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随笔(添加中……)

◎锦周
世界重金属化了,
我成了爵士乐的陪衬,
在低音炮的震撼中,
龟裂成碎片……

世界魔方化了,
光怪陆离的色块
满天飞 我成了一只
近视犬 无数条路
被魔方的色块迷失……

这个夜里
我被迷幻的云层
夹住

我想向杰克·伦敦
朗读他的《马丁·伊登》,
却被时空的篱笆隔开
此时他坐着藤椅
在午后的阳光里写作,
我却在戈壁的夜色里
找寻水喝 。

总之 我的自我
和自我的我 在这个夜
不是一对陌生的旅客,
而是这个世界,指给我了
读不懂的星河。

阿门!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0 13:37:33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0 13:43:56 +0800 CST  
《我骑了一匹瘦瘦的瘦马》
锦周
空旷的草原上,我骑了一匹瘦瘦的瘦马,向着东方走去,周围的一切是陌生的,我猜不透哪儿流淌着海一样茂盛的羊群,哪儿潜伏着眼睛冒着绿光的饿狼,哪儿能瞅见骑着大马,打着饱嗝,准备远行的猎人。
我的脑海,就像一张A4的白纸,上面没有落下一个我想要的答案。
哦,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正燃烧着通红的火烧云,太阳还没出来,地平线那儿已经红透了。
我的心一下子安稳起来,是啊,东方,多诱人的地方,那是万物之父——太阳升起的地方。
走过去吧,走过去吧。
我用充满暖意的暗示提醒自己,我不指望自己能成为有幸临近太阳,去亲吻那霞光编织的金色盔甲的朝圣者,尽管心里有那么一点渴望,却理智的知道,那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妄想,只是想让马蹄跑起来,冲着东方飞快跑去,以让灵魂获得慰藉,更获得激励。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0 13:45:59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1 10:55:35 +0800 CST  
【锦周 ☆ 西北眼】 人坐在电脑前,心绪愔愔地飞,昨儿整天阳光熠熠,今儿个从早到中午十一时许,一直是银云遮天,又一个不阴不晴的日子踽踽地行走,而我的思路与天气一样,也是踽踽地前途不定地行走,那撩拨心思的文路在哪儿?找不到。
思绪弹跳了一下,哦,指尖的烟卷儿烧到过滤嘴上了,一股塑料气味飘进了鼻孔,将迷走的心思唤回现实,人赶忙掐灭烟,起身,锁门,到外面去买烟。走在院落,眼睛一亮,抬头看,天上囫囵个的银色破了,西侧露出一大块蓝天,阳光随机斜照下来,敷在建筑和人身上,欢快地扇动明亮的翅膀儿。买了烟回家,我又面对了电脑,心里敞亮了许多,不过不打算继续前阵子思绪的寻觅,而是对自己说,该将以前定的那个写作计划付诸行动了。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1 10:58:51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02:12:19 +0800 CST  

夜幕,这么早就浸透了城的天空。坐在家的沙发上,侧过脸,眺望19点的窗外天色,已是无尽的黑了。
房间被荧光灯照的通亮,而自己的心,却像处在了水雾混沌的河里,摆着扁舟的姿势,疲惫地轻摇,划出纹路暧昧的涟漪。
为发小的事,早晨五点多起床,又奔来忙去的,随了夜色的降临,精神的倦乏,身体的疲惫就哥俩好地攥住了生命。

生命终于蜷伏在了被窝里,侧过身,将手机支在床头柜,点击手机屏幕上的视频链接,一场音乐剧便开始在眼前翩飞。
人将瞄着手机屏幕,听着音乐渐渐睡去,因为脑际间已被瞌睡的雾罩染了。
心里闪出个念头:希望明天给心境一个敞亮的景色。
哦,明天下午一二十位画画的朋友要聚会,所以,明天一定会碧霞耀目。
锦周◎2017.21.8:10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02:13:11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09:27:20 +0800 CST  



关于山的遥想:风雨来兮,山废萎靡;雷电击兮,山无惧避;耿耿倭志,受日月惠泽,图田园肥沃,羊群如云。风雨雷电来兮,吸体内精髓,挥一挥手,拂坦坦赤地,使沧桑尽失;抬一抬眼,寻日月真经,治流沙肆溢,洪水无序,造风尘怀下一别景。



看满街色彩,突然想起对色彩认识的三阶段:一是没色彩写生之前,对色彩的认识基本是物理性、本能性和外在性的;二是在室内静物色彩练习很长时间之后,突然能洞察到色彩变化的微妙韵律,每发现每被感动;三是风景写生主要是野外写生之后 ,悟到色彩是有生命力的,其波动和变化即是其思想情绪的陈述。




当星星升起在春节前夕的这个夜晚——2013年1月30日22点23分的时刻,晴朗的墨蓝色天幕充斥了多么浓郁的诗意,那里面没有市侩的虚情假意,只有经过审慎和深邃思考后迸发的激情,天哪!人生多少悲欢离合,都沉浸在了那无限的辽阔之中——只给了瞭望者一个断句:一切尽在不言中!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10:40:40 +0800 CST  
昨夜子时,二好事者聚餐K歌归来,又拿出三瓶白酒,硬拉余与另一同事共饮。时值夜深人静之际,鸟息猫窜之时,余斜歪于床榻,凑近床头柜上笔记本电脑上网,此二君兴致盎然进屋,带来满满的喜兴和酒气,遂撺【2013.2.3】...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10:53:12 +0800 CST  

【为太阳作文-——锦周】 午时日神挥金针,千丛万把刺目深。三足金鸟影无处,白光浩茫耀此辰。 注:三足金鸟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日中,有三足。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10:59:24 +0800 CST  



一早上忙不忙的不说,反正没想起观察窗外变化,此刻抬头看窗外,才发现早晨还穿了厚厚云袍的天变了装束,袒露出地道本色——一览无余的蓝,而且看得出此时的天很纯净,没一丝盈盈舞舞的飞尘。呵,是阳光烤化了云?还是云隐退了山林?呵呵,追究这些干什么?显得多余嘛,重要的是欣赏这个时刻的天吧。




给自己开一爿清净,那样就可以让记忆的马儿毫无旁骛地在经历过的生活天地里漫游,可以在读过的书所给的印迹里再走一遭,能在曾经淌过的情感的河流里重新试试水深——这是属于自个儿的精神的文化的园地,摘选适合当下情绪的作料,来谋一片新文字吧!



水是生命的甘露,阳光是生命的牧人.在我心里这个概念根深蒂固.于是我把游泳当做了健身手段之外,也当做了体验亲吻生命之源的仪式;于是,我格外敏感于阳光,她的每个时辰的光色变化,大地万物随之而生的绚丽色彩和身段,都会使我无限迷醉,轻声地叹息.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2 11:09:38 +0800 CST  
关于“美”的闲话
□ 锦周

今天中午无聊,想起了个古老话题——“美”。
抛开美学领域关于“美”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争论不说,这里只闲话一番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认知程度和应用程度的问题。确实,每个人都是社会单元个体,这决定了他一定具有“美”的认识观,但是,如果把这种认识观赋予一定的质的内涵,我们会发现人对“美”的认识其实是分如下几种情形的:
一是普遍的人们对“美”的认识。他们对“美”的认识一般建立在经验性基础之上——是生活赋予了他们对 “美”的一定认知水平,但是都没有经过某一方面“美”的训练,例如,他们可以识得色彩,但是区分不了色彩之间微妙的关系,他们可以建立一种实体,但是无法建构出充满和谐悦目的一种实体,一种环境,更无法建构建立在和谐的比例关系、结构关系和色彩关系的实体和环境。
二是经过了“美”的训练的一些人,他们掌握了一些塑造美的手段,但是,仅仅停留在掌握技巧层面上,还欠缺一定的理论素养,例如欠缺哲学的美学的和其它学说的理论素养,也就是说,他们只能称作匠人,成为不了艺术家,因为他们可以为一种实体或一个环境的塑造,确立好比例关系、结构关系和色彩关系,但是,很难使其体现一种无形而感人的精神美,和给其赋予一定深邃的内涵。
三是另一部分人,他们不仅掌握了纯熟而丰富的塑造美的手段,而且,博览群书,熟读哲学、美学及其它方面的书籍,且人生经历丰富,阅尽苍山大海色,通览天下事,毫无疑问,他们所达到的对“美”的较高的认知深度,所所创造的优美的实体和环境,也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3 17:25:56 +0800 CST  



现在的太阳,发着毛毛的亮光,抬头寻觅那硕大的圆盘,呲地一下,眼睛被射来的强光啄了一下。天空漂浮着迷蒙的白光,那太阳就把自己圆硕的躯体引爆,向这风情万状的世界,投下万道白光。

又一个夜,用虚囊囊的胸脯,将花里胡骚的生活压住,人实在是能干的物,发明了灯光去抵抗夜。

一夜沉寂之后,太阳又在东方升起。我再次扬起脸,来观看阳光的演出,不,是来接受她的思想的沐浴。这使得原来的平静的心海忽然热浪滚滚,追思的火花飞溅其中——我以为又一次在阳光的演出中,聆听到了她那非同寻常的伟大神迹,这是人世间任何伟大和神圣的事业和人物都不能比拟的神迹。

中午,太阳强大的光波,向四周猛烈的放射,躲在太阳背后的蓝天被光芒虚掩了脸色,依稀投过来的是不知所措的表情。此时此刻,天下最强大的力量是太阳,她让一切物一切建筑的面目淡弱下去,只看到那刺目的强光,步履咔咔地信步于天地!酷!

道,乃纳万千变化之谜矣,老子曰:道非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故仁者长立天地万物于胸,方处乱象而不乱,如关公刮骨笑谈,乃得真道也。

从西宁西门的麒麟湾走向大十字新华书店有感:-)
在人流中走过,在车的浪潮边走过,在花红柳绿的公园前走过,离开亲情友情的家乡,一个人走在异乡的街道,与自己的内心寒暄。阳光用陌生的光彩,将异域的天,异域的城点亮。
走过了桥,向体育馆瞥去几眼,在西门繁华的景象中停一停脚,一猛子扎入商业街林立的牌楼,就这样,走啊走,向前走,商厦玲珑千般彩,橱窗缤纷铸画廊。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4 14:24:44 +0800 CST  


《红楼梦》杂谈

◎锦周
红楼梦人物众多,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小说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故事线索纷繁复杂,反应的民风习俗和礼仪层层叠叠、令人眼花缭乱,涉及的食谱、展示的药方及其采摘步骤和服用方法交代的极为细致
关于食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将近三分之一篇幅来描述,据不完全统计,书中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贾府不仅追求享口福,更重要的是强调吃得健康。
另外红楼梦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对此,我常常对着书问自己,曹雪芹写的这些药方是真的吗?),《红楼梦》涉及疾病与医药的有66回,涉及中医描写的有290多处,五万余字,约占总篇幅的十八分之一。其中使用医学术语达161条,各类医疗人员14人,描写了114个病例,详细的中医病案有13个,方剂45个,中药127种。
书中人物生过病的有五十多人,共计100多人次。而所提及的110多种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精神科范畴。所涉及的疾病既有风寒感冒、肠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也有黛玉的痨症即现代医学所指的肺结核、贾瑞的精神病等重症。
如冷香丸,在《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两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两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除了药物,中医传统的疗法,如食疗法、按摩法等也都融于情节中。
《红楼梦》第62回中提到,柳家人为宝玉等人送来四菜一饭,有虾丸鸡皮汤、酒酿清蒸鸭子、腌的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以及绿畦香稻粳米饭。因唱戏怕坏嗓子的芳官只挑了鹅脯吃了几块。
胭脂鹅脯口味鲜香,颜色红润呈胭脂色。有人以为鹅肉为“发物”,其实鹅肉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的作用,可利肺、润喉、下气,对呼吸系统有益。久咳不愈、药物性皮疹、药物性肝炎患者不妨试试这道菜。
《红楼梦》中,诗词歌赋也占有了相当篇幅,并且给这部著作增添了极其璀璨的文化色彩,书中诗词共81首(其中五绝4首,七绝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乐府一首,歌行2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歌:3首,谚:1首,偈:4篇,谣:1首,赞文:1篇,诔文:1篇,灯谜诗:13首,诗谜:11首,曲谜:1首,酒令:16首,牙牌令:7首,骈文:1篇。
《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是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细细分析,它是在四个层次展开精彩演绎:
头一个层次,是借用佛教道教语境,演绎了人的宿命轮回之说;
第二个层次,反应了当时社会、宫廷、官场的风气,贵族及家庭生活的奢华场面,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呈现了当时官场卖官鬻爵、公权私授、尔虞我诈、贪污纳贿的不良风气;
第三个层次,表现了贵族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形色色表现。包括日常起居、日常大小事引起的风波和冲突。
第四个层次,表现了古典诗歌和博大精深的中医、美食。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4 21:00:34 +0800 CST  
作者:黎兵的笔头 时间:2017-11-23 17:27:47
总会在思考的人,值得佩服!
=========================================================
惭愧惭愧,洒家是榆木疙瘩一枚啊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4 21:02:50 +0800 CST  
闲夜随笔话国画
锦周

大多数人心里头,国画是画,属于绘画艺术范畴,但是细究的话人们会发现,国画其实是个囊括其他艺术和文学因素的综合性艺术,当然,画的主体部分,是由绘画为支撑,在此之下,君不见还有书法、篆刻(印章)、诗词歌赋或题跋等艺术和文学等要素吗?
就是说,国画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印章)艺术、诗词歌赋或题跋等艺术和文学的综合体。
这种集艺术和文学的绘画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具有的空灵、浪漫和洒脱的文化个性,是中华文学艺术集大成者。
追根溯源,国画艺术的空灵、浪漫和洒脱特性,发轫于发达的农耕文明沃土之上。相对于游牧民族,中华文化得益于两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农耕文明给人的生存提供了相对稳定条件,二是中国文人或曰知识分子两千多年前得益于皇权的分权--表现在科举制,通过科举,哪怕贫穷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而跃入国家和地方权力体系之中,而同时期的欧洲,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慢长历史时期,欧洲各国的统治权,绝对属于国王和贵族阶层所有,并且王权和爵权的世袭制,一般意义上讲,将欧洲知识分子永远排斥在权力体系之外。
有鉴于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及其文化情怀,少了被压抑的成分,多了风花雪月的浪漫,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画更多张显出恬静、优雅风韵。
中国画的创作,也彰显了一种浪漫意蕴,一般情况下,其创作由一人完成,同时,中国画也有多人参与创作的传统,画家,诗人聚在一起,饮茶斗酒,填词赋诗,可谓酒兴正酣,诗情最旺时,铺纸研墨,来个你画山水,他画百花,另一个填词的众人创作,作罢而仰天大笑,何其不快哉。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4 21:17:19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5 12:56:05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5 12:57:23 +0800 CST  


楼主 游乡人生  发布于 2017-11-26 21:19:11 +0800 CST  

楼主:游乡人生

字数:24010

发表时间:2017-10-18 00:12: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31 11:30:45 +0800 CST

评论数: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