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东亚民族,华夏族的核心基因是O类型,通古斯的是C类型

@逗鱼游 2015-03-23 14:56:10
黄种人之中能与西方抗衡的大国,只有中国、日本,二者都以O类型为主体。
——————————————————
我才看了个贴子,说日本人是矮黑人种为主
日本人种其实和越南人,菲律宾很相似,有图有证据。。(转载)
-----------------------------
日本土著是棕黑人,但另外还有大和族人。

我前文有写。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3 16:51:00 +0800 CST  
山海经目前可以确定的地名——从西南开始

对于西南地域,战虎分析的依据是《海内南经》、《南山经》、《海外南经》三篇。

前面得知,《南山经》范围为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不包括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不过这个范围还不够完善,山海经的南方应该包括云南,根据是商朝的青铜器原料来自云南,得出中原对于云南是很早就有认识了的,这是很多学者忽略的地方。云南当时存在很多个不同的部落,包括一些哀牢人在生活,就是今天的傣族。哀牢人和中原文化很早就有所交流。

一、巴。巴经常出现在山海经。《海内南经》这么云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这里说的是巴出巨大的蟒蛇,他可以吃很大的动物,浮夸一点说,蟒蛇连大象都可以吃。后来“巴蛇食象”故事延伸为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

二、湘陵。《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番禺东。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山。一曰相虑。”

战虎解说下,郁水=(珠江支流)西江,所以湘陵就在广西桂林了,相虑可能是当地土著的发音。

三、周饶、僬侥。僬侥人就是前文说的矮黑人种,在上古音里面,僬=朱,僬侥就是侏儒。《后汉书》说永昌有很多僬侥人,所以将他们定位在云南。

四、寿麻。在上古音里面,寿麻=收靡。收靡在今天云南的寻甸县。寿麻这个地区产铜矿,所以他们是商朝青铜器原料的供应商。

五、女丑。女丑其实不是说这个女人很丑,而是山海经的图画被后人错读了,大家都知道,山海经原先是有图的,图里面的女人穿着青色衣服,遮挡着太阳。《大荒西经》说出了真相:“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无独有偶,今天西南有一支少数民族就是喜欢穿青色衣服的,他们身份证上就是写着穿青族,而且地理位置也大致吻合。所以,女丑=穿青,见图中左。根据汉朝有个青衣道,即今四川省名山县,所以当时穿青人在四川中部。




山海经西南目前可以确定的地名,图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4 20:22:25 +0800 CST  
从基因学定位太昊、少昊的活动时间

太昊、少昊是两支自西而向东方发展的部落,他们源于同一个远祖。根据山海经,太昊原先在巴国,后来去到了陈,现今的淮阳。少昊原先在西北边和黄帝一起,后来扩张到山东一带,见少昊势力图。太昊活动的时间早一些,少昊比较晚。

单从史料去推断他们的活动时间,难免会莫衷一是。因为上古史料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我们抛开史料去从分子基因学去看,再结合考古,就能得出大概的时间。

从基因上来看,龙山文化的居民测出是O3类型,而龙山和大汶口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推测大汶口也是O3。话说O3下属的002611(O3-002611)很早就向东方发展,成为汉族的主要祖先,在汉族中占16%之多。根据复旦人类学博士王传超的数据,002611在约六千年前发展到中国的东部、南部。002611对应的是太昊,太昊对应的是大汶口文化,因为大汶口距今约6300—4500年,时间上吻合。

002611下游的F11(O3-F11)这一支,属于东夷标志基因。F11在5400年前爆发性扩张,诞生出很多后代。F11大约在五千年前在东方发展,对应的就是少昊。少昊对应的是山东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居民也测出是O3类型,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

基因类型的扩张时间,一般会早于考古文化的诞生时间。因为该部落的人群过去生活之后,还必须一段时间的酝酿,才能诞生出文化。

所以,太昊的活动时间约在五六千年前,取大汶口晚期来算,即五千多年前。少昊约在四千多年前。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09:52:59 +0800 CST  
@瓜娃山人 2015-03-25 08:44:24
楼主看看mumuhuang关于华夏民族大迁徙的帖子。不知道从人类分子学的角度,怎么看他所提出的华夏民族的发展路线图?
-----------------------------
还真没看过。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09:54:13 +0800 CST  
南山经开讲——从浮玉山开始(今天浙江的天目山)

南山经云:“又東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區,東望諸毗。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陰,北流注于具區。其中多鮆魚。”

南山经谜团重重,又作为山海经开篇的第一篇,所以最难攻克。我们先从可以确定的地方着手。具区这个地名暴露了破解南山经的第一条线索,具区就是今天的太湖。在太湖南边的,就是今天的天目山了,天目山古名也叫浮玉山。苕水就是注入太湖的西苕溪。诸毗是浙东的盆地,毗可以解读为肚脐,象肚脐一样的地形就是盆地了。

彘是一种野猪,彘的字形就是猪,后世还有在用彘这个字,汉朝的吕后曾经搞“人彘”,就是把人的四肢剁掉、废成猪的酷刑。南山经描述的彘和野猪有些差异,是因为南山经的作者对野猪并不了解。南山经的作者在远处看到这种野猪冲过来,觉得他象老虎一样凶猛,会把自己吃掉。鮆魚在北山经里面有描述,是外形象鲦鱼、身上发红光的刀鱼,在太湖里面有。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11:37:13 +0800 CST  
【网友提问】

@魔鬼筋肉猫 2015-03-25 11:09:15

那么陕西的鱼国是不是O1呢?我深度怀疑
另外两河的渔夫王,也是O1么?
-----------------------------
推断鳖灵为O1,是因为鳖灵的后人在亡国后逃跑至百越的地域。

宝鸡的弓鱼国和鱼凫是相关的,弓鱼国君鱼伯用的尖底罐是巴蜀文化色彩的。尖底罐刚好也出现三星堆第三期文化。

鱼伯是鱼凫部落的一个旁支,他和周文王交情不错,于是在渭北成立了一个小国,周室承认了他的地位,册封他为非姬姓诸侯国。但到了周穆王时期,就被灭掉了。

弓鱼国对应的是百濮O2a才对,文明程度略低于三星堆、华夏。

蚕丛、鱼凫、开明代表的是三个不同的部落。柏鹳是蚕丛到鱼凫的过渡,但偏鱼凫一些,杜宇则和开明血缘接近。

至于两河流域的渔夫王,距离太远。很难说有什么关联。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12:07:54 +0800 CST  
论南山经的西海

上古人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四面环形的世界,而环形外面都是海。西海就是位于西边的河流了,但它具体对应哪条江呢?我们来一步步推理。

其一,南山经提到牲牲,牲牲是一种白耳的滇金丝猴,是西南特有的。

其二,西海见于五藏山经里面的于南山经,以及西山经的騩山。说明它是从西北流向西南的。我的框架是将騩山定位在青海附近。

其三,从地质学上来说,以前的洱海比现在的要大得多。以前洱海是与北部古邓川湖、南部古风仪湖连通的。上古的河道和今天也是不同的,上古时金沙江可能是经漾濞江入澜沧江、或经洱海入红河。他们可能曾经是相通的。而这两条江都发源于青海。

所以,西海对应的就是金沙江、澜沧江。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17:52:33 +0800 CST  
上古的气候

上古气候有过一个骤热骤冷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2万年前气候是很冷,学名叫冰盛期。

1.8-1.3万年前,开始变暖。

之后又突然急剧变冷,叫新仙女木事件。

约1万年前,开始变温和。

约8000年前,海平面最大,之后开始慢慢退却。

到了6000年前,中国各地开始陆续形成文化圈子。

到了4000多年,尧执政时期,洪水又开始爆发。

大禹治水,洪水慢慢退却了。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5 21:12:45 +0800 CST  
山经大纲——破译山经的系统

战虎 著

五藏山经的解读没有传说中的复杂,著名的地理学者谭其骧就能解读大部分,谭对于地理的掌握是比较犀利的,很多学者研究历史地理都依靠谭的著作。我在谭的基础上,再简化一下,五经的范围如下:

西山经=秦国,
东山经=齐国,
中山经=楚国,
北山经=晋国。
南山经=除了楚国之外的南方地域

这个是简化的对比,范围肯定不是绝对等同的,是方便大家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
山经里面,有部分地名的典故在今天还能印证,例如中山经的甘枣山,现代山西的运城市还依然产枣。另外,山经里面有些地名还保存到今天,例如华山、少室山等。那些把山海经范围考证到埃及、美国的,实在是匪夷所思。山经以南山经为首篇,但是南山经反而是最难考的。因为那边的地名都变易了,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其他篇来反推。

先说西山经,西山经涉及到今天的甘肃、青海、陕西,以及新疆部分。其实就是位于中国的西北边。这里也就是炎黄部落的起源处,基因学上的O3也是发迹于此。山经的作者对西山经比较熟络。

北山经,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西部、内蒙南部。山经的作者经常说各山之间相隔几百里几百里,其实这个是上古的里,不能用今天的里来硬套。

东山经,包括今天的山东、苏北、皖北。上古是东夷、百越部落在这里居住。东夷少昊原先是炎黄部落的,后来扩张到这里。少昊的文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对华夏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

中山经,中山包括重庆、川东、湖南、湖北、河南。山经的作者对中山最熟悉,中山经里面显示的祭祀规格也是最高级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楚国的贵族都是华夏人迁徙过去的。

南山经,包括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川西。因为这些地方在当时不是华夏人居住的,土著是百越、百濮这些人,所以地名变易比较多,也难考。但大致的脉络还是有的。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6 16:00:10 +0800 CST  
西山经的山名流传至今

西山经略等同秦国的地域,涉及到今天的甘肃、青海、陕西,以及新疆部分,其实地域就是位于中国西北方位。西山经的山真的都在西北吗?我们来看下鸟鼠山,《西次三经》提到了鸟鼠山,“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鸟鼠山好特别的名字,顾名思义,这个山有鸟、鼠同穴,鸟用鼠穴下蛋,鼠以鸟为它们报警、警惕老鹰,互惠互利。

这里提到了渭水——渭河的源头即发源于这里,这是确定鸟鼠山位置的钥匙。《禹贡》也提到了鸟鼠山:“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禹贡》据说是战国时期的人所著的,和山海经的描述侧重不同,但也提到了渭河。

那么,鸟鼠山具体在哪里呢?北魏的水经注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原来,鸟鼠山的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渭源县西南,那里至今还叫鸟鼠山。渭河也的确发源于那里。也就是说,从上古到南北朝、到今天,鸟鼠山的地名一直没变。

秦国的领地在哪?周孝王封秦人的祖先非子于秦邑,秦邑在今天甘肃天水市。之后,秦国开始了武力扩张之旅,成为了西北的大诸侯,最后兼并六国。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6 22:22:31 +0800 CST  
南次三经在广西一带

我们按五藏山经的顺序,从南山经继续讲。前文“南山经开讲——从浮玉山开始(今天浙江的天目山)”,已经得出南山二经在浙江一带了。我们来推理下南山三经的位置。

南山三经这么说的:“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同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祷过山的动物好丰富,有大象、犀牛、猿猴等,不过这些动物在其他地方也有。真正能判断祷过山位置的是泿水。泿,读 yín 。《水经注》说:“泿水,出武陵镡城县。”武陵是在湖南常德一带的。

郦道元进一步解释:“南至郁林潭中县,与邻水合。水出无阳县,县故镡成也。。。溪水南历潭中,注于泿水。”郁林=桂林,所以泿水=洛清江。洛清江的源头在桂林的临桂县。

南山三经后面的几座山,都在今天南岭一线。三经的好几个山都在广西境内,其他一部分在湖南、广东。这里以前是百越先民的居住地,百越的分支西瓯、骆越就在这附近。同理,南次二经的地盘浙江,被百越的分支于越所占据。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7 22:32:51 +0800 CST  
解读山经的更新汇总,见下图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8 02:43:13 +0800 CST  
凤凰的原型是什么?

南次三经提到了凤凰,读者不禁会问,凤凰的原型是什么?南次三经真的在广西吗?广西有凤凰吗?先看下南山经的原话。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这里对凤凰有生动的描述。鳳皇就是凤凰了。这个凤凰啊,非常神奇,身上居然有德、义、礼、仁、信五个文字图案,而且见到她就会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不就是很多人的愿望吗?

凤凰的原型是一种鸟,象鸡一样,有五彩十色的羽毛。现实中可以找到孔雀之与对应。孔雀是雉科,属于鸟纲,又名越鸟。越鸟这个名字有意思,广西以前是百越之地,越鸟就是百越之鸟。五个文字图案是艺术加工的创作,你懂的!

怎么确定这是广西的孔雀呢?分析下令丘山:“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这里说的是一种南岭的谷地地形,条风=东北风,有长沙马王堆的《地形图》有证。学者张修桂从《地形图》中发现:“在北东走向的都庞岭和萌渚岭之间,存在着一条相对低下的北东向山间大谷地,恐怕并不为众人所知。该谷西部都庞岭,高程二千米以上;东部萌渚岭,高程也一千七百米以上。二岭间为低谷丘陵和山间盆地……谷地高程都在二百米以下……是整个南岭山脉的一条最大的山间谷地”。谷地其实就在岭南五岭的都庞岭、萌渚岭之间。

所以,令丘山在今天的贺州富川县。另外,丹穴山也在广西,丹穴就是丹砂之穴。《岭外代答》的作者在静江府做官,即今天的桂林,他说桂林“土产丹砂。”“广西丹砂,非他地可比”。众多证据都指向广西,孔雀产地在树林山区,和广西的地貌符合,所以南山经的凤凰就是广西的孔雀了。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8 12:46:16 +0800 CST  
最近发现两个话题,野人和新疆的怪石圈、石人,他们都非常神秘。他们会不会和山海经相关的呢?以后也探讨一下。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8 15:26:01 +0800 CST  
山海经篇目曾经错乱过

南山经原始的顺序应该是这样:

南次一经(在云南一带);

南次二经(在广西一带);

南次三经(在浙江一带)。

从云南到广西,再到浙江,一路向东。

但是现今版本的顺序被打乱了,怀疑山海经篇目曾经错乱过,后人在整理的时候没调好顺序。其他错序的证据还有,大荒经先从东经开始,和其他篇目不符合,也可以作为佐证。

现版本先谈离云南比较远的浙江,然后折回广西。变成下面的顺序:

云南——浙江——广西。

错序为后人的解读增加了更多的不便,所以南山经一直没被人解释得通。至于南次一经为什么是指向云南,后面会为大家写上。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9 10:58:55 +0800 CST  
南次三经的配图



由于南岭是山地,所以南山经作者走的是曲线。

从祷过山到鸡山,南山经的作者走了3300古里。现代走直线是200公里。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9 12:03:19 +0800 CST  
山经的“南海”就是珠江

山经的南海是存在的,就是指今天的珠江了。因为南次三经里面说“泿水南流注于海”,根据前文的推理,

泿水=洛清江

所以洛清江注于的就是柳江了。洛清江属于珠江这个大系统,珠江又分出柳江,洛清江是柳江的一条支流,洛清江最终注入的就是珠江了。

又根据前文,令丘山在贺州富川,所以鸡山就在富川西边的桂林平乐县。“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我们对照一下,平乐县的三条江都是注入桂江的,三条江之一是恭城河,恭城河又名茶江,茶的颜色相对比较黑,所以

恭城河=黑水。

非常明显,桂江也是珠江系统的,再次印证南次三经的江最终都注入珠江,南山经的作者对河流的区分有自己的见解,他把小的河流叫“水”,大的叫“海”,所以他把珠江称为南海。

但是,又因为南山经的作者对岭南的不了解,他以为珠江已经是南方大陆的尽头了,所以他没有提到珠江南边的地区。这种局限性反而证明出山海经的成书比较古老,秦朝的人已经对岭南比较了解,而南山经的作者必然早于秦朝,成书的下限是战国,上限还有待更多的证据推敲。但总体来说,从山海经来研究上古历史,这个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9 17:28:18 +0800 CST  
天虞山在柳州三江县

按南山经记载“南次三經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其下多水是一个主要的特征,而柳州三江县的水资源就极其丰富。上资料: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有74条河流,三江县的水不可谓不多了,所以说其下多水。

不可以上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难以攀爬的岩石地形,学名叫沉积岩,这岩石容易形成陡峭的山崖。上酸菜:三江县境内沉积岩分布极广,丹洲群、震旦系分布区占三江侗族自治县面积的95%以上,中生界白垩系在北部程阳呈点状分布,东部与龙胜交界处有少量雪峰期火山喷发岩,河口附近个别超基性岩体,中部及南部露出少量基性岩、闪长岩及煌斑岩;三江县地处江南古陆南缘,属九万大山穹褶带和龙脉褶断带之间,曾经过多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非常发育。

天虞山就是指三江县东边的岩石山群,和第二山祷过山(今桂林临桂)也比较接近。但由于天虞山太陡峭,是不可以攀爬的,强行攀爬有生命危险,所以三江县虽然山多水多,但没有成为著名的旅游区。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29 20:57:00 +0800 CST  
阳夹山就是阳海山(海洋山)

南三经说:“又東五百里,曰陽夾之山,無草木,多水。”
前面已经论证出,丹穴山在桂林,所以阳夹山必须位于桂林东边不远处。而当今桂林东边,有一个海洋山,古名阳海山。海洋山位于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分布在灌阳、全州、兴安、灵川、恭城和阳朔六县。

多水?灌阳县一带是以多水著称的。县水文站根据县气象站1957年至1983年资料计算,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方,人均9680方,为全国人均2780方的3.48倍。县内年产水量请看本志《水文》章。县内各地海拔不一,河流落差大,因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无草木是什么原因?石林也。灌阳县北有文市石林,上面奇石罗列,是喀斯特岩侵蚀而成的。上古的人形容词还比较有限,所以他用无草木来专指这种地形。




阳夹山与阳海山仅一字之差,可能是传抄的时候,被人抄录错误了。在秦小篆里面,夹字的字形为


而阳海山的母字,字形为



通过对比发现,字形真是差不多。这里可以看出,山海经被秦朝的人抄录过,而抄录错误的地方,也是山海经被人误解的原因之一。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3-30 17:30:47 +0800 CST  
南山三经游记

话说南山经的作者为了执行特别任务,带了一队人来到南方,此处是今天柳州的三江县。他考察了一下天虞之山的岩石地形、以及水流情况,得出的结论是这里山峭水多,非常凶险。而且,他有点水土不服,四肢水肿起来。

他对手下说,既然来了,我作为一个有文化知识的巫师,必须命名一下到过的地方,于是他把这里称为“天虞”,意思是此乃上天的山泽地,不是凡人能了解的。然后他们就溜之大吉,向东南走去。

巫师一行来到了桂林东江村的山地。他们爬上了山,发现此处的动物很齐全,有大象、犀牛、白头鸟等等,这个白头鸟居然会叫,他觉得大开眼界。向前走一段路,他发现了一条江河(今洛清江),江边正躺着一条鳄鱼。他第一次见到鳄鱼,觉得很新鲜,就让手下人一起帮忙把鳄鱼制服,由于制服的过程很惊心动魄,所以把它命名为虎蛟,意思是象老虎一样凶猛的水蛟。

巫师制服小鲜肉后,就吃了它,晚上睡觉时他发现自己的水肿好了,屁股的痔疮也痊愈了。突然,他心理又产生了一种内疚:这个鳄鱼会不会是神灵的宠物,自己吃了神的宠物而得到了康复,必须祈祷一下,作为对神灵的赎罪才对。于是他和手下做了一个祭祀仪式,并把这里称为祷过山。

待续。。。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1 00:28:57 +0800 CST  

楼主:汉之战虎

字数:123452

发表时间:2015-01-14 06: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2 18:48:12 +0800 CST

评论数:10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