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魏东亭、伪小宝还是《红楼梦》里的假宝玉?正说康熙帝基情

十一、刘姥姥临走得到礼物,主要是衣料和食品。“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还有贾母和她用过的那只茶杯,并且要帮她雇车回去“明儿一早打发小厮们雇辆车装上,不用你费一点心的。”

而高士奇得到的礼物也主要是衣服布料、补品、字画:赐上用绒帽,金刚石绒色龙缎袍,石青四团龙褂,八团寿字衫一件,青(犭软)披风一件,玉结东珠坠子一双,内造龙缎四联,上用宁绸二联,绫四端,春绸四端,上用土木参二斤,御书五幅,西洋画三幅,牙合三枚,杏木根香几一张,御制磁佛二尊,《古文渊鉴》一部,海白菜一合,上自佩鼻烟壶二枚。太子另外送他南陵春永匾额绒帽一顶,金刚石安蓝龙缎袍,红青四团龙褂各一袭,鼻烟壶四枚,并且要送他车马。“又欲赐鞍马,以舟行辞。”

最后再提一点,畅春园里的蕊珠院也恰巧是袭人的名字。《红楼梦》第三回:“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



只有一个地方重合还可以说是巧合,有这么多地方重合,两件事的重叠度这样高,几乎是不可能事件。可以基本肯定“刘姥姥游大观园”其实就是从“高士奇游畅春园”化用而来。

那么有没有可能就是高士奇自己写的呢?答案是不太可能,这段故事发生在书中的四十回左右,而高士奇这一年四月十九日离开北京,六月三十日就已经在籍病故了。只剩下41天可以活。时间不够了。

以当时的交通状况和高士奇的年纪看,他知道和康熙的这次分别很可能就是永诀,所以文章中提到自己总是一不留神就哭了,康熙其实心里也明白,但是他不希望将这种情绪表现在外面,希望这次见面能够是快乐的,并且说过两年南巡的时候再去看他,但是结果没有机会了。

康熙四十三年正月,皇帝谕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郎廷极为代天御祭的钦差。康熙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



我们再来看看曹寅留下的相关痕迹。

很不幸,他这段时间留下的线索很少,但好在还有一点线索。

康熙四十年九月十六日之后的奏折断档了。

在楝亭诗鈔卷四,有《答江村高学士,时方求栎园藏图》三首。诗中有“远讯清溪使,秋来发两函。”“同喜高堂健,频分赐馔甘”“廿年郎官旧,追陪扈圣游”“竟脱珊瑚网,今登玳瑁床”之句。

胡绍堂先生说清溪发源于南京钟山,入秦淮。但是高士奇住在杭州西溪的高庄,不可能从清溪发信函给他,我推测诗中的“清溪使”,可能指康熙畅春园的清溪书屋,这个地方也是康熙六十一年去世之处。“廿年郎官”是指曹寅自己,他当时任职郎中,而高士奇没做过郎中。《珊瑚网》是明代汪珂玉著,是一本中国书画著录著作 ,收录了古今法书题跋和古今名画著录,大约是指题目中曹寅寻画一事。“玳瑁床”的出处就有意思了,《西京杂记》记载:“韩嫣以玳瑁为床”,又是男宠的典,是什么意思我们就不不去管他了,总之可以证明曹寅和高士奇还有皇帝一直有书信来往。


到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三日,曹寅留下一封奏折:
恭请圣安。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内务府郎中臣丁皂保赍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壹轴送到金山。臣寅率领合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俾亿万士民瞻仰,永为镇山至宝。臣寅与本地官民。当经叩头谢恩。其谢恩奏辞,已托高士奇、丁皂保转奏,不敢另具摺子外。又于六月二十九日,接得苏州织造.郎中臣李煦移到内务府衙门文书,内开:恭蒙圣恩,三处织造并物林达,俱各加一级,笔帖式授为七品等语。臣寅悚惶无地,感戴惟天。但臣寅何人斯,犬马之力丝毫未尽,膺此殊恩。惟有永矢捐麋,以仰报高厚于万一。   除具呈内务府衙门启奏谢恩外,谨具摺子,恭谢天恩,伏乞睿鉴。臣寅不胜激切屏营之至。
朱批:知道了。

既然曹寅在奏折里写道“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壹轴送到金山,臣寅率领合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那么他应该就不是和高士奇一起回的江南,这年二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南巡至于上元,以织造府为行宫,仍见《江宁》等志所载。参看《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四十二年癸未,二月丙子朔,辛丑:是日上自京口由陆路临幸江宁府。上驻江宁府城内。癸卯:上自江宁府回銮。”这年曹寅没有跟着康熙一起回京城。高士奇农历4月19日从京城出发,一个月后的5月19日到曹寅那里,旅途时间也很正常,一个多月之后他就去世了。

所以更大的可能是,高士奇回到江南,把自己在京城的经历告诉了曹寅,曹寅把这件事改头换面写了下来,虽然刘姥姥游园的场景描写非常生动鲜活,但应该是全部靠想象完成的。

给老曹跪了。

这一回蒙古王府本有回前总批:任乎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立松轩

用来形容高士奇也很合适。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03 13:50:53 +0800 CST  
这也再一次证明大观园的雏形是畅春园。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03 16:26:23 +0800 CST  
大姐出痘和胤礽出痘

《石头记》第二十一回,写到王熙凤的女儿出痘,也就是得天花。

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贾琏只得搬出外书房来斋戒,凤姐与平儿都随着王夫人日日供奉娘娘。

……

一日大姐毒尽癍回,十二日后送了娘娘,合家祭天祀祖,还愿焚香,庆贺放赏已毕,贾琏仍复搬进卧室。见了风姐,正是俗语云“新婚不如远别”,更有无限恩爱,自不必烦絮。



再看康熙的《起居注》:

【康熙十七年】
(十一月)二十六日癸亥……是日,以皇太子出痘,自二十七日起自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奏章,俱命送内阁。
(十二月)十五日辛巳。早,上以皇太子出痘痊愈,行告祭礼,御太和殿,视郊天祝版;御中和殿,视祀方泽、太庙、社稷祝版毕,回宫。
(十二月)十六日壬午。早,以皇太子出痘,颁诏天下。


下图为文物“皇太子胤礽出痘痊愈恩诏”,诏书里大赦天下。



康熙陪伴了太子十二天,王熙凤也陪伴巧姐十二天,而且原书中强调了两次十二天。

孩子痊愈后。

王熙凤祭天,康熙去郊外祭天、祭地坛(方泽)、社稷坛。

王熙凤祭祖,康熙去太庙祭祖、行告祭礼。

王熙凤还愿焚香、庆贺放赏,康熙直接大赦天下了。

同样是出痘,同样是十二天,同样祭天祭祖放生,跟上面高士奇的事情是一样的。跟起居注里“二月二十二日,康熙首次驻跸畅春园”和贾母说的“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的写作手法也是一样的。

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都发生在康熙朝和这本书里。

所以就是这么回事,又一块拼图拼上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04 11:37:56 +0800 CST  
关于感情这件事,我知道这不是求证的正途。因为感情如风如雾不可捉摸。它没有什么证明力。
但我又必须谈感情,因为这是一部情书,它的立意就在情上。
无论他隐藏了多少兴衰存亡,繁华苦难,书里的这个感情是真的。这爱情不会是作者为了掩盖政治企图伪造的一张画皮。一个满心只有政治和恨的人也写不出这样的爱情来。
市面上肤浅的言情小说有很多,编的就是编的,明眼人一下子就能读出来。
可是红楼梦是写情的高峰之作。

蔡元培当初认为这书是写的爱新觉罗家的事,“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胡适则考证到这是写的织造曹家的事,他们俩还在报纸上吵起来了。

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们两个人都没错呢。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17 11:49:57 +0800 CST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写到贾家去清虚观打醮,时间是在夏天,凤姐儿道:“他们那里凉快,两边又有楼。咱们要去,我头几天打发人去,把那些道士都赶出去,把楼打扫干净,挂起帘子来,一个闲人不许放进庙去,才是好呢。“

出发时候是”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桔,探春的丫头侍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外带着香菱,香菱的丫头臻儿,李氏的丫头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宝玉骑着马,在贾母轿前。街上人都站在两边。“

清虚观里的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所以不敢轻慢。”

见面以后那张道士叹道:“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道:“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儿,爷们一辈的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

这个“张道士”看来很有来头,我早先以为他就是顺治封的那个国师玉林琇,后来发现一个更像的。顺治十六年,封北京崇国寺的喇嘛阿王老藏为五台山菩萨顶第一任扎萨克大喇嘛,总理番汉经典(相当于小说里的掌“道录司”印,总理道教事务)。康熙二十二年二月,玄烨第一次登五台山。他敕封阿王老藏为“清凉老人”(凤姐儿道:“他们那里凉快”),在山顶题写了“灵峰胜境““五台圣境”等匾额,赏赐了龙袍貂座,并且允许菩萨顶大殿使用金色琉璃瓦。

显然小说作者将喇嘛教化用成为了道教。

康熙第一次登五台山之后不久,同年九月,他又带着两朝太后来了五台山,这应该就是小说里描写的那一段了。纳兰成德有《驾幸五台恭纪》一首记载了这件事“共传天子孝,亲侍两宫来”。

《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皇帝害怕爬山过程中太后乘坐銮舆发生不测,就先自己乘坐御舆让侍卫们抬着试路,果然侍卫踉跄欲倒,险象环生。于是他就向太皇太后请示,孝庄说:“予以积诚瞻礼五台,今行至此,遽尔中止,予心未安。明日至长城岭,如万不能登,可再酌行止。”

于是,康熙皇帝传谕校尉及随侍内监,务必勤加演习,小心扈从。次日。康熙島帝跟太皇太后同行到长城岭时,皇帝、校尉、侍从及随行人员等,都前后扶行,经历岭路数盘。因为山势巉,险隘殊甚,而太皇太后谕曰;"岭路矢险"予及此而上,积诚巳尽.五台诸寺,应行虔礼者,皇帝代我行之,犹我亲诣诸佛前也。"康熙皇帝谨受太皇太后之命,遂躬导臺舆还龙泉关,仍命和硕裕亲王福全,护从太皇太后返回。二十六日.康熙仍自己爬上了五台山,代太皇太后巡礼了五台诸寺,并发白 百两,绵三百斤,命有司分给所过地方贫民百性。(对应小说中宝玉施舍钱给穷人)阿王老藏也为孝庄做了三天的虔修道场。

最后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曹寅是不是跟着去了?确实跟着去了。曹寅有一首《中台》写的是五台山的中台翠石峰。朱彝尊有《驾幸五台山恭纪三首》,高士奇有《扈从清凉山》,爱新觉罗·玄烨自己有《冬日重登清凉山》和《菩萨顶》。

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为避暑胜地。小说中的“清虚观”一词大约也是从此而来的。

二十二回,凤姐凑趣笑道:“……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贾母亦笑道:“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应该是又提了一次这个事,实际上确实是康熙代替孝庄上的五台山。孝庄没能爬上去,曹寅在小说里帮她圆满了一下,让“贾母”见着“老神仙”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17 15:52:49 +0800 CST  
可以确定康熙四十九年,曹寅又跟康熙去了一次五台山。

康熙一辈子去过五次五台山,最后一次是在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这时候他已经五十六岁,他这次的出行是很值得玩味的。也许他已经预料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来五台山了,所以带了老二,老三,老八、老十,老十三,老十四六位皇子。二月初二自畅春园(注意他之前又住在畅春园)启程,于十四日抵达台怀,瞻礼了文殊菩萨。十六日返宿于老藏丹巴为他修葺一新的白云寺行宫。三月四日回到畅春园。这次去五台山康熙没有再登临菩萨顶。

在曹寅的《楝亭诗钞》卷七有一首《中台》:

《中台 》曹寅

五台势连峙,峪口森㟏岈。

琳宫娑罗树,布地金莲花。

清旸晃雪岭,宝网纷交拏。

修罗歛指臂,神龙护袈裟。

冰崖木皮厚,四月麦始芽。

道力苟不坚,白骨横撑叉。

吾闻毗岚风,历劫过河沙。

兹山具成壞,世说徒虚夸。

别峰访德云,辴然树齿牙。

出语一无多,共瀹园中茶。

松门多虎迹,稳驾靑牛车。(二十八年前见白云长老于此。)



结尾曹寅自注“二十八年前见白云长老于此”,二十八年前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就是康熙第一次登五台山的时候,当时也遇到了老虎。当时的山西巡抚穆尔赛立碑以志,《射虎川碑记》曰:"皇帝御极,二十有二载春二月西巡五台,为太皇太后祈景福也......毕事而旋,由菩萨顶遵长城岭西,千乘万骑,雷搁云奔,道旁林莽蓊翳,有虎伏其间,骇而跃,众莫不敢御。皇帝亲挽繁弱,一发而殪之。"此碑立于台麓寺,保存完好,字迹清楚,记叙了康熙皇帝射虎的史实。

高士奇《扈从清凉山三首》写道:“泉因见龙发,川以射虎昭。”也记载了这件事。

而“白云长老”显然是白云寺的住持老藏丹巴,老藏丹巴是二十八年前菩萨顶大喇嘛阿王老藏的徒孙,他们在年轻的时候见过面。

诗里提到的金莲花,分布于山西、河南北部、河北、内蒙古东部、辽宁和吉林的西部。生海拔1000-2200米山地草坡或疏林下。花期2-5月。曹寅能看到满地金莲花,正好跟康熙到达五台山的时间,二月份中旬相吻合。

我们再来看他诗集里这一部分的另外几首诗,按照诗钞顺序是《滁州清流关到中》《涞水》《唐县开元寺》《中台》《栗花歌》《麦炒》《石花鱼》《故友吴炯雪蓬有句云“拍拍出巢鸟,青青横郭”居常讽咏不忘。雪蓬亡后全稿散失殆尽,惧其湮灭不传,晓发中山,为之卒成八句》(中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舍骑至韩庄登舟》《顺风宿迁有述》。


其中滁州和宿迁都在南京附近,显然是一来一去路途上写的。其他几个地点我们可以根据康熙起居注上的途径地点来比照看。(不加括号的是玄烨的路线,加括号的是曹寅诗中提到的地名,写到《中台》那首就是到达五台山。)

可以看出来他俩的路线完全就是重叠的,而曹寅应该离开五台山之后直接登舟南下了,玄烨就回北京去。




然后再看曹寅这首《麦炒》:
油瞿倍磨出僧家,细糁红盐滴乳花。
幕外千峰矗寒月,也应一仑胜胡麻。(此地皆食藤苰油)

他直接说了这是在僧家吃的东西,并且幕外有千峰寒月,应当是在帐篷里住的时候写的。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适合生长在西部、北部高寒干旱地区。胡麻油在我国西北食用较多。

再有就是这首《石花鱼》。1697年2月,康熙帝亲征噶尔丹路经保德,地方官唐文德献上石花鲤鱼。皇帝享用后大加赞赏,在给心腹太监17封信的第三封中这样写道: “二十八日,到保德州,黄河边上,朕乘小船打鱼,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书不能尽。 ”皇帝喜欢上石花鲤鱼,命令以后每年进贡。

保德州这个地方在五台山再往西比较远的地方,所以石花鱼更有可能是进贡上来吃的,原诗写道“贵重走京师,珍裹饷朝士”,所以在五台山吃,还是在京城畅春园吃,都有可能。

蝴蝶飞过会留下痕迹,老曹逃不出我们的法眼。

当然胡绍堂以为他是在进京途中顺路去五台山,这是正常人的思维,我要是不细想也会这么认为。但其实奏折上他十一月进京,三月十三日到扬州。可是十一月大冷天去爬五台山既不符合正常人思维,也看不到金莲花。

再注意个相关事件的时间,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公元1709年),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有学者推测说这可能导致曹寅压力很大,加速了他的死亡。

……他压力大个屁啦,这头有人弹劾着他,那头他就跟着皇帝去旅游,一路吃喝玩乐……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17 15:58:15 +0800 CST  
探春给宝玉的信,把“娣”字换成“弟”字细看,曹寅号荔轩,西堂扫花者。“探春”半夜不睡看月色冻感冒了,“宝玉”送给“探春”荔枝和颜真卿的字画做小礼物,这可能就是晴雯冻感冒的真事又写了一次,他书里一个事变着样写几次的地方也有,比如化身秦钟和黛玉“初见”了两次,所以这里重复了也不奇怪。整本书是给皇帝的一封大型情书,这一小段是一封短小的感谢信和情书。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3-13 07:36:28 +0800 CST  
130 删除 .康熙二十八年南巡之前,下了一道谕旨“将江南积年民欠一应地丁、钱粮、课税与蠲除。”百姓被免税后,无不欢欣鼓舞。苏城官民为感激康熙帝的厚恩,纷纷捐资,将虎丘修葺一新,以恭候大驾。修葺后的虎丘,在悟石轩处新建了万岁楼,楼高三丈六尺,重檐复角,临千人石的南面开启轩窗,两旁分列画栏,楼上则朱栏四围,方棂三面,上悬“万岁楼”金匾,中立御碑一座,高一丈九尺八寸,碑座雕龙,上刻康熙免税谕文。

尤侗《艮斋倦稿》卷十《司农曹公虎丘生祠记》:今从舆人之请,建生祠于虎丘。虎丘者,一人万岁楼在焉,公宜扈从于兹。
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

尤侗这话的意思是:苏州人要给曹寅建生祠,“有一个人”的万岁楼在虎丘,所以曹寅的生祠也应该“扈从”在旁边。扈从指随侍皇帝出游。

嘿,他不说皇上的万岁楼,他说有个人的万岁楼在那里呢,你快去边上陪着他吧,呵呵!










从照片对比来看,虎丘前面的建筑物有变化,有一个人建筑物不见了。
成书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顾诒禄《虎邱山志》写道:“悟石轩在天王殿右,中有万岁楼、生公楼、生公讲堂。”可见康熙时代的悟石轩不是一处单体建筑,而是一组建筑群,万岁楼在悟石轩之中。
乾隆五十七年(1790)刊印的陆肇域、任兆麟《虎阜志》对万岁楼的描述是一句话:“康熙二十七年即悟石轩址建,翰林院修撰臣徐陶璋恭记。”说明万岁楼原址是悟石轩,建成后万岁楼也一直称为悟石轩,并有图画分别标明了布局方位和建筑形式:




已故古建筑泰斗罗哲文先生在美国皮波迪伊塞克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发现了1860年前的虎丘老照片,右上方可以清晰地看出万岁楼一角,飞檐戗角,与上图中应为同一座建筑。




1935年黄厚存在《虎丘新志》(次年再版时,作者改为林森,黄厚存为序。两个版本都得到流传)中说:“悟石轩……崇祯四年毁于火。大司马申公倡厥修复,知府史应元捐俸重建,并为之记。康熙二十八年改建万岁楼,盖以轩基正中之位,俯瞰千人石,前临山门,周围峰环砂拥,廽廊曲栏,中竖御碑一座……洪杨乱起,兹楼悉付灰烬。”

由此可见这座建筑应该是毁于1860年那场大火,或至少受损极为严重。1925年,大军阀张宗昌至苏州,专门游览了虎丘,当时虎丘住持宣楞和尚出家前曾当过张宗昌的卫士,通过这层关系,宣楞向张募化了1400银元,对虎丘千人石等进行了修缮,并于1930年在山巅东侧重建致爽阁。在20年代中期以后的虎丘照片上,这座建筑不再出现。

所以曹寅的生祠也应该是和康熙的万岁楼一起烧掉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4-21 13:14:03 +0800 CST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724022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4-21 16:23:44 +0800 CST  
科不科学的我不敢说,反正我说了不算,我觉得你说了恐怕也不算,所以我还是玩玩JQ比较有趣。

“玉勾枕月醉淋霞,几度升天犯斗车。”出自曹寅的《小游仙十六首》,曹寅的诗处处用典很难理解,但只要找到他的典故出处,言下之意不难理解。

《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帝﹞复引光入,论道旧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后诗文中常用为典故。 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宋杨万里《读严子陵传》诗:“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元张可久《寨儿令·过钓台》曲:“客星犯半夜龙床,清风占 七里鱼邦。”

《史记·天官书》:“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斗车就是帝星,北斗星。

所以老曹你到底有几回睡觉不老实,把脚搁到皇帝肚子上去了?哈哈哈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5-09 22:33:22 +0800 CST  
“晴雯补裘”本事考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玄烨离京首次南巡。十一月初一到江宁,初二一早亲诣明孝陵奠祭,作《过金陵论》。十一月十七日到达曲阜,亲诣孔庙,向孔子像行三跪九叩礼,在诗礼堂听监生孔尚任等讲经。经过这次会面,因讲解和导游的很出色,孔尚任被破格升为国子监博士。

孔尚任写了一篇《出山异数记》,表示他对清朝的感激涕零。

这就是我之前提过的,曹寅的父亲曹玺去世,康熙和纳兰第一次南巡到江宁,至织造府致祭的事情。曹寅没有马上跟着回来,根据曹寅的门人杜岕记载,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回北京。《思贤篇》:“送荔轩(曹寅)还京师,时乙丑五月,登舟日也。”

《红楼梦》中补的雀金裘,它的衣料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在清初叶梦珠的《阅世编》里,有这样一段话:“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有人说这种织法后来失传了,其实没有,这是龙袍的织法。

从唐高宗、武则天时开始,皇帝的龙袍开始使用雀金绣。杜甫《更题》:“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天子的翠云裘,是用翠鸟的羽毛捻线和金线、丝线,共同织绣而成的。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出土的两件龙袍,均是孔雀毛织品,江宁织造博物馆复制了这种做法。下图绿色的部分就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





清代龙袍的制作沿用了这种手法。由于龙袍做工极为精细,用的都是金丝银线孔雀毛,精细的做工以及原材料导致了龙袍稍加洗涤即遭破坏。因此龙袍都是一穿到底,从来不洗的。平时必须用樟木箱封存,而且要极少拿出,避免与外界接触。
2006年,在著名拍卖行苏富比的拍卖中,一款乾隆皇帝唯一的黄底镶珠龙袍——清乾隆御制镶珠黄缎十二章纹龙袍,由一东亚区私人收藏家以1468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得,成交价更打破了“清朝织绣世界拍卖纪录”。




然后回头看孔尚任的《出山异数记》,他记载康熙拜孔庙这一天的一件细节“上三酹酒毕,行叩头礼。衍圣公毓圻率尚任等随后陪位,亲见御袍翠里有补缀烧痕,仰观我皇上恭俭至德媲美神禹矣。”



翠,是鸟毛装饰的意思。御袍翠里有补缀烧痕,就是说龙袍上用鸟毛的部分有织布过的烧痕。

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期间正在冬天,当时取暖使用火盆手炉等物品,烧坏衣服很容易发生。因为是第一次南巡,没有经验,所以大礼服恐怕也没有准备第二件。遇到这种情况,代理江宁织造曹寅得想办法把它补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康熙皇帝返程经过曲阜,举行祭孔典礼的时候,补过的窟窿被孔尚任发现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10-08 22:13:20 +0800 CST  
“谁知不防后襟子上烧了一块,幸而天晚了,老太太,太太都不理论。”一面说,一面脱下来.麝月瞧时,果见有指顶大的烧眼。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10-08 22:17:54 +0800 CST  
@惜缘谦谦L 2017-12-02 21:52:23
这两首诗怎么翻译


-----------------------------
这两首不是康熙的作品,是网上的讹传。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7-12-04 14:24:11 +0800 CST  

楼主:光头风月

字数:325717

发表时间:2015-05-08 02:57: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6 15:46:59 +0800 CST

评论数:26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