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东:智慧源头----西方哲学史六次思想大交锋

谭立东之二:物理学的守恒定律如何成为可能




一、问题
我们从小就学了一些物理公式如动量守恒、能量守恒,难道这是先天的形成的概念吗?现在我们就来探究其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二、历史
要想理解这些守恒定律就必须从巴门尼德的哲学说起。巴门尼德把抽象的认识看成是永恒的,不可毁灭的“一”。
举个例子说明其理论应用:
身前的一张桌子上的一个水分子,只能用显微镜看到,它正在离开这张桌子蒸发出来。从经验上判断,你说这个水分子属于这张桌子还是不属于这张桌子?
提示一下。从原子的角度看,一个桌子的平面是非常、非常凹凸不平的。你怎样判断这个桌子的微观边界?
当我们要运用桌子这个概念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到这个水分子?
事实上,如果我们利用巴门尼德存在即是“一”的观念,那么就把这个水分子的问题在很多时候忽略掉了,
或者说我们在运用物理学计算一张桌子的重量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忽略这个水分子的重量,这就是我们利用了巴门尼德的思想,
三、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成为可能?
我们既然要研究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我们就和巴门尼德一样抽象与忽略了使物质质量消失的因素。
例如,在现实中物质都会辐射,其实这就是物质的损失,但是我们如果忽略掉了一切可能给其带来损失的因素,那么物质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外一个地方,当然是质量守恒的。
如果仍然不守恒,一定是我们实践中还没有找到使物质损失的因素,我们继续做试验,找到并排除使物质损失的因素,之后我们的实验结果就是质量守恒了。
这才是质量守恒成为可能的真正原因。
三、能量守恒定律如何成为可能?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我们在初中都学过: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或者不受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我们不只把物体看成一种实体,而且我们可以把运动物看成一种实体,这些都只是我们的抽象。我们既然把一切抽象为一,那么它就没有消失的理由。如果它消失了,一定有什么因素导致它消失,因此只要排除导致它消失的因素,那么它一定是守恒的。
四、应用
既然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如质量、能量可以抽象为“一”, 那我们就可以以某种物理量为标准单位,用数学的的方法计算现实物理量的大小。加上,我们拥有了许多守恒定律,我们就可以把数学的等价公式使用在物理学的定律上,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几个参数得到未知的物理量的大小。
这样,严谨、精确的物理学就成为可能。
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我们抽象的物理概念所具有的性质不流失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果在现代物理接近光速的情况下,事物在我们原先的实验条件下消失了,即我们静态抽象为“一”的条件消失了,这是我们的原有物理体系就会崩溃,而需要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抽象出不会改变的物理学基本概念。

五、展望
再回想一下过去,我们用来做物理实验的都是钢球、铁球这些可以把质量抽象为不变事物,作为概念的基础,而不会用泥巴球来做物理实验,同样我们现代物理学需要观察、抽象出一些不变的概念做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从自然世界的角度来说,真理不需要是永恒不变的概念,但一定要是可以抽象为可用的不变的概念。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7-17 12:26:52 +0800 CST  
谭立东之三:因果性如何成为可能
一、源头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因果关系。如他在《形而上学》中所言:“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感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接下去,他又提出四因说,对原因问题概括了四种解释模式,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后人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往往没有从经验着手,并且,也没有对原因进行分类的更深刻总结。
以康德为例,康德认为因果关系是理性加给经验的,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它把因果关系看成是一种先验,就等于把现存的因果关系,提到了不可改变的高度。
二、因果的来源
我们可以从框架选取理论认识因果理论。




例如:古代某位善于思考的人要认识一张桌子,就把面板与几条腿的概念从文化世界中选取出来,套用在自然世界中,得出桌子的概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这个概念,感觉使用效果良好。于是他就把这个概念反馈到文化世界之中,文化世界有很多人从各个方面讨论桌子的各种定义,他们一致认为:把桌子定义为面板加几条腿,是种理性的定义方式,这个定义把桌子清楚的描述为“面板”与“几条腿”这种已有概念的组合。
因此,我们后人就可以引用文化世界的内容说,凡是桌子都是有面板有腿的。或者当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张桌子时,我们都可以说,因为它是一张桌子,所以它必有面板必有腿。
这就是因果关系的真正来源。
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因果关系来源于经验,并且事物的因果关联确实来源于理性,但这个理性是由文化世界确定的理性,而非先验的理性。
三、理论延伸
我们看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它在实践中其实已经经过了三个方面的检验,
1、文化概念套用在自然世界是否在自我精神世界可以获得一致性。
2、文化概念套用的效果是否可以让自我满意。
3、文化概念的套用是否可以为文化世界所接受。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7-18 17:46:16 +0800 CST  
谭立东之四:亚里士多德“四因”新说
一、经验来源
认识人的经验来源,就要先认识人获得经验的渠道。
我们把人的感觉初步分为六种感觉,称为六识。




内触觉:舒适如(愉快、安宁)、难受如(难过、旋晕、呕心)
外触觉 :冷、热、痛、痒、光滑、粗糙
视觉:颜色、亮、暗
听觉: 高音 、低音、 声响程度
味觉: 酸、甜、苦、辣、咸
嗅觉: 香、臭 、刺鼻程度
我们发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外触觉都是特殊的感知神经细胞,它能够更集中、细微的感知外界事物相对我们的运动。
举例:我们的眼部的神经就是视觉神经集中在眼部的体现,它能够集中的感知光这种运动对人的各种刺激。皮肤晒太阳也可以感知光线对人的刺激,但眼部神经的感知更加敏锐与细致,所以说视觉只是对于光这种运动形式的集中、细微的感知。
同样听觉是对声音波动程度的感知,味觉是对口腔内物质刺激的感知,嗅觉是对鼻腔内物质刺激的感知,外触觉是对皮肤刺激的感知。
二、精神感知的统一
这些外界运动刺激给人的感觉最终统一为内触觉的舒适与难受,对于人的精神来说就是对生命有益或有害。所有的刺激只要仔细反思都会让人有舒适与难受的感觉,这就是人们会感觉到美或者丑的原因。
例如:我们看到一幅美丽的画,我们感觉到一系列的光运动对我们刺激,这些刺激在我们脑中形成概念,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是与过去概念的比较,在我们脑中神经可能会提示画中的事物对我们生命有益,这时我们的内触觉会感到舒适与美。
对于个人来说,听觉、味觉都只是辅助,而只有触觉可以让我们统一众人的经验。
举例,我们看到镜子里的人,听到电视里人的声音都不能代表一个人在我们面前,而只有触觉感知到各个细节的一致,才能肯定眼前的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就是精神感知统一的理由。
三、自然与文化认识的基础
每个人的舒适和难受的审美感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六识判断外界事物是否有相对我们的运动,因此自然界对我们来说只有动与静两种形式。
美与丑,动与静,对我们来说都是相对的,但是巴门尼德教会我们如何认识相对静止、永恒的概念,因此我们有了共同交流的可用概念,相对的动对我们来说就是有,相对的近对我们来说就是无。
举例,我们面前有一张桌子,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不可能是放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它一定有各方向的相对晃动,其实我们感知到的桌子,就是这个动态震动边界给我们的感知。我们通过这个动态的震动边界,获得一个静态的桌子的概念。
美与丑,动与静,有与无就是哲学最基本的概念,这种概念的对立性是保卫生命的本能要求赋予我们的。
三、“四因”新说
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对原因问题概括了四种解释模式,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四种原因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释。
例如科学的问题不能用伦理的认识理论进行解决,现代的人文达尔文主义想用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来解决人类社会的伦理问题,注定要失败。
形式因是概念问题的解释。是文化哲学的领域。
质料因是对立问题的解释,是贵族哲学的领域。
动力因是运动问题的解释,是经验哲学的领域。
目的因是精神问题的解释,是精神哲学的领域。
以分类的思想解决原因问题,并非是我的独创,亚里士多德早就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只是后世的哲学家多从自己的职业角度来分析原因问题,他们无法从社会均衡的角度,综合的运用四种原因,并找出其最深层次的联系。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7-20 10:00:16 +0800 CST  
一句话总结西方哲学史上人物主要贡献,欢迎讨论。

智慧源头----西方哲学史六次思想大交锋
前言
第一篇、象形时代
泰勒斯(经验派) 第一个提出万物来源于自然之物
毕达哥拉斯(精神派) 净化灵魂的精神哲学的提出,附产品:毕达哥拉斯定理。
赫拉克利特(贵族派) 对立贵族哲学的提出,附产品:运动规律logos的提出
巴门尼德(文化派) 抽象实体概念的提出
象形时代小结

第二篇、理念时代
德谟克利特(经验派) 世界由不可分的原子理论的提出。
恩培多克勒(经验派) 世界由元素组成理论的提出,相当于古代化学理论的提出。
阿那克萨戈拉(精神派) 理性概念的提出。
普罗泰戈拉(精神派) 以人的精神为认识标准
重大事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出场背景
苏格拉底(贵族派) 古代社会学各就其位理论的提出,西方人比较专业化,而东方人多是多方面能手。
柏拉图之一:思想概略(贵族派) 各就其位的乌托帮的提出。
柏拉图之二:理想国
柏拉图之三:理念论
柏拉图之四、宇宙起源论
柏拉图之五、道德观与灵魂不朽
亚里士多德之一:逻辑学(文化派) 逻辑与概念体系的提出。附产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现代政治分权理论、形而上学概念体系。
亚里士多德之二: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之三: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之四: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之五: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之六:成就
第三篇、贵族时代
重大事件:罗马兴起
犬儒学派(经验派) 武士们轻视物质财富的理论。
伊壁鸠鲁(精神派) 武士们的自然神论
斯多葛学派(贵族派) 武士们的武士哲学
怀疑主义(文化派) 武士们的文化怀疑论
第四篇:神圣时代
重大事件:犹太教的历史背景
奥古斯丁(贵族派) 精神哲学的对立面理论
阿奎那(文化派) 精神哲学的概念体系
第五篇:系统时代
重大事件:西方文明获得均衡后的突飞猛进
弗兰西斯.培根(经验派) 把经验提升到概念思辨的高度
笛卡尔(精神派) 从经验的反思建立精神认识体系。附产品:创立解析几何学。
霍布斯(贵族派) 人的自然对立性的提出
洛克之一:认识论(经验派) 从有限的经验认识出发抽象推演获得可靠的知识体系。
洛克之二:道德和政治理论
斯宾诺莎(精神派) 自然神论的系统化
卢梭(贵族派) 自然平等理论的构建
贝克莱(文化派) 从精神上角度观察、怀疑经验主义
休谟(文化派) 从文化概念角度观察、怀疑经验主义
重大事件:《国富论》是工商业人士独立的标志
康德(文化派)之一:哥白尼式革命(文化派) 理性来源于人本身
康德之二:形而上学的构架
康德之三:实践哲学
康德之四:总结
第六篇、工具时代
自信的一代:边泌(经验派) 经验效果决定论
自信的一代:叔本华(精神派) 精神认识决定论
自信的一代:黑格尔(贵族派) 对立精神决定论
实证的一代(经验派):孔德 经验实证论
实证的一代(精神派):罗素 精神分析实证论
实证的一代(贵族派):尼采 对立实证论
求存的一代(经验派):皮尔士 经验效果求存
求存的一代(精神派):胡塞尔 精神现象求存
求存的一代(贵族派):萨特 对立意识求存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7-27 15:41:36 +0800 CST  


对周期表做了部分改动,这样可以让理论更完善。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8-07 09:33:06 +0800 CST  
前言
1、西方哲学史解密
现在很多人说哲学是无用的学问。
除非你说知识是无用的,否则你就应该了解西方人知识中概念的最初来源,它就是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提出实体的概念?那你必须了解巴门尼德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强调逻辑logos?那你必须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提出物理学、化学这样一些自然科学?那你必须了解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强调理性?那你必须了解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人会有按比例分配权力的公平社会制度,那你必须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为什么西方贵族会有骑士精神?那你必须了解奥古斯丁的哲学;
为什么现在西方社会有这么多激进的白人左派,那你必须了解萨特的哲学。……
总之你要想系统的了解西方文化基石,知道西方社会强盛的秘密,就必须了解西方最有智慧的一群人。这些人是世界上其他各个民族所没有的,他们就是西方的哲学家。
哲学家首倡了西方文化独有的抽象概念,西方繁荣富强的国家就是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要知道盲目的工匠永远不可能建造高楼,只有用抽象理论指导的人才能构建辉煌的大厦。
2、首倡智慧主线史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强大的帝国文明,建造了无数辉煌壮观的建筑,产生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但是这些都只是人类经验技术的结晶,而没有抽象升华,没有去探求经验技术背后的原因。这些文明若无思想交流,终将只能和玛雅文明一样,只是昙花一现。
只有拥有哲学的希腊人们才对知识进行了真正的抽象与升华,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现代的文明体系。
面向未来,有人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会如何之巨大?但其真正的影响不会超过钢铁冶炼对人类的影响,只不过我们现在对于钢铁制品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制定了各种规则。真正能够驾驭汽车、飞机这些钢铁器材了。
因此,真正对人类社会有决定性影响的,一定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对社会一个或多的方面的构建,没有思想的构建,人类的武力、财富、经验堆积的体系都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散沙。
如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所言:“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感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人类历史中只有智慧的原理是可以传承的、永恒的财富,只有在其上建造的才是可以持续升级的社会结构。
你过去所读到的古代历史,大都只是表面的武力征服的暴力史,现代由于文化需要,还增加了一些国家交流史,但历史学家却很少告诉你智慧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今天我将揭开真相,不论是过去历史上的武力征服,还是科学家们的设计创新,都离不开哲学家们的思想指引。
重新发现古老哲学的价值,重塑哲理为主线影响下的世界历史。
了解哲学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理论都在当时或者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就像绚丽夜空的星辰。但在现在,多数人连他们名字都说不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对其内在联系规律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就如当年的化学元素,在没有化学元素周期表前,其元素性质是很难以系统化理解的。
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把古代西方主要哲学理论形成了周期表。
我后面的哲学家都会按照这张表上的人物逐个讲解,让读者明白西方智慧与科学从古代跃迁到现在的历程。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8-13 17:18:11 +0800 CST  
谭立东之六:物理实验的真相是我们在为公式寻找载体




一、问题
对于多数人来说,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工作大多是天降灵感,从而发现一些惊人的物理学定律,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质能方程等等。
但那只是我们普通人的观点,而并非物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普遍较为认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为:提出命题 → 理论解释 → 理论预言 → 实验验证 → 修改理论。
现在的问题是物理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如何成为可能?
二、解释
我们可以从框架选取理论找到物理学的研究思路。




1、提出命题
这是指个人的精神世界中经过思维,提出一种理论观点。
举例:爱因斯坦通过分析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认为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于是提出质能转化命题。
2、理论解释
这是指精神世界中提出的理论要符合文化世界原有的定义,或者说取用文化世界中的理论要形成逻辑链条。
举例:爱因斯坦解释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只能用现有文化世界中的能量与质量概念,而不能再用自创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质能方程。因为只有现有文化世界中的概念才是可以最大程度上为人们所理解与通用的。
这一点对中国学者来说特别重要,中国很多学者喜欢重新定义一个通用,但是用来定义的词语的用法又与公认的用法不同。
3、理论预言
这是在文化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对爱因斯坦来说就是发表科学论文,提出有物理现象符合其理论。
4、实验验证
这是找出物理现象与自己公式或理论相符证据。这一步是获得公众认可的关键。因为这意味是爱因斯坦的公式或理论有了用武之地。
5、修改理论
既然公式可以找到现象与之符合,那么一些不能与公式符合的现象就要找出其不成立的理由。
这样就如一个帽子做好了戴在人的头上,那么就要确实所有权,不让它戴在大小不合适的人的头上。
三、意义与真相
世界上有很多烂泥巴,碎石子,都是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但是我们在物理中却从来不利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就是因为这些材料没有我们所需要的性质,没有这些性质就无法满足我们物理公式的计算需要,尽管其中可能蕴含着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的巨大能量,但是以现在的科学水平来看,我们率先要使用的一定是可以轻易满足我们设想中公式的那种材质。
我们的物理学实验就是找到符合物理公式的物体,然后把不符合公式的物体以各种条件限制在公式使用范围之外。
所以说,物理实验的真相是我们在为公式寻找载体,而不是在万物中抽象出物理定律。
四、推广与展望
通过上面物理学实验真相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有的知识不过是精神思考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假设。
人的本质是一种思维体。
我们之所以采用一种认识方式而不采取另一种,只是因为这种认识方式与我们的一贯认识方式符合,而我们一贯的认识方式让我们从小安全的生活到大,从而证明是对我们有效的认识方式。



因此我要说,大胆的把现有物理学概念进行演绎,一定可以得到许多符合逻辑的公式,再用理论解释这些公式并找到现象与之相符。如果这样做,可以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学家将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9-02 15:40:53 +0800 CST  
http://bbs.tianya.cn/post-free-227703-1.shtml
----------------------------
我说我研究哲学20年,绝对不是在夸张,大家可以看我15年前发的贴子,当时已经成书,,写作那是更早,只是不成熟,没有多少商业价值,所以没出版。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9-04 16:26:54 +0800 CST  
结语:平等与传承
一、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纠结的社会,西方人似乎从来没有一刻的思想如现在一般的纠结,这种纠结主要来源于我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如果一个员工给他的老板打工,他与老板地位是否平等?他在工作中是否自由?他与同事的竞争关系是否符合正义的原则?
现代工商业社会存在的认识理论缺失,让人们似乎要反对数千年来建立与传承下来的平等、自由、正义观念,这是现代社会秩序的一个最大挑战。
二、回顾历史
我们知道西方古代的思想根基在希腊的城邦制,而城邦之内的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他们可以各抒己见的参与讨论,从而产生哲学直接原因。
古代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都把希腊的平等传统看成是哲学讨论的根基。一旦脱离了平等交流,一定会有并非来自经验并且可重复认知的概念进入认识系统之中,这就会脱离泰勒斯首倡的以共同经验抽象认识一切的学说------哲学的范畴。
于是后来的主流哲学理论,都坚持平等的认知原则。
(1)亚里士多德的批判观念,指明尊重法律下的人人平等,或者说人们违反法律的惩罚是相同的;
(2)斯多噶学派认为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神圣的“火”的观念,这是一种自然力量权利的平等;
(3)基督教认为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平等。
只有在前面三类平等权利都获得的社会里,我们才能建立一个自由与正义的社会。
我们才可以实现人们的财富按效率分配,这时,我们在财富获得上才是允许不平等的。只有在前面三类平等权利都获得的社会里,我们才可以实现人们的财富按效率分配,这时,我们在财富获得上才是允许不平等的。
在没有获得以上三项权利的时候,我们要争取以上三项权利的平等。
如果人们已经获得了上面三项权利的平等,还要求财富获得的平等,那么社会财富的生产将陷入因为没有正向激励而产生的停滞。
三、工商业社会的新要求
在这个世界上,财富是以一种美好的形式体现在我们面前,对美的不同要求让我们对自己在社会中定位不同,这一点决定我们的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老板。
但随着美好事物形式的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需要的财富会越来越多。例如原来我们只需要一把扇子,随着创造的美好形式的事物越来越多,我们开始需要电扇,后来又需要空调,现在空调又有节能、变频的。
在一个美的形式可以固化为财富的社会里,即使我们不参与新财富的创造,也可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了幸福。
但社会文化应该对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有一个区别。
对于传承下来的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让所有人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对于创新产生的知识,每个人应该是不平等的,让创新者能率先、更多拥有财富。
这样就能做到平等与自由、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实现分配的正义。
四、文化传承
在哲学家的列表之中,我把自己归纳在文化派哲学家之列,自然要写一些自己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批判观点。
现代社会中可查阅的著作数量已经大到了让人窒息的程度。研究康德著作据说几个月就出一本,可以让一个人一辈子也看不完。那么谁将是继承康德学术衣钵传承的正宗,
现在世界通用的规则是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委员会,研究康德的专家都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互相声援,自称都是康德思想的继承人。他们从康德思想中抽取出只言片语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真正的学者和民众却拿他们毫无办法。
这种学术贵族的寄生生涯应该终止了,
我这里提出方案,能够理解康德哲学继承康德哲学术衣钵传承的人,应该是最能够抽象康德思想的人,所以,所有解读康德哲学书籍的人,谁能够把康德哲学抽象的最简单,然后利用这个简单的原理来说明康德的一切思想,那他才是真正的康德哲学的衣钵传承人。
这与我形而上学的框架选取理论是一致的,一个思想只有简单到极致的,只有少数的规则命题和定义命题,才能够像数学一样,形成具有无限扩展生命力的认识框架,而与这个认识框架相符的自然事物,也将进入到理性可以认识与运用的体系中去。
五、展望
由希腊哲学开端的西方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以泰勒斯首倡的以共同经验抽象认识一切的学说------哲学,到今天已经成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
过去,它是一门尊重每一个人独特的抽象见解,而又接受所有人思考印证的学科。
现在,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就是为了传承西方古代哲学,而西方古代哲学的诞生地古希腊。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不论任何职能的人士都可以站出来发表他们的观点。
目前,现代社会最大的危机就是不平等, 而时代要求人们在传承知识上资源的平等。
我尽量使用小章节式的写法,把思路与文笔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清晰,这是因为我希望所有看到我这本书的人都可以平等的传承到西方哲学的智慧。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09-29 11:00:36 +0800 CST  

感觉原来结尾力度不够,重写。


结语:平等与传承
一、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纠结的社会,西方人似乎从来没有一刻的思想如现在一般的纠结,这种纠结主要来源于我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反思。
如果一个员工给他的老板打工,他与老板地位是否平等?他在工作中是否自由?他与同事的竞争关系是否符合正义的原则?
现代工商业社会存在的认识理论缺失,让人们似乎要反对数千年来建立与传承下来的平等、自由、正义观念,这是现代社会秩序的一个最大挑战。
二、回顾历史
我们知道西方古代的思想根基在希腊的城邦制,而城邦之内的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是他们可以各抒己见的参与讨论,从而产生哲学直接原因。
古代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都把希腊的平等传统看成是哲学讨论的根基。一旦脱离了平等交流,一定会有并非来自经验并且可重复认知的概念进入认识系统之中,这就会脱离泰勒斯首倡的以共同经验抽象认识一切的学说------哲学的范畴。
于是后来的主流哲学理论,都坚持平等的认知原则。
(1)亚里士多德的批判观念,指明尊重法律下的人人平等,或者说人们违反法律的惩罚是相同的;
(2)斯多噶学派认为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神圣的“火”的观念,这是一种自然力量权利的平等;
(3)基督教认为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平等。
只有在前面三类平等权利都获得的社会里,我们才能建立一个自由与正义的社会。
我们才可以实现人们的财富按效率分配,这时,我们在财富获得上才是允许不平等的。只有在前面三类平等权利都获得的社会里,我们才可以实现人们的财富按效率分配,这时,我们在财富获得上才是允许不平等的。
在没有获得以上三项权利的时候,我们要争取以上三项权利的平等。
如果人们已经获得了上面三项权利的平等,还要求财富获得的平等,那么社会财富的生产将陷入因为没有正向激励而产生的停滞。
三、工商业社会的新要求
在这个世界上,财富是以一种美好的形式体现在我们面前,对美的不同要求让我们对自己在社会中定位不同,这一点决定我们的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老板。
但随着美好事物形式的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需要的财富会越来越多。例如原来我们只需要一把扇子,随着创造的美好形式的事物越来越多,我们开始需要电扇,后来又需要空调,现在空调又有节能、变频的。
在一个美的形式可以固化为财富的社会里,即使我们不参与新财富的创造,也可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了幸福。
但社会文化应该对传承与创新的知识有一个区别。
对于传承下来的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让所有人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对于创新产生的知识,每个人应该是不平等的,让创新者能率先、更多拥有财富。
这样就能做到平等与自由、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实现分配的正义。
四、文化传承
在哲学家的列表之中,我把自己归纳在文化派哲学家之列,自然要写一些自己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批判观点。
现代社会中可查阅的著作数量已经大到了让人窒息的程度。研究康德著作据说几个月就出一本,可以让一个人一辈子也看不完。那么谁将是继承康德学术衣钵传承的正宗,
现在世界通用的规则是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委员会,研究康德的专家都在这个圈子里,他们互相声援,自称都是康德思想的继承人。他们从康德思想中抽取出只言片语来支持他们的论点,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而真正的学者和民众却拿他们毫无办法。
这种学术贵族的寄生生涯应该终止了,
我这里提出方案,能够理解康德哲学继承康德哲学术衣钵传承的人,应该是最能够抽象康德思想的人,所以,所有解读康德哲学书籍的人,谁能够把康德哲学抽象的最简单,然后利用这个简单的原理来说明康德的一切思想,那他才是真正的康德哲学的衣钵传承人。
这与我形而上学的框架选取理论是一致的,一个思想只有简单到极致的,只有少数的规则命题和定义命题,才能够像数学一样,形成具有无限扩展生命力的认识框架,而与这个认识框架相符的自然事物,也将进入到理性可以认识与运用的体系中去。
五、展望
目前,现代社会最大的危机就是不平等。而时代要求人们在传承知识上资源的平等,创造知识上自由。
由希腊哲学开端的西方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以泰勒斯首倡的以共同经验抽象认识一切的学说------哲学,到今天已经成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
过去,它是一门尊重每一个人独特的抽象见解,而又接受所有人思考印证的学科。
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就是为了传承西方古代哲学,而西方古代哲学的诞生地古希腊。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不论任何职能的人士都可以站出来发表他们的观点。
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吧!平等的传承西方哲学的智慧之光,更多的人将打开这扇大门。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0-09 11:22:52 +0800 CST  
感谢各位提出宝贵意见,我最近在联系出版社准备出书,所以大多不在论坛,如果有朋友出版界的朋友可以联系我,帮我介绍也不胜感谢。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0-20 10:57:29 +0800 CST  
本来准备写点对时间、空间的认识,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不过现在还不是很成熟。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1-16 14:45:26 +0800 CST  
感谢我是柠檬小宝贝点赞支持。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1-30 13:22:02 +0800 CST  


附加篇

谭立东之七:时间与空间
一、 背景
我们为什么会有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这可能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问题,几乎所有最伟大的哲学家都会对此进行探讨。我这里并不是否定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性,而是说我们是如何建立这种观念来认识时空的。
我们先说时间。
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借蒂迈欧的口说:时间是“运动着的永恒的影像”
最有说服力的时间观来自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说时间是可以计数的运动。
至于康德说时间是先天观念,等于没有说。
二、计算机模拟理论
1、我们想要理解人的时间观,不如先从我们可以理解的计算机的计时原理,来对比认识人的时间观。
我们知道计算机,最基本的结构就是逻辑门
这种电路叫做“与门”,待会我写成“and”,可以理解吧?接通记成1,否则0。
那就是1 and 1 结果就是1,或者写成 and(1,1)=1。显然and(1,0)=0。
这相当于我们用“有”与“无”的文化观念去认识世界。
2、但光靠逻辑门是无法完成计算机对指令的有序运算的,于是计算机有脉冲计数器。
通过脉冲计数器,我们可以有条不紊的完成,
(1)、取指令
(2)、指令译码(解码)
(3)、执行指令(写回),
(4)、 修改指令计数器,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脉冲计算器的功能就相当于我们的时间观念,这是通过人每个细胞的补充能量,放出能量完成的。
3、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就相当于我们接受外部环境的自然运动对我们的刺激,以及我们对外部世界刺激的反应。
三、时空观念的形成。
理解了计算机时间观念,我们就可以大胆的设想时间观念的形成了。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自然世界是由各种运动微粒组成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绝对的时间,但是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生物钟或者说能量的补充周期来认识时间。但这都是运动比,表面上看,是无法产生时间观念的,但人类可以用看似基本永恒不变共有运动之物为基础,这个不变的共有运动之物就是日月的运动,以日月的运动为参照,对比自身能量的流失,我们就有了时间的观念。
我这种假设时间认识的起源并非没有证据。我在高中时上英语课时就学到。印第安人把一座山叫作五眠山,是说此山离印第安人的居住地需要睡眠5次才能走到,这就是我们自身的能量补充作为标准,衡量时间的明证。
有人说这明明是衡量距离呀,为什么变成了衡量时间呢?
其实时间乘以运动就是距离,这就是空间观形成的原因。
我们因为以自身的生命为标准,乘以各种物体的运动,就有了位置、距离的认识,我们就有了空间观。
四、解释
看了时空观的解释,进一步确认了三个世界的分类。
即:精神世界、文化世界与自然世界。
精神派的哲学家,偏向数学家居多,因为数学家们计数的原则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运行规则。
文化派的哲学家,往往对社会概念的确定性最在意,因为他们要确定的是文化概念的关系。
经验派的哲学家,大多是物理学家,他们对于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则是最在意的。
举例来说,我们认识一条线,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是自己是同时看到整条线的,其实是我们的目光从线的一头到另一头,我们的目光的运动加上我们自身的计时,才让我们有了整条线的空间概念。
如果再不理解,我们可以用一条很长的山脉的认识来代替一条线,我们在飞机上,向下俯视一条很长的山脉,我们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我们认识如长线的山脉所用的时间,并承认我们这条长线的观念形成是依靠计时加目光的高速移动形成的。
五、总结
新的时空观与书中的哲学观是完全契合的,这在其他哲学家那里是很难想象的。把生命的计数本质与自然的运动本质联系到一起,就可以为物理学中精确的计算时空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2-03 11:24:16 +0800 CST  
@人海独行2014
@柳村艄翁
感谢回复,欢迎提宝贵意见。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2-04 13:28:13 +0800 CST  


有喜欢管理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全是干货。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0-12-10 09:14:50 +0800 CST  
@ty_行者878 2020-10-11 17:26:16
论据按照中国考古的标准,不可靠,不能认为是真实的。结论是题目假大空
-----------------------------
我写的都是历史所记录的,我所做的只是前人未有的总结,比考古更高一筹。
楼主 苦才  发布于 2021-01-29 09:36:20 +0800 CST  

楼主:苦才

字数:115738

发表时间:2020-05-06 23:08:1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9 20:06:02 +0800 CST

评论数:19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