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意识观点 先天与后天同一 身心同一 思想与存在同一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5

为了对于上面所指出的区别以及与这区别相关联的见解,(即认为意识的真实内容,一经翻译为思想和概念的形式,反而更能保持其真相,甚且反而能更正确的认识的见解),有一初步的了解起见,还可以回想起一个旧信念。这个信念认为要想真正知道外界对象和事变,以及内心的情绪、直观、意见、表象等的真理必须加以反复思索(Nachdenken)。而对于情绪、表象等加以反复思索,无论如何,至少可以说是把情绪表象等转化为思想了。

【说明】哲学的职责既以研究思维为其特有的形式,而且既然人皆有天赋的思维能力,因此忽视了上面第三节所指出的区别,又会引起另一种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与认哲学为难懂的看法,恰好相反。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

注解

哲学概念建立于人类的情绪、直观、意见、表象等的真理之上,对于情绪、表象等加以反复思索,把情绪表象等转化为思想了。禅学的禅观与开悟,是一个禅者的反思与领悟的过程,大众只看到禅者开悟以后,呈现大智慧大自在的一面,没有看到禅者需要经历几十年的修心参学过程。

虚云法师历经30年的参学,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在50岁的时候,才达到了比较高的禅学境界。我等凡夫俗子,其可以空谈而开悟耶。

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〇年)诞生于泉州府署。

咸丰二年·壬子·十三岁。得见三宝法物。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事。熏染于心。八月。随叔父蒲堂。进香南岳。遍游诸刹。

咸丰八年·戊午·十九岁。与富国同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

咸丰十年庚申二十一岁(一八六〇年)。居山洞中礼忏。[是年大事]英法联军陷北京。帝幸热河。订北京条约。九国通商。

同治八年·己巳·三十岁。以上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不与人言谈。初一二年。时见胜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深山大泽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

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岁(一八七〇年)。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予从此试粥试饭。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务。得师嘉许。

光绪七年·辛巳·四十二岁。至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是年在高旻过冬。禅功尤进。

光绪九年·癸未·四十四岁。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问。“上座由何处拜起。”略述为报亲恩由普陀拜起至此。已两年矣。

光绪十年·甲申·四十五岁。此三年中。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古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光绪十四年·戊子·四十九岁。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23:36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6

哲学知识的形式是属于纯思和概念的范围。哲学的内容理解为属于活生生的精神的范围、属于原始创造的和自身产生的精神所形成的世界,亦即属于意识所形成的外在和内心的世界。
简言之,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Wirklichkeit)。
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便叫做经验。只是就对于世界的经验的观察来看,也已足能辩别在广大的外在和内心存在的世界中,什么东西只是飘忽即逝、没有意义的现象,什么东西是本身真实够得上冠以现实的名义。对于这个同一内容的意识,哲学与别的认识方式,既然仅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

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同样也可以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当我提到“现实”时,我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我用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我曾经在一部系统的《逻辑学》里,详细讨论过现实的性质,我不仅把现实与偶然的事物加以区别,而,“实存”以及其他范畴,也加以准确的区别。

注解

黑格尔的名言【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应该理解为,现实生活的背后都是逻辑的演化在支撑。禅学的开悟与明心见性,皆是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明白佛法就在你的生活中。佛法就是源于你的心意识与你的吃喝拉撒中,禅学公案多有记载。

江西道一禅师。时号马祖(嗣南岳让)示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法等开悟。有僧问云。和尚为什麽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僧曰。啼止后如何。祖曰。非心非佛僧曰。除此一种人来如何指示祖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祖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颂曰。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红炉??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径山杲)。

即心是佛外忘求。心佛圆明不假修。云淨远山千点翠。水和明月一天秋。(足菴鉴)。

哲学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实现所谓主体的自我意识空间与外在现实世界的合二为一。此时的自我已经突变超越为那个【本真的我】,此时的现实世界已经是本真存在的彰显,主客体的合二为一是上升为意识空间的跟高纬度层次的融合,在新的维度上,【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8:30:46 +0800 CST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8:04:17
凡事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事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不可以做东方文化的解读。黑格尔的原意,要在主客体经过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运动,才可以实现。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理性与经验的一致。
否则,就是孔夫子的仁义道德了。
-----------------------------
@四川红尘洗梦: 举报 2019-05-18 18:23:19 评论

黑格尔的哲学有许多值得商榷的话题,不过限于本帖的主题,就不在此展开讨论了。窃以为西方哲学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他们过于形而上。二是对于所谓的终极问题(绝对精神),他们不会像中土的禅和道一样,必须切实的去体认和领悟。禅和道为了体认和领悟,是有一整套的方法的,而这是西方哲学欠缺的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8:29:39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西方哲学对于终极问题(绝对精神)的探究,主要是通过逻辑的思辨得以展开,所以哲学概念就是形而上学的。

禅学正是一种个体生命的体验与领悟,禅学更是一种人类意识空间的个体的神秘性飞跃。这与天主教的神秘体验是一致的。西方所谓的修士与修道院的传统,与禅宗的参学很类似。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13:28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 2019-05-18 18:54:04 评论

所以,就如我前面和你说的那样,他们有相同想通之处,但是也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两点都要看到才行呢。


四川红尘洗梦: 2019-05-18 18:52:29 评论

谢谢朋友交流。禅宗和西方所谓的神秘体验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要是宗教体验或者神秘体验,禅宗同样有。不过,如果有禅师热衷于此,进而追求所谓的体验、神通,那绝对要被老师呵斥乃至于棒打的。因为禅宗是把明心见性进而顿悟成佛放在第一位也是最后之终极目标上的。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9:12:11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人类的意识空间在源头是一致的,本质是想通的,只是对于终极问题的探索的形式有区别。这才西方哲学与东方禅学根本一致的地方。举例子,汉语体系就与英语体系有逻辑上的一致性。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18 19:12:21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汉语语言无法准确表达西方哲学思想的原意。就如同英语,无法表达唐诗宋词。形式的不同,才导致东西方文化无法顺畅的交流。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15:26 +0800 CST  
还有一个问题,开悟的老僧,和未开悟的小和尚,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没什么不同,何必几十年参禅问道。如果不同,又不同在哪里呢?老和尚同样要吃喝拉撒,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和尚自身也表达不清楚,一会说即心即佛,一会说非心非佛。

这就属于概念与现实经验,只有经过科学范式的飞跃,才可能在高纬度意识空间得到合一与解读。
即心即佛,是一种法相的肯定,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一个螺旋回合。
非心非佛,是对已有的概念与客观世界的一种否定,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二个螺旋回合。
最后,心还是心,佛还是佛,是在主体客体相互融合之后,再看待现实生活与理想境界,才明白二者的表象的差距与内在逻辑的一致,也就是黑格尔哲学的主客体之间矛盾和解的第三个螺旋回合。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36:36 +0800 CST  
微观世界的概率场域,表现在宏观世界上变成确定的,可测量的。这里头是同一个法则的表现。换言之,正是概率场域才导致宏观可测量性。以前看到一个数学家谈概率波,几率波问题,数学语言非常复杂抽象,计算过程看不懂,大概原理有点理解。波形经过转换、叠加后,会表现出非直观的,反直觉的表现。推导过程非常复杂,不是数学专家级别的人看不懂。他本人留德期间,是学校第一名,授课教授也敬佩他。这个世界,数学语言才能更准确把握。数学语言就是狭义哲学语言的一种,数学语言让主观经验和客观事实统一起来,达成和解,例如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他做到了客观规律与主观经验的统一,他内心获得宁静,活在宇宙的理性里,他本人就成了宇宙本真的映射。当然,相对论也是主观经验,不是绝对真理,符合缘起性空的规律。哲学家要学习数学。

精辟。龙树菩萨的【中论】最后的一章节,讨论【三世】之我的问题,是【常 非常】等四句问题。在宏观领域是无法解读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一种否定的例子。只有在微观领域,中论的四句问题才可以解读。
所以,龙树菩萨的智慧是一种超越人类的智慧。科学的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才接近了【中论】的逻辑推演。
所以,我才质疑人类生命的地球进化说。也许人类是更高维度智慧生命的【AI机器人】罢了,这样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人类生命的诞生与消亡就可以解读,中论的【四句问题】也就解读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8 19:38:19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8
这种经验知识,在它自己范围内,初看起来似乎相当满意。但还有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第一,在另一范围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并不是由于它们与经验无关。因为它们诚然不是感官所能经验到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凡是在意识内的都是可以经验的。
这些对象之所以属于另一范围,乃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无限的。
【说明】有一句话,曾被误认是亚里士多德所说,而且以为足以表示他的哲学立场:“没有在思想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感官中的(nihilestinintellectu,quodnon?eueritinsensu.)”如果思辩哲学不承认这句话,那只是由于一种误解。但反过来也同样可以说:“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nihilestinsen-su,quodnon?eueritinintellectu)。”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就广义讲来,这话是说心灵(vovHs)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意义),是世界的原因。就狭义讲来(参看上面§2),这话是说,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经验,——其内容都只是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
注解
1.0 没有在感官中的东西,不是曾经在思想中的(nihilestinsen-su,quodnon?eueritinintellectu)。心灵(vovHs)或精神(精神表示心灵的较深刻的意义),是世界的原因。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情绪——这种情绪也就是经验,——其内容都只是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这一点,原始种群的大众完全无法理解。
为何法律的、道德的和宗教,必须以思维为根源和基地?
2.0 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属于另一范围,乃因为它们的内容是无限的。这一点,原始种群的大众更是完全无法理解。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27:20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9
第二,主观的理性,按照它的形式,总要求【比经验知识所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足以令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就是广义的必然性。
然而在一般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一方面其中所包皮含的普遍性或类等等本身是空泛的、不确定的,而且是与特殊的东西没有内在联系的。两者间彼此的关系,纯是外在的和偶然的。同样,特殊的东西之间彼此相对的关系也是外在的和偶然的。
另一方面,一切科学方法总是基于直接的事实,给予的材料,或权宜的假设。在这两种情形之下,都不能满足必然性的形式。所以,凡是志在弥补这种缺陷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的反思,就是思辩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这种足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反思,就其为一种反思而言,与上面所讲的那种抽象的反思有共同点,但同时又有区别。这种思辩思维所特有的普遍形式,就是概念。
【说明】思辩的科学与别的科学的关系,可以说是这样的:思辩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等加以承认和应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此外,它把哲学上的一些范畴引入科学的范畴之内,并使它们通行有效。由此看来,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乃在于范畴的变换。所以思辩的逻辑,包皮含有以前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保存有同样的思想形式、规律和对象,但同时又用较深广的范畴去发挥和改造它们。
对于思辩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认为概念永不能把握无限的说法之所以被人们重述了千百遍,直至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成见,就是由于人们只知道狭义的概念,而不知道思辩意义的概念。
注解
1.0哲学的思维就是思辩的逻辑,是一种必然性的、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哲学思辨的大前提,就是黑格尔说的第一点,在另一范围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 、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并不是由于它们与经验无关。因为它们诚然不是感官所能经验到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凡是在意识内的都是可以经验的。
2.0所谓必然性,是指对于思维的内容必须指出其必然性,对于思维的对象的存在及其规定,必须加以证明,才足以满足思维着的考察的要求。
3.0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乃是思辩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等加以承认和应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
4.0思辩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那些21世纪原始社会的种群的概念,属于生存论的概念,属于我怎样才可以活着的概念。哲学的思辨概念,属于存在论的概念,属于追溯【我活着的当下】的必然性概念,就是反复追问【我活着的终极意义】的概念。由此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的界限,一目了然。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43:57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0
上面所说的足以求得哲学知识的概念式的思维,既自诩为足以认识绝对对象【上帝、精神、自由 】,则对它的这种认识方式的必然性何在,能力如何,必须加以考察和论证。但考察与论证这种思维的努力,已经属于哲学认识本身的事情,所以只有在哲学范围之内才能执行这种工作。如果只是加以初步的解释,未免有失哲学的本色,结果所得恐不过只是一套无凭的假说,主观的肯定,形式的推理,换言之,不过是些偶然的武断而已。与此种片面的武断相对立的反面,亦未尝不可以同样有理。
【说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要观点,即在于教人在进行探究上帝以及事物的本质等问题之前,先对于认识能力本身,作一番考察工夫;看人是否有达到此种知识的能力。他指出,人们在进行工作以前,必须对于用来工作的工具,先行认识,假如工具不完善,则一切工作,将归徒劳。——康德这种思想看来异常可取,曾经引起很大的惊佩和赞同。但结果使得认识活动将探讨对象,把握对象的兴趣,转向其自身,转向着认识的形式方面。如果不为文字所骗的话,那我们就不难看出,对于别的工作的工具,我们诚然能够在别种方式下加以考察,加以批判,不必一定限于那个工具所适用的特殊工作内。但要想执行考察认识的工作,却只有在认识的活动过程中才可进行。考察所谓认识的工具,与对认识加以认识,乃是一回事。但是想要认识于人们进行认识之前,其可笑实无异于某学究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莱茵哈特见到了哲学上这种开端的困难,特提出一种初步的假说和试探式的哲学思考,以作哲学的开端,借以补救康德的困难。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循序进行(其实谁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直至我们达到原始真理为止。仔细考查一下,他的方法并没有超出普通的办法,即从分析经验的基础开始,或从分析一初步假定的概念的界说开始。不庸否认,就他把普通认识过程中的前提和初步假定解释作假设的或试探的步骤而言,其中确包皮含有正确的见解。但是他这种正确看法,并未改变他的哲学方法的性质,而且适足以表明那种方法的不完善。
注解
1.0康德哲学,提出自在之物的概念,就是为理性思维划定界限,因为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存在有限性,自在之物【上帝、精神、自由 】是无限的。康德的观点,就是在警告现代文明的发展,确实有不可探求的黑洞的边界。
2.0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极度乐观的哲学。黑格尔相信,通过人类的哲学思辨过程,可以探求【上帝、精神、自由】这些绝对对象。如同东方禅学,也是极度乐观的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高成果之一。人人具有真如佛性,人人皆可以成佛。这也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的源头之一。由此,引发了20世纪以及21世纪种种主义的剧烈斗争。
3.0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3]录

[4]住三圣嗣法小师慧然集

[0496b14] 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师升座,师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尔措足处。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那隐纲宗,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麽?对众证据看。」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师云:「这箇师僧却堪持论。」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我在黄蘖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僧拟议,师便喝,随后打,云:「不可向虚空里钉橛去也。」有座主问:「三乘十二分教岂不是明佛性?」师云:「荒草不曾锄。」主云:「佛岂赚人也?」师云:「佛在什麽处?」主无语。师云:「对常侍前拟瞒老僧,速退速退,妨他别人诸问。」复云:「此日法筵为一大事故,更有问话者麽?速致问来,尔纔开口,早勿交涉也。何以如此?不见释尊云:『法离文字,不属因、不在缘故。』为尔信不及,所以今日葛藤恐滞常侍与诸官员,昧他佛性,不如且退。」喝一喝,云:「少信根人终无了日。久立珍重。」
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麽乾屎橛?」便归方丈。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竪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竪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师乃云:「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蘖先师处三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著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喫,谁人为我行得?」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师拈棒与他,其僧拟接,师便打。

大正藏第 47 册 No. 1985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06:44:59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1

哲学的要求可以说是这样的: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形式和它的各个对象而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以思维为它的对象。这样,精神在最深的意义下,便可说是回到它的自己本身了。因为思维才是它的原则、它的真纯的自身。但当精神在进行它的思维的本务时,思维自身却纠缠于矛盾中,这就是说,丧失它自身子思想的坚固的“不同一”中,因而不但未能达到它自身的回归与实现,反而老是为它的反面所束缚。这种仅是抽象理智的思维所达到的结果,复引起的超出这种结果的较高要求,即基于思维坚持不放,在这种意识到的丧失了它的独立自在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忠于它自身,力求征服它的对方,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说明】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当思维对于依靠自身的能力以解除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时,每退而借助于精神的别的方式或形态【如情感、信仰、想象等】,以求得解决或满足。但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那样。

注解

1.0 哲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作为心意识的活动,眼耳鼻舌身作为感觉器官,产生了感知与感性直观的世界,这就是原始社会的萨满巫术产生的源头。同时,感觉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低纬度抽象意识空间的概念与形式,就产生了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这一个低纬度的抽象概念,就是产生万物皆是神灵的泛神论的原始社会的特性。

2.0人类的精神的意识空间的运动,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也可称之为知性,就建立起人类社会的基本认知规范,建立起道德秩序,这就是孔子儒家学说【仁义道德】思想的伟大作用。孔子的儒教经典,也就构架了整个汉族文化2000年以来的最底层的逻辑的基础概念,忠义孝道这些最底层的逻辑构架,是整个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基石。

同样,佛祖建立佛学十二因缘法则的重大功绩,在于构架了佛学的最底层的逻辑的基础概念。

3.0知性概念之所以是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这是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知性概念的有限性的边界,固化的思维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科学实践活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念与现实生活中家庭的实际活动,特别是欧美社会家庭生活呈现多样化,孝道作为社会的基石的作用,就越来越不适应整个文明的发展,重新思考与定义【家庭的功能】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也就是说精神的意识空间的运动,永远是活跃的,是一种不断质疑、证伪旧的知性概念,揭露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的边界的限制性,向着高维度的抽象概念发展的过程,实现无限的精神意识空间的可能性、不断拓展边界范畴的。

4.0 中论的【四句】深刻揭示了一般的低纬度的抽象概念、知性概念存在的漏洞。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是指在知性概念上的飞跃,是主体与客体矛盾,思维结果与现实生活矛盾,概念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在更高维度得到对立统一的和解。

禅学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一种主体与客体矛盾,思维结果与现实生活矛盾,概念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在更高维度得到对立统一的和解的体验。

5.0因此中论的离四句绝百非,正是导向这一明心见性禅境的一个指引。

成观法师:《楞伽经义贯》之16: 离四句绝百非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风水和合出声”:风与水合,亦即风吹水,如是即有声出;风大则浪大,浪大则声大,故是因缘和合而生。

“彼非性、非非性”:彼风与水之中,并非实有声音之性,或生或灭,亦非没有风与水因缘和合妄现之音声性现出。而彼声音,实不在风中,亦不在水中,亦不在两间——实无有生,亦非不生,故非性、非非性。如来声教亦如是,缘合而生,本无有生,亦非不生。若言如来有说法者,是为谤佛;若言如来不说法者,亦是谤佛;前者落有见谤,后者落无见谤。若说如来亦说亦不说,非说非不说,亦各成“双亦谤”、“双非谤”。以“双亦”成愚痴,“双非”成邪见。当知,如来常说,然说而不说;常不说,不说而常说,是为如来不可思议无上甚深之真如妙用,用而常寂,寂而常照,此非凡夫境界,但一心会耳!

6.0 中观论颂讲记 正释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如来离四句 如来灭度后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 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 非有及非无

上面总破四句,现以如来离四句的圣教,证明涅槃的出四句。佛在世时,有外道问佛:如来死后去?如来死后不去?如来死后亦去亦不去?如来死后非去非不去?这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属十四不可记中的四句。如来不记别这四句,可知如来死后,是离此四句分别戏论的。

涅槃有有余、无余的两种,像释尊示寂在拘尸那熙连禅河畔二娑罗树间,这是无余涅槃,是「如来灭度后」的涅槃。在这灭度的无余涅槃中,如来是「不」说是「有」,是「无」,也不说他是亦「有」亦「无」,当然是更不说他「非有及非无」的了。四句是世间的,依世间蕴处界的因缘生灭现象而说的;灭度后即无此可说。外人所以问佛死后去死后不去,因他以为有实在的,可来可去的。佛把他当作戏论看,所以在不受困缘的寂灭中,不记说有能证者,有所证的涅槃,也决不起断灭见以为是没有的。

因此,禅学公案的最高智慧,就在于默而无语,微笑而已。如此,超越所有的概念,不落入想象的分别与执着。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的逻辑推演,偏偏要用语言的概念去表达本真的存在。因此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哲学的顶峰,建立之时,也就是崩溃的时候,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就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废墟基础上诞生的。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19 17:38:48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举报 2019-05-19 21:18:54 评论

所以禅师们很早就发觉,对于义理的纠缠,很多人不是越缠越清晰,而是越缠越迷糊。所以,禅师们便别开一路,高举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旗帜。


@期货大叔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37:00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禅师们便别开一路,高举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旗帜。但是问题来了,禅学也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这是黑格尔说的,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40:2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当思维对于依靠自身的能力以解除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时,每退而借助于精神的别的方式或形态【如情感、信仰、想象等】,以求得解决或满足。禅宗的路径,正是从华严宗、天台宗演化而来,禅宗拒绝了义理之辩,最后汉地佛学就成了一种私人的神秘的东西了。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05:41:5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那样。最后,禅宗也消失了,一句阿弥陀佛,整个佛学也就消亡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6:02:28 +0800 CST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11:28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禅学的核心,放下一切法相的执着心,不执着与任何一边,随缘而动,这就是一种大智慧的生活。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皆不执着。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13:4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也可以说,随缘而动,生活中可以是【有】,可以是【无】。可以是【亦有亦无】,可以是【非有非无】。犹如宝镜映照现实生活,缘来即显现。缘灭,镜中相,心中相,同时湮灭。此中义理,圆觉经早就阐明。圆觉经源头在楞严经,楞严经源头在楞伽经,楞伽经源头在中论,中论源头在大般若经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6:14:49 +0800 CST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5:41:5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思维的这种消极态度,每每会引起一种不必要的理性恨(misologie),有如柏拉图所早已陈述过的经验那样,对于思维自身的努力取一种仇视的态度,有如把所谓直接知识当作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的人所取的态度那样。最后,禅宗也消失了,一句阿弥陀佛,整个佛学也就消亡了。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05:27 评论
所谓禅学,最终归于龙树菩萨的【中论】离四句绝百非,正是导向这一明心见性禅境的一个指引。成观法师:《楞伽经义贯》之16: 离四句绝百非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如是,外道恶见妄想,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11:28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禅学的核心,放下一切法相的执着心,不执着与任何一边,随缘而动,这就是一种大智慧的生活。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皆不执着。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13:4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也可以说,随缘而动,生活中可以是【有】,可以是【无】。可以是【亦有亦无】,可以是【非有非无】。犹如宝镜映照现实生活,缘来即显现。缘灭,镜中相,心中相,同时湮灭。此中义理,圆觉经早就阐明。圆觉经源头在楞严经,楞严经源头在楞伽经,楞伽经源头在中论,中论源头在大般若经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19:25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但是社会的现实生活问题,需要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南宋时期,禅学达到了最高峰。但是面对蒙古人的攻击,南宋坚持了40年,可谓是亘古未有。最后,南宋灭亡,所有的臣民在珠江口跳海自尽,几十万人生命烟消云散。文天祥的故事,由此流传到今天。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26:30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蒙元建国之初,对于南宋的禅学,蒙古人是不认同的。只有藏传佛教的严密的义理征服了蒙古人,蒙古人从萨满教改为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教。满族的皇室,也是信奉喇嘛教的。雍正帝对禅学有着很深的造诣,最终也认为禅学不利于治国而抛弃禅学。

爵士猫大懒虫:2019-05-20 06:28:35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禅学,在日本的发展前期十分繁荣,在幕府末年,也无法解决日本现实问题,最后是明治维新拯救了日本。所以,不谈义理故而不能发展。只谈义理,没有体证,也无法明心见性。此一禅学的矛盾,只有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中,得到了解决。
=================================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6:30:39 +0800 CST  
印度大选进入最后阶段,莫迪洞穴冥想17小时“一无所求”_hao123上网导航 印度大选进入最后阶段,莫迪洞穴冥想17小时“一无所求”
周六(5月18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克达尔那司(Kedarnath)的“神圣洞穴”度过了17个小时的冥想时光,并在当地举办了法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莫迪表示,在冥想中他“一无所求”,更没有祈祷赢得选举。


莫迪洞穴打坐 微博@中国日报网 图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5月18日,社交网站上广泛流传的图片显示,68岁的莫迪坐在洞穴中的一张床上闭目冥想。报道称,总理莫迪参观了克达尔那司的神殿,并在喜马拉雅山区的洞穴里度过了大约17个小时。莫迪还在Twitter上分享了喜马拉雅高山的照片。
“我很荣幸有机会参观这些神殿,”莫迪对记者表示。“我必须在孤独中度过一段时间,并思考我所做的工作。”
莫迪称,他在冥想时从来都“一无所求”,因为这样做不符合他的本性。一位记者对莫迪提问到,是否冥想时也未祈祷选举获胜。莫迪回答称,“不,没有。我相信神使我们都有能力去给予和贡献而不是要求更多。”
印度历时一个半月的“马拉松式”选举于5月19日结束,投票结果将于5月23日公布。此前民调显示莫迪将获得多数支持连任,但其所获得的民众支持比例会有所降低。
莫迪在5月17日的活动中说:“人民已经决定,本届政府应该继续执政。我们的政府在印度引入了一种新的治理文化。”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6:39:20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2

从上面所说的那种要求而兴起的哲学是以经验为出发点的,所谓经验是指直接的意识和抽象推理的意识而言。所以,这种要求就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超出自感觉材料而推论的意识,而提高到思维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因此首先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这样,在这些现象的普遍本质的理念里,思维才得到自身的满足。这理念(绝对或上帝)多少总是抽象的。反之,经验科学也给思维一种激励,使它克服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这种激励使思维得以从抽象的普遍性与仅仅是可能的满足里超拨出来,进而依靠自身去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说是思维对经验科学的内容及其所提供的诸规定加以吸取,另一方面,使同样内容以原始自由 思维的意义,只按事情本身的必然性发展出来。

注解

黑格尔在这里,谈论了哲学的概念首先是源自直观地感觉系统,以及最初级的抽象思维,是一种对经验开始的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而要将丰富的经验内容仅当作直接、现成、散漫杂多、偶然而无条理的材料的知识形式,从而把此种内容提高到必然性。因此哲学概念是趋向高维度的抽象概念的发展,是向着【绝对精神 上帝 自由】的圆满度而不断逼近的过程。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7:19:40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2

【说明】对于直接性与间接性在意识中的关系,下面将加以明白详细的讨论。不过这里须首先促使注意的,即是直接性与间接性两环节表面上虽有区别,但两者实际上不可缺一,而且有不可分离的联系。

——所以关于上帝以及其它一切超感官的东西的知识,本质上都包皮含有对感官的感觉或直观的一种提高。此种超感官的知识,因此对于前阶段的感觉具有一种否定的态度,这里面就可以说是包皮含有间接性。因为间接过程是由一个起点而进展到第二点,所以第二点的达到只是基于从一个与它正相反对的事物出发。但不能因此就说关于上帝的知识并不是独立于经验意识。

其实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独立性,本质上即是通过否定感官经验与超脱感官经验而得到的。

——但假如对知识的间接性加以片面的着重,把它认作制约性的条件,那末,我们便可以说(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多少意义),哲学最初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其实,思维本质上就是对当前的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人的饮食依靠食物,因为没有食物,人即无法饮食。就这种关系而论,饮食对于食物,可以说是太不知感恩了。因为饮食全靠有食物,而且全靠消灭食物。在这个意义下,思维对于感官经验也可以说是一样地不知感恩。【因为思维所以成为思维,全靠有感官材料,而且全靠消化,否定感官材料。】

但是思维因对自身进行反思,从而自身达到经过中介的直接性,这就是思维的先天成分(dasApriorische),亦即思维的普遍性,思维一般存在它自身内。在普遍性里,思维得到自身的满足,但假如思维对于特殊性采取漠视态度,从而思维对于它自身的发展,也就采取漠视态度了。正如宗教,无论高度发达的或草昧未开的宗教,无论经过科学意识教养的或单纯内心信仰的宗教,也具有同样内在本性的满足和福祉。

如果思维停留在理念的普遍性中,有如古代哲学思想的情形(例如爱利亚学派所谓存在,和赫拉克利特所谓变易等等),自应被指斥为形式主义。即在一种比较发展的哲学思想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抽象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在绝对中一切是一”、“主客同一”等话,遇着特殊事物时,也只有重复抬出这千篇一律的公式去解释。

为补救思维的这种抽象普遍性起见,我们可以在正确有据的意义下说,哲学的发展应归功于经验。因为,一方面,经验科学并不停留在个别性现象的知觉里,乃是能用思维对于材料加工整理,发现普遍的特质、类别和规律,以供哲学思考。那些特殊的内容,经过经验科学这番整理预备工夫,也可以吸收进哲学里面。

另一方面,这些经验科学也包皮含有思维本身要进展到这些具体部门的真理的迫切要求。这些被吸收进哲学中的科学内容,由于已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取消其顽固的直接性和与料性,同时也就是思维基于自身的一种发展。

由此可见,一方面,哲学的发展实归功于经验科学,另一方面,哲学赋予科学内容以最主要的成分:思维的自由 (思维的先天因素)。哲学又能赋予科学以必然性的保证,使此种内容不仅是对于经验中所发现的事实的信念,而且使经验中的事实成为原始的完全自主的思维活动的说明和摹写。

注解

黑格尔关于哲学与经验科学的肯定与否定关系的论述,也就概念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已经很好的说明了,禅学的发展路径。所谓明心见性的开悟,只是一种对真如佛性,绝对精神的领悟。而禅学的开悟的前提,是源于生活,而后超越生活。临济宗的棒喝,是要求禅者超越生活经验,而不能沉迷于生活经验。所谓【你未出生之前的本来面目】的话头的参学,就如同海德格尔思考【存在】的问题一样,只是一个开悟的药引子。所谓禅学,最终归于龙树菩萨的【中论】离四句绝百非,正是导向这一明心见性禅境的一个指引。

================================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07:20:03 +0800 CST  
黑格尔 小逻辑

导言

§13

上面所讨论的可以说是纯粹从逻辑方面去说明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哲学史,从外在历史特有的形态里去揭示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外在的历史观点来看,便会以为理念发展的阶段似乎只是偶然的彼此相承,而根本原则的分歧,以及各哲学体系对其根本原则的发挥,也好象纷然杂陈,没有联系。

但是,几千年来,这哲学工程的建筑师,即那唯一的活生生的精神,它的本性就是思维,即在于使它自己思维着的本性得到意识。当它(精神)自身这样成为思维的对象时,同时它自己就因而超出自己,而达到它自身存在的一个较高阶段。
哲学史上所表现的种种不同的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只是一个哲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罢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那些作为各个哲学体系的基础的特殊原则,只不过是同一思想整体的一些分支罢了。

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皮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

【说明】鉴于有如此多表面上不同的哲学体系,我们实有把普遍与特殊的真正规定加以区别的必要。

注解
人类精神的意识空间的本性特点,就在于一个具体的人拥有思维的能力。人类的思维能力,可以反思自己的意识空间的本身,以此发现自己本身的缺陷以及边界,由此完善自己的意识空间,实现意识空间的本身进入一个更高维度的智慧空间。这就是哲学的普遍定义。因此,那在时间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前此一切体系的成果,因而必定包皮括前此各体系的原则在内;所以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哲学体系,必定是最渊博、最丰富和最具体的哲学体系。

但是,人的意识空间的演化,受到各种外界环境,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的重大限制,因此可能形成如下的现象

1.0 整个种群的文化,一直停留在前神学阶段,处于萨满教的影响之下,比如蒙古族种群

2.0整个种群的文化,进入了神学阶段,但是无法进入科学阶段,比如中东地区阿拉伯民族

3.0整个种群的文化,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比如古老的非洲桑人依旧保持20万年前的文化状态

反思禅学,只是人类意识空间的一种反思的模式,如同一种具体的哲学体系,一旦由于受到各种外界环境,自身所在的文化背景的重大限制,禅学就可以完全丧失存在的地位。比如净土宗,就没有禅学的模式。

==========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15:57:09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 2019-05-20 19:12:11 评论

永明延寿禅师道:“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从此后,净土就没有脱离过禅学。


四川红尘洗梦: 举报 2019-05-20 18:45:08 评论

谢谢朋友交流。“比如净土宗,就没有禅学的模式。”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那可是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掌门。自从永明延寿援禅入净后,净土宗就没有和禅学之法门脱离关系,所以后来净土宗第八祖云栖祩宏、第九祖灵峰智旭大师、第十一祖实贤大师、第十二祖红螺际醒大师都是禅净双修之高僧。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19:41:23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永明延寿是以唯心净土为宗旨,故而如此。净土宗,有些人鼓吹不读经,不闻法,天天念3万次阿弥陀佛,每天拜佛3000次。只追求死后可以往生。这些人,与禅学没有一丝缘分。禅学,就是不落两边。落入西方极乐世界的法相,距离禅学宗旨,远矣!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19:43:34 +0800 CST  
爵士猫大懒虫:
2019-05-20 19:48:17 评论

评论 @四川红尘洗梦:唯心净土。心净国土净,当下即是西方极乐世界。生前没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死后岂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乎!念佛念佛,念佛即是不念,不念即是念佛。念佛在于放下我执。念佛一心想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落入了外道邪见。念佛,本是方便法门,方便众生也。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0 19:51:01 +0800 CST  
@沉香屑YY: 2019-05-21 00:15:19 评论

评论 爵士猫大懒虫,对的,肯威尔伯,拜伦凯蒂,史蒂夫施坦纳这些超现实主义心理学家都是悟道很深的人。(诸如万法简史,精神科学)。但是从本源智慧,禅师们是极高的,在可言说的部分系统性上西方灵修也有很大的发展。


评论 沉香屑YY:终于遇到一个明白人。可见中国文化的局限性,多么严重。后现代主义思想,已经演化了70年,国人知之甚少。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9-05-21 06:23:41 +0800 CST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45438

发表时间:2018-05-14 09:58: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22 11:49:07 +0800 CST

评论数:9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