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先发文回击:杨继绳是怎样走向"饿死3600万"重大谬误的?(转载)

世上“小人”太多,故“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1-31 14:22:26 +0800 CST  
毛泽东的中国,正在大踏步的走到世界的中央!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1-31 14:22:43 +0800 CST  
太阳一出闪金光歌词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身暖哎
毛主席思想的光辉
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主席的思想传四方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
男女老少齐参战哎
人民战争就是那
无敌的力量
无敌的力量



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哪怕敌人逞凶狂
咱们摆下天罗地网哎
要把那些强盗和豺狼
全都埋葬
全都埋葬
要把那些强盗和豺狼
全都埋葬
全都埋葬
把他们全埋葬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1-31 14:36:01 +0800 CST  
一位国外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毛,是个迷,区区十几人,竟赤色了中国?毛,在赤色了的中国,有众多追随者。毛,是个迷。毛,让他的人民有一种自豪……”“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的这句话传遍世界且历久弥新,成为举世公认的、“毛泽东感动世界的名言”之首!西方人认为,这句话最能代表毛泽东的精神世界和他的民族精神。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1-31 14:51:17 +0800 CST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2:19:35 +0800 CST  
毛泽东:社会主义中国的奠基人
文章来源: 中共党史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中国的奠基人

蒋建农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他和他的战友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以此指引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他因此而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和实施向社会主义进军的伟大战略,用非暴力的和平手段,顺利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中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他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奠基人。

一、适时开展三大改造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早有明确的论述。他最初设想,民主革命胜利后经过15年或更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待条件成熟后,再一举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他3年后就改变了这种设想。这主要是基于: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归国有和对帝国主义在华资产的清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工业经济的主体。第二,战争创伤迅速得到医治,长期在帝、官、封统治下受到严重摧残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52年全国工业和手工业总产值不仅较1949年增长近1.5倍,而且超过战前最高水平1936年的22.3%。农业总产值较1949年增加48.8%,比战前最高年份1936年增长18.5%。第三,经过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使几亿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被彻底清除。第四,在党的利用和限制政策下,经过调整工商业与民主改革,特别是经过“三反”、“五反”,原来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性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成为被纳入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管理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的、工人群众监督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五,朝鲜战局已经稳定在三八线,美帝国主义直接对华进行武装侵略的威胁已经解除;国内则通过镇压反革命与剿匪反霸,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成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推动力和基本的政治保证。此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的鼓动和全国上下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与憧憬,以及国际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阵营的严重对垒形势,都对新中国的发展走向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这样在1953年6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适时地提出:“党的任务是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就意味着从原来的先建设、后改造,转变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学术界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结论产生疑义。特别是鉴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扶持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很快,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就有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议论。那么,当年的转变是人为的拔苗助长,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决策呢?产生这种疑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中国原生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存的环境与其本身的特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胚胎上滋生的,或是在其夹缝中生长的。虽然相对于封建的生产方式,它是先进的,但其本身除去雇佣剥削的固有特征之外,还具有许多先天不足。如规模小、技术落后、家族行会式管理、寄生性等。这些不足,不仅严重制约其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53年开始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而且是对其所具有的封建因素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而我们的一些论者则只强调民族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对它的严重缺陷却视而不见,把它们同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简单地类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共同纲领》确定的限制与利用政策,曾两次调整工商业,在此基础上开始实行公私合营。据陈云在一个报告中指出:全国私营工厂约有13万户,到1955年上半年只有1900多户实行了公私合营,其余的12万多户大都是小厂、落后的厂。由于技术设备差、管理落后、产品成本高并且不合规格,如果国家让出生产任务给它们,就等于把先进工厂的任务让给落后工厂,这在经济上是很不合理的。“因此,改组非常必要,不改组就不能安排”。于是,国家实行了按行业改组并逐步公私合营的办法,把一些很小的落后工厂并入大厂、先进厂,或者把若干个小厂合并为一个大厂,再就是干脆淘汰一些没有改组必要的厂,把工人和职员安排到其他厂去。在这个过程中,除去努力使各个企业原有的生产要素得到较为优化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之外,还改变其管理方式,保留有经验的资方人员继续参加管理,同时融入公方人员,再加上工人的监督,从而提高其生产规模,改善管理方式,最终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事实上,在这场涉及几亿人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社会生产力不仅没有出现倒退或停滞,而是持续高速增长。以公私合营工业的产值为例,本年度与前一年比较(剔除当年新增合营企业的产值),1950年增加17.3%,1951年增加31.4%,1952年增加32.3%,1953年增加28.3%,1954年增加25.1%,1955年增加29.1%。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达191.1亿元,比1955年增加了32%。195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55年增加16.5%,1957年又比1956年增长7.8%。到1956年底,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经确立,亿万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政治热情,社会主义制度立刻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195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1388亿元,其中工业784亿元,农业为604亿元,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破天荒的事情,可以说是在比较低级的水平上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领导这场社会大变革中,不仅摸索出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农业集体化道路,而且创造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在利用、限制和改造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逐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产阶级实行逐步的和平赎买。从而解决了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问题,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其关于和平赎买与国家资本主义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石。对此,邓小平曾予以充分肯定:“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了和平改造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我们的生产不仅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得到了发展,既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教育了资产阶级。”

二、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它彻底改变了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和社会化生产的主人,并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关系,即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确立与否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否建立。新中国刚诞生时,国营工业的总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4.2%,到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1952年已经进一步增加到52.8%。这时,国营经济在整个工业经济中,不仅起到领导作用,而且已经居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包括手工业)只占43.1%,其中现代工业总产值仅占26.7%。公有制经济还远没有居于主体地位。正是由于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特别是个体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才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中国的绝对主体地位,才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保证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在新时期我们党能够顺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纠正过去曾经有一个时期片面地追求单一公有制形式和僵化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条件。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有材料统计,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总产值与总资产也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统计口径不一,尚未见到国家权威部门的准确统计)。但是,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受国家宏观政策和现行法律规定的调控与引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现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性质没有变,只是把家庭经营方式引进集体经济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的有机结合。邓小平认为,农业要有两个飞跃,一是要长期坚持废除人民公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个飞跃,“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因此,目前在经济总量上仍是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第三,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公有制经济并没有停滞,而是同样有了快速的增长。以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为例,1978年是0.72万亿元,2007年增加到35.5万亿元。第四,随着混合经济的发展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长,以及集体经济性质的各种新型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城乡的大量涌现,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如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明确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说明,我们实行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并没有改变公有制在中国的主体地位。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5:58:26 +0800 CST  
三、夯实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在上层建筑方面,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将新中国的国体定性为“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对国体的这一表述,60年来始终没有改变。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却发生过实质性的重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基础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进入过渡时期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之后,工人阶级成为彻底摆脱雇佣剥削的工人,农民由个体劳动者变成走上集体化道路的农民,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结成更加牢固的联盟;与此同时,小资产阶级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因为丧失了自己的经济基础,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这样,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的阶级基础。这说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上层建筑的阶级基础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仅如此,在政权形式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新中国成立时是通过协商制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开国大典后,仍是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召开各地各级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成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后,在全国普选的基础上,于1954年9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开始正式实行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政体形式既保证和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的民主权利,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行分离和三权分立的政体彻底划清了界限。在那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还讨论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当时在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解释这部宪法草案时,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的宪法是属于社会主义宪法类型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在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成为社会各界普遍的共识之后,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亿万农民工,他们也加入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尽管他们的户籍还是农民,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传统的工人毫无两样,他们当然也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工人阶级队伍空前壮大,他们不仅仍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且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密切相连,呈现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点。特别是亿万农民工的加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密切了工农联盟,从而夯实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与此同时,因为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利益关系,事实上,也形成了新的利益群体。但他们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一起,被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属于新时期人民的范畴。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得到巩固与扩大。

此外,毛泽东还为新中国确定并实施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集聚较多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当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因民族问题四分五裂时,人们无不深感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切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思想和他为新中国确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英明与伟大。这些政治制度对新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

在创立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新中国国体、政体等基本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注重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努力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新中国各项事业,尤其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评论美国政府“白皮书”时,他就号召少数对帝国主义尚存幻想企图走中间路线的知识分子,“丢掉幻想”,“站到人民大众方面来”;1950年6月,他在七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等几门课程”;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克服“亲美”、“崇美”、“恐美”思想,激发反美爱国热情,投身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春,毛泽东根据电影《武训传》放映后所反映出的一些社会倾向,亲自为《人民日报》撰写社论,发起一场思想批判运动。他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武训的行乞兴学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环境中来重新考察,并提出新见解,以宣传历史唯物主义,促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随后,毛泽东又领导兴起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他认为:“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并强调要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方针,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通过组织各界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社会实践,以及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促进其世界观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领导开展的对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的普及教育,顺应了意识形态必须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客观要求,得到全国人民和广大知识分子的自觉拥护和响应。全国上下的思想觉悟普遍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根本的转变。各界群众在衷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的同时,开始自觉自愿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庄严地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对新中国各项事业和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五、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及其历史性突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伊始,毛泽东就率先开始探寻与苏联不完全相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对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经济状况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最早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他独创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可以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他提出并阐明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这样一条有别于苏东国家的,实际是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主要矛盾、基本矛盾),特别是创立了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提出要对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兼顾国家、集体和生产者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要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办法等;他系统地论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并响亮地提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尽管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从微观到宏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是,在领导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他认为:“在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还拿取定息,也就是还有剥削;就所有制这点说,这类企业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一部分也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完全社会主义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个别问题上,还需要继续解决。”因此,他在实践中比较注重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公有制的高级形式,而这种做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严重脱节的。与此相关,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有某种程度的教条化理解。加上对中国所面临的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和由之而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使得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一些偏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秉承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打破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僵化理解及其相应的思想禁锢,摆脱了苏联式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从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坚持和巩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前提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有益的经验、技术、资金,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了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抚今追昔,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5:58:53 +0800 CST  
毛泽东时代28年是改开30年GDP总和的12倍

毛泽东时代28年光基本建设创造就是3000万个亿,是改革开放30年GDP总和的12倍。

毛泽东时代28年时间,光是基本建设一项创造的成就是3000万个亿,是改革开放30年GDP总和的12倍。就是说再有12个30年也不可能创造出毛泽东时代所做出的巨大成就。

那么现在的成绩是怎么创造的?比如你的企业本来一个亿总资产,放到股市一元一股就是一亿股,明天大家在买,股票涨到10元一股了,你就已经创造了10亿了,但是大家不能全部拿走,拿走就马上破产,需要依靠大批虚假数字撑着。

网友介绍毛泽东时代成就,光是农业水利工程一项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而且现在人的思想变化了,拿钱还创造不出这么大的成就。

(毛泽东时代28年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m3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m3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m3。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m3,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以来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惑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

毛泽东时代国务院一直强调,各个地方一律不准搞楼堂馆所,不准搞表面的东西,而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百年大计的基本建设,投入到人民最需要的方面。如果当时允许建设搞楼堂馆所和地面景观,那么全中国所有地方早就成为大花园了,那时人民最勤劳。当时短短十几年时间,建设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且全国解放就投入了三年朝鲜战争,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十五个国家的进攻;55年又发动了解放海岛的战争;59年平息西藏叛乱,解放了百万农奴;不久打败了印度入侵;接着美国企图以越南作为桥头堡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国人民义不容辞支持越南抗拒美国。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把连续不断的战火控制在国门之外和周边地区,利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国人民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抓紧时间大生产、大发展。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从一穷二白开始,既然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农业水利工程一项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是改革开放30年所有GDP的总和,那就是说,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100%是多少呢?乘个十就是2400万亿,如果加个92。8,那起码有3000万个亿,那么再搞十二个30年改革开放(360年)的总和还赶不上解放28年创造的伟大成绩。

如果以毛泽东时代28年创造建设的速度和精神面貌发展下来,那么现在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那么可以说,所有的地方都已经彻底地重新平整,重新改造过了,少说也得相当于6000万个亿,全中国人民都是富翁了,中国到处都是黄金铺地了。

如果有6000万个亿打下基础,我们国家还会贫穷吗?人民还会贫穷吗?

人人知道,有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前面有3000万个亿打下基础,而且没有外债,没有内债,个个工厂和农村生产队都有相当积余,比起刚刚解放时一穷二白两手空空当然更加容易发展了。

然而正是在这个经济基础已经扎实的时期,他们首先把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农村所有积累被搞个精光,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收割机、包括灌水系统等全部遭到破坏,集体财产遭到破坏,农民从新走上了单干原始的艰难困苦的人力劳动作业。

接着大批大批地破坏国有企业,直到工人下岗,集体和国有企业全部搞完,再出卖土地,砍伐下28年种下的树木所成的材料、摘了28年辛勤劳动种植的果实,他们还恶毒地毁谤抹杀种果树的人,甚至蛊惑人心,说毛泽东时代经济崩溃,以此来标榜摘桃子的人创造了多少成绩。这不是洗钱吗?最后,没有东西买了,就把国家经济控制权出卖了,贪官们带着大量的人民的血汗钱举家逃跑,没有逃跑的已经做好准备,结党营私,里通外国,吃里爬外,欺压人民,破坏社会主义祖国的稳定繁荣,他们心里最清楚,只有把中国搞成为第二个苏联,搞成为阿富汗伊拉克那样,他们才能够最后蒙混过去。倒退就是罪犯的出路!

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只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问题解剖问题,才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

----------------------------------------------------

毛泽东时代的成就(附明细表)

人本经济的成功尝试

"毛泽东不懂经济"几乎成了定论,而被海内外人士所接受。至于这个结论的根据是什么则很少人细究。就井冈山和延安根据地时期来说,在中国也算是最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满足几十万军民的生活和战争需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没有成功的经济管理能力,要确保根据地的长期生存是不可想象的。建国之初,中国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基础,甚至连灯油要靠进口。经过二十八年的高速工业化,中国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在毛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文革"期间,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也在10以上。这样的高速增长居然被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贬之为"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让人不仅要问:"何处不是边缘?"

以下是几个关键部门的发展数据:

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

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

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

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

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

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

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亿零四百万吨,

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

同时,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从连洋钉、洋油也几乎只能靠进口的一穷二白的国家到在极短的时间内制出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位列世界第三的“二弹一星”!毛泽东逝世时我国成为世界第六的工业强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改革开放二十二年所建铁路仅一万多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兴建了五万多座水库。

在文教卫生方面,在"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的投入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建立了近千所大专院校、数千所的各类中专及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

在"文革"期间,学龄儿童根本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与现在普遍存在的失学儿童现象形成鲜明对照。在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也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下同)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成就是在国际环境恶劣、大战不断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在毛逝世时,即没留下外债,也无通货膨胀,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基数低,即使保持10的年增长率也难以支持如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支付如此庞大的教育、福利和军费开支。实际上,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增长数据并没有反映经济的实际活跃程度,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另一大块未被计入的经济成分,如果按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是劳动力的成本。例如,在华北平原上某低洼处修建一座水库,因无需炸药开山,也没有机械参预,只有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造,这座水库的建设成本约为零。这一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经济统计数字上根本反映不出。但同样一座水库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造,其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投资部分,建成这座水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将等于其实际投资额而被计入。铁路建设是另一特例。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因多建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工程之浩大是难以想象的,最著名的要数桥隧占30以上的成昆铁路。在今日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难于应付如此庞大的铁路工程项目。但当时铁路建设是由劳动力零成本,训练有素的铁道兵完成,在低投资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毛泽东时代,劳动力开支的低微对确保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至此重新回到主题,即到底何谓"懂经济"?如果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衡量领导人是否懂经济,那么毛领导下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不包括广泛存在的劳动力零成本所关联的经济活动)无疑证明毛泽东是一卓越的经济领导人。是否只有懂得市场经济才能称之为懂经济呢?市场经济是否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短短二十八年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给了一否定的回答。

以毛泽东的智慧和他在旧中国生活的经历,他不可能不知道市场经济、股票市场等概念。但他试图寻找发展经济的一条新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快地赶上英美等发达国家。这条新路作者称之为基于计划的"人本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它并不否定货币,但仅作为调节物质资源的手段,而不用于购买劳动力。而市场经济体系中,人和其它生产资料一样,不过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相对而言,人本经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但它的实现需要较苛刻的环境,即:高尚道德的领导集体,群众觉悟的空前提高,明确的发展目标,将个体意志转化为群体意志的共同信仰。相对来说,市场经济实现的条件比较简单,即为个人欲望的实现创造一公平竞争的环境即可。

综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将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他领导下的军人和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这是他领导下的军队战胜强大对手的重要法宝,也是他领导下的群众在没有物质刺激情况下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的重要原因。这是他比其他领袖们远高一筹之处。

虽然人本经济已不适于今天的现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昨天的理由。毕竟毛泽东创建了适于人本经济发展的环境,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对昨天的简单否定将使今人失去了吸取其精华,并完善当前市场经济的机会。毛泽东的经济实践为人类的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思路。未来的经济学家将会发现,毛泽东的人本经济实践很可能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未来状态,毕竟它比市场经济更好地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当然也能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譬如,中国在工业和科技基础极其薄弱的环境下,只用十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并不很差的基础上并同时还伴随着技术的引进,至今推不出一辆象样的国产轿车。

当邓小平否定毛泽东的经济成就时得到群众的附和,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邓小平发展消费品工业,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为重点。而毛泽东时期,敌对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不得不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重工业优先、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等。对于象新加坡这种小国来说,出口导向是唯一选择;中等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等,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则为合适选择;但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兼顾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就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不二选择。除军品工业的需要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对基础装备工业和工业母机提出了庞大的需求;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完全依赖进口根本不现实。没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重工业基础,邓小平的轻工业,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将不得不拿出大量的外汇去购买昂贵的电站设备、大型机床、采矿机械和载重车辆;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引进就成了一句空话。邓小平主导下开始的以上海宝钢一期工程(180亿美元)为代表的洋冒进,耗干中国全部外汇,导致巨额财政赤字,几乎断送了"文革"结束时还不是很坏的中国经济,就是一突出的例证。没有毛泽东时代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原材料、军工企业和三线企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今日的中国将面临更加棘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单地形复杂的中西部地区交通设施等基础建设就足以让邓小平的改革无所夸耀。很明显,轻工业的发展要比发展重工业和搞基础建设容易的多。

令人遗憾的是,当中国人在吃完第十个饼不再肚饿时,将前九个饼的功劳忘得一干二净。当一些国营企业的退休老工人因目前企业的困境而不能及时领到退休金时,中国政府和民间是否已忘却了他们的贡献?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个人不计酬劳,国家高积累的情况下,才有了中国工业化的辉煌成就,才为今日丰富的消费品供应打下雄厚的基础。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7:14:40 +0800 CST  
社会主义艰难探索时期(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

1月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月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月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月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月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月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月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月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月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月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月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15日广交会开幕

11月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月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月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月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月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月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月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月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月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月21日《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月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月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月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月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月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月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月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0月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月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月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月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月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月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月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月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月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月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月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月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月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月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月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月30日调资28%。

12月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月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月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倭国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月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月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月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月13日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月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地。

4月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月4日 中国倭国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月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月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月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月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月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月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月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9月26日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月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月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月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月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7:19:28 +0800 CST  
1974年

1月12日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月21日

国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月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1月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月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月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月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月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月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月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月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月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月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月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月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月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月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月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月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7:27:40 +0800 CST  
1975年

1月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月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1月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月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月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月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月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月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月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月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月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8月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月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月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月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月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月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月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月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月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月15日

广交会开幕

4月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月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月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5月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月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月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月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月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月28日 唐山地震。

8月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月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月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比1966年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告诉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1 17:28:06 +0800 CST  
浅析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2016-12-26 19:57 三农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3周年纪念日,这位为新中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开国领袖,走的时候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分钱遗产,却给全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光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本文就毛泽东同志在农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思想及其深远影响进行简单分析总结。



自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土地终于从地主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虽解决建国初农民的土地问题,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旧改变不了我国农业落后的局面。为此,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最终提出了农业合作化思想,使得我国农业得到大幅度发展。农业合作化思想着眼于我国经济建设、未来发展、农民的社会地位以及生活质量等的改变,其历史意蕴极为丰富、深刻,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拙。



农业合作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农业合作化是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集体化思想的重要实践思想,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1949年建国后面临现实客观国情,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从现实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即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



(一)、整合农业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主要是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大国。农民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分散不集中,农业生产不能形成规模化机械化。因此,就需要通过大规模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社会主义改造把贫苦的农民及土地和农业资源集中和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分配,从而改变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不足,农民思想的涣散、生产资料不足以及土地分散带来的农业生产生活问题。从而优化农业资源,形成规模化生产。



(二)、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共同富裕

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总结我国几千年来落后的农业思想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一切经验和成果,从而提出变革生产资料私有的个体小农经济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合作化经济,其目的旨在使我国从落后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经济,同时为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制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广大的贫苦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人人共同劳动,共同富裕。



(三)、提高农业整体实力,助推工业经济发展

农业合作化思想通过促进农村的发展以及农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来推动我国落后的国民工业水平的发展,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在推动工业大力发展以后,转而反哺农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大工业和集体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社会主义通过农业合作化思想,不仅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农业经济,而且还有力促进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



农业合作化思想对现代农业的影响

农业合作化思想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思路和政策,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思想和实践基础,对当代我们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跟价值启示。



(一)、有利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新增人口较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使得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并不能实现实质性的改变;农业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等现状在较长的时间内也没能有所改善,所以,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问题便成为了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后自1982年到2016年,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以“三农”问题为主题,说明“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的持久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尤为重要和迫切。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改变当前农业经营生产方式就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施了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发掘了农业生产潜力,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深入,这种生产模式在经营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弊端。

农民土地经营生产规模小,土地被分散成若干块,无法进行统一生产,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推广以及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无法耕作,农村土地的分散使生产成本过高。我国自加人世贸组织以来,国外农产品以其自身的优势进人国内市场,使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受到严峻挑战。面对这种严重的形式,我们一定要及时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



进人21世纪后,党和政府重新提出新型的农业合作组织,并进行建设及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逐步走向节约化和规模化,这一发展就与实现我国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相适应,也为我国三农问题进一步的解决提出厂更新的思路和措施,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农业合作思想的原则、意义、方针以及策略等,无疑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厂借鉴,促进厂我国当代新农村合作社的进一步建设及和发展。

(二)、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建国初期,我国除了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外,经济也十分落后。毛泽东同志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十分关注,要求改变我国农业的落后面貌,并指出我国要由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家,使我国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实质上实现现代化发展。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对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思考始终与先进的农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农业不但属于国民经济基础,而且还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理论体系中看出,这四个理论主要就包括了现代化的工业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国防发展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发展,可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社会转变的重要性。



当前党和国家要想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完成农业和工业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农业基础性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大力吸收和借鉴毛泽东同志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中关于农业与工业的理论和经验,尤其是借鉴把农业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助推器,以及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的关系的思想。

(三)、有利于重新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这是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具体矛盾提出的,即小农经济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改革,从而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重新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有利于缓解分散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能够促进大规模农业生产和经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农业合作化的思想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体制改革和创新都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农业合作化思想所确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必然是中国农业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依据我国客观实际提出的现阶段的重要奋斗目标。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更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目标。毛泽东同志农业化思想尽管萌芽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是它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和道路以及“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大工业和集体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这些等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能够为全面建社小康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众所周知,农业是各类产业的基础,是重重之重,无农不稳,无农不富,无农不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几十年执政实践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体现。毛泽东同志农业合作化思想很好的诊释了这一点,为我国农业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效显著,重新学同志对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探索,对现代快速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谨以此文献于关心农业、热爱农业的朋友,让我们秉承毛泽东同志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一起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2 15:16:06 +0800 CST  
我只知道,80年之前的人都有兄弟姐妹。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2 22:53:28 +0800 CST  
80年,中国人口近10亿。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2 22:54:32 +0800 CST  
这是事实吧?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2 22:55:57 +0800 CST  
一群读了免费书的人,在骂免费读书时代,真滑稽!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3 09:49:20 +0800 CST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3 18:57:50 +0800 CST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争取胜利!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5 00:51:53 +0800 CST  
1962年发生的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军力的一个顶峰,中国仅以边防部队3万余人就重创了印军一国主力,占领全部争议土地,逼得印度全国动员并乞求美国干预,在全世界丢尽了脸,而中国威名大振,并且因为此战还落下一个好名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

这一战,作为总指挥,毛泽东有三大智慧至今令全球军事家们叫绝。

一、是中国战略环境十分险恶,毛泽东居然敢打。

当时中国刚刚结束三年困难时期,尤其是国内自然灾害刚结束,台湾在东南沿海叫嚣要反攻大陆。国际上,中苏开始交恶,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都站在印度一边,英国不说更是一屁股坐在印度一边;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不少第三世界国家都站在它一边。中国是经济、政治上都有困难。因此,毛泽东等人在军事上本来不准备出手打印,只是印度太嚣张,欺人太甚。于是,毛泽东一巴掌拍到桌子上说:“印度搞我们那么多年了,我们也该搞他一下。”

二、是时机选择得当

当时隆冬将至,毛泽东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出兵。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动手。结果,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中国见好就收,充分并且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打得有利。

三、是打得好

战后,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此战中国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解放军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马上主动撤军。毛泽东、刘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四、是收得好

中国军队迅速回撤,还将缴获兵器维修一新送回,战俘及时送回,此举令印度的达维尔等人既汗颜又口服心服。

中国收兵之时,美国的航母已开至孟加湾企图干预;苏联准备给印度新印武器;英国的新装备已经运抵印度,大战再次一触即发,哪知毛泽东战略运筹确实高人一筹,一撤兵,让几个霸王顿失了目标,劳而无功。


毛泽东通过1962年中印边境一战,赢得了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5 00:54:09 +0800 CST  


楼主 ibookman  发布于 2018-02-05 13:46:11 +0800 CST  

楼主:ibookman

字数:89961

发表时间:2018-01-29 21:58: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7 19:27:49 +0800 CST

评论数:9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