似的动作,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吧?若叫女儿知道了,她是会感动还是嘲笑老妈的不专心呢?
深一脚浅一脚,在文字的门槛上盘桓良久。三心二意不知所云,消耗生命又亵渎文学。罪莫大焉。不如回头是岸。把桌上的东西重新整理了一遍,又审视了一次房间。实在无事可做。摸着脑门在狭小的房间里踱步,着实不是享受。决定提前出门,去采购水果和夜宵。因为工作缘故,无法照顾女儿三餐,夜宵便是唯一能做的裹腹之事。古城里有多少美食符合女儿的口味还不清楚,多花些时间也是必要。
于是中和街上,多了一个左顾右盼的女人,带着一脸的迷茫在寻寻觅觅……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2 13:26:16 +0800 CST  
陪读笔记(4)岁月无声
文/雁子

古城对我的吸引,我想,在于她悠久的历史所吟唱的岁月之歌。
倘在十年以前,这不会引起我的共鸣。如今人到中年,走过许多路、迈过几多槛,岁月的积垢在不知不觉间沉淀。最后浮泛着的,只有朦胧的美感和些许的遗憾了。而这美感和遗憾,总触动着敏感的心。就像古城的一砖一瓦,都牵扯到肌体深处最古老的神经;连屋顶上绒绒的青苔,都会动摇我几近荒漠的心思。我想此时的我,正在急剧老去。于是在古城的街道,常常是心有戚戚焉。
夜幕下的古城,更渲染了一种黯淡的情愫。
然而中和街的繁荣就像一道光亮,吸引人们蜂拥而至。青石板路面,马头墙鳞次栉比,商铺连天幡旗招展。古老的街市霓虹闪烁,灯红酒绿中,有一种时光交错。也许孤单的人置身繁华,才感到唐突和别扭。在一个冷落的街角,我顺势拐进僻静的巷弄。这便是我仰慕已久的斗山街,明清时期富足的先人群居的地方。空寂的巷子仍旧是徽商光耀门庭的佐证吗?所幸,那些雕花窗棂和青砖门罩在夜色的掩护下,没有暴露出更多岁月的痕迹。只见两旁高墙耸峙,屋廓规整又错落有致。真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偶尔几户人家敞着大门,透出昏黄的灯光和岁月的陈香。门槛端坐的老人,轻言家常或翘首以盼。有的寡然独坐着,任灯光拉长的背影投射到街面上。年轻人都外出营生或出门寻欢了吗?想来,能够始终坚守门户的只有父祖长辈了。有点恍惚,好像假以时日,那倚门而望的就是我了。
突然害怕惊扰到老人,不由放轻脚步。巷子很深,夜于是更黑了,路上没了行人。也许我鲁莽的身影早已撞碎了不少热切的目光、浇灭了多少期望呢。毕竟我不是他们所期待的人。想到这里,便没有勇气再往纵深挺进了。
是的,当孤单连成了片,除了沉沦就只有逃离。
正街上繁华依旧。有年幼的孩子,满脸稚嫩地蹦跶。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意气风发的步伐,迸射活力。古老的店铺被时尚品牌占领,流行乐曲嘶哑地萦绕在城楼与石坊之间。新老交辉!感动于这种反衬和对比。古老而有生机,才是古城最致命的魅力吧。直到灯火阑珊,当人们收拾脚步仓促离去,繁华在店铺的拴门声中徐徐落幕,才惊觉历史又将翻过一天。我能做的,就是回到出租房,作别今天,静候明天的到来。
白天与黑夜、喧闹与孤单、繁荣与清静、古老与年轻,不断轮回交替着。温情又残酷的时光中,魅力古城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包括风华正茂的学子和年华渐逝的家长,正以这种鲜明的姿态,融入这无声的岁月之歌。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3 12:11:15 +0800 CST  
陪读笔记(5) 全世界都在陪读
文/雁子

加入陪读军团,等于开始了特殊的阶段。
陪读伊始,有些诚惶诚恐,害怕自己业务不熟重视不够。也难怪,孩子不温不火的成绩正说明了这一点。于是,遇着年纪较长或年龄相仿的,总想讨教一些家教经验,集百家之长,聊补一己之短。特别是关于高中阶段的培养,更加虚心求证。
现实总给人惊喜!没想到周围有过陪读经验或正在陪读的竟不在少数。甚至一块上班的同事,正在低调而勤勉地陪读的也有好几个呢。大家一谈起来可以千言万语海阔天空。仿佛陪读并不特殊,而是生养孩子的必经之路,与幼儿园接送是一个道理。
如此轻易就找到了庞大的“组织”,非常庆幸。我想,我得像他们一样,谨记自己的责任,凡事以孩子学业为重。在人情往来、工作交往中,都事先与陪读挂钩,只要是耽误陪读的事儿,请人见谅恕不奉陪。每每与熟人相遇或是参加聚会,无论多开心都记得尽早结束,决不失信于孩子。如此等等,在向人们解释时难免提及陪读这神圣的使命。他人但凡听到陪读,便不在叨扰,末了还不忘道个辛苦嘱咐上几句。那情形,就像教育部给咱颁发了绿色通行证似的。最让人温暖的是常常一拨人坐下来,都会有那么几个现任的陪读家长。这时我才发现,对于孩子教育问题,成功或失败都不必深究。众口一词的,就是陪读是做父母的倾心尽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同道的支持和鼓励,我这陪读菜鸟的困惑和迷惘扫去大半,取而代之是满腔的期待。
陪读并不孤单,我要尽职尽责做好每一天。
东门那家馄饨不错。风水轮流转,那晚去了一趟。与以往不同,店里多了一个女人,手操遥控器在看电视,见到我便露出由衷的笑容。因为记性不好,这样的情况一般都当是遇到了熟人,我便不敢怠慢,顺口应酬了句“看电视呀”,以表示我对她不曾“忘记”。
哪知,这位接话能力特强:“是啊,这个电视怎么没有中文国际呢,这是怎么回事?”看来她不是店主之一。
“是吗,可能是没有搜索过这个台吧,你搜一下呗。”我边应声边打量着她。中等偏小的个子,四十出头的光景,脸色黯淡略有皱纹,衣着朴素,随意的马尾,一副居家散漫的味道。
搭腔没两句,不知怎地引出了“陪读”的话题。原来她正是陪读家长,对这条街很熟悉,而我是生面孔。于是,乐呵呵的店主听到了资深家长教导菜鸟家长的全过程。从老师到学生、从学校到出租房、房东和租金、分数和高考,陪读所有的关键词,一一亮相。
也许我的天真令人担心,她怕我不懂,苦口婆心地复述着:“对孩子一定要盯紧学业,一定要调理好营养。”我这样陪读却不煮三餐是不负责任的。我唯有耐心受教,毕竟古道热肠的她有太多的绝学需要传授了。
提着馄饨返回的途中,顺势拐一进家水果店。为了不在价格上吃亏,需要跟店主套近乎。看看整洁的店铺,我找到话题:“是新开的店吧,看起来很干净。”
哪知女老板沉吟起来:“嗯,也算是新店吧……,开了才一年,孩子来上学才来开的。”意外,这学校边上的店主,为了陪读来开店!
这条街上,忙碌或赶路的人群里,到底有多少是陪读家长呢?
从这天开始我多了一个爱好,就是观察。每次走在街上,都打量身边的人群。若是遇着了相熟的陪读家长,自是高兴,熟人交谈亲切多啦。路人甲乙也各俱风骚。瞧那几个并肩而过的女同胞,操着宣城口音热烈地谈论着,分明是跨地区来陪读的。话语间,孩子是她们的骄傲。水果店里家长相遇,谈论的话题早已耳熟能详;服装店里有妈妈比划着大小:哎,小鬼在上晚自习,不能来试……;就连食品店里,也能清晰地辨认出,哪些是陪读家长,大家都为孩子的夜宵和早餐而来。晚自习临近结束,学校大门口扎堆的家长,翘首迎接孩子。回到出租房,首先照面寒暄的也是陪读家长……
好一支陪读大军!
只有当你陪读的时候,才会发现全世界都在陪读!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5 15:12:47 +0800 CST  
陪读笔记(6)不能像她们那样
文/雁子

女儿拽住我求聊天。很纳闷,这小妮子不好好吃饭搞什么名堂呢?“妈,我真是怕了。那天在后门吃面条,碰见几个外校女生……”
我忙问:“怎么了她们?”
“她们没怎么我,是她们的神情让我难过。”好端端地替人担忧?我来了好奇。于是,请她继续。
原来,女孩们廉价的时髦装束让她不忍卒睹。言谈投举之间,有着造作的炫耀、懵懂的浅薄,那种山寨的“时尚”做派,惊到了她。
“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呢,爸妈是让她们来读书的,她们不把心思花在学习上,成天都在追求什么?”女儿说激动了,居然哽咽起来:“如果我不好好读书,会不会也变成那样?太可怕了。不能像她们那样!”
我松了一口气。看来,我面前是一个有思想有要求的孩子。她虽然激动得幼稚,却让我更加放心。而她对人群的关注,则让我甚为欣赏了。是的,我想有了今天的感触,她会更庄重、更优秀。她会不断警告自己,不让自己流于肤浅与功利。
不忍她继续担心,我分析道:“也许,她们是在模仿某些大人、或某些看起来有优越感的城市人,只是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或者暂时还没揣摩到城市的精髓吧。”
“根本不需要去揣摩呀,做一个学生该做的、能做的,就足够了。” 女儿仍然想不通。
“人生有一个阶段的茫然也属常见。也许有一天,她们会有你今天的意识,会慢慢成熟起来。”不知为什么,我没有告诉她,那些横生的“枝节”,除了盲目追求时尚,更可能缘于不自信、甚至是对外界的恐惧。这些需要武装。
我不太愿意在她面前,解构灰色层面。
“但愿吧。”女儿最后说道。
是的,但愿。但愿那几个女孩能够在今后的某一天,幡然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更但愿,见不贤而自省的女儿,能够把今天的敏锐一以贯之地保持。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6 12:22:51 +0800 CST  
@我大叔级人物 2015-01-26 16:46:25
我儿子从幼儿园开始我就风雨无阻每天接送他上学,一直接送到上初一,无论如何他都不要我送他上学了,他第一次踩着自行车去上学,我爬在窗口上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一阵担忧,牵挂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儿子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一个人离开过我身边的,现在让他一个人去上学,我还真不适应,每天到了放学的时间,听到儿子回到家中开门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
-----------------------------
大叔夫妇对孩子,比雁子更更周全更细致。但我想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愿安好快乐!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7 09:18:30 +0800 CST  
@一束干花 2015-01-22 10:35:51
呵呵,陪读有苦有乐,不容易。
-----------------------------
生活原本如此。陪读就是换一个地方生活。呵呵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7 09:28:25 +0800 CST  
陪读笔记(7)拖沓地活着
文/雁子

早晨出门,行驶在那条貌似偏僻车流量却颇大的道路上。在一道路坎的上端,拎着一颗心等待车轮徐徐落地仍旧带来不小的震动时,突感不悦。这条路修得太久了。去年陪读伊始它就在修,而我早就了不是吗?也许这类情形司空见惯,才不会过多的在意。虽然在顺畅平阔的道路上,也会感到幸福。
突然为自己的麻木感到悲哀。
这种不便利不通畅无法交汇稍有差池就无法通行的路,还称得上“交通”路线吗?施工单位永不停歇的施工,更像永不施工的停歇。有没有人对此较真过呢?也许正是大家都像我一样,才包容得施工方没有丝毫压力吧?
悲哀之余忍不住意淫了一下。如果业主加强督促、而我们勇于投诉,会怎么样呢?幸而咱别的经历不多,却与这类拖沓之事“生死与共”。
父亲不久前做了一次业主,雇了个石匠修祖坟。修祖坟是头等大事,老父又是急性子,特地找个熟识的后生,巴望他鼎力而为。然而此兄接活时很乖巧,做起事来却故疾难愈。那种慢慢拖慢慢耗的绵劲,急得老父无从下手。好话歹话说尽了,最后在清明前,不得不几百里地赶过去督战,否则绝对误了清明祭祖之大计。尽管过程异常曲折,终究是完成了一项大业,父亲一边责备一边悉数奉上工程款。
我和父亲调侃,说他当初的招标出现了漏洞,没有审核承建方的诚信与能力。父亲的回答却极具代表性:“吃一辈子亏上一辈子当。要说做人咱也算开明,可一遇事儿,就掉进熟人好办事的泥坑。好歹事情办完了,咱就认了吧。”
说起来咱做为业主,督促不可谓不力,可事情一交出去就立马失控。那哥们早已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说起投诉,咱也有头痛的经历。话说高瞻远瞩的父亲在二十多年前,把房子建在近郊的交通要道旁。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甫一来临,变化就远远超过预期。房子升值的喜悦尚且朦胧,周遭翻天覆地的建设就让人坐立不安了。
父母喜静,房子选址村头,面朝丘陵,背山而建。远山近廓相映相契,交通要道近在眼前。怡然而居十数年,后山才被普遍看好。很快,山顶被夷平,一条上山的大道临居而建。按说这通往新农村的宽阔道路是和谐发展的象征,然而却成了以邻为壑的现代版。它截断了宽畅的水沟,代之以细窄的暗渠。平日细泉清淙倒还过得去,可一夜大雨就能洪水四溢,更别说那雨季的绵绵不绝了。
大门外汪洋一片,只好找村长投诉。期望借他的权威给施工队一些压力。此哥一口应承,答应限时解决。岂知却是赵大叔卖拐的艺术。拖沓的理由不一而足,里里外外左拉右抻,扯不到正点上。有时心里窝火,心想不如再往上一级告他们、或者借助媒体的昌明吧,却觉得与此等村官公然较真是弱势群体的无奈之举,有失体面,而置身矛盾的中心又委实太耗体力。且人在矮檐下,不得罪也是防犯的一种,好叫他日父母能少些为难多些安宁。左思右想,只好继续苦口婆心晓之以理,然而老天却一直不开眼。
勇于投诉,难道要奋不顾身去轰轰烈烈不成?朋友说,人家官官相护搭着权利的凉棚呢,再折腾,无非是换个级别的官儿来忽悠你,还算给你面子啦。认了吧,咱自个儿想办法还不成吗。
说到这里,意淫算是寿终正寝了。咱们作为人情和权利的傀儡实在太久了,注定要疙疙瘩瘩又磕磕碰碰地过日子。办事小心谨慎却往往泥足深陷,遇到大事了,又总是隐忍,得过且过。有愿望不伸张,有想法不要求,日复一日,拖沓地活着。
然而,我们经历的拖沓只有这些吗?
好友两口子感情出了问题,解决的道路却天长地远。俩人患得患失磨磨蹭蹭的拉锯战是那么旷日持久,面对婆婆妈妈是那么无法交待,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是那么显著,使安宁和平静总在远处招手。
如果生存的那个组织已经拖沓成风,鉴于“木秀于林”的代价太大,我们只好做个顺民同流合污。此时的拖沓,不失为权宜之计和保全之策。假如健康出了问题,首先就是心怀侥幸拖一时是一时。前不久,一位熟识的哥儿就是在不经意间,把自己永远地消磨掉了,留给亲人永久的唏嘘痛心。
害怕面对又惰于行动,遇着难办的事儿自然是“拖它一拖”。对不痛不痒或他人之事更是习惯性拖延了。时日一久,淤积的问题大了,内心难免不踏实。堆积的事情多了,不知不觉织成一张网,罩得人喘不过气来。莫名的焦虑、忐忑与疲惫,对我而言仿佛是一种常态了。
不知道别人是否如此?或者,生而为人都是一样的?
对习惯的严重依赖和对未知的莫名恐惧,沉重地压迫着我们。使我们面对拖沓的陋习,不敢群起而灭绝之,与快意和幸福失之交臂,让压抑成为我们的终身伴侣。
也许应该感谢车轮的震颤。它震醒了昏睡中的神经,致使有了这一刻的警醒。
再想一想,我们有多少人生愿望,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在了拖沓里?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7 12:25:21 +0800 CST  
@项丽敏 2015-01-27 19:38:28
雁子这个写的真接地气啊,继续,加油:)
-----------------------------
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啊。谢谢鼓励!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8 08:54:39 +0800 CST  
@一束干花 2015-01-27 20:47:09
白天与黑夜、喧闹与孤单、繁荣与清静、古老与年轻,不断轮回交替着。温情又残酷的时光中,魅力古城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包括风华正茂的学子和年华渐逝的家长,正以这种鲜明的姿态,融入这无声的岁月之歌。
写的真好,学习了。
-----------------------------
时光流逝,岁月如风。文字,能为我们截住其中的丝丝缕缕......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8 12:00:27 +0800 CST  
陪读笔记(8) 逝者如斯
文/雁子

还没转过神来,女儿已经站在跨学年的门槛上了。
记得高考小假结束,我们返校。刚走校门口,小丫头突地兴奋:“我发现一件诡异的事,这个学校没有高三了。哈哈,我要当学姐啦。”
的确,高三学生考完了正在离校,和爹娘忙着班师回朝。寄居的巷子有股异常的涌动。其实过不了多久,这场景就要旧地重演。那是新生的到来。毕竟有一大茬的好孩子,跃跃欲试,急着做人家的学弟学妹呢。
日子像水在波澜不惊下暗自流淌。间或有一丁点的变化都成了快乐的浪花。山中无老虎,猴子欲称王,女儿是准学姐,而我是准资深家长。
那天与前辈们闲谈,感叹逝者如斯的时候,被他们一番鄙薄:“大家都说陪读第一年最难熬了,只有你说快,没搞错啵。”
也许我有更多私心,听了这话竟喜忧参半起来。
高兴的是,我时间过得快,意味着结束陪读的指日可待。因为其语意为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快速,表明我可尽早与陪读的不便说拜拜,而女儿也会很快从高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忧患的是,再次确证了时间的迅疾。有人迅速成长就有人快速老去。当初被绑架进陪读,多少有些不甘心、不屑为(年轻的迹象),几乎断定陪读必将毁人子弟。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还做好了及时收山的预案。没料到经历磨合,居然很快适应了这“短兵相接”。女儿更是得寸进尺,几乎要充当起我的密友来。是她逐渐成熟而我不算太老的缘故吧。亲密的关系让人眷恋。时间流失得太快,等于没收我的福利。
相互包容与喜爱,陪伴就成了幸福的事。我们起居简单,除了睡眠和三餐,就是她上学我上班。小家伙每晚在学校上自习,给我留下巨大的空间。我本好静,面对这额外的独处,自是欣喜。从书店淘来各类书籍。傍晚送走女儿,就迫不急待地打开书,驰骋于无垠,享受一份秘密的安宁。
摒弃繁杂,没有多余的杂想。简单快乐地日复一日。日子岂有不快之理?
如今的暑假生活,显然打乱了简单的秩序。幸而在浑浑噩噩中蒙混了大半。很高兴又能进入珍贵的陪读状态。如果说,校园苦读是女儿成长的必骋之路。那么陋室清修,将很快成为我怀想的一段美好。
毕竟,时间这个无情种,在不舍昼夜地奔跑。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8 15:28:49 +0800 CST  
@我大叔级人物 2015-01-28 21:01:54
楼主:你女儿学校是一个城市的吗?如果一个城市的,怎么还需要租房,怎么你还能上班,有点没看明白呢?问一下,你女儿以后上大学了,你还陪读吗?
-----------------------------
回大叔,是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县,并不是千里迢迢的啦。。与家距离约30公里,是一个老校。这样租房陪读,我可以上班,她就不用奔波了。
以后上大学,我们都没考虑陪读。我还得继续工作......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9 10:27:08 +0800 CST  
@一束干花 2015-01-29 09:07:48
支持
-----------------------------
感谢!祝安好!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9 10:30:05 +0800 CST  
@我大叔级人物 2015-01-29 12:40:34
陪读这个问题说不清楚到底是对还是错?一样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每个人也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看到那么多失联的孩子,触目惊心!我认为家长为了孩子而陪读,精神和金钱上付出那么多,能换来孩子更安全保障,值了!
-----------------------------
陪读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也曾困扰着雁子。但是经过两年多的经历,我发现,这根本不要成为我们的问题。父母条件许可、孩子又需要和乐意,在一起能互相体贴和照应,陪读就是一项很不错的选择。
雁子后文会提到这个层面的感受和思考……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9 13:35:33 +0800 CST  
陪读笔记(9)茶意人生
文/雁子

前日,意外获赠一本关于茶的论著。这本书并不以教人侍茶饮茶为己任,而是探摸茶的文化底蕴。讲述以禅、道为渊源推演而来的茶道精神,融会美学与艺术鉴赏,富含哲理与诗情,以及人们对茶的尊崇及情愫的演化。
说实话,关于茶的话题,我并不陌生。因为终日与茶为伍。说人离不开水,在我这里,就直接变成离不开茶了。由于成天忙碌,手边那一杯茶,早已沦为解渴提神的俗物。
能适时地获得这样一本书,即欢喜又安慰。这样的馈赠,可以与大自然赐予人类佳茗相媲美。
国庆前的周末,孩子未放假,一个人流连在家。安静闲适的氛围,适合煮水、沏茶和阅读。薄凉初透的秋日,阴天时有微雨,加深了秋的萧索和冷清。左手边那一壶暖暖的茶汤,珍贵如老友相伴。它就像一句轻轻的问询、一个柔软关切的眼神,让人从容安适。而作者的娓娓道来,就像这清亮的茶水一样,沁人心脾,叫人心神安祥。
与茶和文字相处,需要一些小小的要求。我检视了一下自己。穿了一件宽大麻质的本色线衫,柔软熨帖,波澜不惊。没有一件耀目的首饰,也未施脂粉。我放心了,茶这个朋友是不需要任何雕琢和光芒的,文字也一样。朴实无声,正是我们无须布排的交流方式。就这样,只身独处,也不感孤单,静静地享用茶带来的安宁就好。
几年前,我曾把自己的人生喻为一缸酱,揣摩如何酿造才能更熟更香。积极地思量着搅拌或倒腾,饱含年轻的率真。不曾想,假以短短数年,经历了一些关于人生悲喜的老桥段,更曾为其中的剧情伤感纠缠,待到从中醒悟及脱身,深觉自己愈发成为一壶茶了。清澈、笃定而澹泊。像茶一样,淡淡的清苦滋味,是为了呈现内心更完满的澄澈和通透,唯有安适地接受,安静的活出自己的风骨。
正如好茶无需美器,人生本来就不必拥有太多,不如淡漠得失,保持一颗初心,坐拥一份芬芳。还有什么能成为心路的羁绊和阻碍呢?
作者以茶为载体,颂扬了东方文化的内核,亦诠释了早先东方人骨子里澹泊静省的意绪、低调的执着和内敛的高贵。但他更叹惜,现今中国人手中的那杯茶,依旧美妙地散发出花一般的香气,却“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礼仪了。”
在我看来,他是在借茶警世。人性光华则茶道昌明,心神晦涩则禅意凋敝。充满物欲的现代人,又有多少能够与茶结友,和茶对谈呢?
如果你遇到一位眼神如山泉一样清澈、举止像茶仪一样安适、气息如茶汤一样芬芳、交汇如茶饮一样怡神的人,请珍惜他!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29 14:44:13 +0800 CST  
@我大叔级人物 2015-01-30 02:54:37
这一段写得好深奥,稍不认真就没看明白。
-----------------------------
这一段说明,我的心思不光是投在孩子身上。我们身为父母,尽到养育、爱护、陪伴和教导的责任,还需要有自己的天地和空间,呵呵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30 09:50:13 +0800 CST  
陪读笔记(10) 早餐
文/雁子

为了吃上热腾腾的早餐,近来起得比往常早。随着气温的下降,秋意越来越浓了。当闹钟叫醒我的时候,天也刚刚醒来,它正在翻身打哈欠。
趁着天蒙蒙亮、阒寂无声的出门。窄长的巷弄里空旷的薄凉气息,叫人不禁留念被窝的温暖和甜美。然而并无遗憾,恬淡的安宁和清爽的意绪,是生命需要的一种状态。
再出去一些就是主巷道了。我很快发现,自己冒失地闯进小狗们的世界了。此时的它们是巷子的主人。捣乱的人们尚未起床,看家护院的工作相对轻松,正是与同伴你追我赶的欢乐时光。它们相互逗弄和嬉戏。活泼泼的、首尾相接的一群,若是散落在白天的人群里,你恐怕不仅很难领会其间的稚趣,反而会嫌恶地躲避呢。聪慧如它们,深知清晨之珍贵,欢快时并不发出任何声响来打破宁静。
也许所有的生物都一样,需要一个自由呼吸的时刻。
那些墙顶上漫攀的瓜果藤蔓、伸出的树枝和阳台上的各类盆栽,看起来也有一种娴熟的安稳。一夜雾霭的氤氲,有微露轻轻地光顾,使得它们更加滋润和健壮了。清晨的微光中,各种色彩的花朵、黄绿相间的枝叶,都有了朦胧的显现。含蓄而不张扬,却能让人感知那色泽其实是一天中最为娇艳和丰美的。
好吧,这也许超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意义。这种暗自的芬芳和含露待放的姿态是清晨独享的,并不需要人类特别地垂顾与宣扬。
通往大街的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出来晨练的人们。老年人居多。我有些感慨,近来喜欢早起,是否与年岁的增长有关呢?是否不久就要加入他们的行列?这清晨的静与美,是被窝族无缘品尝的一道新鲜滋味。即便现在就加入,我也该欣然领受了。学校的操场在早晨是对居民开放的。他们穿着软底的便鞋,无声又律动地慢跑。影影绰绰的晨雾里,那些身影轻盈而有韵味。
我是要走到街上去买早点的。不禁为这些情景吸引,放慢脚步欣赏着讶异着。然而很快又有新发现了。
近处的绿化带里,不知名的昆虫嗡嗡啾啾此起彼伏。是在对唱情歌还是一场公演?饱含晨露的青草下面,显然藏着繁华的小世界!而且是一种级别不低的族类在那里聚集,它们一定有着各自的角色与天职。那一支乐队的水准就非常专业,婉转动听又不惊扰草木以上的俗世。当然我除外。谁让我把心思延伸到草丛以下了呢。
天色将明未明的时刻是短暂的。白天寻常的一切,此时都是秘密花园的一部分。花草还没有披上光彩的外衣去表现妖娆和美丽;昆虫轻轻地在草木里喁喁对白;房屋和山峦还在安睡。大地和大地上的一切,这么寂静与沉稳。
相对于白天的争名夺利和黑夜的老谋深算,我想此刻的一切更趋向真实和内心,趋向大地的内心、万物的内心以及晨起者的内心。
就这样,每天怀着无限期盼的心,行走在这条不长的路上。在所有的喧闹都没上演、声色角逐还没开始的小小空隙里,沐浴着宝贵的纯净与安宁,饕餮着清晨独有的新鲜营养。
我的早餐,真是丰富极了。

楼主 雁子2015  发布于 2015-01-30 13:04:36 +0800 CST  

楼主:雁子2015

字数:988

发表时间:2015-01-19 23: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7 19:06:09 +0800 CST

评论数:5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