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神之对决,即将拉开序幕

第五十五章 有德之人必得庇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普通的德行的深厚,就好比刚刚出生的孩子。毒虫不会螫他,猛兽不会咬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紧紧握住,他虽然不知道男女之事,但他的生殖器却举起,这是因为精气旺盛生命力强的原因。他整天啼哭,嗓子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他善于调节气息的缘故。
知道调节就会恢复常态;知道恢复常态的人是聪明的。
贪纵之人会有不详的征兆;心欲过旺得不到休息被视为勉强。
事物刚刚发展壮大,就被破坏了,前功尽弃,原因何在?是不尊重道的结果,他很早就不尊重道了。
人要善于休息恢复常态,恢复常态才有可能精力充沛。人要善于自我保护,有自我保护意识才有可能长寿。一切事物应懂得适可而止。人有欲望是对的,不能被欲望左右,要把欲望放在可控的程度。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事物刚刚开始发展的有些规模,就因为不遵循大道而夭折。
事物的发展,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强者生存有强者生存的理由,弱者生存有弱者生存的技能。强是有弱发展来的,天道就是弱也必须活着,不给弱者生存空间天理不容。强者不应妄为,应服从大道,让强者发展的更加强大。强者不应迅速衰败,要依靠大道,延长其寿命,只要永远不妄为,即可得长生。
万事万物,看到乱象应拨开云雾看本质,只有本质认识清楚了,才有可能真正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事物,我们当寻根问底,道允许人们追溯本源,本源越是认识的透彻,对于事物越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法。
无论国家也好,实体也好,固然大鱼吃小鱼,但是不能唯武力是从,人类的武力是慎用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可用之,处处逞强之人必然会遭到武力的报复让之死于非命。人得社会,是个软硬结合的综合体,软实力在于你给予别人多少,你对于“理”能占有多少,有对立之处,武力能够保障说话的分量。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1:58:35 +0800 CST  
第五十六章 道之社会是万物同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往往无知。只要人们明白了道,就会阻塞住有违大道的知识;挫去事物的尖锐,化解事物的争纷,温和其光芒,协同其微末,总之允许万物同在,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人们不再因欲求而和人们亲近,不在因欲求而和人们疏远,不再因欲求而提供便利,也不再因欲求而去加害人们,不再因欲求而去金贵对方,也不因欲求而作贱自己。故天下人,人人可贵。
人人可贵,言外之意就是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子希望人们因为关系好所以关系好,不要掺杂太多元素。他认为人们拥有的,只和能力有关;看淡爱恨情仇,爱的死去活来的,恨得死去活来的都有精神病;生老病死是常态的,固然国家生老病死也是常态。老子是个和儒家完全不同的人,儒家如果亡国,会仇恨敌人,恨不得手刃敌人。而老子会认为之所以亡国,是因为经营不善。经营不善是统治者的原因。
儒家经营国家,会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他们会要求人民自下而上人人效忠帝王,从而造成了贪污腐败;老子心目中的帝王是服务大众的,人们因为统治者有为而自愿去捍卫国家。统治者越是为大众服务,帝国人口就越是众多,帝国就越是强大。统治者一旦胡作非为,帝国就会迅速变小,最终灭亡。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1:58:48 +0800 CST  
第五十七章 失道的政府会滋生乱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摆正统治者的位置,用符合大道的正确思维来治理国家,以奇巧智谋的方式(以最小伤亡)来用兵,以尽量少扰民的方式来夺取天下。我怎么知道这些的?是因为:天下的忌讳越多(小民不可僭越之处越多),说明人民就越是贫穷;人民的武器越多,说明国家越是黑暗(万不可理解为不要武器);人们越是把智商用为欺骗的智慧,那么奇巧的事物越是滋生;法律越是森严苛刻(伤害人身的严刑酷法),人民越是容易沦为盗贼。
所以明智的统治者会说,我用不妄为的理念治理天下,人民自动的变得善良和智慧;我不鼓励高低贵贱的道德,于是人民的心术会变得正统有所追求;我不会轻易扰民施以各种兵役赋税,人民自然的就会变得富足;我不彰显我的物质欲望,人民自然恢复纯朴本性。
以正治国,不是让统治者高高在上,而是让统治者居于低洼之处;无事取天下,不是毫无作为治理天下,而是服务型政府服务社会。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1:59:02 +0800 CST  
第五十八章 圣人之楷模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政令闷声不响,人民就会纯真;政令察察(很小的利益都会争取),那么人民就会无恶不作。灾祸啊,我们付出的是人民的幸福;幸福啊,是被灾祸所降服。为什么发生如此极端的事情?是因为国家没有摆正它的位置。正的事物演变成畸形的,善行又可以演化成妖孽,那些最耀眼的东西反而成了社会上最大的祸患。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因此真正智慧的统治者,方正而不轻易变更立场(有原则),武力强大而不伤害人们,坦直不肆意妄为,有无上荣光不耀武扬威。
这章真实面目居然不是福里有祸,祸里有福。我们只能对于今天有办法,谁也无法更改历史。历史里,我们有多渺小,要看错了多少,妄知决定了社会有多少。
福祸双依语出《淮南子•人间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语出《韩非子 解老》
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得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全而寿。必成功,则富与贵。全寿富贵之谓福。而福本于有祸。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水冲蚂蚁窝,大多数蚂蚁被淹死了,只有少数蚂蚁能幸免爬着树叶顺水飘到一个岛上,这个岛上有更多的食物。这样的个案能说明福祸是转化的么?还是一种被绑架的精神安慰迷幻剂?
不要自欺欺人了,这会让老子背上骂名。我们面对环境的改变,能做的是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哪怕一点点恶劣的改变能做的是奋起抵抗,而不是犹如蚂蚁一样精神自慰等待否极泰来的一天。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1:59:19 +0800 CST  
第五十九章 政府当目光久远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理人民事理天下,好比种植庄稼。种植庄稼的重点在于前期的各种准备和劳动付出;把这些准备和劳动付出做好重在德行的积累;重视德行的积累则天下无不被攻克。这样的理念会无限发展,成为一个大国。把这种理念当做国家的根本,则会国运长久。可以说根深蒂固,千秋万载,只有目光深远才能做到。
种植庄稼要早做准备,尤其要掌握植物的生长周期,喜阴还是喜阳,产量如何,如何育种等等,这些知识的积累就是积德。这里出现的积德不太好理解,道德经内涵是一致的,德为人认识道之后的精神内涵,万事万物的一切形态一旦转化为精神就可视为德,固然种植庄稼之前的一切知识都是需要积累的,这个过程叫积“德”。有了这一切知识,才能种植庄稼,才能做任何事情,才能攻无不克。把这种理念用于天下可以无限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小国。前春秋时期,“国”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封建而成;更多自然之国由部落发展而来,部落由种植庄稼发展而来。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1:59:32 +0800 CST  
第六十章 利而不害之法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理大国,如同锅里烹煮菜肴,明白火候的重要性,火大了,多翻两下;火小了就多煮一会儿。用大道的理念治理天下,那些歪风邪气才会得到根治。不是那些歪风邪气导致的价值的东西没有价值了,是这些价值再也无法伤人。不仅财富名利不再伤人,统治者也无法伤人。两不相伤,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归于大地。
静是为了躁,躁伤人,老子教的是躁而不伤身之法。财伤人,用得好则不再伤人。权力伤社会,用得好只会服务社会;兵器伤人,用得好会兵不血刃;智慧会使人间妄言遍地,用得好会使人类驾驭于宇宙之巅。老子在2000年前,已经把人类的终极价值看的清清楚楚,说的明明白白。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0:20 +0800 CST  
第六十一章 溪流之于国际关系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类似大商,上国的意思)应像江河一样,应居于最低处,上国是天下的中心,天下的根源,天下的母亲。处于雌柔状态以不妄为的理念治理天下是比采取主动地频繁使用各种政令治理天下要强的。如果国家政令繁多,一个大国会慢慢国力衰微成为一个小国;小国按照不妄为的理念治理国家,则会实力增强,逐渐发展成一个大国。
国家与国家,要么把别的国家兼并了,要么被别的国家兼并。大鱼吃小鱼,或者群狼噬狮,国家灭亡是常态的,国家新生也是常态的。国力强盛前来依附的小国就会很多;小国实力弱小就要寻找大国给予保护。小国只要善于发展和治理,会逐渐富足成长为大国。
大国能不过分的统治小国,能够包容小国;小国不过于顺从大国,能维持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各得其所。总之上国适合适当降低自己的地位,不适宜政令繁多。
理解这一段,只要结合当今世界就会好理解一点。美国为上国,其余小国为卫星国。小国独立自主又依附美国,美国吼一声,其余小国跟着吆喝。美国对于小国有指挥权没有统治权。小国可以根据立场适时站队。比如乌克兰,要么依附俄罗斯,要么依附美欧。但是谁也无法宣称对于乌克兰有统治权。
当年老子把分封制造成的无数小国看成必然的,但是这些小国发展和死亡同样是必然的。他没想改变当前的这种国际形式,他想在精神上完善这种国际形式的内涵。因此,老子提出的是一个积极竞争的社会,新生和死亡同在,但是不残酷;一个弱者成长且智慧主导一切的社会;一个道德完善的社会。
我们后来有了国家意识,有了忠义,有了国家至上,有了舍生取义。而老子看来,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妄为的结果;国家妄为,不灭亡都很奇怪。他是不赞成国家臣民誓死捍卫一个国家的生命的。
人是利益驱动的动物,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就会富足;国家富足就有钱雇佣军队保卫他的领土。国富兵强是软硬实力双重结合的结果。
有钱才能组织军队,我们今天是不理解的;西方国家有雇佣军,其性质和春秋时期中国兵役制度类似,人民不知忠义为何物,但是懂得不发军饷不帮你打架,没钱被灭亡活该。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大国小国的关系是隶属的,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大国完全有权支配小国,则会强调上下属关系,对小国强调“忠诚”等道德。这里大国与小国的关系在老子看来,应是独立的,相对比较平等。大国对于小国有领导权,没有绝对支配权。
在道德经里,大小都是可变的,只要遵循大道,小国可以发展成大国;不遵循大道,大国又如何,最终还是物壮则老。大国不恒定,小国不恒定,忠诚成为浮云。唯有遵循大道,才是久视长生之术。
好比今天的世界,国家关系基本平等,也有附属的小国,小国基本是独立的。大国小国关系的本质:相互利用相互合作。
牝:雌性,被动的
牡:雄性,主动的
牝常以静胜牡:用在国家政令方面,有的理念是政令频繁,按照统治者的意愿规划天下;而老子的理念是,天下就是天下,是个自然体,无需规划,应顺其自然。按照人为意愿改变天下即是妄为。人世间,有恒量的东西,也有变量的东西,人若把人类自己当作变量,那么人类可以被官权这种东西任意规划。人类是自然界诞生的,人类自己就是恒量,不能去肆意改变和规划,若逆道而为,必遭报复。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这一切“大”的事物,只能尊重不能改变。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0:36 +0800 CST  
第六十二章 统治者为权力与道的综合体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大道是万事万物之奥妙根本所在,维护大道,那么就成了善于用人的人的法宝。不善于用人的人也在其框架以内。好听的话可以赢得市人的尊重,好的行为可以获得民心。
假如一名管理者不善于用人,该怎么让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呢?所以在天子即位的时候,虽设置有文武百官,有豪华的驷马开道的仪式,不如坐下来研究大道到底是什么,如何用大道的理念治理天下。古往今来最珍视大道的人为什么不说:我想获得天下,但是我还尚未了解大道,这是我欠缺的?所以,只有尊重真正知识的人才是天下少有的。
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是学问,而我们大多学问都丢失了,这些学问应把它捡回来。大自然实行无言之教。道德经通篇讲尊重自然,没有讲任何“知识”。苏格拉底的有些观点,若用道德经解释也可以说的过去: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来源于大道,大道就是自然,自然本身就是知识。无德的本质是无知,越是无知,就越是无德。
我们有许多知识,都是臆想出来的,成了系统后,把这些臆想分门别类,组织成概念,推理其中逻辑,然后让人们学习,这些学问都不是真学问。真学问能究根问底,最终能追溯到宇宙之初。任何真学问能经得起质疑。任何真学问能无限拓展且正在拓展。
能经受质疑且被大家肯定,和大道符合的东西已经主导了世界;在此前提下的任何发现、发明、见解都应值得重视。不要迷信官权和权威,认为世上无真理。西方人更重视一些独特的东西,不会错过崭新的见解。所以西方普通人只要努力,就有见解,只要有见解,就能获得回报得到重视。相反,怀有欺骗目的的东西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0:51 +0800 CST  
第六十三章 处理矛盾当报怨以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有所为而不妄为;管理国家的事务而少给天下发布事务;政务管理平淡无味。大小多少,无论什么人,什么事,要把矛盾化解在政府的德行之中。要图谋难事要从简单的着手,图谋大事要从小事着手。天下难事必定从简单做起,天下大事必从小事做起。所以统治者对于世界是不妄为的,心胸博大固然能够成就丰功伟业。如果轻言寡信,把事务看的过于简单,势必遇到看不到的困难。所以统治者往往以郑重的心态看待一切困难,最终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老子所谓德就是道。该出手就出手。该发展的让他发展,该灭亡的让其灭亡。老子的德不是眼泪,而是天道所为。抱怨以德不是别人打我左脸了,再把右脸伸过去;也不是以身喂鹰的德行感化。老子培养的是男人,既柔情似水又心地坚强,视力量和拯救同等重要,真需要淘汰毫不留情。这种道德因该是,小而不断抱怨就是不道德,要告诉他发展更重要。没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不道德,这是逆天而为。儿子继承老子是一步登天的,明显的不道德。人间一切怨恨先去找自身原因,判断自己的大小多少,找准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代表了你的能力,而且只能如此。强权的社会,人们的命运会被权力所左右,固然埋没大批人才,这些人会怨天尤人;道的社会,一切得失都是道的结果,得失和能力匹配,因此不得怨东怨西。
报怨以德用在解决个人争端问题上,可以举个例子,比如猫和鼠,鼠该逃命的,不逃即是不道。猫打了鼠,鼠也不得怨恨,因为这是天道;鼠长的和猫一样大,不敢和猫打,这叫懦弱;猫被鼠打了,猫这叫无能。孔子提倡以直报怨,鼠碰到猫了,和它硬干到底,怎么会不吃亏呢?
人不是鼠,人可以通过知识、武器、计谋等在力量上瞬间扭转战局,因此人类的道德不仅有逃跑,也会有勇敢的反攻,也有至死地于后生的博弈。
毛主席当年游击战理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扰、敌驻我打”的战略思想,其本质就是道思想的一种体现。
关于无为需详细解释一下。无为不可理解为无作为、不作为。人们看来有和无是相对的,故有为和无为也是相对的。但是真的理解了《道德经》,会明白有无的关系,它们是联系而变化的。因此有为和无为也是联系变化的。不作为、无作为对于生物来说不可能做到,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呼吸一口空气都是为,如何能做到无任何作为?因此老子提出的有为和无为要重新理解。很多观点里提到,无为的含义为不妄为。有为的含义为胡作非为。人的智慧会甄别是非正误,对的就去做,错的不要做。人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做事完全凭心情。做任何事,要以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前瞻的嗅觉来做,要把事物是非利害分析清楚了才去做,要把可见的、不可见的因素多考虑一些,思路成熟了再去做。切不可把无为理解为不作为,无为有为都是为,为的态度不同的区别而已。老子这句话通俗的是告诉大家说,人要带着脑子去干活。
无为当然有更深刻的含义。对人无为,对事无为。对人无为要对人本性无为,对人自身无为。对事无为在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对琐事上就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做事。
对人本性无为是对人自然本性的尊重,人的本性只能按照自然去发展,而不能通过教育改变。一切改变人本性的学问统统是有为,统统是胡作非为。人本性是自然诞生的东西,只能尊重,不可改变,一旦改变,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种种变态政治。
对人自身无为,不可虐待自己,不可虐待他人,因为你是人,所以要尊重人类。不能把人当动物,无论一个人多么邪恶,他的底线依旧是人,可以利索的杀死他,不能蹂躏他的身体把他折磨致死。
无为而治,别想一出是一出,朝令夕改,做事凭心情,这是胡作非为的政治。要了解自然之道,学习更多科学知识,要有预见危险的能力,要掌握更多规律,要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等等。
对琐事无为。几个人在一起,要民主商议,共同决策。大小事务要科学严谨的去制定计划和实施步骤。要牢固树立一种思维,谁说的更加正确,就去支持谁。而不是看谁的官大,谁的年龄长才去听谁。
对人本性无为,我这有一心法,可参照后修炼,假以时日会获益匪浅。
很多人是不会表达自己心情的。比如形容自己高兴了,喜欢说高兴的要命,高兴死了。要是形容生气,一般都说,气死我了,火冒三丈等等。这些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植根于母文化潜移默化的形成。一般人不会感觉到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习惯性形容词用久了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它会让人的性格瞬间起伏,波动之大,上至天堂,下至地狱,倘若情感没有滑动区间,人就会逐渐变的“残忍”,或者说习惯养成的人们接近刚性或者脆性,最终在性格方面,承受外力打击的能力是有限的,让人不够坚强。正常的表达心情,用高兴,就足够了;要是更高兴点,请说好高兴;再高兴了,说特高兴。别说高兴死了,通往地狱的情感,是一种胡作非为。生气也一样。别试图在天堂地狱中寻找美感,这种极限状态的美,它的存在,足以彻底影响一个民族的性格。我希望我的朋友们,女人渐渐变的温柔,男人融化在温柔里;男人刚柔兼济,能够做到真正的坚强。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1:08 +0800 CST  
第六十四章 统治者当是得道的社会精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物安定的时候容易操持,不良的征兆没有出现之前容易得到谋划;没有牢固的事物容易化解,很微小的矛盾只要愿意解决就会把问题化于无形。在没有不良征兆的情况下应有所作为,把有可能导致祸乱的行为加以治理和疏导。很大的树木,其一开始是很微小的;大的建筑物,最一开始都是一堆堆泥土;再远的道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妄为的人(不肯脚踏实地)会失败的,按照自我意愿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人必定会造成过失。统治者不肆意妄为所以做事情一般不会失败;不强调自我意愿故不会有过大过失。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时候失败。不能因做出点功绩就不再谨慎变得放松警惕肆意妄为,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做事的始终,那么是不会失败的。因此统治者的欲望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提倡和追求难以获得的物品;学习一切别人不知道的事物,来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帮助人们顺从自然之大道,让道理告诉人们不能为所欲为。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1:28 +0800 CST  
第六十五章 统治者不可愚弄百姓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那些所谓善于为道之人(含有讽刺意味),不是教给人民更明智的知识,而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愚弄人民(用仁义礼来愚弄人民)。人民难于治理,是因为管理者歪门邪道的智慧比较多。所以以投机取巧诈骗人民的手段强力治理天下,是国家的贼人;不以欺诈愚弄的方式治理国家,是国家之福。对比这两种治国理念,把第二种理念作为治国方针,是统治者最好的道德。这样的道德眼光深远谋虑周全,让事物进入良性循环,那么会国泰民安。
为何说统治者智谋多了,民就不好管理了呢?民和统治者智商一样高,人民和国家的关系自然而然,统治者能力强,固然国家人口越来越多,人口越多,收入越高,雇佣的军队越是强大,自愿捍卫国家的人员也就越多,于是国家越是稳固。这种模式为服务型政府发展而来的国家。而礼治国家是吹嘘礼的作用,吹嘘那些虚仁假意和忠诚道德,以至于权力高度集中,在权力的高压之下,人们不得不虚伪忍让,稍有松弛即会坑蒙拐骗,再松弛一些,就会匪贼横行。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3:08 +0800 CST  
第六十六章 容纳万物为统治者至高利益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够汇集到山谷之中,是因为水往往处于低的地方,所以是百谷之王;统治者要想领导人民,必定以平等的口吻和人们商议;要想得到拥护,必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所以统治者高高在上反而得不到尊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天下人民乐于其领导而不断推举他。最终他不和人民争夺利益,却巩固了他的王国。巩固的王国,才是最大的利益所在,天下莫能与之争。
多少年以后儒家彻底的改变了中国,让老子的这些言论变得类似高级道德。人们不知被尊重为何物。于是命令成了智慧,上级对于下级命令,老子对于儿子命令,老师对于学生命令。人们长了耳朵不是分析正误后指导行动去行为的,而是用来听从命令的。命令听习惯的人没了主子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不明白大脑究竟何用,他的大脑装满听从命令的系统,他把听从命令当作人间最大智慧。
我们教育孩子第一要点就是是非,对的地方鼓励,错的地方批评。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判断正误的习惯,对的事情就去做,错的事情不去做。不要再去用命令指导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许只要几代人,中国必然成为雄狮笑傲世界。
至于是非,糊涂的人总是有幻觉,觉得无所谓是非,人间没有是非。造成这样的结果我很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真知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说真理,往往引人侧目质疑:有真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对于真理是虔诚的,肃静的。他们相信真理,故而真理在他周围不可或缺,真理会给他们好处;不信真理的人,妄知在他周围也不可或缺,妄知同样也会给它好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3:23 +0800 CST  
第六十七章 三宝与统治阶层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人都能说道是伟大的,似乎不肖似任何事物;就是因为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事物。如果大道这种抽象的事物可以用某个实实在在的东西相比较了,那么道就显得太过于渺小了。对于统治者我有三件法宝能保全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敛,第三就是分配利益不能争夺利益走到天下人的前面。因为爱人民所以能够获得保卫人民的勇气;因为俭敛所以能广获人心;不敢于和天下人争夺利益,这样的国家却能稳步发展壮大。现在不鼓励慈爱人民只追求勇敢,不提倡俭敛反而要求民心归附;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这样的国家必死无疑!所以只有爱人民才能获得勇气,战则必胜,用来防卫必能牢固不为敌所克。上天都会援助这样的国家,用上天之慈爱之心来保护他。
老子之三宝,很多人用于修身,个人慈,能说得过去;个人俭敛,也能说得过去;个人不敢为天下先,就显得保守和被动。这样解读显然有问题。老子之三宝针对的是政府,政府要爱人民;政府要俭敛;政府不能把利益放在天下人之先。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3:35 +0800 CST  
第六十八章 不可意气用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身强力壮之士,不唯武勇示人;善于打仗之人,不会轻易愤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用强力来冲突;善于用人的人,能谦下的和人们商议。这些都是不与人争的品德,也是驾驭众人的能力,并且是最符合上天的自古以来的大道的规则的。
无论我们有多么愤怒或者感动,客观世界仍旧按照它的模式发展着并且决定着我们的世界。这就让我怀疑,一直决定着我们的主观情绪如喜怒哀乐是否真的有用并且主导了世界的发展方向。如果主导不了,那么我们不应过度提倡;如果彻底无用,大力提倡是完全错误误导众生的。
这里我经常想起灾难深重的历史,如日军侵华。曾经让我愤怒,然而愤怒却无济于事。中国被侵略究其原因是因为孱弱;被侵略,必定有死亡。假如主观情绪“愤怒”能改变世界,日本不会侵华;可是愤怒是最无济于事的东西。或者说愤怒只是一种衍生品,和条件反射类似,本不存在;给予刺激了,才有条件反射似的心理反应。
客观世界仍旧按照它的规律运行,我们宏观上看到的客观世界,也许最大的仍旧无非是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宏观如此,人民主观情绪一般会是喜悦满足等。假如国力微弱百姓民不聊生,此时愤怒抵触情绪将会四处蔓延,再甚如果被侵略,则悲观仇恨情愫会占主导地位。
假如我们能客观的认识世界,必然会明白我们处于哪个阶段,也会明白那种情绪能占主导地位。明白这些,对于一些常态的情绪才会淡然。因此就会变得成熟,若老辣则喜怒哀乐不现于形。人成熟,不需伪装,只需对于世界的理解透彻与否。西方一哲人说过,心理强大的人不会愤怒。
我理解的成熟的有智慧的人,往往能控制自己的主观情绪,并非我无情,而是极度反感文化圈里的一种奇怪现象:感情用事。如英雄一怒为红颜,如动辄“我要杀了你”,我喜欢所以我要怎样怎样等等。对于这样的人,如果有权有势历来按照自己的主观情绪办事,可能给许多人带来更大的灾难。
战争必然死人,同时战争不可能杜绝,那么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自己一怒之下还没有冲到敌人阵地而死亡;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战争胜利了,而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大开杀戒,对于已经投降的敌人大开杀戒。感情用事的人,比野兽还要凶猛;善于掉眼泪的人对于世界的灾难比核弹都要可怕。何谓善人,善人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正确的知识。只有具备正确的知识的人才有道德,越是无知越是无德,无德的人越是容易建立一个混乱的世界。这些人会掉泪,会有孝心,但是这些人毁灭世界的能力同样不一般。人类不可妄为,妄为的结果,不给他人带来灾难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归根到底是给人类自己掘下坟墓。
关于士的理解还要多说几句,2000年前中国人的理想是做士;孔儒有了影响后,普通人的理想是做君子。而儒的士逐渐演变为某个特殊的阶层,如士人,读书人的意思;士大夫,官员的意思。唐雎说怒分为布衣之怒、天子之怒、士之怒。士在这里有种贵族气质的意味。老子说上士、中士、下士,士应是涵括一切阶层、一切职业的。我们理解春秋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不能以今天的价值去区分他们。士应和布衣、民有所区别,也应和士大夫有区别。不是有钱了才是士,不是穷光蛋就一定不是士。春秋时期的士和西方的贵族含义类似,有他们骨子里骄傲和追求的东西才能叫士。士脱胎于世俗,拥有伟大理想和追求,不畏强暴,品质坚毅,武而不勇,富而不骄,贫而不媚。拥有高贵气质,追求完美人格,具有非常审美情趣。
士和君子有区别。君子是二元世界的升华,即是温良俭拱让之后的一种人格的提升;而士是仁义礼智信私疑怯武怒的饱满人格之后的一种升华。士追求武勇,不惟武勇示人;士追求财富,却不会为富不仁;士追求精神世界的文化艺术,却不无病呻吟;士追求正义,哪怕使用武力手段也不会苟且退让;士的一生都在战斗,和虚伪、黑暗、谬误、肮脏没完没了;士追求平等人格,互信互爱;士敢于敞开心腹,向往正大光明。士追求规则对等,向往法律法制。士物质化世界,追求公权和私权协调。
士阶层已绝迹,取而代之是君子。君子不足以主导文化方向,于是君子成了一种口号和指责人的手段。士没有对立面,士对庸众不做要求;而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越是君子,越喜欢说三道四。士不好培养,三代才能培养一名精神贵族。士很容易摧毁,那些苟且的伪学说很容易主导世界。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4:31 +0800 CST  
第六十九章 谨慎为用兵之道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用兵之前应做叮嘱:我们不能自我做主貌似胜券在握,而应该慎重的像客人一样;不要急功近利前进那么一小点,反而要多退一些。这样安营扎寨不用提心吊胆忙于防御,向前冲锋也不用扬起臂膀高呼,投掷的器械要在没有敌人时布设好,能够观察敌人也不用天天拿着兵器。最大的祸患就是不要轻敌,轻敌那么我所说的法宝统统无效。如果两边兵力相当,能够谨慎小心且重视敌人者胜。
“哀”这里解释为非常警觉的谨慎、小心。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4:45 +0800 CST  
第七十章 老子的寂寞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我的观点很简单,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却没人能够理解,也没有去实行。言论有根有据,但是天下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不理解我。能知道我的观点的人太少了,赞同我的意见的人更是稀少,这是献给君王的治理天下之术啊,我穿着粗布衣服,怀里装着美玉!
老子没想成仙,后人把他封成了神仙;老子的世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后人却幻想出一个混沌的让玄学大肆横行的世界;老子是孤独的,两千年前孤独,两千年后孤独,未来是否继续孤独?想一想看一看,连老子这样伟大的人物白纸黑字写在那里的东西,都会被人误读,误解成不知的世界,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也许世界必然虚妄,也许妄知必然横行。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5:02 +0800 CST  
第七十一章 批判的作用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无知是可以的,不知道自己无知,不是啥好事。统治者若想没有毛病,就应该知道自己的缺点,把缺点当做弱点加以改正,正因为他知错能改,所以他会越来越完美。
对于那些没有缺点且完美的人,指出他人的缺点是鸡蛋里找骨头;指出政府的失误是反革命是心怀鬼胎。我们赖以生存的是可怜的自尊玻璃心,在自尊心之下一切批评怀疑都是不允许的。这个世界良知被埋没,妄知横行。个人知道自己是欠缺的,就会明白自己是不足的。个人是完美的,批评就会容不下。有完美的个人么?没有的,认为自己完美是因为无知。个人容不下批评,上升至国家,国家也容不下批评。政府的行为侧面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国家意志和个人意志本质是同一个事物。
其实老子的语言真的很简单,甚至老生常谈,不是大道理而是小道理,有点文化的都会认可的:人不可能完美,因此人必然会犯错误。这是常识性的问题,常识我们都有耳音,就是没有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让这些小道理主导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正视缺点之后才去追求完美,让我们不断的汲取正确知识而变的强大。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儒家官权哲学之下,谁都不可能承认自己有缺点,因为你承认自己有缺点相当于把弱点暴露给敌人,你的对手会由此去做文章,让你万劫不复。因此近代文化诟病所谓劣根性由此而生,不更正这些逻辑,人家骂你就闭上嘴巴,活该被骂。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5:16 +0800 CST  
第七十二章 统治者的痛苦与快乐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如果人民不害怕那些威压的时候,那么最可怕的混乱就要来了。不要像野兽一般盯着人们的居住之所(统治者不要总是打民众田地的主意,把他们的田地归为几有,让人民沦为奴隶),也不要心里难受、眼红人民勤劳致富的各种生计(统治者不能见到人民比如矿山挣钱了,就纳为己有;不能见鱼塘有收成了,就设法没收)。就是因为统治者看见人民各种生计不打他们的主意,因此他就不会痛苦不堪。所以圣人一般会自我知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为所欲为的坚持己见(不打人民的主意),推崇自爱但不推崇尊贵等级。压榨人民,人民就会反抗,这是大威,要选择服务人民。
狎,字义在演化过程中有所变化,理解这个字,可以设想独自一人于森林中,遇见一野兽,它的所作所为都是狎。看你为狎,后退为狎,前进为狎,友好也为狎。
厌,在演化的过程中字义变化更大。理解这个字,可以设想,眼前一堆美食,却把人饿三天;母子近在眼前,却不让母亲接触孩子;男女相爱,却因女方家长不同意,男方愤怒、生气、无可奈何。
厌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可以直译“痛苦”。痛苦为焦灼、愤怒、智慧、武力、暴躁、前进的胶着体,满足痛苦即为快乐。快乐为幸福、温和、慈爱、停止。无厌其所生的意思为,不要绞尽脑汁、出尽阴谋、上蹿下跳、阴奉阳违的去打人民的生计主意。他如果弄不到那些民生,会变得非常痛苦。如果人们知道不能打人民的主意,而是保护人民的那些民生生计,就会变得不厌(很幸福快乐的样子)。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5:30 +0800 CST  
第七十三章 道者社会是该来的必来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有勇气对战而且敢于出手就能杀死对手,有勇气对战但是善于迂回和自我保护就能活下来。这两种理念,其中的利害关系应再三斟酌。这样的问题上天也无法告诉我们答案,将帅也难以进行决断。
上天的自然地规律是 :不必争夺而善于获得胜利;遇到问题不要急于解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才算善于解决问题;事物顺应天道成功必然到来;对于事物有条不紊的安排就是最好的谋略。上天多么辽阔,可是万事万物都在其规律之内。
道德经之不争的意思为,不要激化矛盾,多找自身原因。不争之德和报怨以德内涵一致。好比猫和鼠,猫打了鼠,是实力差距太大的原因;鼠若是认识不到力量的存在,就会怨恨猫,且恨之入骨寝食难安,会设想和猫同归于尽,但是这种怨恨是没有必要的,天道既是如此。一只虫子不要去痛恨小鸟,哪怕吃了你也别去痛恨,因为这是天道。
在自然界中,人类吃了各种动物;按理说动物完全有理由去憎恶人类;可它们这种憎恶是无力的。因为人掌握了力量,而力量为道之恒定属性,万物必须屈服于力量,让之生是有道理的,让之死也是有道理的。
只要承认力量的存在,就会认识到,力量悬殊,必有屈服;力量相若,必有两伤。国家争端更是如此,大国相争,会毁天灭地。老子提出的不争,若想国际层面达到这个理想,必须承认:
1.政府无能,国家就会灭亡,这是天道。
2.承认政府无能,国土变小的合理性,和它的天经地义性。
3.要承认国家土地非刚性的。虽然人民都声称捍卫自己的领土,但是从历史看,国家领地一直在变化。也就是说,国家领土其实是柔性的,可变化的。
4.要求政府为服务型政府,政府对社会服务程度越是高,人口越是多,资源汇集的越是多,国力越是强大,固然军队越是强大。
5.只要求政府忠于人民,不要求人民忠于政府。人民为不讲忠义的乌合之众。人们若是认为这个国家政府不错,愿意为之效劳,就会留下来;若是政府昏庸黑暗,效率低下,就会携带一切离开。
6.承认人民对于土地拥有绝对权力,人民愿意接受管理,则土地归属这个国家;如果不承认,会携带土地纳入他国。
7.如果国家拥有土地的绝对使用权利,人民的选择权力会变为无根之萍。
8.承认无论地球有多少国家,地球的土地属于全人类。土地属于自己也好,属于敌人也好,归根到底属于人类在使用。
9.国家就是一个形式,它是一个变量,可以活,也可以死。
10.不承认特权,不承认血缘继承。
11.承认小溪进入河流,河流进入江海的正确性。因此国家也是如此,小国归属诸侯,诸侯归属上国。
12.因为人民有土地绝对权,人民可以选择是否参与战争。人民若是不同意打仗,那些军队请滚出去,爱和谁打和谁打,别骚扰我。
13.国家仅仅是形式,只要大家都同意,就可以建国。
14.政府服务到位,就可以说服邻邦人民。“敌国”国土即可缩小。如果敌国继续为非作歹,人民用脚选择,让其灭亡。
15.人类的所有人民,不再为国家所累。不再为国家这个形式前仆后继,不再为国家做出的错误决策甚至冒毁灭人类的危险,而去争夺所谓利益。
16.人类若想永远生存下去,就必须遏制战争。
17人类一切矛盾的根源在于能力。得失和能力有关。遇到问题要考虑自己的问题,不要过于仇怨对方。
18.只有人民能遏制战争。因此人民或者团体拥有土地绝对权力为终极社会第一步。
19.人民是绝对的,加速国家服务型建设为第二步。
20.人民是绝对的,加速国家由实质化,到形式化为第三步。
21.国家形式化之后,其实就是武力为实质的国家消亡的结果。
22.人类不再受战争之困扰,不再聆听需要忠于谁的伟大感召。人民以挑剔的眼神,看待政府。
23.统治者已经不是大爷,而是真正的能力出众者,一个道德完善者。一个怀揣人民也怀揣天下的建设者。
总之,在炮火连天的今天,人类随时都有因为怨恨而遭至的倾覆的可能性日益加大。在此情况下,每个国家的圣人都应面对人类的未来,为了人类永久出路而出谋划策。而老子已经在解决人类争端上指明了一条道路-----不争,小国寡民,报怨以德。多去找寻自身原因,不要再有点张成就设法谋害对方。去欺负对方。你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你们能力出众,所以天下人都支持你。
如果不知强大的原因,因为强大而剑指天下,试看,可能是人民让你灭亡,也可能因为你的强大而毁灭人类。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5:47 +0800 CST  
第七十四章 法治社会的必要性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人民不畏惧死亡,用死来吓唬他们有什么用呢?要想让人民珍惜生命,就要对于为非作歹的人进行惩罚。我们把他抓住然后杀掉他,谁能杀呢?有专门的刽子手,让他们来杀。(同理,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有专门机构来审判他们)而不能轻易地、随意的找人、找理由去杀这些死刑犯。好比砍木头需要木匠来砍伐,不是木匠砍伐木材很少有人不伤手的。(老子已有法律意识,他能意识到任何人滥杀无辜是不对的,社会会被滥杀无辜弄得混乱,他认为,只有专职的权威机构才能杀人)。
也说明了一个现状,那时统治者常常杀鸡骇猴,来吓唬老百姓。老子很看不惯,觉得杀人的手段没有达到目的。他认为既然杀了人,就得让人感到恐惧,让人们恐惧不是滥杀,而是专门的机构。
楼主 老头子2018  发布于 2018-09-19 12:06:06 +0800 CST  

楼主:老头子2018

字数:222526

发表时间:2018-09-19 19:15:1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2 16:34:12 +0800 CST

评论数:21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