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补上图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08 21:59:14 +0800 CST  
0369、棕叶狗尾草
棕叶狗尾草,禾本科(Gramineae)狗尾草属(Setar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etaria palmifolia (Koen.) Stapf

我知道棕叶狗尾草这种植物比较晚了,能够确认更它更晚,可是见到它的时间却相对较早。说起来自己与植物相遇也是各种情形,自己见到棕叶狗尾草后,实际上对它印象挺深刻,棕叶狗尾草的叶相对来说非常宽大(有些像箬竹叶),叶面上纵纹明显,看上去清爽干净。但我压根没想到它会是狗尾草属,甚至还怀疑是不是禾本科。
后来大约是多次在论坛、QQ群等处见到棕叶狗尾草的照片,唤起了些许记忆,同时也纳闷:怎么它会是狗尾草属?

2013年7月28日,在泰顺县司前镇黄桥乡,寻雨老师告诉我皱叶狗尾草、棕叶狗尾草这两种狗尾草属植物,并说:这两种的叶面纵向皱褶都很明显,棕叶植株和叶都要大得多。自己想起来棕叶狗尾草其实以前在金华的山里见过多次,并能回想起见到它的一些具体地点。

2015年8月21日,写青眼草木到淡竹叶。查CFH照片,有一些是2008年9月16日在上海植物园拍的,自己在2011年上传后鉴定为淡竹叶。在CFH查了淡竹叶照片,发现自己是误鉴定,花序不像。又在巡山群里请教。网友花果菌回答是棕叶狗尾草。一下想起来确实是它。

狗尾草属花序分二型,一中是花序紧缩呈圆柱状(也就是狗尾状),另一种疏散不呈狗尾状,棕叶狗尾草的花序就是疏散的。个人觉得,不呈狗尾状的用狗尾这个称呼就显得别扭。

至于上面提到的皱叶狗尾草,见到的次数实在在少,等熟悉了再记。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09 21:14:48 +0800 CST  
0370、高粱
高粱,禾本科(Gramineae)高粱属(Sorghum),一年生高大草本。
拉丁名: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最早大约是从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词“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知道高粱。记得父母也对我说起来过高粱,因为他们是山东人,以前家乡的粮食作物以高粱、玉米居多。父亲还告诉过我,高粱秆叫秫秸。而金华一带,粮食作物则以水稻为主,也有种麦子、玉米,高粱却难得见到。
读初中时,课文里有郭小川的诗歌《青纱帐甘蔗林》,隐约记得那诗的情绪非常饱满。青纱帐指的就是成片的高粱,我当然是没见过。至于甘蔗林,在金华也不多见。
大约是1987年,看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后来张艺谋又拍成了电影,也看过,对里面连绵成片的高粱地印象深刻,对姜文把一小片高粱踩倒的镜头也印象深刻。

2009年10月16日,在金东区小项村附近的田野里见到一种自己以前未见的农作物,应该算是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叶有些像玉米,已经结出了穗,也还有花。自己猜测是高梁,回家上网查,果然是。
大约2010年,在金华孝顺镇见到几处小片的高粱,规模都不大。猜测可能是用来酿酒的。
那以后每年都能见到零星种植的高粱。

《中国植物志》高粱属描述:“小穗孪生,一无柄,一有柄。”觉得这个比较有趣,自然的演化真是千变万化。但是与之相关的有趣或无趣的问题很多,比如不同的小穗开花结果的情况是否一样。植物志的内容有些现在还理解不了,有些则了解不够。

写“青眼草木”到高粱,想了解它的来历,查了些资料,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似乎有些来历不明。由此引起了我对中国古代粮食作物是什么的兴趣,但是这个问题更加宽泛而复杂。这些也只能等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记录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0 21:33:49 +0800 CST  
0371、结缕草
结缕草,禾本科(Gramineae)结缕草属(Zoys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Zoysia japonica

2009年9月24日,在永康倪宅村的小山山梁上,见到一种禾本科的草,当时觉得有些像狗牙根,但可以肯定不是,茎和叶都有差别。
记得好像是不久后就在什么地方请教知道是结缕草,但是查不到记录了。

《中国植物志》结缕草属描述中说:“我国现知有5种和1变种。本属植物多用作固沙保土、铺建草坪或运动场。”
《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3种:细叶结缕草、结缕草、中华结缕草。
根据上面的说法,我猜测可能大多草坪上都是结缕草属(自己就叫它们草坪草),草坪上的草开花曾多次见到。查对自己拍的照片,这种草的花序比较有特点(术语叫做小穗覆瓦状排列),结缕草属大概不会错,具体的种则难以确定。

草坪上的结缕草是随处可见,野生的似乎只在倪宅的山上见过一次,可现在我有些怀疑那里的是不是野生。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2 12:46:01 +0800 CST  
@巷底臭椿 2015-09-12 22:39:49
奇花异草不知道名字也就罢了,这些几乎每日必见的而不知其名的小草最令人汗颜,特别是有了小孩之后
-----------------------------
真奇形怪状的反倒容易辨认,禾本科的小草对我太难了,也是硬着头皮多了解一点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3 21:07:34 +0800 CST  
0372、黄背草
黄背草禾本科(Gramineae)菅属(Themed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Themeda japonica (Willd. ) Tanaka
注:FOC已修订为:Themeda triandra Forssk.(阿拉伯黄背草)

2005年9月24日,在金华罗店镇山上见到一种草,比较有特点。10月11日在踏花行论坛请教后知道是黄背草。但是因为可能那山上也有很多橘草,自己把两种当成一种了,也就是说把橘草也当成了黄背草。说到底还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足。
奇怪的是后来自己多次上山,似乎没有再拍过黄背草(见到过没有也无把握)。

写“青眼草木”到橘草,自己才发现了以前的鉴定错误。
现在对黄背草还是缺乏了解,植物志的描述有些术语还是不太懂,很多细节也未能观察到。反正黄背草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小穗上很长而扩散的芒,再见到有花序时的样子应该能认出来。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3 21:09:38 +0800 CST  
@小桃花庵 2015-09-13 21:25:58
沾花惹草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
我自己觉得,还只是一种爱好而已。可能要更进一层才能达到生活的态度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4 21:11:31 +0800 CST  
@害-虫 2015-09-13 22:45:35
大多不认识,要常来学习~
-----------------------------
因为地域不同,遇到的植物差别可能也挺大。
欢迎常来!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4 21:17:10 +0800 CST  
0373、玉米(玉蜀黍)
玉米(玉蜀黍),禾本科(Gramineae)玉蜀黍属(Zea),一年生高大草本。
拉丁名:Zea mays Linn.
注:《中国植物志》中的通用名是玉蜀黍,《浙江植物志》中的通用名是玉米。

玉米从小就熟悉了,它是我小时候常吃的零食,金华话叫包萝(音),父母则告诉我山东老家称它为棒子。从小到大,在乡间田野行走,经常看到玉米。说来惭愧,成年后,我还到农民地里偷过玉米。
对植物感兴趣后,对植物稍有了解,知道了禾本科植物也有花,只是与平常习见的花不太一样而已。那么对玉米而言,自己经常见到茎顶穗状的东西就应该是它的花。但是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而且奇特的现象。
有一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怎么花开在顶上,玉米却结在下面叶腋?查《浙江植物志》,在玉米的各论中却没有相关的说明。后来才在玉米属的描述中看到:“雄花序顶生,圆锥状;雌花序腋生,穗状。”原来如此。这种雌雄花同株异序的情况在禾本科中好像比较少见。人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有时可能非常的不同寻常,有极其特殊的生长习性与机制,玉米如此,花生也是如此(详见青眼草木“花生”)。

在《中国植物志》中,玉米的正式名称(或称中文通用名)是玉蜀黍,类似的情况有花生叫落花生,马铃薯(或称土豆)叫阳芋。我的感觉是有一部分《中国植物志》的编写者喜欢取一些相对生僻的中文名字,或许他们觉得那样才算雅训。根据我在网上收集的资料,玉米的别名有如下:

玉高梁(《纲目》)、番麦、御麦(《留青日札》)、西番麦(《学圃杂疏》)、玉米、玉麦、王蜀秫(《农政全书》)、戎菽(《广群芳谱》)、红须麦(《蒙化府志》)、薏米包(《医林纂要》)、珍珠芦粟、苞芦、鹿角黍、御米(《双溪物产疏》)、包谷、陆谷、玉黍(《齐民四术》)、西天麦(《平凉县志》)、玉露秫秫(《植物名实图考》)、纤粟(《随息居饮食谱》)、珍珠米(《尔雅谷名考》)、粟米、包粟(《岭南采药录》)、包麦米(《中国药植志》)、苞米(《广西中兽医药植》)

其中的“苞芦” 好像接近金华方言的称呼。我觉得像玉高梁、玉米、玉麦、御米、包谷、陆谷、玉黍这些称呼都不错,玉露秫秫最有味道,可惜四个字太长了。

玉米原产地在美洲,这一点现在已是定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492年(明朝弘治年间),在此之前,世界上除美洲之外的其他地方发现玉米是不可能的。不过玉米确实是个好东西,所以扩散流传得很快。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玉蜀黍”,此时距发现新大陆还不到100年,不过好像那时还不多(“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成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植物名实图考》则记载:“玉蜀黍,《本草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苞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干以供炊,无弃物。”可见当时已经相当普遍了。一种农作物,能够很快地传播,我想肯定有它特殊的优势。

有时候我想,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过自己的日子,种种玉米、花生,按自己的轨迹世世代代生活,也是很好的生活。可是远道而来的欧洲人彻底改变了美洲,也彻底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轨迹和区域,甚至整个族群也基本灭绝。所谓文明,有时也是极其野蛮而无耻。当然,这样沉重而复杂的话题不是我记录植物的文字能够承载的。

写“青眼草木”到玉米时,又发现还有个很显眼的东西自己一直没弄明白是什么,那就是玉米须。既然这是雌花序上的东西,那么究竟是什么呢?《中国植物志》玉蜀黍属描述中说:“雌花序生于叶腋内,为多数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含1小花,极多数排成10-30纵行,紧密着生于圆柱状海绵质之序轴上;颖宽大,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透明膜质;雌蕊具细长之花柱,常呈丝状伸出于苞鞘之外。”又在玉蜀黍描述中说:“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行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脉,具纤毛;外稃及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原来,玉米须是花柱,也就雌蕊的一部分。

从自己查阅植物志的经验来说,植物志的编写体例有时不太规范。如我查玉米阅花序的描述和雌花序的描述,要把属描述和种描述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类似的情况已经遇到多次。试从编写者角度考虑,大约是有时在属描述里有了,在各论描述中就不再写了,但有时又不是这样,有时同一属下的描述的格式也不完全一致。总之,觉得还是不够严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4 21:54:07 +0800 CST  
@要命一条 2015-09-16 09:45:57
来看看青老师的讲座
-----------------------------
要命兄好!
只是一个业余植物爱好者记录自己见过的植物而已,真不敢称老师。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6 15:13:20 +0800 CST  
0374、升马唐(附:马唐、红尾翎)
升马唐,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ciliaris (Retz.) Koel.

红尾翎,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radicosa (Pres) Miq.
注:《浙江植物志》中文名为短叶马唐。

马唐,禾本科(Gramineae)马唐属(Digitar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L. ) Scop.

记得最早是自己刚开始学习辨认植物不久,在上海杂草网知道了马唐这个名字。这种植物的花序排列方式与牛筋草差不多,有些像小时候看的战斗故事片里的报话机天线,但是每一根花序要细得多。另外,似乎马和唐这两个字组合在一直有种特殊的意味。
不过,自己可能是被禾本科的难度吓着了,之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进一步了解它。

2012年8月16日,在临安清凉峰栈岭听带队的黄山梅老师说过马唐。
2012年9月14日,在单位里看有许多像马唐的草,想起不久前黄山梅老师说过,摘了两根对照《浙江植物志》稍微看了看,大致马唐属是能定的,具体的种自己还难以判断。

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禾本科,发现马唐属植物其实挺多,在8月间似乎随处可见,而自己的名录中居然没有马唐。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浙江植物志》说马唐属浙江有5种,但是偏偏没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也就是说浙江没有分布。

《浙江植物志》马唐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小穗通常长不逾2毫米;第2颖等长或略短于小穗;第2外稃成熟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
2、总状花序4-7枚;第2颖和第1外稃的毛先端不膨大作棒状……………………紫马唐
2、总状花序2-4枚;第2颖和第1外稃的毛先端膨大作棒状……………………止血马唐
1、小穗长3-3.5毫米,第2颖长为小穗的1/2-3/4;第2外稃成熟后呈灰白色或铅绿色。
3、小穗披针形,宽1-1.2毫米;第1外稃下面具5脉;叶片较宽大。
4、第1外稃边缘及侧脉具柔毛………………………………………………………升马唐
4、第1外稃边缘及侧脉具成熟后广开展的长柔毛和疣基长刚毛…………………毛马唐
3、小穗狭披针形,宽约0.7毫米;第1外稃下面具3脉;叶片较短小…………短叶马唐

2015年9月13日,自己摘了两枝马唐属的花序,弄下几个小穗,在放大镜下观察并对着检索表查;小穗明显超过2毫米,那么紫马唐和止血马唐可以排除;小穗的宽不太好说,感觉1毫米左右吧(这么一丁点差别形态要分成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也真是难);外稃边缘的毛是看到了,但不知有没有疣基长刚毛;外稃上的脉似乎是3条。这么对下来,觉得可能是升马唐或短叶马唐。
再看《浙江植物志》马唐属下各种的描述,其中升马唐的描述中说:“产全省各地,生于田野、路边及山坡草丛中,是本属中最常见的杂草。”那么升马唐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自己看到的多是草坪上的杂草,可能与原生的植物还是有区别,也就是说它们有可能是跟着草坪草或其他园林植物过来。
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自己也没有把握究竟是哪一种,实际的收获是对马唐属稍微多了些了解。

前面就提到马和唐这两个字组合在一直有种特殊的意味,但又不知所以然,好象刚知道这个名字时我还错念成“唐马”。
《本草纲目》引《本草拾遗》说:“马食之如糖如饭,故名马唐、马饭。”那么应该是马糖,后来才演变成马唐。





说明:
因为自己还没有拍过马唐植株的照片,借用了PPBC网站孙观灵先生的照片。另外一张照片是自己拍的。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16 22:11:07 +0800 CST  
0375、光头稗(附:西来稗)
光头稗,禾本科(Gramineae)稗属(Echin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chinochloa colonum (L.) Link

西来稗,禾本科(Gramineae)稗属(Echin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var. zelayensis (H. B. K.) Hitchc.

稗这个字好像是在初中时学到,有一篇课文选自《清稗类抄》。成年后,稍看点书,知道野史又称为“稗史”,还有“稗官”等词。

自己2005年开始学习辨识植物之后,比较早就见过一种(或几种)稗属植物,其中有一种在稻田中傲然独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05年7月29日,可能是在踏花行论坛请教稗属植物,有网说有一种叫水稗子。另外好像还有一种西来稗,我有一段时间把它与菵草弄混了。

然而2006年之后很长时间内自己似乎对稗属植物一直敬而远之,再没有关于它们的记录。想来还是对禾本科的畏惧吧。
直到2010年,大约见到稗属植物的次数较多,有过零星的记录。然而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直到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了禾本科,想着把这一科自己遇见过的植物稍微理一遍,当然也就躲不过稗属植物。
8月17日,看到一种稗属植物,无芒。拔了它的花序,查对《浙江植物志》:植株较低小;小穗无芒,较规则地排列(似乎是4行)。用放大镜看,花丝紫褐色。又在CFH比较了光头稗、无芒稗、稗,基本确定是光头稗。之后留心身边的稗属植物,似乎都是这种。

《浙江植物志》稗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植株较矮小;花序分枝单纯,不具小枝;小穗长2-2.5毫米,无芒,较规则地成四行排列于花序分枝的一枝…………………………………………………………………1、光头稗
1、植株较高大;花序分枝具小枝或不具小枝;小穗长3-5毫米,有芒或无芒,若更小则必具芒,不规则地紧集于花序分枝或小枝的一侧。
2、花序分枝常具小枝。
3、小穗人长逾5毫米之芒。
4、小穗脉上具疣基毛,芒长5-15毫米……………………………………………2、稗
4、小穗脉上仅具硬刺毛,稀疏生疣基毛,芒毛15-50毫米………………2b、长芒稗
3、小穗无芒或具长不逾5毫米之短芒…………………………………………2c、无芒稗
2、花序分枝单纯,不具小枝。
5、小穗较大,长4-6毫米,芒长5-15毫米………………………………………2a、旱稗
5、小穗较小,长3-4毫米,无芒………………………………………………2d、西来稗

回想起来,稗属植物也算是常见。检视自己拍的照片,基本上是无芒的。而2005年见到的那株在稻田中傲然独立的稗属植物,这么高大,应该不是光头稗,看照片,花序小枝无分枝,又是长在稻田中(不是旱地),似乎西来稗的可能性比较大。
总的说起来,到现在为止,对稗属植物的了解还是很少,需要进一步学习、观察。

稗这个名字比较有意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这里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草木也有高下,这也是指草木对于人的价值而言。
《说文解字》释“稗”:“ 禾別也。从禾卑聲。”段玉裁注说:“禾別也。謂禾類而別於禾也。”并没有说是“禾之卑贱者”,不知李时珍依据何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0 23:18:25 +0800 CST  
0376、甘蔗
甘蔗,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Saccharum officinarum Linn.

从小知道甘蔗有两种,一种青皮,一种白皮。还有一种本地称为“糖梗”的,皮较甘蔗坚韧得多,一般用来榨红糖。
上初中时,课文里有郭小川的诗歌《青纱帐甘蔗林》,以当时自己的经验来说,这两样东西离自己都比较遥远。青纱帐(一般指高粱)在北方,而“南方的甘蔗林”好像是指比金华更靠南的南方(比如广东省)。
后来知道金华的汤溪、罗埠一带也有种甘蔗,红皮的那种。义乌则产“糖梗”。
2007年6月10日,在金华汤溪镇一处,见到了甘蔗的幼苗,拍了照片。此后大约见过几次,但都没有拍照。
说来纳闷,到现在我也没弄清楚“糖梗”究竟是不是甘蔗的一种(栽培变种),或是另外的哪种植物。

关于甘蔗的名字,有个说法比较有趣。《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甘蔗”条下释名:
“时珍曰:按:《野史》云:吕惠卿言:凡草皆正生嫡出,惟蔗侧种,根上庶出,故字从庶也。嵇含作竿蔗,谓其茎如竹竿也。《离骚》、《汉书》皆作柘字,通用也。薯字出许慎《说文》,盖蔗音之转也。”
上面说到的《野史》没有查到是什么书,据其中提到吕惠卿是北宋人,那么此书至少是在北宋之后才有。
查“蔗”字的本义,《说文解字》仅仅说:“藷蔗也。”并没有其他解释。那么可能“吕惠卿言”是信口开河。
但是我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好像曾看到过甘蔗的芽是从旁边长出来,具体的情况记不清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2 22:15:50 +0800 CST  
0377、斑茅
斑茅,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属(Saccharum),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
拉丁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斑茅是自己写青眼草木的额外收获。
2009年10月16日,在金东区小项村附近靠江的地方见到一种高大的禾本科植物,因为花序不像是自己已经知道的芦竹和五节芒,以为是荻(似乎自己大脑中隐隐有种导向,可能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诗句在作怪),但又觉得没把握。
之后大约又有几次见过这种植物,都没有进一步探究。

2015年8月24日,在单位里看到一丛较大高在禾本科(去年也见过)。感觉不是五节芒,怀疑是芒或荻。但是摘了叶片细看,叶片狭窄而长,宽不过1厘米,长超过1米;中脉粗壮,上面白色,下面绿色;叶缘有锯齿。现在还没有花,记得去年摘了花序来对植物志,也没查出个所以。又查对植物志,根据叶的长度,就可以排除芒和荻,那么会是什么?这让我茫然。
2015年8月25日,写青眼草木禾本科的内容,又把上述2009年拍的植物的照片找出来,在“CFH-Naturalists 自然博物”QQ群里请教,有网友说是斑茅。又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专门问这种,网友ZGXFW答复:“看样子是斑茅,但要长成这样,起码还得一个半月。莫非斑茅也有早熟种?”看来这就是斑茅了。想起来昨天在单位里看到也可能是斑茅,可能因为每年要除草,所以始终长不高。

查植物志,斑茅是禾本科甘蔗属,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实在看不出它和甘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说起来还是自己的植物知识不够。

自己见过的高大禾本科野生植物并不多,现在能确定只是芦竹、芒、五节芒、斑茅这几种,比较而言,自己最喜欢芦竹,其次是斑茅,芒和五节芒只能排在最后了。区别心还是有的,做不到众生平等。

2015年9月,几次坐在车里看到公路边野地上的斑茅,现在能认出它们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3 19:59:14 +0800 CST  
0378、千金子(附:虮子草)
千金子,禾本科(Gramineae)千金子属(Lept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Leptochloa chinensis (L.) Nees

虮子草,禾本科(Gramineae)千金子属(Leptochlo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Leptochloa panicea (Retz.) Ohwi

2015年8月,写青眼草木到了禾本科,对平时见到的禾本科植物也就较为第三。19日,在单位看到一种不认识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花序特别分散。8月27日,分别在两个QQ群里请教这种植物,得到的答案是千金子。
查对和CFH的照片,觉得比较像。又查《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千金子属中国有2种:千金子和虮子草,浙江都有。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千金子还是虮子草?
《中国植物志》千金子属分种检索表如下:

1叶鞘及叶片均无毛;小穗含(2)3-6(7)小花,长2-4毫米;第一颖长1-1.5毫米,第二颖长1.2-1.8毫米(常短于第一外稃),花序分枝较粗壮,长5-10厘米。……………千金子
1叶鞘及叶片均具有疣基的长柔毛;小穗含2-4小花,长1-2毫米;第一颖长0.8-1毫米,第二颖长1.2-1.4毫米;花序分枝极细弱,长2.5-6厘米。…………………………………虮子草

2015年9月21日,摘了千金子花序对着检索表看:叶鞘及叶片均无毛;小穗含小花的数目看不清,长一般超过2毫米;颖看不清;花序分枝没有比较不知道算是较粗壮还是极细弱,长一般5-10厘米之间,顶端的较短。这么看来,可以确定是千金子。

千金子这个名字让我怦然心动,觉得实在是好。《中国植物志》千金子各论中千金子后面有括号:(禾本科图说),意思这个名字来自《禾本科图说》。那么这个名字是现代人取的,并不是古以有之。不过我在网上没有查到《禾本科图说》这本书,只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4 20:29:17 +0800 CST  
@清菊望天凉 2015-09-25 10:35:08
大家快乐! :)


-----------------------------
中秋快乐!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5 20:41:16 +0800 CST  
0379、细柄草
细柄草,禾本科(Gramineae)细柄草属(Capillipedium),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 (R. Br.) Stapf.

2007年7月12日,在金华北山上公路见到一种花序非常有特点的禾本科,之后没有再去探究过。也记不起来那以后是否再见过这种植物。
直到2015年8月26日,写青眼草木到五节芒,查看过去的照片时无意中发现了它。在QQ群请教,有网友说说是细柄草。查《浙江植物志》,中国、浙江细柄草属有两种:硬秆子草和细柄草。查CFH照片,花序像细柄草。硬秆子草是亚灌木状草本,与我见到的不符,按排队法,那么只可能是细柄草了。但是这样判断的前提是浙江确实只有硬秆子草和细柄草这2种,没有其他的了。

那种我当初看到时觉得非常有特点的花序,《中国植物志》如此描述:
“圆锥花序长圆形,长7-10厘米,近基部宽2-5厘米,分枝簇生,可具1-2回小枝,纤细光滑无毛,枝腋间具细柔毛,小枝为具1-3节的总状花序,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长为无柄小穗之半,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3-4毫米,基部具髯毛;第一颖背腹扁,先端钝,背面稍下凹,被短糙毛,具4脉,边缘狭窄,内折成脊,脊上部具糙毛;第二颖舟形,与第一颖等长,先端尖,具3脉,脊上稍粗糙,上部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长为颖的1/4-1/3,先端钝或呈钝齿状;第二外稃线形,先端具一膝曲的芒,芒长12-15毫米。有柄小穗中性或雄性,等长或短于无柄小穗,无芒,二颖均背腹扁,第一颖具7脉,背部稍粗糙;第二颖具3脉,较光滑。”
我觉得非常复杂,有些地方看不懂,有些地方看懂了却未能观察到,只有等以后再了解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5 20:42:11 +0800 CST  
终于爬出禾本科这个坑。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6 23:08:28 +0800 CST  
0380、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小二仙草属(Gonocarpu s),多年生小草本。
拉丁名:Haloragis micrantha (Thunb.) R. Br.

2007年3月9日,在金华330国道冠山顶路段的公园草坪里见到一种不认识的小草本,茎红褐色,叶对生,多少有些肉肉的感觉。粗一看,有些像大戟科大戟属的地锦。这种草坪上的植物,拿不准是本地的还是随着园林植物远道而来。
6月7日,在原生植物论坛(似乎是之江草木论坛的前身)请教,网友寻雨说是:小二仙草科的小二仙草。又认识了一种植物,实在有些欣喜,何况这种植物的名称自己之前都从未听说过。

2009年3月16日,在永康倪宅村附近的山上发现有较多的小二仙草,看样子,应该是刚长出来不久。这里应该是野生的,与之前在公园里看到的不同。
之后一段时间,倪宅村附近的山上越来越多小二仙草被我看到,它们似乎更喜欢生长干燥贫瘠的山坡上。
5月中旬,小二仙草有了开花的迹象,伸出了一根根细弱的花梗。
5月24日,小二仙草开花了。它们的花非常小,但把照片放大了细看挺精致(几乎所有的小花都精致)。
这一年,我最迟看到小二仙草的花是在6月14日。

2010年5月7日,发现单位的草坪上发现有小二仙草。回想2007年发现它们的地方,也是在草坪上,怀疑可能也是随着园林植物带过来的吧?
那以后,在金华一带的山上经常能够看到小二仙草,偶尔在一些草坪上也能看到。看来它在我经常去的地方分布算是比较广泛。

小二仙草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金华有个地方叫二仙桥,二仙是指晋代的黄初平、黄初起兄弟。我原以为小二仙也是具体有所指,可是始终没有查到有关来历的说明。
后来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看到居然有小二仙草:
“小二仙草,生庐山。丛生,赤茎高五寸。小叶对生如初发榆叶,细齿粗纹,两两排生,故名。”
看图,是小二仙草无疑。吴其濬可能是第一个记录小二仙草的人,但是名字应该不是他取的吧?
《植物名实图考》中另有大二仙草:
“大二仙草,生庐山。紫茎圆润,对节生枝。长叶深齿,面绿背淡,近茎大叶下辄又二叶对生,叶尖内向,故有二仙之名。根细如丝,色黑。”
但是我看图看不出是什么,觉得有些像败酱,吴其濬不太可能连败酱都不知道吧?
不管怎么说,从《植物名实图考》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二仙”的称呼只是指叶两两对生而言。可是,叶对生的植物实在是太多了,为什么这两种就要称“仙”?

另外,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小二仙草科也叫蚁塔科,世界上叶子最大的草本植物大叶蚁塔(Gunnera manicata L.),也是小二仙草科。小二仙草如此矮小,与它同科却有如此高大的草本,自然总是向我展现超出我想象力的神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6 23:22:59 +0800 CST  
0381、粉绿狐尾藻(附:穗状狐尾藻、狐尾藻)
粉绿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ozo) Verdc.

穗状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spicatum Linn.

狐尾藻,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狐尾藻属(Myriophyllum),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
拉丁名: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inn.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的仙人掌类温室外面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精致可爱的水生植物,请教后知道是狐尾藻属。
之后多次见过狐尾藻的照片,但也没有进一步了解。

2015年4月10日,在金华燕尾洲公园的水中见到有狐尾藻,细细的叶子一片粉绿色,挺漂亮。5月7日,又去燕尾洲公园,看狐尾藻的时候发现它们叶腋间有乳白色像花的东西,拍了几张,也算是收获吧。

写“青眼草木”系列,主要目的是想把自己见过的植物至少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弄弄明白,狐尾藻属当然不能放过。查资料狐尾藻属居然属于小二仙草科,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浙江植物志》上说浙江只有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这2种,且都“产于全省各地”,根据形态描述,花生在叶腋,认为自己见到的是轮叶狐尾藻,但也没有把握。
2015年5月11日,在之江草木论坛发帖请教燕尾洲公园拍的狐尾藻属植物,自己认为是轮叶狐尾藻的那种,老蒋老师说是粉绿狐尾藻。
查粉绿狐尾藻,《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包括网上的FOC、泛喜马拉雅植物志都没有录入,可能是较新的引种植物。
在网上查找,老蒋老师的新浪博客里有:

老蒋草木园(1077):粉绿狐尾藻
2010-04-06
学名 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Verdc.
中文名 粉绿狐尾藻
粉绿狐尾藻,小二仙草科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株长度50~80cm,茎上部直立,下部具有沉水性,细长有分枝,多为5叶轮生,叶片圆扇形,一回羽状,两侧有8~10片淡绿色的丝状小羽片,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细小,直径约2mm,白色,子房下位。花期7~8月。原产南美,我国各地常作园林水景栽培。

但是描述似乎不够详细。

现在我还不能准确区分穗状狐尾藻、狐尾藻、粉绿狐尾藻这3种,不过2015年5月所见有花的,应该可以排除穗状狐尾藻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5-09-28 22:44:23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