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一下。介绍一下什么是哲学思维方式或纯逻辑推导。

关于所谓“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之悖谬7

关于“纠缠态”实验滴悖谬 续



上回所述量子纠缠实验之悖谬只着重表述了过程,这里将其基本逻辑和该逻辑的根本悖谬说一下。

一,从最初所谓量子纠缠说法发源,即玻尔的狡辩起,这个所谓纠缠原本就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一时狡辩词儿。也就是说,此纠缠天生就是虚构的,毫无实验基础和经验基础滴。非但如此,不仅没有实验基础,连最起码滴逻辑依据及论证都没有!完全是“狡辩属”里“独断种”中之物种,属于“先天残废型”术语或概念。

二,此“纠缠”概念中最核心的含义或逻辑线索是,量子或物体在人类测量之前的状态是不确定的,甚至可以视为是不存在的!(此论断既无实验依据也无逻辑依据。)然而,之后几乎所有的相关实验,我们都能确知,某量子或物体状态在人们测量前的状态则是确定的!

比如,上回提到的阿实验,其中“用激光照射钙原子,使之受激分出两个光子朝两方向飞出去……”。这时,人们,包括实验者都知道,依一定物理学法则,两个光子的偏振必定是相反的!怎可说是“不确定”的呢?!!所谓不确定,仅仅是,实验者不知到底飞出的两光子,哪个是左偏振,哪个是右偏振而已!测出其中之一后,就必定知道了另一个光子的偏振方向。这里毫无什么神秘、怪异之处!从此实验逻辑可知,量子家们头脑中的逻辑状态实在不敢恭维!这是典型的逻辑混乱!如前回所述,就像一双被弹出去的两只鞋子,极为确定,必定是一左一右,何来什么“內秉的不确定性”?!我们一时不知哪只是左或右,这个根本不能证明什么“不确定性法则”!这仅仅是“我们尚不知道已非常确定的状态”而已!这里的逻辑和判断实质极为明显、简单,但量子家就是在这里捣蒜!他们非说,他们抓住的其中一只鞋,在抓住它前,它既是右脚型又左脚型状态的叠加,正是他们的观测,才“决定”了这只鞋的脚型,此鞋同时“超距通知”了另一只鞋,使之也塌缩成相对脚型……!这种把戏骗骗马戏团里猴子是足够了,但是要忽悠已被提醒了的观众,怕是还差滴老远!傻子都知道,一双鞋中的任何一只,根本就不是什么“左右叠加态”,而是铁板加铁板滴已然确定态,不是左即是右,绝不是什么左右叠加的怪物!

对此我们用一个最确凿滴实例就能揭露量子家们滴“左右脚叠加鞋”的忽悠,即,让现场观众围成圈,现场拿出一个崭新鞋盒,里面有一双新皮鞋。然后请出一位量子家,我们让他先闭上眼,之后一名观众打开鞋盒,取出一只鞋子(这时现场观众都已确知这只的左右型了),让此量子家给俺们讲叠加理论……,此砖家一定是如上述,大讲鞋子在他观测前是“左右叠加在一起的”,只有当他睁眼后滴观测,才导致这只“左右叠加的鞋”从而“坍塌”成了一种确定的脚型鞋……!这场景,真是必定会让现场围观的观众十分开怀……!!嘎嘎。(最好请小品演员们将这个场景排练下来,到明年春晚演出,定获如雷好评……!呲牙)



三,这个实验可不是孤例,上面强调过,几乎所有量子学此类实验都是如此滴逻辑混乱。比如,量子学理论和课本都会引用的一个著名思想实验,即“假设一个零自旋中性π介子衰变成一个电子与一个正电子。这两个衰变产物各自朝着相反方向移动……”,既然已经确凿知道了两个电子的电荷是一正一负(正如上面两只鞋一左一右),而量子家们依然能够一脸神圣滴给我们大讲,他们是如何抓住其中一个电子,从而使这个“正负电荷叠加的电子”,在他们的“测量”中塌缩成了正电荷或负电荷电子,同时,此电子又将信息超距滴传给原理的另一个电子,使之立马变为或也塌缩为相对电荷电子……!不知这些理工男或量子男们大学时滴逻辑课是否是食堂大嫂教滴?!他们明明前面已经说了两电子是一正一负电荷,之后他们却又神态一本正滴大讲什么“叠加电荷的电子”、什么“观测下塌缩”、“什么超距传输信息”……云云?!

类似滴还有,用什么量子自旋态说事,例如,说一个量子因故分裂成两个量子,由于物理学的“角动量守恒法则”,两个分离量子必定是相对的自旋态,一个上旋或左旋,另一个必定是下旋或右旋等……。然后又是一大通量子学纠缠理论,每个量子这时又都成了两旋叠加态,一观测就塌缩,然后什么超距通知另一量子相应变成或塌缩成相对电荷量子……等等!

这些可都是确确凿凿滴事实,大家可以翻开任何一本量子学理论书或课本看看,里面此类例子乃汗牛充栋!



四,这里我们可再举一个最确实、现实不过滴活生生事例。前一段在央视撒贝宁主持的热门《开讲啦》栏目中,主讲是中国最早和最权威的量子专家,中科院士郭光灿,他在说到量子超距作用时说,就如同一个女儿在上海生孩子了,而她在北京的母亲虽然不知道,但在瞬间她就变成了“外婆”!而她这种外婆身份的变化,其中没有任何信息传递的作用,这就好比是量子的超距作用,不用任何信息通道沟通…………!这位中科院士的逻辑思维状态实勘令人担忧拉!且不说别滴,最最起码滴,量子纠缠里的纠缠、超距作用等,指的是两个现实的物质、物体的物理状态的纠缠和状态改变!而郭院士说的母亲变外婆,则根本不属于量子纠缠范畴!那是某种“性质”的变化,完全与“物理变化”不沾边!而且这种变化根本无须什么“信息传输”,无论是超距传输还是快递传输!与量子纠缠中的信息超距传输以使物体相应改变成特定物理状态根本是两码事,风和牛马滴事!简明说,外婆身份显然和绝对无须什么信息传输才能变化的,该母亲变外婆,其自身没有任何一个夸克或什么物理成分的变化,而量子纠缠则不行,它们要相应做出现实的物理变化,因而必须要有现实、确凿的信息传输才有可能!无论这种信息传输是超距的还是常规的。这种区别应该是不难把握滴,普通民众若一时不明有情可原,而一个中科院士将此种区别予以捣蒜,咋说尼,反正是“这个不可以有”……!

一个女子的丈夫在外国出车祸故去,那她(逻辑上)立马就变成了“寡妇”,这用得着什么信息传输吗?这种变化并不是她丈夫车祸时传给她的信息造成的,而是丈夫死亡这个事实本身决定的!而女子身份的变化也完全没有任何物理因素!女子身份这种变化,仅仅是因为她丈夫去世后,社会对这种境遇的人的一种“身份”界定或一种“称呼”或“名义”(的变化)而已,这属于无形、抽象的“性质”范畴。而纠缠中的量子或薛定谔猫,可不是什么“身份、名义”等性质、名分的变化,那是生死状态或旋转、振动状态的刚性变化!这两者在逻辑学上,属于无“内在同一性类比”,或者是“偷换概念内涵”之逻辑错误,完全无法说明或佐证物理学热门量子纠缠问题!



其实,这里最最关键和核心滴问题是,这种实验必须要确证,已经分离开的两个所谓“纠缠”中的量子,其中一个量子变动了,另一个也确凿滴做了相应特定变动……!!只有,唯一滴只有在实验中能够确证这一点,那个所谓什么“量子纠缠”才有意义!否则都是老摇,得了脑梗后滴那种老摇……!且先不说什么更离谱、更无厘头的什么“超距作用”!纠缠否还没边儿尼,谈什么姥姥家滴什么“超距”?!活活



再叙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1-29 21:05:16 +0800 CST  
关于所谓“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之悖谬6

关于“纠缠态”实验滴悖谬

前回提到,量子学号称他们对量子纠缠态做了很多实验,证实了纠缠态是存在的。其实,仔细考察这些实验,虽说称之为“牛头不对马嘴”有些过分,但实质可谓是“话糙理不糙”!简明说,这些实验根本就证明不了量子学所谓“纠缠态”的任何实质或根本问题!或通俗说,就是“所证非所证”!

这里用量子学最常引用或典型的“阿斯派克特实验”为例说明之。

阿实验,据说弥补了之前一些此类实验的漏洞,是完善的实验。它是用激光照射钙原子,使之受激分出两个光子朝两方向飞出去……;事先在两个方向路径中各安放了一个偏振器,两偏振器相距13米。(其中为了严谨,还特别设置了特殊可超光速装置,可在光子到达偏振器之前瞬间改变偏振器的偏振方向。)实验结果是,与预期相同,果然测得,一个光子的偏振态为左向时,另一个光子则正是右向偏振。实验结论中特别强调,两光子绝对不可能有时间“相互串通”!说是此实验确凿滴证明了爱因彻底输了,玻尔或量子学再次被实验证实!云云。

原来大名鼎鼎的阿实验竟然是这么个内容!实在是令人十分沮丧!不得不让为量子学一哀……。虽然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人提出一些质疑,如距离太短、特殊设置可靠否……等等(且不说单个光子是否可能问题)。其实,阿实验的关键漏洞几乎之前竟没见人提出过!

此实验的关键漏洞是,大概是人们,特别是实验者,对“纠缠”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太精细,这个实验实质上并未证实两个光子的“纠缠”特质!仅仅是证实了(姑且说“证实了”)两光子的分离后其偏振态的“对偶性”或“配对性”,即不过仅仅证实了一个光子是左偏振,另一个光子在分离后必然是右偏振(只有左右两个偏振态)而已!而根本没有证实,两光子分离后,当变动一个光子的偏振态时,另一个光子会否瞬时相应变动这个最根本问题!!而这才是两者具有“纠缠性”的最根本和最确切的性质或词义!而且量子学甚嚣尘上滴宣扬的正是这种“纠缠”,如什么两个粒子无论相隔多么遥远,一个粒子变化了,另一个纠缠中的粒子瞬间会相应改变,比光速快滴多……!但从阿实验中,我们看到这种变化了吗?根本没有!所以说这是“牛头不对马嘴”滴实验实在不太为过!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吧(前回也使用过这个例子),我们把一双鞋的两只单鞋用什么装置发射出去,然后我们在一个路径上测得某只单鞋是右脚滴,那另一只测不测都无所谓,必定是左脚滴!此实验根本无需什么特殊设置以使测量比光速还快,使两只鞋无时间“串通”等等……,它们串不串通反正都是左右脚,测得一个是右脚,另一个傻子都知道必是左脚!活活。从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特别是没有经过量子学熏陶滴正常思维者来说,这根本无需费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做这么复杂、费劲滴实验来证明,说两句家里话大家不就都明白了吗?!而且也都很容易看出来,这个实验丝毫也不能证明,两只鞋子在飞行中,如果某高级鞋匠在此过程中将一只鞋的右脚型瞬间改为左脚,而另一只鞋就能瞬间从右脚型改为左脚!!即两只鞋无论飞出多远,它们都是或都能超距“相互暗通、相变”滴!

一定不少人对此会十分诧异,量子学都是些什么人,鼓捣这些实验简直成了幼儿园大班里滴游戏嘛!其实,问题可不这么简单,这是因为量子学有它们自己滴特殊理论,遂使得我们正常人看来是幼儿游戏的实验,他们则视为是重大、根本滴胜利!证明爱因是“彻彻底底地输了”!而他们是“彻彻底底地胜利拉”!

量子学经典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玻尔语)”,“微观的实在世界,只有和观测手段连起来讲才有意义。在观测之前,并不存在兩个客观独立的光子偏振态这种实在。只有波函数描述的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并无相隔甚远的两个分体,既然只是协调相关的一体,它们之间无需传递什么信号!……”这种理论是说,上述飞出的两只鞋,在我们抓住其中一只测量它之前,两只鞋各自并无什么左右脚型态,只有当我们抓住并观测一只鞋之时刻,这只鞋瞬间波函数塌缩,还原成了经典状态,即或是左脚型、或是右脚型;同时,这只鞋以极快的速度通知另一只鞋使它塌缩成了另一种脚型……!只有明白了量子学的这种理论,我们才知道为何上述的“阿实验”,量子学家们已经十分满足了,视为是彻彻底底滴赢拉!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抓住了一个光子时,该光子和另一光子都没有确定或实在的偏振态,仅仅是因为他们抓住一个光子后对它的测量,它才刚刚具有了一个确定的偏振态,同时,它瞬间超距滴通知了另一光子,使它具有了“对偶”的偏振!正是因此,量子家们才认为,他们的实验十分圆满,十分胜利,既抓住并“給”或“决定”了一个光子的特定偏振态,又通过测量另一光子,确证了该光子受到了超距作用从而相应改变成了对偶偏振态……!由此,他们确认,阿实验雄辩滴证明了两光子是能够超距串通或传递信息的,即它们是“纠缠态”滴!!

哈哈,至此,看官们应该能看出量子学家们是多么高明、伟大、正确,或“高伟正”拉!也就是说,我们要理解这“纠缠态”,必须先要将我们滴视神经调成跟他们滴一样才行,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和接受“太阳是绿滴”这种高伟正的精深理论咧!嘎嘎。

由此我们不难知道,为何量子学家们搞了这么多高伟正滴实验,无数次滴证实了爱因先生是如何彻彻底底滴输了,而他们是如何彻彻底底滴赢拉!!

这里,偶油然记起一个名人滴名言,大意是,那些事先没有被灌输任何理论的人,往往能理解最深刻的真理,而那些满脑子理论体系的人,却往往不能理解最简单的道理!……哈

再叙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06 01:17:45 +0800 CST  
关于所谓“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之悖谬8

关于“纠缠态”实验滴悖谬 再续

上回特别强调,所谓“量子纠缠”,量子学有其非常明确滴特定含义,其中最核心的是,两个纠缠中的量子,变动任何一个的状态,另一个无论相距多远,也会瞬间应变,变成相应的对偶状态!这是量子学吸引眼球最大噱头之一!但是从前面给出的种种所谓能够验证这种纠缠的实验,十分明显,根本无法证实量子具有这种特性!大都是量子家们自己痴迷的误解造成的。
这里再次特别强调,如果仅仅是将两个量子或物体用某种方式连系起来,达到某种程度的连动,这不属于“量子纠缠”范畴,经典物理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无线电话、电报收发、遥控开关……等等。而“量子纠缠”则是,不仅能将两个以上量子的作用连系起来,最关键是,重要的问题说三次,重要的问题说三次,重要的问题说三次,被连系起来的两个量子(或更多量子)之间,当变动一个量子的状态时,其他关连量子要随之瞬间做对偶式应变,而且无论它们相隔多远!特别是其中鬼魅的“超距作用”!这才是爱因当初绝不同意的要点!而这一点,迄今实验并未给出确凿滴实验验证!尽管许多量子家们号称这一点早就被“大量实验验证证实”,“证实爱因是彻彻底底输了”……云云,基本都是扯蛋!极大滴贬损了所谓“砖家”的声誉和公信力!从所谓“专家”现今已被普遍称之为“砖家”现象中,可窥之一斑。
比如,量子家们举出的例子有,2017年6月16日,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先成功实现,两个量子纠缠光子被分发到相距超过1200km的距离后,仍可继续保持其量子纠缠的状态。但是这里的“纠缠”,仅仅是指这两个量子之间的相互关连效应(经典物理也完全可以做到),根本不能证实真正意义上的“量子纠缠”效应,即上面特别强调的,“变动其一,瞬间应变”之效应!
当然,也有一些报道说已有若干实验直接证实了量子之间因纠缠而相互应变的实验,但细查这些实验都是云山雾罩,似是而非,根本无法确凿证实。特别是,这些实验几乎是公认滴都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根本不能作为严格科学结论对待。尽管其中也有几个似乎是争议较少的实验,但这些实验已然也都是语焉不详,而且实验环境十分特殊。比如如下几个实验。
据报“2018年4月25日,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麦卡﹒习岚帕(Mika Sillanpää)领导的实验团队成功地量子纠缠了两个独自震动的鼓膜。每个鼓膜的宽度只有15微米,约为头发的宽度,是由10个金属铝原子制成。通过超导微波电路,在接近绝对温度(-273.15摄氏度)下,两个鼓膜持续进行了约30分钟的互动。这实验演示出宏观的量子纠缠。”且不说这种条件极为苛刻的绝对零度环境(之前玻尔等大咖们可没这么说),两个鼓膜如何“互动”?!量子家们的语文能力应起码比中小学生强吧,这“互动”与上面严格限定的“应变”或“应动”还是有重大区别滴吧?!简明说,“互动”,经典物理就能做到,手机!只有“瞬间超距应变、对偶应动”才是真“纠缠”!可知,仅仅从这段报道,即可知这种实验又是那些所谓滴“砖家”鼓捣出来滴,没什么真正价值,大概只为了捞点科研经费和申报职称……等等。
还有一个据报是明确证明“纠缠”的实验。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2019年7月13日(当地时间)提供的消息,该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揭开了量子纠缠的神秘面纱,拍摄了所谓“量子纠缠”的图像。见图




无须多言,且不说其中细节,仅从图像即可看出,这些图像,最多只能证明量子之间能够相互关连!根本无法证明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应变”!这正是上面特别重复了三次所强调滴!还不说这种实验是否真正证实了实验者所言滴“关连作用”,这里姑且算他们证实了,那也无法证实它们之间的“应变关系”,即变动其中一方的位置等,另一方能够瞬间改变其原先位置!!
再如所报道滴一个实验,“2010年,美国一学者在绝对零度附近,制备出一种音叉,处在振动和非振动叠加纠缠态……”。这个实验就更离谱拉,大概报道者也觉得这是所谓“一个学者”的实验,不是实验室实验,因而不太靠谱,所以报道如此简单。显然,此音叉如何证明是“既振动有不振动”?!又是含糊其辞!虽报道里没有细节,几乎肯定又是某理工男或量子男滴错误逻辑所导致滴悖谬结论尔尔!
综之,至此这里可给出一个明确结论是,所谓“量子纠缠”(指其严格意义上滴含义,特别“超距纠缠”),迄今根本是没有任何确凿实验证据的!!而且从“精准逻辑方法论”之结论说,这种状态,特别是超距作用根本是不可能的?!最多最多,量子学能够把握或证实两个量子之间有某种确定的可说明其机制的相互关连,迄今尚未做到;那个所谓滴“鬼魅超距作用”是根本不存在滴!!量子学要么是讳疾忌医,死不认账,要么就是将其他效应误认为或代替为他们理论所号称的所谓超距效应或法则等,总之,量子学号称滴那种神秘、鬼魅式滴“纠缠效应”是根本悖谬滴!此悖谬是应该澄清滴!尽管这种理论现今十分时髦、火爆,但悖谬毕竟是悖谬,早早晚晚,悖谬终将必被戳破!什么时候戳破,那根本就不是这里所关心滴事儿拉。
下回唠唠所谓量子计算机原理中的误解,亦即,所谓量子计算机的高效率,什么多少亿万倍云云,普通电子计算机也能做到,仅仅是一个硬件规模大小的差别而已已……。待唠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06 21:12:52 +0800 CST  
孤石恨生
轨道交互10
真实情况是,量子纠缠里那种超距瞬时鬼魅作用在现实应用上就根本不被重视,因为这个所谓的超光速根本不能传递实在的信息,它实质上体现的是逻辑纠缠。以现在大炒大热大火的潘建伟量子通信加密来说,也只应用了纠缠量子的信息对称性,仅此而已。
回复3楼2020-12-08 16:52删除 |
================
头脑拾
黑体辐射1
对,你滴“逻辑纠缠”一词说滴好!所谓纠缠、叠加等,都仅仅是可能性或逻辑上的“纠缠”或“叠加”,而被量子家们故意神秘化、玄虚化为实体物质的叠加和纠缠,特别是那个薛猫!借以抬高他们行当滴价码和神圣性!而其起源仅仅是当初玻尔滴一时狡辩……。爱因在提出EPR质疑滴当晚,据说高兴滴在旅馆里拉起了小提琴……,参会的所有代表都听见了,对玻尔刺激很大,憋了一晚上才憋出了这么个狡辩词儿。没想到此狡辩现今竟然成了量子学滴支柱法则……,想起来煞是好笑!
之前对洋人滴自然科学思维还是蛮尊崇滴,但是现今,特别是此次美大选暴露出来的各方明显低脑量狗血剧般滴表现,实在是对洋大人们滴脑系不敢恭维,此量子学之悖谬正是此最高体现!
另,潘见卫搞滴,充其量也就是将多个光子或量子等建立起某种连系,并利用这种连系在通讯某些环节方面发挥一些新滴作用尔尔,尽管这种探索也属某种创新,之前没有,之前都是在晶元(二极管)或器件作用层次上滴通讯联络,潘某人工作是想将层次深入到量子之间滴作用层次……,当然,这是从最积极方面而言滴,权且先排除类如“中国芯”之类滴忽悠等。但是,这种探索完全与什么“信息超距传递”毫无关系,而且他们嘴里一口一个滴什么“纠缠”,实际上不过指滴就是这种“连系”,与量子学号称滴那些“量子纠缠”也不是一回事儿!潘某人特别将他滴研究与那些悖谬滴量子学神话连系或“纠缠”起来,也不过就是借神话之光抬高他这个项目滴神秘性、高端性而已已……。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08 20:27:06 +0800 CST  
活活

谢爱丝土豪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12 01:25:27 +0800 CST  
关于所谓“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之悖谬9



关于“量子隐形传输通讯”之不通



关于量子计算机原理问题已超出对量子学中悖谬的质疑范畴,属另一方面问题了,故之后再唠。这里唠唠关于所谓“量子隐形传输通讯”问题。

现今传得热火朝天滴“量子隐形传输通讯”,似乎是直接运用了“量子纠缠”现象,但是析查了下这种隐形传输的报道及其过程,可看出这种通讯与量子学意义上的“量子纠缠”相去甚远,说是根本不搭界也没错。

先看看关于“量子隐形传输”的报道:

“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是一种传递量子状态的重要通信方式,是可扩展量子网络和分布式量子计算的基础。在量子隐形传态中,遥远两地的通信双方首先分享一对纠缠粒子,其中一方将待传输量子态的粒子(一般来说与纠缠粒子无关联)和自己手里的纠缠粒子进行贝尔态分辨,然后将分辨的结果告知对方,对方则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幺正操作。纠缠态预先分发、独立量子源干涉和前置反馈是量子隐形传态的三个要素。

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限制我们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精确地全部提取出来。因此必须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分为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送到乙地。根据这些信息,在乙地构造出原量子态的全貌。”

这里虽然使用了什么“贝尔态”、“幺正操作”、“前置反馈”……等行业黑话,但实际上可用下面通俗例子说明这个过程。



比如甲地要传输一个命令给乙地,命令是“明玖时炸舰”,甲地就使用了上述“隐形传输法”。

第一步,是甲乙两地双方首先分享一对纠缠事项,说通俗点就是两地各分别分享一双鞋中的两只,如甲地右脚,乙地左脚,或者使用高档点方式,可分享从一个量子分出来的两个光子,甲地右偏振、乙地左偏振。当然,此两物都是密封或秘传滴,两地事先都不知道各自的左右。

第二步,这里的“事先分享”方式可用传统传送方式,如高鉄、快递或电报等,也可用传统激光、光缆等传送方式。

第三步,这时,两只鞋子或两个对偶偏振滴光子,就是纠缠态,甲方利用此纠缠态,进行一下所谓“贝尔态分辨”,类似如设置了无意义密语,即“昨瑰晖炒船”和“阴汣村昨砚”。然后将两密语分左右用传统方式发给乙地并分留一份给甲地自己。此密语敌方破获也无用。

第四步,在约定时间或适当时间,双方都打开鞋盒或密封光子,首先看是“左纠缠”还是“右纠缠”。比如,左地收到滴是“左纠缠”,就将上面两密语的左密语每字的左偏旁保留,并与右密语中每子的右偏旁拼合或“幺正化”,即能“构造出命令的全貌”——“明玖时炸舰”。当然,甲地同样如此操作,只是左右正相反就是了。



可知,这里显然是运用了“量子纠缠态”,即乙地打开鞋盒后(打开密封光子也同样),盒里鞋子立马塌缩成左脚鞋,此为“前置反馈”,然后此鞋又立马超距通知给万里之外的甲地鞋,令甲鞋也立马塌缩为右脚鞋!由于敌方不知这两鞋何意,克隆了两鞋也没用,此为“不可克隆性”;何况一旦中途打开密封鞋盒,收件人立马会察觉密封被损,泄密拉,这又是一种不可克隆性。知道了纠缠方向,再将此与密语“幺正操作”,即左右偏旁适当搭配,读出命令原文。整个“量子化隐形传输过程”完毕!

此过程虽繁琐、费时了些,但也确是很保密。实际上是多层加密而已。敌方即使克隆其中一层也没用。同时克隆两层的几率极低。这确是比原先什么大质因数分解等密码似乎保险不少。但是,这种“隐形传输”,运用了真正的“量子学瞬时应变之超距作用”了吗?!完全没有!顶多是,在传输不同偏振的光子时,与量子沾点儿边而已,但那实质上依然是“传统通讯”,仅仅在使用或破解方面,字面上运用了所谓的“量子纠缠”,即左右脚鞋“叠加”或“纠缠”!前面已再三强调过,这根本不是量子学严格或本质意义上的“量子纠缠”含义!

对此,你还很难跟他们争辩说他们不是“量子隐形传输”,他们会理直气壮滴反驳,你不是明知道两只鞋是“纠缠”和“隐形传输了左右脚型”辣妈……?!嘎嘎



本系列帖完整内容,持续更新,可参见: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223081&boardid=1&page=1&uid=&usernames=&userids=&action=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13 22:12:04 +0800 CST  

对量子力学的几点真正哲学总结 1
——(量子力学与空子论问题之5)

关于“不确定性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学根本理论之一,也是量子学中相对而言最有贡献的内容之一。但其中存在一些重要不足之处须予以校正。
一, 不确定原理的表述不够普遍、一般。最普遍、流行的表述是,量子世界中量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这显然不是一个重要原理的完善表述。因为位置动量不能同时测准,不能说明量子的其他诸多参量能否同时测准?而该原理实际内容则包涵了远不止两个参量测不准的范围。既然如此,该原理为何不用一个更为普遍一般的表述形式呢?其实不是不用,而是不能,因为量子的其他参量并不都具有这种所谓“内秉”的测不准性或不确定性,见后述。所以,该原理也就只能用现有蹩脚的方式表述了。
二, 其实,这种现象的根子还在于该原理内涵本身,即其内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扼要说就是,没有抓住微观粒子或量子的相应根本特性,从而也就不知如何来完善概括这种特性或表述相关原理了。这个问题之前提到过,这里专门解析一下。最简明讲,该原理的表述只从量子的位置和动量关系着眼,本身就存在偏差,或者说概括度不准确。比如,“测(不准)原理”最典型的例证是:当用激光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时,因为电子极小,激光要缩小波长来测,波长越短,所测位置越准确;但是波长越短激光的冲力越大,导致电子的动量或速度越测不准。并且强调说,这不是仪器精度问题,是量子本身内秉的测不准特质。先且不说仅用这种或少数例证来概括一个普遍法则是否恰当,就说这个法则或原理在实际运用中则超出了这些例证范围的。比如,说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运动,即被说明是“不确定性”的,而这种不确定性,与动量与位置的关系已关系甚远了!可知此原理在定义内涵和运用过程中的混乱。这里还不说即使单就量子的位置而言,它本身就是绝对测不准的,见后述。
三, 再说不确定性原理用上述少数几个例证来概括是否恰当?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最根本意义讲,(这里只就最根本意义或根本哲学视角谈问题。)“不确定性原理”就其最核心表述看,用上述少数类似实例来做依据是远远不够的!最明显的如,“不确定性原理”还有一个重要解释,即在微观层次,我们用仪器去测量一个量子的物理量时,不得不添加进仪器的某些因素。这一点,从上述事例中是无法得出的。再有一种海森堡(提出此原理者)自己的表述,
“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这个内容,从上面类似实例中也并无关联。等等等等。由此不难看出,该“不确定性原理”的内涵和表述都很混乱,这在现今严格、严谨物理学中应是不允许的!
四, 再从另一角度讲,类似这种据说只存在于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或“测不准现象”,宏观世界里同样存在。比如,照相,当我们越加大分辨率时,人脸会越清晰,但是同时汗毛、皮肤粗糙面就越显露,就就越不耐看,反之反是……。这不就是“拍不准”或“测不准”现象吗?!再如,激光测速,两次测距的间隔越长,测得的速度越准,但要同时测行车的位置就越不准(偶非理工出身所述不会有太大不妥),这不也正是“测不准”原理内容吗?!这种事例应该很多。可知,用什么动量、位置等事例说明所谓“微观内秉”之“测不准原理”是有点搞笑滴!这应是典型理工男思维方式症候。
五, 关于不确定原理触及到了整个世界的一个根本特性问题……。
再唠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20 21:22:40 +0800 CST  
对量子力学的几点真正哲学总结 2

——(量子力学与空子论问题之5)

五, 关于不确定原理触及到了整个存在世界的一个根本特性问题。即在前面已揭示的,“本然世界”(即“本然存在”)本身就是绝对不确定性的,正是人类意识在把握本然存在时,将“混沌”的本然存在中的一部分用某种语词“截取”下来,使它成为一个相对确定的称谓或存在物,即“已然存在”(细节可参见之前相关部分)。比如“红”,就是当初人类从混沌的各种色彩中“截取”或“指谓”出来的存在世界中的一个特性或特点。有了这个“截取”,之后我们在一片色彩中就能“识别”和辨别出“红”这个存在物或颜色。然而,究竟什么是“红”,它与“非红”的界限在哪里?精确讲,则是不确定的!有报道,有上百种“红”的色彩种类呢!就是说,“黄”到什么程度、节点上既变成了“红”?或者说“红”到什么程度上就成了“紫”?精确讲,是无法界定的。这里既是由“红”的本然(混沌)状态决定的,也是由我们使用语言的特点决定。语言仅仅是为了某种使用上的方便而发明的。这就是说,量子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无意中触及了存在世界的一个最根本特质——“本在”和“已在”的特质。这是以往哲学一直都模模糊糊、纠缠不清的根本事实和问题。(当然,现今的“真正哲学”对此是早已根本解决和论述了滴。)

六, 也就是说,存在世界在根本上(即本然世界),在人类认识面前,是不确定性的,须要人类不断滴去认识它、确定它(的某些方面)……。但由于人类的意识,不论如何准确、精确反映、截取了本在世界,但毕竟不是本在世界本身,因而两者先天滴具有“绝对不同一性”;通俗说,就是人类任何认识,由此,在根本上(与其认识的本在对象)都具有原则上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在日常生活体现甚微,但在原则上或当精确到一定程度上,就十分明显了。比如,老太太在市场上买了一斤三两葱,这看起来好像十分确定,电子称也很准,卖家很有良心,没好意思黑老太太。也就是说老太(或卖家)从重量混沌的葱堆中,截取了一斤三两葱。但是,从哲学角度或精准角度看就不是这样,别说商用电子称,就是原子钟,也绝对秤不准这几颗葱滴绝对准确的重量!起码因为葱里的电子、夸克是一直在运动的,是不可能绝对测得它们的终极重量滴!当然,须强调滴是,一定不能将日常用于的“准确”、“确定”与哲学、微观层面的“准确”、“确定”混同起来说事。

七, 可知,这里涉及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有两大根本内涵,一是,物质、存在物内秉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即在本在状态中和微观层次上,存在物具有绝对的“不确定性”。本在方面是具有“绝对不同质性”,微观层面上是具有“绝对运动性”。另方面是,人类外加或施加的“嵌入因素”不确定性。即,同前面相应滴,由于人类把握、截取到的存在物——“已然存在”,必然对原先的本然存在添加、施加或嵌入了“人择因素”。首先,根本说毕竟是不同质的,必有绝对“不同”之处;具体说就是,无论是仪器测量还是语言指谓,都必然有“异质”因素嵌入和施加。比如测量上,最典型和明显的是,当测量一物温度时,须与温度计某种接触,但温度计本身的温度必然嵌入测量结果的“温度读数”之中……。指谓方面,由于语言本身的特点,无论用何等精确的语词,都必然存在指谓和变化中对象的“不同一性”。最简明滴是,你说的“拿破仑”,好像很准确、唯一滴是指一个人,其实差远啦!从精准意义或哲学意义上说,你这个“拿破仑”指滴是哪个拿破仑?当皇帝的拿破仑还是做囚徒的拿破仑?婚前拿破仑还是出轨拿破仑?即使,你指着眼前的“张三”说,我就指的是这个张三,那你指滴一秒钟前滴张三,还是之后滴张三?须知,从严格哲学意义讲,万物都是瞬间变化滴!早在古希腊时滴老赫拉就揭示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其实更严格说,人连一次都不踏进同一条河!一秒钟前滴河与之后滴河便已然不同了!西方哲学所谓的“语言学转向”也正是基于语言滴这个根本特性。

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仅仅是为了方便我们日常或某种程度上的认识上的暂时工具而已,它不可能绝对准确滴描述本在事物和永恒变化中的事物!当然,这一点在微观量子层面就十分明显了,包括前面说滴测量方面!

八, 关于“不确定性原理公式”本身的“不确定性”

再唠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27 20:15:54 +0800 CST  
关于万有引力面面观
楼主:老头子20188Lv 11 时间:2019-12-14 17:15:22 点击:326 回复:16
万有引力为何是错误理论
…………
==================================

作者:头3脑 时间:2020-12-28 05:37:06
“宇宙运动的基本动力是物质达到一定密度,而形成了各种以太球;以太球随着能量大小而变化;能量的变化形成推力,最终让以太球你推我,我推你而总体看成了宇宙压力;宇宙压力再作用在每个物质之上,而形成了宇宙第一动力。”

楼主这种思维状态根本无法有效思考这类问题,建议放弃这种无意义思考,可去做点电商类有实际意义滴事情……。
上面滴一段是楼主的立论,可这立论里滴漏洞简直说成了筛子实在是恰如其分!比如
这里的“物质”是什么物质?它有什么特性、属性?
该“物质”为何和如何要“达到”一定“密度”?
它“达到一定密度”的“动力”是什么?
…………等等等等。
这些问题里实际已然蕴含了“运动”和“力”,当然也包含了所谓的“第一动力”,而且是已包含了“第N动力”啦……!而楼主却毫不自知!
至于其中的什么“以太球”,更是无稽,为何不形成“以太块”、“以太锥”?它们“互相推”的“推力”从何而来?这种推力相对于形成密度的“力”,已经是N+无数N的力拉!……
然后又出现了无厘头的“能量”、“压力”和“作用力”……云云,

列数了种种“力”之后,
楼主最后告诉我们,这些力最终形成了“宇宙第一动力”……????!!!!

楼主是不是天津马三立的徒弟?这种“逗你玩”滴段子实在是太过时啦……!

活活

楼主 头3脑  发布于 2020-12-30 01:07:48 +0800 CST  

楼主:头3脑

字数:219011

发表时间:2019-03-26 01:19:14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1 15:54:14 +0800 CST

评论数:5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