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魏东亭、伪小宝还是《红楼梦》里的假宝玉?正说康熙帝基情

康熙作为一个异族皇帝,是中国上古之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干了61年才撂挑子。一生也可以说是业绩累累,所以有一些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当然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关于他的各种戏说,正说的影视作品一直源源不断被搬上荧幕。

在这些创作出来的作品中,有各种本来存在的基友,还有不少完全原创的基友。

这些故事真伪掺杂,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但不少也写得相当感人,比如老牌直男作家金庸先生的收工之作《鹿鼎记》

虽然主角韦小宝先生有7个老婆,但微博上有朋友说得好:

拿金庸小说来说,成功的女主都是两类:武功、地位一度比男主高的白富美,以及对头。鹿鼎记呢,其实没有女主,只有康熙……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18:57:11 +0800 CST  
《鹿鼎记》这个故事看起来就完全是胡说八道,表面上你想当它是真的你都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妙就妙在,它居然还真不是完全胡扯,而是属于故意装疯卖傻。

而另一部号称正剧的康熙作品《康熙王朝》呢,你乍一看就会觉得这八成是真的。
康熙和他的老基友魏东亭,从小竹马竹马,一起出生入死,魏东亭遭到康熙的故意陷害而忠心不改,临到老两人重归于好,后来老基友睡死在龙榻之上。康熙带着基友的孙子上朝,便当在龙椅之上,可谓是有始有终。









可是这个看着很真的魏东亭确是不存在的人,二月河的原创角色,当然他也是有原型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19:18:40 +0800 CST  
在尤小刚导演的这部黑了康熙,然后又黑了康熙的《康熙秘史》(又名纳兰公子周围的那些坏蛋们)当中,终于有一个真的存在过的基友了,他就是著名的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公子。
康熙X纳兰的这个CP在腐女圈里不算非常火,但也属于说出来大家都知道的那种。《康熙秘史》在香港播出的时候名字就换成了《康熙与纳兰》,简直赤裸裸。






如果纳兰公子知道这个CP的话,我猜他会边吐血边说“我真是替你们白担了罪名”吧……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19:35:18 +0800 CST  

纳兰替他担了罪名的这个人是谁呢?

他就是纳兰的好哥们曹寅,两人一起做过康熙御前侍卫,是那种可以互相起外号、嘲笑对方的狐朋狗友。

其实这个人也是我提到《红楼梦》的原因,因为实际上“曹雪芹”是一个笔名,教科书上普遍将他定义成《红楼梦》这部书的创作者,对于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人来说,姑且可以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辈后代。

曹寅现在不是很有名,比起纳兰来差远了,但是当他活着的时候,他是康熙朝社交场上的风云人物,巅峰时期比纳兰要八面玲珑的多。

当他死后,就迅速的湮灭在历史中。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是他自己所追求的效果,曹寅生前多次删减自己的作品集,尽量抹去自己在历史上那些会引人注目的关节。我想他是为了维护康熙帝的名声着想,正如他自己在词中所写:

惟世间情种,且狂且放。热酒浇残莲匣剑,寒鸟叫彻芙蓉帐。笑英雄,千古不回头,沉黄壤。

因为我是个狂放的情种,我死后就埋入黄土,沉寂在历史里,不需要人知道。



《康熙王朝》里也有曹寅出场,但是为了衬托对比纳兰性德,这个角色被塑造的奴性十足,跟本尊已经很不像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0:01:02 +0800 CST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任江宁织造,在扬州天宁寺主持编刻《佩文韵府》。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转成疟疾,日渐虚弱。托付来看望他的李煦写奏折向皇帝求西药治病。康熙派驿马星夜赶去,限九日到扬州,并嘱咐说“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但曹寅没有等到药来,于七月二十三日辰时身故。

曹寅因为死的比较突然,所以硬盘没有删干净,留下了一些文字作品,被他的门客们编辑出版了,所以我能够发现他一些“有问题”的诗词。

这并不代表曹寅自己不想删干净。

世界上除了我,突然猪油蒙了心研究这段公案,也有著名的学者干过这件事。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博士论文就是《康熙与曹寅》,去年他还把这本书再版了。史景迁说虽然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康熙和曹寅之间有亲密关系,但是他俩肯定有感情。

哈哈哈,史教授因为是外国人,对汉语难免会不能理解透,我现在忍不住来帮他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0:18:03 +0800 CST  
我基本上可以断定曹寅是韦小宝的原型。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的先祖查慎行是清代诗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

《鹿鼎记》的回目,就是起自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我查得查慎行和曹寅一同参加过编校《佩文韵府》的编辑工作。

金庸家学渊博,恐怕藏书甚多,在当时那个信息不如现在灵通的时代,金庸从先祖留下的资料里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终于在他年老收山之前,他决定要将这个故事写出来,但是又不能直接写,世人无法接受,所以就“装疯卖傻,满纸荒唐言,真作假时假亦真”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0:29:45 +0800 CST  
曹寅祖上是明军首领,被努尔哈赤俘虏,变成了满人的奴隶“包衣”(意为:家里的)

曹寅的父亲曹玺作为手下,跟着多尔衮入关,参与了江南的屠杀活动,就是有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这个时候江南文人顾景星在逃亡中遗失了妹妹,顾景星是明末贡生第一名,也是江南名门,后来他自称“顾野王”,在江南遗民中是有些威望的。

曹玺作为战利品得到了顾小妹,顾氏生了曹寅,所以曹寅是庶出。

他的嫡母孙氏是玄烨的养母,有亲生儿子曹荃(本名曹宣,因为和玄重音,所以改名),曹荃比曹寅小四岁,应该是因为他太小了,所以伴读的工作就落到了庶子曹寅的头上。

后来多尔衮死了,顺治因为某些原因非常恨他,人死了十几天就将多尔衮鞭尸抄家。于是顺治就得到了多尔衮的“资产”曹玺。

那么顺理成章的,康熙就拥有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资产”曹寅,曹寅就像《红楼梦》中所说的家生子一样。虽然说皇帝富有四海,天下没有什么不是他的,但曹寅这种包衣是可以记在账本上白纸黑字的“资产”,可以说完全属于自己,想想也是很爽的。

















曹寅和纳兰容若是同榜的举人,当时曹寅十五岁,纳兰十八岁。祁美琴写的《清代内务府1998》P250里提到清制:“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与缙绅伍”,又“凡内务府官员,一中进士,即不得在本衙门当差,须改分六部” 也就是说,内务府包衣出身,只有科考高中才能做非内务府官。而内务府包衣如果中了进士,就只能出任外官,不能再当内务府的官员了。

康熙朝有江南三织造,分别为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在清早期基本都是工部官员出任,跟内务府没有关系,在顺治十八年三织造开始归属内务府,不过此时仍有工部官员出任织造。直到康熙二年,三织造完全脱离工部,成为内务府专差。

“顺治初年定,......十八年奏准一年更代。......又议准,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官员缺,于内务府郎中、员外郎内捡选引见补授”

康熙二年起,曹寅的爹曹玺是三织造完全脱离工部之后第一任专属织造。

结合上面的资料看,康熙应该是很早就有让曹寅接替曹玺当织造的想法,所以曹寅才没有机会去科考。因为曹寅一旦高中进士,他就不能在内务府当差了,也就当不了织造了。 也有别的资料显示,康熙十五年以后几年,为了提高汉族知识分子地位,只允许汉人参加科举。

所以曹寅虽然中了举,但是没有接着往下考,直接进宫当侍卫了。纳兰坚持考试,四年以后中了进士。从后面一段时期曹寅的诗词来看,他对康熙阻止他科举这件事,是有点幽愤之情的,不过这事儿没办法。祁美琴写的《清代内务府1998》P250里提到清制:“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曹寅祖上是明军首领,被努尔哈赤俘虏,变成了满人的奴隶“包衣”(意为:家里的)

曹寅的父亲曹玺作为手下,跟着多尔衮入关,参与了江南的屠杀活动,就是有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这个时候江南文人顾景星在逃亡中遗失了妹妹,顾景星是明末贡生第一名,也是江南名门,后来他自称“顾野王”,在江南遗民中是有些威望的。

曹玺作为战利品得到了顾小妹,顾氏生了曹寅,所以曹寅是庶出。

他的嫡母孙氏是玄烨的养母,有亲生儿子曹荃(本名曹宣,因为和玄重音,所以改名),曹荃比曹寅小四岁,应该是因为他太小了,所以伴读的工作就落到了庶子曹寅的头上。

后来多尔衮死了,顺治因为某些原因非常恨他,人死了十几天就将多尔衮鞭尸抄家。于是顺治就得到了多尔衮的“资产”曹玺。

那么顺理成章的,康熙就拥有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资产”曹寅,曹寅就像《红楼梦》中所说的家生子一样。虽然说皇帝富有四海,天下没有什么不是他的,但曹寅这种包衣是可以记在账本上白纸黑字的“资产”,可以说完全属于自己,想想也是很爽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0:43:05 +0800 CST  
不知道怎么发重复了,又不能改感觉真不爽。

总之曹寅是跟纳兰一起中的举,但是遭到了康熙阻拦没有接着考,就没有功名啦,纳兰是有功名的。

史料记载,清朝入北京城不久之后,京城附近一带痘症大肆流行,逼得皇家纷纷搬出皇城避难。顺治十二年冬天,皇后出疹,顺治立刻躲避到南苑。

为了怕皇帝被传染,所以附近五十丈方圆所有脸上光滑的人全部赶走。

玄烨当时刚出生不久,还不满两周岁,因为“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居住,尽管如此,后来他还是被传染上了,以致在他脸上留下了天花的痕迹。康熙在天花病愈之后,大概五六岁时才又回到宫中居住。《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字面上看起来,只有出过天花绝对不会传染的人才能留在顺治周围,但是这个事仔细想想不对劲。董鄂妃生的四阿哥也没出痘,却可以好好的留在顺治身边,顺治还曾当着孝庄皇太后和诸宫人的面称他为“朕之第一子也”,并封他为和硕祚亲王。祚是皇位之意,很明显顺治有意立其为储君。所以我猜测,三阿哥之所以要被赶出皇宫,是为了降低他皇位竞争人的实力,给四阿哥腾地方。

玄烨在宫外的住处现在叫做“福佑寺”,这个地方现在还有,但是不对外开放。玄烨在养母家里应该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他后来说过“朕非不会吃烟,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看来曹家对他也比较骄纵,屁大点的孩子抽烟都学会了。

可是四阿哥连名字都没起,就患天花夭折,之后董鄂妃情绪低落,于二十二岁去世,死后在紫禁城后的景山上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108名僧人诵经,铙钹喧天,香烟燎绕,纸灰飞扬。“三七”后,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之后顺治闹着要出家,还把头发剃了。他让和尚玉林琇给他起法号,玉林琇不敢,写了一些字让他自己选,顺治就选了个“痴”字。半年后顺治得了天花,死后也火化,跟董鄂妃埋一起了。

顺治这种“情痴”的性格和他父亲皇太极很像,当年海兰珠病逝,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元妃本为“元配”之意,指第一次娶的嫡妻,皇太极亲笔写祝文,亲自下跪奠酒,宣读祭文,之后经常痛哭失态,说胡话,两年以后也死了。

曹寅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康熙身边的,什么时候进宫当差的,精确时间我也没有考证出来。也许在生命的最初,玄烨寄养在曹家的时候他们就有过接触。

曹寅自己在奏折里写道“臣自黄口充任犬马,蒙皇上洪恩,涓埃难报”。十岁以下儿童称为“黄口”。曹寅应该是十岁以前就开始陪伴玄烨。

曹寅诗中说:“佩笔六番充侍从,筹更五夜坐将军。只今草碧滦京路,梦绕龙媒万马行。”

整首诗意思很完整,就是追溯自己跟皇帝纠缠在一起的一生:我佩笔六轮充当了侍卫,曾经常坐在寝宫外守夜到五更,现在去往京城的路上都长满了草,我却只能在梦里再回忆一下围绕在他身边的日子……

其中第一句的意思,我认为可能是是他做了六轮伴读然后充任侍从。在顾景星为曹寅《荔轩草》所作序中说他“既舞象,入为近臣”,舞象是15-20岁的男子。曹寅15岁做了侍从,6年前9岁,正好符合“黄口”小儿的说法。

根据当时宫中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后来康熙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语摔跤)鳌拜以为少年皇帝沉迷嬉戏,不以为意。有天康熙召见鳌拜,等到鳌拜入宫,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没多久鳌拜就在牢狱中死去。

根据这个时间线来看,曹寅参与了除鳌拜的行动,纳兰却还没进宫。这跟鹿鼎记开头是一样的,只是他不是小太监,而是陪着皇帝玩的“哈哈珠子”(满语小男孩)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1:00:33 +0800 CST  
曹寅做了四年侍卫后,纳兰也来了。康熙十五年殿试,纳兰性德考中第二甲第七名,然后也进宫成为了侍卫。

纳兰是个靓仔,曹寅自己都说“楞伽山人貌姣好”

纳兰一开始供职上驷院,是养马的。曹寅供职养鹰鹞处,是给皇帝养宠物京巴的。两个人互相起外号嘲笑对方,纳兰叫曹寅“狗监”,曹寅叫纳兰“马曹”。

康熙、纳兰和曹寅他们三个在一起的时候,多有诗作唱和。电视剧《康熙秘史》里说康熙嫉妒纳兰的文学才华比自己好,其实这有点扯。因为康熙在诗词方面开蒙比较晚,他应该知道自己拍马也赶不上纳兰和曹寅了。

康熙十六年设南书房,当时他已经24岁,请高士奇来讲诗词,之前教他的人只让他读四书五经。

他从康熙十七年才开始自己写作,康熙的诗集也基本上就是从康熙十七年开始的。

从他除掉鳌拜到康熙十七年的这段时间里,康熙失去了长子承祜,原配皇后赫舍里氏(索尼的孙女),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

据史载:“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被视作掌上明珠。康熙十一年年正月,因孝庄身体不舒服,孙子玄烨陪她去温泉疗养,二月初三抵达目的地,初五日承祜死了。
玄烨听说唯一的嫡子夭折的消息后,强忍悲痛,对孝庄说“稚子事,朕无济于事...”,并召安葬皇子的官员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哭着安排了后事。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皇后赫舍里氏生第二子,因产后大出血去世,终年二十二岁,谥号“仁孝皇后”,用了“仁”字,此为清代列后中独一无二。康熙此后居然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的重任,当起了奶爸,要知道清朝皇室生母自己带孩子的也不多,别说老爹了。“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康熙帝亦对这个唯一的嫡出子又是皇位继承人的儿子相当重视与宠爱。当然我们都知道,康熙后期党争纷乱,太子在政治斗争之中两立两废,终以幽死禁宫收场。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1:17:47 +0800 CST  
康熙十七年是曹寅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这一年康熙25岁,曹寅21岁。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主要在顺治和乾隆年间。康熙早期有两起主要的文字狱,明史案和黄培诗案,都是鳌拜办出来的事,影响比较恶劣。 康熙扳倒鳌拜,除掉三番后,开始有意识的缓和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十七年元月,康熙下诏书要举办博学鸿词科考试。

帝诏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备顾问、著作之选。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亲自录用……嗣膺荐人员至京,诏户部月给廪饩,明年三月召试体仁阁。”

此年春天曹寅回了一趟江南,有诗为证:
《梦春曲》
鸿雁归矣可奈何,春月脉脉生微波。
楼船万石临中河,饮酒逐景欢笑多。
翠帕出帘露纤手,绿鬓紫兰夜香久。
宝瑟声寒漏未央,及春行乐犹恐后。
月落长河白烟起,美人歌歇春风里。
梦转微闻芳杜香,碧尽江南一江水。

根据《曹寅评传年谱》,康熙八年左右,顾景星曾携子拜访曹寅之父。康熙十八年鸿词科举办的时候,曹寅也曾赠诗给顾景星说“脱帽论文快十年”,说明曹寅和舅舅顾景星早有来往,当时他大约十一二岁。顾是明朝遗老、文坛领袖,康熙十七年曹寅南下可能就是利用他和顾景星的关系去给康熙的鸿词科考试拉人头了。

康熙十七年春天还发生一件大事。第二个皇后钮钴禄氏,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连丧两妻的康熙情绪低落,上朝的时候都含着泪,大臣们看不下去,集体跪求他给自己放假休息。

春末的时候曹寅可能就回来了,抑郁的玄烨被人拖出去玩,作了一首《晚春游幸感怀》
岸花芳且落,
树木含春光。
思赏肠应断,
长怀万古伤。
能看出来这时候还是比较伤心,作的是断肠之音。因为康熙的诗集是按照时间排序的,所以能看出他这段时间真的一直在京郊游玩散心,去了很多地方。

到了初夏他写的诗就变味了,看康熙的这首《郊外即事》
初蝉鸣暑气,
雀噪满林枝。
蜂蝶花间舞,
有情人不知。
题目起得很低调,我以前只是注意到最后一句,后来我忽然明白过来这首诗要整体来看,全文连起来就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出自汉代刘向编著的《说苑》,相传是中国最早的译诗,它是写同性恋情的,同性恋情,重要的事说两遍。春秋战国时期这个诗歌很流行。刘向《说苑?善说》曰:“鄂君子晳泛舟於新波之中,乘青翰之舟,张翠盖,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於是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楚王母弟也。”

故事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的时候,楚国有一天册封了一个贵族成襄君。册封仪式过后,襄成君非常的高兴,站在水边凝视着水色,一个人出神。这时候有一个大夫,名叫庄莘的,从襄成君的身边走过。庄莘看襄成君衣抉飘飘地站在水边,心生爱慕。
庄莘终于没忍住,走上前去跟襄成君说:"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本来正在独个儿沉醉,听见这话生气非常,没理庄莘。庄莘是大夫,比"君"的爵位要低,可是他此时没有胆怯,给襄成君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楚 亲的弟弟,名叫子皙,爵位是鄂君。鄂君生得十分俊秀。有一次他穿了华丽的衣服,就在这片水面上泛舟游玩。为他划船的是个越国来的奴隶。突然这越人开始唱歌,歌声非常缠绵动听。鄂君回过神来,看着这个越人,让他用楚国话翻译一遍歌词的意思。这个越国俘虏迟疑了一下,终于把歌词说了出来: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说君兮君不知。
这就是后来传世的"越人歌"。鄂君听了,知道了奴隶的情意,非常感动。子皙也是很直率的人,于是跟这位越国俘虏“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举起绣被把他罩住,就是说两个人滚床单了。越人不顾身份地位和性别的限制勇敢示爱,结果获得了爱情。

讲完这个故事,庄莘更加理直气壮。他跟襄成君说:"鄂君是王子,官至令尹,爵位至高,一个撑船的越人都可以跟他交欢尽意。你的地位不如子皙,我难道还不如那越国奴隶?想拉你的手,有什么不可以?"
襄成君听完庄莘的故事,脸色缓和了下来。他向庄莘伸出了手,由他拉着,并且说道:"我小时侯,曾经因为美色被很多年长的男子喜欢,从来没遇见过你这样能说话打动人心的。自此以后,愿意做你的少弟。"就是这样,庄莘和襄成君成了以"少壮之礼"结合的一对。

康熙写的这首诗,意境和意象和越人歌是完全一样的,他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相当于越国的俘虏,而把对方视为“王子”。其实他俩现实中的身份正好反过来,曹寅是汉人俘虏家奴,玄烨才是满人王子。

低姿态,高情商,康熙的这次求爱一击即中。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1:36:53 +0800 CST  
同一时间康熙还写过一首《郊外偶作》:
乳燕衔泥花影静,鸣鸠唤雨树林深。
豫游不独题诗意,要识熙熙皞皞心。

“熙”是光明,“皞”是洁白,玄子说他出来游乐不只是为了写诗,希望某人能明白他皎洁的心情。应该还是在暗恋中。
据《康熙起居注》:“(康熙十七年戊午五月)十五日甲寅。上驻跸碧云寺。”在这个地方康熙作了一些诗,关键要连起来看。
《驻跸碧云寺》
山寺通幽境,莺啼绿树枝。
幡红迎玉辇,刹凤驻云旗。
翠麓三乘辟,佳辰万骑宜。
松阴辉落景,游豫近臣知。
说他在碧云寺住下了,出来游乐只有“近臣”知道。

《碧云寺临云望月》
碧云夜望月初圆,星斗辉煌照九天。
滴溜涓涓无止息,此心长使若清泉。
这是晚上在碧云寺里看星星看月亮,说希望“心”就像这个清泉一样永远不要止息。看起来好像已经定情了。 从此“泉水”成为康熙感情描写的一个特殊符号,只要泉水不干,感情就不会变。这首诗非常重要,作为他俩感情开始的正是起点,后来的很多作品都是从这首延伸出来的。
泉水之喻让我想起红楼梦开头说的“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第二天起来康熙作了一首《碧云晓起》
山中晓起听蝉鸣,遥对峰岑霁色清。
洞壑有年奇树老,梦回疑是在篷瀛。
一觉醒来感觉自己在蓬莱仙境。此处也很值得注意。因为从曹寅的诗里可以看出,他后来也时不时会有“要躲到蓬莱瀛洲仙境”这一类的想法。

可能心情太好了,康熙又写了一首《再赋碧云晓景》
夏早日方长,南风草木香。
清凉飘御扇,荒刹得恩光。
“荒刹得恩光”一栋破庙得到了“恩光”,还是“南风”(明清以南风指代男风)啧啧,难道第一次搞的是兰若寺PLAY?

后来一段时间康熙沉迷于在古寺和明代废园逛荡,比如来青轩。“来青轩”建于明代,自此远眺,千倾稻田尽收眼底,草木芬芳扑面而来,明万历皇帝御题来青轩匾额,康熙在轩内又御题“普照乾坤”匾及楹联一幅。
玄烨作《来青轩临眺二首》其二
来青高敞眺神京,
斜倚名山涧水清。
此日君臣同览赏,
村村鸡犬静无声。
前朝破园子有什么好逛的呢,恐怕只有鸡犬无声特别安静没人打扰是真的。这地儿现在很破败,长满了荒草,真的成了兰若寺了。

康熙在南苑作《月》
影送楼台照水明,金波荡漾远含清。
西山色净云初散,南苑风和令正行。
有月亮,有“荡漾远含清”,并且眺望那个跟人定情的“西山”。

这些诗作具体先后时间不得知,都属于十七年的作品,我们只能知道康熙这段时间还在石景山、法海寺、戒坛、潭柘寺等地方逛荡。
比如康熙有一首《登戒坛》: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日沉沉。
碧墀静照寒松影,清昼蝉声响绿阴。

康熙《戒坛卧松》:
苍松卧如龙,蜿蜒鳞鬣古。肤寸起山云,用汝作霖雨。

苍松卧如龙,有蜿蜒古树皮如鳞片,肤寸间山云起,用清泉(良相)化霖雨来解旱,这不是卧龙承恩露是什么?把尚书里君王对良相说的“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用得这么黄……松树是康熙诗词里一个固定的意象,我认为这种有鳞片的,看起来像龙的躯体一样的树是指代他自己。而竹子,正直有节,往往用来指代曹寅。

曹寅自己有一首《马上望戒坛》:
白云满山谁打钟,马首西来路不逢。
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曹寅说欠着松的因缘,是谁的因缘,怎么欠的因缘,大家感受一下。

曹寅《晓游潭柘寺》
诸峰云未开,前途马已驾。
逡巡饭行人,纵览忘深夏。
幽光蒙青林,轻阴散丹榭。
古迹不可追,依稀见残柘。
坐闻流泉哀,百折空亭下。
康熙《咏潭柘寺竹》
翠叶才抽碧玉枝,经旬清影上阶墀。
凌霜抱节无人见,终日虚心与凤期。

竹子和凤凰的意象也已经出现了,凤凰非竹不食,空心的竹子在等待凤,到曹寅去世以后,康熙作诗怀念曹寅,都还是用的空心竹子的意象来指代曹寅。不由让人想到红楼梦中黛玉居住的潇湘馆,院中栽满了竹子,匾上写着“有凤来仪”。

两人能这么迅速进入状态,是不是之前也都早生情愫,暗自有意呢?身边人的连续死亡刺激了康熙,使他认识到“最是人间留不住”,有话要赶紧说出来,抓紧表白不要留下遗憾。

现在我们回头看上面康熙的几首诗,从他俩心意相通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康熙几乎每首诗里都有“清”字,曹寅字子清,应该就是用“清”“情”两个同音字在玩文字花样。

曹寅在此之前已经出版过个人作品集,后来他再版的时候,自己把康熙十七年之前的作品都删除了,从此开始了尽量“不谈外物”的写作,严守口风,吟风弄月谈经论史酒肉朋友,偏偏不谈自己。

而康熙,从十七年开始到他死亡,后宫里只有一天有皇后,就是二十八年他第二次南巡归来,皇贵妃佟佳氏病危,康熙立了她为后,册封一天后她就死了。之后尽管大臣们反复劝说讨论,他都没有再立皇后。

“三藩之乱”使满清朝廷面临着被颠覆的危机,幸好吴三桂命短没撑住。

当时纳兰已经从三等侍升到一等侍卫。而曹寅是御前二等侍卫兼正白旗旗鼓佐领兼銮仪卫治仪正。负责管理皇帝出行依仗典器礼仪事物。后来张伯行写的祭文中说他:“比冠而书法精工,骑射娴习,擢仪尉,迁仪正,翼翼乎豹尾螭头之恪谨,而轩轩然貂冠羽箭之高骞”。
皇帝出行,由两名治仪正掌龙头幡和豹尾幡,曹寅就干的这个活,戴着貂冠背着羽箭走在队伍前面,起得是看板郎的作用,所以我猜测他应该也长得不错。曹寅自己也很狂妄,他后来作诗说“凤子凤子,似我翩翩三五少年时。满巷人抛果,羊车欲去迟。” 凤子是蝴蝶,抛果用潘安典,羊车用卫玠典,全是古代有名的美男子,曹寅觉得自己年轻时候美呆了,估计他和纳兰都长得不错吧。

十七年冬天曹寅和纳兰就去组织鸿词科考试了,博学鸿词科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正常的考试周期以外,增加的考试场次,算是特招生。
主要方式是由各地的地方官和士绅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名士,直接参加这一考试。不愿意来的,用绳子绑着也要过来考。这个考试一方面的确发掘了很多被埋没的、具有实际才干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很多名士都是明朝遗老,这样做也能拉拢人心,所以可说是一举两得。
康熙十八年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笼络汉族地主阶极,团结汉族部分知识分子。曹寅一共给康熙拉来人头143人,最后一等录取20人,二等录取30人。

之后康熙开明史馆,组织编辑明朝史书。这是满清朝廷里汉族知识分子和前明官员大批入仕的开始,康熙已经决意彻底接受和融入汉族文化,一杯水只有倒入大海里才不会干涸,满人的朝廷只有融入接受汉化才能延续寿命。今人在创作关于康熙的文艺作品时,大都不会注意到曹寅在这件事上起了什么关键的作用。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1:55:56 +0800 CST  
康熙17年冬天,曹寅和纳兰在京负责接待工作。说来也有意思,如果是当今政府要组织这么一场考试,肯定得人事局和教育局出面。但当时的曹寅和纳兰都是武将,能干这个工作肯定是皇帝特批,为了锻炼他们。 两个人跟文化届的名流结成了忘年之交。

曹寅在青年时期不敢认顾景星为舅,是因为当时父亲曹玺和嫡母孙氏尚健在,虽然自己在政治上已有一定地位,但正式承认父妾之兄为舅,则是冒犯宗法,自甘“下流”,有碍前程,为高明的政治家所不取,如《红楼梦》里的探春就不认赵国基为舅父。顾景星体谅外甥的难处,只在私下里认曹寅为甥。两人心照不宣,不对外公开这层关系。

嫡母孙氏的亲生儿子曹荃做过侍卫,靠花钱捐了监生,跟着康熙北征过噶尔丹,后来在内务府做司库,一生几无宦迹。同样是皇帝保姆的儿子,曹寅受到皇帝重视,不全是康熙看重母子亲情,应该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

曹玺康熙23年死在金陵,曹寅南下奔丧,这年冬,康熙就下旨令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可是后来实际继任的是马桑格,中间应该是有些变故。曹寅正式担任织造以后,他的嫡母孙氏也同他一起去江南,与他生活在一起。

《红楼梦》中贾家贾赦是长子,贾政是次子,却是贾政做官持家,住正屋“荣禧堂”(代指康熙题字的“萱瑞堂”),正是曹家情况的化用。贾赦还在宴会上讲故事讽刺过贾母“偏心”。

曹寅的亲生儿子死后,康熙要把曹荃的儿子过继给曹寅一脉,也曾嘱咐李煦说“他们兄弟原不和”。说明康熙对他家的这个情况是很了解的。曹寅的这种身份使他在明朝遗老眼里是“自己人”,在皇帝眼里他还是“自己人”,正好可以“脚踏两只船”了。

相较于曹寅的复杂隐晦,这段时期的纳兰容若就显得更有赤子之心。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结识纳兰性德,为救吴兆骞求援于容若,当时他没答应。冬天贞观赋《金缕曲》二阕以词代书,容若见之泣下,应允五载为期,营救兆骞入关。
原来顺治十四年八月,江南才子吴兆骞在南闱科场案中被诬陷,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
康熙十七年,康熙派大臣侍卫去长白山祭神。出差的人可能是受到纳兰的委托,故意向兆骞索诗赋,于是他写了《长白山赋》,词采极其瑰丽,使臣回来后把文章献给天子。康熙看后大加赞赏,即询问作者的情况,当时就有赦免之意,然而有人从中作梗,没能营救成功。康熙二十年,经纳兰容若、徐乾学、顾贞观等诸多友人戮力营救,终醵金两千,以认修内务府工程名义赎罪放还。纳兰性德成功地实现了他“五年之期”的承诺。这个人实在是太仗义了,说到做到。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2:36:08 +0800 CST  
回帖真少,要坚持不下去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7 22:37:12 +0800 CST  
康熙此人,后宫人数为清朝之首,生的孩子也多,虽然跟他在位时间长有关,至少肉体方面绝对称不上忠诚。但是只看他的作品集,精神上还是蛮专一,除去官面文章,写私情的诗词绝大多数都明显指向老曹,从康熙十七年到他临死前的康熙六十一年,坚持了四十几年。

我挺奇怪为什么之前不见有人仔细阅读分析过康熙的诗集。可能大家都默认皇帝的诗集没有意思。

爱新觉罗玄烨存在的时间离现在比较近,诗词保持完整,作品集按时间排序。而且宫里还专门有史官给他写《起居注》,起居注不全,有些日子是空白档案,但是有记载的那些还是大体能看出他哪天去干了什么事,所以皇帝谈恋爱的故事就看得可清楚了。

曹寅原配妻子死得也很早,此女具体资料不详,死亡时间不详,网上皆称其为顾氏。朱谈文在《红楼梦问源》中认为她是在康熙二十年死的。顾氏早夭,没有子女,死后娘家败落,娘家侄儿顾三投奔到曹寅处。在曹寅的《楝亭诗别集?卷一》中有一首名为《吊亡》的诗:
枯桐凿琴凤凰老,鸳鸯冢上生秋草。
地下伤心人不知,绿萝紫竹愁天晓。
清霜九月侵萝衣,血泪洒作红冰飞。
兰椒楼酒为君荐,满地白云何处归?

纳兰容若的原配是湖广总督之女卢氏,大约康熙十二年跟纳兰成婚,死于康熙十六年三四月,卢氏死后纳兰写道:“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十一年前梦一场”。他还在悼亡词中用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赌书泼茶故事描写他们的生活片断:“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写的悼亡词比较多,他和卢氏的感情可以在文字里得到印证。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沈宛。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姐妹们组了一个“海棠诗社”,以海棠、菊花、螃蟹等等共通的题目作诗较量,玩得很是高大上。现实中康熙、曹寅和纳兰也这么玩过。

下面我举个栗子:

康熙《古北口》
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纳兰性德《浣溪沙?北古口》(果然是满清第一词人,能写词就不写诗)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曹寅《古北口中秋》
山苍水白卧牛城,三尺黄旗万马鸣。
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09:06:51 +0800 CST  
韦小宝的原型应该是曹寅,金庸把他塑造成来自扬州的妓女之子,因为扬州这地方有满汉之间的国仇家恨。后来韦小宝周旋在满清朝廷和民间反抗武装之间。

曹寅生母是因战争遭受蹂躏的扬州女子,曹寅自己实际上也是替康熙平衡庙堂和江湖的这么一个杠杆人物。

金庸在全书的结尾部分写道,康熙为了找韦小宝六下江南,还把曹寅安插在江南暗中打探他的消息,这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康熙为了一个基友六下江南。真相是怎么样的呢?

康熙二十三年六月,曹寅的爹曹玺病重,曹寅奔赴江南。然后曹玺病逝,曹寅留在江宁治丧。
九月康熙决定南巡,二十八日由纳兰带队,启程离京,沿途祭泰山,观河工,渡扬子,直至苏州无锡。

康熙和纳兰到了江宁以后,住在将军府,去织造府拜祭曹玺。
纳兰给曹寅题的《楝亭图卷》款署时间“康熙甲子腊月”,就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天。
期间纳兰写了《曹司空手植楝树记》,大意就是他和曹寅聊天,曹寅说你看院子里这棵楝树,是我爸爸当年种的,现在长得这么大这么好,我也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然后神色很悲伤。纳兰安慰他说你看你这么优秀,怎么知道将来不能继承你爹干一番大事业,你爹也会像这棵大树一样罩着你的。

在这篇文章里,纳兰提到“……周之初,召伯与元公、尚父并称,其后伯禽抗世子法,齐侯伋任虎贲,直宿卫,惟燕嗣不甚著……”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时候,召伯与元公都被称为周成王的“尚父”,他们的儿子中伯禽做了伴读,齐侯做了侍卫,只有燕嗣没有什么出息。

其中“伯禽抗世子法”是什么意思呢? 伯禽实际就是周成王的伴读。成王犯了错误,周公就责打自己儿子伯禽,代周王受责,来感动教育成王,也就是所谓的“抗世子法”。纳兰性德的文字,可能暗示曹寅就像伯禽做过康熙的伴读,自己就像齐侯一样做了皇帝的侍卫。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皇帝不好好读书,伴读就要受过。倒霉的伴读就是自己念得好也挨说,念的不好更要挨说。 伴读者还有一种荣誉,是代书房里的皇帝受责........毓崇的成绩最坏,这倒不是他没另请师傅,而是他由于念的好也挨说,念不好也挨说,这就使他念得没有兴趣。所以他的低劣成绩,可以说是职业原因造成的。

康熙比溥仪靠谱,不会觉得自己读书不好导致小伙伴挨打是一种“荣誉”。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十起居注里记录“朕幼年读书必以一百二十遍为率,盖不如此义理不能淹通”。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而康熙背书要背一百二十遍,实在很变态,看来他是要杜绝一切师傅检查自己背不出来的可能。师傅打曹寅对他的督促作用是很灵的。

回到第一次南巡,当时纳兰还作了一首《满江红》给曹寅。原文如下: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外。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泽,深余慕。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作暮。

其中“看手泽,深余慕”一句,是说“看看皇帝给你写的东西,我也很羡慕你啊。” 不止纳兰给曹寅写了诗,玄烨也写了,到底写的啥我没查到。

康熙皇帝给养父曹玺送终后回北京,曹寅仍留在金陵,直到第二年五月,曹寅带着父亲的灵柩北上。暮春五月的时候纳兰得了流感,然后他还出去跟人野,开PARTY,还喝酒喝得很嗨,完事还作诗一咏三叹,回家后病情加重死了。正所谓“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根据时间看,康熙这次南巡还带回来一件东西,就是竹子。
康熙御制文集里,他在五十四年夏天写道:“南方青竹丛林,不乏观玩。北地气寒,非保护得宜,即难艺植。朕尝有事河干,往来数次,览竹树之畅茂,暂时停辇即行。后于禁苑种植颇蕃;今经三十余年,迩来延至数亩之广。其围至八寸,径二寸五分有零。古人以竹比君子,因而思及草木无知,积小以至于高大;人有气血,加之培养,岂非国家桢干之选欤?故赋七言一律以记之:
培养丛篁多历年,竹窗抱节绿云鲜。
猗猗玉润歌君子,济济心虚忆俊贤。
可爱缤纷含宿雨,最宜潇洒动新烟。
余春欲伴寒松住,渐晚韶光被景牵。
康熙说他从南方移栽的这些竹子长成花了三十年,往前算正好是康熙二十四年。
康熙二十三年第一次南巡,腊月回京,从南方带回来的竹笋,玄烨二十四年春天开始种,时间正好对的上。
玄烨很有农业天赋,他自己搞过试验田,培育了高产大米品种,并大规模推广两季稻,使单位面积产量成倍提高。
但是为什么要种竹子,可能只是因为这种植物对他有特殊的意义。就像他在诗里写的“余春欲伴寒松住,渐晚韶光被景牵。”,在曹寅死后,让这些竹子陪伴他这棵寒松,度过晚年韶光。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09:22:04 +0800 CST  
康熙在江宁的时候,曾经“诏晋内司寇”让曹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但很快,曹寅被撤差,改由马桑格出任江宁织造。

曹寅当时诗作《读朱赤霞寄后陶诗漫和》中说:“衙罢典衣违例禁,病馀丸药避章纠。”言下之意是他典当衣服换酒违背了禁酒令而被罢官。事情是不是这样我很怀疑,因为看后来的一些事情,康熙不至于跟他计较这种小事,很快曹寅改任内务府慎刑司郎中,是内务府七司之一的主管。掌上三旗刑名,相当于一个小刑部。满清十大酷刑就是这地儿实施的。

这段时间曹寅还作了《放愁歌》,抒发自己的郁闷。“……抱一以终,反魂于屋。千年万年,愁不敢出。”这诗写得真可怕,他心里有衷心,有故事,可是不能说出来。

朱淡文先生认为这次变故“其详情虽不可知,总是与争夺织造肥差及家庭财产继承有关”。另一方面,马桑格是老资历,也比年轻的曹寅镇得住。

曹寅从康熙二十四年到他出任苏州织造之间的6年,在内务府轮了多个岗位。在慎刑司干过审讯,在会计司管过帐,在广储司干过物资采购,很容易看出,康熙在有意的训练他。
说到曹寅在内务府的故事,先得讲个“八千麻袋”的公案。

清朝267年下来,存放在紫禁城内阁的档案有一仓库。1921年北洋政府财政困难,于是将档案分装八千麻袋,以4000银元卖给北京同懋增纸店造纸。

清朝遗老罗振玉以高价购得部分档案。1924年,罗振玉又将这些档案以16000银元转卖给前清驻日公使李盛铎,1929年李盛铎又将这部分档案以18000银元转卖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始得归公。

针对这件事,鲁迅还写文评论说:所谓“大内档案”这东西,在清朝的内阁里积存了三百多年,在孔庙里塞了十多年,谁也一声不响。自从历史博物馆将这残余卖给纸铺子,纸铺子转卖给罗振玉,罗振玉转卖给日本人,于是乎大有号啕之声,仿佛国宝已失,国脉随之似的。

就是在这些残存的部分档案里,有涉及曹寅在总管内务府任职期间活动的三件奏本,分别为: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的《舒树、曹寅等为议庄头秦陶色等浮报庄田灾情之罪的奏本》、康熙二十六年三月的《海拉孙等为派郎中曹寅查勘定南王田产并酌情设庄请旨的题本》、康熙二十六年九月的《曹寅等派员查勘庄田被灾情形的奏本》。

康熙二十五年夏,北京发生水灾,皇家的地也被淹了,227名庄头来上报损失,内务府会计司郎中曹寅前往现场核查情况。

曹寅查完回来说其中216名庄头是浮报,建议等他们前来报粮时议罪抽鞭子。果然到十一月十日,庄头们来交粮食。曹寅建议把他们各鞭一百……太狠了。

倒是康熙懂得驭下之术,他在会计司奏本上批红道:“秦陶色等虽属浮报,既然今年灾情属实,此次鞭责俱行宽免。余依议。”法不责众就不抽鞭子了。

次年(康熙二十六年),曹寅再次遇到类似情况。夏天冰雹造成粮食损失,曹寅核实后,认为庄头梁国臣浮报二十晌,建议鞭一百以示众。这次只有一个人虚报,康熙就批红“依议”,同意对庄头梁国臣“鞭一百以示众”。

曹寅还处理过定南王孔有德死后田产充公的工作。留下的档案里,还有曹寅给内务府工作人员每年用盐数量的批示,要求他们用盐量超标以后,必须向他打报告说明。

《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设了七个司:“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

相对的内务府也有七个司: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督虞司、慎刑司、营造司、庆丰司,以郎中为主官。

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红楼梦的作者不管是谁,他能这么写,我觉得就应该可以证明他不是明朝人了。

曹寅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做过治仪正,管理过皇家礼仪,属于“掌仪司”的下属。康熙二十三年以后,曹寅做过广储司、会计司、慎刑司郎中。包括后来南下任织造后,还做项目经理营造过京城御苑,不过没挂过“营造司”头衔,实际上一直兼着司农但也没有官衔。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痴情司等机构设计和曹寅本人经历的联系。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09:57:09 +0800 CST  
给点回帖鼓励下呗~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09:59:58 +0800 CST  
曹寅大约于康熙二十七年左右娶了李煦的堂妹续弦,李煦的母亲也做过康熙的奶娘,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李煦其实也是康熙的奶兄弟,只是不像曹寅跟康熙那么亲近,李煦是进士,之前一直放在外面做官,后来被株连丢了功名。

两家结亲以后,李煦就绑定了曹寅,拿定主意跟他一起混,好吃香喝辣。
康熙二十八年,玄烨第二次南巡,康熙二十九年曹寅正式离京出任苏州织造。

关于第二次南巡有两则八卦。

第二次南巡是在第一次南巡五年以后,当时曹寅刚成亲,人在苏州,还没有正式任命苏州织造。然后这次康熙又来了,据说康熙在曹寅府邸大宴江南名士。但是,康熙刚一到苏州,风湿症就犯了,一夜之间腰腿酸疼(呵呵),颈肩麻木,竟然连床都下不了了!曹寅晚上就守在康熙的床边,也不回去睡觉。后来曹寅的老婆李氏给皇帝上贡了一种膏药,康熙贴了以后感觉好多了。

等玄烨回京以后,他给曹寅写信,在信里附赠了一首诗:

金风满户谓秋寒

玉露一庭染远山

思及当日灸石事

犹有芳香绕指端

后来这种膏药就叫“金风灸骨贴”了。现在药商也一直用这首诗卖广告。稍微有点古文功底的人,也能看出来康熙这首诗用了“金风玉露”的梗,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首情诗。
康熙早年还有一首《七夕》,跟这首诗用一样的方法化用了“金风玉露”。

26岁那年七夕康熙写道:“玉露交珠缀,金风度绮軿。”当时曹寅和诗说:“金门玉户连云里,周廻弱水三千里”暗藏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之意。

曹寅这首诗叫《瀛台泛舟曲》,完全不出意料,他自己出的诗集里把这个诗删了,是他死后门客找回来的。

提到《七夕》是为了证明不是康熙傻,乱用梗,他当然知道这是写牛郎织女的。

第二次南巡这一年曹寅有一道名菜,叫“康熙豆腐”,就是八宝豆腐,该菜不但《清宫廷御膳房》有记载,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有记载:八宝豆腐,宫廷御膳之宝菜。有诗云:“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

康熙第二次南巡莫名其妙闹风湿起不来,吃什么都没胃口,曹寅用重金从苏州“得月楼”酒家请来了名厨张东宫。要求他做出清淡、爽口、有苏州特色的菜,让皇帝吃了高兴。张东宫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最后做出一道色、香、味诱人的佳肴,就是八宝豆腐啦。现在也叫康熙豆腐。不知道曹寅干了什么好事才让皇帝吃流食?




康熙很喜欢八宝豆腐,回到京城也经常吃,这个菜看起来很软糯,当时朝中有老大臣告老还乡,康熙就把八宝豆腐的菜谱赏给他们,但是当大臣们去御膳房要菜谱的时候,就会被内务府收一千两好处费,此事史书有记载,内务府的人非常张狂,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手脚。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10:21:28 +0800 CST  
作者:小熊安儿 时间:2015-05-08 09:33:55
看康秘的时候,总觉得曹寅不该那么小心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视剧的内容怎么能信,曹寅自己曾写诗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有谁知”,情种和情种惺惺相惜,曹寅觉得外面的人都是跟风狗,他自己才是最懂纳兰的人呢。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10:27:02 +0800 CST  
他俩这段情蜿蜒绵长,曹寅五十五岁去世以后,玄烨也一直没有放下。
查看康熙御制文集,在康熙五十六年他作了一首诗《忆扬州天宁寺竹》,说怀念天宁寺的竹子:
久别金焦十一年,依稀寒暑递推迁。
此君有意虚心待,叹我徒劳幽思迁。
雁逐西风何处问,云回北地竟谁传。
翠筠晚节饶苍箨,远寄宸章梵宇前。

其实不是怀念竹子,是怀念人。
“金焦”是金山与焦山的合称。两山都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天宁寺就是曹寅刻《佩文韵府》和《全唐诗》的地方。康熙号“佩文斋”,《佩文韵府》是他编的一本写诗词用的工具书,方便后人查梗查典故使用,曹寅就是在帮他出版这部书的时候死的。

天宁寺原来是个古寺,曹寅在这里做出版工作的时候就把它改成了个出版机构,是他生命的最后所在。玄烨说寒暑递推过去十一年,十一年前是康熙四十六年,是他最后一次南巡的时候。

第二句“此君有意虚心待,叹我徒劳幽思迁。”说这个人曾经像竹子一样空着心等待他(竹子是空心的),感叹自己这些年来徒劳的思念,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枉自嗟 ,空牵挂。

第三句“雁逐西风何处问,云回北地竟谁传。”化用了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这个典故是元好问在泰和五年,赴试经过并州,路上遇到的捕雁者跟他说:“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他就把这两只大雁买下来,葬之汾水之上,称为雁丘。元好问的诗很有名,大家看神雕侠侣的时候都见过: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玄烨在这句诗里也自比失了伴侣的孤雁,形单影只回到北地,天地间再也没有回应的声音,再不会等到书信传来。

最后一句“翠筠晚节饶苍箨,远寄宸章梵宇前。”前半句说竹子老了但还是苍翠的,是个比兴的用法,表达类似“我人老了,但是心还是跟从前一样”的意思。宸章是皇帝所作的诗文。梵宇是佛寺。就是说“我这次远远的把信寄到庙里(烧给你)”。

根据诗里的意象,这不是一首怀念老臣的诗,它的种种元素可以说是指向“爱情”,更像是一首怀念爱人的诗。

图为康熙的私印“佩文斋”

图为扬州天宁寺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05-08 13:00:46 +0800 CST  

楼主:光头风月

字数:325717

发表时间:2015-05-08 02:57: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6 15:46:59 +0800 CST

评论数:26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