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子学说看世界

作者:请叫我路人乙 回复日期:2010-12-03 17:17:28

草哥,我可没有拍你马屁的,我觉得你有圣人风范。往往能把那些高深的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讲出来,令人理解。
股票、经济、物理、地缘政治、哲学不止精通,而且还能很清晰的讲解。
====================
我可不是圣人,我大脑简单,那些复杂的问题我又考虑不了,只能向简单的方面想,所以讲起来就简单了。: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7:26:26 +0800 CST  
作者:5176jaja 回复日期:2010-12-03 17:23:31

庄子争不过别人
===============
这倒是事实,当年最能言善辩的就是公孙龙子那帮人,没人能辩过他。
他能说白马不是马,坚白石不是石头,这要多大的辩论底气?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7:29:46 +0800 CST  
作者:5176jaja 回复日期:2010-12-03 17:32:15

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
哈哈,你没看懂那篇文章的意思就瞎引用,那是外篇,庄子弟子所著,说的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假圣人,说他们就是大盗。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7:59:48 +0800 CST  
二.齐物论(12)
原文: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不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释义:真正的客观事物不在于称谓如何,宣示真理不在于声音是否响亮,仁义道德常挂口中未必真仁义,清正廉洁未必要谦虚到极点,英勇顽强不是逞强和斗狠。客观事物过分表露未必就是真相,巧言善辩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廉洁到一尘不染总难让人同感,勇敢到随意伤人不过是懦夫相。如果你能知道这些,这就是圣人容量。无论注入多少知识你都不会溢满,无论宣扬多少学说你都不会流干,你将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深藏不露的光芒。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9:14:59 +0800 CST  
《齐物论》理论部分全部完了,后面是庄子说故事。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9:17:49 +0800 CST  
非常抱歉,刚才少译语句,就是打括号部分,现在补上。


二.齐物论(12)
原文: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不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释义:真正的客观事物不在于称谓如何,宣示真理不在于声音是否响亮,仁义道德常挂口中未必真仁义,清正廉洁未必要极点谦虚恭让,英勇顽强不是斗狠逞强。客观事物过分表露未必就是真相,巧言善辩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仁义廉耻不是人前去品展,)廉洁到一尘不染总难让人同感,勇敢到随意伤人不过是懦夫相。(这五种情况做过分就好像着意求圆却几近成方一样。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境域,那就是绝对明智。如果你能知道不用言语的辩驳、不用客观事物称谓来说的道理呢?)如果你能知道这些,这就是圣人容量。无论注入多少知识你都不会溢满,无论宣扬多少学说你都不会流干,你将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哪里,这就叫做深藏不露的光芒。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9:41:43 +0800 CST  
还好,补得快,否则让人一砖拍下来,头破血流耶!!!!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19:50:25 +0800 CST  
人呢,难道都悟道悟通了?真是难以想象,大家学习接受能力这么快。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0:02:27 +0800 CST  
这里说一句,庄子文章里说的那是圣人,大家可能都是凡夫俗子,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辩就怎么辩,不是圣人装圣人,那也是不行的,不符合庄子逍遥游精神。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0:12:57 +0800 CST  
作者:请叫我路人乙 回复日期:2010-12-03 20:18:57

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境域,那就是绝对明智。

~~~~~~~~~~~~~~~~~~~~~~~~~~~~~~
这段是什么意思不怎么明白。
=========================
意思是说,你如果你对那个问题没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就跑去和人家辩论,那就不明智。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0:25:52 +0800 CST  
作者:反左反右 回复日期:2010-12-03 20:25:55


有圣人的容量,无论注入多少知识你都不会溢满好理解,但无论宣扬多少学说你都不会流干不太好理解,这些哪里来的呢?难道像长江,有源头源源不断的水出来?难道圣人的容量就像这个源头一样,不断的在吸入知识?但知识也不一定是智慧啊,也不一定能全面掌握客观事物啊?具体该如何达到?
====================
这个大概叫看透世间一切吧,或者是触类旁通?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0:35:12 +0800 CST  
《齐物论》第一个故事

原文: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解释:原文我就不对照翻译了,因为这些都不是理论部分,只是一些比喻。
尧问于舜说:我想将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灭掉,否则总是心里不安,不知道什么原因。
舜曰:这三国就像生存于蓬蒿之中的小草。没必要耿耿于怀,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你崇高的德行就像太阳的光亮呢,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
--------------------
这个故事庄子暗喻,自己就像尧,总想着拿自己的理论将其它理论驳倒,最后想想算了,自己的理论就像太阳,那些个理论就像杂草,跟他们没必要计较,所以,放他们一条生路。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1:24:20 +0800 CST  
作者:llj000888 回复日期:2010-12-03 22:05:15

草哥这句怎么理解,有点难度,难道是说,自已掌握了客观规律,所以所向无敌,呵呵
======================
大概是说拿事实说话吧。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2:15:09 +0800 CST  
作者:请叫我路人乙 回复日期:2010-12-03 21:56:08

没想到这其中居然暗藏有这样的典故,看来草哥和庄子是知己。
==========================
有人说庄子是唯心论者,主张“绝圣弃知”,他的两篇主要文章都译完了,好像没有那个意思,说的问题还非常客观,很像个真正的唯物论者。: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2:20:14 +0800 CST  
作者:请叫我路人乙 回复日期:2010-12-03 22:30:44

草哥,一直以来不是很明白庄周梦蝶的典故。很早以前看过,当时不明白可能还有点曲解的意味。 你能说说庄周梦蝶是庄子想要表达什么哲理吗?
=========================
不好意思啊,我的解释可能让你失望,那仍然是个暗喻,没有哲理。: )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3 22:50:59 +0800 CST  
《齐物论》故事二
原文: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乱,吾恶能知其辩!”
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解释:这个故事是接着上面一个故事继续叙说的。
庄子说自己理论就像太阳,对其它理论不屑一顾,但别人未必认可,如果跑过来和他辩论怎么办?他就用对话里的道理来拒绝。
“人们住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或者得风湿,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惊惧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究竟谁最懂得居处的标准呢?”意思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待事物标准。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与鱼游。”这一段说的是不同的人的品位和行为标准也不同。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毛嫱和丽姬,是人们公认的美人,但到池塘边,鱼儿见了会游走;到鸟儿旁边,鸟儿会惊飞;到麋鹿旁,麋鹿会四散逃开。“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四种物种谁懂得美丽?意思是说,不同的人对事物的欣赏标准更不同。
前面正文里庄子说了一句话:能在这里讨论的都是同一类人了。他认为不同类的人是没办法坐在一块讨论问题的,上面就是举出的理由,也就是说,他不愿意和其他学派辩论问题。
后面当然自我吹嘘了一番。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4 09:51:13 +0800 CST  
作者:liushuya15 回复日期:2010-12-03 23:12:12

草师能不能把您的文章整理一下,让我好好拜读研究下。先谢过了

=================
我的文章都没保留,随写随扔,你需要的话就将帖里的内容黏贴到文档中保存。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4 09:55:12 +0800 CST  
作者:反左反右 回复日期:2010-12-04 11:45:16


这段话有点不理解,就是能在这里讨论的人都是同一类人,同一类人才可以进行讨论。那什么样的才是同一类人?能一起讨论的就是同一类人了?在一起讨论的可能有很多学派,这些是不是同一类人?同一类的人的标准又是如何定的?又或者是同一类人的标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标准。

还有对于同一事物,会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理论,如果这些理论都各成一派,要讨论都要在本派的这个角度下来看待事物,如果不和其它角度学派讨论,又如何知道自己的理论就是太阳,其它的就是小草。又如何知道自己不想让小草枯萎才不想和他们讨论,这个结论又是如何知道的?
==============================
这很好理解吧,做个比方,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一起讨论什么呢?佛祖还是默罕默德?观世音还是真主,最后只能各说各话。
庄子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4 11:50:14 +0800 CST  
作者:反左反右 回复日期:2010-12-04 11:50:53


人、泥鳅、猿猴三者不是同类的标准是很明显的,因为是三种动物,生物本身的生理结构决定了接触理解事物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人的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在六识的范围下认识同一种事情,所以他举的这个例子,在逻辑上不能支持他得的结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待事物标准。都是人,为什么会不同?还是这个不同的标准这个前提没有明确,那在这个之进行的逻辑推理感觉都站不住脚啊。
=========================
这也是很简单的,不同种类的人看待事物标准确实不一样的,举例子,南朝鲜人喜欢吃狗肉,将狗看做一道菜,而且认为将狗用棒子打死,那肉味更好;但欧美人就不同意了,认为狗是人类朋友,吃狗肉都是错 ,更何谈将其残忍打死,难以接受。
同样人类,不同类的人看问题标准会不一样。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4 12:01:49 +0800 CST  
作者:反左反右 发表日期:2010-12-4 11:55:00

嗯,这样说就是庄子肯定了,只有有共同信仰或者学派的人才可以在一起讨论。这样的话,后面的逻辑就比较清楚了。

至于只有有共同信仰或者学派的人才可以在一起讨论这个标准本身的正确与否,这是另外的问题了。
=======================
庄子说的非常现实,到现在都是这样的,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讨论自己心目中的神 ,这是没办法讨论的事,数千年前庄子就认识到这一点,非常超前。

楼主 小草骑墙  发布于 2010-12-04 12:07:45 +0800 CST  

楼主:小草骑墙

字数:123008

发表时间:2010-11-27 0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2 12:56:08 +0800 CST

评论数:369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