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分析罗——新疆,罗布泊,失踪的科学家和双鱼玉佩事件

很多童鞋说lz更新越来越慢。事实情况是,lz更新一直很稳定,是大家越来越热情啊了……刚开始lz一天回来也就分几页,后来十页,再后来十几页……搞得现在lz都不敢停,停一次好几页就翻过去了,晕啊。

今天因为晚上实在有事要出门,没办法上来更新,只好趁现在的功夫更一部分。更多细节已经给出来了,相信到现在,大家肯定对事态发展也有了新看法,请不要大意地各抒己见吧:)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12:28:34 +0800 CST  
@晴雯格格 2012-04-27 12:25:40
为什么大家觉得国家派人找一位科学家,很神秘呢!
好歹人家也是科学家,也是为了国家任务而至今下落不明,难道不应该找吗?
我觉得是不是后人们把这些事夸大了,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演变成了如今这种带有诡异神木色彩的故事呢?
还有,楼主你确定你不是写手?
我最讨厌的就是编故事的写手。。。。
-----------------------------

我开头就说了,我为什么开这个帖子,就是因为我很讨厌这个事件被一帮写手拿去编故事,怪力乱神胡说一气。我要做的就是尽力真实地还原这个事件本身(毕竟再想让它变得真实,我之前就说过,会有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我们毕竟不是这个事件的亲眼见证者或者亲身经历者,我只能拿我能拿到的最权威的资料去剖析。

你看到的这些都是当事人的采访资料,他们自己说的记录的,司机王万轩、陈大化、行政总管陈百录、化学家闫鸿建等等,你把它放到他们面前他们也得承认是自己说的,我只不过是按照他们的采访中的每一个事件,重新整理到一起还原了而已。

你信与不信,请自行判断。真实性不在于我,在于这些受采访的当事人。

虽然有整理,但我保证,这个事件扒到现在,除了推测部分是我自己扯蛋(我也一直再重申),从头到尾,没有一个情节是我原创的,全都有资料出处。

会编故事的人网上多的多,很多网友的分析都比我精彩、科幻、更像大片,而且如果我想编故事赚噱头,为什么不单刀直入来那个最刺激的?双鱼玉佩复制人,镜面世界平行空间,岂不是更吸引眼球?何苦辛辛苦苦扒拉这些资料?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12:44:28 +0800 CST  
@羁天云渡 2012-04-27 12:49:11
楼主容我侧重点一下哈,你是不是看过"遇蛇"?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没看过,那是神马?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12:52:12 +0800 CST  
@秦乃川 2012-04-27 13:11:30
第一页的时候···
就凭你写的那点东西···
再看下满屏的“MARK”之类···
水军作风明显,你也是天涯熟人了,手法未免简单了点。
-----------------------------
@小虫梦蝶 2012-04-27 13:12:43
你老人家真相了。其实这57页的回复都是一个人换了无数ID回复的。
-----------------------------
@秦乃川 2012-04-27 13:15:03
看了这么多帖,如果开头就普普通通,还有一大片几个字顶帖的,绝对是水军。
-----------------------------
阴谋论到我身上了…有疑问请去站短版主,查查这些Id资料,敲敲他们,我们不妨对峙一下。五年的马甲,我还爱惜着呢。水军神马的,我也没你想的那么稀罕。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13:30:29 +0800 CST  
@孩子气的神 2012-04-22 22:44:25
第三,城市凭空消失了?
还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这货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新疆探险。
第一次探险罗布泊时没经验,干粮设备什么的都带齐全了就是没带水,结果差点渴死。不过之后他痛定思痛,发明了在冬季携带冰块进入罗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赫文一行在罗布泊沙漠途中,他雇佣的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去寻找丢失的斧头,突然遭遇沙尘暴。结果意外发现沙子下面埋着一座古城,赫文泪流满...........
-----------------------------
这个地方的确写错了,本来是想写引用史记里一句话,“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句话来着,结果写着写着突然不想加了,直接写了他最后还有记载的唐朝,但是前头就忘删了…还想着要更正一下,要不是你提醒,我就忘了,多谢。@蜗牛蜗牛快出来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16:49:37 +0800 CST  
@agars 2012-04-27 20:30:34
楼主今天还来更新吗?
-----------------------
抱歉,lz目前在外头,今天的更新挪到了早上,所以要等明天了啊,明天见~~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7 20:32:26 +0800 CST  
似乎在天涯上开帖,稍微热闹点就会引来争吵,lz今天早上一打开帖子,又是几十页过去了……
lz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不想看无意义掐架的话,第57-80页全部跳过,因为基本上歪楼了,有两三个找存在感的货说着跟主题无关的车轱辘话,浪费人时间精力,请无视。

这是此贴的无水版:

http://www.o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3279448.shtml

大家把这个链接复制粘贴到浏览器地址栏里,就可以直接只看楼主。

强调两点:

第一,我说了不止一遍,这是一个关于彭加木悬案的【资料整理贴】,外加自己扯蛋的猜测。关于这个案子的资料报道不少,但是都不系统,看不出一个脉络来,lz就是打乱后重组,再分析猜测。lz在帖子从来没有以任何类似于“内行专业人士”、“技术贴”、或者“科普贴”的词语自居,多谢谬赞。不要在这种有的没的地方大做文章扯蛋,不满意请另谋高就。

第二,有人对重水一说提出质疑,没错,重水是从普通水里也可以分解而成,但是请看清楚我过去所说的话,我说的寻找重水是指天然重水,这是一篇资料里给出的猜测,不是lz。

第三,关于椰子奶油糖是大白兔奶糖的事,有童鞋提出质疑,多谢提醒。lz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这的确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因为79年的椰子奶油糖和我们普遍说的大白兔奶糖根本不是一种,lz出于惯性思维将这两个等同起来,细节疏忽了。

lz查到的《追寻彭加木》一书中,作者提到的糖果是“青岛食品厂出产的椰子奶油糖”,而很多其他报道中显示是“大白兔奶糖”。

不妨发图来对比一下。
是以讹传讹导致的谬误,还是几名当事人本身在透露这个细节时,出现差池?这是一个疑点。


下图为1977-79年的椰子奶油糖包装。



下图为大白兔奶糖。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0:48:41 +0800 CST  
安营扎寨

6月16日,困难重重,探险队被迫停下不再前进。

一方面是后面两辆车,中型越野车和卡车都跟不上了,一开始等半小时,后来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油和水都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于是这变成了对探险队信心和意志力的考验。

“一边吃饭,彭加木一边开动员会,已经动员了三次了,他说,现在还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王万轩说。

下午2点左右,探险队在疏勒河南岸的库木库都克扎营。

由于在东进的日子里,探险队着急赶路,每天都是在新的地方睡觉,每夜因为恐怖的大风也只能平均睡三四个小时。因而当他们到达库木库都克时,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都不算好。

疏勒河故道中常有苍蝇和叮人的小虫子“小咬”和“草蹩子”,而疏勒河的南边是广阔的库穆塔克沙漠。探险队宁愿在沙漠里过夜,也不愿意在疏勒河故道里安营扎寨。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1:37:54 +0800 CST  
这货我不正式回应他一次,他似乎很不甘心啊。

我说了这是系统地资料整理贴,我从开头就说了,除了分析部分,我这里没有一个情节是原创的!什么是系统地?自然就是把手头资料打散了,按时间顺序拼凑,并加以自己的分析。艺术里还有二次创作之说呢,这个就这么难以接受吗?

你问我怎么用别人的资料,废话!我原创了情节那是小说,不是真实案件!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那我自己话凭空捏造出来当时的情况。而且我说了,转述都带有主观性,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主观性,我不会轻易换词去描述!是,我这里原创也有照搬也有,怎么,你要治我的罪吗?

关于引用问题。这帖原本就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对比分析,打算把这个事件捋清楚,让大家至少知道,这个科考前面中间后面到底在哪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是希望有个比较明确的结构在里面,但是原来那些稿子比较混乱,时间线不明,这个说了这个细节,那个说了那个,强调的部分都不在一起,所以我想把它们按时间组合好,大家就能更明白。之所以不直接贴出原文,是因为我独立转贴出来这几篇,对系统地理解这个事件没有任何帮助!难道大家就想看到个帖子内容里全是全文转载,没有一点整理和自己的想法?

这么做大家还是对于哪天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在什么事情之前发生还是没有概念!呼啦一下全贴出来只会让人眼晕!我从来没说过我原创了内容,我反复在说我是用的资料。这个你自己在一开始也承认了,之前骂我装专业人士,不骂我抄袭,怎么现在有反过头来抓住这点不放了?这些资料我说了打算私藏吗?是,写论文还讲个引用呢,我有避讳吗?我是偷懒没有加文中引用,这是我没考虑好的问题,怎么,我写个帖子娱乐一下还得遵照论文格式标上脚注尾注?我一再反复强调这个资料里谁说的,那个资料里谁说的。原本就是偷懒,打算在阐述完这个事件之后一并贴一个引用目录就了事,这么提醒我我真是谢谢你了。我不知道这种资料整理踩到你什么痛处了?你要那么不满意,自己去看学术论文不就好了。

你追着我骂30页,口径不一致,我虽然名字是神但毕竟不是真的神,我脾气再好也是有脾气的。我不知道你是何居心,但是谢谢,你该哪来待哪去,不必在我一个烂帖里委曲求全。老实说,你想象力比我丰富,那么多阴谋,什么花钱买水军,什么帮涯叔卖百宝箱?很精彩但是也很扯蛋!但是本来写这些就不是我的义务,只是出于爱好。有爱的时候八卦八卦扯扯蛋,不是挺好的吗,对我进行人身攻击就有点过分了吧?

我这人不擅长吵架,你既然要掐架,泼我脏水,那么我尊老,先给你让地儿,索性让你一次骂个够。我没什么可争的,因为我知道封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你还会带着新的马甲过来骂我。但是我也不想看到你的任何攻击,八卦本来就是件让人让自己开心的事,又没有商业用途利益冲突,我犯不着看着你的恶毒字眼犯恶心。

但是你要觉得你这样就能把我从自己的帖子里逼走,实在对不起,要让你失望了。我现在有事得出门,你先继续,最好你继续24小时守着这个帖子不停地骂我和众网友们,把所有人都骂退,我在此先提前谢谢你替我增加的点击和回复!对于你对我相爱相杀的感情、以及为此所做出的贡献,我感激涕零,不知所言!但是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表白!

让你失望了,但是我会继续更新的,不过不是现在。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很多网友在他辱骂时还替我说话,为此挨了不少冤枉。我也深表歉意,谁知道这货战斗力那么强,战斗值爆表啊!终于等到有一天,有人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身上了,哈哈。难道我真的要红了?开玩笑,玩笑而已。别忘了八卦的主旨,全民娱乐!

谢谢大家不屈不挠的陪伴和没被这货赶走的毅力,是我这个lz没做好,没把握好全楼气氛,导致不在时有这种疯狂粉丝追进来表白,我深刻检讨。我这两天实在也忙,否则不会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更新的。但是我会把这个悬案说完,分析完,甭管再扯蛋不能有头无尾,这样才对得起大家的关注。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3:48:39 +0800 CST  
@夏初小七 2012-04-28 13:52:55
本来抱着八卦的精神来看这帖子的 之间也mark3次了 从63页之后 楼主就鲜有出没 倒是一堆有的没的的人蹦出来 刷刷刷 吵架也能翻十几页 而且乐此不疲 我真是凹凸了-。- 话说你们不爱看 干嘛要来这里蹦达呢 就为了质疑楼主不是原创 是抄袭
但凡来八卦区的 哪个不是抱着娱乐精神进来的 有人乐意费那么大劲把东挪西凑的东西放在这 给大家8 喜欢看就找个小板凳蹲着看合集 不喜欢看右上角
至少楼主组装东.....
-----------------------------
谢谢,我这两天本来就忙得焦头烂额,都是抽空看一眼帖子。现在这几个货蹦跶得正欢,等他们蹦跶累了再来。你过两天来只看楼主吧。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3:59:46 +0800 CST  
遭遇野骆驼

此时,探险队却在这里突然遭遇了一批不速之客,一群野骆驼。
而关于这件事,不同的资料描述却又出现了很明显的分歧。我们需要进行一下对比。

在对王万轩的采访资料里,他是这么说的:6月16日的【傍晚】,在探险队身心疲惫达到低谷的时刻,他跟队长彭加木在车上发生了争执。

“我说,这样下去,你会把考察队带入绝境。”
“彭大声地说,‘怎么连你也怕死了?’”
“‘怕死?怕死我就不来了!要不咱俩下车比比,看谁更怕死!’”王万轩激动地说。
彭加木低着头,沉默着,很难受的样子。十几分钟后,彭向王道了歉,但还是闷闷的。

就在这时,一群野骆驼出现了,十五六头,“野骆驼”!有人喊了一声。
此时的彭加木一下子从车座上蹦起来,激动得浑身发抖,大叫,追、追!

请注意,按照王万轩的描述,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傍晚。

而在另一本关于彭加木的纪实文学《追寻彭加木》中,作者却写到,早在【下午2点】左右,几人刚刚抵达库木库都克时,就遭遇了这一群野骆驼。

傍晚,和下午2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我们再加上新疆当地与北京时间的2小时时差,我们假设此行探险队用的是标准的东八区区时,那么实际上北京时间下午2点就是新疆当地时间中午12点!

一个是傍晚,一个是12点,为什么在描述彭加木一行人遇到骆驼群的时间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图为野骆驼。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6:22:43 +0800 CST  

“沙漠之舟”

野骆驼,又名“沙漠之舟”,目前属于国家濒危物种,过去曾经遍布于世界上很多地方,然而现在野生骆驼只在蒙古和我国西北部存在。这些地方多沙漠和戈壁等广阔的不毛之地。就比如罗布泊,这个地方干旱缺水,夏天酷热,冬天又冰冷,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可神奇的是野骆驼适应能力极强,耐饥、耐渴、耐热、耐寒、耐风沙,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其中,因而被人称作“沙漠之舟”。

更神奇的是,野骆驼甚至能以喝盐水为生。专家曾声称只要喝足一次水,野骆驼可以在一个星期内都不再喝水。80年代初时,全球只剩下2000-3000头野骆驼,所以彭加木看到野骆驼群,自然是激动万分。

于是随着彭加木一声令下,车队与野骆驼进行了一场赛跑。探险队遇到的骆驼数量在这里并不算太明确,有资料记载是17头,也有说是15、16头,不过这种细节误差并不算太大,我们暂且搁下。

虽然在追赶过程中,很多骆驼都趁机跑散了。但还是有两只掉队了,一只是小骆驼,另一只是只大骆驼,而且是母骆驼。

小骆驼腿有点瘸,自然很快落伍,开车3公里后立刻被活捉。

而母骆驼看到小骆驼离群,不时回头张望,结果也离开了骆驼群。又追了3公里,陈百录掏出枪朝母骆驼连放7枪,母骆驼应声倒地。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6:55:29 +0800 CST  
野骆驼

所以,我们暂且可以打消看到野骆驼等于水源在附近的念头。因为野骆驼能喝盐水生存,所以如果想要通过野骆驼来推测附近是否有水源,基本是不可能的。野骆驼每日可行进50公里,坚持10天不喝水,那么实际上野骆驼的活动范围是非常大的。

但是捕捉到两头野骆驼的确也是此行的意外收获。彭加木当即决定把小骆驼当做活标本,装在车上好以后运回去,而把已死的母骆驼剥皮做成死标本。

彭加木甚至还亲自去剥皮,挤骆驼奶请队员喝。当然,除了他也没人敢喝。所以也只有他一人喝了,因为他声称这是“沙漠中最富有营养的饮料”。

请注意,这是关于饮食方面的一个细节,一路以来探险队吃的都是同样的军队基地购买的食品,但是在这里,他喝了一样东西,是任何人也没碰过的——野生骆驼奶。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7:18:18 +0800 CST  

请求支援

然而在支帐篷做晚饭时,水和汽油的残酷现实又摆到探险队眼前。按照原本的行进速度,现在本应该抵达目的地。然而现在却还只是全程的一半,还剩下400公里的路程没走完。汽油与水却都各只剩下一桶。

而那仅剩的一桶水也因被放置在旧汽油桶里,呈现深褐色,满是铁锈。

探险队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吃晚饭时全队又进行再次讨论,决定向马兰基地请求救援。注意,彭加木在这里并没有明确反对这个意见,他的想法是,我也同意,但是,我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我们按照前苏联的那张地图,先在附近试着去找一找水。

为什么彭加木会提出这个办法呢?

第一,虽然这个项目是由中科院批准,也是官方提供资金。但是彭加木认为,飞机飞行一小时要1000块钱(当时物价),甚至一公斤水也要20、30块,所以粗略计算下来,直升机运送一次物资要花上万元,而且数量有限。这样一来,国家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第二,如果能在这附近找到水源,不但可以解决这次的用水问题,说不定还能为以后科考队过来探险考察提供帮助。

于是,在他的提议下,大家又开始在附近寻找那口水井。在《追寻彭加木》一书中,根据陈百录的说法,他跟汪文先早在16日下午就曾往东去找过水,但是一无所获,这一点也得到了马仁文的证实。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8:02:27 +0800 CST  
@hityuqing 2012-04-28 10:24:28
...........
彭加木的失踪已成为一个谜,20多年来,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探险者,只要进入罗布泊,都不忘留意寻找彭加木同志的遗骸,以了心愿。有关部门也时刻关注着这方面的信息,但这并不是为了那笔谢金,因为寻找彭加木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01年12月,敦煌公安局接到报告,说在荒漠中发现一具死亡已久的尸体,死者男性,腕上戴有手表,身边有一两公斤容量的水壶,着中山装。敦煌公安局迅速将这一信息报告了新疆科学院,科学院立即派专人前往现场辨认。发现尸体的地方距彭加木失踪地约90公里,死者面部已完全烂掉,从衣着等方面辩认,这不是彭加木的遗体,人们很失望。
彭加木遗体为什么久寻不见?这个谜如何解开?敦煌的一个骆驼客淡的情况似乎有助于人们解开此谜。这个骆驼客叫叶多寿,家住敦煌城里,对彭加木失踪这一带的地形很熟,旧社会就赶着骆驼经常往来于敦煌—哈密—吐鲁番,他说,彭加木有可能掉进北戈壁的土海里了。
他说的北戈壁是指疏勒河北故道北侧的戈壁滩,也就是彭加木留下屁股坐印时所面对的那片戈壁滩。为啥叫土海?叶多寿说,那戈壁滩看上去是平的,其实是假的。古时候那里有很多深沟,后来风吹的细土面儿把它填平了。那土面像雪粉一样,是虚的,表面上却是一层干皮,人、马、骆驼踏上去,噗哧一下就埋进去了,越挣扎越深,就像人误人了沼泽一样,最后把人埋的连印迹都不留。他早年就曾见有人掉进去过,根本没法救。彭加木是否也遭了此难呢?
彭加木虽然已魂归罗布泊,但他的生命已永远与中国西部、与大漠戈壁、与科学事业熔铸在了—起。
-----------------------------
@今晚滴月亮好圆呐 2012-04-28 18:26:35
比较相信这敦煌骆驼客叶多寿说的这种情况
-----------------------------
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假戈壁”,既然之前能把车陷进去,那么肯定也能把人陷进去。但是当时我记得看到的示意图上显示,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是一片沙漠。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8:35:18 +0800 CST  
@孩子气的神 2012-04-28 18:02:27
请求支援
然而在支帐篷做晚饭时,水和汽油的残酷现实又摆到探险队眼前。按照原本的行进速度,现在本应该抵达目的地。然而现在却还只是全程的一半,还剩下400公里的路程没走完。汽油与水却都各只剩下一桶。
而那仅剩的一桶水也因被放置在旧汽油桶里,呈现深褐色,满是铁锈。
探险队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
吃晚饭时全队又进行再次讨论,决定向马兰基地请求救援。注意,彭加木在这里并没有明确反对这个意见,他的想法是,我也同...........
-----------------------------
@dubN 2012-04-28 18:30:55
lz,我刚看了寻找彭加木的视频上,有几个问题诶。
一,看你整理的资料,当时拐弯的时候是彭不等后面的车,但是视频里的意思貌似是后面有车渐渐放慢速度不想跟了。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理解错了。
二,视频里说吃骆驼肉当晚,也就是彭加木出走的前一晚,他并没有回帐篷睡觉。
三,对于大家质疑的司机回车上找东西,怎么发现纸条的,视频里说明的是司机回车上取衣服,因为天气变凉了。然后发现副驾座位上放着一张地图。(是一张.....
-----------------------------
一、我看的是王万轩还是陈大化的口述材料来着,他们的意思好像是彭加木等不及后面了,所以王万轩才提出是不是要放慢速度。但是我觉得你这个可能性也很好,说不定是后面的人也不想赶上,我说的是带电台的那个陈大化。那么如果排除客观因素,阴谋论点,可能性有二(我扯蛋一下啊):陈大化主观上不想跟着去穿越湖盆;陈大化故意放慢速度把电台留下

二,这个细节我真的不知道,是真的吗。我再标注一下让大家都看到你的话,【吃骆驼肉当晚,也就是彭加木出走的前一晚,他并没有回帐篷睡觉。】

三、这个地方有歧义,我记得看到的是夹在地图册里。

四、沙地变盐碱地?你的意思是柔软的沙地变成盐碱地是在二三天内发生的?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8 18:44:19 +0800 CST  
刚才来得及上网,看到有朋友站短我,问怎么不更新了。抱歉,最近实在太忙,前两天也是因为周末才更新不规律了些,从明天开始依旧是每天晚上8点后规律更新,谢谢大家的记挂,我没有弃楼,欢迎明天继续参与讨论。采纳前面一位同学的意见,从明天起我也会参加讨论,只要有有意思有用的回复我都会回应,好让那些使用"只看楼主"的朋友能轻松清净地看到。大家明天见:)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29 22:32:11 +0800 CST  
lz曾出现的页码:
第1、2、4、5、8、18、19、21、22、23、24、43、44、45、46、47、48、49、52、53、54、55、56、57、65、82、83、91、92、93、95



四口水井

在《追寻彭加木》一书中提到,彭加木在几日前曾跟马兰基地的参谋张占明闲谈时,说起这样一件事。

在1980年1月,CCTV和NHK联合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的摄制组就曾经在一个叫“八一泉”的地方加过水。而这个“八一泉”所在的位置,正好就是疏勒河故道北岸,库木库都克北约30公里处。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八一泉”呢?张占明说,“是因为50年代时,兰州部队的战士经过那里,发现底下有水,于是挖坑取水,坑里的水可以没过膝盖。为了纪念解放军功绩,便命名为‘八一泉’。”

对于彭加木来说,这是一个有那么一点希望的线索。

而另外一方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张彭加木对之抱有很大希望的前苏联地图。当然,这张所谓的前苏联地图原件扫描件复印件我们全都无法看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下面这张手绘图想象一下。
彭加木发现这张地图上,在库木库都克以东的疏勒河南岸,羊达克库都克附近位置,居然标注有4口水井!

这张前苏联地图是40年代绘制的。这是另一个线索。

这两个线索,一个发生在20年前,一个30年前。一个是道听途说,一个是一张不知真假的前苏联地图上的标记。或许都是谣传,然而,身为科学家的彭加木却似乎非常坚信按这些线索会找到水源。


图为一张不知来源的罗布泊手绘地图。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30 19:52:02 +0800 CST  
@神聖风暴 2012-04-30 19:28:02
帖子里这些东西是怎么知道的?
-----------------------------
来源颇多,最后一并上参考资料和原文地址。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30 19:55:35 +0800 CST  
八一泉


1980年,《丝绸之路》摄制组,“八一泉”。
有没有觉得眼熟?

如果没记错的话,再翻回彭加木的第二次罗布泊探险,我们找到的时间是1979年。更进一步,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
没错,在新浪网提供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个很微妙的说法:“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

1979年,1980年。又矛盾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段信息产生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同样一个摄制组,却在不同的时间都到达过罗布泊附近?而一个是有彭加木跟随的1979年,而另一个则是在没有彭加木跟随的1980年?(之所以知道彭加木没有跟随是因为上面提到,《丝绸之路》摄制组遇到“八一泉”的事情彭加木也是听别人说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我们把它理解为摄制组在79年底和80年初都一直在丝绸之路上转悠,但是79年时有彭加木的探险队跟着,而80年因为彭加木的先遣探查任务已经结束,熟悉了路线,所以提前走了。

然而仔细回想一下,彭加木在第二次探险中的任务应该是作为排头兵先行,开路探路。按常理说,摄制组应该走的是彭加木他们走过的路线才对。那么如果真有“八一泉”的话,应该也是彭加木一行人先碰到,摄制组才看到。可是为什么摄制组却在与彭加木分开后的1980年独自看到了?

其次,之前忽略掉的彭加木第二次探险时间,1979年11月15日和12月20日。在这里,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和”?是1979年11月5日出发和12月20日出发的分别两次,还是1979年11月15日到12月20日的一次?如果是两次的话,丝绸之路摄制组后来的行程为什么跟彭加木不在一起了?


楼主 孩子气的神  发布于 2012-04-30 21:06:15 +0800 CST  

楼主:孩子气的神

字数:32728

发表时间:2012-04-23 04: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2-16 18:56:04 +0800 CST

评论数:173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