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东亚民族,华夏族的核心基因是O类型,通古斯的是C类型

@天天开心天天乐 2015-03-31 07:02:14
人种学不懂,不敢妄加评论,不过楼主既然能拿出这么多料,想必有其真实性,但楼主要说龙是虚构的那我就只有呵呵了。
-----------------------------
龙不是虚构的,原型是蛇或者鳄鱼。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1 00:29:17 +0800 CST  

@天天开心天天乐 2015-04-01 08:08:53
哎,怎么说你好,古人是单纯的如实记载,也分得清鳄鱼和蛇,不然为什么古人把鳄鱼叫“猪婆龙”?就是因为像龙但不是龙,鳄鱼能飞吗?不能,会飞才叫龙!千万不要以古代生产力低下为由去否定古人的观察力,这是现在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大多数关于龙的记载,怎么写的就怎么理解才对。汉字是像形字,最初的龙字就是“天”字下面加条曲线,意思就是有条曲线状的东西在天上飞。中国龙绝非虚构,更非蛇鳄,古画里画的形象是很真......
-----------------------------
中国第一龙的形象最象鳄鱼了。古人将他的形象神化了,神化结合的就是星象,所以能在天上飞。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1 08:15:21 +0800 CST  
南山三经游记(二)

巫师在祷过山思考了一下人生,然后开始干活。他让助手齐天计算一下走了多少路程,齐天说:我们在天虞向东走了五百里路,才到祷过山。巫师又命令另一助手卷帘去考察水的流向,卷帘问了一个当地的百越土著,对方说水南流到更南处的大海。卷帘如实汇报,巫师于是把这条江命名为泿水。泿,南方的边际也。巫师对最后一名助手天篷说,你也做点什么吧?天篷回答:我只负责吃。巫师无奈,便又匆匆向东赶路了。

巫师一行走到了桂林灵川县,眼前有一座象鼻形状的小山。巫师说:上去瞧瞧,或者有什么发现。于是他们又对整个山考察了遍,最后,巫师在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块红色的石头,凭他多年的临床经验,这是一块丹砂石,丹砂可以用来画画。巫师喜出望外,和三个助手跳起舞来,这时旁边的一只孔雀也开起了屏,五彩十色,非常好看。巫师认为是吉兆,把这孔雀命名为鸟中之王——凤凰。

天篷提议把这只凤凰吃掉,巫师对天篷说,凤凰是吉祥物,庇佑我们一路顺风,不可以吃。巫师觉得天篷过于贪吃,让他负责背一堆丹砂石作为惩罚,天篷内里直骂三字经。老规矩,巫师让齐天计算路程,齐天说这一段还是走了五百里。卷帘则打探这里水流的方向,当地人说这条江流向一个渤溢的海。巫师也不多问,他说,既然这里是丹砂之穴,这条江就叫丹水吧?卷帘点头称好。巫师在岩壁上画了“到处一游”的字样,便又重新赶路了。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1 10:30:25 +0800 CST  
王子亥被分尸一事,再被后人误解




天涯又出现要摧毁山海经的人,看上面截图。“王子夜之尸,兩手、兩股、胷、首、齒,皆斷異處。”其实这里的王子夜,就是王子亥,亥被写成夜是传抄之误。所以,王子亥被分尸的地方不可能在贵州绥阳。

王子亥的事迹在《大荒东经》。“有困民國,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兩手操鳥,方食其頭。王亥託于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河念有易,有易潛出,為國于獸,方食之,名曰搖民。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王亥是畜牧业的创始人,也是商人要隆重祭祀的祖先。王亥在一个叫有易的地方饲养牛马,本来做得很出色。但是他喜欢搞男女关系,或者是与多名女性通奸、玩权色交易。最终他被有易的君主杀害,尸体也被分尸。

王亥分尸的惨况被海内北经记录了下来,那么王亥被分尸的地方是哪里呢?就是有易了。有易在哪里?王国维考证过,在今河北易水附近。

总而言之,山海经的史料价值是非常高的。其记录了商的先祖王亥服牛、被杀的事迹,能和甲骨文互证。甲骨卜辞中称王亥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在古本《竹书纪年》里也有印证:帝芒时“殷王子亥宾于有易”。

相比之下,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将王亥写作振,并且没有撰写其事迹。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3 11:10:24 +0800 CST  
用地貌来破发爽山、旄山

南山三经里面祷过山是好破的,因为有泿水在,但发爽山就难了,没有确切的依据,水系又乱,多少学者都栽倒在这里了。我们先定旄山的位置,再来反推发爽山的。

旄山有一个很明显的地貌特征,根据“又東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遺,多怪鳥,凱風自是出”,得出旄山南边有谷,这是破解难题的线索。凯风是什么?《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原来凯风就是南风。前文我们知道了,南山三经大体都在广西南岭一带,所以旄山的南谷对应的就是湘桂走廊的峡谷。湘桂走廊被夹在南岭的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自古就是中原通向岭南的交通要道。秦始皇统一岭南,也是从此处开始。所以,旄山南谷就是对应桂林市区的叠彩区一带。而旄山在北一点的地方,在往灵川、兴安县的方向。

确定了旄山,就可以反推发爽山了。“又東五百里,曰發爽之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发爽山和旄山是紧挨着的,发爽的无草木表现出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具体分布在桂林的中、南部。既符合喀斯特地貌,又接近南山经五百古里距离的,就在桂林的临桂区。

临桂区多水吗?临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洛清江也在这里流过。附近有罗山水库、金陵水库、狮子口水库、青狮潭水库。

临桂区以前还产白猿,白猿遍山,随着人类的扩张,白猿也消失了。人类越发展,生态越破坏,其他物种也越容易灭绝,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问题。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3 13:39:01 +0800 CST  
南山三经之各山位置

前面以祷过山为切入点,以地貌为指引,已经可以一路推出各山的大概位置了。最难是攻克南山三经前面的几个山,其他山是同理可证的,为了加快进度,其他山的具体推理就从简了。这里把各山的大概位置都列出来。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我会解答的。

一、天虞之山,在柳州三江县。

二、禱過之山,在桂林东江村。

三、丹穴之山,在灵川的新江村。

四、發爽之山,在临桂区。

五、旄山,在灵川县。

六、非山,在兴安县。

七、陽夾之山,在灌阳县北。

八、灌湘之山,在灌阳县东,接近道县。

九、雞山,在湖南的江永县、广西平乐县交界。

十、令丘之山,在贺州富川县。

十一、侖者之山,在湖南江华县。

十二、禺稿之山,在江华县东。加上鸡山,共有三座山在湖南。

十三、南禺之山,在清远连州。仅有一座山在广东。

南山三经末句说“其祠皆一白狗祈”。这里反映了,用白狗来做祭品,是百越部落古老的传统风俗,推测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至今在广西山区,还流传着狗血能驱邪的说法。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南山二经。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3 16:05:52 +0800 CST  
南山三经之各山位置配图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3 16:13:47 +0800 CST  

@有肉棍的男人2 2015-04-03 20:29:22

楼主水平很高,说理也透彻, 但这句话就大大拉低你的水平了,让人很惊讶,
大概还是被黄俄裆教科书洗脑了吧,
龙是真实存在的神奇动物, 中国古代成百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同时看见龙的事件非常多,
在二十四史里面有大量的史官记载,
......
-----------------------------
那我问一下了,那么多人见过龙,为什么没找到龙的遗骸呢?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3 20:51:04 +0800 CST  

最近去祭祖了,没有来得及回复大家的问题,见谅。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7 17:51:45 +0800 CST  
新疆一直存在活火山

最近新闻,乌鲁木齐的西山104团,好像有活火山的痕迹。而昆仑山的特征是附近有个活火山,二者是否有关联呢?

新疆网讯 (记者王璐 黄杰敏摄影报道)半山坡中,有一个不规则圆形的洞口,深不见底,泛着红光,人靠近热浪滚滚。在附近工作的建筑工人杨仕银发现后吓了一跳,这不会是火山口吧?山脚下宿舍会不会发生危险?想到这,他急忙拨打了报警电话。

4月5日,杨仕银第一天来到西泉街西雅图小镇建设工地,下午他在小镇背后的山上游玩时,无意中发现这个通红的洞口,他快步走近洞口,仔细查看。没有燃烧的火苗,更没有异常的响声。他想看清洞有多深,又靠近了一些,直到洞口的热浪将他的脸颊和眼睛烤得生疼,他才不得不远离洞口。

这个山在着火,大家会不会有危险?杨仕银一阵心慌,他放轻脚步离开洞口,急忙拨打报警电话,冲下山告诉工友他的发现。谁知工友们的表情都很淡定,原来工友徐清严早在2014年6月就知道这个洞口,徐清严说,当时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现在这么大,也只是听老辈的人说是地下煤层在燃烧,已经很多年了。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8 00:13:04 +0800 CST  
羽山多雨——即当今安徽的黄山

战虎 著

山海经是怎么描绘羽山的?“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虫。”

其实羽山不是别人,正是“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从哪里看出羽山就是黄山呢?其下多水,其上多雨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在羽山的上面有很多云雨,下面有很多水流。

我们先看一下,黄山下面多水吗?一查资料,黄山地区共有河流600多条,其中长度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108条。啊!多得要死了。不仅仅如此,黄山上面也多水,黄山是全国有名的暴雨中心之一。降雨量最大在夏季的5、6、7月份,平均面雨量为1775.9mm。战虎也去过一次黄山地区,的确雨量非常大,经常出不了外面。从水多雨多这个特征来判断,黄山完全符合了。

再谈下“无草木”,前文提出过,无草木是专指岩石的地貌。黄山有这种地貌么?去过黄山玩的人都知道,有的!黄山有很多传奇色彩的怪石,其实就是花岗岩,花岗岩自然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因地貌的多样化,难怪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多蝮虫”,蝮虫又是什么东东?西晋的郭璞略知一二:“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原来,蝮虫是蛇中最毒的一种,叫五步蛇、又名尖吻蝮,五步蛇顾名思义就是五步之内能放倒一个人。它长着一个三角型的头、长管的毒牙,尾巴的鳞片角质高,反正是一副恐怖的架势。当然,现在的黄山是没这个东东了,它已经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8 17:15:34 +0800 CST  
成山——良渚文化的中心

今天我们来讲成山,山海经原话:“浮玉之山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浮玉之山之前讲解过了,就是浙江临安市的天目山。而天目山东边的成山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四方而三坛。根据四方而三坛,我们就有了确定成山位置的线索。有人提出是浙江天台县的天台山,但是天台山离天目山太远,不符合测定的距离。

其实成山就是良渚文化的莫角山,在今杭州的余杭区,距离非常吻合。莫角山有点牛逼,是良渚文化的政治、经济中心。山上有三个四方形的土台,正是良渚人的祭坛。远古时代,中国的东南沿海这里生活着百越部落,而良渚一带属于百越的分支:于越。于越创造了一个百越文化的巅峰。

青雘是一种青色的矿物,青色的矿物有很多种,其中重晶石也有青色的,余杭区就是产重晶石的。成山南边还产黄金,中国产黄金的地方很多,当然浙江也是产黄金的,这个并不是确定成山位置的充要条件。能满足在天目山之东、相距不远,而又有四方形祭台的,只有莫角山。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9 13:19:16 +0800 CST  
《山海经》古本篇目(转)

现代学者刘宗迪整理出《山海经》古本篇目。内容提要:《山海经》的篇目,刘歆校定为十八篇,而《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三篇,两者不合,对于这两种篇目的来历以及《山海经》古本的篇目,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分析《山海经》各篇叙述风格和文本结构,对《山海经》古本篇目提出新解:先秦古本《山海经》原本只有十篇,即《海外经》东、南、西、北、内五篇和《大荒经》东、南、西、北、内五篇;西汉时期学者分《海外经》中的内篇为四篇,以容纳当时新开疆域的地名,此四篇即今本中的《海内经》四篇,遂有《汉书?艺文志》的十三篇本;至刘歆校订《山海经》,又取一本名为《山志》的地理书与十三篇《山海经》合并,这被并入者即今本《山海经》中的《山经》五篇,于是有今本十八篇本。

结 论

先秦《山海经》十篇:
《海外南经》第一
《海外西经》第二
《海外北经》第三
《海外东经》第四
《海内经》第五

《大荒东经》第六
《大荒南经》第七
《大荒西经》第八
《大荒北经》第九
古本《海内经》第十

这十篇分为两组,前五篇即《海外经》四篇和其后的一篇《海内经》为一组,后五篇即《大荒经》四篇和其后的一篇古《海内经》为一组,两组中的东、南、西、北之经和海内经共同构成了一个包括东、南、西、北四方和中央的整体世界图景。

二、 汉人因以《海内经》所记为中国周边方国版图,因此将秦皇汉武新开辟之地的方国名和地名塞进《海内经》,《海内经》篇幅因此膨胀,非一篇所能容纳,故割裂原来的《海内经》一篇为《海内经》四篇,整部《山海经》的篇幅因此增为十三篇,而原来十篇本中五篇一组的完美的搭配关系因此而被变乱。

原《海内经》一篇的内容主要保存在割裂后的《海内西经》中。
《汉书?艺文志》所著录之《山海经》十三篇即此本。

三、所谓《山海经》二十三卷,并无关乎《山海经》篇目体制,而只是古书竹木简册被转写为绢本或纸本卷轴之后的卷帙装订体制的变化。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09 16:32:28 +0800 CST  
盘古神话源于百越

盘古神话是来源于百越。文学家茅盾早就提出过盘古神话源于南方。最早记载盘古的是三国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以及南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为什么盘古的最早记载晚到三国时期呢?因为盘古神话本不是华夏体系的,是南方百越的体系。吴国发展和开拓到岭南,才把百越的神话也带进来。

首先,与盘古相关的地方大多在南方,例如广西柳州还存在盘古庙。其次,按民俗来说,岭南畲族、瑶族都存在过盘古崇拜。

追溯盘古的源头还是得根据《述异记》,因为《述异记》记载得最详细。《述异记》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述异记》出现的地名桂林、南海,都在岭南广东、广西之间。

而“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可以视为最早的源头。亘三百里在哪里呢?这倒是和今天的风水学有关联,这是一个绵延三百里的风水宝地,大约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三国的南海就在今天珠三角一带。从基因学来说,百越标志基因O1也是产生于珠三角,二者高度吻合。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0 12:27:08 +0800 CST  
长右山——长臂猿的乐土

推理又陷入了一个困境。南次二经的山很难确定具体位置,因为特征不太明显了,那些地名也没有保存下来。经过反复推敲,羽山(今黄山)西边的长右山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突破口。

长右山如下描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长右山?粗看是挺难理解的,如果翻译为长右臂猿的山呢?哈哈,长臂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猿类中最细小的一种,也是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






长臂猿其音如吟?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 ,喊叫的时候,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是动物中的"歌唱家",特别喜欢鸣叫,尤其是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一般是雄兽首先发出引唱,然后雌兽伴以带有颤音的共鸣,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

“見則郡縣大水”是什么意思?远古时迷信的说法。因为作者是个巫师,所以他夹杂着他的个人见解在里面。

長右之山無草木,具体对应何山?今天池州的石台牯牛降。因为牯牛降的北部有花岗岩体,符合无草木的地貌。牯牛降在古代就与黄山齐名,似牯牛顶天而立。牯牛降多水吗?它下面就是秋浦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49Km。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0 17:09:26 +0800 CST  
【考古新闻】西藏象雄国遗址

据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 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9日下午揭晓,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入选。
据了解,2012年—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阿里狮泉河上游地区的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联合开展发掘工作,发现 并清理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室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认为,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的发现,让我 们由此看到鲜为人知的2000多年前藏北地区一个强国“象雄国”的文化面貌,以及和中原王朝及周围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考古意义。
据了解,此次评出的十项考古新发现,是从去年全国经审批的688项考古发掘中,经过审查获得初选资格、入围25项进入终评,再经过现场演示和评委会投票后 脱颖而出。本次终评评委21人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陕西省文物局、南京博物院、成都博物院等单位。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1 02:04:30 +0800 CST  
柜山——舜帝所耕之历山

柜山的位置一直是个谜,我们今天就来破解这个谜。巫师这样讲柜山的:“柜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

山经的赤水就是长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而根据西南流入长江的描述,便确定了柜山的位置。在池州东至县南部,曾经有一条自西南通向长江的河道,这条河道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柜山就是安徽池州的大历山了,也即传说中舜帝所耕之历山。大历山和长右山(今牯牛峰)相隔的距离也和山经说的吻合。《史记?五帝本纪》就提过历山,曰: “舜耕历山,渔雷泽”。一下和传说中的五帝关联起来,有些震撼。

话说舜帝是东夷部落的小头目,尧帝亲自来历山拜访他,觉得他有才。于是尧帝把女儿嫁给了舜,甚至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当时华夏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继任的盟主人选是由元老推举出来的,然后要得到原盟主的批准才能继任,这种禅让制度带有水分,是平衡东、西方势力的工具。另外,大历山一带至今还流行着傩戏、傩舞。傩戏是要带面具的,而且专门是祭祀之用,后来演变出戏曲和杂剧,这个是上古祭祀形式的一种保存。

“西臨流黃,北望諸毗”作何解呢?灰常明显,流黃=硫黄。西边的安徽就是产硫黄的,硫黄可以作为解毒的中药。《本草纲目》:“硫黄秉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能补命门真火不足,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又与燥涩者不同,盖亦救危妙药也。”北望諸毗是指北边河湖交错,被长江冲击的低平之地。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白玉,白色光泽的玉石。丹粟,细粒的丹砂。

“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貍力”。貍力是什么?这个词上古读音没变多少,貍力=鲮鲤,鲮鲤是穿山甲的中药名称。貍力的描述和穿山甲的一致,不多说。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鴸鸟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1 15:04:53 +0800 CST  
会稽山——大禹驾崩之地

南山经的巫师这样说的:“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根据测定的距离,南山经的会稽山正是今天绍兴的会稽山,在良渚文化的成山东边。而绍兴的会稽山,一直和大禹的事迹有关。南山经的山系很多都和五帝事迹对应上了,《史记-夏本纪》云:“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会稽山传说是大禹娶妻、封禅之地,也是大禹陵的所在。大禹早年兴于西羌,不断向东方发展,直至登帝位后,扩张到百越的会稽之地。兴于西羌和会合诸侯于会稽,二者并不矛盾,是大禹的两个阶段。

会稽山的四方,和祭坛有关系。参见成山的“四方而三壇”,四方后面可能有缺字,导致后人误读,以为会稽山是四方形的。

会稽山上多金玉,正好和另一个史料记载吻合。《左传》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涂山就在会稽山的附近。《越绝书》载:“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而这里的万国,其实都是一县一国的百越小部落。还原一下就是,大禹即位之后,集中火力向东方进军,臣服了百越,百越各部落纷纷贡献玉帛。虽然大禹做到了汇合诸侯,盛况一时,但是百越之中也有顽固派不肯臣服,那就是防风氏。防风氏迟迟不肯来贡献,不承认大禹的地位,为了杀鸡儆猴,大禹去把防风氏首领诛杀了,“防风氏后至,禹诛之”。

砆石是一种似玉之石,玉是白色的,铁矿石、铜矿石也是接近白色。而绍兴是浙江最大的铁矿产地,铜矿也具一定规模。所以砆石可能就是指铁矿石、铜矿石。这个砆石也是百越部落贡献给大禹的礼物。

之后,会稽山的大名传颂古今,秦始皇就曾经上会稽山,祭大禹。春秋时期的会稽山,也是越国勾践的军事要塞。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2 01:39:32 +0800 CST  
从会稽山反证海内东经的成书时间

战虎 著

根据“会稽山——大禹驾崩之地”一文,我们确定了会稽山的位置,再更进一步推敲,就能证明出海内东经的成书时间。

话说会稽山在绍兴,海内东经也提到了会稽山。“會稽山在大楚南”。从这句话可知,大楚在绍兴的北部。说明楚国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但还没完全向南发展。

一查楚国的历史,楚国都城原先在丹阳,楚文王时期才迁徙到郢,郢即今湖北省宜城市,所以海内东经的成书时间,下限必早于前690年,即东周(春秋)时期。楚国在商末就有了原始的模型,周成王正式册封为子楚。但这段时间,楚国被华夏视为“南蛮”,与大楚一词对应不上。

熊渠即位之后,攻打庸国、扬越,自立为王。这时楚国才开始崛起,和大楚这个词比较吻合,熊渠即位于前887年,处于西周晚期。海内东经的成书时间约在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之间。

结论:“會稽山在大楚南”一语的语境,上限在约西周时期,但还有一种可能,现代学者刘宗迪提出——西汉的刘歆把《海内经》改动过,将秦皇汉武新开辟之地的方国名和地名塞进《海内经》。所以,两种可能性都保留一下。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2 13:37:50 +0800 CST  

@u_100530032 2015-04-05 19:13:14
我觉得大禹及其族群是O1a1,复旦对曹操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的副产物就是发现夏侯姓高频O1a1,而夏侯姓传统是认为是禹的后人,对越国王族后裔的顾姓检测也发现高达50%属于O1a1,越国王族和大禹什么关系我也不用说了吧
二里头文化从时间上正好承接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基本上已知的结果都是O1a1,二里头文化出现的祭祀器物和良渚文化里的高度相似并且不少器物可能就是来自良渚文化,并且最新对良渚文化的灭亡发现了水灾......
-----------------------------
“O1a1被认为是禹的后人”,你要考虑到一个攀附的因素。

史料记载大禹生于西羌,无论是四川还是陕西,都是西边的。而O1百越是东边沿海的。说明O1比较不靠谱。O1说也等于否定了大部分的史料。

另外,有一个家谱记载是夏侯渊的后人,他测试出是O3。
楼主 汉之战虎  发布于 2015-04-12 19:14:47 +0800 CST  

楼主:汉之战虎

字数:123452

发表时间:2015-01-14 06: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2 18:48:12 +0800 CST

评论数:10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