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魏东亭、伪小宝还是《红楼梦》里的假宝玉?正说康熙帝基情

@苏啦蜜 2014楼 2015-12-01 18:57:00
再也无法直视红楼梦和鹿鼎记呵呵哒~~

楼主你造吗,俺现在看“颦”怎么看怎么像曹织造,侍卫、侍读、包衣。。。“犹如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艾玛~~还能不能好好读书了。。

还有林待玉,雪保钗,俺附会错了,曹公会被气活吗?o(╯□╰)o反正渐渐觉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也不那么悲哀了,红绯绯,暗搓搓地。

弘历这个小坏蛋,说什么明珠家事,明明是他家乱七八糟事,盆子一甩泼向纳兰,忒坏~
—————————————————
变性变年轻是他自己在诗里说的。
“指穿腕脱敢云劳,墨华直洒心苗血。涂朱抹碧妄男子,涅乌拔白真羞死”。

他到底在穷尽心血写什么东西呢?从他现存的其他作品里,看不到这种性转和幼龄化人物的特征,而显然他写的这个东西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以至于“指穿腕脱”。这本书难道已经不存在于世上了吗?恐怕不是吧……顺便跟楼上那位再说一句,我不一定对,你们看归看,自己要有判断力。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吧?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1:15:42 +0800 CST  
@u_103377419 2015楼 2015-12-02 00:04:00
你脑子太轴了,自己认定的东西,别人拿出再多的证据你也不会看,不愿理解。 就像大话西游,本子还是西游记,但是故事和西游记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没有西游记,也不会有大话西游。
—————————————————
你是不是在回复前面某个人回帖的内容呢?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1:30:06 +0800 CST  
@u_103377419 2018楼 2015-12-02 13:33:00
你可以自己这个大学寝室的故事就知道了,写三四个同学,就像录像机一样记录吗? 肯定不是,没准把楼上楼下的同学三五个揉在一起写一个,把左邻右舍同学揉一个写一起,甚至别人的朋友故事都可以加在里面。你哪怕自己写过想过一点小说创作,也不会较真一个人物对应一个原型这种事了。
—————————————————
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嘛。没有一一对应,但素材来自于生活。盐课老爷林如海,工部贾政,皇商薛父,金陵体仁阁总裁甄应嘉,不都是曹寅他自己的履历吗?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03:00 +0800 CST  
这些内容我前面都讲过的,不喜欢说罗圈话,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我就跳过继续吧。

我要说说续书的问题,一开始没有说过,是怕扯得多了影响读者思路,故先捡主线说,现在全看下来的人对这个书的流转已经有大体上的认识,我觉得差不多可以说说了。

一般我们认为续书人是高鹗,但其实也不是这样,证据也非常简单浅显,是高鹗自己说的。

第一次公开刻印发行的《红楼梦》叫做程甲本,共有两个人写了序言,是程伟元和高鹗。

《红楼梦》程伟元序言: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金,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撼。不妄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起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及同友人 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全书始自是告成。书成,因并志其缘起,以告海内君子。凡我同人,或亦先睹为快者欤?————小泉,程伟元识。

++++++++++++++++++++++++++++++++++++

翻译:

红楼梦这部小说,原名叫石头记,作者是谁众说纷纭,难以确定,只知道书内记叙了由曹雪芹增删数次。很多留心者手抄一 部下来,在街市中沽价叫卖,来换取酬金,导致此书流传。然而原书回目本是120回,今日能见到的只有80回,不是全本。期间有声称自己拥有全本的人,待大 家查看后,仍旧还是那80回,致使读者颇感遗憾。此书原来既有120回目,难道就没有完整的内容?于是我精心收集寻访,从藏书家那里甚至废纸堆皆留心查 看,几年下来,也仅仅收集了20几回。一天偶然中在一处回收古玩处看到其有10几回,马上重金购来,兴奋地翻阅过后,见这10几回内容前后照应,基本能衔 接上,但是很多处残缺破损不堪。待到我同朋友(高鹗)认真整理编辑后,与我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残本合于一处,全部重新抄写一遍,又刻板印刷,以此满足红迷们 的愿望,至此红楼梦全书方才告成。此书得以完璧后,在此写下成书的来龙去脉,以告知天下读者。凡对红楼梦有共同喜好者,都快来先睹为快吧!

++++++++++++++++++++++++++++++++++++++++

高鹗序言: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 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谬于名 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

翻译:

我听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只是20多年来,没有全本,也没有定本的原稿。之前曾从朋友那里借阅赏读,为不能欣赏到全本而遗憾。今年春天 (1791年),朋友程伟元到我这里来,将其购得的全书抄本给我观阅,并说:“这是我多年殚精竭虑收集而成的,打算将其刻印出版,你也是个红楼梦爱好者, 你就多辛苦点,帮我分担下编纂整理的工作吧?”我觉得此书虽属闲情野史之列,但很值得一读,于是欣然承诺下来,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接手这份工作。现在整 理完毕,分出头尾,以此告知读者。

+++++++++++++++++++++++++++++++++++++++++

所以这个事很清楚,程伟元和高鹗都一起编辑整理了这部书,续书不全是是他们写的。程伟元说搜罗来的续书有三十几回,所以他和高鹗最多只补了将近十个回目。这最初的后续二十几回,还有后来找到的十几回,是谁写的,不知道。

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其实真的都是他俩写的,但为了卖书打广告他俩撒了谎。是不是这样呢?没有证据,所以只能是一种猜测,而且可能性并不很大。

高鹗这个人,其实文字水平还可以,帮朋友出完书以后,在乾隆六十年(1795),中乙卯恩科进士,殿试三甲第一名!也是牛逼。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18:21 +0800 CST  
清代有一本吴语弹词小说《何必西厢》,又名《梅花梦》,署名为“佚名”,所以不知道作者名字。

此书共三十七回,现在有的是嘉庆庚申五桂堂藏版本,卷首序引曰:“《何必西厢》一书刊行已久。……桐峰外史刻本,迄今又数十年,漫漶残缺,特为校正,重付剞劂,以公同志。”

这本书上有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桐峰外史序及凡例二十条,序中说:此书“想已刊行而未遍行,缘就友人藏本缮正付梓”。

序言表明,此书是重刻本,《何必西厢》初刻本在雍正十二年,作者成书时间应该比雍正十二年更早。序文是康雍时期苏州文人王尧瞿所作。序文后分别钤盖了阴阳两枚印章,一为“桐峰外史”,一为“翼云”(王的字)。在王尧瞿的另外一部著作《唐诗合解笺注》(出版于雍正壬子年、即1732年)他自撰的序文末也同样加盖了阴阳两枚印章,其中一枚就是“翼云”。

《何必西厢》的三十六回,已有两处提到了《红楼梦》:一处说“好似金瓶梅红楼梦笔仗,不合演义弹词体例”;另一处说“倒底可真像金瓶梅红楼梦,在下自己不知。”《金瓶梅》人人皆知是一部小说,与《金瓶梅》相提并论的《红楼梦》应当就是小说《红楼梦》。那么在雍正十二年之前,已经有《红楼梦》存在。

《何必西厢》在遣词造句、情节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多有模仿《红楼梦》的痕迹。《红楼梦》里的那块是灵性已通,顽石能言。《何必西厢》先是:要想顽石点头,可惜石不能言;后是:顽石闻声也有灵。

《红楼梦》“青埂”喻“情根”,以情为纲;《何必西厢》序言中声言:“天下本是钟情世界也”,书中从头至尾大写“情种”、“情根”、“钟情”、“情痴”。《何必西厢》主人公张灵与秦钟是表兄弟兼好朋友关系。张灵对秦钟更是大笑说:“因你这个情字就生出多少情来。你我总是情字中人,......算不尽新旧浓情多少数,明是我一生情字不能离。”其情本思想与《红楼梦》可谓一脉相承,足证“好似金瓶梅红楼梦笔仗”“倒底可真像金瓶梅红楼梦”所言非虚。

“梅花梦”三字所孕含的意义也与“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末回总结道:自然就做这一个大彻大悟的梅花梦。连这个情字都看成镜花水月,不觉一笑而醒。别人是快乐正在入梦,他是快乐时已经出梦。知道他快乐光阴是假,便晓他凄凉觉悟是真,才算得天下第一个会醒梦的人。

也就是说雍正年间其实已经有《红楼梦》这本书在流传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23:39 +0800 CST  
《曹寅到底有几个孩子》

在他的子嗣问题上,可能要质疑一些以前固定的看法。

1983年11月23日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公布了新发现的曹氏档案材料──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中云:

案据本府奏称:

三格左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顺,情愿捐纳监生,十三岁;

三格左领下苏州织造郎中曹寅之子曹颜,情愿捐纳监生,三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情愿捐纳监生,二十九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颙,情愿捐纳监生,二岁;

三格左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之子曹頔,情愿捐纳监生,五岁;

…………等因,

将此等人名各缮一绿头牌并拟将此送部等情具奏。奉旨:知道了。

钦此。

为此咨行。

内务府总管飞扬武、班第著笔帖式苟色送去,交付员外郎和隆。

咨文的原件,当时是笔贴式用满文写成的,现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高振田先生译成汉文。 但是,这件咨文的史料价值,却长期被无端打了折扣。冯其庸先生在《曹学叙论》中说:“这个‘咨文’所叙诸人的父子关系多有错乱,则不知何故。”(《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期)。

这个档案是很奇怪,不是曹寅儿子的人被说成是曹寅的儿子,是曹寅儿子的人反而被说成不是曹寅的儿子,真是蹊跷之极。

一,“不是曹寅儿子”的曹顺,被说成是曹寅的儿子.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内务府奏曹寅办铜尚欠节银应速完结并请再交接办摺》中云:“(曹寅)又一年应交之三万九千五百三十两,尚未交纳。经查其未交银两原因,据曹寅弟弟之子曹顺呈称:我伯父曹寅,自四十年五月起,接办铜事,至本年五月,八年期限始满。该一年应交之节银三万九千五百两,我伯父曹寅,在限满之前,一定送交完结等语。”

二,“是曹寅儿子”的曹颙,被说成不是曹寅的儿子。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后情形摺》:“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奴才正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又蒙皇恩怜念先臣止生奴才一人,俾携任所教养。”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九日《内务府奏请补放连生为主事掌织造关防摺》:“奉旨:依议。连生又名曹颙,此后著写曹颙。钦此。”

但是,如果这篇东西没有错呢?因为这件档案不是什么人随便口述的普通奏折,这是曹家人捐监生的档案。花了大价钱买文凭,总不至于让人把名字写错吧?而且曹寅是内务府七司的其中一司司长,不是随便什么人,内务府至于把他的档案写错?

我们就预设它的内容是有很大可信度的。

曹寅:

长子名曹顺,生于康熙十七年,曹寅二十一岁时。

次子名曹颜,生于康熙二十七年,曹寅三十一岁时。

另有两个女儿。

曹荃:

长子曹颙,生于康熙二十五年;

次子名曹頔,生于康熙二十八年。

另外有档案记载的还有三子曹颀。

继任江宁织造的老四曹頫。

曹颀(桑额,桑额汉语谐音为“三哥”),康熙五十年录取在宁寿官茶房,康熙五十五年升为茶房总领。

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奏折:“原任物林达曹荃之子桑额、郎中曹寅之子连生,曾奉旨。著具奏引见。钦此。现将桑额、连生之名,各缮绿头牌,由内务府总管赫奕、保住具奏,带领引见。奉旨:曹荃之子桑额,录取在宁寿官茶房。钦此。”康熙五十五年闰三月十七日复有“曹寅之子茶上人曹颀,……著以曹颀补放茶房总领”之谕。

那么所有人物都已经出场了,以下是假设:

康熙二十九年的时候曹顺是曹寅的儿子,到了康熙四十八年曹顺又叫他伯父了,这是怎么个情况?

说明曹寅其实就是曹顺的伯父,但是曹寅在康熙二十七年之前无所出,曹荃孩子多,就过继了长子给哥哥。《楝亭集》康熙二十五年重五“懒着朝衣爱早凉,笑看儿女竞新妆,花花艾艾过端阳”,五月十一夜“命儿读《豳风》,字字如珠圆”,及同期所作“六月西轩无暑气,晚塾儿归,列坐谈经义”等句,可见当时曹寅有孩子在身边,也可能是和弟弟的孩子们放在一起养,一群小孩在一起穿新衣服“花花艾艾”。

康熙二十七年曹寅终于有了亲生儿子曹颜,他准备南下之前花钱给大家捐了监生,然后他就把曹顺给退回给曹荃了,带了曹颜去苏州。曹颜这个名字目前发现只出现过这一次,再没有记载。

曹荃的儿子曹颙后来为什么又成为了曹寅的儿子呢?我猜测是因为曹寅亲生的曹颜死了,曹寅又处于没有子嗣的情况。所以他把曹颙给过继了过来,曹顺可能伤了心或者别的原因,不愿意再去曹寅那边。而曹颙这时候年纪比较小,后来会对康熙说曹寅“止生奴才一人”,其实是种委婉的说法。

那么这个时候曹寅曹荃兄弟俩就变成了这样:

曹寅:

养子曹颙

两个女儿。

曹荃:

长子曹顺

次子曹頔

三子曹颀

四子曹頫。

曹寅《楝亭诗钞别集》中有《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殇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寄西轩诸友三首》:
其一

老不禁愁病,尤难断爱根。
极言生有数,谁谓死无恩。
拭泪知吾过,开缄觅字昏。
零丁摧亚子,孤弱例寒门。

其二

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
承家望犹子,努力作奇男。
经义谈何易,程朱理必探。
殷勤慰衰朽,素发满朝簪。

其三

聋耸双荷异,凄迷复此晨。
那堪无事老,长做不情人。
薄福书囊远,偷生药里亲。
蹉跎非一致,丰啬空难论。

这么看“兼示四侄”:就是指剩下的曹顺、曹颀、曹颙、曹頫四侄,四个都不是他的亲儿子,都是侄子。

“极言生有数,谁谓死无恩。”恩指皇恩。人生有定数,身后有皇恩。“珍儿”很可能是因公殉职的。
“拭泪知吾过”一句看,曹寅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有责任,他可能间接造成了珍儿的死亡。

“零丁摧亚子”零丁是孤独,亚子即排行第二,说明珍儿就是曹荃的次子曹頔,他独自一人死在外面。

“予仲多遗息,成材在四三”: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四三的含义是不多。
曹荃生的儿子很多,但夭折了不少,成材的也不多。(应该曹荃还有生出别的小孩子,都夭折了)

“承家望犹子”犹子是侄子的意思,如同儿子一样。继承家业要指望侄子们了,因为曹寅没有亲生儿子。

以上是我觉得能说通的逻辑,未必对,也许当年还有别的更复杂的故事发生。

曹荃死的时间也很奇怪,他卒于康熙四十七年五月,没有死因的明确记载,很可能与康熙废太子案件有瓜葛牵连。至于康熙说他们兄弟之间不和,大概也跟他俩把孩子换来换去有关系。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27:44 +0800 CST  
曹家人口

康熙三十七年《巡抚安徽陈汝器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中列出江宁织造的人员俸银开销:

“计开:
织造壹员曹寅,每年应支俸银壹百伍两外,全年心红纸张银壹百捌两,奉裁不支,理合登明。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达壹员马宝柱,每年应支俸银陆拾两,月支白米伍斗。
柒品笔帖式张问政,每年应支俸银肆拾伍两,月支白米伍斗。
物林人壹员戚式,无品笔帖式壹员李巴士,每员月支廪银肆两,白米伍斗。
新任物林人壹员桑格色,于本年闰叁月初拾日到任。前件准江宁织造府移称:新任物林人桑格色,每月应支廪银肆两,自康熙叁拾陆年闰叁月起支。其本员下白米、家口仓米、马匹豆草,俱应于本年闰叁月初拾日截支。等因移司。理合登明。
跟役、家口陆拾贰名口,每名口月各支仓米贰斗伍升。
马贰拾伍匹,每匹春冬季日各支豆叁升,草贰束,夏秋季日各支豆贰升,草贰束。[下略]
织造官曹寅,支康熙叁拾陆年分俸银壹百伍两。
陆品物林达马宝柱,支康熙叁拾陆年分俸银陆拾两。
柒品笔帖式张问政,支康熙叁拾陆年分俸银肆拾伍两。”

一共有六十七个人,二十五匹马。这一开销同康熙十七年俸饷文册基本一致,当年曹玺的跟役、家口共计95名,曹寅的排场比他还小点,可见其人员变动不大。

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的人员数量,总收人数721人,还提到了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列女22人,仙女24人,神佛47人,故事人物13人,共262人,这两类加起来有983人 。

书里贾宝玉说:“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

所以这个贾家并不是简单曹家的翻版,它的规模大概有现实中曹家的十倍以上,更接近一个小宫廷。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32:08 +0800 CST  
太监要钱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了,去半日,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与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与这段内容能对上的事情有两件,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十九日,康熙就太监问织造要钱的问题发出指示:

谕三处织造官员人等:前次南巡,竟有不堪太监人等,假指里使用,骗取者甚多。至于回京,方知无耻之徒所为也。今倘有太人等又与尔等指名要者,亦未可定。此等小人行事可恶!以后人取东西,不论巨细,一概奏明才发。若不奏知,事觉一同从治罪,决不轻饶!特谕。

三月十八日是他的生日,万寿节,三月十九日是过完生日第二天,看记载他那两天心情很不错。“帝书“万重春树合,十二碧云峰”联以赐寅,又赐玻璃墨羊宴礼物不等。 十九日,奉旨刊刻《全唐诗》”,晚上还在寝宫写了诗。

所以老曹这一招不是很新鲜,就是趁皇帝高兴的时候,说点不那么让人高兴的话,背后告状。

四十七年废太子的时候,老曹又报了一次账,主要是说太子的嬷嬷爹凌普拿钱的事,但我们可以推测出,从他这里拿钱的不止胤礽一家,因为康熙自己的朱批里说:皇太子、诸阿哥用曹寅、李煦等银甚多,朕之甚悉,曹寅、李煦亦没办法。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八贝勒等奏查报讯问曹寅李煦家人等取付款项情形折》:“据讯问曹寅之家人黑子,回称:四十四年,由我主人曹寅那里,取银二万两,四十六年,取银二万两,皆交给凌普了。听说去南省时,取了银一万两,不知交给了谁……由曹寅那里,取银共五万二千九百零四两。又讯问李煦之家人蒋德,回称:四十五年,由我主人李煦那里,取银二万两,交给凌普了……由李煦那里,取银共三万二千八百五十六两。由两家总共取银八万五千七百六十两中……

太子是诸阿哥之一,问曹寅要钱的不止他一个人,总共供养了这些小爷们多少没谱。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36:05 +0800 CST  
曹写东西其实非常精细,从那几个拉丁语用词就能看出来,音译其实是尽量标准的。包括书里一些看起来像是杜撰的细节,其实也有出处。比如《长安客话》和明代《帝京景物略》有记载:“宛平县西堂村出产黑石,当地夫人多用此画眉,亦称眉石,或黛石。”

西堂村在北京之西,今门头沟画眉山下。所以贾宝玉说的“西方有石名黛”的西方不是欧洲这个西方,其实就是北京城的西边。

《帝京景物略》这本书谁比较熟悉呢?还是康熙。康熙的《几暇格物编》和《御制月令》多次引用了这本书里的内容。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41:03 +0800 CST  
再补充一点小内容。还是以前说过的曹寅《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用梅溪韵》

做意廉纤,能添得长安、秋色多少。残醉教扶,小阁篝灯重到,凉烟四缬闭窗,又几度、昏昏晓晓。听间关娇鸟啼花,旷野悲风著草。

半天忽击渔阳鼓,四条弦、诉伊怀抱。独怜一曲郁轮袍,千古沉寒照。我寄愁心重烦,垒指破、恨成调笑。却玲珑、红豆入骨相思,教他知道。

除了以前说的“郁轮袍”是王维扮成伶人给公主弹奏的曲子,这首还有一个梗,就
是“渔阳鼓”。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句,指的是安禄山起兵造反。 渔阳是地名,安禄山从这个地方起兵。 鼙鼓是军中用的小鼓,用来指代战争。所以“半天忽击渔阳鼓”就是突然传来战争的消息。
结合“红豆入骨相思”来看,应该是康熙去打仗亲征期间写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2 14:42:30 +0800 CST  
@刘岭鹭 2015-12-06 15:55:19
楼主先赞一个说。刘心武虽然说的牵强,不过真是有把红学考究向大众的推广的功劳。而且他也是一再虚心的解释有自己努力到哪儿算哪儿的意思。大家就别老打击贬低他了。我们都是在前人的失败基础上找到成功路的。而且红学的水是挺浊的,看刘心武啰嗦就知道他是有多么烦恼了。还是这里参与讨论质量高。纯学术交流
看到楼主说香菱有曹寅母亲的影子,我忽然觉得香菱这个名字让人有些联想到藕和藕断丝连,这不知道是不是有映射......
-----------------------------
学术远算不上,都是玩咖,不过这个书这么好玩,太严肃了反而可能抓不住他的感觉。
我现在不仅觉得刘心武不讨厌,我连土默热都想感谢了。就是他先八出“福朗思牙”是拉丁语Francia,然后“曹雪芹”记事以后不太可能接触得到这些东西。土默热为了凑洪升是作者的说法,找到洪若翰神父在江宁一带待过,“有可能”见过洪升。洪若翰就是带着金鸡纳霜进京,救过康熙一命的那个人。
但是我一看,这不还是现成的吗!接触这些人和东西,怎么看还是曹寅更方便。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06 21:50:32 +0800 CST  
康熙三十二年,曹寅三十六岁。

张慧剑的《明清江苏文人年表》本年条下记载:旗籍曹寅司江宁织造,求见上元程京萼,京萼以曹寅疏于礼貌,不往。”

程京萼是谁呢,居然不买曹寅的账?程京萼是康熙年间一个书法家。性耿介,不求闻达。能诗工书,善行草书,得执笔法,学黄庭坚,空灵瘦硬,然结体倾斜,自成一家。以诗文自娱,作品不轻以与人,与八大山人、石涛皆友善。有《处野堂文集》。

他儿子程廷祚写的《先考拔斋府君行状》里详细记载了这件事,原文:“(府君)厌世俗酬应,尤不乐结交显者。晚节愈自韬晦,足不逾户限者凡三阅寒暑。先是,管理织造事楝亭曹公主持风雅,四方之士多归之,求见府君。府君闻其疏于礼貌,不往。又尝遣所亲谓府君曰:诚能为我假托董华亭墨迹,吾当任其终岁之计。府君答以平生不能作伪,曹公闻而惮之。及公辖盐务于两淮,金陵之士从而渡江者十八九,惟府君不可强致。曹公尝语人曰:诸君自以为高,如真高者当不造吾门也矣。意盖有所谓也。”

哇哇哇,这事到我这里一看,就有意思了!

且不说程京萼怎么就觉得曹寅没有礼貌,单说后面这件事,曹寅派人去告诉他:“你若是能帮我伪造董其昌(松江华亭人)的字,我可以养着你。”程京萼说我平生不造假,然后曹寅就看他比较不顺眼。曹寅后来巡盐的时候,南京的一些文人都跟着他走,曹寅就对那些人说“各位自以为是高人,但是人家真正的高人不来登我的门呀。”这话说真心佩服也行,说讽刺也行,不知他是哪个意思。

曹寅为什么要伪造董其昌的字?当然是因为有个人喜欢!康熙是董其昌铁粉,能模仿得几乎乱真。所以老曹为了投其所好,就有了这么个主意,终于有地方暴露出奸臣属性了哈哈哈!

第一曹寅不可能为了自己挂在家里炫耀,没必要,他虽然也喜欢董其昌的字,犯不着自己骗自己。第二不会拿来倒卖挣钱,他已经开出了大价钱,这是亏本生意,而且他本人不缺钱。第三只能拿来送人,送给寻求董其昌字的人,只能是康熙。曹寅父亲曹玺就给康熙进贡过董其昌的字画。

这个死顽固程京萼是不是书里“石呆子”的原型呢?一个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得人,却拥有二十把精美绝伦的旧扇子,且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知道后逼着要买,石呆子抵死不肯,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后来被贾雨村讹为拖欠官银,扇子被抄没,石呆子则生死不明。

当然现实中曹寅并没有对程京萼下毒手。

图片左边是董其昌原作,右边是康熙模仿作品,仔细看每个字是不是一样?


我还以为他是被迫害的石呆子呢,结果他是这出戏里的大反派嘛。这厮干出的事都让我很无语,居然连皇帝也要骗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0 07:56:11 +0800 CST  
曹寅留下的奏折,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三十八年有断档。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之后,接着的就是三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的两封,一封是修明孝陵,一封是专门为了拍马屁。

中间这段空白时间,他的行踪不明,但可以通过别的渠道知晓。

《楝亭诗钞》卷三靠后有《经郯城从行摘柿偶述》《过沂水有怀芷园弟》《九月七日蒙阴晓发》沂蒙在山东,从地名能看出来他在某年秋天北上了,到京城大约在九月中旬。

卷三靠前的部分还有《赴淮舟行杂诗二十首》,应当是某年秋天南下在船上写的,而且很可能就是三十六年十月去放粮那一次,他写道:

离程半九十,愁对隔江峰。

寒汐争飞鸟,晴沙隐卧龙。

行歌唯牧笛,荷篑有村农。

取次楼霞近,丹枫暗几重?(“丹枫”可见是秋天)


回帆重起碇,月没青山头。

旋旋鸦盘曙,苍苍雾翳洲。

浮光延蚤景,稳卧迩寒流。

借问庐中客,何如水上鸥?

总之,就是他感叹自己像迁徙的水鸟一样两头跑。

程霖生《石涛题画录》中收录了曹寅为石涛《仿周昉百美图》所作题跋:“此巨卷百美图,乃大涤子所制,今为问亭先生藏玩。己卯仲春,过白燕堂,始得一观……”己卯是康熙三十八年,仲春是二月,东皋白燕堂主人、问亭氏是博尔都。博尔都是清太祖第六子塔拜之孙,和康熙同辈,都是努尔哈赤的曾孙,袭三等辅国将军。说明曹寅二月份在京城里,去过王爷家里玩。

曹荃的生日是花朝节,二月初二。《楝亭诗钞》卷三有《支俸金铸酒枪一枚寄二弟生辰》:“三品全家增旧禄(曹寅自注:近蒙恩擢阶正三品食禄),百花同日着新绯(曹寅自注:生辰同花生日)。”说明在京城期间,皇帝给他升了职称,他领了工资,就给弟弟买了生日礼物。

同年二月二十一日,康熙出发南巡,四月初十这天到了江宁府,驻在江宁织造署。曹寅接驾,康熙走后他开始着手修复明孝陵的工作。

综上所述,就是康熙三十八年这次南巡,是前一年秋天,曹寅先北上,过完年再和康熙一起南下回到江宁的。(我要是李氏早就跟他翻脸了,有几个年是在家里过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0 08:48:11 +0800 CST  
康熙三十九年

《别集》卷三写道:曩逢月令,寒曹支给,咸赖同舍榷税馈薪俸自赡,余及故人。庚辰仲秋,筹饷衍期,酒米之船复不至,公私匮乏,索逋成仇。展书诵之,得晁道远《与天公笺》,阒然嗢噱,童仆惊愕,因诡猥其事。语以固穷之术,且资同郡之一笑也。

这段话的意思我不能非常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说:以前到每月结账的时候,贫穷的我在支出方面,主要依赖同僚收税馈赠薪俸自给自足,多出来的再给老朋友们。庚辰年八月,我没有及时筹集到饷钱,运酒运米的船就不来了,不论在公家还是私人方面都很匮乏,来要账的人跟我反目成仇。很郁闷的时候打开书朗读,正好翻到晁道远的《与天公笺》(他应该是写错字了,严可均辑《全宋文》卷五十七录有乔道元《与天公笺》残文,内容是向老天爷诉苦,调侃。)我忍不住就突然笑了,把小仆人吓了一跳,对这件事很害怕。我管这事叫做君子安首贫穷的方法(《论语》有“君子固穷”之说),暂且说给郡中的同僚们一笑。

诗的正文是:

汝欲笺天天益高,(你要给天写信,可是天那么高。)

谁能饱食不操劳?

絺衣綷縩空糟布,(葛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来回摩擦,白白损坏布。)

鞶带彭亨有饭捎。(佩玉的皮带鼓胀,是因为肚子里装满了饭。)

直以金钲驱虐鬼,(可以敲锣打鼓驱赶邪魔鬼怪)

何须灯火借元宵。(何必要等到元宵的灯火驱秽逐邪?参见清康熙年间编撰的《直隶通州志》,江苏北部地区,元宵夜要引火烧田,烧死害虫及虫卵,祈求丰收。)

书中这个地方插入了曹寅的一段话:中秋江宁击鼓为乐。自去年迄今,家人病,用虫咀犬咋,异怪百端,与文略同。意思是说:江宁人中秋击鼓为乐。自从去年家里人病了,被虫子咬狗咬,各种怪异,与《与天公笺》文中所写的一样。《与天公笺》里确实写到他家里人很怪异,跟中邪一样。

先生久秘长房术,(先生掌握传说中费长房的法术,能医重病鞭笞百鬼,一日千里。)

待把茱萸遍赐糕。(等到重阳这一天,采摘茱萸,接受赏赐的重阳糕,来辟除邪恶之气。)


在《红楼梦》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写到中秋节,“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与曹寅诗的小注中“中秋江宁击鼓为乐”一样。

王熙凤资金周转不灵要当东西的情节也有对应。

然后就是中邪这件事了,宝玉和凤姐两人中邪是因为赵姨娘请了马道婆做法,一僧一道救他们是为了说明那块宝玉的好处,“宝玉”能“除邪崇”。曹寅现实中确实遇到过“家人病,用虫咀犬咋,异怪百端”的情况,同时债务缠身,比较麻烦。

有一首诗也写到同样的情况:冬来为夙逋所累,拉髯兄曝日堂前出扇得画图,思世情不觉失笑,遂题画端。此紫雪庵主得力之偈也,即以奉赠,以为开岁笑柄。

可见他的欠债问题到康熙四十年春节也没解决。

这首诗的正文是:

道贫已不见,身贫众乃惊。(仕途的贫瘠已经过去,我说自己经济困难大家都很惊讶)

我本放诞人,聊复遣此情。(其实我本来是个放诞的人,姑且排遣一下我的心情)

左厢畜声伎,右壁图蓬瀛。(左厢房里养着唱歌奏乐的艺人,右边墙上挂着蓬莱瀛洲的仙境图画)

中堂泛匏尊,日夕醉还醒。(我在中堂用匏尊喝酒,醉了又醒,醒了又醉)

古来贤豪士,怀抱恒不平。(自古以来的贤者豪杰,心中常常有不平的事)

贵贱使之然,区区无近名,即此亦云乐,毋为造物轻。(这都是有贵有贱身份变化使然,做一个区区无名的人也很快乐,不要以为是造物主轻视你。)

为什么曹寅突然在康熙三十九年就欠债了呢?可以猜一下。

前一年是康熙三十八年,玄烨来南巡了,这就是一笔开销。玄烨走后,五月曹寅有奏折说“奉命于湖广、江西米贱之处采买时米……目下正在采买”。到了十二月十二日,又有奏折说:“臣寅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抵署,遵奉圣谕购买米石……”两次买粮食又是一笔开销。三十九年二月,江苏巡抚宋荦也在漕运截留二十万石备赈,可以作为当时灾情的一种辅助证明。

鉴于曹寅经济紧张,三十九年康熙把上供鲥鱼的差事给他停掉了。曹寅在《楝亭诗鈔》卷七有《鲥鱼》一首,自注:予向充供使,今停罢十年矣。这首诗胡绍堂考证是康熙四十九年写的。

小说里的困境是由“宝玉”解决的,宝玉象征传国玉玺,也许现实中皇权也对他的困境解决有所帮助,康熙四十年五月曹寅开始办铜,得到了一笔贷款,暂时得到缓解,不过长期来看负债反而增加了。

至于家里人的怪病,怎么结果就不知道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0 16:20:49 +0800 CST  
作者:十七姨112358 时间:2015-12-10 16:03:22
其实古代的人对男同的包容心比现代人大多了,龙阳、断袖、娈童早见惯不怪,金瓶、红楼里都是公开的,当事人也并不以为耻。
————————————————————————
清代这方面确实不伤大雅。比如曹寅的朋友陈维崧就是当时一个著名的同性恋。

他比曹寅要大不少,曹寅作词就是陈维崧教的,这是曹寅自己写在词集序言里的。比如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五晚上,曹寅和陈维崧等等一些人在纳兰性德家开PARTY,曹寅写了一首《貂裘换酒》(我查到康熙这天晚上在宫里宴请满蒙贵族)。后来陈维崧死了曹寅还给他写了悼词。

陈维崧当年在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家的水绘园见到男优伶徐紫云,一见钟情。当时水绘园内梅花盛开,两个人在花园里幽会,被冒襄发现,非常恼怒。派人将紫云捆缚,欲施以杖打。维崧极其恐惧,跪请冒襄母亲出面调停。当晚,维崧跪在门口写诗。冒家最后就把徐紫云送给了陈维崧。

徐紫云后来成亲的时候,陈维崧作了《贺新郎·云郎合卺为赋此词》:……了尔一生花烛事,宛转妇随夫唱。只我罗衾寒似铁,拥桃笙难得纱窗亮。努力做,稾砧模样。休为我,再惆怅。努力做,稾砧模样……稾砧是丈夫的意思,大家会意吧。

他还请名画师为徐紫云画了《紫云出浴图》,然后让各路文人在上面题诗,徐紫云三十二岁就死了。

《紫云出浴图》其实就这样而已,没有什么香艳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0 16:46:21 +0800 CST  
@结舟 2040楼 2015-12-10 19:25:00
楼主你是不是就是我在微博上视奸的那个妹子!你缩!除了你谁还能把曹康基情写得如此动人如此入骨又如此顺理成章!
—————————————————
就是我呗,你知道我没有六十岁的。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0 21:53:45 +0800 CST  
@一生平之2 2042楼 2015-12-12 00:07:00
楼主,刚重看到对献芹的解释,忽然有个想法。雪芹的雪字可否理解为取的血字的谐音,这样看的话,倒有几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戗,也对应了曹寅诗中所写的为了红楼一书呕心泣血。

有这个想法主要是从小就没明白雪芹二字有何深意,无论是做为芹菜还是礼物、计策,与雪相配都无法有更深的含义。如若通血,倒还有些意思。
—————————————————
雪是不是等于血,等于“墨华直洒心苗血”?这话不好说,但是作者喜欢用同音字暗示一些东西是很明显的。

你说到献芹这个词了,我先说下献芹,这个词主要是对着皇帝王者来的,我们可以看看别的大师示范用法:

“虽白雪阳春,莫致天颜之一笑;而献芹负日,各尽野人之寸心。”——苏东坡。

以前不少学者也提过这一点,说曹雪芹之所以起这么个笔名,是因为芹自古是谦称,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但没说这个礼物是给皇帝送的,建议是给国君提的。

唐代高适有“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李白有“徒有献芹心,終流泣玉啼”之句。泣玉就是和氏璧的典故:

《韩非子》卷四《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看出来没有?楚人哭泣宝玉被当做石头,石头等于宝玉。

和氏璧后来就被做成了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且昌”,对应贾宝玉那块娘胎里带来的那块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再说谐音的问题。《红楼梦》中有两个小人物,男的名多官,他的媳妇称多姑娘。这一男一女出现在小说第21回,到第77回才知道他们原来就是晴雯的兄嫂。

“有一个极不成器破烂酒头厨子,名叫多官,人见他懦弱无能,都唤他作“多浑虫”,连起来就是“官多混虫”。
他说:当官的大多都是混虫。

众作周知曹寅养门客,来来去去养了不少。

小说里贾政也养清客,这些人出场不多,但名字很有意思,应该很直接的代表了作者对他们的看法。

第八回:…门下清客相公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一个抱住腰,一个携着手,都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作了好梦呢,好容易得遇见了你。”说着,请了安,又问好,劳叨了半日,方才走开。——“沾光”和“善骗人”,哈哈哈!

建设大观园的设计者:“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山子野应该就是山子张,造畅春园的那家人,从明代传下来的家族手艺,这里没有讽刺的意思。用一个“野”字形容出对方的造园风格。

理解“野”去看避暑山庄就很明白了,大巧不工,但不要看乾隆后来加的那些东西。另外,要理解“淫巧”还得去看南方园林。

十六回: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去,所以命我来见叔叔。”——不顾羞。

第八回:可巧银库房的总领名唤吴新登(管钱的叫“无星戥”。星戥是秤上的刻度标记,就是说这个人根本不可靠)与仓上的头目名戴良(待粮,没有粮了)还有几个管事的头目,共有七个人,从帐房里出来,一见了宝玉,赶来都一齐垂手站住。独有一个买办名唤钱华(反过来就是:花钱)因他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宝玉忙含笑携他起来。

此处我感觉他是在笑话内务府的人,但是我认为他很可能也是在自嘲,因为他写到的三个部门,就是他自己管过的部门!银库是会计司,仓库是广储司,买办都是他自己。

换个思路,假设他不是说自己,那么他讽刺和描写的也都是他了解的部门和时期,会计、储存、采购、建设园林、采买教习戏子、字画,因而也是这书感觉极写实的原因。

第二十六回:只见詹光、程日兴(成日里兴事)、胡斯来(胡来)、单聘仁等并唱曲儿的都在这里,见他进来,请安的,问好的,都彼此见过了。还有个王作梅(妄做媒)。

其中“詹光”戏份最多,有名有字,能凑全套。第四十二回: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詹光,字子亮,起得倒是很合适。

总结一下就是:沾光、整天兴事、胡来、善骗人、不顾羞、妄做媒、没准星、好喝酒、花钱。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13 11:26:05 +0800 CST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说:“红楼梦里的排场,犹如宫里排场的缩影。”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我觉得已经很有说服力了。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20 19:58:59 +0800 CST  
@purkey123 2050楼 2015-12-22 20:11:00
楼主太厉害了,花了两天终于读完,感觉有理有据,迫不及待注册了个号想来回复一下。另外就是有一个小问题想探讨一下,楼主你有没有觉得康熙在曹寅儿女的安排上显得有点“重女轻男”?曹寅长女作为包衣家奴能嫁给满洲贵族,还是铁帽子王作正妃,之前有这样的先例么,就算以“高门嫁女”来解释这也不是一般的高攀了吧,相当于直接从奴隶变成当家主母了?曹寅次女更夸张,嫁蒙古王公,康师傅自己的女儿孙女们出嫁也就这个水准了吧?而
—————————————————
这事我也觉得不是很明白,或者说有很多想法但是倒不出来……其实曹颙曹頫都不是曹寅的亲儿子,俩闺女应该是亲生的,难道不是亲生的康熙就有点不大上心了吗?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5-12-23 10:16:54 +0800 CST  
有一件事,可能是“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故事原型,发生在康熙四十二年。

这一年康熙第四次南巡,康熙和曹寅的老师,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康熙请他游玩了畅春园。高士奇有文章记载,文章名字叫《蓬山密记》。想看全文的可以在网上搜索,有现成的电子版。

我们主要来看看他这段经历和刘姥姥游大观园的重叠度。

一、贾母见过刘姥姥第一面之后“鸳鸯忙令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那刘姥姥那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说。”

康熙也让近臣给高士奇换了自己的衣服“出渊鉴斋户外,赐上用绒帽,上有金刚石绒色龙缎袍,石青四团龙褂,命近侍为臣着之。”

二、第四十回题目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贾母为刘姥姥举办了两次宴会。

康熙也为高士奇举办了两次大宴,高士奇说“十三日早,蒙赐满洲桌子全桌,此最隆者,除出师大将军外,无全桌之赐。”“十七日早,至佩文斋,午方出,又赐满桌一席。”不是满汉全席,是满洲桌子全席。

三、《红楼梦》:姑苏选来的几个驾娘早把两只棠舫撑来,众人扶了贾、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鸳鸯、玉钏儿上了这一只,落后李纨也跟上去。凤姐儿也上去,立在舡头上,也要撑舡。贾母在舱内道:“这不是顽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给我进来。”凤姐儿笑道:“怕什么!老祖宗只管放心。”

高士奇也和皇帝在畅春园坐了船,跟凤姐一样坐在船头上:“随上登舟,命臣士奇坐于鹢首,缓棹而进,自左岸历绛桃堤、丁香堤。”一样有美丽的驾娘为他撑船,“登舟棹船,二女皆淡红衫,石青半臂漾舟,送至直庐。”

四、贾母倚柱坐下,命刘姥姥也坐在旁边,因问他:“这园子好不好?”

高士奇这边是“过观澜榭,上曰:‘尔尚能记此地否?’臣云:‘尚忆创造时大略。’”

五、探春房中有各自字画古董,有米芾和颜真卿的真迹,这已经不是开玩笑的古董级别了,应当是大内珍藏:“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高士奇也见到很多古董“复至雅玩斋,所列彝鼎、古磁、汉玉、异珍、书画之类,咸命观之。古色满前,应接难遍。”

六、贾母带着刘姥姥观看了姑娘们进行戏曲演出: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文官等上来请过安,因问“演习何曲”。贾母道:“只拣你们生的演习几套罢。”

而高士奇也是一样:上亲抚《普唵咒》一曲……命宫人隔帘弹一曲……次令弹虎拍,次弹琵琶,次弹三弦子……再令弹《变调月儿高》……弋调演《一门五福》。上云:“尔汉人遇吉庆事,皆演此。”次昆调,演《琵琶上寿》,上云:“尔年老之人,不妨观看,莫有回避。”次弋调,演《罗卜行路》,次演《罗卜描母容》,上云:“此女唱此折甚得奥妙,但今日来使演出关目,令隔帘清唱。”真如九天鸾鹤,声调超群。次演昆调《三溪》,上云:“此人乃内教师也。”且屡谕云:“尔在外见得多莫笑话。”次演弋调《琵琶盘夫》,上指蔡邕曰:“此即顷隔帘清唱之人也。”次演昆调《金印封赠》,上云:“此折文词做法皆无取,只取今日吉兆耳。”

七、书里有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

鸳鸯笑道:“我知道你这十个杯还小。况且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凤姐儿笑道:“更好了。”鸳鸯果命人取来。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那大的足似个小盆子,第十个极小的还有手里的杯子两个大;喜的是雕镂奇绝,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以及图印。

高士奇这段不在此文中,他另有《杂记》云:直大内见三异物焉。一小金合……,一镂象为球……,一酒杯,二十有四,由大及小,如窣堵波,高二寸许,镟木为之。质黄色,有木理,薄如纸,柔软而轻,嘘气辄可飞动,然能注酒”。

这二十四个一套有黄色木纹的酒杯,虽然比刘姥姥看到的十个一套黄杨木酒杯数目多,但作为原型事出有因。

八、两边都喝了茶。“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高士奇是:“赐武彝蕊茶毕,谕令:“且退。数日后,再命汝来观。””

九、刘姥姥“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这就是写实立体的西洋油画。

对应高士奇文中“上指示壁间西洋画令观。”“上召近膝前,许久言及西洋人写像,得顾虎头神妙。因云:‘有二贵嫔像,写得逼真,尔年老,久在供俸,看亦无妨。’先出一幅云:‘此汉人也。’次出一幅云:‘此满人也。’”

十、刘姥姥在宝玉房中见到大穿衣镜,“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高士奇也得到皇帝送的大穿衣镜:“上赐各器二十件,又自西洋来镜屏一架,高可五尺余。”五尺即1.67m,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一个大镜子。

楼主 光头风月  发布于 2016-02-03 13:42:46 +0800 CST  

楼主:光头风月

字数:325717

发表时间:2015-05-08 02:57:1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6 15:46:59 +0800 CST

评论数:26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