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现象

施蛰存现象

施蛰存,出类拔萃,作家?晚年,评论兰亭集序,发表高论。表明,一辈子,没读懂兰亭集序。自称,是中文教员。一辈子,没读懂兰亭集序。

毕福剑“玖球天後”。从书法看,显然,属于自学成才。

俞平伯晚年,道歉。
周汝昌晚年,一如既往正确。
张爱玲晚年,一如既往正确。

老毕“玖球天後”,与老周“红学泰斗”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老周传播“谬种”,蒙骗了很多群众。特别是,很多妇女,上当受骗。

妇女“红学”敢死队,队员:刘晓蕾,闫红。

真正的高手,不是到处讲学,传播自己的学术高见,拉拢无知少年学生,壮大革命队伍,而是与对方高手,进行针锋相对的直接论战。唇枪舌战。
学术问题,群众没有表决权。人多势众,无效。多数原则,是指高级专家裁判委员会,具有表决权的,有效投票。

附:
老毕“玖球天後”资料:
毕福剑“玖球天後”的错误为何发生(图)_网易新闻
2014年10月24日 - 照片中,毕福剑用繁体为潘晓婷写下“玖球天後”四个字,不过“九”和“后”的繁体却都用错了。该照片是潘晓婷2013年在其微博发布的。
news.163.com/14/1024/0... - 百度快照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3 17:02:48 +0800 CST  
唇枪舌战=唇枪舌剑。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3 17:30:22 +0800 CST  
俞平伯晚年,道歉。
周汝昌晚年,一如既往正确。
张爱玲晚年,一如既往正确。
尘晓掳暮年,道歉。
邻见滑暮年,道歉。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08:38:23 +0800 CST  
妇女“红学”敢死队,队员:刘晓蕾,闫红。或外出讲学,或发布视频讲学。

真正的高手,不是到处讲学,传播自己的学术高见,拉拢无知少年学生,壮大革命队伍,而是与对方高手,进行针锋相对的直接论战。唇枪舌战。
学术问题,群众没有表决权。人多势众,无效。多数原则,是指高级专家裁判委员会,具有表决权的,有效投票。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08:41:47 +0800 CST  
妇女“红学”敢死队,队员:刘晓蕾,闫红。或外出讲学,或发布视频讲学。

真正的高手,不是到处讲学,传播自己的学术高见,拉拢无知少年学生,壮大革命队伍,而是与对方高手,进行针锋相对的直接论战。唇枪舌剑。
学术问题,群众没有表决权。人多势众,无效。多数原则,是指高级专家裁判委员会,具有表决权的,有效投票。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08:42:59 +0800 CST  
周汝昌“泰斗”习惯性瞎放屁。你们感到奇怪吗?你们不服,也允许。但是,要遵守规则。

规则:

学术问题,群众没有表决权。人多势众,无效。多数原则,是指高级专家裁判委员会,具有表决权的,有效投票。

这个规则,显然,不是我建立的。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09:19:19 +0800 CST  
老毕为何敢献丑呢?就像周汝昌,施蛰存一样,很自信。不知道自己是在献丑。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20:21:41 +0800 CST  
“打黑英雄”王立军,也喜欢书法。怎样呢?也很自信的样子。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20:22:59 +0800 CST  
“打黑英雄”王立军,也喜欢书法。怎样呢?也很自信的样子。
王立军也是喝过墨水的。认为,自己读过很多书。于是,很自信。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4 20:24:39 +0800 CST  
“红学泰斗”,是姚文元扶植的。是浮夸的产物。祠堂,纪念馆,都建立了。你说,纪念馆,是不是个笑柄?纪念馆,是用来强化妇女们的盲目崇拜心理的。以此来巩固文革学术成果。

毕福剑书法,施蛰存兰亭集序解读,周汝昌红学。文革三绝。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5 05:59:47 +0800 CST  
文革三绝。
毕福剑书法,施蛰存兰亭集序解读,周汝昌红学。

毕福剑书法“玖球天後”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5 09:08:57 +0800 CST  
笑料

青鸟12345: 举报 2018-05-23 13:22:34 评论
评论 弹指123:周汝昌怎么了,弹指兄能否也贴张图乐乐?

弹指123 2018-05-25 08:59:45
周汝昌,很自信。一辈子,都很自信。

老周自信,是不是盲目自信?“红学泰斗”,是不是浮夸的产物?是不是学术经济泡沫?
老周成为妇女们的偶像,是不是很讽刺?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04709-1.shtml#fabu_anchor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5 09:20:45 +0800 CST  
文革三绝之施蛰存兰亭集序解读

85周岁施蛰存仍然瞎放屁(转载)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590355-1.shtml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6 17:09:40 +0800 CST  
楼主:张子衿 时间:2012-02-05 13:31:00

附:

批《兰亭序》

施蛰存

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它来历不明,聚讼纷纭,至少在唐朝以后,总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过,这一名篇,还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书法界中站住了脚,在文章家的观感里,它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可。许梿的《六朝文絜》、王文濡的《南北朝文评注读本》都不选此文,可知这两位六朝文专家,都不考虑这篇文章。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也不收此文。可知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为古文读物,还是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纂》和吴氏昆仲的《古文观止》给它提拔起来的。
我在中学时,国文教师已经给我讲过这篇文章,可惜我早已记不起老师如何讲法。自己当国文教师时,也给学生讲过几十遍,也记不起当时我如何讲法。大约都是跟着各种注释本,一句一句地讲下去。讲完之后,赞不绝口地,对学生说:“好!好文章!”
解放以后,我没有讲过这篇名文,不过,我学会了用思想分析的方法来讲古文。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嘉定劳动,住在卫生学校。一天,有一位卫校语文教师拿这篇名文来问我,她说:“这篇文章上半篇容易懂,下半篇难懂。特别是其中一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到底是什么意思?”经她一问,我把全文又读了一遍。禁不住发愣了。怪哉!怪哉!从前讲得出的文章,现在讲不出了。
从“向之所欣”到“悲夫”这一段文章,是全文主题思想所在,可是经不起分析。我和那位女教师逐句讲,逐句分析,结论是对这段名文下了十二字评语:“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请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是说人生短促,一瞬之间,一切都过去了,使人不能不感伤。
底下接着却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说:何况寿命长短,都随大化(自然)决定,归根结底,都是同归于尽。这一节的思想是和上一节对立的,既然知道人寿长短,同归于尽,为什么还会感伤于人生之短促?这个“况”字怎么加得上去?
再接下去,却说:“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这个古人是谁?是孔仲尼。不是真的孔仲尼,真的孔仲尼没有说过这句话。“死生亦大矣”,见《庄子?德充符》,作者抬出一个假设的孔仲尼来和一个跛脚驼背的王老做论辩的对立面。王老的思想代表庄周,对于人的生命认为无论寿夭,同归于尽。孔仲尼却认为人的死生,关系很重大,尽管长寿和短命,同是终尽,但这是从同的现象看,如果从不同的现象看,死生的意义就不同了。
“死生亦大矣”,虽然不是孔仲尼真的说过,但在一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注释。“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孔子在生死之间,更重视“生”。他要解决、求知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无暇考虑死亡问题。“仁者寿”,可见孔子并不以为“修短随化”,人的善良品德可以延长生命。颜渊早死,孔子哀恸道:“天丧予。”天使我大受损失。可知人的生与死,有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得失问题。
把“死生亦大矣”这一句的意义讲明白,就可以发现这一句写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之下,简直无法理解作者的思维逻辑。底下还加一句“岂不痛哉!”我们竟不知道他“痛”的是什么?
更奇怪的是,接下去又来一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们再看上文: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是一种兴感之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又一种兴感之由。
“死生亦大矣。”这也是一种兴感之由。明明是三种兴感之由,至少包括庄、孔两派的人生观,怎么会“若合一契”呢?
再读下去,见到一句“不能喻之于怀”,刚才读过一句“不能不以之兴怀”,只隔了一行,就出现重复句法,亦是修辞学的毛病。前半篇文章中有“丝竹管弦”,已经被宋朝人批评过,这里一句,还没有人指出,顺便在此批一下。不过,这不是大问题,姑且存而不论。
下面来了一个惊人的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为妄作。”上文“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二句用的是肯定语气,这不是“一死生,齐彭”的观点吗?隔了二行,却说这个观点是“虚诞”和“妄作”,岂不是自相矛盾?
接下去,又避开了上文的论点,说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我们无法揣摩作者“悲”的是什么?因为今昔二字在上文没有启示。今是什么?“已为陈迹”吗?昔是什么?“向之所欣”吗?或者,“今昔”指“死生”吗?一般的注释,都说:今是今人,昔是古人。那么,作者所悲的是:一代一代的人,同样都有“前不见古人”的悲哀。大约作者之意,果然如此,不过应该把今昔释为今人今事与古人古事。但这两句和上文十多句毫无关系,连接不上,依文义只能直接写在“向之所欣”四句之下。因此,这中间十多句全是杂凑,迷乱了主题,岂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我和那位女教师讲完之后,她也同意我的讲法。她说:“我就是觉得‘死生亦大矣’这一句上下都接不通。你一分析,挑出了整段文章的杂乱。以后怎么办?怎样讲法?”我说:“照老样子讲,不要改变。这些文章已成权威,碰不得,只好人云亦云地讲,明哲保身。”
这件事,已过去二十多年了。今天看神龙本《兰亭帖》,忽然想起旧事。因略有空闲,故秉笔记之。反正我已快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用不到再“明哲”了。
1990年9月20日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6 17:11:14 +0800 CST  
文革时期,学术放屁,蔚然成风。放屁光荣,不放屁可耻。“红楼梦学刊”,学术放屁,形成规模效应。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周汝昌是放屁集大成者。于是,成为“红学泰斗”。

编辑审稿标准:放屁,审核通过;不放屁,审核不通过。于是,红学,全国一片放屁之声。俞平伯“躬逢其盛,参与此役。”

老爷们尤其不能带头放屁。否则,老娘们会积极响应,形成全国放屁热潮。比如,红楼梦问题。
因此,对老爷们,应该严格要求。君子求诸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放屁与否,检验办法:“同行评议”,统计数据,高级专家裁判委员会投票表决。

红学界的瞎放屁之风。应该得到遏制。水军,应该受到谴责。

文革时期,瞎放屁成为红学界的主旋律。以“无名氏”金蝉脱壳之法,应付。继续顽抗,蒙骗群众。得过且过。态度恶劣。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6 18:33:42 +0800 CST  
周汝昌曾写信鼓励刘心武 赞其“善察能悟”-和讯视频-和讯网
周汝昌曾写信鼓励刘心武 赞其“善察能悟”精彩回顾 2012年06月01日18:07 来源: 分享 收藏 转帖到: ||| || 周汝昌曾写信鼓励刘心武 赞其“善察能悟” 上传...
tv.hexun.com/2012-06-0... - 百度快照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7 17:49:44 +0800 CST  
学术成果鉴定规则

作者:郑午然 时间:2018-05-29 16:52:47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举报 | 29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2) | 赞

弹指123: 2018-05-29 17:33:25 评论
周汝昌“泰斗”一年四季睡觉,枕石头。你信不信?

弹指123: 2018-05-29 17:34:21 评论
冯其庸放屁说后40回作者是“无名氏”。你信不信?

作者:弹指123 时间:2018-05-29 17:32:32
周汝昌“泰斗”习惯性放屁。说后40回“恶俗”。你信不信?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04710-1.shtml#fabu_anchor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9 17:42:46 +0800 CST  
唱高调,无效。按规则办事。投票表决。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9 17:43:16 +0800 CST  
唱高调,无效。高姿态,无效。道貌岸然,无效。按规则办事。投票表决。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9 17:43:37 +0800 CST  
一家之言是可耻的

言论自由,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是,应该明白,一家之言,是可耻的。当然,强调一家之言,也是可耻的。

比如,河北大学韩春雨,发表学术成果,基因编码技术,被“同行”们否定。于是,他乖乖地宣布撤稿。而不敢强调一家之言。为什么呢?显然,一家之言,是可耻的。强调一家之言,也是可耻的。道理很简单。

湖北什么大学,童力群,发表学术成果,红楼梦全璧共160回。浮夸。文革遗风。被驳斥,则强调“一家之言”。不知这是可耻的。

也有的人,强调自己的“个见”。或者,帮队友,强调“见解不同而已”。殊不知,一家之言,是可耻的。

强调自己“一家之言”的人,颇不少。比如, 科学红学 网友,“被全面封杀”,共5次。仍然不屈不挠,孜孜不倦,满地打滚,用马甲反复粘贴垃圾,刷屏,灌水,发表,强调“一家之言”。不顾版规,不顾学术“同行评议”规则。

科学红学 网友,是周汝昌的队友。否定后40回。周汝昌,习惯性放屁。蔡义江晚年,揭发周汝昌“文德可议”。 科学红学 网友,也不遵守规则。物以类聚?
楼主 弹指123  发布于 2018-05-29 18:18:01 +0800 CST  

楼主:弹指123

字数:4599

发表时间:2018-05-24 01:02: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02 14:12:32 +0800 CST

评论数: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