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是相遇,还是重逢【2014,2015连续两年的伊朗行走】

设拉子是波斯名城,其他地方的波斯人对设拉子人的评价是“懒惰”,因为他们沉溺于诗歌、美酒和华丽的建筑,没心思干活。设拉子本是葡萄酒的一种,可是因为伊斯兰的禁酒所以基本在此地无法品尝;设拉子拥有著名的波斯诗人哈菲兹和萨迪,他们的陵墓是波斯人的朝圣之地,哈菲兹的诗集在波斯人心目中比《古兰经》还重要。



哈菲兹,全名沙姆斯·奥丁·默罕默德·哈菲兹(1320-1389),是伊朗14世纪最著名的大诗人,在伊朗文学史上被誉为“加宰里”(一种抒情诗体)大师,是被受伊朗人民喜欢的古典诗人之一。哈菲兹出生在伊斯法罕一个商人家庭,是家里的第3个孩子,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被迫送他到面包铺当学徒。面包铺附近有一所学校,哈菲兹曾在那儿求学,学校附近住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善于赋诗,哈菲兹常常到他家听他念诗,受到深深的感染,很小就开始写诗,20岁时其才华已经受到人们关注。

哈菲兹通晓阿拉伯文学,能背诵《古兰经》,他的名字就是“熟背《古兰经》的人”(可见起一个好名字是多么的重要!)“加宰里”是波斯古典诗歌形式,原来只是简单的爱情诗体,后来被哈菲兹发展到新的高度-抒发自由思想,追求美好事物。公元14世纪的伊朗处于蒙古伊尔汗人统治时期,上层统治阶级专政暴虐,宗教势力猖獗,社会道德沉沦,哈菲兹的诗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写成。哈菲兹通过歌颂春天、夜莺、鲜花、美酒,呼唤自由、美好的新生活。

今夜的话题就是爱
明晚也是
后天同样如此
其实
我不知道
还有什么更好的
我们可以探索的话题
直到我们都死去为止。
-- 哈菲兹《今夜的话题就是爱》

为什么
玫瑰
能敞开她的心
将所有的
美丽
献给这个世界
因为她
亲身
感受到光的激励
否则
我们都将
太恐惧
-- 哈菲兹《感受爱》




哈菲兹生活在一个道德观念受到破坏和践踏的时代,怯懦、虚伪、奸诈、贩卖和欺诈的黑暗和腐败在宫廷和宗教界比比皆是,他大胆划清界限,勇敢宣布与这种道德观念势不两立,这种叛逆的性格在黑暗的14世纪实属难能可贵。哈菲兹墓原来只是一副大理石棺材,直到1935年法国考古学家古拉德围绕着石棺建了一座亭子,后来伊朗人民又在外围修建起花园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哈菲兹墓永远是一个被邀请合作的热门地,公园里的伊朗人民一看到外国游客,应该说特别是中国游客,那个热情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抱着不肯放手。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1:28:00 +0800 CST  

设拉子曾有一个出名的统治者 -- 卡里姆汗,他不是沙阿(和“王”的意思相若),是赞德皇朝(萨法维皇朝与恺加皇朝中间的一个朝代)的一个统治者,他的前任是纳迪尔沙阿,也就是把“光海”从印度那抢夺过来的人,在1747年遇刺后,由卡里姆汗继任。卡里姆汉最大的政绩是把首都定在设拉子,修建了古兰经门、卡里姆汗城堡、瓦洁尔清真寺和整个波斯最好的大巴扎。







可惜赞德皇朝真的短命,在他死后四分五裂,被恺加皇朝所取代,恺加皇朝把首都迁移到德黑兰,还把卡里姆汗的尸体带走,放在了古勒斯坦皇宫。



来之前我对小伙伴们说,“做好心理准备哦,在伊朗会随时见到刚做完美鼻手术的女士在大街上逛哦。”大家在德黑兰逗留的时间短,还没多少这个印象,等来到设拉子总算见识到“美鼻国度”名不虚传!设拉子地处伊朗西南,在中东区域伊朗的医术备受推崇,许多邻国的女子专门坐飞机来此地整理仪容,这概念和去韩国是一样的。那天在酒店的餐厅里吃早餐,周围至少坐了5,6个鼻子上贴着厚厚纱布的女子,有些伤口还在渗液,把其中一个小伙伴吓得不轻。波斯女子90%都是美人,眼大鼻高嘴小身材曼妙,其他中东的阿拉伯女子也是美艳异常,可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我们觉得她们的高鼻子很好看,她们却嫌弃自己的鼻子太高,所以她们是把鼻子做低(也就是做塌些),是不是特晕?鼻子塌的想把鼻子弄高,鼻子高的想把鼻子弄塌。侯赛因常对我说,“我真不懂,真是不可思议!”哎,男人从来都是不能理解女人对美丽的极致追求。与亚洲女子整容大都视为秘密不同,波斯女子整容大大方方,唯恐天下不知,才从手术台下来就贴着膠布满街逛,因为这是“有钱人”的象征 - 穷人整不了呢;价钱从1千到3千美金不等,怎样,便宜吧,只是不适合亚洲人,因为人家是削鼻子,我们是增高,方向相反,除非你想大饼脸上“一马平川”自当别论。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19 21:33:00 +0800 CST  
亚兹德

亚兹德是我在伊朗最喜欢的地方,也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是和伊朗结缘的地方,也是和侯赛因认识的地方。

从地图看,亚兹德位于伊朗中心,是伊朗的心脏,有超过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和西安是友好城市,不过他们的官员和民众好像并不很清楚这个约定,倒是最近响应“一带一路”的国策,乌鲁木齐和亚兹德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亚兹德属于沙漠地带,夏季中午炎热,一般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13点,中午休息4小时到17点,17点到20点是下午的工作时间。许多人把亚兹德当做经典路线其中一个停留点,多停1晚,2晚的,而我在这停留了10天。

第一次来亚兹德是坐大巴,来之前没预订任何住处,想着随遇而安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先到的是LP头号明星酒店-- SILK ROAD,结果晚上10点多排队等候入住的队伍从地下大厅一直排到地面,很显然的没房。在门口处逮着个年轻人问他是否知道VALI的地址,他不懂英语但是也听懂了VALI,比划了几下看到我一脸晕呼呼的样子,大手一挥示意说,“跟我来!”于是拉起我的箱子迅速奔向一辆小车,车子很破旧,门要很费力还要有技巧才能拉开,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年轻人发动汽车,左转右转走出大路,开了大约5分钟,在车上他说他是SILK ROAD的员工,现在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朴实的话语和真诚的心着实让人感动!在VALI门口临下车,年轻人非要我记下他的电话号码,叮嘱着如果在VALI找不到房,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再找他!半夜的街头,灯光昏暗,甚至看不清这年轻人的模样,可是他的真诚一直深深印在脑海!

遗憾的是,VALI虽然没在LP或穷游出现,但也蜚声国际,她也没房了!这时时间已经接近晚上11点半,颠簸了大半天又渴又饿又困,最重要的还没着落!我可怜兮兮地看着VALI的前台,问他能否帮忙看看附近哪个GH有房间,前台的老头看着我憔悴不堪的样子拿起电话,一顿叽里呱啦,然后对我说,“有房间了。”刚才还如打蔫茄子的我们顿时精神了起来,“只是不是GH是HOSTEL”,也就是招待所。“也行。”此时此刻,只要不流落街头就行,我们问地址在哪,老头看了看我们估计说了我们也不懂,招来旁边一个小伙,说了几句,示意我们跟他走,小伙带我们去。

我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俗话说的没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虽说我一直都不怎么奢侈,可是也不太虐待自己,招待所的环境实在非常非常一般,走廊狭窄而昏暗,破旧的地毯如长满皱纹的脸一样铺在地上,行李箱推在地面磕磕绊绊的,没有空调,没有独立卫浴,房间简陋得只摆了三张还算干净的小床,颇有年份的化纤地毯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单床人民币15元,这样的价格就可以想象具体的环境,包了整个房间人民币50元,我没敢在外面的浴室洗澡,匆匆洗把脸和衣躺下,直挺挺地一动也不想动,避免和被子有过多的接触,如果不是因为太累,说不定要眼睁睁到天明了。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8:08:00 +0800 CST  
在路上听过一些朋友说在伊朗“吃了上顿没下顿,住了今晚没明晚”。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反映了部分现实。吃,其实没那么难,只是品种单调些,吃饭时间比我们平常的习惯要晚,午餐通常是下午1-3点,晚餐是晚上9-11点。这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伊朗白天日照长,尤其春夏中午气候炎热,人们都要午休,下午上班时间很晚或干脆不做生意,晚上才开,所以下班也晚。住,这个问题,尤其最近这一、两年开始紧张,一方面是伊朗旅游市场还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充足;另一方面虽说伊朗长期被美国制裁,但是因为离欧洲近,这几年政局稳定,所以欧洲人来得特别多,2014年是伊朗旅游的“井喷年”,果然,一路旅程,见得最多的就是中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比较少,只有零星的背包年轻日本人。欧洲团人多,消费力强,他们占据了大部分中、高档酒店,只剩下中档或廉价的GH,伊朗对目前中国的有钱人来说不是旅游的热门选择,来伊朗的多是那些“间隔年”的年轻中国人,既小资又有范,就是钱不多,所以GH成为了抢手货。



那天早上6点不到我就醒了,窗外的阳光放肆地照入陋室,楼下往来车辆的喇叭声不时传入耳朵,环境不好不想久睡,于是起来下楼寻觅新的住处。昨晚没有留意,原来这家招待所的位置极好的 --- 就在Amir Chakhmaq广场边,Amir Chakhmaq广场的建造风格和其他清真寺有些不同,是中间高,两边低的建筑,有广场,广场前有喷水池,当时一心在寻找晚上的落脚处而无暇细心欣赏。时间尚早,路边许多店铺都没开门,只有公交车辆不时穿梭而过,路上多是上班或上学的人。亚兹德地处伊朗中部,是一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古城,是伊朗本地宗教-- 拜火教的基地,因为靠近沙漠,小城的建造风格和摩洛哥南部的撒哈拉地区有点像,都是土色围墙,低矮建筑,走在弯弯曲曲的小巷,好似在穿越时空隧道。



拐个小弯,原来离开招待所大约300米处有一个传统酒店,推门进去,前台的GG 裂开大嘴满眼笑容欢迎,酒店大堂宽敞而凉爽,许多欧洲人在那吃早餐,第一印象极好,连忙问是否有房,前台笑着摇头说,“full.”那明晚呢?依旧是笑盈盈地回答,“full.”伊朗呀伊朗,你一点都不冷门!再问,“你知道附近还有酒店有房么?”“这附近的酒店都满了,不过你可以在这里吃早餐啊!”GG甚有交叉销售的服务意识,只是姐姐现在没胃口啊,得,实在不行就在招待所再窝一晚,最多再腌一天“咸鸭蛋”,最差的情况也不过如此,这样想想心里便宽了些。逛完路的这一边,不想太早回到那霉味弥漫的房间,于是拐了个大弯去到路的另一端随便逛逛,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开始失望放弃,美好的事情就在眼前出现了。

一般走在路上眼睛观察最多的是路边的店铺是否开张或者卖些什么,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当走过一个敞开的大门时,我的头不自觉地抬高眼睛看见一块招牌 – 同时以波斯文和英文写着“OGE tour & Travel”,在一个大多数人不讲英语的国家突然看见一块用英文写的招牌,那一刹那的感觉居然是—亲切!终于有可以一眼看懂的文字!



大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院落,左手边是一房间,大门敞开,一位女士坐在里面,我问她,”这里是否可以提供旅行帮助?”她用流利的英文笑着问,“需要哪方面的信息?”“可否帮忙看看附近酒店今晚有没房间?”她温柔地回应,“好的,你稍坐下,我查查看。”办公室很大,很干净,墙上挂着许多旅游的画报,我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等候,“帮我把这个复印一下…”突然一个男人的声音在我身后的门口响起,我扭头看过去,一位大约50来岁的男士,穿着白色POLO上衣,头发整齐,皮肤光洁,拿着文件正要走进来,他可能也没意识到有陌生人在内,看见我的时候愣了一下,然后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你好!欢迎你!”于是我就和侯赛因就这样认识了。



侯赛因很热情地问我从哪来,需要什么帮助,我告诉他那位女士在帮我找酒店,他说没问题,然后把我请到了里面他的办公室坐,原来他是这个旅行社的老板,知道我来自中国后侯赛因饶有兴趣地问我会不会功夫,我说,“这个…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是李小龙。”他说他很喜欢功夫,的确,当我坐下来好好参观他的办公室时发现挂着好几张跆拳道的证书,原来他是跆拳道高手啊!其中一张照片还是他单手劈断一大叠木板!哇塞,猛人!侯赛因气色极好,衣着干净整洁,和大多有浓重体味的男人不同,身上仿佛还有淡淡的古龙水味儿。回到中国后侯赛因常常和我保持联系,总是不停地说,“我和你有一种很深的缘分,我们会再次见面的。”没想到,我们真的再次见面了。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8:32:00 +0800 CST  
2015年再次来到亚兹德的感觉很奇妙,像是走亲戚的感觉,去年匆匆到此,留下的是寻找住宿的深刻记忆、古城蜿蜒曲折的小巷和伊朗人民的地下派对的念想。这次在亚兹德街头,满满当年的片段:走在乔赫马克清真寺广场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寻找曾经住过的简陋旅社,那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落魄晚上,没有洗漱,不敢脱衣,把自己裹在充满霉味的毯子里,如僵尸一般躺过的一晚;回到侯赛因旅行社的时候,装饰还是一样,增加了一些姑娘,工作久一点的姑娘居然还认得我,好在这一次我看起来比较精神,后来她们经常看我来此办公,坐侯赛因的车子出入,于是很八卦地问我是否他的女朋友,虽然她们明知道老板已经结婚。



我对伊朗女性的了解更多的来自她们,侯赛因告诉我其中一位我见过的姑娘刚结婚没半年就离婚了,结婚前还曾咨询过他的意见,因为她属于大龄姑娘了很想把自己嫁出去,家里给介绍了一位男士长相还不错,初次见面也聊得来,但是有听说男士有赌博和暴力倾向有点犹豫,侯赛因当时劝告她要冷静,可是当时沉浸爱河的姑娘听不进良言很高兴地把自己嫁了,结果没几个月前夫不工作还经常伸手向她拿钱,不给就打她,姑娘性子烈,不堪受此折磨,过了新婚燕尔的甜蜜逐渐看清楚前夫的真面目,于是坚决离婚,我在的那几天她刚拿到法院判决离婚的文件非常高兴,得空的时候还载我去邮局寄明信片,那开车的彪悍与停车的利落,打破了我认为伊朗女士不谙驾驶的误解。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8:37:00 +0800 CST  
这次头半程的旅行是带着几个闺蜜来,所以住在了亚兹德豪华的现代与传统结合的酒店Hotel Dad,后来我自己回来就住在了去年没入住成功的VALI。Hotel Dad是规模比较大的酒店,服务客气周到,酒店内廷按照传统样式建造,夏天的早上和晚上的时候可以在内庭花园用餐,中午太热;晚上还可以上酒店的天台用餐或者抽水烟;一楼有个传统的伊朗服饰照相馆,只是经常没人,否则在那照一张传统装束的伊朗风情照片应该也挺有意思的。



VALI是传统的伊朗风格酒店,是去年来而不能入住的酒店之一,但多亏他的前台介绍了那晚的住宿,虽然条件不好但总不至于流浪街头。VALI的规模在传统酒店来说不算小,至少和SILK ROAD不相上下,条件和环境比SILK ROAD要好,有大小不一两个内廷,大的好像一个电影院那样,楼顶很高,大约3,4层楼的样子,地上摆满4排波斯大床,大约30,40张的样子,每天早餐就在此供应。波斯大床是波斯人用餐或抽水烟的传统家具,功能就像我们的餐桌,用餐时大家脱了鞋爬上床,围着中间的用餐区盘腿而坐, 用餐的地方为了防止弄脏一般会铺一张小毡毯,然后在上面摆放食物;用餐完毕或抽水烟的时候会靠着厚实的大枕头,半躺半倚地休闲。上床用餐这种方式一般适用比较熟悉的朋友,毕竟脱鞋上床这样的动作是一种比较亲昵的举动,你大概不会感觉在陌生人面前半躺着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在床的入口处拿张椅子坐。



另一个小的内庭就在我房间门口,有一个类似南方宅院的天井,上面是透明的玻璃顶,阳光可以直射进天井的小喷泉上,沙漠炎热缺水,宅院内的重要设计就是要有水,让人从炎热的室外进来可以倾听清脆的泉水细流,化解闷热烦躁的苦夏。天井靠里面是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台阶,可以放上几张沙发,这里常常留给他们重要的客人,我住那的一个星期,几乎每隔一天的下午就封场,有几个看起来有身份地位、身材肥硕的波斯男人聚在那喝茶聊天抽水烟,好像在谈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因为房间就在院子里,进出不得不与他们打照面,他们常常对我微笑点头,我也笑着点头示意。



没人在庭院包场的时候我常常打开房门坐在台阶上用手机搜索WIFI信号,一天,一个打过几个照面的帅哥经过时用生硬的英文和我说,“你也用S6?”我抬起头,看看他又看看手中的S6回答,“嗯,是的。”“我的也是。”帅哥好像遇到同道中人似的很高兴地摇着他手中的S6向我示意,哦,原来是同款的S6!我有点意外,那时S6在香港刚上市2个月国内还没得卖,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亚兹德居然有人也用S6!伊朗,真的没想象那么封闭,落后!因为S6的原因,帅哥常常和我聊天,原来他是酒店的经理,很想到世界走走,但是签证不容易,他的S6不知道从什么渠道买,没有配透明机套,他看见我的S6有透明机套很是羡慕,我把机套脱下来送给他,可是他坚决不肯,只说如果下次我再来亚兹德帮他买一个。他的英文不是很好,我们常常手脚比划地沟通了解彼此的意思,他加了我的whatsapp后把我的照片做成一段小短片送给我,非常可爱的人,只是我离开的那天他没有当值,没能亲口和他说再见。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8:41:00 +0800 CST  
地球上有许多观星地点,唯独没有提过伊朗,没有提过亚兹德,殊不知这居然是我第一次看见银河的地方。到达亚兹德的当晚,吃完晚饭借着水烟的略带迷离的后劲,侯赛因带着我和小伙伴到城外观星,随意抬头居然看见天穹上如带状的银河散发着冷冷的银光,细细碎碎的繁星密布其中,小伙伴们仰着脖子用有限的知识寻找着“北斗星”,七嘴八舌地和侯赛因讨论着“北斗星”和“大熊星座”的关系,我在一旁没多说话,想起了上次看到灿烂星光的情景--台湾垦丁龙盘公园附近的海滩,一轮昏黄的月光,漫天的星斗,两个年轻的身影,信口的少年痴狂,还有匆匆逃离的影子,一切仍然历历在目。

天上的星星和远处城市闪闪的灯光互相辉映,小伙伴们快乐的讨论充斥耳边,哦,原来此刻我在亚兹德,我在伊朗。观星的地方白天一般只有本地人来,晚上只有浪漫的恋人们偶然到访,那晚本来只有我们一辆车,法官同学突然内急,我让她到远方暗处自行方便,法官同学素日里严肃认真一脸正直,在异国他乡的黑夜里却有些忐忑,不敢走远,本来这也没啥,谁知道就在畅快淋漓之际,一辆开着大灯的小车向我们驶了过来!煞白的灯光照亮漆黑的大路,隐约看到了蹲在路边的法官同学!“法官,快!要看到你啦!”“我的妈呀!”法官一声尖叫,如踏弹簧般嗖地弹起,拎着匆匆提起的裙狂奔回归队伍,远处的小车说时迟那时快已经开到眼前,夹杂着强劲的音乐呼啸而过,“哈哈...哈哈...”路边只留下我们按捺不禁的狂笑声,法官同学在一边讪讪地傻笑,“好险啊!”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8:45:00 +0800 CST  
对于亚兹德的念想首选水烟!这是除藏红花雪糕外,伊朗对我的另外一个吸引力。平常里我不抽烟,只有在伊朗才抽水烟,据说水烟的尼古丁是平常香烟的至少3倍,侯赛因听我老说要抽水烟,还曾一度怀疑我是“烟鬼”,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醉烟的熏熏然水烟的吸引不仅在一吞一吐的妖娆,更在于事后的“醉烟”。



和伊朗水烟最早的交集是2014年在设拉子,那天SAM带完我们去粉红清真寺后问我们要不要去尝试波斯传统早餐,答案当然是YES!就在清真寺对面街道走大约几百米,拐进一个小巷子,推开一扇毫不起眼的本门,进入了一个庭院。庭院里有一群波斯男人围坐着抽水烟,看到我们进来都很友好地点头示意,这是一个传统的波斯庭院,面积不大,但很休闲,那天阳光很好,庭院里除了鸟叫,就飘荡着轻灵的波斯音乐,SAM为我们点了传统波斯早餐- 一碗类似绿豆粥的糊糊和大饼,饼是粘着糊糊吃的,新鲜出炉的大饼很香,波斯人的饮食很简单也很实在,早餐很快吃完,看着对面的吞云吐雾,不禁也心痒起来。



水烟源于印度,古代奥斯曼帝国时土耳其和伊朗盛行抽水烟之风直到至今,水烟被称为“舞蹈的公主和蛇”,尤其是女士抽水烟-当你把空气抽入胸腔时不自觉会抬起下巴,嘟着嘴巴,半闭着眼;烟雾从嘴巴缓缓飘出,随风萦绕朱唇,迷离双眼的妖媚,流光溢彩。

还记得第一次抽水烟大约是5,6年前在埃及,当时觉得很难抽得出烟,还呛,烟管好像和伊朗的有些不一样。伊朗的水烟很容易抽,随着咕咕的水声,慢慢的吞咽,乳白的气体从半合的嘴唇悠悠飘出,这烟不仅容易抽而且明显感觉到人开始兴奋,说话的声音渐渐提高,笑声也夸张起来,很容易发笑,头开始有点熏熏然,仿佛有点喝醉酒的感觉,这是以前没有试过的。

音乐鸟鸣,白烟袅袅,熏熏嬉笑,这种感觉,很特别 – 平静、快乐又满足,幸福、奢侈的感觉油然而生,抽了大约半小时,人有点发软,心跳有点加速,脚步踩下地面犹如踩在棉花上,感觉有点使不上劲,这也许就是“醉烟”吧。回到酒店在床上躺了大约10来分钟,扑通通的小心脏渐渐回复平静,头晕的感觉渐渐消失。也许这是第一次抽波斯水烟,后来这种“醉烟”的感觉就淡了许多,甚至没有了。



有了之前的经验,现在再抽水烟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可以对小伙伴们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开始时大家都很矜持地说,“不抽,不抽。”结果水烟上来后看我醉眼迷离地抽了几口后就忍不住跃跃欲试,周老师自持平常是游泳健将呼呼地大大一口,结果烟立刻吸到肺里,只有寥寥白烟从鼻子冒出,活像女版“牛魔王”,然后马上醉烟, 大呼头晕!矜持的法官大人估计真没抽过烟,姿势大于实际,起身站立,一手叉腰,一手把烟嘴放入口中,半天没吸出来;还是投资家深藏不露,朱唇轻轻一抿,青烟缭绕,绝对专业人士!波斯人民的茶室消遣项目就让我们这么嬉笑着轮流把玩,任由青烟飘过麻醉微熏的头脑;半闭半合的双眸里流淌着娇媚的秋波。



选择水烟的口味就如选果汁一样,苹果、桃子、橙子、薄荷...原味,应用尽有。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09:27:00 +0800 CST  
亚兹德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基地,拜火教是伊斯兰进入波斯之前的本土宗教,崇尚光,古时能由人掌握的光源就是火,所以火成为该教派的标志;有说著名的汽车品牌“马自达”的名字取自拜火教的最高主神阿胡拉·马自达,不知道是否真实。



拜火教,也称为琐罗亚斯德教,源于她的创立者的名字-- 琐罗亚斯德(约公元前628-公元前551),他诞生在阿塞拜疆,在“神主”的启示下来到伊朗东部的巴尔赫,试图说服当时的国王弘扬拜火教,但受到官方神权代表的迫害,流亡到中亚的大夏王朝,受到国王维斯塔巴的接待,在国王和大臣的推崇下,拜火教迅速壮大发展至伊朗西部。公元前6世纪后期,大流士一世定拜火教为国教,并独尊拜火教主神“阿胡拉·玛兹达”,在他的铭文中记载“伟大的神阿胡拉·玛兹达,他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的幸福;创立大流士为王,使之为众(王)之王,众(号令者)之号令者。”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一世也仿效他的父亲写道“伟大的神阿胡拉·玛兹达,他创造了天地,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的幸福;他立薛西斯为王,唯一的王,唯一的号令者。”但凡事荣极必衰,等到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不仅烧了波斯波利斯,拜火教也被几乎被灭;公元3世纪,萨珊王朝建立,拜火教死灰复燃,重新兴盛起来,再次成为波斯国教,并且地位更长,历代国王兼任教主,自称为阿胡拉·玛兹达的祭祀长和灵魂的救世主,主张教会与国家融为一体,直到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灭了,大多数的拜火教徒被迫改信伊斯兰教,虽然如此拜火教仍有分支残存,分布在伊朗亚兹德、印度孟买等地。



正如伊斯兰教有《古兰经》,拜火教也有自己的教义《阿维斯塔》,她的主旨是确认人世间光明与黑暗两种对立的二元论,她号召人们皈依光明神灵,敬拜阿胡拉·玛兹达,在《阿维斯塔》中牛象征善思;火象征着天则与正义;金属象征王国与理想;水象征着完善;植物象征着不朽。拜火教主张善恶报应、灵魂转世、末日审判,天堂地狱,其思想对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有深远影响。拜火教也曾传入中国的西藏、中原地区,在唐朝时在长安附近更有她的教堂。



亚兹德“琐罗亚斯德火庙”是拜火教的圣地之一,因为这里存放着被拜火教象征天则与正义的圣火,圣火据说从公元5世纪一直燃烧到现在!火庙不大,一座主殿和一座副殿,主殿内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置放在玻璃幕墙之后的圣火,红红的火苗经历时空岁月的考验,坚韧顽强地燃烧,就如天,就如道,就如正义长存人间,



拜火教的守护灵标志至今在许多政府建筑物标志上仍能看到,好像德黑兰的外交部大楼上就有硕大的拜火教守护灵。守护灵的三层翅膀体现了三个拜火教义:谨言、慎行、勤思。 “There is but one path in the world - the path of honesty”(诚实处世),难怪现在许多人仍在崇拜大理致简的拜火教。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10:10:00 +0800 CST  


拜火教崇尚元素纯净,认为尸身如果埋入土里需要至少几十年才能被土地吸收,如果火化则会污染空气,所以推崇“天葬”,举行“天葬”的地方叫做“寂静塔”,“寂静塔”几乎在拜火教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在亚兹德城区附近的“寂静塔”规模比较大。




说是“天葬台”但没有一丝阴森恐怖的感觉,我觉得很多时候感受是个体的心理暗示,明白拜火教天葬的意义再看就没有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反而觉得很自然。寂静塔一般有1个或2个并列一起,山脚下有一些简单的房子,这些房子是给家属过夜和遗体停留用的。以前的人住的远,有时候到达天葬台时已经很晚,这些房子就给家属住宿休息并停放遗体。遗体留在小房子里,天亮家属就离开,有专门的人把遗体抬到“寂静台”里,和藏族的天葬不一样这里不肢解遗体,只把遗体放入坑内等秃鹰来吃,剩下的遗骨也由工作人员事后收拾,家属离开后就不再回头了。




关于寂静塔的介绍,LP和穷游里都说得很少,本地的亚兹德人听我说到“寂静塔”去都第一时间问我是否知道它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向我解释。不过年代改变,“寂静塔”已经停止本来的用途仅做遗址参观,现在的拜火教徒死后也不下葬,不火化,不天葬,只用石头棺木把遗体盖上放在墓园的地面。




第一个向我极力推荐“寂静塔”的是在“粉红清真寺”遇到的一个巴西专业杂志摄影师,他在旁边拍了我许多照片,以为我是专业模特,拍完后我们一起坐着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亚兹德的“寂静塔”非常美 ,等我亲自去到的时候就知道所言非虚!“寂静塔”的确是个出大片的地方,在小伙伴们回国后,我专门又来了一趟自拍,来之前还在侯赛因办公室旁边卖布的店里借了一块极富波斯风情的布充当道具。




“寂静塔”的周围没有其他建筑,风沙比较大,那天我本来想自己捣鼓让司机在车上等我,不知道司机是好奇我一个单身女子还是担心我,总之一路相随,我开始挺嫌他烦的,语言不通,又总亦步亦趋,但是司机大叔总是很殷勤地帮我拎包,风大的时候帮我稳定脚架,于是我就把他当助理使,发现这感觉不错,人也能更投入拍摄当中。




在伊朗的几个星期里很少见到同胞,那天在“寂静塔”脚下遇到两个挂着大相机的青年同胞,本想着可以打个招呼,可是这两青年人冷冷地对我熟视无睹,只在相互说,“这天,爬上去可不得了,没啥,走吧。”于是转身离开。可是其他外国游客经过我身边的时候都会主动向我微笑,攀谈几句,鼓励我加油拍好照片,这感觉时常让我很难受,同是同胞我们相互看不见,而那些异乡人却时常给我温暖。



寂静塔上是看日落非常好的地方,站在塔顶,远处城市尽在脚下,橘黄的太阳把最后的余晖晒向大地,广袤天地间,让人觉得自己不过是天地间无足轻重的小尘埃。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0 22:00:00 +0800 CST  
如果有伊朗人民邀请你参加他们的私人聚会,千万不要拒绝,那绝对是伊朗之行难忘的一幕,而这一幕在去年第一次来亚兹德的时候让我碰上了,可能也是上天对我之前委屈的补偿吧。

那次看LP说SILK ROAD的餐饮不错于是想着既然没有入住不如就去吃点东西,好歹算是和这LP明星有点交集吧,可是里面的环境和气氛实在令人失望,与白天参观过的酒店和我们下榻的酒店相比实在太寒酸了!屋顶的铁皮不时被风吹得框框作响,大堂没有抽风也没有空调,蜜蜂大小的苍蝇像轰炸机一样围着人转,破旧的床上铺着脏兮兮的地毯,无聊颓废的西方青年散落四处上网游戏,喝完一壶茶后,一致决定回到下榻的酒店。



酒店是侯赛因帮忙找的,传统波斯大宅,偌大的厅堂上空笼罩着结实的顶棚,强劲的抽风和空调隔绝闷热的空气,整洁的大床让人坐下不想起身,看到旁边的起起伏伏的白色烟雾,忍不住又想要了。酒店的小哥肺活量真好,毫不费劲就吹出一口悠长的青烟。邻座的女生看到我们捧了一碗不知道什么东西过来喂小相公,小相公和我们都惊了一下 -- 什么情况?居然有女子亲自上前喂食?!女生喂了小相公一口,又走过给把碗递给我和小娘子,让我们自己尝尝(没有喂我们哦),又是像绿豆粥一样的东西,味道有些酸,挺开胃的,只是后来小娘子无意中说了句,“嗯,好像呕吐物。”从此我再也吃不下任何的糊状物体了。后来女生离开的时候,小相公想和她握手,女生犹豫了一下,用头巾把手包住才轻轻握过小相公的手;后来我才醒悟在传统伊斯兰教义里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没有恋爱或婚姻关系的男女,所以她过来喂小相公和用头巾包手都是因为她不应该和他有身体接触。



正当我们吞云吐雾,狼吞虎咽之际,不时看到一些打扮入时,容颜美丽的窈窕女子和一些看来也经过精心打扮,头发梳得铮亮的男子从我们床边走过下楼去(沙漠地区的建筑一般没楼上但有地下室),楼下不时传来音乐声和爽朗的笑声,我以为楼下有其他餐厅,后来有位红衣男子走过来,对我说他的朋友是艺术家,在楼下举办小型演唱会,欢迎我们下去玩玩。看《我在德黑兰长大》的时候知道伊朗人们为逃避监管,经常在私人地方举办party放松神经,发泄发泄。这么难得的机会,怎么能不见识一下。



下地下室之前我以为就像国内的酒吧那样有酒水台,高脚櫈,五颜六色的彩灯在头顶转啊转的,走下去才发现很干净的场合 -- 一个很小的地下室,中间一个小水池,围绕水池的是四面凹进墙的大石床,大约二,三十个年轻的男女坐在三面大床上面对着其中一面,有两个青年,一个是刚才邀请我们下来的红衣青年,一个是相对瘦小的黑衣青年坐在当中,红衣青年弹着吉他,黑衣青年引吭高歌,周围坐着的人群凝神观看,表情相当投入,当看见从楼梯飘落的我们,才把注意力转移了过来,微笑着打招呼。外国友人们的到来令现场气氛更热烈起来,红衣青年手中的琴弦越发激动地跳跃起来,黑衣青年则大方展示他那清澈,通透的嗓音,旁边的人群热烈地附和着打拍子,唱到高潮处大家一起鼓掌合唱,好不热闹。



不一会他们邀请我坐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抽水烟,他们大多数都不会讲英语,只有个别会讲一两个单词,但是完全无碍我们的交流,大家彼此瞎猜,逗乐,女孩们还教我怎样弄头巾,我夸她们很漂亮,把她们乐得不可开支,几乎要抱着我来啃,他们唱歌时我也跟着哼哼,一些简单的旋律我也基本跟得上,他们很惊奇我居然可以跟着唱一小段,对我更加热情起来,不同味道的水烟在人群中传来传去,你一口我一口,也没有什么顾忌,一个单词猜半天才明白彼此的意思,猜到了大家心领神会,猜错了哈哈大笑,亚兹德的夜从散发霉味的招待所到光鲜亮丽的时髦聚会,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1 22:08:00 +0800 CST  
近年许多动荡的局势仿佛都和穆斯林有关,以前不怎么关注伊斯兰教的我,也开始关注尝试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宗教。我无意在此宣扬伊斯兰教,只是尝试从客观的层面看待她,只有越了解才越能客观评价。



“伊斯兰”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和平”,后来转意为“谦恭”、“顺服”,可以理解为只有谦恭、顺服才能带来和平,要顺服的对象就是伊斯兰教唯一的真神“安拉”和他的使者们。伊斯兰教的最大特点是宽容,也就是忍耐和克制,对不同的意见、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立场观点的尊重和容忍。在传教的原则上奉行信教自由。伊斯兰教信奉绿色,认为是和平之光,生命之光,希望之光,所以在许多清真寺的入口处会有绿色的灯光,在主殿供奉《古兰经》的神龛也是用绿色的灯照耀着《古兰经》。



“穆斯林”在阿拉伯语是“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古兰经》的“古兰”意思是读本,《古兰经》就是穆斯林必须读和信奉的经典。伊斯兰教信奉唯一真神,安拉唯一的实质就是要穆斯林相信万事天定,也就是说伊斯兰教是建立在“宿命论”的观点上的,《古兰经》反复告诫穆斯林:生老病死,兴衰祸福,贫贱富贵,今生来世,甚至信道判道等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都是命中注定。伊斯兰教宿命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今世是短暂虚幻的,来世才是永恒真实的--《古兰经》说“…凡欲获得后世,并为此而尽了努力的信道者,这等人的努力是有报酬的…”这种观点鼓励穆斯林敢于放弃今生的一切,以换取来世永恒的福分。只是这个观点现在常常被极端分子用来迷惑年轻无知的信徒做出极端事件的理由,让他们放弃现在的生命,以安拉的名义打“圣战”,然后进入天堂享受无尽的荣华和快乐。圣战是穆斯林的其中一项宗教义务,是向异教徒开战。圣战一般分四种方式:用心(信仰)、用口(念诵)、用手(动笔)、用剑(发动战争),但是战争是面对异教徒的挑衅、入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可以发生,其原则是:对于敌人,一让兵、二让言、三让钱、三让而不逊就可以反抗。伊斯兰发展初期的圣战主要用剑,战争结束后战利品20%归先知、用于养活先知和其家属和一些孤儿寡母;60%分给参战的骑兵;20%分给参战的步兵。伊斯兰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和“圣战”有密切关系,只是现在许多极端分子借“圣战”之名发动恐怖主义。



安拉与穆斯林的沟通需要媒介,媒介有四层:天使、使者(也叫先知)、《古兰经》、圣训。天使是安拉派向人间传达启示的,天使中地位最高的是迦百利;使者是安拉在人间的代表,天使代表安拉向使者传话,所以使者的话代表安拉的旨意,人们不能违背。其中最为人熟悉的使者(先知),是伊斯兰世界里男性用得最多的名字之一的“默罕默德”,默罕默德是安拉最后一名“封印”使者,就是俗称的“关门弟子”,是最伟大的先知,他创立了伊斯兰教,默罕默德在《古兰经》中有独特的地位,直接提到他名字的就有四次,真实反映了他在创立伊斯兰教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对穆斯林而言,对安拉的信仰就是对默罕默德的信服,这两点是统一的,不能分开的。《古兰经》是默罕默德在传教期间以“安拉启示”的名义发表的言论汇编,记载了默罕默德从公元610年传教到公元632年归真(逝世)的23年里安拉降示给他的启示。《古兰经》开始是被默罕默德和他的弟子们用脑背诵,后来用羊皮、石板、椰枣的叶柄、骆驼,羊的肩胛骨记录,默罕默德让他的弟子反复诵读,并告诉他们每章节的次第,所以《古兰经》的每章节的顺序是默罕默德在世时就确定好的,在他归真后由他的弟子再确定各章的顺序,默罕默德归真后,安拉的启示就不再发布,但那时的《古兰经》还未汇集成册,在公元633年的一次战役中多位会背诵《古兰经》的弟子战死沙场,在当时的哈里发伯克尔的支持下,为免《古兰经》失传,默罕默德的首席秘书负责搜集整理《古兰经》,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整理出世界上第一部成册的《古兰经》。



但是这部《古兰经》当时并未在民间广泛推广,因此到了奥斯曼时期,穆斯林之间常常对《古兰经》的读法和词义理解出现歧义,为了保证《古兰经》的统一性几位精通《古兰经》的穆斯林再次考证和抄写,并经奥斯曼审定后分别送往麦加、麦地那、大马士革、也门、库法、巴士拉和巴林7个地方的清真寺保存,然后奥斯曼下令销毁流传民间的各种《古兰经》版本,所以现在世界通行的就是被称作“奥斯曼本”的《古兰经》。《古兰经》内容丰富,“麦加章”主要宣扬安拉的唯一和高贵;“麦地那章”以立法为主,不仅涉及宗教义务还包括社会管理的立法和生活伦理的规范。其中宗教方面的立法包括:信仰、礼拜、斋戒、朝觐、禁月、天课、圣战;针对社会管理的有:杀人报复、放高利贷、婚姻关系、财产继承、释放奴隶等民事和刑事的法律和生活戒律。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默罕默德的女婿)曾这样评价《古兰经》:是学者的甘霖,是贫人的阳春,是建设者的大路,是信士们的明灯,是对非难者的反证,是对需求者的供品,是学人的宝藏,是裁判者的原则。只是现在的穆斯林尤其是年轻一代,有没有认真学习和遵循《古兰经》的教义又是另一回事情了。这个感觉有点像中国,我们古代也有许多道德经书,可是现代人有多少静下心来学习、研读,遵从,这些经书仿佛成了书房的装饰品或者只是孩童入学考试的一门功课而已,如此想想,社会乱象如此,不是没有道理的。最后一个媒介是圣训,圣训是默罕默德在23年漫长的传教过程中除传达《古兰经》以外,对宗教礼仪、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所发表的言论和所表现举止而作的记录,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圣训是对《古兰经》部分经文的进一步阐述或对含义的补充。

注:以上内容参考自《当世界提起阿拉伯》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1 22:28:00 +0800 CST  
对波斯来说,伊斯兰在公元651年波斯萨珊王朝灭亡后阿拉伯人开始入驻波斯,同时带来了伊斯兰教。开始时伊斯兰只在封建上层和城市居民中传播,农村居民大多数依然信奉拜火教,公元750年,阿拉伯贵族艾布·阿巴斯建立阿巴斯王朝,大量的阿拉伯人移居波斯,与波斯人通婚,兴建学校和清真寺,加速了伊斯兰教的传播,12世纪伊斯兰教成为伊朗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对伊斯兰文化好奇的朋友来伊朗(什叶派)是一个帮你深入了解这种文化的地方,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清真寺(如印尼、摩洛哥,属于逊尼派)都不对非教徒开放,非教徒觉得穆斯林神秘某种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有种隔岸观火的感觉—只看见头巾和面纱,看不到清真寺的里面到底怎么样。



现在的穆斯林大致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中的“什叶”在阿拉伯语的意思是“党人”、“派别”、“追随者”,是以拥护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阿里及其后代担任伊玛目(领袖的意思),什叶派主要分布在西亚南亚地区,如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等地。“什叶派”有五大基本信仰:真主唯一、先知、末世、伊玛目与公正。这五大信仰有的学者把他们分为两类:普遍信仰和特殊信仰,特殊信仰就是“伊玛目信仰”,其他四项都是普遍信仰。“什叶派”的基本宗教功修课有礼拜、斋戒、天课、伍一税、朝觐、圣战和劝善戒恶;“圣战”是“什叶派”反抗“逊尼派”的压迫的抗争,伴随着起义与斗争、杀戮和埋名、潜伏与崛起。除此以外什叶派还有三项独特规定:普竭圣陵、谨防和临时婚姻。普竭圣陵,指的是朝拜先知和伊玛目的陵墓;谨防指的是在必要情况下隐瞒自己的信仰,这是“什叶派”形成的重要特征,该派别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作为被压迫的少数派别生存的,为了避免公开信仰带来的迫害,形成了这个保护性的谨防原则。在伊朗的穆斯林信奉的就是“什叶派”。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1 22:32:00 +0800 CST  
@不如两忘 2016-03-25 10:35:00
当然拍得很棒的原因,绝不仅仅是机器与器材。我只问机器,很外行了。
图中显示的伊斯兰世界,与《逃离德黑兰》那部电影里的完全不一样。希望不一样的世界都有一样的和平。
-----------------------------
谢谢你的鼓励,相机我用的是SONY 7R和手机,取决于环境,不想对他人造成影响时,我会用手机。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6 17:20:00 +0800 CST  
@高山小溪2020 2016-03-25 22:02:00
楼主的游记还没写完吧?写得真好,好详细,照片拍得也好,看到天涯上好多人说ysl对人类文明没有什么贡献,其实ysl雕刻,建筑真的好精美,白人乃至亚洲的东方文明都无法与之璧美。
-----------------------------
嗯,这两天在忙其他事情,我会慢慢写完的,后面还有很多精彩内容。 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6 17:21:00 +0800 CST  




亚兹德是老城,附近的小村庄历史久远,古时为了储藏财物、抵御外敌会修建一些城堡供村民避难,萨尔亚兹德城堡是其中之一,意思是“亚兹德的头”,城堡的建筑风格和许多地方的城堡一样,有护城河(只是已经干涸),有吊桥(很短),城堡原来有3层楼高,占地7790平方米,多达468个房间用于储藏粮食、财物和避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保险箱”。






城堡不常看,要打电话给看门人来开门,那天不仅来了看门人,还来了一个英语讲得很溜的帅哥,一下打动了法官大人的芳心,不停地向帅哥提出各种问题,我则一心拍照和她们分开走,帅哥多次提醒我不要独自走到楼台旁,因为城堡年久失修,有些地方会塌陷,古老的城堡又是出片的好地方,我的相机却因地面不平重重“摔”了一跤,扑了一脸黄土,把我心疼得不行。








萨尔亚兹德旁边还有历史久远的商队旅馆ZEIN-O-DIN,长方形的大院围着小耳房和通廊,地上有栓马的木桩,据说天热的时候旅人们就睡在通廊里,天冷或生病的就睡在耳房内,还驿站内还有一个光线昏暗的餐厅,看样子没什么客人,只有几个本地人坐着聊天,看我们进来起身为我们泡茶,房顶上有个小洞斜斜地透出一束光,于是和小伙伴在光下“搔首弄姿”地想拍出“盘丝洞”的感觉,帅哥也在旁边吐出烟雾增加效果,旅行不仅在看风景,也看和谁一起玩,玩什么。法官大人禁不住帅哥的诱惑想大中午与帅哥同骑骆驼,被导游姐姐阻止“这天,大中午的骑骆驼,不怕烤焦啦!”我们也在旁边说,“如果不是和帅哥骑,而是和牵骆驼的骑,那多划不来。”于是法官大人只能悻悻然地放弃,只能找出借口要了帅哥的电邮。




去年来过美堡(MEYBOD),当时感觉还不错,今年再来感觉这里已经变了,广场上的小土堆已经被铲平,进门的走道上已镶上厚厚的防护玻璃,许多地方开始用现代工艺修缮,美堡已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味道,正如之前说,伊朗在发展,进步很快,许多地方不趁早来看,就再也看不到了,好在顶楼看下来古城还在,美堡最好的拍摄地点在洗手间旁,去洗手间时不要忘了带相机。那天在洗手间旁有个本地摄制组在拍一个本地老人以古堡为背景用本地语言念经书的场景,很有历史感,可惜没带相机。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6 21:58:00 +0800 CST  

去年和侯赛因的认识就像故事一样,一个满脸憔悴的背包客误打误撞来到一个会讲英文的旅行社,一个热爱中国功夫的伊朗老头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我们认识的过程,在我上次离开时压根没有想过会再来伊朗,从来没想过会和侯赛因成为合作伙伴,而侯赛因却反复和我说,他看到我的时候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认为我们一定会再见面,这次我来伊朗,他专门开了6个多小时车从亚兹德赶到德黑兰迎接我和我的朋友。




以前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殷实的小商人,因为他的旅行社虽然面积大,但是装饰很简朴,而他本人也只是衣着干净,没有什么奢华之物,开的车也就是“起亚”SUV和“丰田”客货车,那天因为纪念第6伊玛目我们没能去成“波斯波利斯”估计他觉得挺过意不去,于是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我去年在伊朗的时候就经常有路人很热情地邀请去家里做客,只是热情归热情,彼此语言不通,而且也不知道究竟是否好人,所以也从来没去过,现在侯赛因好歹算是朋友,所以也就不客气,当做近距离了解伊朗人民的生活,于是答应了他的邀请。




当车子停在一个围墙耸立的大铁门前,紧闭的铁门在夜色中无声地慢慢敞开,侯赛因在门后向车子挥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条林荫小道,宽敞的花园和远处的波斯大宅!用通俗说法,侯赛因家属于独门独栋别墅,楼高4层,前后分别有硕大的花园(每个花园目测有至少有半个足球场大),他说没请园丁都是自己打理的。虽说在国内也认识些土豪朋友,但很少去别人家做客,所以亲身去过的大宅不多,相当一部分属于楼盘样板房,当置身于侯赛因家的大宅,自打进入大门后嘴巴就一直合不拢,不断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声,他家单层面积至少过千平米,大不是最让人赞叹的,装修和装饰才是让人赞不绝口的!之前说过的波斯地毯,侯赛因家里光是客厅就按功能分为3个:主客厅、会客区、亲友交流区,还有看起来像等候区,比较正式的餐厅,开放式厨房的就餐区、封闭式的厨房,还有什么洗衣房之类的小房间。

会客区,光是欧式椅子就摆了有20多张,地毯是3米x 6米的混丝大地毯,价值至少2万美金,像这样的地毯在他家的一楼就有4张!房子整体装修风格属于欧式宫廷,以前有提过从恺加皇朝开始,宫廷流传出来的贵族风格深受欧洲文化影响,伊朗的富裕家庭基本都采用欧式风格,后来再去到侯赛因岳父家发现也是如此。除了贵气的欧式家装,墙上所见最多的是侯赛因独女的画作,侯赛因的太太来自贵族家庭,品味高雅,气质恬静,虽然不会英文,但是见到我很有礼貌地和我相互拥抱亲吻问好,后来在她娘家和侯赛因姐姐家再见时,我们俩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她一直都很温柔贤惠地为我布菜端茶,微笑地陪坐在旁边。




侯赛因太太品味高雅源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娘家的花园至少是她和侯赛因家的3-5倍!家里的装修更为沉静厚重端庄,除了同样的豪华,更多了一柜又一柜的祖传古董。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6 22:34:00 +0800 CST  
侯赛因并非一个我们传统以为的伊朗人 - 宗教虔诚、保守,他常说自己是非传统的穆斯林,他不祷告,不做礼拜,甚至不进行斋月(当然是在非公众场合),出身富裕家庭的他年少时曾旅居伦敦19年,深受英式教育的影响,既绅士又充满个性,我看过他年轻的相片就像“披头4”成员的样子,留着浓密长卷发和八字大胡子,年轻时候的他女友众多,据说初恋还是一个中国女孩。伊朗人在公众场所不能喝酒,如果被发现最高的刑罚是死刑;即便如此不代表他们不喝酒,一般民众都会私下酿酒在家里喝,过了几天我再去他家时,他请我喝了自酿威士忌,我很少喝烈酒,不知道味道是否醇厚。



侯赛因家族在本地属于望族,上有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不是那些只知道继承遗产的富二代,相当敬业和实干,常常早上5点就起来工作,他说他不相信爱情,但相信事业。除了旅行社,他还是本地NGO组织的会长,因为他的引荐我居然和亚兹德市的历史申遗组织、旅游局长、市长有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伊朗的政府单位保安严密,大门有实弹卫兵把守,所有随行物品X光检测,第一个和我见面的历史申遗组织的负责人是位女士,她的助手也是一位年轻女士,之前虽看书说伊朗女性地位在伊斯兰世界并不低,她们受教育和政府从业的比例和正常的国家差不多,但是在亲眼看到前还是有些将信将疑;申遗组织的工作人员多是伊朗年轻人,和他们领导见面后,那位年轻的女士还邀请我去他们办公室与他们全体同仁见面,大家年轻人见面,虽然有些腼腆,但是对我的到来显然很好奇、兴奋,后来一张我和他们的合影还被放到他们的宣传片去,也算是中伊交往的见证吧。



教育部长是一个看起来传统的伊朗男人,见面前侯赛因就提醒我说他不会和我握手,让我不要介意,因为伊朗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在公众场所一般男女授受不亲,据说曾经有一个伊朗官员接待一个欧洲旅行团时,官员和女导游亲切地握了一下手,然后他的仕途就没有“然后”了。虽然部长不和我握手,但是对我是极有礼貌,还有专门摄影师来拍摄我和他会面的情况。



最有意思的是和市长会面,亚兹德市不像国内城市那样除了正市长还有其他副市长,只有一个正市长,刚上任不久 ,据说是子承父业,他父亲原是当地的宗教领袖阿訇,去世之后由儿子继承市长的位置,新市长很年轻,大约40多岁,人很和气,见面前侯赛因也同样提醒我说,“市长不会和你握手哦。”“不过...”他狡黠地对我说,“如果他和你握过手,这辈子都不会忘了你。”说完他对我眨眨眼,顽皮地笑了笑。市长一副中年才俊的样子,稳重,谦和,有气场,除了市长还有英文秘书陪同旁边用英文向我翻译,我的翻译呢就是侯赛因,除了我们还有第一次见面的申遗组织的官员,大家围坐一起聊得挺开心,市长大人很开明、和善,英文秘书不断微笑地对我说,“如果需要什么帮助,尽管说,我们能做到一定帮你。”友好的会面结束时大家起身准备离去,这时我乘大家不留意径自走近市长,用头巾包着我的右手主动向他伸过去,市长略有一怔,我微笑地看着他,假装不知内情,坚定地伸出手对他说,“很荣幸认识您,市长大人。”过了大约两秒钟,市长终于反应过来握住了我的手说,“非常荣幸认识你。”我满心欢喜地绽开灿烂的笑容松开了手,转身离开,市长的笑容还有些僵硬,这前后不过几秒的事情,足够让他记住这个中国的女子。离开市长办公室我对侯赛因和申遗的官员说,“我刚和市长握了手。”他们的嘴巴张大,两眼直愣愣地盯着我,然后一起惊呼,“什么?!你和他握了手?”“是的,就刚才!”“你太了不起了。”“我觉得也是。”“哈哈...你这个大胆的女子,你真的去握他的手!”侯赛因激动地搓着手,笑得脸上炸开了花,两眼放光似的,恨不得把我搂进怀里,如果说以前是他被我的外表吸引,这次到访我们相处了差不多半个月,一起办公,一起访客,一起郊游,他看到了我的才华,见识到我的胆识,看我的眼神也越发不同了。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8 23:03:00 +0800 CST  
伊朗官员的接触发现他们比想象中热情、开放、务实,我一直很希望能为推动中国(甚至世界)了解伊朗做些事情,可惜时机仿佛还未到来,如果有意向在这方面做些事情的朋友不妨和我私下沟通,看看是否可以共同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侯赛因在英国接受的教育,从小参加英国童子军,熟悉野外生存知识,热爱户外活动,在伊朗私人藏枪和户外狩猎是合法的事情,每年狩猎季节他都会和朋友或独自前往猎区享受大自然,他太太是娇贵的千金小姐通常不参与这些活动,据说和他去了一次户外,在路上都快睡着了,从此再也不参与。而我,骨子里享受疾风飞驰的自由女子,对于蓝天、大地有天然的向往,那天侯赛因说带我到郊外是去野外烧烤,我说,“好啊!我要吃鸡翅,要鸡中翅。”伊朗的饮食单调,除了烤肉就是炖菜,烤肉每家餐馆有而炖菜是有一定规模的档次的餐馆才有,“因为炖菜耗时间啊。”他们常常这么告诉我;因为穆斯林不吃猪肉,烤肉的品种不外乎在牛、羊、鸡中间选择,伊朗烧烤没有烧烤好吃,至少没那么鲜嫩多汁,我所吃过的基本都是干干的,柴柴的,偶然吃过一次烤半鸡,那个鸡翅居然还有美味的汁水,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当侯赛因说道去野外烧烤,我冲口而出就是“鸡中翅”。




侯赛因带我去的郊外距离亚兹德大约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路上除了光秃秃的山头,还有古老的村庄,我在博物馆、商店看过波斯地毯,从来没看过真人编织,那天的路上,侯赛因说他有一个朋友就是地毯的生产商,问我想不想亲眼看人织地毯,我当然说好,于是开车去了一个不知道名字的小村庄,作坊里都是中年以上的妇女,据说织地毯是妇女的专利,看到侯赛因和我都很热情,侯赛因告诉她们我来自“秦”(中国),她们听了很高兴,赶紧煮茶让座,听我说来看织地毯本来坐着休息的她们立马回到织机前忙活起来让我拍照,其余不用干活的妇女和侯赛因在热络地交谈,村子关系紧密来了陌生人的消失如风一样迅速飘到大部分人耳朵,不少妇女小孩纷纷走进院子围观,侯赛因说,“你可能是她们这辈子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我不懂波斯语,也没带什么糖果,只能友好地向她们微笑感谢她们的热情,以后伊朗成为热门旅游地区后相信这样的示范更多成为特色表演项目,但是此时此景她们是把我当成朋友向我展示她们的工作,这份真实和善良永远铭记在心。





村子附近有个千年城堡,颓废、残旧、有种荒凉的美,城堡的作用无非都是在有外敌入侵时让村民进城堡避难,起到保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作用,当国泰民安城堡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见,慢慢衰败,仅留下一丝片段供人怀念和遐想。



沙漠地区山丘起伏,没有高大的植被,只有枯黄的小草堆星星点点遍布其中,夏天的时候想到一块树荫遮阳是很幸福的事。侯赛因是个细心周到的绅士,那天我们出来的早他不仅准备了午餐连早餐也准备了,SUV上的户外用品应有尽有,茶壶茶杯也不在话下,早餐是西红柿炒鸡蛋 + 大饼(路上买的,据说那家的大饼很出名,我们早上7点就已经出现在那里了);午餐时我心心念念的“鸡中翅”!侯赛因提前一天买好用特制酱料腌好,鸡翅金黄明亮惹人怜爱,我不停地指挥他“不要那么熟!”以免变成柴鸡翅。




侯赛因的确很有户外经验,通常是他找好煮食的地方(树荫 + 水源),自己动手搭炉子,捡柴火,做饭;我呢,属于户外“公主型”只享受成果,不参与过程,因为 - 我 要 - 拍照 - 啊!哈哈,侯赛因任劳任怨地忙乎,我也不得空地四处寻找机位,侯赛因常常要我注意脚下,因为我只穿了运动拖鞋,他不是担心我行走不便,是担心我被蛇摇,他常常说,“这荒郊野外的万一被蛇摇了怎么办?”我任性地不理,他就自言自语地说,“好在现在天气热,蛇比较少出没;不过我也懂处理蛇伤的,不要害怕。”不用做饭的时候,他要么帮我固定脚架,要么在山脚下咬着烟斗远远地等我,从不催促,感谢他的包容,让我看到亚兹德美丽的风景,可惜大部分的照片却被我后来无意中删除,那天的许多情景只能留在记忆化作随风消散的细沙。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8 23:06:00 +0800 CST  
对于多数游客去的交往一般是亚兹德以西北大约72公里处的拜火教遗址“恰克恰克村”(Chak Chak),传说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入侵后,萨桑皇朝的公主Nikbanuh逃到这里,沙漠之地缺水,她把手杖扔向峭壁,峭壁就滴出水来, Chak chak的意思是滴滴的水声。拜火教的圣火坛放在岩洞内的Pir-Sabz神庙,滴水的声音成了这个守护圣火村庄的名字。恰克恰克内的圣火不像亚兹德城内琐罗亚兹德神庙内的圣火那样一直燃烧,据说只有在每年6月14-18日举行宗教庆典的时候才被点燃,而那是成千上万的拜火教徒会翻山越岭到此朝圣,没有圣火的神庙平凡而宁静,洞内清凉的空气,清澈单调的水滴声,让人坐在里面不想出来,我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来过。



2014年从亚兹德前往伊斯法罕,本来也是打算坐大巴的,可是路上认识的小夫妻说那晚在酒店邀请我们参加私人派对的红衣男人可以非常便宜的价钱50美元把我们从亚德兹送往伊斯法罕,这两地的路程大约6个多小时,silk road的价格是150美金,我对如此低廉的费用感到怀疑,可是想到小夫妻俩是穷游风格,我也就没有说什么,红衣男人就简单称作A君吧。

A君让我们在酒店门口等,说借辆车来,不一会一辆破旧的白色小车开到酒店门口,天然气车,尾箱因为放了巨大的气罐子没有什么空间,于是A君把我们的行李堆在后座,小相公坐副驾驶座,我和小娘子两个在后座挤在一起出发了。

先去的地方是梅博德(Meybod),前面已经说过就不赘述了。A君在车上对我们说他在一个工厂上班,收入很不错,为我们服务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喜欢和我们在一起,所以收费低廉。因为前一晚上PARTY的缘故,我们对这个理由深信不疑,白天的A君没有晚上PARTY的细腻绅士,性格显得粗放而豪爽,说话总有些不着边,什么都说“没关系”。A君的路不是很熟,快到梅博德的时候,我和小娘子都觉得有一座面积颇大的城堡应该就是目的地,可是A君说不是,又向前走了几公里,终于问了路人后又回到我们指过的那个城堡。



进入了城堡小夫妻俩一起走,A君和我走在一起很殷勤地为我拎包,我不是很习惯别人帮我拎包于是拒绝了他,不甘心的他围着我上串下跳地为我拍照我不想扫他的兴也就由着他,A君似乎很高兴,不断问我结婚没,后来总结出来在伊朗如果一个男人问你结婚没,99%的概率是想追求你,我很坦白说,“没有。”我不是喜欢喜欢这种恭维,而是一方面我不喜欢说谎,另一方面也想看看他们有什么招。

A君说他没女友,问我下次可否和他正式约会,我说我就要回国了,他说他去中国也是很方便的事情,如果我可以和他发展,他可以来中国。我看着这个说话不经大脑的男人,一笑置之。梅博德不大,大约20分钟就参观完,天气很热,A君拿了个窄口的陶瓶给我倒水,水居然冰凉清澈,A君说这是他们古老而天然的冷却方法,把常温的水注入窄口陶瓶,热气会透过陶器的空排出,瓶中的水就会逐渐降温,这的确是个很环保的冷却方法。



从梅博德去恰克恰克村的路上,风景很像摩洛哥南部的风光,一样的大山,一样的蓝天,一样的白云,一样的黄土,一样的无边。A君很积极地指挥着小夫妻和我拗出各种造型,小夫妻被他的热情感染得乐不可支。





A君在爬上神庙的一路上找了不少借口要牵我的手,并厚着脸皮说,“在伊朗,男生牵女生的手就是谈恋爱哦。”A君追问我后面的行程,问我是否愿意让他陪我完成余下的行程,我说你不用工作么?他说那个工作可去可不去,主要看心情。这个…




参观完恰克恰克村已经快下午5点了,从那里去伊斯法罕单程要大约4个小时,我提醒小相公说,是不是该出发了,不然A君回家会很晚的,小相公对A君说,“该出发到伊斯法罕了。”谁知道A君仿佛完全忘了此事,左顾而言他,找了各种说辞,说他当然可以送我们,可是他的小车这么小,动力又不够,可能要开6个小时才能到,不如我们坐大巴,既舒服又快捷。



我和小娘子听了心里凉了一截,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是因为我拒绝了他,还是他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人,说话充满伊朗式的热情,做事又另一回事,这让我从内心里不怎么喜欢伊朗男人。从一开始听他的开价我就有预感后面不一定顺利,一般亚兹德周边游加送往伊斯法罕的费用大约在美元150-200之间,再便宜也要美元120,而他只要美元50,这距离实在太大了。那时那刻,责备同伴没有意义,只能积极想办法,对着这个过河拆桥的男人,小夫妻顿时从满口赞美到满口怨言,只好敦促A君赶紧把我们送到附近的大巴站,临了,满口说不为钱的A君还是很爽快地收了我们30美元,绝尘离去。
楼主 白狐绅士他姨  发布于 2016-03-29 15:11:00 +0800 CST  

楼主:白狐绅士他姨

字数:72572

发表时间:2016-03-20 02:07:0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8 19:31:42 +0800 CST

评论数: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