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持续更新中)

@黑虎城城主 1504楼 2013-01-25 04:17:06
半夜起来看楼主更新了没
-----------------------------
兄弟感谢我了,我这就更新。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09:09:17 +0800 CST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十五

第十五篇:不比学历比悟性

时下我国党政机关的干部队伍,大致由三个来源组成。
一是老体制遗留下来的人,即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经过公务员招考进入机关的干部群体。其中有各地从社会上自行招录的干部,有按国家计划分配来的高校毕业生,有以工人身份转为的干部身份的(比如早些年“以工代干”后来“转正”的),还有从企业调配到机关任职的干部。这部分群体目前大多在领导岗位,差一点的也是机关中层。由于年龄因素,他们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即使如此,粗略估计,也占到整个干部队伍的4/10强,仍然是党政机关的主体。
二是部队转业干部。每年地方要按政策接收一定数目的部队转业军人。早些年,相当数量的转业军人去了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地方国有企业普遍不景气,转业军人都安置到党政机关来了。这部分群体大概占机关干部队伍2/10左右。
三是实行公务员“公考”后考入机关的青年大学生,这部分人约占机关干部总数的3/10,随着“80后县长”“90后处长”在政治舞台上亮相,其发展趋势必然成为党政机关新一代干部主体。
根据不同成份,可以将机关干部分为三个群体。第一群体是受过正规院校教育、学有专长的知识型干部,包括早些年计划分配来的高校毕业生,和近年公考进来的大学生、硕博士。第二群体是军队转业干部,这个群体有大部分上过军校,但从事机关工作多数专业不对口。第三群体是通过不同途径由社会各行业进入机关的人,这个群体比较复杂,包含各色人等。
成长环境不同,阅历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来源多渠道、新老交替这样一种背景下,机关干部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人文环境。
现就这三个群体的共性试作分析。
先来看第一群体,我们权且命名为知识型干部。他们学有专长,精通专业,被普遍安排在机关业务岗位,成为各单位的骨干力量。
五岳散人说,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作用,就是一个反对者的角色,不论处在什么时代,知识分子的功能,就是通过质疑与反对某些看似合理的权力,来提醒这个社会(《乱翻书》)。
但党政机关的知识型干部,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体制内的人,规则意识浓厚,惯于按部就班行事。由此也带来两个不足:一是易沉迷于业务工作本身,陶醉于自我成就,多数人既无精力也不屑于做工作以外的“工作”。二是他们普遍看重人格和面子,多具书生意气,让他们阿谀逢迎或屈膝求人,不太容易放下脸面和架子。
由于这些软肋,知识型干部在仕途上普遍是短命的。他们一般起步较早,比如年纪轻轻就当上业务处(科)室的副职、正职。但多数人晋升到单位中层,再向上走就困难了。能升到单位领导层的不多,似乎至此已经用完了看家本领,江郎才尽。因此,目前地方大员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并不多见。
有一个学地质的硕士,姓牛,分配到某省地矿厅,算是才尽其才吧。此人很敬业,是厅是里的技术大拿,工作成绩斐然,一直做到业务处处长,就再也上不去了。开始他并不介意,但后来别的处长一个个被提携高就,自己这个科班出身的高学历人才渐渐由“小牛”变成了“老牛”,心中戚戚然。适逢外省举办领导职位“公选”,他一考中榜。厅领导见“牛人”要走,诚心挽留他了,许诺下一步一定解决他的副厅级。“牛人”考虑到外省是个西部边远省份,条件艰苦,也不想远走他乡,就听从了劝导,留下来等领导兑现诺言。谁知一等又是两年,直到他多次找厅领导讨要说法,才勉强给他解决了个副巡视员。
类似“牛人”这样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干部,仕途上不得志,在机关并不鲜见。他们中有的通过“公选”另辟蹊径,有的跳槽去了高校教书,也是情何以堪。以至有人大代表质疑,政府天天喊招才引智,却把身边的人才遗忘和冷落了。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这板子也不能光往政府身上打,知识分子固有的孤傲与机关文化不相融,也是很重要一个原因。
某市环保局,有位学环境检测的名牌高校毕业生,起初领导还是比较器重他的。但此君有点不谙世事,人称“一根筋”。平时同事们喝酒打牌他不入群,自然就缺乏群众基础;领导那里他不去主动亲近,也就谈不上私人感情。有一次,局里参加全省环保系统学术研讨会,他写了篇研讨文章,局办公室将局长大名署在他前面,他不让,说这是侵犯知识产权,局长名字要加也只能加在他之后。你看看,这样的人才,让领导“想说爱你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根筋”到老也就做到检测中心副主任的位置,仍然是个科级干部。
要想在干部队伍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光有才学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这一观点可能有人不以为然,那么,就让贪官来做个佐证吧。2000年10月8日,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因贪污受贿2千余万元,被当地检察机关批捕。在侦查中,发现徐其耀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畅述做官心得,摘引其中一段:
“……3、要有文凭,但不要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不学无术。记住,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
看看人家对知识型干部从政,洞察得何其深邃,见解何其精辟乃尔!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09:19:18 +0800 CST  
再看第二群体,军队转业干部。这些人受过军营熏陶,其特点是组织观念较强,多具正统思想。由于近些年部队早已被社会不良风气所污染,其贪腐程度比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这些“前军人”已不像我们想象的多么正直纯洁。
转业干部从军营到地方,是人生的一次转折。这些军人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部队,到党政机关属第二次就业,一般年龄就偏大了,在干部选拔上需要再次排队,能纳入后备干部库的人数有限。加之他们学历文凭、知识技能大多与机关业务对不上口,在工作上需要重新适应,因此,多数人把党政机关作为打发余生的一个饭碗,尽管在各个岗位上也能尽心尽职,但有抱负和野心的为数不多。
转业干部多数在部队带过兵、管过人,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关系方面可谓行家老手,他们擅长组织发动,善于借势造势,精于“斗争”策略。他们处事果断,行事利索,无理从不纠缠,一旦有了理,大有北京人“得理不饶人”的性子。
有个部队团参谋长转业到地方,由于喜欢提意见得罪了单位“一把手”,“一把手”看他不顺眼,时常找他的岔子。这人很有心计,表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抓“一把手”的把柄。他懂得打蛇要打七寸,没有一剑封喉的法宝他不会轻易出手。
机关有位副处长,与“一把手”有特殊关系,很得“一把手”重用。这位副处长生活不检点,在社会上搞婚外恋把一个姑娘的肚子弄大了,副处长又离婚不成,大肚子姑娘几次到机关闹,搞得风波不断影响很坏。最后还是“一把手”出面调和,让副处长给了姑娘一笔钱才算了结。
这事过后,在一次研究处长人选的班子会上,“一把手”动议,提拔那个副处长当处长。班子成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若提拔这样的人,会形成不好的用人导向,挫伤多数人积极性。
可“一把手”打喷嚏来不及掩嘴,急于要这么做,便抛出撒手锏,说你们的意见有道理,我也有我的难处呀,现在咱们开班子会,我犯点自由主义,给同志们说个情况,但是请大家一定要严守组织纪律,谁违反谁负责,会议纪录停下。随后神秘地说,提名此人当处长,是主管咱们工作某某省领导的意思。当然,某某领导可没有下命令,他只是给了我个暗示,我想这就够了,这种事情难道还要领导耳提面命?我们做下属要善于理解领导的意图,替领导分忧,不能让领导骂我们猪头脑瓜子,同志们说是不是?这个理由一讲,当然是最有力的,大家就不再吱声了。没几天任命文就下发了。
这位“前军人”听到领导班子会上人事研究的内幕后,心里琢磨开了。按照那个副处长的德性,他若与省领导有一分关系,会说成十分,却从来没听此人夸耀过。“前军人”是当地人,通过同学一了解,问题便水落石出。原来副处长的老爹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一把手”去年将农村老家中专毕业的侄女安排到该学院当了助教,现在急于投桃报李,非得让副处长转正不可,与所谓的省领导一点关系也没有。得了这个准信儿,他便跑去敲开省领导办公室门,将事情合盘托出,告了一个不小的御状。
省领导听后大发雷霆,说妈妈的这还得了,他自己寻私舞弊竞敢往老子头上裁脏,这样的干部谁还敢用?没过多久,“一把手”被撤职,还给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然,那位副处长的转正任命文也随之作废了。
三国时代的许劭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胆识和谋略来说,某些转业干部与曹操有一比。如果谁招惹上他们,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某市国土局这些年陆陆续续接收了十几个军队转业干部,“老转们”相互抱团,成了一个小团体。国土局是个业务机构,也是个权力部门,转业干部都是门处汉,领导不予器重,一些好的工作、好的岗位轮不到他们,在局里被边缘化了。省厅每年都有业务培训名额,局领导也不派他们参加,引起这帮人不满。年底,组织部对国土局领导班子例行考核,转业干部们私下约好,一起画局长的不称职票。考核结果一出来,组织部找局长诫勉谈话,把局长搞得灰头土脸。次年年底,年度考核时这一幕重新上演,这个局长就被调离了岗位。新来的局长再也不敢小觑这帮“武夫”了。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09:20:24 +0800 CST  
最后看第三群体。这个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呈现出三种发展线路。
A类:虽没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但靠后天的勤奋和敬业,成为单位顶梁柱,获得领导认可和群众好评,崭露头角成为人才。
B类:不够勤奋敬业,但悟性和天赋很好,擅长处理人事关系,人缘不错,会来事,有领导提携,有同事捧场,进步也很快。
C类:既无先天学问,也无后天努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白混日子。
对A类和C类无需多言,只谈B类,这类人在机关文化上很有代表性。
B类人文化水平不高,无专业特长。正是这种背景,使他们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无专业优势,就得靠其它本领。别人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却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琢磨领导上来。正所谓“白天别人忙,晚上他们忙。”去领导身边聊个天,陪领导抽支烟、喝个酒。到同事家串串门,帮同事拉个关系办个事等等。他们对单位的业务不熟也不感兴趣,而谈起某位领导籍贯何处,何年出生,为官履历,与谁是乡党,与谁是校友,领导的秘书是何人举荐,领导的司机是谁人介绍,则兴致勃勃,如数家珍。另一方面,无知者无畏,规则意识差,较少忌讳和约束,敢做别人做不出的事,敢说别人说不出口的话,俗称“光着屁股打狼,胆大不怕害臊。” 因此他们总是屡屡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
做官也有“道”,这个“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靠个人悟性。而B类人这方面悟性很高。
这让我想起某地农民“甩钱致富”的现象。
话说改革开放以后,有个地方的农民一无技术,二不懂经营,三缺少资本,四没有人脉。但是他们有一条,就是胆子大。起初,有几个人将田里打的粮食卖了,怀揣几个钱去“跑市场”。这个“跑市场”不是传统意义上做买卖,而是一下就瞄准了军队和油田这两个实力雄厚的“市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经营策略,用的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举个例子,有人跑到部队,找到管后勤的军需官,简单自我介绍后,撂下一摞钱拔腿就跑,军需官在后边追都追不上。
过十天半月,撂钱的人开始给军需官打电话,说我这里有某某产品,你要不要进货?如果对方说不需要,就问那你们需要什么?假如对方拒绝与他洽谈,就威胁将贿赂的事告发。倘若对方死活不吃这个“食”,他们便将钱取回,这桩买卖就罢手了。如果对方上钩,指出需要某种产品,无论什么品牌、什么型号,他们都会一口应承,然后再去找货源。有时也做些手脚,比如将A品牌换上B品牌的商标,但货品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周转资金怎么办?他们会拿着与部队签订的供货协议找银行,同样用甩钱的办法获得贷款。
几个人走这条路子成功了,做大了,其他村民纷纷效仿,村与村之间又相互借鉴,一时间成了气候,这个乡呈现出不靠实业、不靠苦干、也不靠坑蒙拐骗实现致富的奇特现象。如今,全乡排名前十位的成功人士,拥有资产均在亿元以上,无论在外地还是回到家乡,他们已是风云人物,就连县领导也尊他们为座上宾。
成王败寇,就是这个社会的逻辑。
党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组织机构,其职责是通过权力运作进行社会管理。党政机关不开展生产经营,不进行科学研究,不搞教育医疗服务,做一名党政机关干部,无需多高的科技含量。除个别岗位需要极少量专门人才外,大多数岗位只需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就能胜任。学识面越广越好,而不是专业学问越深越好。
按照“领导科学”的定义,领导工作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学问的科学,其工作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术业有专攻的本科、硕士、博士,不如“杂家”更胜任。“杂家”所具有的优势是,广闻博览,见多识广,思维通达,能言善辩,应变力强,不拘泥于理,不拘泥于事,拥有更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才学,善于应对不同情况、不同局面。因此我们看到,许多领导干部的第一学历是专科、电大、函授,有的还是进修、培训之类。
杰出的政论家陈独秀、马克思理论家王明领导不了中国革命,最后不得不交由小学教员出身的毛泽东执掌帅印;国民党将领多为军事科班出身,结果个个做了“泥腿子”的手下败将,因为“共军”打仗“毫无章法”;企业老板大多非经济学毕业,作家很少文学科班出身;比尔盖茨与乔布斯大学期间中途退学,双双取得骄人成就。不比学历比悟性,这是最好的诠释。
“秀才做官,按部就班。”反不如“土包子”放得开手脚。你想,有的人只会工作,不擅辞令,不善交际,不会喝酒,甚至连个扑克牌都不会打,如何与人相处?更别说其它旁门左道的功夫了。
机关干部中流传一个“四大傻”顺口溜,只记住了前两句:
“没有后台向上爬,光干工作想提拔……” (《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出身的干部来说,没有天生的“后台”,全靠后天的功夫。
请看第十六篇:尊敬与效忠。


(韩国首尔夜景)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09:21:32 +0800 CST  
@半天书生 1558楼 2013-01-25 22:31:02
弱弱的问下楼主:今晚不更了吗?
-----------------------------
对不住了,下一篇虽然写完了,但还正在修改,明天上午一定更新。谢谢你的关注。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22:35:57 +0800 CST  
@蜥蜴断尾 1552楼 2013-01-25 21:16:20
楼主啊 我们单位要开培训班了 你来讲讲课好吗
-----------------------------
谢谢老弟,我可没那水平呀。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5 22:55:00 +0800 CST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十六
第十六篇:尊敬与效忠

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机关里谈尊敬,主要指下级对上级的态度。尊敬,就是对上级要敬爱,不违逆;在上级面前要收敛,不放纵。越是大机关,越是高级别官员,越讲究这个礼数。比如省级高官,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可以高谈阔论,发号施令,指手划脚,甚至颐指气使,训斥骂娘。但到中央首长面前,他也得表现得毕恭毕敬,谨言慎行。陪首长出行你不能超越在前,领导说话你得洗耳恭听,领导讲话中间你不能打岔子,领导的指示不能打折扣,领导上洗手间得有人陪同,就是在餐桌上吃饭,也得请领导先下筷子。
有一则民间笑话,说一位中央首长习惯讲家乡话,就餐时用筷子夹菜叫“叨”。有一次到某地视察,在餐桌上经常说“来,叨、叨、叨”。地方领导听不懂,问“叨”是什么意思,首长想了想,一时也讲不清“叨”的含意,旁边随从立马替领导解释,说“叨”就是“请”的意思。用完餐后要上卫生间,走到卫生间门口,陪同的地方领导一伸手说:“请首长先‘叨’”,搞得首长哭笑不得。
可是这种情形到了基层机关,就稀松多了。比如乡科级小机关,除了开会等正式场合外,平时领导与一般干部称兄道弟,生活中与领导开个玩笑,讲个荤话,领导也没那么多计较。因为领导知道,在正式场合,这帮小弟兄不敢放纵。
机关人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精,只要在机关待上几年,很快就修炼好了,懂得自个儿的命运由上级主宰,在尊敬领导问题上不敢马虎。在单位里,上级的话就是圣旨,必须言听计从,不打折扣;陪领导出门在外,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你都要自觉充当领导的临时秘书和贴身卫士,时刻维护领导的威望和地位。比如陪领导在筵席上应酬,对方领导劝己方领导饮酒,你要勇敢地站出来说,我们领导酒量有限,不胜酒力,身体欠佳,血脂稠、血压高云云,不管是真是假,任凭你胡诌,领导决不会认为你在诅咒他早死。如果此举不凑效,你就要牺牲身体替领导畅饮了。万一领导讲了不得体的话,甚至讲错了话,你还要学会给领导打圆场。
有一位副处长跟随厅长到山东考察,在与当地领导闲扯时,厅长说,秦琼就是你们山东济南人吧,他是隋朝著名的大将哟。此话一出,举座震惊。地球人都知道,秦琼是唐朝李世民手下战功卓著的大将军,咋就安到隋朝了?真是又一出“关公战秦琼”的现代版。当地领导于是纠正道,秦琼是我们济南人,是唐朝的大将军,不是隋朝。这样一纠正,厅长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正在难堪之际,副处长发言了,说秦琼生于隋末,曾先后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等人帐下效力,还被封为隋朝建节尉,后来才投奔李世民。所以有的历史学家也把秦琼说成隋朝人,这没有错。此番话讲得有理有据,颇具说服力,不由得众人频频点头称是,把厅长的面子扳了回来。演了这出单骑救主,以后厅长外出,必定要把这位副处长带上,成为厅长身边不可多得智囊人物,很受厅长赏识。
领导的受尊敬的程度与官职大小成正比。单位正职享受的尊敬程度最高,副职次之,中层再次之。如果没有那么大的官职,却要按那么大的官职摆谱,就叫不守本分。
90年代初期,某办公厅新进一位硕士。那时机关研究生很少,算是稀有人才吧,厅领导很有培养他的意思。然而此人学问深,处事之道却不精,无论在上级面前还是与下级相处,总是喜欢张扬,卖弄自己的学问。召开产业升级座谈会时,各部门头头脑脑坐了一大圈,大家都谦逊着让别人先发言,此人却毫不客气,先声夺人,且讲起来口无遮拦,滔滔不绝,一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架势。
时间长了,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看不惯,觉得此公目中无人,太好显摆自己。领导不赏识他,干部们疏远他,他在办公厅工作好几年也没提拔到中层岗位上。后来他也心灰意冷,主动联系调到业务部门搞科研去了。这就把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了。
办公厅另外有一位,我们权且叫他古少林吧。此人个子矮矮的,虽说学历不深,只是大专毕业,但却眼皮子活嘴皮子甜,很会在领导面前献殷勤,领导那里庠庠他就挠那里。也有人看不惯他这种作派,编了“儿”字歌骂他:“古少林儿,小能人儿,领导进屋他倒水儿,领导讲话他掏本儿,领导坐车他开门儿,他是领导大红人儿。”
骂归骂,“小能人儿”没几年就提了机关中层,再几年成了领导干部,也没人再敢骂了。因此,尊敬领导是机关人晋级升职的首要前提。正如一位老领导总结的,要想政治上进步,首先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想当官就得装孙子,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尊敬的过度拓展,就演变为效忠。
效忠上级,就变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成为不讲原则,无论是非,死心踏地为某人卖命的奴才。对领导不正确的言行,不提醒,不辩驳,一味阿谀奉承;对领导的错误指令,不抵制,不坚持原则,反而沆瀣一气,助纣为虐。比如领导开车撞死人,司机或下属主动为领导担责坐牢,这类现象已屡见不鲜。
媒体报道有个县级市,市委书记在一项建设工程中涉嫌受贿,纪检组审查了两个月,最后45万元的贿款全部由某局长包揽下来,没市委书记什么事儿。结案后局长被撤了职,开除公职,判刑坐牢。局长老婆心里气不过,几次三番跑上级部门,要澄清自个儿老公只拿了12万元,书记大人这才被“双规”。
似这等自我牺牲精神,不就是效忠么?效忠者要么是图回报,要么是报恩。如今个别领导的秘书、司机,早已不是领导工作上的助手和工作人员,而衍生为领导的家奴。不但领导本人吃喝拉撒睡要管,领导的家眷要管,领导七大姑八大姨子的事情也要管,还要为领导的贪赃、徇私、包养情人打掩护。当然,抱着领导这棵大树,秘书的回报也是可观的,自然比其它人升迁快,官位好。自己今天当好“家奴”,明天就会有人给自己当“家奴”,这本账“家奴”们是能掰得清呢。
效忠领导的人一般都是投靠门庭,把自个儿与领导绑在一条战船上,甘作领导可以任意趋使的走狗,与领导一荣俱荣,一损共损。领导发了话,无论对错,都是圣旨,不讲任何条件地执行。其他领导的话,不管你是什么官,多大的官,都不好使。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小站练兵,慈禧太后来视察,官兵们大喊:我们的衣服是大清赐的,我们的粮食是大清给的,我们的枪支是大清发的,誓死效忠大清!慈禧太后走了,官兵们马上改了口号:我们只认袁大帅,誓死效忠袁大帅!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09:34:29 +0800 CST  
效忠领导是要依附终身的,不管领导在台上风光时,还是走背运下台后,你都要一忠到底。
有个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当“班长”独断专行,做了许多令其他常委们不高兴的事,最后被告倒走人,调往地级市任了个闲差。为了挽回书记灰溜溜走麦城的面子,一帮效忠的奴才们连夜策划了一个大场面。第二天一早,人们看到从市委大楼到高速公路入口,路两边挂满了鲜红的标语:“某某书记为我市经济社会腾飞做出重大贡献!”、“对某某书记为我市所作和无私奉献表示深深的敬佩和感激!”、“衷心祝愿某某书记在新的岗位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再创佳绩!”等等,为他们的主子歌功颂德,大唱赞曲。肉麻的标语口号令围观的干部群众眼皮子直跳,有位人大代表实在看不下去,不客气地将标语一条条扯下来,把一堆红布条抱到市委市政府,质问这些龌龊手段是哪些人干的。市委市政府查了半天,却没有一个人敢承认。
这种发嗲式的效忠,让人说什么好呢?
有些担任过要职的领导,即使下台后,也能左右一个地方的政局。因为他身边仍然有一帮死心塌地跟他跑的官员,这些人是他一手提拔重用的,如今都已经在重要岗位上发号使令,并对他效忠,由此在当地形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政治圈”。新任的外地领导,要想在位置上坐稳,也要看他这个前任的脸色。
人民网的一项调查,问您身边的领导干部有自己的“小圈子”吗?85.04%的受访者选择“有,相当普遍”。当问到如果您是一位领导干部,您是否也会搞自己的“小圈子”时,却有55.58%的受访者选择“会”。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小圈子”?因为,一旦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就有了一帮俯首贴耳的效忠者,任自己在政坛上呼风唤雨,我行我素。为什么下级渴望能进入上级领导的“小圈子”?因为进入领导“小圈子”,就有了“庇护伞”,贴上了“护身符”,提拔重用受益无穷,即使违规违纪出了问题,也有靠山给兜着。
效忠是把命运托付给了某个领导,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押宝,或是下赌注。领导一旦位置变动,可能这一宝就押丢了,因为新官不用旧人,基本上是官场的规律。不过手掌大权的领导,对效忠自己的人,总会在离开原岗位之前,把该办的事办完。即使领导在人走之前没给你回报,也会在以后替你说话,不会舍得丢掉卖命的奴才。
小D在某厅担任副处长,与厅长的关系很“贴”。厅长在调走之前没来得及给小D扶正。新任厅长来了后对小D不感冒,得不到重用。小D通过老厅长给新厅长做工作,三番五次不见效果。最后老厅长对小D说,别给那家伙费口舌了,干脆调到我这里来吧,先平调,三个月之内扶正当处长。小D按老厅长说得办,结果如愿以偿。
所以这个赌注一般是胜多败少,还是值得投资的。当然,如果你依附的领导翻了船,你也会跟着倒霉。领导犯了案,秘书和司机经常被牵连,因为领导办得那些肮脏事,身边的司机秘书都沾过手,无怨无悔地为领导谋过计、卖过命。
效忠领导并不是每个机关干部都能做的事,因为只有少数人能接近领导,有机会进入领导的小圈子。多数人只能在外围徘徊,效忠无门,只好在仕途上走平常路,不过升迁的速度很慢。
在我国政权组织机构内,由于权力运作缺少制衡机制,用人制度缺少科学规范,人身依附成为党政机关一个鲜明特色。只要有机会,多数机关干部都会毫不犹豫地踏上这条前程光明的捷径。(《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不过,人身依附是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请看第十七篇:人身依附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09:35:19 +0800 CST  
@偶阵雨1 1562楼 2013-01-25 23:01:01
写得很深刻也很实用。希望你一定要写完好吧
-----------------------------
有大家的支持,我一定写好并写完。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09:37:50 +0800 CST  
@听说要八个字哦 1563楼 2013-01-25 23:22:23
我读了您的文章'很受教!我今年读大二'学的土木工程'准备为省考开始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希望您给点指导!
-----------------------------
学土木工程很好的,目前党政机关缺乏工科人才。前两年有不少地方特招工科硕、博士,硕士到乡镇任科技副乡镇长,博士到县里任科技副县长,都是招聘后直接任命。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09:43:07 +0800 CST  
@七点一刻了 1569楼 2013-01-26 07:10:25
楼主,农业局事业编制,做办公室工作,工商管理经济师对口吗,辛苦考的证
-----------------------------
对口,比如农业局下面的“农经站”是研究农业经济的,另外种子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平时要搞经贸活动,工商管理是离不开的。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09:48:18 +0800 CST  
@盲目中的执着 1578楼 2013-01-26 10:09:03
谢谢LZ这么认真的在码字,让我非常受用,不过有一点哦,据说以后改革,公务员就像90年代国企改革一样,到时会有大批人员面临失业,且大部分人没有实际工作技能,到时再找工作会十分困难,LZ怎么看?
-----------------------------
目前还没有任何类似消息,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你说的问题。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15:23:02 +0800 CST  
@黑虎城城主 1591楼 2013-01-26 14:41:54
楼主,我广东大三本科在校生,人力资源管理文科专业,请问楼主我想考公务员,哪个部门好呢?省团委?
-----------------------------
团省委当然好啦,类似的好单位多的是,关键问题是如何能考得上。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15:24:02 +0800 CST  
@三暖冬 1601楼 2013-01-26 19:20:00
楼主能不能更新多点?
-----------------------------
如果可能,我尽量。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22:33:09 +0800 CST  
@hanyu851114 1603楼 2013-01-26 20:57:17
请教楼主“归口管理”是什么意思?源出何处?谢啦!
-----------------------------
根据工作实践,我的理解是,1、归属业务部门管理;2、将不顺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理顺。比如某地信访局归分管文教的副市长领导,但信访局自己认为,他们是社会稳定工作性质,理应归分管政法工作的副市长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工作协调,实际上,对他们自己来说,工作起来也更有权威。
权供参考。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22:50:32 +0800 CST  
@十升眼泪 1596楼 2013-01-26 15:48:44
楼主, 我想问一下机关里面有没有分什么派系啊? 比如秘书派
-----------------------------
派系谈不上。但有许多小圈子,比如同乡、同学、战友等。我在“第二十篇:圈子与掮客”中将谈到这种情况。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23:02:48 +0800 CST  
@涩咪咪 1613楼 2013-01-26 22:53:57
@星一光
楼主老师,您好,您在前文中提过双头管理的问题
说说偶的情况吧,试用期D丝一枚,我们单位算是双头管理吧,书记为老大,行政长官为老二,都是正职。书记呢,恰好是我大学同届的同学,不过并不认识,(您没看错,我是D丝,同学都当一把手了)。然后今年单位同时又进了一个办公室主任,主要工作搞文件材料神马的,一不小心发现他也是我大学同期的同学,和一把手同一个专业滴。
偶现在是在行政长官主管下......
-----------------------------
给两位同时领导做工作。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6 23:16:33 +0800 CST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十七

第十七篇:人身依附

很欣赏百度百科对“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释:“指上级决定下属的前程命运,下属则把个人前程命运寄托在上级身上的一种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正常的同志式关系荡然无存,不少个“贾桂”习惯成自然地依附于上级过活度日。”
贾桂是明朝大太监刘瑾手下的小太监。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到这个太监时说:“有些人做奴才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
不幸的是,在中国党政机关里,许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贾桂低眉顺眼的丑态。别看公务员在社会上很风光,可在上司面前,个个都是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上级表达对某一事物的评价,无论有道理没道理,下级都点头称颂,还要违心地夸赞一番;上级讲一段趣闻,下级就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尽管早已听得耳朵生茧;上级批评明显是错的,却不敢去争辩,只好逆来顺受。
经常可见这样的场景:某领导讲一个老掉牙的段子,周围一圈下属个个心知肚明,却装出一副闻所未闻的姿态,睁大眼睛敛声屏气,直待领导把陈词滥调说完,刹那间迸发出轰堂大笑。为了酝酿领导那短暂的快慰感,大家都甘愿扮演自欺欺人的角色。
为何要自欺欺人?人身依附使然。尽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若干年了,但我国党政机关良性的用人机制基本没有建立起来,管人用人仍然是个别人说了算,个别人就是你的上级领导。一个干部如果有“想法”,求进步,就得恭恭敬敬、附首贴耳,让领导感到放心可用,才有更多的升迁机会。如果对领导不理睬、不捧场、不买账,间或挑挑领导的毛病,顶撞顶撞领导,让领导感到讨厌、可恶甚至可怕,什么好事也轮不到你。再时不时给你穿只小鞋让你难受,何苦来着,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这样做。
既然把个人的前程和命运托付给领导,就如同签下一张卖身契,全靠上级领导施恩惠、发慈悲了。
想上进就得讨好上级,不求上进是不是可以不甩领导那一套呢?这也不行。
有一位工商部门的中层,年龄也不小了,资格也不浅了,按他的话说“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了”,但仍然不敢慢待领导,在比他小十多岁的上级面前笑容可掬,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有朋友劝他该吃老本了,何苦低三下四装孙子。他说道:要论我这把年纪,倚老卖老装装大爷,谁也把我没办法。可任劳任怨一辈子,到老了反去和领导闹不快?咱不是那样的人,咱还要保持革命晚节唷——这是机关聪明人惯用的智慧托辞。不知情者也许认为他是贾桂式的“站惯了”,知情者却说,呸!哪个不晓得,他占着个肥差,油水大着呢,敢在领导跟前装大爷?试试看,立马把他撸下来一边待着。
我们总是自豪华夏儿女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着实悠久,但在政治文明传承上却有重大缺憾。由于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长达几千年之久,君臣观念遗害无穷,民主意识彻底被湮灭。中国古代皇帝与大臣的普遍关系,成为中国历代官场的一个基本模式,给后世中国社会进步带来重大灾难。君臣之道使官吏们丧失人格尊严和独立意识,在一切为了王道的社会背景下,人身依附就成为普天下有识之士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马克思针对我国清王朝的阶级关系指出:“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区域内被看成父权的代表。”
最近,欣赏了电视剧《东方》,有个情节十分有趣。在总统办公室里,美国总统杜鲁门与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谈论朝鲜战事。杜鲁门坐总统宝座,麦克阿瑟坐沙发。西方人的习惯,两人说着说着都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屋里信步游走,走来走去,两人互换了位置,麦克阿瑟坐上总统宝座,杜鲁门坐到沙发上,仍然侃侃而谈。一位机要秘书在门口打报告,总统座位上的麦克阿瑟随口喊道“进来!”秘书走进办公室,欲将电文呈送总统座席上的麦克阿瑟,发现不对劲,这时杜鲁门连忙从沙发上站起身接了电文。麦克阿瑟不无歉意地对杜鲁门说“Sory,sory!”杜鲁门却说“没关系。”
看了这一情节,触动很深。显然,导演设计这个细节,无非是塑造麦克阿瑟狂放不羁的形象。但我想,西方人的民主意识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即使是在总统面前,也无需阿谀逢迎,趋炎附势。这除了文化因素外,主要是制度设计的结果。相比之下,电视剧中的其它三位统帅——大陆上的毛泽东,台湾的蒋介石,包括地处欧洲版图上苏联的斯大林,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情景,禁不住令人深思遐想。中国几千年的为政之道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在如此背景下,我辈奢谈什么民主平等自由,哪才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
在党政机关里,我们经常看到不讲人格尊严、可怜兮兮的细节。开会时,无论多少人参加会议,总是等参会的人全部落座后,主要领导才缓缓登台亮相,大家认为这很正常;就餐时,主要领导一定得坐在圆桌对门的中央位置,其他人都唯恐僭越;乘电梯时,职位低的必定让职位高的先上梯,并为此推来让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自觉地养成奴卑的习性,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怕对上级有须臾的不尊不敬。机关干部们诚惶诚恐、不遗余力,共同呵护着庞大官僚体制的“官本位”机制。在机关人意识里,上级就是上帝,主宰着一节;下属就是奴才,专供领导趋使。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若问,不那样低三下四不行嘛?答曰:恐怕不好混日子。机关里确有这样的人,不亢不卑,我行我素,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领导对这样的人不待见,不喜欢,不重用。群众称这类人不合群,不识时务,不会来事,慢慢这个人就被边缘化了,成了弱势的孤家寡人。
有位同学大学毕业后从政,没几年当上了领导的秘书。同学们都很看好他,说不出几年,肯定飞黄腾达。然而他秘书当了不到一年,就被领导换人了。坊间的传闻是,此人不懂规矩,领导外出活动,他走在领导前面抢领导镜头!领导讲话他抢领导的话头!这样的秘书当然不能用啦。询问这位同窗,他大倒苦水,说姥姥的,咱就是一介书生,那些规矩咱学不来,学来了也做不了,做出来也不像。不干不知道,原来做秘书就是给领导当孙子呀。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7 09:44:57 +0800 CST  
听过一个人才成长的传奇故事。某君原是机关食堂的一名厨师,临时工,人称“谢厨子”,当时也就二十出头。若干年后,此人不但转了正、提了干,而且官做到省直机关副厅级实职。谈起这些年的奋斗史,谢厨子感慨万千。众人只看到他今日的辉煌,很少有人了解他经历了多少坎坷磨难。
知情者说,谢厨子早年在食堂当临时工时,就傍上了一位“贵人”。那个年代干部都吃食堂,一来二去谢厨子就与“贵人”拉呱熟了。此后二十多年里,谢厨子成为“贵人”的忠实追随者,死心塌地为之尽忠尽孝。干部不再吃食堂后,他就转移到“贵人”家中搞服务,买菜做饭洗衣倒垃圾打煤球修电器医院陪护什么都干过,且做得一丝不苟,尽心尽职。
“贵人”一大家子男女老幼整天“小谢、小谢”地呼来唤去,甚至颐指气使,他从来无怨无悔。“贵人”家中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剩多少,放在什么地方,他如数家珍,宛若这个家中的活字典、活地图。他也受过不少屈辱,几次被“贵人”家属赶出门外,却矢志不移。有一次给小外孙喂错了药,2岁的小孩子拉了一天的肚子,他被告诫再也不要登门了。谢厨子怀着万分悔恨和愧疚,在“贵人”家门口站了整整一夜。
另一次谢厨子给贵夫人介绍保险,被骗走十万元,谢厨子发了疯地四处追讨,并发动家属亲友一起上阵,两个月以后终于将骗子捉拿归案。他的敬业风范和奉献精神无人可比。随着“贵人”官越做越大,谢厨子也一步步荣升。如今,他完全有理由自豪地说,本人的成长是白手起家,全靠自己契而不舍打拼天下。半辈子做小人,今天也该做回大爷了。
机关里搞人身依附莫过于领导的秘书、司机。秘书和司机在领导眼里俨然是自己的亲信,甚至被看作个人的私人财产。一些身居较高职位的领导干部,升迁和调离时,总要把自己的秘书和司机带走。而新上任的领导,总是不用前任的秘书和司机,必要更新换代。领导身边的秘书和司机,则更把自己当做领导个人的忠实信徒,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
有位县长因“贪腐窝案”牵涉到自己,闻风而跳。专案组四处追拿,费尽周折,两个月后,最终在县长司机的农村老家找到这名犯案的县长。
机关人绝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员,设想一下,若是私下里让这些忠实信徒在“党”和他们的“主子”之间二者必选其一时,我想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后者。因为“党”离他们很远,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主子”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秘书对领导搞人身依附,为害党的事业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与秘书陈健、副市长黄超与秘书何世平,以及程维高、成克杰、胡长清、慕绥新等人均与秘书搞“人身依附”,从而共同走向犯罪道路。
人身依附关系导致用人不公。有的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大搞“公权私恩”,便有那么一些人不屑竭智尽力去工作,而专营关系之道,千方百计寻找靠山。这些人在领导面前惟马首是瞻,不仅阿谀奉承、献媚取宠,大搞感情投资,而且送钱送物送女人,只要能投靠上“主子”,寻找到靠山,便无所不用其极。
有一篇网文《人身依附关系透视》说,权力追求者的上级和下级,从贪婪个人私利出发,把正常的工作关系,改变为互相勾结、互傍互依、互相利用的关系。下级对上级一忠二顺,上级对下级一亲二信。相互间共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下级甘为上级鹰犬,为其当“哨兵”,搞“情报”,牟利益,拉关系,丰羽翼,扩势力,无功颂德,有过粉饰;上级为下级撑大伞,遮荫凉,当后台,做靠山,开辟权力场,无功厚禄,有过庇护。此文可谓分析精辟,入木三分。
若要骂那些投机钻营、寻求靠山的人个个品质低劣、心术不正,也有失公允。火车站售票窗口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大家都在排队购票,来了两三个人不排队拥到窗口购票得手,有序的队形立刻就会解体,化作一堆拥挤杂乱的人头攒动。规范的制度是建立在良好的体制之上的,如果体制有缺陷,制度就难免有破绽,甚至形同虚设。而有破绽的制度,恰恰为个别心术不正的人提供了大好的机遇。对于多数心术端正的人来说,如果不去费尽心机寻求靠山,就只有坐“冷板凳”,被边缘化,年年望穿秋水。于是大家便群起效仿。
如此恶性机制,让人说什么好呢?
人身依附造成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独断专行。在不少地方,“班长”一言堂已成自然法则,个人“一言九鼎”,不仅决定下属的命运,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前途命运,也听凭着一个脑袋去“自由裁量”,由着一个人的意志去决断。而正是掌权者的独断专行,反过来进一步助推了机关人崇上媚上心理,加剧了机关干部的人身依附趋势,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不从干部制度上革故鼎新,要想走出这个无形的怪圈,很难。(《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人身依附关系的日常表现,形成这样一个互动关系,一边是依附者不遗余力地“捧”,另一边是被依附者爱才惜才地“宠”,许多事情都坏在这种恶性互动之中。
请看第十八篇:机关里的“捧”与“宠”。


(日本富士山)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7 09:46:01 +0800 CST  
@芳华过客 1617楼 2013-01-26 23:31:58
请楼主帮分析一下:异地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利与弊,谢谢!
-----------------------------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说参加异地选拔。1、利的方面:无论去哪里参加公选,只要能选拔上,就可上台阶,如果有真才实学,这样的仕途是走得很快的。2、不利方面:A、如果考取的是西部边远省份,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又远离家乡,失去了家乡的人脉亲情,平时生活比较孤独;B、西部省份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和落后,处理人事关系上很费心思。曾经有一个副处领导,考取兰州省级机关,一直联系往家乡省份调动,几年也没解决,家乡省份领导答复始终是没有相应位置。
楼主 星一光  发布于 2013-01-27 10:10:12 +0800 CST  

楼主:星一光

字数:415922

发表时间:2013-01-16 0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7 14:36:59 +0800 CST

评论数:53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