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生活对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些看法。

请佛祖收下我。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3 22:11:35 +0800 CST  
太独立并不一定牛逼,也可能是苦逼
原创 2017-01-04 吴在天 武志红

你是真独立
还是太苦逼?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习惯性的拒绝接受他人的帮助?

有些人面对别人的好意帮助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拒绝,即使他可能真的处于需要帮助的时候,或是内心其实也想要接受帮助的。但是最后,还是下意识的选择了拒绝,这又是什么心理呢?

发来这段疑问的是一位萌妹子。

说她是萌妹子,是因为她的微信头像的确很软萌,至少,头像折射出她内心希望有软萌的一面。

妹子说,灯泡坏了自己换,电脑坏了自己修,以前加班到深夜也拒绝男友接送,甚至还因此和男友发生过争吵,因为男友认为她不给机会让男友照顾她。这些,或许可以看作是独立。但有时候,的确会遇到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却总是在他人提出帮助时拒绝。

男友认为她性格要强,妹子自己分析则认为怕欠人情,所以独立,也有自尊心在作怪,认为自己能做的事要尽量自己做,有时候会看不惯小鸟依人的女生,但有时候内心也很想依赖对方,可就是过不了自己的那道坎。

过不了自己的那道坎,那是怎么样的一道坎呢?

01

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着这么一种教育,人要独立。因为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父母父母会老,靠自己最好。

这句话对吗?对的,说它对,是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它也是相对的,因为再正确的观念,放错了时间地点,也可能产生副作用。



曾有一位女性朋友,在聚会上和大伙分享,她自从读大学开始,就从未花过家里的一分钱。因为父母离异,从小和弟弟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妈妈也从小就教育她,“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让你依靠,就得靠自己”。

所以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大学四年,靠着奖学金、贷款、打零工完成了学业。毕业几年之后,靠着自己的打拼,在南方沿海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在外人看来,她是如此的牛逼。而她自己却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内心偶尔还会有一丝丝的悲凉。

因为,她不得不独立,有时候,她也希望能有个依靠,哪怕只是短暂的放松也好,但她的意识总会告诉自己不能够。

她开玩笑的说“太独立并不一定是牛逼,也可能是苦逼。”

02

被迫的独立不是真正的独立,是不得不面对的独立。

婴幼儿,在生理上必需依赖于父母的照料才能存活下来。同样的,心灵的滋养,也是因为有对父母的情感链接,孩子人格的成长才能健康独立。

每个人的成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

许多人,有困难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是拒绝他人的帮助。

通常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独行侠的感觉,习惯了自己面对问题,也许以往面对的现实问题最终是解决了,但在过程中却从未得到过情感的支持。

更可能是,因为在生命早期,孩子对父母发出了爱的呼唤,却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回应。孩子经历了等待、失望,最后绝望。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回应,或者是父母的回应带着抱怨,孩子会自恋的觉得自己打扰了父母,伤害了父母。

中国式的养育中,我们常常希望孩子懂事,懂事的孩子最独立,独立的孩子就不会给父母添麻烦了。

独立的孩子也最孤独,因为那是假性独立。

假性独立,是我们心理的一种防御机制。

03

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在依恋理论里面提到,依恋是指儿童与照料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结。

当照料者及时发现并满足个体的需求,那么个体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认为自身具有被爱的价值且他人是值得信赖的心理表征。相反,如果照料者表现出冷漠和拒绝,那么个体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去爱且他人是不可靠的。



鲍尔比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孤儿院的儿童们都拒绝其他人来照顾自己,尽管他们非常需要人帮忙,但从不用行动表示出来,他们对那些替代性照料者(如孤儿院的护工)表现出冷漠和拒绝的态度。

这些都是早年依恋关系的缺失所带来的创伤。

养育着因为各种原因,使婴儿无法感受到稳定的客体。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画面,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小婴儿一个人被放在婴儿床里无人照看。又或者,照料者经常的更换。

这种痛苦太难受了。

孩子为了让自己好过一些,就会给自己的内心建立起一个保护层。

在保护层中,孤独感就好像是一种有力的坚强感,就像小孩子时,你突然就学会对自己说,没有谁能保护自己,你只能靠自己。

我想获得爱,我也渴望爱,但是我更害怕渴望后的绝望。

于是,我们在内心深处构建了一个不安全的关系模式。我们的潜意识会担心,如果依靠别人,就会重复我们早年经历过的创伤痛苦。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我们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

不依靠他人,也就意味着不会被他人伤害,我们需要这些防御机制,我们需要用保护层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保护层就如一堵厚墙,把伤害挡住了,同时也挡住了亲密关系中美好的体验。正如文章中开头提及的那位萌妹子,加班到深夜却拒绝男友的接送,男友认为她不给机会让男友照顾她。其实,男友的潜台词很可能是为什么我们之间有距离,为什么不让我走近你。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认同自己构建的保护层,甚至觉得这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不想拿开,也很难拿开,因为拿开了,就好像失去了力量。

所以,我们学会了独立,很独立,太独立。假装不需要他人,想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

04

鲍尔比在其依恋关系学说里面还指出,那些拒绝别人帮助的孤儿院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因为,在经历了冷漠和退缩阶段之后,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替代对象时,他们会将其当作母亲一样对待,进而形成最基本的依恋。

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替代对象,或出现其他不利的情境,如自己的需求常常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并倾向于与所有人保持短暂且浅淡的关系。

所以,真正的独立,是要有可以依靠的情感支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滋养,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对。

在亲密关系中,需要让伴侣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情感链接,当互相触碰到对方真实而脆弱的灵魂之时,可以坦然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孩子的独立,是建立在对父母足够的依靠和支持的基础上。

个体的独立,是体现在有亲密也有自我界限,有依靠而不过度依赖。

但愿,有人看透你的坚强之后,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愿你,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4 20:46:06 +0800 CST  
极致的控制欲 = 恋尸癖
原创 2017-01-05 武志红 武志红

5:23
泪的声音
来自武志红


一位妈妈讲给我一个故事:

她的儿子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开学前有一个体验日,她带着儿子和大他3岁的女儿一起去学校。

到了学校,她发现儿子很胆怯。他看到一个邻居小女孩,想和她打招呼,用手碰她,但她一回头,他却立即退两步,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种胆怯,他想黏住妈妈,而妈妈则希望儿子能独立,能承受这点小小的挫折,所以半鼓励半逼迫儿子找小伙伴去玩。

离开妈妈后,他很茫然,然后看到姐姐,姐姐很放松很潇洒地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玩,于是他找到姐姐,要黏住姐姐。

姐姐一开始很乐意带弟弟,但不久后有些不耐烦,想把弟弟推开,这时弟弟就嘴一撇,要哭,于是她只好允许弟弟黏她。

妈妈则发现,这时儿子的茫然好了一些,但他开始有些霸道,对和姐姐一起玩的小伙伴们有些敌意,排斥他们接近姐姐和他。

她讲完这个故事,我感慨说,你看,这也是你和丈夫的关系。

她是一个女强人,争强能干,而丈夫则有些无能和懦弱,她很多次想和丈夫离婚,但一直没下决心,不过越看丈夫越不顺眼,实在不能明白丈夫对她来讲有什么意义。

她的女儿对儿子的意义,就是丈夫对她的意义。

说好听一点,这个意义是陪伴。

说难听一点,这个意义是陪衬。

将两点联系到一起,她恍然有所悟。

她说,事业早期,要谈生意的话,不能独自去,会慌,所以她要拉着丈夫去,丈夫虽然不能在谈生意上发挥什么作用,但只要他在,她就可以心安很多,就可以有较好的状态面对生意伙伴。

谈生意只是一个缩影,一个譬喻,是他们二十多年婚姻的缩影。

也就是说,丈夫一直在扮演这种角色 —— 她的陪衬。

并且,丈夫对她,一如女儿对儿子,有不耐烦,但却不能离开,因为怕她难过。

用最简单的术语讲,丈夫满足了她对安全感的需求。

用稍复杂一点的术语讲,丈夫给她提供了控制感。

独自一人时,面对外部世界,她会慌张,有失控感,有无力感,不知如何掌控外部世界。



但对丈夫,她有绝对的掌控感 —— 其实这是她想象的。所以,当失控感和无力感发生时,看到丈夫这个稳定而可控的客体在自己身边,就心安了。

只是,她的心安,同时伴随着的,是丈夫的不耐烦,和丈夫的失去自我。

在这样一个历程中,她的能力和自我不断被激发被滋养,而丈夫,因只是她的陪衬,越来越萎缩。

中国太多人的婚姻,就是这样的搭配。一个人,只是另一个人的陪衬。

而这个陪衬,很难被看到,被尊重。相反,会被蔑视。

另一方很难意识到,这个陪衬究竟有何意义。

当然,陪衬也有他(她)自身的问题,他们通常会是比较封闭的那个,缺乏足够的动力冲向外部世界。于是,部分借助伴侣的动力,多少打开了一些。

但整体上,他们会越来越失去自我,越来越封闭。

她条件一直很好,最初不乏追求者,之所以选择丈夫这样的男人,有一个感觉极为关键。她说,当时觉得他好安全好可靠啊,他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

第一次听到有人讲这种择偶原因时,我很震惊。但后来发现,竟然有非常多的人出于这个原因选择了伴侣,并且,多位女性,说了和这位妈妈一模一样的话。

男人做类似选择时,容易使用的语言是,她很单纯很听话很乖。

如果你是因这样的心声而选择伴侣,那意味着,你的安全感很低,很惧怕失控,所以要找一个如惰性气体一样的伴侣,他的不活跃,让你觉得好控制。

的确,其中很多人说,他们同时有更喜欢的对象可以选择,相比起伴侣来,他们更有激情,但也更难把控。一位女士就此说:你真没法预料,和这个男人在一起,第二天会发生什么。

这一逻辑,开始是这样,以后也会延续。如此选择的人,势必会倾向于压制伴侣的自由选择,因伴侣的选择,只要和你想象的不同,你就会有不安,甚至由失控而导致崩溃感。

然而,和他们在一起,你可能又会觉得乏味,会抱怨对方没活力。

你必须清楚你做了什么选择。

这种逻辑,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就是所谓恋尸癖。



恋尸癖,本指男人奸淫尸体的特别癖好。但它的核心逻辑并不罕见:你必须和我想象的完全一致,有任何不一致,我都会暴怒。若持有这一逻辑,最后你会发现,只有把对方弄成僵尸一般的存在,才能符合你的要求。




希特勒的“恋尸癖”
Hitler 's Necrophilia




恋尸癖,在超级强人,如著名的独裁者身上,是最容易见到的。

这是由权力的属性所决定的。

著名小说《1984》中,审判官对男主角说,权力就是,我可以将脚踩在你的脸上,而你不能反抗。

因为太执着于权力自恋,强人们常常会执着于自己的判断,而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以至于最终导致一些巨大的失误。

譬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非要让德军战斗到最后,最终让纳粹德军损失了150万人——这是全德国战力的四分之一。



一般来讲,人们以为,这些强人聪明绝顶、洞若观火、高瞻远瞩、很少犯错……但我不这么看。

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有着超强的控制欲望,特别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同时特别果断,特别无法无天,而且特别有毅力罢了。

并且,他们之所以特别果断、特别无法无天、特别有毅力,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毫不在乎。

所以,他们在强加于人时,哪怕为了自己一个很小的欲求,都可以可怕地伤害他人,而且一点都不犹豫。

正常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会感同身受,当看到别人被伤害时,我们也会痛苦。

所以,希特勒可以完全不考虑斯大林格勒战役中150万德军的生命,而只是一味地让他们执行自己既定的战略。但相反,美国可以上演《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故事。

在这样的独裁者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是人,其他人都是他实现自己目标或满足自己欲望的对象与工具。

他会幻想,在他能控制的世界里,所有其他人都会百分百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意志。

就好比是,他是一个下棋的人,其他人都是棋子,他命令棋子怎么动,棋子就怎么动。

如果棋子忽然自己动了一下,他会暴跳如雷,哪怕这个棋子走的这一步是正确的。

所以,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希特勒等纳粹高层具备“权力意志人格”,他们有“恋尸癖”。也就是说,他们对健康的、有同情心的、积极乐观而且热情开朗的“人”不感兴趣,他们希望人像尸体一样,不怕疼痛,百分百服从命令,并且在被指挥送死的时候一点都不害怕,一点都不犹豫。

也正是因为这种人格,让希特勒在众多追求他的女子中选择了爱娃。



一个熟知希特勒与爱娃关系内幕的人说:“对于他(希特勒)来说,爱娃不过是个可爱的小玩意,她缺乏逻辑性,头脑愚笨,只是长得漂亮。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希特勒才能在她身上找到一直以来都在追寻的宁静与放松。”

希特勒在追寻什么样的宁静和放松呢?

我认为,就是在私密世界里,仍然只有他一个人具备意志,而他最亲密的女人只是一个没有意志的棋子。必须是,他让她动,她才动。

如果这个女人个性独立,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会不懈地追求,那么希特勒就会失去他追寻的宁静和放松。

要找到这种宁静和放松,就只有去找爱娃这种依赖性极强而且极其没有主见的女人。她不是以自己的魅力战胜了其他竞争者,而是因为她的依赖个性对希特勒有“致命的诱惑”。

控制欲望极强的强人们绝少喜欢有同样个性的人,哪怕那个人是最亲密的人。所以,当长子乌代展示他的意志时,萨达姆策划了一次暗杀行动,把他打成了残废。

政坛上的强人如此,生活中的强人也是如此。

我知道的一个港资公司的高层经理,最讨厌下属主动提建议,如果有人这样做,就会被开除,不管建议多么合理。

正是因为这种个性,强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被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

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将强人们形容为“穴居人”。

他认为,强人们的控制范围仿佛是一个洞穴,在这个洞穴里,完全是他说了算,他的臣民们没有一点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而在这个洞穴里,他的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

但是,他的洞见力仅限于这个洞穴,对于洞穴外面的世界,他只能看到被洞穴限制住的有限天空,所以一旦要和洞穴外面的世界建立联系时,他就会犯晕。

最严重的恋尸癖,估计心理治疗师也没辙了。

一般意义上的,即过于限制伴侣自由意志的,首先,要知道你做了什么选择,对此给予尊重(尊重并不意味着不改变)。



特别重要的是,尊重对方本来的样子。

其次,若能做到,鼓励对方做自己,同时收敛自己意志的过度扩张。

若做不到,找咨询师帮忙吧。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13:38:43 +0800 CST  
看到才能想到,想到才能做到。认识到哪里,改变就到哪里!人生有时候我是连自己就把我不了,又何苦掌握那么多那?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14:19:09 +0800 CST  
这个僵尸的过度还有什么意思?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14:36:25 +0800 CST  
谈到邀请周杰伦监制主题曲的原因,杰弗瑞盛赞周杰伦是他心目中中国最顶尖的音乐人之一,其身上所流露的“中国风”精神和自由气质也与影片理念不谋而合。
歌曲歌词 听语音
小派:You always have to do something(你一直身负使命)
Just to show the world that you exist(去展现你生存的世界)
So you try(于是你不断努力)
You hope they'll see(渴望他们会见到)
If on this brand new day you'll look(在这全新的一天 你将看到)
On the bright side of the same old street(在同一古老街道上的光明一面)
You will see(你将拥有)
What you deserve(值得的一切)
Jay:Let's go
我说几华里我送别了过去
他们说人生的结局非常的戏剧
塞外羌笛孤城马蹄
在武侠的世界里谁与谁来为敌
合: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黄沙里用竹笔写下的字叫勇气
Jay:You just have to try(你应该去努力)
To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And you ought to fly(你应该遨游天际)
Step into the light(触摸光亮)
小派:And soon you will find(不久的将来 你便会找寻到)
Be yourself(你内心深处)
Somewhere deep inside(真切的一面)
There's a universe right there waiting to be unlocked(宇宙正等待着你去探索)
The key lies in looking into yourself(成功的关键在于领悟心语)
Jay:Oh Try try try try(放手一搏吧)
Just do what is right(走正义光明之路)
You'll fly so high(你将飞过苍穹)
Let go of the brakes(挣脱束缚)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Be yourself 'cause your power is on(勇敢地做自己 因为你的能量蓄势待发)
合: When you believe in what you've got(当你相信你拥有的一切)
You know you're perfect just be who you are(你将体会到 勇敢地做自己 再完美不过)
小派:So they don't see what you're made of(他们看不到你的潜能 )
But I like you and I know they're wrong(但我看好你 深知他们都是错的)
Now it's time(时刻已到)
To show them what you got(向所有人展现你贮藏已久的能量)
Let the blue skies cheer you on(让蔚蓝苍穹带你飞翔)
Embrace the wind we'll ride along(我们将迎风 勇往直前)
You're perfect when you're who you are(做你自己 便是完美)
Jay:这世界有些事有些人凭感觉
别管他旌旗密布遍野狼烟霜雪
那故事在穿越而我也在翻页
一行行做好准备敏锐而直接
合: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爱不灭真实的一切废话全收回
小派:You just have to try(你应该去努力)
To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Jay:And you ought to fly(你应该遨游天际)
Step into the light(触摸光亮)
小派:And soon you will find(不久的将来 你便会找寻到)
Be yourself(你内心深处)
Somewhere deep inside(真切的一面)
There's a universe right there waiting to be unlocked(宇宙正等待着你去探索)
The key lies in looking into yourself(成功的关键在于领悟心语)
Jay:Oh Try try try try(放手一搏吧)
Just do what is right(走正义光明之路)
You'll fly so high(你将飞过苍穹)
Let go of the brakes(挣脱束缚)
合: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Be yourself 'cause your power is on(勇敢地做自己 因为你的能量蓄势待发)
When you believe in what you've got(当你相信你拥有的一切)
You know you're perfect just be who you are(你将体会到 勇敢地做自己 再完美不过)
小派:You just have to try(你应该去努力)
To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Jay:And you ought to fly(你应该遨游天际)
Step into the light(触摸光亮)
小派:And soon you will find(不久的将来 你便会找寻到)
Be yourself(你内心深处)
Somewhere deep inside(真切的一面)
There's a universe right there waiting to be unlocked(宇宙正等待着你去探索)
The key lies in looking into yourself(成功的关键在于领悟心语)
Jay:Oh Try try try try(放手一搏吧)
Just do what is right(走正义光明之路)
You'll fly so high(你将飞过苍穹)
Let go of the brakes(挣脱束缚)
合: Be who you are(做真正的自己)
Be yourself 'cause your power is on(勇敢地做自己 因为你的能量蓄势待发)
When you believe in what you've got(当你相信你拥有的一切)
You know you're perfect just be who you are(你将体会到 勇敢地做自己 再完美不过)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19:34:57 +0800 CST  
性本善。赤子之心,就是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
它是一块莹白的玉,不是华美而耀眼的,却有一种清澈的魅力
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被描述为具有童稚气(幼稚),这是因为,他们像孩子一样,往往带着天真、毫无挑剔的眼光观察世界。
纯洁的心是开放的心。不存在成见。
局限于某种认识,以成见看待身边的人或事,是不能称为赤子之心的。
心已经被污染,已经存在某种颜色或图画,自然很难容下新的东西。
时时清理思维,反省自己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变化的敏感程度,是校验并恢复赤子之心的最有效的手段。
纯洁的心是吸附的心。喜欢更多的刺激,喜欢更广泛的接触。
赤子之心也是圣洁心灵的一种要求。
赤子之心除了纯洁、真诚、善良、自然等,还应该有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也就是用求索的心态,追求真理。
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法污染的神圣。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20:34:13 +0800 CST  
身体对话拖延
原创 2017-01-04 王宇赤 武志红

- 咱们 -
舞着说



2016年过去了,从指间和不经意间悄无声息的走过。昨晚翻看自己的微信,寻着记录,体味心情。

这一年做了许多事,没做的事也挺多。有一些事年头拖着,年尾还拖着。拖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似乎又是现代人摆脱不掉的魔咒。

今天让我们从身体的层面来聊聊拖延,不坐着谈,我们跳着谈。

大家肯定都跳过舞,不管从幼儿园就开始的文艺表演也好,还是在迪厅的霓虹灯里也罢,都体验过身体舞蹈的感觉吧?尤其是身体自由舞动起来的那种舞蹈,是不是大汗淋漓,通彻畅快的感觉?情绪高涨,能量周身乱窜的体验有没有?是的,动起来的身体是喜悦和积极的,动起来的身体不但可以缓解低沉的情绪,释放生活的压力,还可以治病。

我的一位来访者,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一边拖延着,一边焦虑着,行动上停止不前,情绪上混乱不堪。

舞动治疗中我发现她的身体是卡住的,定在那里不动,不但不能向前,像后,像左,像右也是困难的。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我要找到她心理卡住的原因,从动作分析的角度,我要理解她身体卡住的意义。



她内心非常渴望情感连接,那是一份早期的亲密感觉,来自孩童时期,但这份早期的亲密,并没有满足的与她建立起来,她缺失了这一部分。

心理需求缺失会使心智停止发展,虽然心理缺失,但行为上却不断被要求行动,向前。她在行为上是符合要求的,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但就在要继续向前冲的时候,她卡住了,频频出现拖延的情况。

她的拖延对她来讲非常有意义,拖延是她心底的声音,是一份呼唤和呐喊,呼唤缺失的亲密,呐喊这么多年空荡着内心却要努力向前的愤怒和不满。

这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一样,心理的营养不充足,以至于后面的行动会由于缺乏营养而供给不足。舞动治疗动作分析是可以这样理解拖延,拖延症是身体动作处在前内驱力里,并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内驱力。

在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前内驱力,什么是内驱力。舞动治疗动作分析中有一个类别是动作内驱力,一个外在身体动作的发生与其内在的需求和动机有一个直接、精准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内心有一个需要,然后发出一个动作去完成这个需要。这是一个发展完整的内驱力动作,而前内驱力动作是没有发展完全的内驱力动作,是内驱力动作发展出来之前的动作,一般在学习新技能,掌握不熟练事情时发生,处在前内驱力动作时的心理体验是专注、慌张、焦虑和忧伤的。

拖延症的发生是不被允许或者没有机会发展出完整的缓慢(缓慢的动作,是内驱力动作的一个动作因素。如:缓慢的动作、快速的动作、束缚的动作、流动的动作等)的内驱力动作,而处在缓慢的前内驱力犹豫(前内驱力动作的一个因素。如:犹豫的动作、突然的动作等)的动作里。

上面那个来访者从小就被要求快速向前,不断前行。她快速的内驱力动作在不断强化中发展的很好,但缓慢的内驱力动作并没有发展出来,还停留在前内驱力里,所以她用拖延的行为表达心理上对亲密的渴望,拖延的行为也直接呈现了她身体动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舞动治疗的过程需要帮助她从前内驱力的动作发展、过渡到内驱力动作,从犹豫的前内驱力动作发展出来缓慢的内驱力的动作,并与缓慢的内驱力动作的心理需求建立起连接,反复体验、不断提升这一心理需求的感受。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有方向性的动作开始尝试,寻找突破。

拖延行为背后有恐惧的心理体验,充分理解这份恐惧,共情与这份恐惧之中,会很好的帮助拖延者摆脱拖延行为。



当然不同的拖延者有不同的成因和身体表现,治疗中治疗师应顺藤摸瓜,顺着拖延行为与不同的来访者建立丝丝入扣的治疗联盟,切不可一概而论。

舞动治疗小组中,有学员问我:老师,你会抑郁吗?

其实,我不但会抑郁,我还很拖延,有些事情成功的被我一拖再拖着。每当这时,我会先觉察和理解一下为什么拖着,有难度?有压力?时机是否合适?是不是真的想去做?就算理解了,有时可能还是拖着,这个时候就需要在身体上做文章了。

首先,要取得对身体的控制权。每个生命的最初都是从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慢慢学会控制的。我们可以控制身体的体重,可以控制身体的形塑、身体的姿势。就算我们什么都掌控不了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保持对身体冷暖、舒适的觉知,学会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其次,让身体拥有更多的,不同的体验。身体是有智慧的,它会记住所有体验到的,让身体拥有多层次的体验可以偶尔爬爬山,感受大汗淋漓;偶尔游游泳,感受水的流动;偶尔推背按摩,感受连接和触摸。有丰富体验的身体像照进树林的阳光一样,可以给心灵增添光亮。

最后,让身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流动状态。健身、瑜伽、暴走、学一个舞种等,都可以让身体保持在一种流动的状态里。身体是最根本的自我,身体流动着,自我就鲜活着。

当我们可以控制身体,身体内拥有丰富、有层次的资源,身体能量在流动时,也是身心合一之时。身心合一的状态是潜能爆发的状态,是全身聚焦,全部专注力为一点的状态,接近宇宙的基点。

形成拖延行为的因素虽然有很多,但究其根本是身心分离。如果可以身心合一,那么请问拖延是什么?如果在身心合一的状态里,你还会想起拖延是什么吗?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05 21:57:17 +0800 CST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每个人,能共情别人,都是因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

而那两个残忍地痛下杀手的男孩,他们的童年,因处在绝对孤独的无回应之地,所以丧失了共情能力。

他们在一次一次的无回应的呼喊后,渐渐地关上了自己的心,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借此事件的契机,将《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分享给你们。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

有回应,就有了光。





2015年6月,贵州省毕节一个家庭的四名儿童喝农药自杀,这太虐心。

几年前,毕节也曾发生过类似事情,五名流浪儿冬天在垃圾桶取暖,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这两起惨剧发生之前,我就留意过毕节,因那里频频爆出虐待儿童的事情,如:

贵州金沙县10岁的女童杨科贤饱受虐待已达5年之久,施暴者就是她的亲生父亲;

贵州毕节市的一对夫妇长期虐待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他们不仅用铁丝抽打、罚跪钉子、毛线穿耳,还多次用烧红的火钳烙孩子屁股、嘴唇等;

…………

此前,我也将这些事情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但最新发生的这起惨案,让我对这一视角有了怀疑。

首先,这个家庭有漂亮的两层楼房,先是网友预估造价不少于20万元,而后官方也说造价不少于20万元。

其次,并非穷到没饭吃,家里有玉米,还养着两头猪。

再次,也并非没有人理,有报道称:

张胜(应是老师)对记者称:几乎每一次老大不去上课,他都会去他家里做工作,“给他讲,在学校有免费的营养午餐,可以和大家一起玩”。

兄妹们辍学后,乡干部和学校教师前后六次去动员他们回校上课。胡海峰说,他5月13日第二次到他们家时,听到孩子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

这些细节显示,将责任归于贫穷以及政府,是没有道理的。甚至还有人说,其父母只负担小部分责任,这种思考不知道从何而来。

事实显示,其父母要负重要责任:

一、母亲已离家出走;

二、父亲有严重的暴力行为;

三、或许比暴力更糟糕的是,父亲也离开了这个家,联系不上了。

(说“或许”,是因为也许暴力造成的阴影,更胜于父亲的离开。)

这四个孩子,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中的代表。

关于留守儿童,网上有这样的习惯性说法:



贫穷,所以大人必须出去打工
⬇️
出去打工,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
政府解决不了贫穷问题,所以政府负主责。




写这些文字的人,说自己没经历过贫穷。但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经历过,所以我有亲身体验,也说说自己的思考。



首先

我认为贫穷不是主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养育孩子的奇怪方式。

好像不管怎样都要把孩子,特别是婴儿,养得像“弃儿”一般。即,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孩子就是不跟在父母身边。



其次

虽然留守儿童现象让人心痛,但也别无限放大它的可怕。

实际上,我们一代代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养育方式。我见到的无数案例中,就算父母不需要去外地打工,但父母仍有各种选择,让孩子和自己分离。譬如给老人养。



给老人养还是最好的,因为老人容易溺爱孩子,而很多人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一回到父母身边,噩梦才开始。

但是,不管老人对孩子多好,这都意味着孩子遭遇了被抛弃的经历。并且,老人通常要带多个孩子,这意味着,你不可能获得父母那种爱,而且心理上仍然有寄宿感。

夸张的如福建一些地方,他们习惯让孩子从小就跟各种亲戚,就是不让孩子长期和父母在一起。譬如有的富有家族,谁有空就谁带孩子,于是大家开车将孩子送来送去。这意味着,孩子没有稳定地跟一个养育者。

必须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的有质量的爱。不断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再次

也许是最重要的,即便孩子身边有养育者,养育者对孩子的方式也有种种问题。如毕节屡屡爆出的超恶性虐待孩子的新闻,反映了很多问题。

我讲讲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我在河北农村长大,1974年生,我的姐姐大我4岁,哥哥大我8岁。

我们那儿的习惯是,壮劳力如父母,去地里干活拿工分养家,而老人带孩子。但我们和爷爷奶奶关系很差,他们只向我父母要粮食和养老的钱,但不给我父母带孩子。

哥哥姐姐还小时,我妈妈还挣扎过,譬如将孩子送过去,但爷奶不管,结果导致姐姐走丢。于是我妈一狠心,就不去地里干活,自己带孩子了。

在我未出生的时候,妈妈这份决心还不够彻底,所以哥姐都有在爷奶家不被管的遭遇。但到了我这儿,我妈彻底接受了现实,不再挣扎,于是我就受益了——记忆中,我一直都是妈妈带大的。

这应该是我们那个村绝无仅有的事情,妈妈这样的壮劳力不去地里干活,而在家里带孩子!因此妈妈遭到很多白眼。

其中,我们看到习惯性的思维 —— 去地里干活挣钱,比带孩子重要多了。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孩子要跟妈妈长到3岁,而且妈妈的爱要有质量,如此就可以形成基本的安全感。

虽然我妈妈的养育方式也有很多问题,而且她自己有严重的抑郁症,但至少,我形成了基本的安全感。

其实,老人不给年轻父母带孩子的事,在村里多着呢,但只有我妈妈狠心留在家里带我,她的说法是,受不了孩子哭。

那么,其他父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就把刚生下来的孩子放在炕上,在炕边做一些防护,防止孩子掉下来,就可以了,然后父母去地里干活。

如此,就有了一个惯常性的笑话:有一天从地里干活回来了,突然发现自己孩子会在炕上走路了,于是父母们带着惊讶到处笑着宣扬说:我们家孩子自己会走路了。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1-16 08:54:12 +0800 CST  
完全错了,越尊重读书人的意见,社会整体幸福度越低
570 56关天茶舍
从人者108 楼主
2017-02-07 21:06
某网友说

我觉得社会有时候看重读书人的声音,并非因为他们的真知灼见,也并非因为他们的敏感,而是因为他们的相对中立,相对看重历史而非利益。

如果读书人只知道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发声,那他们的声音就一文不值。

——————————————————

完全错了。

首先,根本没搞清楚‘价值观’,即判断好坏的标准,恰恰和利益是一致的。价值观是用来满足利益的。

明明你自己的利益受损,还你鼓吹使利益受损的价值观,这就是反智。

其次,社会看重读书人的意见,是从‘教学标准化’——科举考试开始的。

教育标准化,导致接受教育的读书人的底线观点接近,即通识教育,符合权力意志要求的统一‘范式’,容易被最大限度的接受。其他什么意义都没有。

在没有科举标准化之前,社会看重行业专家的意见,也就是经验。而不是理论。

第三,读书人并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称谓。你之所以觉得‘读书人’有使命感,是因为中国读书人往往是做官的。而官员是负担宏达国家民族政策的。

因为‘是权力的一部分’,所以‘高人一等’。当从权力中,剥离‘读书人’以后,读书人值得尊重的程度,远不如西欧市镇文明里的工匠和神职人员。

读书人不是乌托邦名词。读书人身上有非常多的缺点。有一个缺点是读书人最致命的。

这个缺点就是‘期望值过高’。

受教育,尤其是受通识教育过度,学历文凭强大的读书人,往往有过度的期望值。

这些期望值,比工匠,商人,渴望发财致富的欲望,要贪婪的多。

从小处说,因为读了很多书,乍看自以为知道的比别人多,所以产生了理应比别人过得好,或者理应受到尊重的偏执。

往大处说,书本理论激发了读书人宏达叙事的野心。经常不顾自己能力,去操心巨大的命题。

也就是‘想做上帝才能做的事’

而人的幸福,与具体赚钱多少毫无关系。是‘期望值’决定的。

期望值越高,越不幸福,越痛苦。

社会里读书人好空谈,好宏大叙事,喜欢传播务虚的价值观,最后把老百姓的思维总是跟着读书人的宏大使命走,结果全民急功近利,心态也坏了,社会都不幸福。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2-09 15:32:18 +0800 CST  
这不是很简单吗,就是毛泽东时代曾经做到的事情。

就是通过舆论宣传,形成雷锋那样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改造那个辩证体,让那个辩证体(社会风气,社会空气),改变为天下为公的舆论环境,人们都接受这个辩证法的改造,并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护这个辩证体,因为这个辩证体必须要通过暴力来维护的,人们每日每时的都在自发的生产着资本主义。人们的肉体需求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的东西,所以人们在不断的自发的创造着那个资本主义的辩证体。

还有就是要把过去的书籍全部干掉,把历史隔断,就是要彻底消灭历史上自发形成的那个辩证体,形成一个崭新的以天下为公的辩证体。

懂得毛泽东所做的事情没有?

过去的文化垃圾,就是那个辩证体的组成部分

那些垃圾还残存在那些作家、演员、知识文字的头脑中,他们手不能担担,肩不能提蓝,他们却有一种写的欲望,并且要依靠写来谋生,所以他们自发的在不断创造着文化垃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破坏者 。所以,这样的头脑中的留存的文化,也是要消除的,因为他们一个人写的东西要千万人去看,特别是那些有名的作家,影响就更大。

要形成社会主义文明的空气,文化氛围,那个辩证体,就必须要消灭他们。而普通百姓对这些名人崇拜而且迷信,他们写的东西会影响千万人,他们是传承历史垃圾的侩子手。

这就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对知识分子所谓的迫害。可是没有人知道这些文化名人是如何残害人民大众的,说了大家也不知道。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2-09 15:44:35 +0800 CST  
人必其自爱也, 然后人爱诸; 人必自敬也, 然后人敬诸。 自爱,仁之至也; 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
人一定要做到自爱,然后别人才会爱自己;一定要做到自敬,然后别人才敬重自己。 自爱的人,会获得别人的仁爱; 自敬的人,会获得别人的礼遇。 没有不自爱不自敬而受人仁爱和敬重的人。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2-16 12:44:29 +0800 CST  
Don't Break My Heart外文名:Don't Break My Heart
演唱:黑豹乐队
专辑:《黑豹》
词曲创作者:窦唯
歌词信息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也许是我的错
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 也许不必再说
从未想过你我会这样结束 心中没有把握
只是记得你我彼此的承诺 一次次的冲动
Don't Break My Heart 再次温柔 不愿看到你那保持的沉默
独自等待 默默承受 喜悦总是出现在我梦中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也许是我的错
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 也许不必再说
从未想过你我会这样结束 心境如此难过
总是记得你我彼此的承诺 一次次的冲动
Don't Break My Heart 再次温柔 不愿看到你那保持的沉默
独自等待 默默承受 喜悦总是出现在我梦中
你所拥有的是你的身体 诱人的美丽
我所拥有的是我的记忆 美妙的感觉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2-17 18:09:35 +0800 CST  
道与器要合一。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06 22:13:11 +0800 CST  
中国现代哲学就从这种新的语言开始,这种语言包含着所有新哲学的精神。语言的转换,就是思想方式的转换,就是一种新的哲学的诞生。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07 14:34:14 +0800 CST  
有位求道者问巴观:爱是什么?

巴观说,爱不是依赖,不是占有,不是渴望被爱,不是恐惧,不是期待;爱是祝福,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巴观并没有说爱是真理,爱是神圣的,或者爱就是神。他只说爱不是什么,而这确实反映了我们内在的情形。了解什么不是爱,必然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爱有多么的疏远,才会让生活充满了痛苦。

依赖、占有与爱是截然不同的,那只是出于拥有的需求。当你依赖一个人时,会希望对方爱你,关心你,支持你的主张,这段关系中就就缺乏了自由。如果你依赖的人没有满足你的期待,你就会憎恨他。

童年的你不快乐,因为你希望有人爱你,却感到孤单,你不希望父母的爱被兄弟姐妹瓜分。一段时间之后,对爱的追寻会延续到学校的老师,最后延续到伴侣身上,认为伴侣只能爱你一个人,你占据了他所有的注意力与时间,是他唯一重要的人。不幸的是,事实却非如此,父母、家人、朋友、工作、金钱、欢乐等其他许多人事物对你的伴侣也相当重要。而后,爱的追寻又延续到孩子,甚至孙子身上,生命依然是漫长的等待过程,你常常会考验身边亲密的人是否真的爱你,结果却只是失望与愤怒。

请停下来问自己:「我拥有爱吗?」你所认为的爱不过是对爱的索求、渴望与乞讨,你以为对爱的渴求就是爱,你期待别人爱你,别人也希望你爱他们,结果就是挫折、愤怒与失望。

巴观说:

缺乏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每个人的内在都是空虚的,为了填满空虚,人们会利用关系,不断的想要感觉被爱,因此一段关系中往往会萌生占有欲。而当爱是一种占有时,就会产生失去爱的恐惧。人破坏了自己与他人的自由,却声称源于恐惧的行为是爱,但真相是,人们不爱自己,关系不过是爱自己的手段,人们试图透过关系来满足自己。

请了解到,你只能对他人做你会对自己做的事,一切的爱都只能从爱自己开始。明白这点之后,你就会了解,你与自己内在连结的方式,正是你与他人连结的方式。如果一个人谴责、批判自己的每个思想、话语与行动,必然也会对他人做相同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被自己的缺点困扰,他也会因为他人的缺点而去折磨对方。而当他不再与自己对抗,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时,就会爱上自己,与自己的内在和解,也与世界和解。

他会发现爱是宇宙的本质,是一个人真正的本质。

越来越深入实相之后,你会发现实相是空的,万物皆空。这样的空就是爱,也就是我要告诉你的那种爱。而你必须透过体验,才会知道那是什么。在第一个层次,你必须觉醒;第二个层次,则是让神到来。此时,你才会知道这种爱是什么。不管你的眼里看到何人,甚至是看到一只蚂蚁,你都会感受到这种爱。这种爱不需要原因或理由。一般你所知道的爱都会有个原因,像是因为对方是你的小孩、太太或朋友,所以你爱他。然而,一旦体验到毫无原由的爱,代表你已处于合一的状态,这时,你跟路上的狗、麻疯病人、乞丐、富人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分别,这是全然的合一状态。这种爱来自合一,所以不需要任何原因或理由。你最终会发现,存在的只有爱。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07 21:36:55 +0800 CST  
问题是这样,普通法是渐进的保守主义的,大陆法是激进的希望快速变革的。这两种法律体系,体现了两种哲学。大陆法是唯理主义的,是演绎法;普通法是经验主义的,是归纳法。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10 09:50:39 +0800 CST  
跟着自己的心走,

找回走失的自己,

最近的距离,

最远的旅途,

一生又一生,

一世又一世,

中间那惊涛骇浪都是为清洗你心头的尘土,

旅途那千回百转只为那最初的发心一念!

我们赤条条的走来,

又是空空而归,

唯一的收获就是与尘世的缘!

缘来缘去,

缘聚缘散,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似秋风毅然去,

心随春草悄然来,

消却心头千般苦,

只为回眸一笑开!

大言无声是心声,

大象无形是心形,

斩却心头一执念,

从此身心两自在!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10 20:18:49 +0800 CST  
跟着自己的心走,

找回走失的自己,

最近的距离,

最远的旅途,

一生又一生,

一世又一世,

中间那惊涛骇浪都是为清洗你心头的尘土,

旅途那千回百转只为那最初的发心一念!

我们赤条条的走来,

又是空空而归,

唯一的收获就是与尘世的缘!

缘来缘去,

缘聚缘散,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似秋风毅然去,

心随春草悄然来,

消却心头千般苦,

只为回眸一笑开!

大言无声是心声,

大象无形是心形,

斩却心头一执念,

从此身心两自在!
楼主 悟行悟行  发布于 2017-03-10 21:55:47 +0800 CST  

楼主:悟行悟行

字数:429911

发表时间:2016-07-07 20:0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1 05:47:22 +0800 CST

评论数:16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