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下对我们衣食住行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

广告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有多大,咱简单搞个模型。
广告业有个说法是,每一百份有效传达的广告,会有5个人注意,2个人购买。
举例某个城市的主流报纸,每期发五张纸,就是20个版面,咱算一下,一张报纸的印刷成本是1毛,发行费用是5分,这期的报纸成本就是7毛5分,而这期报纸只卖5毛,所以报社卖一份报纸净赔2毛5。这0.25元就得均摊到广告版中,同时还得有利润,一般利润应该是成本的3到五倍。那么这份报纸主要广告版面假设有四版,就是封面封底加两版插页,每版的广告成本就大概要最低0.2元了。
最理想的计算是,一份报纸3个有效阅读,那么要有效传达100个人,就得33份报纸,广告投入是6.6元就能卖掉2瓶酒,折合每瓶广告成本是3.3元。
但报纸的广告不零卖,根本不可能如此精准。发行量本来就是个很诡秘的事,更不要说有效传达了。从他们卖酒的经验看,一般是理想计算的三倍。就是每瓶9.9元,四舍五入算10块。
再假如这个酒是100元上下的主流价位,大胆设到120元的销售价,我们来看看会是啥样子。
零售120的酒,超市要赚10块吧;经销商要赚20吧;送货 员理货员促销员加一块,也要10块吧;卖120的酒,酒瓶酒盒酒箱运输仓储促销品加一块,也有要10块吧;再减去广告10块,还有多少?60块!
假如这瓶里的就九是纯粮酿造,储存3年的好酒,一斤40是合理价格吧,60减40,还有20。这20是酒厂的利润吗?不是。因为还有税。
40的酒加包装物流等等的10块是成本,50到120之间有70的毛利,这个70里面最低是17%的增值税,即11.9元,好了,这时候的毛利润出来了,是8.1元。
一个物料成本50元零售价120的商品,毛利率只有8元,不到10%。这生意还能做吗?
怎么办,变通。一是坚持固态发酵,但用当年新酒,毛利立即增加20;二是勾兑,又起码增加10块。
反过来看,咱们这个计算最接近真相的结果是,如果是勾兑的话,咱们喝下去的120的酒水,其实只值10块;如果是固态发酵的话,也就是20。
说的有点较真了。我不是行家,没卖过广告,也没卖过酒,只是瞎琢磨,想哪说哪。有高人看到,尽管斧正。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1:52 +0800 CST  
100以下还会有固态发酵吗?!100以下绝对可以有,但现实是真没有。上面摆出来的条件哪一项缺了,这酒能卖起量?若卖不起量,好酒怎么有钱支撑到大家发现并广泛接受它的那一天。
这个消费习惯其实并不是咱们一直就有,前面说了,是酒企的给咱惯出来的,他们就是想多赚咱们钱,但从咱有了这习惯以后,他们酒厂就算把自己给送沟里了,因为酒类消费有上线,有总量,所谓的“市场份额”。咱们把钱掏给哪个酒厂的消费决定,是酒企们挖空心思想影响的,结果这些酒厂就自己和自己打起来了,恶性竞争。也因此,整个酒类市场就在一个恶性的循环当中。
酒是穿肠毒药。这句话用在当今真是合适不过。
酒,又是多美妙的一个字。
饭菜摆起来,一家人围桌而座,老婆孩子叽叽喳喳的吃饭聊天拌嘴,咱端一杯酒,就着离咱最近的那盘菜,一小口,一小口的咂吧着嘴。咱不插嘴她们的谈话,咱没功夫,咱得安静的感受身体因酒而起的变化,感受口舌生香,如细雨湿衣,春风拂面,感受五脏六腑,好像整张紧绷的网逐渐松弛,感受四肢舒展,仿佛胳膊一伸就能够着天边……
妙处难与君说,难与君说。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2:42 +0800 CST  
说到饭前喝酒,想到前面有哥们谈到54岁的老爷子像64岁,每晚饭前半斤酒。虽然现在不喝了,但耳朵眼睛有不健康的可疑现象。每晚半斤的量有点大,喝酒精勾兑的酒,本就不安全,何况长此以往的大量饮酒呢。
倒不必戒酒,可以喝,但喝点好的,量要小点。如从经济帐算,原酒买回来自己窖存,其实也不贵 ,一次喝个一两二两,不花很多钱,咱们老百姓都能消费起。
你能让他喝上好酒,但你未必能说服他喝酒定量。一般一次喝半斤的主,正是走在成为酒神的路上,而且到了关键一步。这个喝酒的时期,喝酒目的简单直接,就是“把头搞晕”。越是上头快的他越喜欢。
酒喝好了,延年益寿,鹤发童颜的老酒鬼最是让咱们仰慕。这样的老神仙,都是喝慢酒的,量还都不大,但喝的讲究,喝的美。
生活就是这样波澜不惊,咱一介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大悲大喜,有时候觉得人生太漫长,活的不精彩,偶尔也会壮志凌云一会,但抽完一根烟后,不靠谱的心情就很快的平息。安心的做个老百姓吧,这个咱做起来最顺手。安安稳稳,平平淡淡,有点小爱好,把日子过得安宁,把爱好搞得精致,一辈子过下来,夫复何求。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3:02 +0800 CST  
人要有点爱好,喝酒打牌唱歌跳舞下象棋皆可。用点心思,花点时间,把生活装扮的多姿多彩。有点爱好是好事,但不能沉迷,一旦沉迷即玩物丧志,没在爱好中娱乐,反而被爱好消遣。
记得06年前后,洛阳有位别某人,爱好象棋,棋下的当然也好,痴迷于此,以棋为业,但棋下的过好,名气太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和他下棋一准输,谁还和他玩呢,赌棋的更是避而远之,渐渐的就穷困了,以致杀母卖子天涯逃亡。
逃到浙江丽水,依旧以棋自娱。也不隐姓埋名,到处赌棋招摇过市,把当地的高手赢一遍,最后独孤求败了都。当地棋手不服气,人肉他,终于被探究出了来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痴迷的极端例子。
爱好是个玩,是个娱乐。下棋的不一定非下成国手,写字的也无需成为艺术家,消遣娱乐,身心愉悦即可。爱酒之人也是同理,酒是个爱好,是个玩意,是消遣的工具。爱酒的与爱下棋写字的还有不同,下棋的可以给自己定个目标在某个比赛拿个名次,写字的可以立志加入某某协会,但爱酒的很难有个标准来证明自己把爱好玩到了什么境界,没有谁决心要把酒量练到全国第一吧。
酒因此是很私密的爱好,只有自己能体会其中的快乐,哪怕你坐在我的对面,任你明察秋毫,你仍然观察不出来我当时是悲是喜。酒酣时候,有幻听,自己听自己说话,像是从别处传来一样,那个时刻很曼妙,仿佛灵魂卷缩到躯壳的最深处,像只猫。
爱酒不能痴迷酒。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这古话绝非空穴来风。就我观察而言,酒喝的高明的,是以酒为辅,利用酒来调节自己,把自己伺候的高兴,这是高人,是酒神。而那些以酒为主,用酒麻痹自己的,是低手,是酒鬼。如在群里调侃的那样,一桌子美女和你调情,结果你置若罔闻,只盯着酒瓶子就想再多喝点,这就是痴迷了,中了酒的毒了。这个毒其实也有先兆,一个爱喝酒的,先是喝酒以后不想吃饭,慢慢的发展到喝酒就不吃饭,再然后宁可不吃饭也得喝酒,这就很危险了,大凡到了这个层次,几年下来,多数大病一场甚至性命堪忧,足为爱酒者戒。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喜欢这首诗,尤其后来那一句“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有酒到酣处,烦恼殆尽,天人合一的感觉。李白诗和酒是极好的,后人爱酒的也都爱拿李白说事,用老李的名字,诗歌,典故来做酒的很多。李白酒名以诗传,我总在琢磨,老李是不是应该归类于痴迷的那一种呢?
老李一生若概括一下,我觉得应是:诗、酒、远方。一个人一辈子,游历天下,停停走走,喝酒写诗交朋友,着实洒脱。但允许在下在此庸俗一点,老李自己是很潇洒,但家庭生活搞的一团糟,身后两子一女学无所成,到了第三代,为他祭扫的两个孙女,已经是目不识丁的农妇了。诗书未能传家,也是一憾。
李白之死比较靠谱的有两个说法,一是在安徽当涂,酒后投江捉月,溺死。二是在安徽宣城,饮酒过度,醉死。不管哪个是事实,老李之死都是归结与酒。我更愿意相信第一个传闻,在江边喝酒,酒到酣处,望江中明月,喜不自胜,乐极投江。
某市搞了个李白诗歌节,很是让俺向往。除去诗歌节上那些个招商引资的项目不看的话,也算是一个很风雅的集会,诗和酒,历史与人文。
想必去的很多人都是为李白的诗,而我却敬的是李白的酒。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3:34 +0800 CST  
前面帖子说了很多,时间一久,记不太住具体都是啥了,现在发帖也断断续续,可能今后写下去不会很系统,歪了楼的话,请大家提醒,谢谢啊。
貌似说到现在,批评了酒厂,也批评了自己,但对中间环节聊的很少,今天咱就讲讲中间商,最重要的环节。
在很久以前,没有代理商这个概念,城市都有一个糖酒公司,各个零售商要到这家公司去进货,还不带选的,它卖啥你卖啥。后来市场经济了,有了批发市场,各地的批发商到各个酒厂去进货,城市里的零售商再到批发商那里进货。代理商这个概念,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引入并迅速成为酒类行业的主要运营形式。
二十年的发展,这个体系发展的已基本脱离了当初的原貌,滋生了很多畸形的现象。就像发帖歪了楼,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靠卖酒发了大财的人很多很多,南方有个银x公司,就是卖酒卖出了名堂,现在正在谋划上市。但它并不是一家独大,各省各地都有地头蛇,在行业内是所有酒企都殷切想攀上交情的。郑州有家世x嘉公司,做汾x做的就很牛掰。
这些地头蛇在九十年代市场转型期,抓住机遇,发了大财。做大以后,基本超两个方向走,一是专拣有利润的做,因为手眼通天,只要它和酒企谈到最佳条件,它就能让这个酒火上一个时期。二是自己去酒厂开发产品,这样更能把利益最大化做到极致。
在他们的地盘,由于关系广泛,本身实力又大,只要老板敬业,可以说主流市场基本是水泼不进。所谓的主流市场是指那些产品溢价较高的地方,就是最赚钱的地方。
举个听说的例子,估计有这件事,但可能传播以后有演绎,道听途说,只是举例。有个浙江人,代理了个江苏的酒,找到一个山东的关系,去了山东卖酒,目标是这年八月十五山东一家国营企业的团购。这家山东的地方企业很无奈,因为这个浙江人来头太大,不做不行,做了却又会得罪原来的供货商,这个时候,山东当地做酒的地头蛇就找上门和这个浙江人谈,说你要卖的这个酒我也有,90块一箱进的货,你来无非是赚钱,但不能挡我们的财路,这样解决:一箱给你390,我买你一万箱,总价390万,但只限这一次,明年你不能再来。浙江人更聪明:既然你让我赚300万,这样吧,酒你也能买到,我就拿300万直接走。
这个例子很极致,不管真假,但形式说明了地头蛇在当地的控制力。现实中,近年有些真实的例子是这样的,一家企业或单位过年团购酒水时,会搞个招标的形式,有时候未避免来投标的过多,单位会搞邀标,即不公开发招标公告,而是邀请几家品牌,有时候刚入行的听说了就到处托关系非得挤进来,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啊。运气好的,关系托的有用,人家围标的可能给你几万块钱,算是给你个车马费,更多的是竹篮打水,都不知道栽在哪。
在这些大代理商之外,是数量巨大的小代理商和名烟名酒店。烟酒店赚钱有他们独特的法门,我倒是略知一二,以后另开贴再谈。今天只说说小代理商们。
小代理商的空间很窄,一般团购是沾不上边,销售基本就是商超和酒店。现在做商超和酒店推广很难,原因前面帖子说过,因为酒企的无底线竞争,把他们都惯坏了。
超市大家都知道,基本所有商品不仅供货商送上门而且还得押款,做超市简单说就是租房子搞个装修就行了,另外付款基本是三个月周期,第一个月送的货到第二个月根据销售额结算挂账,到第三个月才能拿到钱。这样一算,大家清楚了,其实租房子装修的钱也就立马回来了。一个酒做超市生意,里面麻烦着呢。
而酒店到不琐碎,给点进店费,酒放进去卖了就能拿到钱。但进店费可不是小数目,有些生意火爆的酒店,进店费动辄几万、几十万,而且一年一收,你们说,这酒怎么不在酒店卖的贵呢,酒水自带怎么不是必然趋势呢?
而诸位,大凡我们现在能喝到假酒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酒店里。
现在做假酒的其实不多了,而就算是假酒,也与原来意义上的假酒有很大区别。过去,酒是很容易仿冒的,酒的溢价空间也不大,做假酒的目的就是冒别人的牌子自己的酒能卖出去。因此酒厂防伪的办法是层出不穷,每个畅销品牌酒厂都有打假办公室,有专人办假酒的业务,具体的办法是在酒的包装上留暗记,然后打假人员去市场上凭暗记查,查到假酒以后报告给工商局的公平交易局,或者是公安局的经侦大队,然后呢,要由生产厂家出具一个报告,以暗记为依据证明这个酒是假的。
这个效果其实并不好,因为你留的暗记是有时效性的,你打假打的多了,那么秘密就不是秘密了。因此一段时期你就得增加或更换标记,而你改了暗记以后,不代表原来的暗记的产品市场就没有了,所以有时候很扯皮,你说我的暗记和今年的不对,但我的酒是去年进的货,怎么办?这里面也有博弈。
好在有些大品牌这些年搞了个原产地保护的标志,这个东西很厉害,造假酒的造了原产地保护的品牌酒,抓到必判刑,不同于不带这个标志的,一般罚款赔偿了事。
但原产地保护就没有假酒么?一样有。而且造假的不是别人,就是极个别利欲熏心的小代理商。因为他本来就是就店的供应商,有这个便利,谁也怀疑不了他,所以为了多赚点钱,掺杂一些小动作是可能会有的。
在酒店消费酒水,一般服务员把酒拿来后就打开了,咱们也不看。当然若不留意看也看不出来。呵呵。比如说,哪怕是你自己带来的酒,交给服务员打开酒盒时,服务员会把酒盒撕的很完整,甚至是用指甲或者刀片从分割线很整齐的切开,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在为造假酒的提供便利。因为你喝完酒,不会把酒盒酒瓶再拿走,而这些东西就是造假酒的最喜欢的造假工具。
代理商会给服务员打招呼的,哪个空酒盒几块钱一个,哪个空酒瓶几块钱一个,破损的有破损的价格,完整的有完整的价格。你一走他就能换到钱。其实就算你破坏性的拆解也不行,因为你和隔壁房间的所撕的不会是一个位置,那么就还能拼接。
包装搞定了,酒水怎么办呢?
先说怎么灌装的问题。现在都是防伪的酒盖,好像是只能倒出来不能倒进去,但假如咱们较真的话,不是倒不进去,而是倒进去很麻烦,倾斜45度角,保持空气流通,是能倒灌的,只不过看上去造假酒的制假成本高,不可能这样干。其实这个想法是咱消费者的想法,酒厂和造价的都知道,这个防伪的酒盖,也就是给咱消费者看的摆设。
现在通用的做法是给酒盖打点滴,就是医院的吊瓶,把假酒用吊瓶的方式给原瓶灌进去。不管你的瓶盖是啥材料,总有针头能洞穿。咱还真的不能不佩服。
想起广州五仙桥,曾经造假烟闻名遐迩,不光是胆子大,而是技术环节有奥妙,有时候企业几百万的进口设备才能干的,人家几百块钱就能干了,而且干的还真叫好。嘿嘿,钱呐钱。
那灌进去的是啥酒呢,呵呵,说实话,灌完让你喝你还真喝不出来。
每个酒厂都有自己的风格,产品不同时,虽有差别,但风格相近。同样是38度的酒,造假的不过是把便宜的装到贵的那个瓶里。甚至有时候,便宜的和贵的其实根本就是一个酒,只不过价格不同包装不同而已。
酒厂产品不管再多,但基本库容并不多,比如有家上市酒企,有三个酒池(此处含义为酒水仓库),1号池,2号池,3号池。不同定位的酒水不管怎样千变万化,最基础的不同就是从哪个酒池出酒。例如3号池是好酒,那么主产品也好,副产品也好,开发酒也好,这个3号池出的酒可能就有几十上百个产品系列,这些产品虽然价格不同,但其实东西一样。因此造假的就真的造假了吗?!
都是因为钱,都是因为贪!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4:01 +0800 CST  
微群里大家聊的挺热闹,看了一下很高兴,都是天南海北的酒友,尤其内蒙的哥哥真厉害,一斤高度的喝下去都不耽误上班,这酒量实在让人钦佩。
在这些聊天中,对各种酒的口感聊的很多,而对不同酒喝下去后的身体感受谈的少,对此我想说,一个酒,仅从口感来判断优劣肯定不行,因为口感只是酒的一个方面,像一个女人,口感只是她漂亮的外表,并且这外表也被香料这种脂粉所粉饰,若洗尽铅华,素面朝天,天生丽质自然我见尤怜,而最珍贵的仍然是内在的美。
女人,仅有漂亮的外表是不行的;酒,仅仅好喝是不够的。
酒于人有益。一是有益心灵,二是有益健康。
所谓有益心灵,它能升华你的快乐,或舒缓你的忧伤。但过尤不及,把握其实很难,过了量就成了情绪的催化剂,不敢说说了,不敢做的做了,酒醒之后追悔莫及。但酒又不可或缺,有酒伤神、无酒伤心呐。嘿嘿。
说到正题,还是喝酒要喝出健康来。
酒的作用很多,其中一项咱们都知道它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举个例子,有个朋友上楼梯胸闷心慌,但喝杯酒马上舒畅,后来医院一查,得,心脏病,搭了桥了。为什么喝酒会缓解症状呢?他的心脏有根血管堵了百分之七十 ,稍稍活动一下,血液就供应不上,而一杯酒下去,这个堵塞的血管就扩张了,就能缓解血液的运输紧张了。说这个实例,也是证明酒确实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适量的酒喝下去,身体应该感到很舒展,像烫了一个热水澡一样的松弛。喝多了以后,更得是轻飘飘的如云行雨施,由内而外的通透。
醉了酒的人,各种洋相都有,哭的笑得睡的闹得,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都应该是酒的快乐在延伸,而不是醉酒的痛苦在发泄。
有时候看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说的都是酒喝的有多美,没有说酒喝的有多痛苦。蒸馏酒是北宋以后才出现,唐诗里的酒都是低度酒,但不管度数高低,醉酒后的感受都是美好的。
而勾兑酒,甚至是一些口感还很好的酒,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咱没证据证明它有害在那些具体方面,但喝醉了心慌口感头疼,让我醉酒很痛苦,这不是有害是什么。
“买醉” ,醉为什么要买,因为“醉”是愉悦,是快感,是很美妙惬意的感受。而现在的我们,“醉”是身体的各种痛苦。一个人喝酒现在很难把自己喝醉,因为你越喝越不舒服,自己就喝不下去了;而假如,越喝越舒服,越喝越滋润,你还能把持的住吗。
喝好酒,不仅是口腹之欲,还有醉酒后身体的舒展所带来的心灵愉悦。为了喝口好酒,或者说精益求精,追求更美妙的体验,有很多人不厌其烦的实践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他们面前,咱们就是区区萤火了。我们包窖池也好,窖存也好,无非是为了安全实惠。而那些个有钱有功夫的,为了酒干的事有些甚至是传奇。咱们做不到,也喝不找,但也不妨闲言碎语,作为下酒的谈资。
02年左右,有个爱酒的,到四川包了个竹林,把原酒灌到大毛竹的竹节里,每根竹子只灌一个竹节,恰好一斤左右的量,然后让竹子自然生长,每天砍一棵,喝竹节里面的酒,要的是竹子的清香。这是有钱又有闲的,但据说,此人本来就是卖酒的。把勾兑的卖给咱们,赚了钱他去精益求精去了。
90年代,有个种长瓢葫芦的,把酒灌到葫芦里和葫芦一起长,这个最有意思。朝竹竿里灌酒简单,但朝葫芦里灌可是难。哎,人家不愧是高人,有绝招。
先要等葫芦长到大小合适后,把葫芦根给刨开,用刀子在根上挖个洞,放进去两粒巴豆,然后盖上土,等三五天,葫芦的叶子也耷拉了,葫芦也软了,软的面条似的。这时候从顶口用针管把酒灌酒进去,然后再把葫芦挽个结,像系鞋带似的。
这些做好以后呢,把根部的巴豆取出来,盖上土,浇水。几天以后,葫芦又重焕生机,枝繁叶茂。
至于灌了酒的葫芦后来怎样,好不好喝,咱就不知道了。这些就是说什么呢,真好酒的总是不厌其烦的做尝试,看看他们的劲,咱包个池子存点酒泡点杨梅樱桃也闲麻烦的话,真的有点难为情。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09:55:17 +0800 CST  
微群有朋友问,前面帖子谈到 ,看酒瓶后面的产品说明来判断这个酒能不能喝是啥意思。我在此补充说明一下。
白酒,有三套国家标准,一是GB/t10781固态标准,二是GB/t20822固液结合标准,三是GB/t20821液态标准。大家看一下就明白了,这个酒执行什么标准就起码代表了它应该是怎样的制造工艺。除了10781,别的都和都是勾兑。
这只是大的概括标准,在看时,10781后面会有“.1—2006"的数字,那是说明香型等等的细化标准,可以不管他。在我非得买瓶瓶装酒的时候,第一要求是这个酒得执行GB/t10781的标准才行。起码它号称是固态的,至于有没有投机取巧那是另一回事,XX奶粉不也符合国家标准吗?嘿嘿,虽然挂羊头卖狗肉是普遍现象,但咱们也只能看着羊头琢磨这里面是什么样的狗肉。因此标准于我们只是择优,或者说去劣的作用而已。
在两年前,新国标没公布前,不管它是什么标准,59度以上和35度以下是绝对不买不喝,以为国家标准没有这个范围以外的标准,所有59度以上和35度以下的白酒,都是自己设定标准,在说明上标明是Q开头的一串号,按要求,国标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必须要高于国家标准。但35—59度以外国家没有标准,那么你们说,企业的标准会是什么样子呢,谁也说不清楚,只有企业主自己知道。
国家标准也有瑕疵,而且还不小,咱不一一评价,严防跨省。只说在一个如此混乱的环境里,虽然管理者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咱们还只能相信他,别无选择。
说到国标,言尤不及。比如10781这个标准中本来就有三个等级,优级,一级,二级。且不管他这三个的区别,关键的一句是,这三个级别的都不允许添加食用酒精,也就是必须是粮谷固态发酵的酒水。这个标准是最低要求,就是说你酒厂的产品只要是执行这个标准,就不能是勾兑酒。但这个其实也是最高标准,因为酒厂能做到固态发酵就到顶了。
口感可以在调酒时来设计,窖存时间没有要求,那么只要你是固态发酵,好了,合格。
酒厂的好酒如果做到是固态发酵,那么他基本会执行这个标准,在产品说明上标明10781,他巴不得写的清清楚楚,这是他能做到的最好,因此不会再去另定一个企业标准。因为你要另订一个企业标准,必须要高于原来的国家标准,而国标要求的粮谷固态发酵都做到了的话,要再高于这个标准,就只能是在酒龄上想办法了,真的会存上三年再装瓶吗?如果真的那样,那么一定是一个q开头的企业标准,但有些厂家动辄标准八年十年酒龄,为什么你的产品的标准仍然还是执行10781呢。结合我前面说的储存酒循环的帖子,也从另一个方面来验证酒龄卖点的不靠谱。
酒厂的一个品种,总要搞个系列,举例,某酒有3年,五年,八年等几个级别,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最贵的那一个是10781的标准,贵,但确实是好酒,而便宜是执行q开头的企业标准。为什么不注明是固液结合或液态呢,这里面也有酒企的小心思。
三个酒,最贵的是国标,而便宜的却是企标,不合理吧,要么都是国标,要么都是企标多省事。博弈是这样的,最贵的确实是好酒,所以必须注明,而便宜如果注明是液态的,那么消费者不就识破了吗?所以他在做便宜酒时,再自订一套略高于液态国标的企标,这样就不用标明执行的是固液结合或液态的标准了,而这个企标就模糊起来,让消费者搞不清楚了。这就是酒企的小算盘,立意就是混淆视听,就是让咱不明白,就是耍“诈”。
但你企标高于国标又能高哪去呢?细细一琢磨,你高不过10781,因为你一旦达到10781,你就一定不会再用企标了。所以不管你多高明,你的企标依然不是固态发酵,而这恰恰是我们最在意的。
大凡一个人,扬长避短情有可原,咱们不要求商人要多诚实,你个头矮,你可以描述自己不高,你胖,你可以描述自己不瘦。但你非要把矮说成高于海拔多少米,胖非得说成达到人均体积多少倍这样的漂亮话,就为给别人制造假象,这就透着品质问题了吧。一个品质有问题人,能造出没有问题的酒来吗。
酒品如人品。这句话不能是只用在喝酒的人身上,用在造酒的人身上也合适呀。曾听某个企业开大会,一把手说:你们首先要学做人。嘿嘿,你一边高价卖着勾兑酒,一边要求员工学做人,他们该学什么呢?!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09:21 +0800 CST  
有位北京的兄台说“现在从医学的角度,科学的告诉大家喝烈性白酒,即使是楼主说的好的,合格的白酒,经常饮用,即使不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弊端明显大于利。”
我有不同意见啊,我要反对一下,君子存异求同,各抒己见,也算是风雅吧。
我想换个主题复述一下,既然您自报家门在北京,我能否说:现在从医学的角度,科学的告诉大家呼吸严重雾霾,即使是专家说的好的,合格的雾霾,经常呼吸,即使不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弊端明显大于利。
看上去我是偷换了概念,酒怎么能和空气划等号,空气是必需品。但您知道吗,对于爱酒之人来说,酒就像空气一样,也是必需品。而且现在,酒和北京的空气多么相像,整个环境都是霾,迫使我们不得不吸。整个市场都是劣质酒,我们也不得不喝。
至于危害,我的看法是大凡让人上瘾的,哪一个没有害呢?烟酒茶,咖啡槟榔奶油蛋糕,甚至咱老百姓家里腌点小咸菜,也是有害的。如果咱们只从纯医学的角度来判断能不能喝能不能吃,咱们小老百姓还有什么乐趣呢?
而其实,健康的饮酒是不是有损健康,不能光是西医有发言权,中医应该也能发发言。
“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开胸膈之痹塞,通经络之凝瘀。
......以治胸痹心痈,以其开瘀而消滞也。酒性辛温宣达,黄者重浊而走血分,白者轻清而走气分,善开闭塞而行经络,暖寒滞而止痛楚,故能治胸痹。今之烧酒,与此证甚宜,用以代之,效更捷也。”
《内经》中约有四方用酒以疗疾,仲景《伤寒》《金匮》中除杂疗方外,用到酒的方剂就有十六个。历代有关本草专著,如《本草纲目》、《本草从新》、《本草备要》等文献,对酒的功能及应用,都有较详的论述。明代李梃著的《医学入门》中,药酒的配方,就有二十四种。。。。。。
不胜枚举呀。
仅从科学角度说酒是否就纯粹有害,你我不必继续争论了,网友们见仁见智吧。
至于您收藏的38度茅台,我的意见是尽早喝掉,因为从经验来看,50度以下的白酒没有窖藏的价值,放时间长了不好。
而您又只喝300块以上,又只喝低度的。您想过没有300块以上的低度酒,有多少钱是买酒的呢。我们普通老百姓,喝这么贵的酒真的是消费不起,就算都能消费的起了,你现在喝的300块的,马山就要500甚至一千才能喝到了,有关酒厂“价格发现”的法门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至于国标,很有意思。自从发了有关国标的帖子,发现回复的也好,加我微信的也好,都在琢磨这个事,说明大家其实很关注怎么来辨别酒的优劣。
辨别酒是否是固态发酵,仅从酒企的说明中是不能确定的,辨别是个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信息的判断,不是有个量化的标准可以让我们对照。
有个群友说,十几块钱的酒执行的都是10781的标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群主的判断有误?呵呵。我对一个酒的判断是从很多信息来综合的,并不是只看它的执行标准就行了。如果一个只卖了十几块钱的酒,却无耻的标明执行了10781的标准,那么他瓶子里装的是酒还是毒药就说不清楚了。这个价格怎么算,我前面帖子也说过了,不再重复,按照物料价格,只卖十几块的固态发酵酒连粮食钱都不够,你说他会是固态吗?如果真是的话,大家赶快买,三天就能把他买破产。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09:42 +0800 CST  
唠叨了半天,还没说到今天的正题上,今天主要说的是,为什么酒厂能挂羊头卖狗肉,明明不可能是固态的,却标明执行的是10781国标,没人管吗?
有人管,而且有关的法规规定的还很详细。但就是管不了。
先交待一下背景:现在能监管酒企产品的有两个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管理区域。质量技术监督局,它所监管的是生产环节,就是酒厂所在地的质监局能到酒厂里面去监管,工商局则不能去酒厂监管,工商局监管流通领域,就是说质监局管没出厂区的酒,工商局管酒厂出厂后的酒。
好了,一个方面是,如果要在酒厂生产时解决这个是否真正执行了国标的问题,只能是当地的质监局。注意:只能是酒厂所在地的当地质监局。
国营大厂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重要企业,一把手都是政府指派的官员,半行政化,董事长怎么也得挂个市委常委或者政协副主席等等正处以上的对应级别,再差也得弄个全国人大代表吧,至于省人大代表酒厂里怎么也有几个,这种环境下,处级单位的质监局派几个科员去酒厂按批次抽检酒厂的标准是否合格,能办到吗?
而私企,不能把当地质检摆平,厂子更本就办不起来。
所以从生产环节,执行什么标准只是备个案就ok,至于是不是执行了这个标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那么流通流域呢,酒出厂后流向全国各地,那么各地的工商局可以监管了吧?理论上是的,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比如一个酒的执行标准与产品不符,工商局先要到商超去抽检,就是封存货物,然后抽几瓶带走去做检验。但工商局是个行政管理单位,它自己并不能检验,它若要检验商品,必须去有资质的质检所。
现在质检所都是从原来质监局分流出来,推向市场的自收自支单位,质检所购买检验设备做质检的生意,谁去它那里检验都要收费的。
工商局把抽检的酒送到质检所,面临的问题是,质检费谁来处?检验一个品种一千块,如果检验出来有问题还好办,可以回头罚酒厂的钱,但如果检验的结果是合格呢?不仅检验费要工商局出,那给商超带来的损失又怎么算?
就算你检验出不合格,酒厂来了,说你检验单位不对,要求换第三方重新检验,而国内并不是所有的质检所都能检验酒的标准,一旦到外地甚至外省得质检所重新检验,这里面就别有一番天地了。
再退一步,就算你工商局不接受人家的要求,直接处罚了厂家,厂家在这个方面一定是绝不罢休,酒厂首先像上级工商局提起行政复议,再不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等等一系列的麻烦。总之会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官司,在这个过程当中,随时都有某个力量出面,一句话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怎么化呢?!大家知道行政单位以罚代管的现象可不是现在才有,你去抽检人家一方面是行使行政权,一方面也有罚款的意图。那么协调起来,结果会是这样的,你抽检可以,但检验时不要检验标准,而可以检验一下数量,检验一下包装,检验一下酒精度,等等避重就轻的,总之呢你一抽检完,没送检呢,酒厂就去协调了,说好罚款的数额,对应这个数额找一个罪名检验了事,甚至有时候抽检的是质量问题,最后罚款的事由可能是广告问题。
酒厂在对付监管单位的招数很多,像前面说到,工x局查到市场上一批酒不合格,这时候酒厂随时可以出个鉴定报告,标明你查获的酒水根本不是酒厂出品的,也就是假酒。谁让真假酒的鉴定在酒厂一方呢?这样酒厂就立即从被告变成原告了,工x局不仅不能处罚他,还的去帮他维权。这时候经销商就成了替死鬼,不过好在都有默契。
卖假酒又能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虽然咱老百姓对这些人恨得牙痒痒,但处罚时可以说是蜻蜓点水。这里面有窍门,在笔录的时候,办案人员会详细询问嫌疑人进了多少假货?卖了多少?赚了多少钱?这时候当事人的回答是有技巧的。
如果他回答进了100箱,一箱没卖,一分钱没赚。那么处罚将会是没收货物,及3万以下罚款。
如果他回答进了100箱,卖了一箱,赚了100块。那么处罚将会是没收货物,及利润的一到三倍罚款,也就是最高罚300元了。
大家对照一下,有经验的贩假者会选择哪种回答呢。
而有些制假的抓到可能麻烦大些,但也要看犯在哪个部门手里。如果被工x抓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一般不会移交公x,因为一旦移交公x,入刑也好,行政处罚也好,总之工x白忙活,不会收到一分钱。所以有个别制假的一旦觉察被公x盯上了,他会立即去工x自首,或者卖个破绽,自己去工x举报自己,这样就尽量的避免了刑事处罚。因为一事不能两罚,就看哪个部门先立案,谁先立案,管辖权就归谁了。这些坏蛋都愿意栽在行政部门手里,工x也好,质x也好,都行,毕竟行政部门没有强制手段,限制不了人身自由。制假的也好,贩假的也好,在两害相权的时候,取其轻。行政管理当中为了罚款而对构成刑责的避重就轻,虽然也有法规监督制裁这样的情况,但,又是那个老问题,谁来监督呢?!
现在社会又何止是酒类如此,市场上可以说是假货泛滥。究其原委,就是违法成本低,利润足以抵消风险。卖十次抓一次,还是赚钱的。人都是贪心的,明白告诉你,最多是钱上说话,谁还能不铤而走险,况且这险不过就是前面赚到的钱,就算抓到,也不过是均摊利润降低了而已。监狱里蹲着的,诸位,你们留意留意,有多少是因为制假贩假抓进来的。制假贩假的多的是呀,也经常被报道抓了这个,抓了那个,可为啥监狱里呆着的总感觉不多呢。也可能是咱孤陋寡闻吧。如果制假贩假一律入刑,抓到必判,咱们这市场很快就清净了。
不是没有法,咱们的法详细着呢,关键在。。。。。。。省去一万字。呵呵呵。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10:15 +0800 CST  
有关原酒和勾兑酒那个好,反对者的关注点在是原酒是有害的,勾兑酒是健康的,滑天下之大稽,这个论调其实就好比在说,糖精比糖更健康,可笑。
咱们不妨试试从类似哲学的思辨来判断这个问题。方式很简单,就是思考一下勾兑酒是在给原酒做加法还是减法。
假设原酒是有十种物质组成的,那么勾兑,是把这十种物质里有害的淘汰出来,还是把十种以外的物质添加进去。据我所知,没有那种勾兑法是在对原酒做减法,因为我迄今为止没有听到谁的勾兑科学是把原酒再提炼,把十种物质去掉几种后销售给我们。
那么就还剩一种可能,勾兑是在对原酒做加法,原本十种物质要添加进去另外的物质。加进去的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十种,所以勾兑酒最后所含的物质起码是十一种了。我的问题是,不管你添加进去什么,原有的十种可有丝毫的改变呢?你并没有把原来的十种减掉你所谓的有害的,那么你添加进第十一种时,原有的十种就无害了?
而你添加进去又是什么呢?从哪里来的。不会是从空气中来的吧。是植物的,动物的,矿石的。。。。。。。。。
安全吗?
你也可能提出,既不是加法也不是减法,而是十种物质保持不变,那么勾兑的作用在哪?既然十种物质还是十种物质怎么就又无害了呢?我是清楚的,你也是清楚的,而且我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那么这样的争论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义。
科学是伟大的,谁也不能否认。但科学被利用以后,就是害人的武器,是夺命的尖刀。
化学不是因为酒才发展成一门科学的。
把化学引入酒的科目的并不一定就是科学家,可能只是掌握了化学的使用方法而已。我承认认你掌握了科学,但我却永远不认可你是科学家。
掌握了科学的人有一类是调酒师,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有专门的资格考试,得到这个证书就能从事调酒这个行业,如果再能开创或掌握某种风格的技术,那么在酒的行业里就尽情徜徉了。注意,是调酒师啊,同志们,注意一个“调”字。
调酒师中一部分很敬业,我也很尊重他们,但有一部分就让人尊重不起来了。
原来我讲过,酒行业现在很细化了,但不管是国营的还是私营的,调酒师都在酒厂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能决定选用哪种原酒为原材料。
调酒师为成品酒的口感负责,当确定了一种风格以后,调酒师就要对这个酒厂今后的风格保持不变,以及酒水安全而负责。所以当酒厂要购买原酒时,供货商送来的原酒是不是合格,就是调酒师一个人说了算。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28:06 +0800 CST  
说喝酒,感觉喝酒最随意的除了独饮,就是夫妻对饮。除此之外,亲朋聚会也好,社会交际应酬也好,总有会劝酒、闹酒。人生之中,青春年少时候,酒喝的是酣畅,是痛快;人到中年,酒是生活的润滑剂,是个精神寄托,尤其多数如我者,没啥爱好,工作压力大,顾虑重重,忧患意识强烈,喝点酒,舒缓身心,以图片刻欢娱,“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最羡慕的是那些退了休的老两口,孩子成家在外,衣食丰足,身体健康,无欲无求。一辈子不管如意与否,到如今心如止水,借一句古话“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每天饭前喝点小酒,饭后小眯一会,该养鸟养鸟,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最是惬意。
想来人这一生,就是年少时候和初入老年是最快乐的两段时光,少年时不懂珍惜,总觉得日子长着着呢。我总结自己的青春为啥这么短呢,细细想来,因为年轻时侯睡懒觉,过的每一天都没有上午,觉得日子过的可快,嘿嘿,前三十年睡不醒啊。老年时候方能觉悟岁月匆匆,能用心享受每一分钟,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感受逐渐到来的苍老。
两口子喝酒,不劝酒也不闹酒,谁见过两口子喝酒猜拳劝醉的?就是饭菜端上来,一瓶酒饭桌上一墩,谁喝谁倒,不碰杯不请菜,也不会有一方站起来来段祝酒辞,“我先说两句……”。视酒无睹,一餐无话。这个时候的酒回归酒的本质,只是个佐餐的饮料,不来上两口,哪怕山珍海味,也觉得口中寡淡。尤其哪天开饭晚了,一坐下,心中期待的不光是饭菜,更迫不及待的是狼吞虎咽前的那一口。一杯下了肚,定一定神,心中升腾起惬意和满足。
所以酒不应仅是交际应酬的工具,它还是精神鸦片,让咱在普通人的生活挣扎中,有那么顷刻的怡然自得。
酒有三赏,所谓赏,就是能佐酒的景致。一是赏花,赏花最好是赏桃花。每年农历二月,惊蛰以后,桃花盛开。这个时节虽然阳光充足但春寒料峭,是乍暖还寒时候,嘿嘿。或邀三两好友或携荆妻幼子至野外,桃树下面阳光斑驳,春风拂面,稍稍的冷意,一壶陈年老酒细酌慢饮,醺醺然席地而卧,小憩片刻,感受万物复苏,泥土芳菲。
二赏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刘十九听到老白这句话,想来当时的心情就是个心旷神怡。大雪纷飞,万籁俱寂,小院落的小房子里,知己好友围着火炉,烫一壶新酒,漫谈天地之悠悠。可惜唐朝时候蒸馏酒还没出现,那时候酒不烫热可真是越喝越寒。直至宋朝,高度酒独领风骚,一时间美酒如云,各种名目各种样式,那可都是品质一点问题没有的粮食酒,多如牛毛的美酒,全是比着一家比一家好,酒做到精致的时候,据说喝酒的都能感受到酿酒师在酿酒时的心情,酿酒师当时心情不好,酒都能喝出苦味来。哈哈哈哈。南宋有个高人,写了本《武林旧事》,这书里面有关酒的记录,最是让我在雪夜读起来心向往之。武林,是杭州的一个地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试想南宋的夜晚,盛宴过后,其中一个爱酒的夜不能寐,把这酒宴的点滴一一录下,才使得我们后来人能一窥南宋的繁华。现在杭州有个武林广场,中心地带是个公交车站,我去过那里,看一眼滚滚红尘,心里想着周密那个人。
三赏月。入秋以后,最是人喝酒最多的时候,因为一个夏天过来,烈酒喝的少,天一凉快瘾可就上来了。赏月最好在水边,因为视线没有遮挡,所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嘿嘿(今天就跟文艺较上劲了)。总想着有一天,能秋夜泛舟在洞庭湖上,带一坛好酒,感受一下张孝祥的境界,“尽吸西江,细酌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29:28 +0800 CST  
真相在哪里?我们永远不可能从别人的诉说中得到真相,我们能得到的只是观点,因此我们不应该去讨论真相是什么,我们只能列举出多项可能,在这些可能中通过主观去得到自己以为的真相。
不管酒厂有多大,也不管它每年收购多少粮食,虽然我们可以肯定酒厂是出酒的,但这不意味着酒厂所有的瓶装酒里装的都是原酒。这样说任然不严谨,严谨的说:我们不知道酒厂的哪个瓶子里装的是原酒。
再咬文嚼字一下,其实每一个瓶子里都有原酒,只不过多少而已。固液结合的不用说了,就是液态发酵的也会放一些原酒进去,我们纠结的其实是纯固态发酵的装在了哪个瓶子里。而这个和它买了多少粮食关系并不大。
粮食,固态发酵的基础材料,更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但粮食作为商品,也是迷雾重重。
酒厂,醋厂,面粉厂,淀粉厂。。。。。。,只要是以粮食为原料的企业,都要采购粮食,这些粮食从哪里来呢?茅x五xx的粮食肯定不是从农户手里零星采购的,从农户手里买一是品质控制不了,并且农户也开不了发票给酒厂,它们入不了帐。它们采购粮食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从粮库竞拍,一是从粮食贩子手里买。
自12年以后,表面上看粮食贩子的日子不好过,因为国有粮库的粮食只面向生产企业销售,粮贩子买不出来了。原来,粮贩子从粮库买回来卖给生产企业,而现在粮贩子却要通过生产企业才能买到粮食。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粮贩子赚的并不是商品差价。
歪歪楼,说说粮贩子怎么赚钱。粮贩子先要修个仓库,例如一万吨的粮仓,在农村租块田,然后找专业的施工建设这个粮库,总体成本应该就在120万左右吧,建好仓库就找x粮或中x粮谈,为它们代购代储。然后用农发行的贷款从农户手里收粮食,一万吨粮价假设是2000万吧,这个钱是贷款,贷款是有利息的,但利息的年终还会有农业补贴冲掉这个利息,总之一万吨粮食买回来放到仓库里之间花不着自己的钱。
怎么赚钱呢?赚中x粮的保管费。这个粮食是为中x粮代管的,就是说粮食是中x粮的,那么中x粮就得支付保管费,据说现在一年的保管费是每吨100元,好了,120万建个粮仓,一年赚回来100万。粮食赚不赚钱无所谓了,哪怕平价卖出去都没关系,该赚的钱早就赚足了。
介绍这一段粮食的情况是为了回答前面哥们提的问题,就是酒厂可能用霉变的粮食酿酒的疑问。只要粮仓出来的粮食,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小作坊里做酒的也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从农户手里收来的其实最安全,哪个农民也不会把粮食放霉了卖,做酒的也不会去买。一般这个真的不担心,担心的是水以及别的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地方的问题,那才是穷凶极恶的所在。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32:48 +0800 CST  
咱们开贴以来,其中在讨论的不是有没有原酒的问题,而是原酒在哪里的问题。
一坛好酒,守上三年五载,选一个自我精神状态超好的时间,打开封口,呼吸瞬间弥漫出来的浓郁醇香,这是酒徒最快乐的时候。
窖存足够的酒,呈现微微的淡黄色,那是很神秘的颜色,我的感觉那就是时间的颜色。
一个酒端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这种淡黄色,说是多少多少年的窖存的话我是绝对不相信的。而且这种淡黄的颜色,目前应该没有哪种添加剂能够调的出来。如果天气晴朗,用玻璃杯通过阳光观察,可以看见这种完全的溶于酒的黄色,很光泽很丰润的颜色。我愿意理解为这不是水分子被染色,而是水分子自身的色彩转变的原因。
时间酝酿了酒,酒蕴涵了岁月。
酒喝得得法,绝对有益身心,而喝酒的路子不对,则危害颇多。酒不能是情绪的催化剂,它应该是美好生活的提升机,善待酒也就是善待自己,不然就陷入另一个尴尬的境地,酒徒戒酒。
戒酒之人不少,我见过不少怪招。真人真事,有哥们戒酒的办法是狂喝。话说十几年前,我们这边有个高人,爱酒。某种原因不得不戒酒,他的办法是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喝个灵魂出窍,过足瘾。结果接下来果然二十四小时都是泡在酒缸里,随时酒醒随时喝醉,具体多少天没发计算,反正没出三个月就真的把酒戒掉了,从此再也不饮酒。说不好是把一生的酒瘾都过完了,还是连续喝酒喝恶心了,总之一段时间的纵酒狂欢之后,与酒形同陌路。
这个办法不见得好,除了这个高人没见谁用过这个办法,多数戒酒都是从总量控制。其实如果不是特别原因,酒完全不必戒,尤其是那些打算戒酒不戒烟的,还不如戒烟不戒酒呢。
个人以为,戒酒最好的方法是爱上酒,珍惜酒。多琢磨酒的好,酒的喝,多体会不同的饮酒体验,逐渐的把醉瘾转变到真正的酒瘾上来。
自己捣鼓的好酒,一放几年,还会滥饮吗?别人请喝酒,一入口就不行,还会强喝下去吗?举个戒烟的例子,有个好朋友特爱抽烟,为了控制抽烟想了很多办法,什么戒烟贴,戒烟烟嘴,电子烟等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后用了一招绝的,抽最贵的烟。比如说九五至尊这个烟贵,他消费不起,但他就自己花钱抽这个,抽了一段时间抽惯了,别的烟抽起来都不顺口,别人敬烟他就开始不抽了,而自己买九五至尊那么贵,又不舍得与别人共享,慢慢的进化成在外不抽烟,只在家里抽,数着根抽,抽的境界越来越挑剔,而抽的量却真正越来越少了。
这个抽烟的例子用在喝酒上,也可以是喝最贵的,喝飞天,非飞天不喝,喝惯了这口,慢慢的别的酒就下不去了,喝的量也少了,尤其而衍生的很多变化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呵呵。但问题是这样喝的任然不过是钱而已,况且飞天也一定就是好酒吗,这样还不能算是爱上酒,珍惜酒。
就得是紧盯着从粮食到酒的整个过程,然后弄回家里变着法的呵护,像伺候孩子似的伺候着它,天天看着,偶合还和坛子说说话,哈哈哈哈,几年下来,打开一坛子,小酌慢饮,不舍得狂喝,更不轻易示人,喝的小满足了,再到超市里逛一下,那货架上堆山堆海的酒水,看在眼里会是啥样心情,那从货架上买酒的看在眼里,又是啥样的心情呢。。。。。。
人,得把爱好弄精致了。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33:26 +0800 CST  
微信群里晒桂花酒,酒友垂询桂花酒泡制之法。效此法殊非难事,算来只需半日闲暇,故录此文供酒友参考。
老酒数斤备用,再置素陶坛抑或玻璃储具,其后寻一株桂花,每日晨昏检视,以择采花之机。
人云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诚然,桂花半开时香味最浓。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几经风雨才得绽放,半开若被采去,桂花岂能无怨?而若桂花有怨,入我酒也必饮之无味。所以此时,绝非采花的好时机。
莫着急,桂花花期短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洗好坛子虚位以待,且等它领略完这世间八月。
就在不经意的某个清晨,最好是一夜秋雨过后,小小桂花由荣转枯,行将凋零。此时花叶,只需轻轻触碰便纷纷跌落,时不我待,采花入酒莫踟躇。
采得桂花,把花茎去尽,反复筛选只留花叶,纳入坛中加老酒数斤。但得如此,也算这小小桂花的造化,“质本洁来还洁去”,入酒留香,不枉来这世间一遭。
小庙泡桂花,尽量花多酒少,越浓越妙。泡好了把酒滤出来,分开装进小瓶子。实际上这滤出来的酒,恰似佐料功用,喝时据当时心情,取之兑入杯中,亦可浓亦可淡。
老酒醇厚桂花香,美则美矣,但有不足,因酒与花香之间还少了一层过渡,所以要再加入或杨梅酒或樱桃酒,取其隐隐酸甜。
至此酒味有三层,老酒绵柔、浆果酸甜、桂花浮香,乍一入口,有进止难期之感。如此堪为美酒乎?还不行!酸甜一闪而过,花香须臾即散,余味尚显单薄。
怎么办呢?可再加些许荷叶酒。至如此,就算醉卧于榻,待一梦醒来,仍觉有舒爽于吐纳之间。
桂花酒调制不易,喝时自然也不能轻率。曾经喜欢用玻璃杯,观酒色绚丽流光溢彩,再配佳肴以畅饮。可后来发觉,美食争其味,桂花酒应该干喝。而用杯也宜选白瓷杯,敛婀娜于杯中则平添玄秘之姿。
尽管如此还不够,如机缘巧凑,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美景、有挚友,心无杂念坦荡一醉,方不负桂花酒之绝美,亦可谓世间极乐。
小庙追忆,天不薄我,此等快事亦曾得遇。
距今约十数载,与内子登黄山,宿营于天都峰之侧。是夜,月朗星稀,取白瓷杯满斟桂花酒,对当空皓月连绵群山,浅斟低酌至沉醉。
犹记酣畅之际,心荡神摇,观美酒而突悲叹。我叹桂花:花开花落若刹那,可有抱恨花期短?
忽复转念,想必明月观我应如是,亦只凡尘瞬息间。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35:36 +0800 CST  
戒酒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咱们可以继续吹水。其实就我个人观点,和北京医生的网友有些是一致的,酒喝多了确实伤身,所以我前面所说种种,归结起来可以说是在推崇玩酒,而不是豪饮。重在“玩”字,作为一项爱好,玩精致了,把酒喝出美好生活的状态来,不仅仅是身体有反应,晕晕乎乎,还得喝的精神上层林尽染,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美好感觉。说白了像有人养鸟,有人钓鱼,画画,书法,下象棋一样,是个精神寄托。不管生活压力有多大,遇见多不高兴的事,在投入游戏的那一刻,就有如释重负的片刻欢愉,就像游在水底的鱼,总要露出水面呼吸空气。酒是咱们的精神寄托,是对美好人间的眷恋。
所以哪怕有科学告诫我们酒有多大伤害,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如果非要抬杠的话,我想问那个科学家,清明时节去祭祀先人时候,你不献杯酒吗?传统文化对祭祀是很讲究的,各地虽然风俗不一,但不管是献什么山珍海味时鲜果品,都少不了一杯酒,那么酒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呢?如果不是好东西,怎么祭神祭鬼都献酒呢,孔夫子咋不把这个规矩给改了呢,咱们比孔老二还高明吗。不管传统有精华也好有糟粕也好,如果让咱戒酒的科学家和我们俗人一样也给先人献酒,那么戒酒一说就是鬼话。
酒无须戒。像我上个帖子说的那样,要把醉瘾转移到酒瘾上,不能喝酒只追求醉酒的结果,咱们看古人喝酒,醉如何美好,不光是我前面帖子说的酒醉后的美好感觉,还有一点现实是,那时候的发酵酒,想喝醉还真得一会时间,慢醉的过程很愉快,而且容易控制醉的程度,喝着喝着喝醒了,赶快喝着喝着再喝醉。而现在的蒸馏高度酒,哗一大口下去,立即就有作用了,再加上肚子饱了嘴还饿,可不就沉醉不知归路了。
所以呀,酒不必戒,或者说不要完全戒,功夫练了半辈子自废武功确实可惜。尝试控制吧,少喝点,喝好点,喝出健康来。
酒能喝出健康吗?我觉得能。无论那个医生,不能反对健康的首要条件是心情愉快吧。酒作为一个爱好,就能让咱心情愉快。科学家会说别的爱好也能让心情愉快,但别的爱好咱不会不是吗。既然是爱好,咱就把爱好玩精致了。一个字——“玩”!
如果真的要戒酒,想来办法也不少,戒酒本身也是有趣的事。能跟自己过不去,而且还胜利了的人,令人起敬。总说战胜自己,能做到的真不多。酒瘾也是一种欲望,欲望通过自制力消弥是很难的,没有哪个哲学家能给咱们一个普世方法,让咱们能克服自身的缺点和欲望都成为完人,要不怎么有“修炼”一说呢。我觉得,能成功戒酒的人,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代高僧。
卖酒的给酒增加了附加值,为了把酒卖贵些,卖多些。咱们也要给酒增加附加值,为了把酒品质提高些,趣味浓一些。好酒有多珍贵,取决于你得来有多难。
少喝点,喝好点。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36:27 +0800 CST  
随心兄所言极是,这个贴子是谈酒的,无需费过多笔墨在争议上。好在时间长着呢,人一辈子说来短暂,可也很漫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歪了歪楼没关系,好像在徒步的旅程中,坐在风口抽了根烟,振作一下精神我们重新启程。酒我们慢慢谈,故事我们慢慢讲。
酒之美,并不单单只在于酒的本身,更在于由酒而延伸的诸多情怀。听一首熟悉老歌,感动自己的不仅是熟悉的旋律,还有它曾经伴随过的旅程。某一款酒能勾起的回忆,也不仅是曾经如何的烂醉如泥,更是岁月长河中的小小回响。
89年的冬天,我在北方。
一个来自南方的战友和我一起,沿着驻地种满白桦树的小路漫步,后来在空旷的操场,一小瓶现在无处寻觅的小酒佐谈,到如今那股浓香依然不散。
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空气冰冷但清澈。几句话说完,呷一口酒,仰望漫天星斗,又继续言之凿凿的空谈,貌似一副激怀壮烈却又感慨万千,当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样子。
那一晚好像谈到了理想,也谈到了爱情,谈到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要去哪里旅行,要去找哪一个人。但具体是些什么,无从追忆,已随风消散。回想起来,感动我的仍是那两个懵懂少年,在夜色中借酒助兴,促膝长谈,满怀对未来的好奇。
如今人到中年,没有哪个朋友还会陪着自己谈理想,假如在某场酒宴中提议大家谈谈理想吧,那比把自己灌醉了撒泼还搞笑。时间改变了你我,欢聚时的谈资业已更改了主题,年轻时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已转变为对过去生活的吐槽。一场酒喝上几个小时,真心话却一句也不曾说出。
生活越来越现实,现实到我们都不太会做梦了。
所以喝慢酒,喝闲酒,是在踏步向前的岁月中,能让我停一停的美好方式。从繁杂的生活中解脱一小会,歇一歇,缓一缓,和自己说说话。沉寂在安宁的自我,把烦恼转移安放。这一小段的闲暇,也将是人生路上抹不去的留痕。毕竟现在的每一分钟,都是未来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38:09 +0800 CST  
随心兄所言极是,这个贴子是谈酒的,无需费过多笔墨在争议上。好在时间长着呢,人一辈子说来短暂,可也很漫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歪了歪楼没关系,好像在徒步的旅程中,坐在风口抽了根烟,振作一下精神我们重新启程。酒我们慢慢谈,故事我们慢慢讲。
酒之美,并不单单只在于酒的本身,更在于由酒而延伸的诸多情怀。听一首熟悉老歌,感动自己的不仅是熟悉的旋律,还有它曾经伴随过的旅程。某一款酒能勾起的回忆,也不仅是曾经如何的烂醉如泥,更是岁月长河中的小小回响。
89年的冬天,我在北方。
一个来自南方的战友和我一起,沿着驻地种满白桦树的小路漫步,后来在空旷的操场,一小瓶现在无处寻觅的小酒佐谈,到如今那股浓香依然不散。
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空气冰冷但清澈。几句话说完,呷一口酒,仰望漫天星斗,又继续言之凿凿的空谈,貌似一副激怀壮烈却又感慨万千,当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而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样子。
那一晚好像谈到了理想,也谈到了爱情,谈到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哪些有意义的事,要去哪里旅行,要去找哪一个人。但具体是些什么,无从追忆,已随风消散。回想起来,感动我的仍是那两个懵懂少年,在夜色中借酒助兴,促膝长谈,满怀对未来的好奇。
如今人到中年,没有哪个朋友还会陪着自己谈理想,假如在某场酒宴中提议大家谈谈理想吧,那比把自己灌醉了撒泼还搞笑。时间改变了你我,欢聚时的谈资业已更改了主题,年轻时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已转变为对过去生活的吐槽。一场酒喝上几个小时,真心话却一句也不曾说出。
生活越来越现实,现实到我们都不太会做梦了。
所以喝慢酒,喝闲酒,是在踏步向前的岁月中,能让我停一停的美好方式。从繁杂的生活中解脱一小会,歇一歇,缓一缓,和自己说说话。沉寂在安宁的自我,把烦恼转移安放。这一小段的闲暇,也将是人生路上抹不去的留痕。毕竟现在的每一分钟,都是未来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42:29 +0800 CST  
今天去了包的窖池出酒,拍了些照片,给大家看看,手机拍手机传,可能不清楚,总之顺便科普一下做酒的一般过程。
第一张图是酒曲,酒的味道全靠它。把豌豆等等植物辅料打碎了,在晒房里自然发酵一个月以上。
第二张图,是把小麦蒸熟,然后摊开在地上,等待温度降低到常温,就是冷凉了。生小麦是不能发酵的
第三、第四张图,把酒曲掺杂在常温的小麦里,掺均匀。
第五张图,把掺好酒曲的小麦放进发酵池里,用塑料薄膜盖上,再用泥土把周边压好,让麦子好好的睡觉吧
第六张图,四个月以后,把发酵好的粮食从窖池里请出来,放进蒸锅里。
第七张图,盖好蒸笼,开蒸
第八张图,很快,蒸气通过管道进入冷却池,立即从气态成为液态,缓缓的从出口流淌出来。刚开始的这几分钟的酒,就是酒头,75度。这酒头没有非常靠谱的关系是绝对搞不到的,因为一池子酒蒸出来,如果不把酒头和后来的酒中与酒尾掺到一起,那酒中和酒尾也是不能下口的俗物了
第九张图,接出来的酒非常纯净,白色的泡沫被称之为“酒花”,酒花越多,说明酒的度数越高。
第十张图,酒花不见了,而且酒也开始浑浊,这就是酒尾,一锅酒里面的酒就快被蒸出来完了。这时候,酿酒师会接一杯酒洒在锅盖上,如果锅盖立即起来白色的泡沫,说明麦子里还有酒,可以再蒸一会,如果不是泡沫而是清水一样化成蒸汽从锅盖上滑下来,说明麦子里没有酒了,这一锅蒸馏完毕。
第十一张图,蒸完的酒呗倒入大缸里,安安静静的又一次入睡,这一觉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十年八年,但最少要六个月。再次被唤醒时,绝大部分被酒厂买去勾兑瓶装酒,一小部分被好酒之人请去,成为杯中之物。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44:42 +0800 CST  
这个帖子越写越长,越写楼越歪,已经从吐槽贴演变为科普贴了。既然是科普贴了,我也要小小修正一下前面说过的一个不严谨的谈话:原酒就是直接喝的,不需要任何的勾兑和添加。
蒸馏出来的原酒,直接就可以窖存了,不能放哪怕一滴水进去。哪有什么勾兑、调制呢?最原始的,也就是最纯正的,传统的。
这次出的酒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发酵了四个多月,经过了一个冬天,这个酒的味道会烈一些;最好的是现在压进去,经过漫长的夏季,越过秋天,在入冬时节出的酒,那会发酵八个月左右,我们这里称为“压池子酒”。 压池子酒是地方口语,压字有动词的含义。之所有这个称呼,也和酿造工艺有关系,因为夏天是不蒸酒的,所以春天开始发酵的必然发酵时间长,是口感最好的一种。
夏天为什么不烧酒?我倒是咨询过不少酿酒的,有的回答很专业,什么湿度,温度,分子,化学等等的科学原因,说的我一愣一愣的。但我更愿意接收那些老师傅的说法:夏天烧的酒不能喝,不知道为啥,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八个月会不会发酵过头呢,我没想过,也没问过。因为压池子酒哪能就一定是240天那么精确呢?也可能是七个月零一天,也可以七个月零20天。就好像一月到五月就一定是五个月吗?万一闰三月呢?呵呵。
但压池子酒出酒率是真的低啊,但也因为低,所以价格贵。卖酒不仅仅是靠量的,是吧。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50:43 +0800 CST  
今年出酒很高兴,因为在此之前随意的发帖,认识了很多酒友,全国各地。大家在微群里聊酒,很是快乐。所以这一池子酒里,微群里每个酒友都分到了两斤。我们约定不管谁先接到都不要立即喝,等一等,等最后一个酒友也收到了,约定一个时间,大家一起同步端杯。天南海北的酒友们,在春风沉醉的晚上,一起饮一杯纯净的原浆美酒,“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
微群里的诸位,酒已发出,很快就能收到了。而接下来我要谈谈,喝原酒的一些细节问题。
一,这次原酒等到我们共饮的那一刻也不过刚刚蒸馏出来一个星期,是酒最不好喝的时候,会很呛口。虽然我在给你们邮寄的时候,用多掺些酒尾的办法把度数从65左右降到了60左右,但依然会呛口、辛辣。
二,呛口其实和度数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大,新酒就是这样的。如果实在觉得呛口,可以兑一些别的低度酒,稍微的兑一点,把度数再中和中和,但绝不能兑水或者冰,哪怕很少的一滴水,就会把本来纯净的一瓶酒渲染的非常浑浊,这也是原酒的鉴别方法之一,其实也很有趣,你们可以倒一些酒尝试兑一下水,看一下变化,甚至是兑一下茶叶水,会有不同的发现。呵呵呵。我建议诸位通过这两斤酒来体验原酒的窖存的变化。先喝一些,过一个月再喝一些,再过一个月再喝一些,依次类推。诸位会在每一次的尝试中,感受到酒的成长。
三,如果有喝惯低度酒的酒友要注意,尤其是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初喝原酒若频繁的话,个别人有可能出现口中起泡泡的情况。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也不是病,不必惊恐。
四,希望诸位在共饮之后来帖子上谈一谈心得,描述一下喝原酒的体验。
楼主 三圣小庙01  发布于 2016-08-04 10:51:03 +0800 CST  

楼主:三圣小庙01

字数:129244

发表时间:2016-08-03 02: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7 08:49:34 +0800 CST

评论数:11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