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怎样练成的——颠覆你对教育的认知!》长篇连载!最终贴

第二十二章:终极制度的威力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隆重介绍这个制度,这个曾经摧残过无数人的思想,使无数本来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们厌学,让学习这个本来一件让人很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们的噩梦的制度,让我来为它来取一个名字,就叫‘’考试学习制‘’。


其实呢,这个制度还有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应试制度。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5:58 +0800 CST  
不过,相信大家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或者是在看这篇文章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去了解一下这个制度,而了解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打开浏览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然而,我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个制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大家谈起应试制度,肯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应付考试的制度,或者是应付考试的教育,那些网络上的什么中国教育没点用、压迫思想、禁锢想象力、教出来的学生什么都不会等等言论,都是这个教育制度的深刻写照。

这些东西对学生们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也都是大家知道的。但无论是应付考试的制度,还是应付考试的教育,它们的核心点,都是考试。

不过,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一个在这个制度里更加严重的东西:其实它的考试,也是有问题的!

而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我阅读的一篇杂志讲起。

提起这篇杂志,我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关于这个方面,学校真是个好地方。在我还没有阅读过那篇关于台湾和日本教育的资料之前,我就曾经阅读过一本杂志。不过按理说这也没什么,现代书多了去了,这只是一本小杂志而已。

可是,杂志虽小,科目俱全,而其中的有一篇,就是讲中国教育的,准确的说,是讲一门考试的。

什么考试呢?出乎意料的,是语文。大家要知道,中国的语文考试,虽然不说有多么高明,但至少人家也考了一千多年,就算先要开刀,也不应该是它。可是事实告诉我们,没错,就是它,我估计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是干文学方面工作的,对于现在的语文考试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写出了这样一篇文章。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讲的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别出心裁,从考试的方面写出了现在语文教学的失败,他直接了断的指出了现在语文考试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就比如材料乱使用,不知所云。

就拿鲁迅的文章来说,有一段的开头是描写环境的,而下面要学生们所回答的问题是:这段环境描写对文章有些什么作用?稍微有点文学功底的人都知道,这段描写的作用就是为了烘托气氛,最多还可以为下文作铺垫,可在标准答案里,密密麻麻写了4,5点,最后一点才是烘托了人物心理,渲染了环境(一点得一分)。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在这里面最搞笑的,就是‘’考试题原作得分不及格‘’事件:

那是在某年的高考之后,有一位作者看见自己的文章被用作了高考阅读题的范文(为了避免泄题,在没考出来之前他是不知道的),觉得很有趣,就把这个题拿着做了一下,做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把自己写作时的心态环境都给写出来了,应该能拿个高分!

可是最后一看答案,一半分数都没有,不及格!让他颇为郁闷,发了一篇微博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最后一题问,文章为什么两次提到大雨?标准答案提了一大堆,但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写作的时候窗外正在下雨......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6:18 +0800 CST  
现代的语文考试之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关于那些其他科目的考试,我还是补充说明一下。

英语,这基本上算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具有应试性的一门科目了,它的离谱程度仅仅次于我们后面讲述教育里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关于它的考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现代的英语考试,基本形式几乎跟我们的语文考试一模一样,只是把里面所要的东西都简化了而已,每天记记单词,做做完形填空,想想阅读理解,然后再把答案写上去,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在考试的时候你的选择正确度越高,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不过也有像听力这种例外,需要听写才能作答。而在这里,除了上文我们曾经介绍过跟语文一样可能存在问题的方面之外,貌似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有区别,而且区别大了去了。

因为,在这里的原因很简单,语文和英语,它们都是一门语言。

而什么又是语言呢?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而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语言是用来说出来的,而不是写。

不过在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了,我们会写这门语言,难道还不会说吗?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没错,你是对的。一般情况下,就算是在中国这样的教育制度中,如果你能跟外国人一样流畅轻松的写英语的话,那你也一般会说,至少跟别人日常的交流是完全没问题。

不过在现在最重要的现实问题在于:你真的会写吗?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或者说在人类中,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乏有一些天才的存在,什么小小年纪就通晓几国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也不再少数,所以,按照道理来讲,他们的听写肯定是没问题的。

不过呢,国家教育的作用面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这一小部分人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关于受影响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都会写吗?

而现实中的答案非常显而易见,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除了那些是在英语方面工作的人士或者是后面自主学习过的人之外,几乎就没什么人会这门语言,或者说中国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不会。

我们学习了这么久的英语,现在顶多也就是知道26个字母和看懂电影里的一些简单单词,至于能直接使用书面语言流畅的与外国人交流嘛,用翻译机也许还做得到。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我们根本就不能够这样进行考试!因为答案非常简单,我们学习的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用说出来的。

而对于我们的语文考试来说,除了是我们的母语之外,其实还有一点:因为严格来说,我们现在在学校学的语文,其实已经不能属于一门“语言”的学习范畴了——我们每个人都会说话,没有必要再学一遍。所以,关于语文,我们就只要在学校里学习写写字,掌握基本的字句构造能力就行了,考试也可以按照我们书面化的来考。

而英语呢,关于这个方面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并不会说这门语言,或者在一开始的时候是绝对不会。

但是中国的考试也直接就把它从一门语言跳到了跟我们的母语学习一样的层次去了,直接就进入书面化, 学习记单词,学习写作文等等,还有些什么我们上文讲过的完形填空、语句纠错那些东西,我实在不知道这是在搞什么?

而关于其他科目的考试呢,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不过我可以给大家提示的一点就是:在这里面可能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的考试都有基本差不多的形式,只是离谱的程度不同而已,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而各位同志们看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有点觉悟了吧?这个考试的答案与这个考试的评分,其实可能跟你是不是了解这篇文章,是不是了解作者,甚至是不是有什么文学功底,并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考试里,就算你跟作者的关系很好,就算你天天都去作者家里喝茶,或者说,就算你就是作者本人,也并没有用处,你并不能改变什么。

当你经过一场场艰苦的考试,走出高考赛场,忐忑不安的想着自己是否答对的时候,家里人在焦急的等待着自己孩子成绩的时候,那些看卷的老师们只会拿着所谓的‘’标准答案‘——甚至是不知道谁写的标准答案,来评价你的读书成果。

而你,完全无能为力,只能看着自己这么多年的辛勤努力,渐渐的被考试定格,然后根据评判出来的所谓‘’成绩‘’,去上一个本来就属于你的大学(这还是运气好的)。

而运气不好的,可能你本来拥有傲人的天资,你完全有能力去当一个真正的作者,或者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但是,中国的考试却定格了你在这方面的成就,因为,中国优秀的科研环境,只配强者拥有,或者说,只配’‘会读书’‘的人拥有。

而你,由于中国教育环境的局限性,可能你并不能适应,于是失去了在这方面的发展的机会,只能去走向社会,或者说,进入职业学校,经过几年可能连你自己都不想回忆的经历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并且可能由于社会普遍的文凭限制,你就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从而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生。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有些没怎么读过书的人,白手起家,不用文凭,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不过这种情况已经跟中国教育没什么关系了。

请问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能培养出什么人才?考生们回答问题,完全就是在揣测出题老师的想法,而跟自己的分析,自己的思考,完全没关系!

当然,我并不否认“这世界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种言论,可能后来的老师比作者理解的还对也说不一定。

但是,其实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如果这句话是对的,出题人与作者理解的不同,这个答案也是正确的,那么,就有无数个正确答案。如果这句话是错的,那么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明显,只有作者的理解才是正确的,出题人的答案应该也就是错的。

不过,事实证明,老师们是相信这句话的,因为出题人的答案是对的。不过,为什么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嘛,我不知道......

所以,关于这种考试制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6:33 +0800 CST  
第二十三章: 终极制度的威力(二)

而在这里,关于考试的内容我们就已经讲完了,接下来就可以来解释这个制度的主体,那就是教育。

大家要知道,现代的应试教育之所以称之为应试教育,自然也不是单纯的因为里面的考试存在着多么大的问题,重点在于里面的教学,怎么教,才是关键点。而关于他们教的这些又怎么样呢?看了上文之后觉得我们的考试貌似已经很离谱了啊?!没错,他们马上会让你体会到,没有最坑,只有更坑。

在这里关于他们的实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说一个科目:物理。物理呢,是现代教学所称“理科”的典型代表,相信大家对它都很熟悉,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上科学课就已经接触过了这方面的内容。

而关于现代学校的物理教学,我只能用一个“不知所云”的来形容,为什么呢?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在讲些什么,教学方式是我完全看不懂的。

而关于教学方式呢,在这里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物理学真正的教学方式了。物理教学,在我们以前的学习生涯中,课堂上貌似就是理论、公式和解题三个组合,而我们学了这么久也没有发现过什么异样,貌似还是挺正常的。

不过,我在今天就要告诉大家,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对的,是不正常的。或者严格来说,如果让我们跳出中国这个大教育环境去看的话,是很离谱的。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我们是从哪里听到的物理故事,哪里看到的物理学家,或者是哪里碰到过的物理现象,我们只要去了解,就会发现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换在物理学习中我们就可以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比如著名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那个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过程是比较励志的,结果是比较科学的:伽利略坚持要做那个实验,向人们证明真理,最终当铁球从斜塔上同时落下的时候,人们都惊呆了,知道像亚里士多德这种人也是可能说错的。

不过呢在这里我并不是来向大家说明要挑战权威的,而是我们透过后来的初高中物理学习可以发现,如果伽利略不是之前对小球进行过无数次测试,再加上他的理论分析,最终推出了物体自由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它怎么会知道两个铁球就同时落地呢?而如果不知道这一点,那就更不用说后面的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

在这里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牛顿从掉落的苹果推出地心引力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上文也已经讲过,非常的出名。但是难道他当时被苹果砸到头之后看着苹果或者是对着它念几句咒语地心引力的概念就会从心中浮现出来吗?当然不可能,他肯定也做了无数次实验。

而关于同学们现在所了解到的公式和基本原理那种东西,除了不能用来实验的之外(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哪个不是经过千百次计算、统计、测量得出来的?

所以,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人要学习物理,他就绝对离不开实验!理论反倒是没那么重要,而关于现代的物理实验最佳的场所,自然也就是实验室了,所以也可以说学生的物理学习必须要去实验室。

但是关于现在学校的物理课,那就非常的“厉害”了,教学方式十分之新颖。一年之中基本上就不要去什么实验室,天天待在教室里学理论学公式刷题就可以,甚至在上学期间都见不到多少实验器具。

这难道是因为中国学生的物理已经强到了不用做实验就能推出真理的地步了吗?当然不是,但是这样做能得分啊!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现在在学校的学习,根本就不算学习!因为原因很简单,你根本就不能学到什么东西!就算你在学校学的很好,就算你的考试考得了高分,或者说就算你只是单纯的一心一意想学这门课程,那也不一定有用。

因为,众所周知的,他们的教学就是为了应试,用来应付考试的教育我们能在里面学到什么东西就已经艰难了,再加上一个考试本身就不怎么靠谱这样的设定嘛,就可以让你绝望了.......

就算我不是一个科学家,我也知道生物学应该多接触自然、就算我不是一个实践学者,我也知道地理绝不可能一直待在教室、就算我不是一个语言导师,我也知道一门语言绝对不会写的比说的还要多、就算我不是一个大圣人,我也知道人的思想品德绝对不是写在一张纸上可以评判!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出现很多所谓的“高分低能”学生的根本原因,你教给我们的东西就是为了考试,可如果我们能考得了高分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别的能力?

所以,当我每天一大早被叫起来坐在教室背那些科目的时候,当我每天上课都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那些公式语法要考的内容的时候,当我每天的生活都被那些我并不喜欢甚至讨厌的课程塞得满满当当的时候,当我好不容易想回到寝室休息一下但发现必须死抓时间否则上课就会迟到的时候,当我邻近考试连大课间都只剩下老师所谓的“学习时间”之后,我终于绝望了。

我不想,不能,也没有精力继续这种折磨人性、又不知所云的生活,所以我走了。


当然,不可置否的,在学校的老师还是做了一些其他事情的。就比如物理课上带着学生们去实验室做做实验啊(虽然比较少,但是还有),比如生物课上让大家偶尔接触一下大自然啊(观察小动物等等),再比如英语课上可能教教你们口语,让你们做做自我介绍什么的啊,都是看起来比较实际,比较有用的行动。

而如果按照上面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为了考试而教书的话,那么他们又为什么需要这么做呢?

而答案当然是因为......那个要考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万一考了这个实验你不会做可怎么办啊,万一你到了口语老师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可怎么办啊,万一考试的时候出现了些什么意外情况考砸了可怎么办啊?我们不给你们做实验,教口语,观察材料,你的人生,你的前途,你的文凭还要不要了?!而最重要的是,我的工资、奖金、名气还要不要了?!你想要沉沦我还能跟你一起沉沦吗?老子的意识可是很清醒的!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6:49 +0800 CST  
第二十四章:中国旧版教育的总结

然后中国教育的现状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在这里我曾听过我高中的一个班主任说过一句话:现在的教育,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次教育,学生们不想学,老师们也不想教......

他凭借他作为一个教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活,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现在的这个教育,是有问题的。当然,他并没有听过我的那些解释,在那之前也没有看过我的文章,所以他就理所应当的把这些问题都归于风气,是现代教育的风气不好(都有很强的功利性等等),才导致了出现这种情况。

而大家到了这里,自然也知道这种东西基本跟风气没什么关系,主要在于制度。而关于为什么会产生像我们班主任所说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是可以给大家分析一下的,而在这里呢,应试制度也快要接近尾声了,我就用这个问题,来进行一次最后的总结吧。

首先我们来解释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们不想教?因为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就会有很多学生要发问了:应试教育是应试我们的教育,又不是应试你们的,这个教学制度这么烂我都还没说,老子天天在学校累死累活,到头来还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你们的生活比我们轻松还可以领工资,说你不想教?我还不想学呢!

当然,讲到这里,各位同学先稍安勿躁。这个说法其实是有依据的,并不是某些老师随便说说,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让我来为大家慢慢道来。

首先呢,对于老师们工作上面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严格来说,虽然我没有当过老师,但是根据我多年的学校经验以及我的思考,老师们如果在学校里不想教学生的话,那么这里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他们可能觉得很累。

大家不要觉得好像是我在忽悠你们,因为事实其实就是这样。

虽然说老师们可能存在着什么比如工资太低、难以发展,或者说是麻烦事情太多等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次要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人选择了这个行业,应该就会对这些情况都有着大概的了解,而学校里面也有许多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天天抱怨这些东西也不现实,况且你就算转到其他行业也不见得就好做,一行有一行的难处,这些道理大家应该都懂。

而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我们假设一下就知道了:

我们曾经在小的时候,或者说是在没踏入社会之前, 大家可能都幻想过自己的未来:无论是当什么职业,总会认为自己会有多么的特殊,认为自己能在自己领域里做到多么成功,认为自己一定能超过那些被誉为伟人所做出的成就,为万人敬仰。

而做老师也是一样,一个老师刚踏入这个职业的时候,也肯定像曾经的我们一样,踌躇满志,信心爆棚。想象一下自己以后可以教多少学生,拿多少奖项,做出多少成就,最后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多么完美的画卷!可惜大部分都不能实现。

因为就如同现代社会无数的有志青年一样,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想要达成这个成就,所需要的条件实在是太苛刻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当他们一次次被现实打击,一次次在生活中碰壁,一次次发现自己能力的局限之后,他们便不会再提起这些东西,转而开始追求现实生活中最实际的东西:利益。

这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过,大家要知道一点是,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性质单纯的就是为了利益,再加上这是一份不是很有发展空间的工作的话,那么,这份工作就会变得十分无聊。

每天上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一天教几个班都是教的重复的内容,晚上可能还要处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一些问题。你教的学生成绩好还好,成绩差就麻烦了!而每到考试前就会出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大,老师的压力也大,这么多种压力综合起来,人就会很累,一累,就不想教了。

然后呢,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现代老师里的问题是怎么来的还有他们为什么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应该都很清楚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讲学生们为什么不想学的事情了,在上文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关于这类的东西了,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以方便大家的理解。

首先,最严重的就是到了学校所谓的科目教学(九门课的繁重以及不可选择等等)、课堂教学的应试性,以及考试大部分都不太靠谱(这两条加起来的结果大家想必都很清楚)、功利性(读书=工作=钱)、危害性(实践能力的缺失、压迫想象力和禁锢思想等等)、学生读书的超级压力,在人们的观念里读书这种行为过度光荣等等,就不需要我过多解释了。

这里随便的一条都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加起来嘛,就能让你绝望了。

而至于这些内容的实际性,相信应该不用我多说,大家在中国大陆读书读了这么久,肯定都是亲身体会过的。

而在这里我想要说的一点就是,其实学生们并不是不想学的。我们在上文学习是怎样炼成的那一章里面已经说过了:任何人都需要学习,并且全是终生学习,学习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在理论中最关键的是学习还能使人进步!我相信没什么会喜欢原地踏步。

但是现实之中的关键是,你们在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要是学习,根本不是学习,根本就是为了应试,而且还有那么大的压力和同样多的危害,谁想学?

所以想要让学生们爱上学习,并且学的快乐,学的有用,真正想让中国教育的资源和设备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材,想让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先进富强的话,就必须要改革这个制度,别无他途。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7:05 +0800 CST  
第二十五章:未来的学习之路


而到了现在,真正的学习模板就出来了。

相信大家也能看的出来,现代教育如果要改,主要是初高中,大学那种基本上都是自由发挥的地方跟制度关系已经不太大了,虽然说也有一点(比如四六级),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思想问题,主要还得靠你自己。

而关于小学的话制度不会太严也没有‘’那么‘’必要改,只要我们把一些在教育之中的重要问题都解释清楚之后,它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而初高中则完全不同,这可是一个人形成思维方式与确定学习方向的黄金时期,也是被制度影响最大的一个时间段(大学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以前我们应试教育的问题也基本上都出现在这个地方。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改呢?或者说我们又该朝着什么方向改呢?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弄懂的问题。

而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要从小学开始,然后一级级的往上介绍,这也有利于大家理解这个我们所说的未来教育制度,也会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开始!

关于小学里的生活,其实基本上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以前教育对这个阶段的影响比较有限。学的科目比较少,也不太严,所以,关于这个时期,要说到与以前教育的区别, 我们只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就行了。

这两个概念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在小学如果把这两样东西学到手了,那么基本上你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在这里我们先开始讲基础知识方面,什么是基础知识呢?非常简单,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就是基础,也就是必须的,就是说如果你要在社会上生活,想要继续后面的学习的话,这些是必需的东西。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当我们还在小学的时候,到底又有些什么东西是必需的呢?其实这也非常简单,关于小学里的这两门科目(暂定语文和数学),能对以后大部分人都有用的,就是基础知识,而关于那些额外添加的内容,则就不属于此类了。

而关于科目选择制度,作为未来学习领域的核心内容,以后肯定是会大肆推广的,不过在推广之后嘛........

经过几年在学校里面的学习,出来之后,你不能说你是研究数学的,天天跟数学符号打交道,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虽然这基本不可能)!也不能说你是研究语文的,是一个国学大师,却连数学的一加一等于几都搞不清(当然这基本上也不可能)!

所以,为了避免以上的类似情况出现,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关于现在的中国教育呢,虽然说有诸多弊端,可它的一些作用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就比如很重要的一点:扫盲。这里指的是扫除文盲,它的基础教育让大家学会了认字,学会了基础的数学算术与一点点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才能从旧时代的文盲大军转型到现在的新型知识分子,新中国也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这实在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而到了这里,关于基础知识部分的作用和原因我们都讲完了,其实大家也应该看得出来,这只能算是个小问题。甚至对于我们这个经过了几十年现代应试教育的中国来说,根本不算个问题!我只是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概念而已。

不过接下来,我将要讲的一个问题,却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存在于以前教育制度里的超级问题,它甚至就是造成现代学校学生之间某些“惨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思想品德。

严格来说,其实从学校生活的一开始,我们就是不太注重这方面教育的。小学的话在当大家还在懵懵懂懂的时候,学校里的表现评价也就只关乎于分数了,而至于为什么,除了大家都了解的之外,原因不外乎一点:

因为思想品德这种东西不好测。在小学的话,又没有什么关于这方面的权威测试,如果你教的人少还好,只要人一多起来,那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及其麻烦。

虽然一般学生报告单上都有这个内容,但不加上这个评测没什么,而一旦加上的话,你就会多做出很多工作,而且还不一定标准(你不一定了解所有人),如果评的好还好,如果评的不好,自己的权威还会遭受质疑,所以还不如不测。

所以在那个时候关于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之类的奖状,无论你是在学校有多么顽皮,只要成绩好,能得到班上前几名,这个奖基本上就是你的。

不过呢,这只是在小学这一方面,我们的前程还是很远大的。小学不管不要紧,而到了初中,为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就正式的设立了九门科目,其中也自然包括思想品德,不过效果嘛.......

以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个方面,我可以说是离谱之最,远远超越了上文的所有科目。

别的科目应试,最多也就是不靠谱一点点,虽然说教学方法和考试内容不一定那么准确,但至少与这个科目还是有点关系的。

比如我们上文曾经介绍过的物理,虽然说教学方法比较离谱,目的也只是为了应试,但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至少你还是会知道一些物理科目的公式或者是科学研究的方法等等,而这些,都是没错的。

至于英语也是一样,虽然你并不会说,但至少在学校出来之后,关于他教过你的那些书面语言,或者是单词语法什么的,只要你正常的学过,也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思想品德这个科目,就会让你真正的体会到什么叫应试教育之中“应试”的含义。

我曾经在上学期间很认真的思考过一个问题:什么是思想品德?

在经过无数次的思索无果之后,在我无数次的查阅文献资料之后,在我终于见识到了国外的教育制度之后,我终于惊奇的发现:这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连伪劣都算不上。

因为答案很简单:在这门课上,老师们为了考试和分数的需要,硬生生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变成了“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会背就行,只要会答题就行,只要能在试卷上面把它们写出来就行!而对于这些所繁生的什么考纲考点,模拟测试,几轮复习等等,那是多的数不胜数!

不过至于谁会去实践嘛,谁会去真正相信里面描述的所谓“优秀思想品德”嘛.......谁来管你?反正我不管。

而到现在,我只能说,在未来教育制度里,教育这个名词,你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大一个前提就是:你一定要先是一个“人”。

而什么是一个“人”呢?我认为,一个拥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的人,才能被称之为“人”。至少,你不能拥有着一个人类的躯体,却整天干出些丧尽天良的事情来,那么即使你再怎么聪明,也只是一个聪明的禽兽而已。

而我们现代讲过的所谓国家或者是社会的人才,也一定是先做人,后成才。

而如果你连“人”都成不了,那么你在“才”的这方面,天赋越高,越聪明,学习的东西越多,或者说能力越强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在这里我就不举例分析了,这件事情所能产生的后果,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我只能说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如果一个人在他的本性都不正的情况下,那就还不如让他什么都不学,无知是对我们最好的选择!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7:22 +0800 CST  
第二十六章:未来的学习之路(二)


好了,学完了基础知识,初中就要开始学习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之类,总而言之就是我们以前在学校学过的那几门。

不过到了这里可能有的人就会问了:这不是什么都没改吗?这跟我们以前的教育有什么区别?

而关于这个问题呢,是这样的,我确实是说要开始学习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我并没有说过......你什么都要学啊!在这里列举出来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学校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能够教你而已,毕竟学校虽然学习环境好,但也只限于学习知识,还不是万能的。

然后学校还是要给你们安排上个十几门课,不过放心,这些课都不是真正用来“学”的,而是为了,没错,让你选的。

在接受过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与学习理念的指导之后,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知识方面并去学习,而这种课的目的正是要你们去了解教学科目和发掘自身潜力和兴趣的。

这些学习虽然可能和你以后的工作关系不是很大,或者说甚至不能像以前那样帮你赚取那么多“特殊”的利益,但是只要你有兴趣,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使自己感到快乐,就会想去学,同时也能获得一点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而这不正是学习的初衷吗?

不过到了这里,可能就会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在所有的学习领域内都比较经典的问题:我天赋实在有限,就是学不进东西,那该怎么办呢?

就像以前在学校的一样,不是有很多被称之为“学渣”的人吗?一门都不会,就算是特别简单的也是如此,那么他们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用我的话,简单来说就是: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而为什么不存在呢?让我们慢慢来分析。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学习,或者说是干任何事,都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天赋(或者说是运气),而另一个就是努力,努力+天赋+一定的机遇=成功,把这些因素都综合起来,人才能做出一番成就。

至于努力和机遇的方面在这里我就不说了,我只讲天赋方面。中国人的天赋我相信还是毋庸置疑的,不说别的,单单就只论在我们以前的制度下,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中,它都可以诞生那么多优秀的文化和辉煌的科技发展(落后是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且传承千年主体也没有被毁灭,其实力就可见一斑。

而到了现在,是你自己选择的科目,学你自己喜欢的东西。相信以中国人的智商,只要愿意学,没有那么多的制度压迫和瞎搞,基本上就离成功不远了。甚至有的人就算只用一点点业余时间,也能够达出成就 (鲁迅先生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况且,我们回到现在,在这里还有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你们认为那些被称之为“学渣”的人真的不聪明吗?他们真的是因为智商低而成绩差的吗?根本不是!

在我所看过的“学渣”里面,仔细回想起来,几乎就没有哪一个在这一方面比我差的!大家看到的学渣不都大多数是整天在学吃喝玩乐,不想学习,然后成绩很差的那种人吗?你哪里有看到它们是认真学习,每天刻苦努力,然后还是上不去的情况?!这种情况或许有,但是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综合以上两种,关于学不进去的这种情况,对于在新型教育里的绝大部分人来说,基本算是不存在的!大家可以完全放心。

而到了高中,经过前面一系列的选择学习和兴趣教学,你应该已经对自己要干什么以及自己想干什么之类的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到了高中也还是一样的选修,不过这次与初中不同的是直接选,也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了,学习的也是一些更为高级的东西。

关于以后的大学学习,其实也就跟我们以前的学习差不多,进阶制度,大家应该都可以理解。经过在高中的几年学习,如果你还是对这门科目非常的感兴趣,想要去了解更加深入的内容或者是把它作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的话,那你就可以去大学深造。

而如果你对这门科目没有那么喜欢,或者仅仅是想当成一种爱好的话,你就可以直接去社会上打拼了,至于有条件的呢,你们也可以选择去你喜欢的职业学院(比如商学院)或者是技术学校去学习专业的内容等等。

总而言之,新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你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让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不干涉你在你学习领域里的一切自由,让你充分的享受到作为人生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学习的快乐。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3 17:57:35 +0800 CST  
第二十七章:高考的命运与抉择

看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明白我要讲的东西是什么了,没错:高考!而之所以把这个项目当做后期的第一个大问题来讲,实在是因为.......这个东西太重要了!

因为它可谓是中国教育领域大魔王级别的产物,我们以前的应试教育为什么会诞生?可以说跟高考脱不了干系,我们在上学期间所有的所谓升学考试,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段考,月考,周考,日考,就统统是为了这个玩意儿!甚至连在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也基本上形式差不多,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和作用而已。

所以,这可谓是一个千古难题,改不改它?或者是怎么改它?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千万人的生计和前途,有的人就眼巴巴的靠着这个吃饭呢,有的人就只盼着用这个东西跳出生活的门槛呢,因此,问题很严重。

而关于如何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我会在下面慢慢来跟大家说,而在这里,我得先解释一个关于现代高考比较经典的、也是直达根本性的一个问题:

高考能不能取消?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明显的问题,既然我们以前教育的产生是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因为它的选拔制度,因为它的分数门槛,因为它的种种一切。我们已经被它坑了很多年,甚至连我们以前的古人都受尽了它的蛊惑,这么坑爹的一个制度,我们还要让它继续下去吗?能不能把它取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是不能的,坚决不能把它取消!至少在我们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之前,不行。

而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大家只要仔细回想一下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科举为什么会诞生呢?封建统治者又为什么要一直用它呢(1200多年)?一个在现在看起来这么烂的制度,为什么还能一直长盛不衰呢?为什么?

稍微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相信大家的答案很快就会出来了:人民会造反啊。

而在现在的中国,虽然说一般人生活已经没有古代的那样困难了,但是贫富差距是依然存在的,在某些地方还不小。而你如果现在把这个制度取消了,断绝了那些地方贫苦的老百姓通过这条路出人头地的念想(甚至在某些地方这是唯一的出路),他们会有什么些反应?这件事的后果又会是什么?相信不用我多说。

而你如果现在贸贸然的把这个制度取消了,恐怕到时候就不是什么关于教育的问题了,教育不重要了,改革也不重要了,某些老百姓们的前途生计在哪里,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而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嘛,那么......他们就会去解决你。



不过放心,虽然我们暂时不能取消这个制度,但是,我们可以改嘛!而到了现在来说,改不改已经确定了,但是我们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改呢?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1:19 +0800 CST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得让我们先从高考的科目说起,暂时不说考试方式该变成什么样子,这个可以后面慢慢考虑,得把它到底考什么确定了再说。

而说起关于高考科目的内容,则让我想起了这么一件事情:中央近期不是在某些地方推出了高考改革方案嘛,其中有一条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大概是这样:未来的高考不用分文综理综了,而是直接以必考主科(语数外)+你选修的三门科目,来考试。

这是一个进步,没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终于有人发现这些考试科目不对了!有点太多,需要减少几门,或者说甚至是自己选修,选几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来学习!虽然说这些在上文我们早已经讲过了,不过有人能想到这点,也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不错归不错,但问题也很明显,这种改革,对于我们真正的未来教育改革而言,还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接下来我会介绍高考之中科目选择中的一个经典问题,一个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问题:语数外。

在我以前的读书生活之中,相信也在大家的读书生活中,这三门科目可谓是重中之重,是绝对的关键点,每天都要死抓。自从上了初中之后,语数外这三门课就成了我每天学习生活的必备科目,每次无论是什么考试也好,什么复习也罢,都会有它们的存在,搞得许多同学是欲罢不能,而后面的高中则更不必说。

而之所以这么安排,绝对不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三门课对于学生们的生活来说有多重要,而是另一个关键的现实因素:它真的很重要。

三门主科嘛,高考中考都是占分最多的,这个都不学那你还学什么?

而对于这三门课,对这个经历过无数人的主科制度,对于了解了上文真正学习之道的我们来说,就会很自然发出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三门课真的很重要吗?

而在我经过了一番思考之后,我马上又提出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准确的说是一堆问题:这个天才的创意是谁提出来的?然后又是谁批准的?最后还是谁把它付诸了实践?

语文,数学,英语,在这三科里面,语文我先不说,我们来分析一下后两科:

首先第一个数学,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主科呢?它在现有的九科里面我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啊?而且就算除掉本来就作为主科的两科,它在剩下的其余七门功课里面也不像对我们的生活有那么多的贡献啊?

我估计一开始把数学设为主科的人应该是这样想的,让新一代的孩子们多学学算数,多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避免它们在未来到菜市场买菜或者说是到小商店购物的时候算不出来,被老板坑了可就不好了。

对于这个情况,我只想说,可能创造这个制度的人他的本意是好的,不过在这方面——实在是想的太过于片面。因为我们经过一番小小的研究之后,就可以发现,在我们所学过的科目里,对于我们生活有用的实在太多了。

就比如:如果说你把数学设为主科是因为怕我们在购物的时候算不出来,那你怎么不怕我们没学过物理然后上下楼梯由于不懂得摩擦力而天天摔跤呢?或者说你怎么又不怕我们不知道生物而在家受一点小伤之后就不能自行止血呢?再者你怎么不怕我们没学过化学然后会喂小孩天天吃三聚氰胺呢?最后你怎么不怕我们没学过地理然后刚出小区就不知道回家的路呢?!

这些问题貌似都比小小的购物算不出来要严重的多吧!而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基本没学过这些也知道呢?很简单,因为我们会学习啊!因为我们有经验啊!因为这些能用到我们普通生活的科目基础知识都很简单啊!所以根本就没必要为了这个而单独设计一门所谓的“主科”科目好不好,学生们该把他自己的精力放在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重要的事上,而不是由你以随便的一个理由来进行设计!

所以,了解了学习之道的我们懂得数学,我们敬畏数学,我们相信数学,但我们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那么“高等”的数学,所以,对于这些“学了都有用”的科目,请务必让我们自行选择!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1:34 +0800 CST  
接着,数学的科目讲完了,下一个是英语。

经过上文的讲解之后,大家可能以为我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英语的局限性就摆着那里。我在读书的时候也听过很多中国学生讽刺英语的话语,虽然这里面有许多可能并不符合实际,就是一些用来调侃的东西,但是单论作用而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可比数学要简单多了吧!这应该是大家一致的想法。

但是现在我要告诉大伙,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个科目的讲解,比上文的要难,而为什么要难?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资料就是了。

这些资料是我在知乎上找到的,当然具体来说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这些资料是因为上面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貌似教育部要取消英语高考(建议让高考英语改成选修)这个举动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我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因为它比较的开放,英语到底是对我们中国教育有没有用其实很难说,所以我认为下面一定是会有站在两边人的交火,一边是想要取消,一边是不能取消。但结果却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了不能取消这一边!

而不能取消的理由千奇百怪,但毕竟是网络,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在里面,比较受人支持、有说服力的理由共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代学生的压力大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竞争比较激烈,而在现在任何减负政策都“不是傻就是坏”,如果毕业生大多数都能轻松找到每月过万收入的工作,那么他们高中的生活大可非常轻松。

第二:把英语从必修上面弄去是一个及其愚蠢的决定,然后大概就是说了学英语到底有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么的有用等等,大家应该都知道。不过再接下来,关键的来了:如果把英语从必修上去掉,那么穷苦学生与那些精英阶层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因为它们从小就有家教老师,从小就有强大的英语环境,就更容易学英语,而你什么都没有,必修取消了之后更是如此,那些本来就讨厌英语的人,就更是不会去学。

在这里第一条我先不评论,然后总结出来下面的几点,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这也是那些大部分所谓“学过英语的人”的担忧。

中国人对于英语,必须强制着他们去学,为什么呢?因为英语十分有用,现代的很多工作岗位,科研资料,外出机会......都需要英语,你不学英语与别人精英阶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而为什么又要强制呢?因为你作为一个小孩子,对于这种英语,由于你并不知道它的作用,所以你就不会去学,然后这种不去学英语的一般都是穷苦人(没见识过英语,也不知道英语的作用),但那些高层人士就不同,他们有各种渠道.......能学英语,而且社会接触广泛,也会去学英语,然后你和那些精英阶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强制去学某个东西,有好处,对你的未来很有作用,你必须学......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没错,是在我们以前教育著名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论,孩子不想学钢琴,强制他去学,钢琴有用、孩子不想学音乐,强制他去学,音乐有用、孩子不想上奥数班,强制他去学,以后奥数有用......孩子感觉这门课他有没有兴趣,不重要!孩子感觉这门课有没有作用,也不重要!我感觉重要就行了。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1:49 +0800 CST  
其实在这些分析里面,最为关键的有两点。

第一:在取消英语作为主科之后,一般人(中下层人民)就不会去学英语了,导致差距。

第二:取消英语之后,由于英语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学校就会没那么重视,而紧接着你的英语学习环境肯定就会变差,也就是说就算你想学也学不到了。但是上流社会却依然有着它的优秀英语环境,而且上流社会因为比较了解社会潮流(假设英语越来越重要),所以也会去学英语,然后你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

在这里我们首先分析第一点:一般人由于取消英语作为主科之后就不会去学英语了吗?没错,也许是的。因为在以前的教育环境中,由于你们这门科目老师教不教或者说学生们学不学完全取决于分数,如果这个科目占分高,那就努力学,加油干(语数外),而如果这个科目变成占分低甚至不占分的话(信息技术等),学校就不会怎么花费时间来教学,学生们也不会想去学这方面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暂且不论英语教学的作用,如果是英语跳出主科,那肯定是会发生全民不学英语的情况。但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英语在现在实际情况下又非常的重要,谁不学,谁吃亏。

而关于社会上的高层人士,他们又不需要靠这种文凭(读书)来赚钱,所以即使分数低只要有用他们也会去学,而且他们的英语环境本来就好你们很多,更不要说是在英语跳出去之后了。

所以,总而言之,在旧的教育制度里,如果英语跳出去的话,大家只会与上层人士差距越来越大。

因为你不学英语专攻分数高的科目最后也只是为了一场考试,可是那场考试别人本来就不需要,早就超越了你,你还因为这种问题而放弃了去学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所以差距就会被进一步拉大,相信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人反对取消英语高考主修的原因。

不过呢,这些都是过去式了,在新的教育制度里面,这一切的问题都将不复存在,那么,到了那个地步,英语还会是主科吗?

答案是: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大家还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喜欢上学英语吗?是因为那应试去做的一个个题目,是因为那被迫考过的一张张试卷吗?不是,那么是为了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是为了兴趣。

当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对英语渐渐的了解,打开英语世界的大门,知道英语的作用,你们才会学英语。而在学习英语的途中,你会遇到许多的挫折,无数的失败,可能某些时候就会导致你灰心丧气,甚至想想自己是否应该放弃这个科目.......

但是学习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会让你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然后,经过许多次的努力之后,你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能在这方面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而在这之中,你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和满足感,而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然而,学习的快乐不止一种,或者说人的兴趣并不止于一方面。你认为这种东西学了可能很有用的,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你认为这种东西学习起来肯定会很有兴趣的,别人也不一定会听你的。

因为,人所处的领域不同,它们所需要的东西就不同(对你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对他人有用),别人与自己所接触的学习环境不同,它们的兴趣也就不同(你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他人也喜欢).......


所以,即使英语再怎么有用,再怎么与我们息息相关,再怎么充斥着未来的每个角落,甚至可能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学习英语,我们却还是要把这门科目从主科(必修)中移除出去。

因为,答案很简单:一个人对他人生科目的选择权利,是他在学习领域内,最根本的权力。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2:05 +0800 CST  
当然了,如果英语的作用真的会有这么大,那大家也大可不必担心,他早就会自己去学了。而关于这种对未来科学自主的选择,让大家随机应变,也比以前某个人直接安排一个什么科目之类,要好得多。

然后呢,我们还是要接着介绍这个主科制度,在未来的教育制度中,主科里面,语数外有两门都已经被取消了,那么还要不要加什么科目进去呢?或者说,这个在中国教育里延绵了几十年的制度,要不要取消呢?因为从上文关于科目选择制度的讲述来看,我们似乎并不需要这个这个东西啊?

而对于这种说法,其实是这样的,我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有必要向大家解释的一个概念就是:主科是什么?

因为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我们其实是并不太知道主科是什么的,之所以把主科称之为主科,根本原因只是因为它在高考中占得分数高而已,至于它到底有什么意义,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而我们到了今天,就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东西了。在未来的教育制度中,这个主科的意思,就是所有的人,所有经历过文化教育的人,所有接触过知识领域的人,必须要学的东西。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在我们这个世界浩如烟海的知识里,究竟有没有一个重要性达到让所有人都学,而且是必须学的东西呢?

答案,是有的。

而我们的第一个,相信出乎大家意料的,不是语文。而是一门在以往教育制度里几乎被废弃的科目:思想品德,准确的说,是好的思想品德。

其实学习这种东西,有很大程度跟天赋有关,虽然说大部分人都是一般天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拥有着特殊天赋的人,比如我们以前的教育里就经常有一些所谓的“高考状元、读书神童”,而至于延续到古代的封建科举,那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资质在人群中是绝对存在的,包括我们的新型教育制度,肯定会有一些人,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这也就是大部分人称之所谓的真正“人才”。

但不过呢,社会中既然有出现天赋较好的“人才”,那自然也会出现一些天赋不那么好的人存在,所谓不那么好,严格来说,是很不好。我天生就不聪明,天生就不会学习,天生就比别人慢一步,别人都写字了我还在学说话,别人都跑步了我还在练走路,那该怎么办呢?

而这个时候,就更加体现出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了,在新型教育制度里,就算你学了十几年,大字都不认识一个,1+1也不知道等于几,那其实也不重要,因为原因我们上文已经讲过了,没天赋而已,这并不怪你。

而如果你真正的没有学习方面的天赋,在教育这条路上,你就可以选择走另一条道走,那就是思想品德,这个是基本上所有人都学的会的,培养一个良好的品格,遵循你的良知,为社会发挥你的光和热,奉献国家,爱护常人.......

这种行为相对于那些品德不好但聪明的人而言,已经是超越他们百倍了,因为你在内心深处,比他们更加了解人生的真意,以及生命的价值,而至于他们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那只是运气而已。

而关于为什么要把它当做主科里最重要的一环,相信已经不用多说,并且这门课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科目的一点:它也是最具有共通性的。

而这个共通性在于:只要是未来教育能照顾到的地方,只要是生活在学习领域的人,无论你是在哪个国家,哪个角落,无论是什么人种,什么肤色,说什么话,繁衍过什么文明,这种行为都基本上是一样的。

因为这是人性的基础,是永远不可能磨灭的光明。

接下来关于下面,第二个,就很明显了,是国学。而在我们中国来说,就是语文,语文,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传递,精神的象征,自然是需要学习一下的,不过这个学,按照我的理念来说,应该不能像以前一样,不过具体来说要怎么样嘛......

我曾经很严肃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科目与我们学的其他科目都不同。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语文这个科目就是重中之重,而到了现在,则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给大家来分析一下。

因为本来按照我的想法,在所有必须要学的科目中,我们在生活中不能经常用到(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就不用学,就像数学一样,我们只学基础知识,剩下的留给感兴趣的人再去深造。

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关于语文的基础知识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了,要说那些文言文和诗词吧,在生活中也用不到。但好像我们又不能这么放弃我们祖国文化史中的精华,所以,这的确是个问题,就是关于一个度。

而这个度到底在哪里呢?我们语文书里面的那些文言文和诗词到底要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纠结了很久,学这些东西的作用是我们显而易见的,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能够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能够便于我们的情感交流,能够陶冶情操,完善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而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会念几句古诗古词之类的东西,好像就显得“没什么文化”一般。

不过,当我看到“文学修养”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另一个词:科学素养。科学也有素养?没错,它是有的,那么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所有的学科都有属于它的素养?

后来发现,没错,我是对的。语文之所以有属于它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原因在于,你的外在表现。没错就是表现,你如果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说,那么是不会有人觉得你的气质很好的,那么这种东西是通过什么来展现自己的呢?答案,就是你的言谈举止。

而举止的这方面在这里我就不说了,这是属于修养类的,就是另一门科目了。而只论言谈来说,学了语文的又和没学语文的有什么区别呢?答案,就是你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或者说在某些时刻你可以说出一些成语典故出来,达到与与众不同、惊艳四座的效果。

而在网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段子,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的,一个学生提问,语文学了到底有什么用?而下面回答:不背诗文,以后看鸟飞过河流,人家可以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江天一色。而你只能说:卧槽这鸟和水真好看。

大概就是如此。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2:30 +0800 CST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既然我们语文在文学修养方面的作用就在于我们的言谈之中。那关于其他方面的课程(暂定文科),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效果呢?答案,是有的。

历史,关于这个科目,我们学好了的话可以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之中引用一些历史的典故,或者说是像以前的人用过类似的说明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差不多的,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你的“素养”。而关于政治这个科目,相信我应该不用多说,教科书里面有很多的语句都是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甚至如果再搭上里面相关的法律条文的话,还可以直接让你发展成一个职业:律师。

所以说,关于语文科目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句之类,在未来的教育制度中,不是必须的。而不是必须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关于语文之中的文言文和诗词之类,我们就可以除去了。


而接下来第三门,是历史,为什么我要说这个科目呢?因为,答案很简单,一个国家的历史,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来说,是很有必要了解的。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或者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这些语句在某些纪念活动上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中国的历史上诞生过很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为了保家卫国,或者说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建设富强民主的社会,奉献出了他们生命的精力,甚至是所有的一切......

但历史这种东西是不能够记忆的,很容易丢失,所以人们只能把它写下来,写在书本上,让大家去学习。而如果没人去学习,那么他们为了建设祖国而做出的奉献,那些壮烈的岁月,就会永远被历史的黄沙所淹没......我们也一样。

所以呢,为了避免我们的孩子们忘记了这些革命先烈,或者说在某些重大场合都不知道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由来,我们是很有必要普及一下历史教育的,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知道铭记历史,古为今用等词语的真意。

不过呢,这些历史教育,也是跟上文的语文一样,为了让大家能把自己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对自己重要的事情(科目)上去,所以也有必要对大家都要学的历史做一下限制,这个历史呢就不是像以前那样的历史了。

什么上至三皇五帝,下至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时间跨度,那就没有必要了。只学一下对我们现在生活比较有用的,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比如什么新中国成立啊、长征、上文提到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等。

然后,讲到这里呢,这个高考的科目制度应该就算是这么完成了,我们在这未来的考试之中,也将按照这种制度,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

不过具体来说要怎么实施嘛,还得从现实看起。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2:43 +0800 CST  
第二十八章:最后的终点

而到了最后,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东西,包括教育是怎样炼成的,学习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以及我们该怎样去学习等等。

而这些东西,严格来说,都是理想化的。

而什么是理想化的呢?我们来看下面就知道。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按照我上面那样的说法的话,选择性上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大部分人都会上大学。但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国,并没有那么多大学。而用哲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知识需要与现在社会知识机构的容量不足(相对不足)的矛盾。



那么那该怎么办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看起来貌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现代中国的教育资源。

中国人为什么要读书?他们又为什么会对读书这种行为这么看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要追求上进,他们要出人头地,他们更要求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公平。

但现实是不公平的,在现代中国的教育资源中,暂且抛开那些贪污腐败和依靠权力垄断的人不谈,最最关键的在于:中国没有那么多资源啊。而在没有那么多资源的情况下,你若是想要一个全部都公平,强制所有在受教育的人都能够上大学的话,那么后果就只有一个:全部都不能上。

对,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到完整的教育,而如果学生少了大学这么重要一环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学生的质量就会差很多了,甚至可能在很多地方的成就,因为资源短缺的原因,都拿不到。

所以,与其一个人都得不到,还不如让那些天赋高的人先得到,那些天赋比较差的人就只能先吃吃亏,等到后面生产力发展,教育资源充足了,再来想办法。

但是,那些天赋高的人不是你说他天赋高就天赋高的,而且中国人那么多,国家不可能一个个出去找吧?再加上这个东西还必须能服众,能被大伙儿承认,能让大家感到公平的制度,才能拿出来用。

既要选拔人才,又要公平,还要能被大伙儿承认,往上面一想,好像也只有一个制度能够达成这个成就了吧......

这,也就是我们读书的由来。

这,也就是无论现代中国教育有多么荒唐,有多么的偏离本意,甚至连选拔人才这个作用都失去的情况下,它依然在那里挺立着的根本原因。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很重要,但其实严格来说它并不算上个什么问题,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它只有一个。

没错,它只有一个,而这个能决定中国教育是否存在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呢?答案,就是高考,只有高考的选拔制度是不能动的(暂时),而关于其他的方法,都并不重要。

而在这些其他的方法里面,自然也就包括了我们这一整本书都在讲的主题,那就是教育的方法。这个东西的组成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们可以改,就像上文说过的一样,按照我们所了解到的,所需要的方面,来进行改变。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3:46 +0800 CST  
而讲了这么多之后,接下来我们来回答那个刚开始时我们提出的问题:现在中国没有那么多大学,那该怎么办呢?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一个现实情况是:这种因为没有钱而上不了大学的人,实在是不多的。

虽然现代社会也存在那种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打工的情况,但毕竟还是少数,除了独生子女优势之外,其实还要归功于一点,那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而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其实我在这里还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段子,准确的说还不止听过一次,应该说是几次。虽然他们用来表达的语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国教育其实根本就不用改,我们在未来的时间里只要做一个字,等,就行了。

而为什么只要等就行了呢?下面就是它的经典回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一带一路”进展顺利,各行各业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国内市场规模扩大一倍,人均GDP.......

总而言之就四个字,国家富了,大家都有钱了。等到那个时候,医疗和养老有了保障,工作和学习机会因经济领先而大增,你还会望子成龙吗?你还会逼孩子拉小提琴吗?高中还会分重点和普通吗?你还会买学区房吗?大学还用考吗?到时候教育会成什么样,还用我教你吗?

这段话其实就跟我们上文所提到过的那个“如果毕业生大多数都能找到每月过万收入的工作,那么他们高中的生活大可非常轻松”,是一样的。

乍一看,它们好像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不对,我可以说,其实事实根本就是这样的!没错,中国教育的确是需要等的,因为答案很简单,我们为什么会出现像现在这种情况?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资源的不足,而如果按照它那样的说法,等到生产力越来越发展,教育资源充足,人人都可以上大学的时候,那么问题也就自然的解决了。

不过,不是他说的这种等法。

为什么呢?因为答案很简单,同理,如果再按照他这样的说法,我可以说,现在中国的几乎所有制度,都不需要改,都只要做一个字,等就行了。就比如我们现在网络上的一个非常热点的问题:反腐,如果按照它的说法的话,那我们还要反什么腐?也只需要等就行了,因为我们什么都不用干,反正最后那些贪官们都会有钱,有钱了自然不就不贪了?

可是现在问题能按照这种方法解决吗?这种自欺欺人,仅仅在于安慰自己的行为会对现实有一点点帮助吗?根本不会,所以,综合来说,这基本上都是基于网络上某些人对未来美好想象之中的,瞎扯。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4:36 +0800 CST  
而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你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地步,也就是所谓的“人人都可以上大学,人人都有钱”的那个地步(这里的有钱大概指的就是中产阶级,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很少,而什么时候能让我们大部分人都达到中产阶级嘛,自己去算)

我只问一个问题,你怎么才能到达那个地步呢?其实说到底,关于这个问题就只有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优秀的制度,而另一个就是生产力。在这里关于制度的方面我就不说了,单纯的讲生产力,我们怎么发展生产力呢?

在这里光靠等是不行的,于是我想起了邓小平老爷爷说过的一句话: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于是,答案就出来了,我们最好是能发展科学技术。但如何才能发展科学技术呢?对此,我曾经思考了许久........最后发现,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提关键的不是环境,也不是设备,而是最重要一个东西,人才。

而如何才能培养人才呢?我们绕来绕去,最后发现答案貌似也就只剩下了一个:那不就是教育嘛。


所以,虽然现在我们的生产力还不足以能使我们全部过上幸福的生活和有钱上大学,但是,改革过后,这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我还是这么认为,以中国人的智商,只要不自己折腾自己,有一个开明一点的制度,不让它去压迫我们的思想和学习兴趣,那么,中国是不缺人才的。

再加上我们现在的人口基数,关于人才数量的原因,大家就更加不用担心了。这种情况用政治书上的话语形容就是: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能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这,也就是教育的作用。

好了,未来也展望了,我们该回到现实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这样的:

第一、现在中国大部分孩子还是上的起大学的,不要担心。

第二、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中国的未来会很可观,将涌现出无数的科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自然也就会得到发展。未来的中国,只要不出现大的变动,只会越来越发达,不会越来越落后,到了那个时候,再加上一点点的维护贫富差距的制度,就很容易全部都能上大学了,生产力上去了,老百姓自然也就会过的更加幸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是没有理由滴。


而在最后,我把我在写这本书期间看到过一句感触比较深的话送给大家:

“你是要当一辈子的懦夫,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
来自心底的革命呐喊,只为惊醒少数人”

这,应该也就是我当初内心的真实写照,不过,公理与正义,更需要大多数人来维护。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4:45 +0800 CST  
好了,完结撒花,该说的我都已经在书里说过了,对于能看到这里的朋友来说,我只能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是无法继续的,这个帖子也因为一些意外删了很多次,可能有很多看过我的朋友都消失了,不过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上,能相遇,就是缘,所以我在最后说一声:谢谢大家!再见了~
楼主 ty_丶天空1  发布于 2018-03-24 09:38:35 +0800 CST  

楼主:ty_丶天空1

字数:58810

发表时间:2018-03-23 18:38: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24 10:35:14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