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之奇想录

4费城试验的猜想
(六)费城实验与大爆炸理论

如果我们使用的脉冲器发出的频率是紫光(频率789兆赫兹)
通过调节脉冲器的投入数量
或者脉冲器使用远大于60赫兹的交流电,使得脉冲的连续性加强
这样,使得频率振动“浓度”达到人眼可视的时间长短不同
代表着衰减的时间不同
也就代表着振动可视时,其频率也不同
达到可视时间程度的时间越短
其衰减的越小,频率越高,颜色就越靠近紫色
达到可视时间程度的时间越长
其衰减的越大,频率越低,颜色就越远离紫色,靠近红色
这样进行实验
船体反射的光会分别发出紫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

如果实验中可以发现
船体反射的光会分别发出紫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

说明颜色变化是由于振动的衰减引起的
衰减应该由振幅、距离、传播介质、衰减时间等决定
一般来说
应该振幅越大、距离越远、传播介质越细密、衰减时间越大
衰减的就越快、越大

可以看出
费城实验在振幅、距离、传播介质不变的情况下
衰减主要由衰减的时间决定

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或者用类似实验来证明)
在振幅、传播介质相同的条件下
距离越远,则传播时间越长,即衰减时间越大
那么该振动的衰减就越大
红移就越大

所以,在现实中如果发现了红移现象
不一定代表远距离的星体在远离我们
也许远处的物体不动或者缓慢靠近我们呢


我们来看大爆炸理论
用来论证大爆炸的证据之一:
所有远距离的恒星
都在远离我们
因为观测到红移现象
且距离越远
红移越大

大爆炸理论解释说:
因为都互相远离
就好象吹气球
随着气球的膨胀
原来气球表面紧密相邻的各个点
彼此都互相远离
且原来距离越大的点
膨胀时
互相远离的速度越快

用来论证大爆炸的证据之二:
背景辐射
观测到宇宙到处同样存在
推论说
这就是大爆炸后残留的光


如果费城实验能够证明振动的衰减过程
并且能够分别看到紫色、蓝色、黄色、绿色、红色
则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证据之一的红移依据就不成立
即红移现象只是一个正常的光的传播过程
与物体是否远离我们没有必然的联系

背景辐射即3K辐射一定是大爆炸的光衰减的残留吗
有没有可能是光正常衰减后的残留

刚刚到达我们眼中的光
其中包含各种光频
经漫漫长途的能量损失
光整体频率比出发时要低
其中一部分光由于频率降低
以至于已经不可见了
此时我们人眼能够接收到到达的各种频率的光
但是只能反映出在380—790兆赫兹这个范围的光
那部分频率降低的光
我们认为没有这回事
实际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周围
并且频率逐步降低为0

漫漫宇宙空间
充满无穷多的恒星(或者不可见的物体,发出380兆赫兹以下的光)
它们发出的光
遍布宇宙大大小小的空间

在地球上
随处都有遥远的恒星光或不可见光
以这种形态存在
由于数量众多,前仆后继
以至于它们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衰减数值
随时用仪器测量
随时都能探测到他们

这应该就是背景辐射的形成原因吧


费城实验
不管其是否存在
但是
这个实验原理给了我们巨大的启示
给了我们一个发现、认识世界真相的思路和方法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5 20:06:03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七)振动的衰减时间很短,为何振动能够传播很远的距离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波是物体连续发射的某种频率的振动能量
这一定的能量
能引起周围介质的共振

周围介质
只是被动跟随振动
介质的惰性
使介质总想停下来
所以,当能量消失了
就停止振动
恢复原态

唯有发光体不断发出振动
才使得介质一直振动
也就是说,振动在向前传播
在传播的过程中
其能量一直在消耗着
也一直在补充着
而一旦传播介质得不到持续的能量供应
它就会慢下来
甚至停下来

也就是所谓的“光的衰减”

光是一种“集体行为”的表现
离开大部队
单个“光”将很快衰减、消失

正如一滴水
孤立的一滴水眨眼间就不存在了
或被蒸发
被吸收
被掩盖等等
只有成千上万上亿的水向前流动
我们才看到奔腾的长江黄河

长途跋涉的“光”
充满了” 伤痕累累”的个体
传播距离越长
“伤痕累累”者越多
表现出来的就是整体频率较低

这也解释了
为何距离越远,红移越大这个现象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6 16:53:29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八)恒星大小果真相差悬殊吗

按现在测量
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几光年
最远的近一千亿光年
它们都存在的红移现象

恒星距离我们有这么远吗?

以发光体为球心
向四面八方均匀的发出各种频率的振动波
距离球心为R的轨迹为一球面
其表面积为4*3.14*R2

球心某一时刻发出的光
应基本均匀分布在这些无数的球面上
做为球面上一点
此处光的数量gg=光总量/4*3.14*R2

由此,可以根据这公式
近似推导出发光体每秒发出的光的总量=gg*4*3.14*R2

在地球上所看的每个恒星的光
也大体相等
在gg在同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
发光体发出的光总量应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最近的恒星距离地球几光年
最远的近一千亿光年

距地球近一亿光年与一万光年的恒星
对我们来讲
亮度差不多吧
也就是说,此时这两个恒星到达地球的光的数量级相同
而传播半径相差10000倍
那么
这两个恒星体发出的光总量
相差10000*10000=10000万倍=1亿倍左右
也就是它们的功率相差1亿倍
果真相差如此悬殊吗?
同是恒星
相差咋这么大
它们内部燃烧反应
不是同一种原理吗

相差如此悬殊
应该不是恒星与恒星相比
而是恒星与星系相比吧

所以,应该确定恒星最大与最小到底相差多少

如果恒星差别没有这么大
那说明
或者我们的测量方法可能有一定的问题
能观测到的恒星距地球的距离相差没那么大

距离地球很远的恒星应该有很多
或许由于距离遥远
到达地球的光线很微弱
甚至不能被观测到

或者我们的观察方法有问题
那些距离我们上亿、数十亿、甚至上千亿光年的一颗恒星
或许不是一颗恒星而是一群
说不定,那微弱的一丝光代表着遥远的万家灯火呢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6 16:54:16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九)费城实验中的军舰产生共振了吗

费城实验中的军舰
假如真的没有进入另外的时空
只是被暂时“隐身”了
等到仪器停止工作
它又重新露出原形

船和船员被“隐身”的道理具体又是怎样呢

当强烈的磁场和脉冲笼罩在大船上
船首先进行的是反射作用
在船体间多次反射脉冲以及太阳光
刚开始反射的太阳光
船除了反射作用外
其本身会不会也跟着发出一定的共振波呢

猜想:
物体都应具备共振的品性
关键看是否具备共振的条件

共振的条件:
必须有足够能量且连续振动的触发源

电流进入导电体,比如电灯
在灯丝固有的频率与电流频率相近的情况下
持续的电流
保持了这种频率继续振动下去
最终引起共振
振幅增大
使得灯丝向外发出感应振动

推测,应该是钨丝的固有频率接近380—790兆赫兹

电炉丝可以发出光亮
它的固有频率是多少?

钢出炉时也可以发出光
它的固有频率又是多少?
那么,其他金属的固有频率又是多少

猜测:
同为金属性质
他们的固有频率应该在同一数量级
也就是说
其它金属只要满足条件
同样,大部分应该能发光

关键是触发源
我们是否可以大幅度改变交流电的频率
然后,在对金属体进行导电试验
看看他们是否可以发光呢
如果不发光
也可以看看其辐射频率是多少


灯丝是触发源在导体内部
是一个从中央到四周,进而同时振动的过程
这样情况下,引起共振相对容易

如果触发源在导体外部
振动是从一个边,逐步经过中央,传向另一边的过程
速度低、效率也低
再加上导体很大,更不容易引起共振

由此,来看军舰整体共振是不可能的
但是,军舰中的小、薄零件引起共振还是有可能的
其发出的频率是多少呢
是否与脉冲器发出的频率振动以及太阳光共同作用
从而最终在军舰周围形成绿光
这样,弱化了军舰反射的太阳光
即军舰的形态模糊,甚至不可见
而军舰周围的绿光反而更加夺目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8 20:04:05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十)费城实验中的船员产生共振了吗


费城实验中的船员
经受了大量脉冲的冲击
相当于经受了一次“小型辐射”
身体有恶心等反应是必然的结果

……
据当时的一些知情者所说
看到船员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些船员感到恶心和分辨不出方向外
一些船员无故的消失和一些小部分船员镶嵌在墙上
跟船上的钢板完全融合
是否还活着还有据考证
后来一些参加过的船员强迫退役

实验过后
驱逐舰上的船员身心遭受到严重创伤
几乎所有的官兵都身得重病
有些死亡
有些则是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
据传言有人目击这些船员在酒吧或家中会突然消失与出现

假如存在这些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小部分船员镶嵌在墙上”?
“墙体”应该是钢铁所造
我们推测到“军舰中的小、薄零件引起共振还是有可能的”
那么,该墙体是哪一部分呢
是否很薄呢

假设该墙体发生了共振
那么,船员的身体也发生了共振?

猜测:
在共振这种状态下
物体可以保持原形
但对组成物质分子的约束力大减
其边缘部分的分子间空隙将不再致密
而是有规律的大开大合
这时,如果有符合其频率的其他物体分子
将会很容易踏着节拍入侵进来

所以,船员的身体也应该发生同频共振
墙体与船员接触部位发生同样频率的共振
使得接触部分可以以分子形式互相入侵
也就是“小部分船员镶嵌在墙上”
“镶嵌在墙上”的应该是船员部分肢体,比如胳膊、腿等小部位
这些小部位易引起共振

如果船员身体发生共振的经历
那么,
“据传言有人目击这些船员在酒吧或家中会突然消失与出现”
应该也是可以理解

船员在身体经受过共振后
也许在一定的条件下
他们的身体再次触发达到共振
发出不可见的频率振动
干扰了身体对可见光的反射
于是
人们就看不见他了
“这些船员在酒吧或家中会突然消失与出现”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8 20:04:57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十一)判定航海家二号离开太阳系依据的启示
航海家二号于1977、8、20日升空
在茫茫的宇宙空间中移动
现在距地球约138亿公里

近期
科学家宣布:航海家二号已经冲出太阳系
在真正的太空星际间运行
其依据:
根据航海家二号传回的背景辐射的变化确定
在太阳系内部时
其背景辐射,即航海家二号周围环境的射线波段频率很低

而现在,它的背景辐射频率很高
已经到达紫外线外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的频率
说明,这个环境与原来的环境相差很大

对此,科学家解释为
在太阳系外
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则横冲直撞

太阳系内部
由于有太阳的保护
阻挡了太阳系外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进入太阳系
使得太阳系内部高频射线很少

所以
根据背景辐射值从低频值跃升到高频值
就可以判定
航海家二号已经冲出太阳系


这是一种解释
应该不是唯一的解释
或许航海家二号来到了一个能量很高的物体
其向外喷发的振动频率以超高频为主
如果我们探测不到这种高频
是否有可能该物体喷射属于定向之类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
它的背景辐射必然是突变为高频
并且可以推断出
如果航海家二号过分靠近该能量巨大的星体
航海家二号或许不久就会失去作用

但在没有其他进一步明确的证据面前
目前科学家对航海家二号的解释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太阳是如何阻挡外部高频射线进入太阳系呢

如果太阳能够阻挡高频射线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也许,介质表现出来的是几种振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本地频率能量远远高于外来能量时
介质必然表现出来的应该是本地振动频率为主
也就是不显示外来的高频
显示出本地喷发的低频
外来高频被“拦截、消化、弱化”了

如此看来
我们原来猜测的规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原猜测:
波是物体连续发射的某种频率的振动能量
这一定的能量
能引起周围介质的共振

周围介质
只是被动跟随振动
介质的惰性
使介质总想停下来
所以,当能量消失了
就停止振动,恢复原态
在自然界中
介质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几种振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
应该表现出能量占最大比重的频率
而其他频率振动则表现不出来
人们也就感觉不到了

实际上
这其实就是对传播介质的争夺
谁的能量占主要成分
传播介质就传播谁的频率
正如谁控制了话语权
人们就只能听到了谁的理论一样

在费城实验中
军舰发生部分共振
本身振幅很大(微观上的振幅很大)
舰体应该不是本身真是的形状了
并向外发出能量巨大的振动频率

此时,太阳光在这样状态下
反射船体的太阳光
必然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完整反射
必然有很多反射光以各种角度胡乱反射
也就是说
有一部分反射光被反射到其他地方
最终丢失了

此时人们即便看到军舰
也不是一个清晰地图像了
另外
船体共振发出巨大的能量
远远大于反射光的能量
所以,军舰周围高密度的传播介质
此时显示的是军舰的共振频率
而不是军舰对太阳光的反射频率

这样,人们就只能看到绿光
看不到军舰了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9 17:40:34 +0800 CST  

4费城试验的猜想
(十二)再造“人造光”、再次让物体互相“镶嵌”

费城试验
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可以揭示出不少世界的真实面目
我们可以重复这个实验

实验应该达到如下目的:
再次制造出各种颜色的人造光;
再次观测振动的衰减以及测量其衰减时间;
再次观测红移现象;
再次实现隐身功能;
再次观测物体间互相“镶嵌”(这应该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吧)
再次观测频率振动对传播介质的争夺


实验设备:
足够多的脉冲发射器;脉冲器的工作电流采用高频;
使用凹透镜将脉冲波反射到焦点位置;
在焦点位置放以垂直角度相接触的不同金属块
高速摄像机;
最好采用封闭的空间
且可以控制封闭空间的空气密度

实验过程:
最好采用封闭的空间
且可以控制封闭空间的空气密度

逐步投入多个脉冲发射器或增加其工作电流的频率;
分别观测是否看到颜色、是否颜色可以调节以及时间;
观测是否看到金属块是否隐身以及时间;
观测断电后,颜色的变化规律,是否都有红光一闪的现象;
观测两块金属块是否互相“镶嵌”以及“镶嵌”规律;
另外
如果知道一个脉冲器每秒发出多少个高频波
多少个脉冲器才能产生颜色
我们也可以知道眼睛对光的最低反应数值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9 17:40:57 +0800 CST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
总有一件事
总有一个人
总有一句话

让你感受颇深
甚至让你收益终生

我应该感谢有众多的先知先觉
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让一代代后来者受益匪浅

所以
在我也有了一些观点时
愿意拿出来
希望能对人们有所帮助

一座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个观点
也应该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倘如果感觉不对
也很正常
哈哈一笑而过
不影响你的旅程
如果感觉还有些道理
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倘如此
足亦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9 17:58:03 +0800 CST  
关于世界真实的面目这个问题
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所以
这个话题需要时间慢慢考虑

在这段时间里
我每日发一段以前的胡思乱想
希望愿意能对大伙有所帮助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09 18:01:39 +0800 CST  
五、关于山海经的猜测
1、远古的九州地区


现在的九州:雍、冀、兖、豫、青、徐、梁、荆、杨州
分布在全国范围
很多人在看到《九州图》时
很容易从全国范围来分析这张图
于是
西、南、东边的水
就认为是海
特别是东边,南边比较符合我国版图

但是
这张图与现在中国实际版图不符的地方很多:
1、形状
这张图明显长方形
分析祖先们绘图或记录的手法
应以记实为主
如实记录所看到的、所听到的
所以
古代的九州
应为长方形
2、三边环水
三面环水也应该是祖先所看到的
那么
三面的水
一定是现在的海吗
如果不是海
是否是水流量较大的大河大江呢

如果我们仅仅按九州图的形状所示
在世界大范围内寻找
没有符合这样的地形
那么
在小范围内寻找
有符合条件的地方吗

在云南附近查找
有这样三个明显的特征地区
我们看看长江水系图
在图中有三个地方符合长方形、三面环水的特征
在图中画圈的地方






另外,看《九州图》西北角
有一圈山成半圆形排列
开口向北
那么
这里有什么明显的地理特征呢


再看长江水系图中下边的红圈
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所在地区
从谷歌地球中
可以发现在该地区西北边
有一个半圆形的湖,叫泸沽湖
湖周围为高山
山围而不合拢
开口向北

从北面有一陆地延伸到湖中心
在湖中心形成一座小山
这与《九州图》极为吻合

难道
这就是远古的九州所在地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0 16:57:57 +0800 CST  
2、泸沽湖周围的山就是不周山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山海经》西山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黝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拊,食之不劳。

可见,祖先们的的确确看到了不周山
并在《山海经》把不周山的地理环境都交待清楚了
可是,仅仅依靠这些文字
我们无法知道这个不周山,“不周”在什么地方呢
它到底是什么地理特征呢
假如山没有主峰
那次主峰就是主峰
假如山缺少一半
那就是华山似的险峻
也应是一个完整的山
而不会说“有山而不合”

直到看到了泸沽湖
我才突然意识到
泸沽湖半圆形的山脉
岂不是“有山而不合拢”
如果呈封闭的圆形,则是山的合拢
不封闭的半圆形,则是有山而不合
并且,延伸到湖中的小山
正如母亲怀抱着的孩子
正是“负子”

还有山边“有水曰寒暑之水”,“ 东望黝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
岂不正是指泸沽湖形状圆形(其原浑浑泡泡);
泸沽湖由泉水汇积而成(河水所潜);
“北望诸毗之山”则应是泸沽湖北边的青藏高原雪山

如果能够定位不周山
那么
整个山海经中的地形、水势大部分都可以确定下来

然后与现在的云南大理丽江等地区进行对比
相信
结果会让人大吃一惊的

山海经描述的应该就是云南地区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1 20:19:19 +0800 CST  
看看泸沽湖的美丽







再看看古代九州图的西北角上的半圆形的山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1 20:30:21 +0800 CST  
3、海内的定位

《山海经》记载:
……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
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
我一直纳闷:
帝命竖亥步,为何只测东西方向,不测南北方向呢
我一直以为
所谓的东极与西极
应该说是东的尽头与西的尽头
尽头之处是啥
尽头处应该有明显的地理特征
或高山或河流或湖泊
所以,可以到此止步
也就是走到了尽头

当我发现了泸沽湖所在的长方形地区后
我突然意识到:
只测东西方向,不测南北方向
说明东西有限有界有尽头
而南北无限无界无尽头
这不正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所在地区吗
其界就是河水
河水围绕成长方形
西边、南边是滚滚长江
东边是雅砻江
而长方形的西北角处就是泸沽湖
再往北
就是常年积雪的青藏高原了
山虽高
但是可以翻过
也就是不是尽头
所以,向北是连绵的高山
一眼望不到边
所以没法测量
只能测量东西方向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
被封为夏伯
也许海内就是大禹的封地
所以大禹可以命令竖亥步
“来,测测我的封地到底有多大”
竖亥呢
也只能沿着河边进行测量

现在
我们能在电子地图上很容易测出
西边的长江与东边雅砻江相距164公里
东边起点为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
西边终点是长江从北向南突然转90度向东处
如图


竖亥的测量结果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一步是多少米呢
在我的老家丈量土地时
一大步是正常走两步的距离
大约为1.5米
古代的“亿”为十万
这样,竖亥的测量结果是914700米,即915公里左右

结果相差甚大
显然自东极到西极的距离
远远大于西边的长江与东边雅砻江的距离

如果自东极到西极不是东西两条河的距离
那么会是什么距离呢
东极会是什么地方呢

我突然意识到
既然东极是在东边走不动的地方
显然,东极不应该是长江与雅砻江交汇处
应该顺着雅砻江继续向北寻找
一直到雪山脚下
不能继续前进为止
这就是东极了

同理,西极也应该顺长江一直向北寻找
一直找到雪山脚下
不能继续前进为止

这样,我们就确定了东极与西极了
再次测量得到850公里


考虑到我们在地图上确定的东极与西极
都是近似地点
有误差是难免的


难道就是海内的位置?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2 17:56:33 +0800 CST  
再看看美丽的泸沽湖景色---水中的大佛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2 17:59:49 +0800 CST  
4、见凤大吉 大餐来了
据何新研究
在远古时代
祖先们所崇拜的动物是龙和凤
然而千百年来
龙与凤的真相却一直是个谜
关于凤凰的种种传说
究竟只是一种神话
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
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型
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
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
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
在丙辰这天捕获了五只凤。
据此确切表明
商周之际
凤凰还是一种真实存在的鸟类。
《汉书》记:
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
建武十七年,有五凤凰见于颖川之陕县
《东观汉记》曰: “凤高八尺”
《京房易传》曰: “凤皇高丈二”
《尔雅?释鸟》郭璞注:
“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
“凤,神鸟也。天老曰:风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五色备举……

由此可见
秦汉人所描绘的凤凰形体特征
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
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
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其他明显的特征就是:
1、 鸡头
2、 蛇颈 又细又长
3、 燕颌
4、 龟背 非常形象, “︿”
5、 鱼尾
我们不考虑神话原因
仅从生物学看
有没有这样一种的鸟类呢
回答是:
有,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鸵鸟为现代最大型鸟类
体高可达2.75米
体重达75公斤
常与食草动物相伴
常结群奔行于草原
喜结成大群居
蛋比鸡蛋大30倍
食性以植物为主
鸵鸟的色彩以黑为主
间杂有灰、青、白、褐、红诸色
鸵鸟巢建筑在山洞或土穴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在遥远的古代
我们的祖先的主要食物为猎兽
(也采摘一些过瓜果梨桃等)
与各种狼虫虎豹斗智斗勇
其中不乏受伤与死亡
而抓捕鸟类
则相对安全的多
但是,收获也小
不足以让大伙都吃上一顿饱饭
但是
如果抓获一只大鸵鸟
足有150斤重
足以让全“国”的人都吃上一顿饱饭
而且
鸵鸟喜群居
看到一只
意味着一群
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大鸵鸟
此时人们还不乐疯了
奔走相告
欢呼雀跃
大吉大利阿
天天吃肉的大餐来了!!!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3 20:00:51 +0800 CST  
5、少来那套“雷公龙”

龙在中国古代被看作雷雨神
据古人说
龙是一种“不众行,不群处”,很孤立的动物
古代帝王自称“孤”、 “寡人”、“余一人”
实际那是以龙来自喻
帝王还自称朕
朕也一种龙 即蜃龙
关于龙的描写,主要有:
1、 马首
2、 驴嘴
3、 鹿角
4、 虾眼
5、 蛇身
6、 蛇尾
中国史书中
有大量关于“龙”在人间出没的记载
在《左传》中,就有提到两次著名的记录:
一次是在鲁昭公19年(前523年)
郑国发洪水
人们看到有两条龙在郑都城门外相斗
地点约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另一次是在鲁昭公29年(前513年)
晋国洪水后
有龙出没在晋都绛城的郊野上
地点约在今山西侯马一带
秦汉以后
关于龙在人间出没的事件
仍然时有所见
例如《后汉书》记
东汉延熹七年(264年)六月三十日
河南野王山上发现一条死龙
长约十米
消息轰动一时

在我的农村老家
人们面对一套歪理的时候
常说一句话:
少来那套“雷公龙”(音,其他地方也有说,少来那套“里格隆”)

雷公---龙
是否是说
雷公就是龙
龙就是雷公
是否,曾经有一套理论说
雷公就是龙
只不过到了现在
接受这一理论的人
很少
以至于很多人不相信“雷公就是龙”这一理论
假设这一理论
曾经流行过
那么
龙是雷公
雷公具体啥样呢

记得有一个少数民族
他们把鳄鱼叫做“雷公”
我们来看鳄鱼
鳄鱼能够预报风雨
每当大雨来前
都要吼叫
其吼声如雷
以致可以给人一种印象
似乎雨是鳄鱼的雷吼召唤来的
这恐怕就是鳄鱼古名“呼雷”的由来
由于鳄鱼穴居生活
所以古书中有“雷从地下出”的说法
鳄鱼冬眠
每到初春复苏
复苏后即开始吼叫
所以古书中记载:
“雷公八月入地,正月出地(春节)”
也就是说
在古代
雷公的确是指鳄鱼
那么
龙的答案就非常明确
龙就是鳄鱼

从形状来看
鳄鱼的长脸象马面
鳄鱼的大嘴象驴嘴
鳄鱼的凸眼象虾眼
鳄鱼的鳞身象蛇身
鳄鱼的细尾象蛇尾
并且
鳄鱼也有孤立独处的习性
这种习性
动物学家已通过对鳄鱼的生活观察得到证实
扬子鳄即使在交配期
夫妇也不同居
小鳄鱼刚一长大
就被赶出洞去自立门户
所以
扬子鳄名又叫作“单”

现在的龙
头上长角、腾云驾雾
已经不知是何物了
这是后来的人们
人为的添枝加叶
已经把龙神化了
这使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越来越不知道
鳄鱼就是龙

幸好
我们还讲述着一些“方言”“土话”
还在说着---少来那套“雷公龙”
这使我们能够慢慢寻找到远古的答案
也许
少来那套“雷公龙”
这句话
代表着远古沧桑文化
几千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4 18:55:23 +0800 CST  
6、全球大洪水

水族神话中说:
……
天降大雨,一连下了三十天
兄妹两人在葫芦中以瓜子为食(神粮, “一口吞下,浑身长劲”)
这大雨下了半年之久
洪水一天天往上涨
头个月涨满了河沟
第二个月淹完了平坝
才三个月淹齐了山腰
第四个月淹没了山顶…葫芦漂浮水上
到第六个月,洪水高涨到天顶
葫芦在风浪中四下飘荡
天神听见兄妹的哭声
命老鼠到水底挖消水洞
经过六个月,洪水退尽
兄妹两人走出葫芦
见天下一百二十种动物死尽
草木淹死,四下荒凉,又放声大哭
淹死的草木在兄妹的眼泪中慢慢发芽,长出了嫩叶
死去的走兽飞鸟,也在哭声个慢慢苏醒
可是天下再没有人类
……
这是我国西南诸多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典型
是属于箱舟形式的创世神话
从我国各民族神话传说来看
都有洪水灭了人类
只留下兄妹二人
后来兄妹二人结婚
重新繁衍人类

假设,地球上果真存在这样一个事件
那么,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会在哪里呢
有一种说法
当时,发生了全球性的大洪水
于是,留下了全球性的洪水神话
全球各地、各民族都经历了大洪水
都留下了类似的洪水神话
果真如此
如果这一说法正确
那么,每个民族对洪水的过程传说都应正确
我们来看一下水族的神话传说
……
洪水一天天往上涨
头个月涨满了河沟
第二个月淹完了平坝
才三个月淹齐了山腰
第四个月淹没了山顶…葫芦漂浮水上
到第六个月,洪水高涨到天顶
……
也就是说
全球性的洪水
经历了六个月
一点点涨高到了山顶、天顶
淹没了一切

现在可以计算一下
以山高5000米计算
地球表面积5.1*108平方公里,即5.1*1014平方米
全球性水平面升高5000米(淹没山顶、天顶)
大约需要2.5*1018 m3水
全世界平均每天水面上升30米

可能吗
以目前科技来看
雨水是水蒸气凝结而成
1、地球本身
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水蒸汽
(这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把水变成水蒸气)
而如果果真有这么大的能量
水蒸气会直接蒸发掉了

2、外部宇宙空间
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大量的水蒸气
其即便有大量水分子
分布密度也很小很小
我们知道
太阳公转周期2.4亿年
地球也跟随着太阳一同旅行
会遇到太阳公转轨道上的各种吸引干扰、撞击、辐射等等
所有的这一些
对地球的影响都远远大于洪水的影响
它们会把所有的动物、植物全部灭绝
所以,大洪水应该不是外部因素造成的

还有,洪水时期
每个地区还都正好保留了一对兄妹
还都在葫芦中存活下来
这样的几率
可以说,不存在!!!

那么正确说法应该是
局部地区发生了大洪水
也只有局部发生了大洪水
随着水往低处流
才会有水位的下降
如果全球内的大洪水
水往哪里流呢
整个洪水的消退
说不定需要几年或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那么:
1、局部地区经历6个月,洪水才退,在啥地区发生的呢
2、为何在全球范围内,各地区,众多民族都有这样的洪水传说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1、大洪水发生在古昆仑地区的盆地(参看《山海经的范围》)
因为盆地地形进水后,不易排水
水位会越涨越高
其他地形,水永远流向低处
很难在6个月中,天天上涨
2、大洪水的原因可能天降暴雨
造成山体滑坡,堵塞了某条江河
这三条大江,任意一条
水流量都是巨大的
河水漫溢,
越过盆地周围的高山
冲进大小盆地,并逐步涨高
最终淹没整个盆地
当时,人们还处于山洞时期
突如其来的洪水
会淹死在山洞避雨的绝大多数人
仅仅少数人能够逃脱
3、大洪水发生的时间应当在大禹治水之前
大禹治水,只是重新疏通堵塞的河道
使得江河通畅,滚滚东流或南下
暴雨时节,不再盆地间乱窜
并且,只是治理了该地区的堵塞
(治水地区的诸多地名,随着大迁移,被带到全国各地)
4、该地区为古代人类发源地
经历洪水后
只留下来的一对男女(一个洞内的人,应称兄妹)
人类重新繁衍
经炎帝、黄帝,一直到大禹时期,
同祖同宗的人们,形成、分化成各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保留着大洪水的传说
当然,各民族的洪水传说指的是同一件事情
即在同一地点
发生了大洪水
留下了葫芦里的一对兄妹
5、 又经过多年
人口大增
该地区必然不能满足食物供给
于是
人类大迁移开始了
而结果是
大洪水的传说
也被各民族带到了四面八方

所以,是否可以判定
如果其他民族有类似的传说
那么
他们的祖先
也一定是从该地区迁移出去的呢
也就是说
只要有大洪水传说的民族
在很早很早以前
应该是一家人
生活在同一地区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5 20:09:16 +0800 CST  
7、大迁移的证据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
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
我们已经不知道我们的祖先
他们在何时何地
发生何事
2010年5月的1天
我翻看青岛地图
偶然发现在小小的青岛地区内
竟然有2个地方
名字都叫——红石崖
一个在黄岛区
以前,还曾经有一个车站—红石崖车站
另一个在崂山区大崂附近
再看山海经
大禹治水的地方在虎跳峡附近(假设,有待于验证)
而在不远处
云南省丽江县石鼓镇红岩村
村旁有一山名叫——红石崖
看看村名,再看看山名
可以肯定古人根据山的特点
(可能山上有红色的岩石,我没法验证此事,不知有谁能验证验证)
给山起名——红石崖
而村子也就叫红岩村
那么,青岛本地的两处红石崖有这样的地理特点
没有!!!
那为啥叫红石崖呢
《史记》记载
“……自契至汤八迁……”
(汤,建立了商朝)
也就是说,从商朝的始祖契(帝喾之子)到汤
古人已经有八次大的迁移
他们在迁移中
将原来居住的村名、地名、山名
一起带走
到了新的地方
重新用原来的村名、地名、山名来命名新的村、山等
(也许,他们到达的地方是无人区或者征服了原居民)
于是
小小的青岛地区来了云南的移民
可能在青岛又分成两部分
分别来到黄岛和大崂
都给山起名——红石崖
现在,黄河流域里
众多山名、地名与山海经相同
如果认为山海经记录的事件就发生在黄河流域
显然,大错特错
同样
这,也解释了为何全国有那么多重名的山、地方
不可能
古人们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名字
只是因为
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来自同一座山下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7 20:14:57 +0800 CST  
8、猜测:民族的形成

炎和黄的后代
占据各个坝子
建立自己的国
在日常打猎、采集食物的过程中
人们翻山越岭
往往不约而同碰到一起
在猎物充足的时候
人们还是愿意聚到一起
人多力量大
可是
随着猎物的减少
人们往往只希望自己发现猎物
或者只希望本国内的人一起来打猎
因为当时分配方法是见者有份

这时
人类的小聪明就发挥到了极致
在需要高声召集远处更多的人
前往有食物的地方去的时候
而为了不让别国的人(相隔的坝子)知道
往往使用暗语、暗号
久而久之
这些“黑话”就成为该国(民族)的语言
同祖同宗的人们
终于彼此不再互相听懂
同时
为了分清“敌我”
各国间也采用不同的服饰
你蒙红色的头巾
那我就蒙黑色的
你头上插根羽毛
我头上就带上兽尾

这样
各国的人说着不同的暗语
穿着不同的衣服
虽然各个国的始祖
大多是炎和黄的子孙后代
但是
他们却越走越远
最终形成了各个民族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7 20:19:20 +0800 CST  
9、历史上最大的损失---秦始皇焚书坑儒

炎黄子孙
一脉相承
流传至今
一家人的故事
演绎了整个历史
兄弟之间的打打杀杀
演出了一幕幕朝代更替的故事

造成这样的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人性的贪婪、无止的欲望等等
但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应该是最大的原因

在民族大迁移的时代
随着人口暴增
食物远远不能满足供应
炎和黄的后代
注定要寻找新的居住之地

在迁移过程中
也许是长子或嫡子留守原住地
因为原住地是比较适宜居住的

幼子或其他庶子则必须离开
必须自己去寻找新的地盘

迁移的总走向
必定是从风和日丽的地方
向极端恶劣的地区逐步推移
向南推进到赤道
在诸海岛间闯荡
向北推进到极北
在天寒地冻间冒险

迁移过程中
他们必定带走本族的祖训、族谱
还有原居住的地区、山名等等
到了新的地方
重新命名

由此可见,新地方为无人区
他们是第一代居民
如果有人居住
地名、山名早就会有了
全国也不会从南到北从西到东
有那么多地方叫某某州了
(地区名字有可能五花八门,为啥非叫某某州呢)

他们念念不忘的是故乡、故土
常常告诫子孙祖先的光辉事迹
他们遵守着祖训
严格遵守着古人的禁忌

可惜
秦始皇一把大火把所有的一切付之一炬
所有的禁忌没有了
与远古的联系也没有了
与原住地、原原驻地的联系也没有了
没有人能说清楚
自己是炎和黄的第几代子孙
故乡在哪里
怎样搬迁到了现在
故乡的亲人现在怎样
他们一切还好吗
是否也搬迁了
搬迁到另外地区的兄弟姐妹还好吗
侄子侄女现在有几个呢

若干年过后
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勾心斗角、连年争斗之时
没人知道
对阵的双方其实是多少从未见面的兄弟姐妹;
当鲜卑、匈奴等民族
骑着马举着刀冲进长城时
没人知道
他们的祖先也可能是“炎和黄”
当大汉天子发出怒吼:
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人人自称汉族之时
却从此与其他地区的兄弟姐妹划断了联系

秦始皇的一把火
整整影响了几千年
烧断了炎和黄子孙的唯一的一丝微弱亲情联系
使亲情陌路
强者毫不犹豫举起手中的刀
劈向自家的兄弟
……
相信,我祖炎和黄
在遥远的天堂
正在为各地间骨肉残杀而摇头……

假如大家意识到都是一家人
难道还会为丁点利益争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吗
难道一家人
不能和睦共处吗



楼主 半卷素书看天下  发布于 2013-11-19 20:06:14 +0800 CST  

楼主:半卷素书看天下

字数:1038503

发表时间:2013-11-01 04: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6-09 14:33:12 +0800 CST

评论数:9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