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写世上景 好天下事(我的周游世界系列 - 更新中)

《印度故事2:情系红粉斋浦尔》

斋浦尔Jaipur在新德里西南约250公里,不算远。连同东边的阿格拉Agra,成了一个以新德里为顶点的小三角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三角”,印度旅游必去的精华之地。

斋浦尔是一个著名的古城。与其他古城窄小混乱不同的是,斋浦尔初建时就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大街也造得笔直宽阔。这要归功于300年前的那个天才王公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他是莫卧尔皇帝奥朗则布Aurangzeb最重要的庭臣,也是本地的琥珀王国之君。作为政治家、武士、梵文和波斯文学者,天文学家和建筑师,他都堪称伟大。斋浦尔就是他规划修建的,至今仍是全印度最美的城市之一。他名字中的“萨瓦伊”是皇帝授予的头衔,意为“才智”,可世代承袭。闻名于世的风宫Wind Palace,城市宫殿City Palace,及古天文台Janter Mantar,都与他有关。

除风宫、城市宫殿、古天文台之外,斋浦尔的著名景点还有琥珀堡Amber Fort和艾伯特博物馆Albert Hall,总共5处。风宫,市宫及古天文台三者在市中心相邻,几乎就是一体的。艾伯特博物馆也在市里。所以我的计划给了斋浦尔一天的时间,结果依然没看够。我后悔没有多加一天多加几处景点。这一节先介绍风宫、艾伯特博物馆和古天文台。

风宫
风宫本名是哈瓦-玛哈勒宫Hawa Mahal,建于1799年,但设计者并非王公。它名为“宫”,其实只是一堵“墙”。墙面浩大,墙后却没有大堂,没有房间,只有蜂巢般的953扇窗。窗用红砂石镂空而成,呈半个八角形,设计得无比巧妙,会让任何地方都可有风吹入,故称“风宫”。同时因为还镶嵌着许多玻璃,每当明月当空,整座风宫会闪闪发亮,尤如繁星万点,故又称“月宫”。

1 风宫。这面墙其实就在大街上,不进去也能看到,路上行人手伸长点好像就能摸得到(没试)。但遗憾的是,下面街面上依然有很多垃圾,那是“印度特色”,没办法。


2 风宫拉近点仔细看,设计和完工的细节同样相当震撼。


3 风宫买门票进去后才能看到的背面。其实就是一堵墙,墙后有不宽的走廊走道。


风宫设计建造的目的,是让宫内众多嫔妃俯瞰街景和庆典,而不被外人看见自己的面容。宫内的设计使得狂风来袭时,只要把窗户都打开,就不会被吹倒。所以风宫亦有“屹立不倒”的意思,它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

艾伯特博物馆
艾伯特博物馆是斋浦尔最古老最著名的的博物馆,于1876年在一位英国陆军中将的监督下建造。所以其建筑风格结合了印度与英国的灵感,称之“印度-撒拉逊” 式 Indo-Sarcenic,又称“莫卧儿-哥特式”。其特点是有很多支柱,庭院和拱门,给人一个非常传统而不失优雅的外观。 新德里总统府及孟买维多利亚火车站都是那种风格。

4 艾伯特博物馆。斋浦尔最古老的博物馆。印度-哥特式的建筑,又称莫卧儿-哥特式。基本上是印度和英国风格的混合。


古天文台
最后是古天文台。又是那个王公所建,加上在德里和瓦拉纳西的,印度共有三座古天台台,但只有这座规模最大,而且现在还在使用。不过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极大冲击着印度的传统学术体系。由于没有望远镜之类的先进仪器,斋浦尔天文台并没有为后世留下什么科学发现,只是作为一处超越宗教、纯粹的学术性建筑遗产而流传了下来。

5 古天文台。印度三大古天文台中最大,据说仍在使用。这是天体经纬仪。


6 古天文台。星座仪。


7 古天文台。子午线仪。


8 古天文台。计时仪器。


9 古天文台。日晷 。


10

古天文台。古印度的天体理论之一:行星命名。

(未完待续)

(楼主需要鼓励 有空多来顶我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1 08:41:00 +0800 CST  
@yijjch 2016-11-18 10:54:00
马克,好贴
-----------------------------
谢谢夸奖,会继续努力。多来支持鼓励啊~~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1 11:52:00 +0800 CST  
《印度故事2:情系红粉斋浦尔》 (续)

琥珀堡
琥珀堡则是当年“土蕃”琥珀王国的首都,位于城郊约11公里处的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而得名。它由当时的国王(王公之父)于1592年始建,依山傍水,层层叠叠,极为壮观。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和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受到莫卧儿(伊斯兰)建筑风格影响。

11 古土蕃王首都的琥珀堡,依山傍水,层层叠叠,极为壮观。


12 琥珀堡层层叠叠,气势雄伟。这是进门后往上攀登时抬头所见的景象。


13 琥珀堡。快走近古堡主体了。台阶不算多,走走几分钟就到。


14 琥珀堡进山上主宫殿后的内部大院。大院里的一个大门才是进入宫殿的真正入口。


琥珀堡内有多个不同时期的宫殿,最著名的是1675年建的镜子宫Sheesh Mahal,其宫墙上有无数面小镜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其四壁有拇指大小的水银镜片和彩色宝石(现已改成赝品)镶嵌,与泰姬陵的做法一样。只需燃起一点烛光,即可反射出千万点的光芒闪烁,堪称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观。

15 琥珀堡内的主要宫殿。资料上又称“象头神大门”Ganesh Gate。


16 琥珀堡正门,象头神大门。


17 从琥珀堡上俯视茂挞湖 Maota Lake 和堡内花园。前方就是小镇和公共汽车走过的道路。


18 琥珀堡内可以骑大象登上城堡,最多可以承载4人。我一个人,没坐。


19 琥珀堡内名声最大的镜宫,正式名称是Sheesh Mahal ,俗称Palace of Mirrors。


20 琥珀堡内的镜宫。墙上和顶上镶嵌有无数小镜片。


21 琥珀堡内二楼城楼角。


市宫殿
市宫殿由王公于1726年建造,现在依旧有其后代居住。皇宫主体是一座装饰精美的7层建筑,其庞大的粉红色附属建筑群(三四层)环绕四周,其中一部分现已被改建为博物馆。

22 城市皇宫的第一道(非正式)大门,很脏乱。需要进入另一道(小)门之后,才能真正看到拱门建筑,正式进入城市皇宫。里面倒是比较干净利索的。


23 城市皇宫。拱门建筑,正式的入口处。装饰极为精美。


24 城市皇宫内院。宽敞明媚,使人眼前一亮。


25 城市皇宫内7层高的”吉祥宫” Auspicious Palace。正式名为Chandra Mahal。最主要的建筑是它。顶层飘扬的是皇室旗帜。吉祥宫除一层对外开放之外,其他6层仍有皇室后人居住。需要绕到后面才能看到它的雄伟。周边粉红色建筑即为宫殿主体。


26 城市皇宫主体建筑。


27 城市皇宫。壮观的贵宾觐见宫Diwan-i-Khas。


28城市皇宫。内贵宾觐见宫所展《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银制品。当年王公装水沐浴所用,也曾装满恒河水不远万里运到英国,伴随王公去参加英国爱德华七世加冕仪式。


29 城市皇宫。改为博物馆的精美建筑。


市宫殿保存完好。里面有很多珍宝,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银瓶(见图)。王公是一位十分虔诚的印度教徒,每日沐浴,就用这大壶装水。1902年王公出席英国爱德华七世加冕仪式时,这两个银壶曾装恒河河水随船与他一起进行了英吉利之旅。现在这两个世界最大的银制品已被收录进《吉尼斯世界纪录》。

(未完待续)
(楼主需要鼓励 有空多来顶我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2 09:54:00 +0800 CST  
《印度故事2:情系红粉斋浦尔》

景点之外的故事

30 城市宫殿前的街景。背对的是其入口处。黑夜中嘟嘟车就送我到这里。当时周围寂静无人,我就在马路沿坐下。当时有点害怕碰上歹徒,毕竟空无一人。正是来印度的第三天,我开始想家。不知过了多久,路上开始有人和牛走动。忽然身边有“兮兮”响动,地上“放”着的长条“物”蠕动起来,定睛一看,竟是裹着的“人”在地上翻身!我吓了一跳,忙站起身仔细端详,自己身边人行道上那一排溜整齐的长条“物”,竟都是裹身躺着睡觉的人,满街足足有二三十人之多! 本照片中天已发亮,多数夜睡人已起“床”,但还能看到几个人仍躺在人行道上。


31 城市宫殿的入口处景象。人行道上的夜宿者还有一些没起“床”。他们中有乞讨者,但很多是小商小贩生意人。摊子贩车就在附近放着,人在就近人行道过夜。白天就做景点处游客的生意。卖水果,饮用水,印度奶茶,简易速食品,小纪念品,等等。


32 凌晨天已亮,城市宫殿前的大街上,这一位夜宿客刚起身,在收拾他的“行当”。


33 市中心大街上的一座普通建筑,并非什么古迹,但也采用了典型的红粉之城斋浦尔的风格和粉红色。


34城市宫殿前院墙上的猴子们。斋浦尔和其他印度城市一样,整个城市就象一个动物乐园,屋顶墙头上坐着一大群恒河猕猴,是常见的景观。


35 市中心街角处的祈祷间,就在我等汽车的附近。我问了,是印度教的。可以看到一旁有个扫街的妇人,其实只是垃圾搬家,我在那一带半个多小时,未见她用任何簸箕类的把垃圾弄走。右边也可以看到Hawa Mahal(风宫)的指路标,就在前走一二百米处的街面上。


36 中午时分,我找了一位嘟嘟车司机,要他带我去一家当地的”好餐馆“,他就推荐并带我去了主街的这家,说是“很好的”。其实食物很简单很大众化,这是一份典型的印度套餐,饮料另算。看来这里附近没有什么特别高档的餐厅。或者说,他知道象我这样的游客,不会舍得去太贵的地方,哈哈。


37 市中心一带,繁忙的公交车转运站(但不会有车站牌!)。为我耐心指路的那位善良热心的卖报人。我拍下了他的身影,为的是要记住他。看看地上的垃圾,在印度非常典型。


38 去琥珀堡拥挤的公交车上给我让座的好心妇人,以及周围看着我的友好乘客。印度司机是右行。


39 再来一张照片。刀子嘴豆腐心的妇人妙语不断,她刚“抖“了个”包袱“,自己却含而不笑。我棋逢对手与之“过招”,司机也忍不住放声大笑。


一天下来,我是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去的。斋普尔是一座诗意的城市,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红粉之城,因为到处可见粉红色。斋普尔又称“玫瑰城”,因为印度人觉得粉红色的玫瑰最珍贵。斋浦尔更是个热心多情的地方。短短一天,我已感受到了它火热玫瑰的红粉温馨。这里就说三件小事。

我的火车到达斋浦尔时是凌晨不到5点(误点)。我决定叫嘟嘟车先去市宫殿,因为那里是市中心。讨价还价后,我要了一个小伙子的车。他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上车后一聊,果然才19。他比我还能说,夸自己价格公道,我说,你的价还是比给本地人的要高出20多呢,我知道的。他说,那是因为“夜间”行车费。哈!巧嘴善辨,但不无道理,我开始喜欢他。中途他看到路边黑暗中的小摊,停了车去要了两杯印度奶茶,那是印度人每天一睁开眼就必要的。 他也要给我一杯,虽然我最终谢绝了(因为我那时在坚持不吃不喝“小摊”),但心里还是暖暖的。斋浦尔人的热情,我一开始就感受到了。

到达市宫殿后,我知道这里景点开门较晚,决定天亮后先乘公车去琥珀堡,将等候的时间有效地化在路上。但我只知这一带有车,却不知是哪趟车,更不知具体在何处上车。印度公交车很少有站牌,在中心广场,我问到了一个卖报人。他停下手中的买卖,详细地告诉我车站就在这一角,并说该车没有车路号,车来了会指给我,让我呆在他身边。在半个多钟头里,他抓紧机会就和我说话,回答我的问题,连我上厕所,也是他指的路。后来第二个卖报人出现,我就避到了一边,再也不愿耽误他。我拍下了他的身影,我要记住他(见图)。

我要的车来时,车挺空我却没上,因为时间还早。后来的车变挤了,售票员下车拉客,我摇头。下一辆车依然挤,我依然笑着摇头,但这售票员好像懂我,上车去了会儿就下来再邀我上车,旁边人告诉我:你有座了。我狐疑,从前门上去后,见司机左手两个座位上,一妇人正在起身让我,我马上摆手,说:怎么能叫妇女给我让座。售票员一把拉住我,旁人解释说:她一站就下车。我这才坐下,连声感谢。她就站在我面前(见图),我拿出相机拍她,周围的人好奇看我。我说:我要把你写进文章。她忽然说了一句话,旁人说:她说要你给她照相机!众人笑,司机也笑,我说:我旅游不能没相机,你留email给我吧,众人又笑。我逗她,因为她嘴尖心慈,人风趣。我心情大好,车虽挤,却是我在美国和国内从未有过的乘车体验。到达琥珀堡站时(并非终点),售票员在人群中塞给我一包东西,我不解。下车后回头,售票员示意我撒给堡前的鸽子群,原来那是一袋葵花籽。我挥手和车里人再见,心中充满了温馨。

当夜我坐火车走了,睡前回想起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嘟嘟车小伙,广场卖报人,那售票员,那司机,当然还有那中年妇人。。他们代表斋浦尔,他们就是斋浦尔,那温情火热的红粉之城。。。

《斋浦尔景点及本人评分》(1-5星)
1 风之宫Hawa Mahal 5
2琥珀堡Amber Fort 5
3天文台Janter Mantar 4
4市宫殿City Palace 5
5艾伯特博物馆Albert Hall 4

(《印度故事2:情系红粉斋浦尔》 全文完)
(下一篇:《印度故事3:刻骨铭心阿格拉》

(楼主需要鼓励 有空多来顶我)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3 10:26:00 +0800 CST  
@到哪来 2016-11-19 17:57:00
顶一个
-----------------------------

多谢鼓励,多谢顶楼主!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3 19:21:00 +0800 CST  
@liqi57 2016-11-20 04:56:00
很担心楼主写不下去,一个印度就写了这么多
-----------------------------
这位朋友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不过其实是多虑了。原因是,印度这个国家那么长的历史,古文明又是傲立于世界的。一个印度充满了神秘与神奇,只怕是写得太少太不够了。下面是我会陆续上帖的印度故事表,你可以拭目以待:

《行万里路 写世上景 好天下事》(我的周游世界系列)之
《印度故事篇目录》 (供新朋友参考)

开篇:神秘印度:璀璨下的平和 混乱中的传奇(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人格分裂新德里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情系红粉斋浦尔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刻骨铭心阿格拉 (正在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千古之魂瓦拉纳西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性爱横流古久拉霍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东方威尼斯乌代浦尔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百年待变老孟买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飞车惊魂海德拉巴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最后的辉煌汉皮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峰回路转班加罗尔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东方雅典马杜赖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伊斯兰止步金奈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最后的感动阿姆利则 (将上帖,敬请关注)

《缅甸故事篇目录》(供新朋友参考)

缅甸故事:佛光照耀着希望的大地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缅甸故事:金塔金光照仰光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缅甸故事:皇城皇气曼德勒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缅甸故事:千塔千寺老蒲甘 (正在上帖,敬请关注)
缅甸故事:美女与美食 (将上帖,敬请关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4 08:57: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3:刻骨铭心阿格拉》

阿格拉是印度旅游“金三角”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泰姬陵,就在阿格拉。

阿格拉并不仅仅只是泰姬陵,它还有大名鼎鼎的阿格拉堡。阿格拉堡也称“红堡”,与德里的“红堡”同名,但比德里的历史更久更有看头。阿格拉曾二度成为是印度史上最出名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而且它最重要的前六个皇帝中的几位,都在这里留下了故事。

第一个皇帝是巴布尔,雄才大略,开国奠基者,把首都从德里迁到阿格拉;第二个是胡马雍,优柔寡断,倒霉蛋一个;他的儿子却十分了得,在阿格拉风生水起,即大名鼎鼎的阿克巴大帝,他使帝国开始繁荣昌盛;第四个贾汉吉尔,帝国继续繁荣并达到鼎盛;第五个沙贾汉,就是泰姬陵的建造者和主角,痴心情种,为修泰姬陵耗尽国力,使帝国开始走下坡;他的儿子就是杀兄篡位成了第六个皇帝,却囚禁生父的奥朗则布 ,他使帝国疆域极大化,却在其后帝国走向衰亡。

泰姬陵和红堡均为世界遗产外。此外,阿格拉北边10公里处还有一个阿克巴大帝陵墓,但遭外族侵袭破坏,古迹已所剩无几。阿格拉西南37公里处还有一个叫法塔赫布尔-西格里Fatehpu Sikri 的古城遗址,也曾是莫卧儿帝国的首都,但由于水源等问题十来年后就放弃了,它是阿格拉的第三个世界遗产。

我在阿格拉堡火车站旁旅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沿着亚穆纳河Yamuna步行先去泰姬陵,为的是途中可从背面远眺泰姬陵。步行距离约1英里多点。

1 从亚穆纳河畔远眺晨曦中的泰姬陵背侧,庄严肃穆。


2 亚穆纳河在此处由北向东,街心的雕像是阿克巴大帝的马上英姿。不过我没有上前细看查核。


3 向东走近泰姬陵南门。路上的骆驼车,嘟嘟车,车车开向泰姬陵。


泰姬陵早晨6点就开门,但“早票”贵很多。据说泰姬陵是唯一时段不同票价也不同的景点。那天正遇上伊朗总统来参观,人山人海等到11点半才开放。对外宾,售票有专窗不太挤,并免费赠送瓶装水,不错吧,代价是门票要贵得多:国人20卢比,老外750。哈哈,老印不傻。进门有多道坚固的高铁栏维持队形,我左边一队很短,有人在爬“栏”跨“杆”插入该队,就也爬了过去,那队果然前行得很快。将到入检口时,右边队里男人们对我笑,我才注意到本队都是妇女,站错队了。奇怪的是,前后的女人们都没啃声。男人们赶忙伸手扶迎我爬越栏杆进到他们的队中。老印真友善。

4 泰姬陵的Darwaza-i rauz大门。明显的莫卧儿风格:红砂岩,双层拱门,对称墙角亭,经文书法几何图形及植物花草装饰等。


5 进入大门的庭堂向前望。气势恢弘而又娴静肃穆的泰姬陵,就在眼前!


泰姬陵是沙贾汉为纪念其爱妻而建。它颠覆了以往莫卧儿建筑红砂岩的传统,力推白色大理石,并且在内外装饰上,采用大量的宝石,水晶,玉,玛瑙,珊瑚等作镶嵌。而大理石和宝石这两项,正是沙贾汉的最爱。

整个泰姬陵园的设计借鉴了胡马雍陵,却全面超越之。它布局单纯,陵墓是唯一的中心。胡玛雍陵居于方形院落中心点,而泰姬陵却位于中轴线最末端,所以一进大门,就有足够的观赏距离和宽阔的视野,使景观极其震撼。

泰姬陵的洋葱头大穹顶凌空于上,极为醒目,是该建筑最壮观的特点。四周的尖塔,其高度被设计成真正可以实用的清真寺宣礼塔(40米)。它似墓似寺,加强了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心情。

大门设计得庄严雄伟,象征着天堂的入口。大门顶部有22个小圆顶上,刻有“古兰经”的诗句,象征着泰姬陵建造化时22年。原先这儿曾有一扇纯银的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这些东西都已被劫走。

泰姬陵的精工细作,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除了本国的资源外,它的工匠来自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珠宝来自中国,巴格达,也门,斯里兰卡和阿拉伯。 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

6 走出大门,眼前一亮,泰姬陵轰然耸立在眼前。曾经多么敬仰和向往过的地方,就在眼前!迫不及待地先来一张泰姬陵“标准像”,属于自己亲身亲历亲手拍下的泰姬陵。


7 泰姬陵的洋葱头大穹顶凌空于上,极为醒目,是该建筑最壮观的特点。大穹顶上下部都有莲花状装饰的环绕,是为突出其大穹顶的高度,同时也融合了印度教的元素。四个角上有四个小亭(图中只能见其二),进一步重复洋葱形,强调并突出衬托了大穹顶。小亭子的柱形底部和下方的陵墓顶部是打通的,为陵墓内部提供了光线。


8 从后方侧面看主建筑和拱顶及尖塔。大穹顶和小亭都有镀金的尖顶,那是波斯和印度斯坦装饰风格的结合。大穹顶上面的尖顶最早是黄金的,后被青铜复制品替代。顶尖上方是一个月亮,其角点朝天,典型的伊斯兰图腾。主塔尖,月亮和顶尖三者的尖角结合,形成三叉戟状,呼应了传统的印度教湿婆的象征。环绕陵墓的四个宣礼塔形尖塔,均有环绕塔身的阳台分为三层。顶部有小亭,与主体陵墓顶部亭子相呼应。这些小亭也有莲花装饰,尖顶镀金。


(未完待续)
(楼主需要鼓励 有空多来顶我)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附:《行万里路 写世上景 好天下事》(我的周游世界系列)之
《印度故事篇目录》 (供新朋友参考)

开篇:神秘印度:璀璨下的平和 混乱中的传奇(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人格分裂新德里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情系红粉斋浦尔 (已在“异国风情”上帖)
印度故事:刻骨铭心阿格拉 (正在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千古之魂瓦拉纳西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性爱横流古久拉霍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东方威尼斯乌代浦尔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百年待变老孟买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飞车惊魂海德拉巴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最后的辉煌汉皮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峰回路转班加罗尔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东方雅典马杜赖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伊斯兰止步金奈 (将上帖,敬请关注)
印度故事:最后的感动阿姆利则 (将上帖,敬请关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5 10:10:00 +0800 CST  
@虎门海之声mm 2016-11-22 16:10:00
美美哒
-----------------------------
谢谢啦!!!!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5 20:00: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3:刻骨铭心阿格拉》 (续)

1-9 泰姬陵主建筑四面都有的拱形大门结构:通常由凹三面组成:两面为壁,正面为入口。两面的“壁”称为pishtaqs,装饰着书法纹带,釉面仿古瓷砖,还有几何图案,但伊斯兰装饰不会有人物或拟人化图案。


1-10 拉近细看,门框上三面装饰的古兰经文。这是泰姬陵整个装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11 泰姬陵外墙细部。大理石表面上花草植物和几何图形融合的装饰。


1-12 泰姬陵后面景观,面对亚穆纳河。阿格拉堡在图外左前方。


1-13 泰姬陵主建筑两旁陪伴着的泰姬陵清真寺。左右两侧各一。


1-14 从清真寺门洞看泰姬陵主建筑。清真寺大门顶部的装饰花纹,也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泰姬陵地下室那天没有对外开放,那里才是安放陵棺的地方。只让进殿后在一层大厅里转一圈就完事了,也没法拍照。走出南门时我非常不满,心想我游记就起名“名不副实阿格拉”,后来客气点改为“盛名之下阿格拉”。但最后动笔时,回想起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看不看棺材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

参观完泰姬陵,就去阿格拉堡,相距1英里左右。该堡历史上曾是个砖块砌成的城堡。莫卧儿前的德里苏丹国王曾从德里迁至阿格拉“办公”,并住在阿格拉堡。阿格拉当时相当于第二个首都。

阿格拉堡也是胡马雍的加冕地,并在后来成为胡马雍为复辟王位而拉锯战的重要据点。他的儿子阿克巴大帝认识到其重要性,干脆定都阿格拉。并将快成废墟的砖式阿格拉堡用红砂岩重建,改成内砖外岩,城墙高20米,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动用了4000人和8年时间。不过阿格拉堡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在大帝的孙子,也就是那个情种贾汗尔手中定型的。他拆了堡内一些建筑,加建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建筑,都是为了建泰姬陵。

顺便提一句,阿格拉也是1857年结束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以宗主权)统治的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激战地,从那以后英国正式直接统治印度。

阿格拉堡有四个大门,朝西的德里门最宏伟,是大帝时代的建筑杰作,为国王专用。现因堡内靠近该门的区域有军方征用,所以不对外开放。参观者只能从南面的阿马尔-辛格门Amar Singh Gate进出。

2-1 红堡外景。图中正门是第一道门。


2-2 红堡进门后立即右拐,是第二道门,还不是正门。


2-3 再左拐,这是第三大门,阿马尔-辛格门。这才是真正的南大门。


2-4 进入阿马尔-辛格门后不远,走完一段小小的坡路后,红堡内最主要的贾汉吉宫便出现在视线之内。贾汉吉宫是阿克巴为其儿子贾汉吉尔所建并命名。仔细看,门口有个围起来的大石缸,用于沐浴而非灭火。为何不放在宫内?有一说是当年英军企图偷偷搬走,移到宫外便放弃了,太重。


2-5 贾汉吉宫有四方院落环绕,这是后侧拐角建筑。


2-6 贾汉吉宫内测图。


2-7 走过贾汉吉宫再朝里西北走,就是“一般谒见大厅” Diwan-i-Am。那时的宫殿城堡,通常都有一般谒见大厅。是国王接见来自民间的学者名士等的地方。


2-8 一般谒见大厅庭廊景象。左面有小门是参观内部的出口。入口在前方。出入口都很小,不醒目,容易错过。


2-9 私人议事休闲厅Diwan-e-Khas or Private Hall。商议国事私事的地方。对应于一般谒见大厅,非公开仪式或作秀的地方。“阴谋诡计”策划地,也是主人喜欢自己呆的地方。


2-10 私人议事休闲厅又一图。再次呈现出莫卧儿装饰特色:大量的抽象几何图形及植物花草,而无人物或拟人化图案。


2-11 哈斯宫Khas Mahal及旁边的莫蒂清真寺Moti Masjid。这里过去曾经是葡萄园。 基调为红褐色的“红”堡内,竟然出现了醒目的白色,这是因为几代皇帝都曾住过,喜好便会不同。最初是在红色砂浆岩外涂上白色,最后过渡为纯白色大理石。


2-12 后院内层保护工事。以前为了双重的安全保证,护城河的内部还有一道防护,类似于壕沟一样的城防,可以内养狮子和鳄鱼,关键时刻可用上。


2-13 换个角度看后院城墙和护城河。以前也曾有木制吊桥横跨之上,城内层还曾有一“大象门”,即实物大小的石象及骑士。吊桥轻微上升,防的是围城战中攻击者用大象来冲击粉碎堡垒大门。由于无法直线冲刺获取加速度,大象破门战术就难有成效。图左是就要介绍的大名鼎鼎的八角石塔楼。


2-15 红堡内的莫蒂清真寺,又称珍珠寺。


阿格拉堡中最重要最有故事最有看头的,就数穆萨满塔 Musamman Burj了。它也叫“八角石塔楼”,因为宫殿顶上有个地标一般的八角楼亭,故也简称“八角亭”。它就是当年囚禁老国王沙贾汗的地方。它面朝后院,与泰姬陵遥相呼应。

据说在修完了泰姬陵之后,老国王每次看到泰姬陵都触景生情,极度伤悲,因而迁都德里。在那里又大兴土木,修建德里红堡,为此耗尽国家财力,民怨冲天。三儿子奥朗则布趁机发动政变,杀两兄,囚老父。可叹沙贾汗痴情梦想一生,不得不在这间小楼里终其一生。他在这里一共被囚禁八年,每天只能隔着窗户,看着亚穆河对面的泰姬陵,想念早亡的妻子。

(未完待续)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6 10:47:00 +0800 CST  
@红玫瑰的狐狸 2016-11-23 21:06:00
这完全是我想象中的生活出现在眼前。好佩服你,走的越多看的越多,那你会累吗?
-----------------------------
出门在外,确实比在家要不容易,尤其是一个人自助游,尤其是像印度这样的穷、差的地方。走得多,非常累也非常苦,但那是有思想准备的。出门旅游和旅行可以有各种目的,比如美景、美食、采购、跋涉、探险等等。我出门是为了了解世界、看看各种风土人情,所以我乐在其中。不论是好地方还是“差”地方,我都有兴趣去,再苦再累也值了。

谢谢红玫瑰认真的点评和留言!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6 19:00: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3:刻骨铭心阿格拉》 (续完)

2-16 被囚禁老国王常呆的地方穆萨满塔外景,也叫八角石塔楼,简称八角亭。


2-17 八角亭遥对泰姬陵。


2-18八角亭下的后院 。


2-19 八角亭下方有庭殿和外廊,这是其景观。


2-20 八角亭及后院全景。老国王晚年生活的环境。


2-21 八角亭(楼下殿堂)内灰暗的一角。从窗户的小孔,可以看到泰姬陵。


2-22 八角亭(楼下殿堂)内的小孔窗户,稍微大点了,可以遥望泰姬陵。


2-23 八角亭(楼下殿堂)内的窗户。想象当年被囚国王在此孤苦呆坐,遥望泰姬陵。


2-24八角亭上,老国王默默端坐的小亭楼。无限思念,孤寂哀伤。


阿格拉堡的故事和泰姬陵紧紧相连,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阿姬曼·芭奴来自波斯,入宫19年,用生命陪同见证了沙贾汗的荣辱征战。沙贾汗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惜红颜命薄,她生下第14个孩子时香消玉殒。死讯传来,沙贾汗一夜头白。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凄美的比喻,连着美丽凄凉而又哀怨缠绵的故事。马克·吐温也说,爱情的力量在这里震撼了所有的人。

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恍若仙境。它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留下的一份厚礼。整整8年的时间,囚禁中的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遥望远处河中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凝视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所幸的是,沙贾汗死后得以被合葬在泰姬陵内他的爱妃身旁。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泰姬陵也因爱情的光彩而生生不息。有人说,沙贾汗是好大喜功的暴君,泰姬陵美轮美奂的背后,堆砌着无数鲜血和生命。但是,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时空的思恋,有生死相随的爱情,有刻骨铭心的忠贞。泰姬陵超越着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不为别的,只为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2006年,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泰姬陵拍摄过程中竟然发现了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现了泰姬的少女形象。这个惊世的发现,似乎在倾诉和回应着人们的期盼和祝愿:世上的美好不死,人间的衷情永存。。。



本集景点及本人评分(1至5星):
1 泰姬陵Taj Mahal 5
2 阿格拉堡Agra Fort 5
3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Fatehpu Sikri 古城遗址 4
4 阿克巴陵 Akbar Tomb 3
5 贾玛清真寺 Jama Masjid 2

(《印度故事 3:刻骨铭心阿格拉》全文完)
(下一篇:《印度故事 4:千古之魂瓦拉纳西》,敬请关注)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7 10:55:00 +0800 CST  
@13140738262 2016-11-24 16:29:00
1284
-----------------------------
谢谢!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7 20:16: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4:千古之魂瓦拉纳西》

如果说新德里是印度的门面,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那么瓦拉纳西就是印度的灵魂。

瓦拉纳西Varanasi是印度北部恒河边上的一个中等城市,人口一百万,据传已有六千年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上下五千年!)。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连续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古老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瓦拉纳西是一座伟大的圣城。它是印度五大宗教中的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共同圣地,就如同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那样。这在印度是独无仅有的。

印度第五大的耆那教有两个教长就诞生在瓦拉纳西一带。第四大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祖首次布道传教初转法轮就在瓦拉纳西,所以它是佛教著名的圣地。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终极目的地,就是瓦拉纳西。

印度第一大教印度教拥有人口80%以上的信徒。他们认为瓦拉纳西是其湿婆神所建,并且湿婆常在恒河边巡视。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超脱生死轮回死的厄运;在瓦拉纳西恒河畔沐浴,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在瓦拉纳西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能超脱生前的痛苦。大多数虔诚的信徒终生怀有4大愿望:敬湿婆神、洗恒河澡饮恒河水、交圣人朋友、住瓦拉纳西。四样中瓦拉纳西独占其三,可见地位之神圣。

此外,瓦拉纳西虽非印度第三大教锡克教的圣地,地位却亦相当崇高,因为其创始人那纳克Nanak在创建锡克教之前曾访问过瓦拉纳西,并在恒河边与印度教徒有精彩的辩论,留下过光彩夺目的经典对话篇,为其后的锡克教义理顺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千古圣城,在巅峰时期总庙宇数曾高达23000之多。后来三个多世纪的穆斯林占领,摧毁了大部分的印度教庙宇,城市也曾进入过衰落期。但即使在它的最黑暗时期,瓦拉纳西仍然是知识分子和神学家的活动中心,印度教也从未消亡,而是一直在恒河岸边徘徊,忧郁顽强数千年。马克吐温曾说:这座城市“比历史还老,比传统还老,甚至比传说还要老” 。

可以说,不去泰姬陵,等于没到过印度。反过来,要真正了解印度,要真正懂得印度人,就不能不去瓦拉纳西。瓦拉纳西是印度的“根”,是印度的“魂”。

在我的计划里,瓦拉纳西排了两天一夜,超过了金三角的斋浦尔和阿格拉。瓦拉纳西真正是“最印度”的。

0-1 抵达瓦拉纳西的第一天,我在市里转悠。这是市中心我旅馆旁的IP Mall。难得有电影院和一些娱乐的场所,是年轻人最爱的聚集地。


0-2 IP Mall里最高层三楼的小吃大排档。一次我邻桌十来个男女中学生好奇地看我,我正好起身要走,招手“Hi”之。他/她们也微笑挥手。这时一男生离座上前来,凑近我耳朵说:Can I kiss you? 我意外了一下,下意识地摇头转开脸。他的伙伴们笑出声来。他不甘心,说:只亲一下。我笑着再次摇头,坚决地走开。后面那一桌笑声更响。我估计,那小子自作聪明,吹牛打赌能够亲上我一口,结果他输了。


0-3 瓦拉纳西的典型街景。看看地上的坑坑洼洼。下雨时水通常淹没路面,难看出何处有坑,嘟嘟车司机通常会细心地绕开走,但水淹看不见了,就是“颠三倒四” 的“颠峰时刻”了,不小心会搞得“英雄竞折腰”。


0-4 甚至在高等学府面前也有这样的乱象。这是在BHU大学门前。人们因地制宜,见缝插针,或休息或摆小摊。这里没有城管。


0-5 瓦拉纳西一条后街区的住宅,很典型。


0-6 桥上一景。这是当地人比较常见的表情。开始我不习惯,后来我先笑后“瞪”,“还治其身”,最后对方常常会对我露笑脸。后来我发现,他们只是习惯,并无恶意。


从街景不难看出,瓦拉纳西的第一个特点是“脏乱”,印度的“通病”。还有两个因素:一,外来的朝圣者很多,对秩序的“搅乱”不可避免;二,走近圣地靠近神喻时的“忘我”反应:信徒们可以忘却自己,忘却环境,心中一切都是神的明训暗喻,对身外的脏乱极具承受力与适应力。日久天长,人们好像没有意愿去改变现状了。

(未完待续)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8 10:36:00 +0800 CST  
@黑夜中向往晨曦之 2016-11-26 20:14:00
666,我也想这样,心有余而力不足,顶,期待楼主更新,时刻关注。让楼主带我们去旅行
-----------------------------
心想事成,确实是那样的。
现实地做好规划,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就会发现,原来一切并没有那样难。

多谢鼓励支持!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8 19:51: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4:千古之魂瓦拉纳西》 (续)

我游览瓦拉纳西的重点,首推恒河。恒河被印度人民尊为“圣河”和“母亲河”,四大文明古国的“恒河文明”就诞生于此。在瓦拉纳西的恒河边,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祭祀码头”,英文叫Ghat ,其实就是一些“石台阶”,有宽有窄,从街面或建筑门前向下直达河边,也称祭坛或河坛。祭祀祈祷沐浴火葬等各种宗教仪式及活动,都在这样的河坛上举行。

瓦拉纳西的河坛现有八十多个,都集中在西岸。我到达瓦拉纳西的当晚,乘车直奔最著名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swamedh,那里每天傍晚7-8点都有恒河夜祭。大名鼎鼎的金庙也离它不远。

1-1 通往达萨斯瓦梅朵河坛和金庙的三叉口,高挂醒目的路牌。路牌最右的两个地名,就是我的目的地。我的嘟嘟车在此止步,河坛200米内禁止车辆。司机陪我步行前往。找到这个司机不容易,通常嘟嘟车都只载到管制区外,更不会兼当导游,价钱只多个停车费。停车在一地下库,我在路边等,车库入口站一白人少妇,衣着简练高雅美艳。我下意识地挥手,她也挥手。我走前问:哪里来?她答:France。我说:人山人海呵。她说:It's crazy ! 她也是一个人来,在等司机。我暗想:“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子”!但还没聊几句,司机叫我了,只好依依惜别。


1-2 走近达萨斯瓦梅朵河坛的街景。人山人海,来去都有。从表情神态和随身携物等方面,分辨不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朝圣客,也看不出人们是来祭祀祈祷还是来逛街过夜生活。不过虽人多人挤,却也秩序井然,很少喧嚣。


1-3 街上的牛,在人群中悠闲自得,俨然是老大。牛变“神圣”, 是因为牛是湿婆神的骑乘,也是它的麾下。牛还是人称“南蒂”的生殖之神;牛对人的生活也难分难舍。不过现在对牛的崇拜已大不如前了。


1-4 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恒河身边!见到恒河水的那一刹那,心里确实有一种“神圣”感,毕竟有这么多人敬仰它。眼前就是最大最著名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了。八月正值汛期,恒河水位高涨,无法看到下面宽大的台阶群和祭坛的全貌。但从右边露出水面的雕刻石栏,可以想见其气派。正面是卖祭品的小贩。


1-5 河坛又一景。很多祭坛都有各自的传说,不少还是私人拥有。大部分祭坛用于祭祀祈祷和洗澡,另一些则用作火葬。我周围人很多,不少人弯腰俯身,但都未久留,“周转”很快。


1-6 我在河坛边站了好一会儿,脚上穿的是凉鞋,感觉到湿了,低头拍下了脚下的水。


1-7 我站在河坛边原地,转身拍来的方向。就在这里,一身披红黄相间袈裟的僧人(唐僧的那种,但一臂外露)一手捧盘一手沾红,要为我点眉心。我不懂习俗,就随了他。他接着递来盘中食品,我轻轻转身回避了。


1-8 河坛边沿街小商小贩很多,集市般热闹。毕竟这里是世俗的。


1-9 从河坛朝岸上回头望。恒河水已上岸,街上都是水。


看完达萨斯瓦梅朵河坛,我要司机带我去金庙。他提醒我:非信徒进不去的,孟买恐怖攻击后,更严更难了。但我坚持去看看。

金庙原名是维什瓦纳特寺Vishwanath,意为Lord of the world ,专为湿婆神而建,位于河坛的最北边。在印度教12个湿婆寺庙中,一个金庙就顶得上其他11个,地位最高。它毁而重建多次,现在的金庙建于1780年。因为有一座800多公斤的黄金尖塔(?),故得金庙之名。

2-1 司机带我走向金庙,我很兴奋。它离达萨斯瓦梅朵河坛不远,但要绕很多小街小巷。


2-2 小巷越来越窄,警察岗哨增多。我不敢举起相机拍警察,不要“惹事”,一切要确保能走近金庙,哪怕就看上一眼也行。


2-3我在进入金庙区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就在一小商贩门前,卖的都是祭祀品。


最后走到有三个警察把口的一条小巷前。司机说:到了。警察搜身,No metal, no drink, no money,相机钥匙钱包都得暂存起来。司机带我到小巷口边一间小屋存物处。我脱鞋,交相机掏钥匙拿钱包,交过去时很不放心但也无奈。拿到一个牌号,司机说:我在这儿等你。我进巷时,警察再次搜身,搜出一原珠笔,也不能带。

我一个人朝深处走,路窄灯暗,人倒不太多。两旁小门面一个接一个,似小铺也象住宅。一直走到小巷尽头,没见庙的影子。回头再找,昏暗中见一门前站着警察。我问:金庙?他指指斜对面。我过去,是个敞开的大堂,里面一大一小两桌子,坐着几个警察。

我上前,大桌一男警指指小桌,那边有个女警,先查护照,然后登记。再回到大桌后,他问:Hindus ?我摇摇头。他说:No。就要我走路。我来时想过一招,这时再不试就没有机会了,便说:But,Buddhism。他抬起头:Buddhist? 我说:yap,Buddhism ,I like it。那警察突然善心大发,朝对面的岗警挥挥手。原来那门里正是金庙,我心中狂喜!


(未完待续)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9 10:12:00 +0800 CST  
@liqi57 2016-11-24 12:29:00
写完真可以出出了,头一次见这么详尽的网络游记
-----------------------------

确实很想能在国内出版。事实上,我的《印度南北 千里走单骑》一书已经在海外出版上架发行(北美,欧洲的亚马逊网站amazon.com,以及相应的英语,德语,俄语网站,也包括图书馆,eStore等)。但是最大的中文读者群终究在中国,希望有一天也能在中国大陆“登陆”出版,哈哈。

多谢鼓励支持!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29 19:19:00 +0800 CST  
《印度故事 4:千古之魂瓦拉纳西》 (续)

进门前又搜身一遍。奇怪的是,几次搜身都没有触我小腹,那里才是我的“黄金万两”之地呢,哈哈。

门里是个不大的院子,四周靠壁有膜拜点烛放祭祀品之类的佛龛,聚着三三俩俩的信徒。院中有个“堂”,中央有小屋,三面环门窗一面是墙。窗前挤着人,低头面窗。

我站在人们身后朝里望,房间不足20平米,一二十信徒端坐塞满。有男有女,中老年据多。中央是一低矮小方池,矮栏围绕区隔,里面坐着三四个僧人,有的披裟露肩,有的“赤膊上阵”,从盘里与信徒递来送去小果小花。尽管溽热,气氛却平和庄重。墙的另一端,是一开放式大厅,席地而坐几十信徒,仰头看平板电视的实况直播,同样肃穆安详。

我在金庙里慢慢转悠,没人管我。看不懂仪式,只能努力默记目击的一切。在院里朝上看,夜色中确实有个“顶”,但不象是“金”的。约两三层高,与相邻房屋挨得很近,不由想起上海小弄堂来。眼前的金庙老旧神秘,并无辉煌之气。这就是那千古传奇之地!

晚上回到旅馆,我脚上还沾着恒河“圣水”,眉间点着印度红痣,脑里回闪着恒河和金庙:拥挤昏暗狭窄,专注详和虔诚。我脱鞋脱袜脱衣冲洗,躺在床上努力回忆。我对自己说:明天我还要去恒河,去看一个白天的恒河。。。

第二天一早我就出发了,去恒河边另一个著名的凯达Kedar河坛。

由于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恒河边沐浴与火化,恒河有严重的污染与传染病问题。2007年它跻身五大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粪大肠菌群水平超越政府规定的限制1百倍。清理计划由于官员腐败技术不足和宗教领袖的不支持,至今不能成功。

教徒们却相信恒河能够自我清洁,相信世界上只有恒河水不会滋生传染病菌,所以他们饮用恒河水,甚至把水带回家去,在重要的节日再用。信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来世,对现世的环境反而不闻不问。

恒河水呈灰黄色,日出恒河时,河面呈现一片橘黄,蔚为壮观。可惜我那天没见到。站在河边,河水高涨,河面阔大,确实能给人思考与想象的巨大空间。难怪玄奘赞叹恒河“水色沧浪,波涛浩瀚”。一些苦修的圣徒在河边冥想数月甚至数年,以期感悟生命的真谛。

当年释迦牟尼来到这里时,就以这种方式苦思冥想过。面对恒河的壮丽浩瀚开阔广博,他冥想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接着在鹿野苑开始了初转。恒河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在他的教义中,有相当一些与“河”有关的比喻,例如“解脱不明束缚的境界”称之为“涅”,被比喻为“渡河”和“行船”。又如“抵达彼岸”等,更是耳熟能详的佛家常用语。

3-1 我终于来到了浩瀚阔大的恒河边。脚下台阶即所谓的“祭坛”或“河坛”。加上水淹没的部分,靠近河边的通常台阶更宽更长。可以进行祭祀祈祷火葬等多种宗教活动仪式。讯期河水高涨,已没致电杆。有人篮里手里拿着果子花叶等祭品,有人准备或已经“下水”。


3-2 朝右边同岸看去的景象。有人似乎在旁观。河坛是自由进出对公众开放的,除非是私人拥有。


3-3 多个妇女在准备“下水”。右边一男似乎带着瓶桶要装恒河水。河水虽“混”,却没见多少浮物漂流。奇怪的是,来沐浴者,似乎并不带擦洗毛巾等用品。我没有观察到完整的全过程。


3-4 恒河河面确实宽广阔大。河对岸几乎看不到什么建筑。主要的祭坛河坛都在西岸的这一边。面对着天水一方浩渺激荡,确实容易让人冥思遐想,感受到一种身心和精神的宁静与升华。


3-5 好像有人在水中倒立。宗教活动和仪式也可以活泼随意多样,“修女也疯狂”嘛。


3-6 在河边回头看。右边半圆弧状处,即为河坛入口。


3-7 河坛身后的建筑。我没有租船沿河“巡游”一下,主要原因是水位太高,祭坛靠近水边的主要台阶部分都淹没看不见,一些宗教活动和仪式减少,无法看到。能看见的就是岸上较高处的河边房屋建筑而已。另一原因是时间不够了。


(未完待续)

(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好天下事)
(版权所有 数字加密 未经本人许可 不得转发他用)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30 10:11:00 +0800 CST  
@回望长安 2016-11-30 19:02:00
跟着楼主看世界。。
-----------------------------
多谢斑竹支持鼓励!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1-30 21:05:00 +0800 CST  
今天因故未能如期更新,致歉。很快将会继续更新。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2-01 15:14:00 +0800 CST  
@似玉FL 2016-11-29 10:42:00
好长啊!佩服楼主的用心
-----------------------------
我大概是习惯了海外中文网站的上帖风格:上帖都是一整篇一整篇地进行的,似玉在海外是知道的。所以在天涯我是把一篇分拆成4、5段来的,可能还是显得长。不过我没有时间不断地更新,只能隔一(大)段时间后上一(大)段,这样地进行。
多谢似玉支持鼓励!
楼主 行写好  发布于 2016-12-01 19:22:00 +0800 CST  

楼主:行写好

字数:138703

发表时间:2016-11-14 18:24:5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2 15:37:42 +0800 CST

评论数:8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