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小卦I 1120楼 2014-07-30 23:28:57
凤凰木很漂亮,浙江没有,我还没见过。
-----------------------------
我2009年8月到海南的时候,可能花期已经有些过了,没有见到满树红花的壮观景象,有些遗憾。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2 21:38:57 +0800 CST  
0259、山黑豆
山黑豆,豆科(Fabaceae)山黑豆属(Dumasia),攀援状缠绕草本。
拉丁名:Dumasia truncata
注:《浙江植物志》中名为截叶山黑豆。

2012年9月6日,金华北山。我看到一种豆科开蝶形花、3片小叶的植物,清新可爱。它的小叶形状给我圆润可亲的感觉,花萼特别长,呈筒状,花冠淡黄色。回家后,自己查来查去,根据浙植志和CFH照片,定为截叶山黑豆。
2013年7月30日,在温州泰顺乌岩岭,又见到截叶山黑豆,但没有花,估计未到花期。

《浙江植物志》说:“(截叶山黑豆)产临安(西天目山和龙塘山)、天台、景宁及泰顺。”可是明明金华就有。我想这是植物志的编写者囿于当时的条件,所到地方不多、地域不广。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2 21:54:42 +0800 CST  
0260、大豆
大豆,豆科(Fabaceae)大豆属(Glycine),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Glycine max (Linn.) Merr

小时候,看号称“音乐舞蹈史诗”的电影《东方红》,里面有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爹娘,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大豆就这样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金华城还很小,从我住的地方走不到10分钟就能看到田野,田塍上,经常种着一溜的田塍豆,我看着它们从小苗长高到结出豆荚到收割后枯萎。也有成片种在地里的大豆,但比较少。所以说来我对大豆从小就算是熟悉了。
本地一般称大豆为黄豆或青豆,豆粒嫩时就叫青豆,成熟了叫黄豆。

自己对植物感兴趣后,从植物学的角度去了解,对于大豆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想了解一点它的历史。
《中国植物志》说:“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通常被认为是由[豆劳]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驯化而来,现知约有1000个栽培品种。”
[豆劳]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现在一般称为野大豆。
这么看来,我所见到的恐怕也只是大豆的某些栽培品种,不过宽泛地算作大豆也不算错。野大豆在金华一带倒是常见。

大豆的花比起其他我所常见的几种豆类如绿豆、扁豆、豇豆等的花要小得多,很不起眼,以前也没留意它的花。2008年6月12日,拍到了还算清晰的大豆花,放大了照片看,还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旗瓣、翼瓣、龙骨瓣一样不少。

在网上搜大豆的资料时,看到一个词“炸荚”,想起来自己观察到多种豆科植物如救荒野豌豆、小巢菜、野大豆都有豆荚在成熟后裂开将种子撒落或弹射出去的现象。从自然属性说,炸荚正是这些植物繁殖的一种手段。而网上众多文章都是说,对于大豆生产来说,却要尽量避免炸荚,否则影响产量。在这里,人对植物的要求和植物的自然属性相反。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很多,包括植物和动物。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就是反自然的,虽然人类本身是自然演化的结果。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3 22:51:27 +0800 CST  
0261、野大豆
野大豆,豆科(Fabaceae)大豆属(Glycine),一年生缠绕草本。
拉丁名: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野大豆在《中国植物志》中名为豆劳(两字合在一起)豆,这个字电脑上打不出来,“汉典”网站也没有。
2005年,我在所住小区的小花园里发现了一种藤状的植物,叶子有点特别。在踏花行论坛请教,LIUZC老师告知是野大豆。
查资料,居然还是国家3级保护野生植物,是培育优良大豆品种的资源,这让我对它刮目相看。
之后发现在金华和浙江一些地方(我去的地方非常有限),野大豆很普遍,山上公路边、公园的草坪上、野地里,都能见到它们。之所以把它列入保护名录,可能是在全国范围内需要保护吧,或者是出于人类的需要而加以保护?

关于野大豆的中文通用名,刘夙在长文“《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中说:

[豆劳]:音lao2。[豆劳]豆Glycine soja(豆科)中的“[豆劳]”字,本作“[/豆]”,《玉篇》《广韵》均收有此字。[豆劳]是后起字,“[豆劳]豆”一名见于明朱橚《救荒本草》。豆科大豆属作者以为《救荒本草》是记载该植物的最早文献,出于用文献最早记载的名称作为普通名的原则,选用了“[豆劳]豆”作为该种的普通名,不仅于实不符,而且白白增加了一个GB18030字库也未收入的冷僻字。实际上,此种广布于全国,且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通称野大豆,故不如仍定名为野大豆,以免冷僻字之烦。

确实,非要弄个生僻字,以显得有来头有文化,是某些人的习惯,但是有这个必要吗?好在现在一般都称为野大豆了。

就我看到的野大豆而言,它们并不知道自己稍有些显赫的身世,随意出现在一些寻常地方。或平铺在地方,或攀爬在其他植物上,不见得有多强的生命力,似乎也没有特别强的侵略性。不过我总是怀疑它们属于半野生状态,因为在真正人迹罕至的山野里我很少见到它们。
2009年10月21日,我发现野大豆也像野豌豆一样会把种子弹射出去,并有“咯”的声音,让我颇感意外:认识这么久了,以前居然不知道还有这个特征。
倒是专门观察过它的果实和种子,豆粒比大豆小多了,外观倒是有些象。想想人把它们培育成大豆,也真是不容易。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7 16:16:24 +0800 CST  
@闲闲居 1127楼 2014-08-07 17:06:16
好帖,大开眼界。
-----------------------------
谢谢欣赏!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9 17:06:51 +0800 CST  
0262、长柄山蚂蝗(附:尖叶长柄山蚂蝗)
长柄山蚂蝗,豆科(Fabaceae)长柄山蚂蝗属(Hylodesmum),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状。
拉丁名:Hylodesmum podocarpum (DC.) H. Ohashi et R. R. Mill

尖叶长柄山蚂蝗,豆科(Fabaceae)长柄山蚂蝗属(Hylodesmum),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状。
拉丁名:Hylodesmum podocarpum subsp. Oxyphyllum (DC.) H. Ohashi et R. R. Mill

山蚂蝗这个名字中的“山”真是恰如其分,在我的经验里,在平地绝对看不到它,可一到了山上,就似乎满地都是(好像有很多植物都是如此)。但是山蚂蝗这个名字有点不知所云,有人说是它的荚果像蚂蝗。
在山上,它们引起我注意的是细小而繁多的花和形状非常可爱的荚果,不过这也局限于每年八九月份有花有果的时候,这是属于它们的季节,其他开花的植物并不多。在其他的时间里,我也并不太会注意到它们,而它们就那么生长着。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9 17:12:46 +0800 CST  
前面4张照片是长柄山蚂蝗,后面3张是尖叶长柄山蚂蝗。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09 19:33:33 +0800 CST  
0263、小槐花
小槐花,豆科(Fabaceae)山蚂蝗属(Desmodium),直立灌木或亚灌木。
拉丁名:Desmodium caudatum (Thunb.) DC.

2012年9月6日,金华北山。在双龙洞到冰壶洞的游步道旁看到很多蚂蝗属的植物在开花(后来确认是长柄山蚂蝗,好像北山上这个很多)。在它们中间,另有一种自己不认识的豆科植物,开淡黄白色蝶形花,荚果一节一节的。后来下山坐上315路公交车后,居然发现裤管上粘了两个这种植物的荚果
回家后自己查《浙江植物志》,就是山蚂蝗属小槐花。

写到小槐花时,翻检以前照片,居然早在2008年8月2日,自己在北山就拍过小槐花。只是当时不认识,也没有及时检索和请教,就如同不相识的路人擦肩而过。想来这样的情形还有不少,好在终于还是认识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10 21:57:52 +0800 CST  
@小卦I 1132楼 2014-08-12 23:43:26
野大豆的营养肯定比大豆好,纯天然,非转基因,有机会可以收集点尝尝,再用豆浆机做成稀有的野大豆豆浆。
-----------------------------
《救荒本草》载有食法,不过豆粒很小。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15 22:12:00 +0800 CST  
《救荒本草》
[豆劳]豆
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木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紫粉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味甘。
【救饥】打取豆,淘洗净,煮食。或磨为面,打饼蒸食皆可。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15 22:14:29 +0800 CST  
0264、羽叶长柄山蚂蝗
羽叶长柄山蚂蝗,豆科(Fabaceae)长柄山蚂蝗属(Podocarpium),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odocarpium oldhami (Oliv.) Yang et Huang
注:属的分类和拉丁名按《中国植物志》。

羽叶长柄山蚂蝗我只于2012年8月在浙江临安十门峡景区见过三次,一般山蚂蝗属植物都是3小叶,而这种是羽状复叶3-7枚,故名,与其他种很容易区分。
但是它的名字颇让我头疼。在《浙江植物志》中,它的中文名为羽叶山蚂蝗,拉丁名为Desmodium oldhamii Oliv.。可是在《中国植物志》里,中文名为羽叶长柄山蚂蝗,拉丁名为Podocarpium oldhami (Oliv.) Yang et Huang。这还容易理解,因为《浙江植物志》山蚂蝗属按广义,而《中国植物志》将长柄山蚂蝗属独立出来,上述的拉丁名只是属名不同,种加词是一样的(oldhami)。但是CFH物种信息,却出现以下结果:
正名:Hylodesmum oldhamii (Oliv.) H. Ohashi et R. R. Mill 羽叶长柄山蚂蝗
异名:Desmodium oldhamii Oliv.
在CFH网站查Podocarpium和Hylodesmum,都是长柄山蚂蝗属,但是Hylodesmum有别名叫水姑里属。
这让我彻底糊涂了。但是我也没有必要为一个名称纠结,暂且还是按《中国植物志》吧。

《浙江植物志》说:“产临安、淳安、天台、开化、松阳、遂昌、龙泉。生于山谷、沟边、山坡疏林下或灌草丛中。”在金华一带,我没见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15 22:23:09 +0800 CST  
@小卦I 1136楼 2014-08-15 23:34:14
山蚂蝗属有这么多种,学习。
-----------------------------
《浙江植物志》说浙江有8种2亚种,我见过的能确定只有4种。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22 22:30:58 +0800 CST  
@一路探花 1137楼 2014-08-20 23:56:35
花很长时间读帖,涨姿势了
用这ID来踩径,真是得其所哉
-----------------------------
欢迎!谢谢!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22 22:46:33 +0800 CST  
0265、宁波木蓝
宁波木蓝,豆科(Fabaceae)木蓝属(Indigofera),小灌木。
拉丁名:Indigofera decora var. cooperi Y. Y. Fang et C. Z. Zheng

2012年5月21日,在金华北山看到一种木蓝属植物正值花期,这种植物的小叶特别多,数了数一般有19枚。此时自己对植物多少有些了解了吧,常见的科属连猜带蒙大致能判断一些,当时根据一些模糊的印象,以为是华东木蓝。回家后,查《浙江植物志》,形态比较符合而小叶这么多的可能是宁波木蓝(庭藤的变种)。
之后一直想搞清楚,但是请教了很久也没个定论,暂且就这么定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8-22 23:36:51 +0800 CST  
0267、马棘
马棘,豆科(Fabaceae)木蓝属(Indigofera),落叶小灌木。
拉丁名: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um.

马棘是我认识的第一种豆科木蓝属植物,大约在2006年就认识了。在金华一带,几乎有山的地方就有它。在开花植物相对较少的夏季和秋季,马棘由细小叶片组成的复叶叶腋间直立的紫红色花序,显得引人注目。
细看马棘,羽状复叶一般有小叶7枚,花展开的旗瓣上有颜色颜色深一些的纵纹。
但是我对马棘的了解似乎也就仅此而已,因为它实在太普通了,也就不会太关注。想起来我对很多植物都是如此,远谈不上众“植”平等。

认识并知道马棘的名字后,偶尔想起这名字比较有趣,但也并没有多想。等到要写它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名字这有趣中又有些可疑,因为马棘并没有刺,那为什么名字里有个“棘”?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9-20 21:36:44 +0800 CST  
0267、鸡眼草(附:长萼鸡眼草)
鸡眼草,豆科(Fabaceae)鸡眼草属(Kummerow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

长萼鸡眼草,豆科(Fabaceae)鸡眼草属(Kummerow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Kummerowia stipulacea(Maxim.)Makino

2005年8月2日.我认识了鸡眼草。当时的工作单位对面有块草坪,由于疏于管理,已经长满杂草,我认得出的有狗尾草、地锦、香附子、小飞蓬、一年蓬、鸡眼草……。空闲的时候,我经常会走过去逛逛看看,在那些杂草里,我比较喜欢的是鸡眼草。草坪上成片的鸡眼草色泽鲜明,长得也较整齐,我觉得倒比一般的草坪草要好看。但单株鸡眼草长得好更好看,舒展大方,婀娜多姿,别有一种风骨。鸡眼草的叶子是三出复叶,光看形状,就甚是惹人怜爱。叶面上密布平行叶脉如白色条纹,一条条直达叶缘。蝶形花很小,生在叶腋,紫红色,星星点点的。
2007年6月3日,在公园里闲逛看植物,想起在家看《浙江省金华地区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里提到鸡眼草和长萼鸡眼草的区别是叶子的先端一种是圆或微凹而另一种是尖的。就留意去看,果然是有这样的区别,但是还分不清到底哪种是哪种。回家后翻书,“近似种鸡眼草,小叶狭长,先端尖”。在网上看到的资料还说,茎上的毛向上或向下也是差别,鸡眼草毛向下,长萼鸡眼草毛向下。
之后自己根据上述的描述去观察,发现这两种常常长在一起。同时我也有些疑惑,这么些小小的区别就足以分为两个种吗?《中国植物志》列出两者的区别如下:

小枝上的毛向下;小叶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通常圆形;托叶被长缘毛;花梗无毛;荚果略长于萼或长达1倍。…………………………………………………………………………鸡眼草
小枝上的毛向上;小叶常为倒卵形,先端微凹;托叶被短缘毛;花梗有毛;荚果较萼长1.5-3倍。………………………………………………………………………………………长萼鸡眼草

比较让我的感到惶惑的是,《中国植物志》列出的别名里,长萼鸡眼草也叫做短萼鸡眼草!那么这里的长短到底是指什么?

2009年7月8日傍晚时分,在单位的草坪上,发现鸡眼草和截叶铁扫帚的叶子都收拢了,这是以前不曾注意到过的。

我喜欢鸡眼草,但极不喜欢它的名字,原因很简单:鸡眼又是对脚上长的肉刺的名字(术语描述是: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和这样的东西联系起来,总是让人不舒服。
夏纬瑛先生《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豆科植物有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俗名“掐不齐”。
“鸡眼草”之名,见于朱橚《救荒本草》。《救荒本草?草部?实可食》曰:“鸡眼草:又名掐不齐,以其叶用指甲掐之,作劐不齐,故名。生荒野中。搨地生,叶如鸡眼大,似三叶酸浆叶而圆,又似小虫儿卧单叶而大,结子小如粟粒,茶褐色……。”其曰“叶如鸡眼大”,当是已暗示“鸡眼草”名称的取义了。
按鸡眼草,叶的大小诚似鸡眼,而形状却与鸡眼不甚相似。《救荒》解释“掐不齐”的名称甚为明白,而对于“鸡眼草”的名称,只暗写一句,大概他也有些怀疑。

这么看来,鸡眼草名字的来源还是不明。

(照片说明:我自己判断前两张是鸡眼草,后两张是长萼鸡眼草,不一定对。)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09-21 23:29:28 +0800 CST  
0268、扁豆
扁豆,豆科(Fabaceae)扁豆属(Lablab),一年生或越年生草质藤本缠绕植物。
拉丁名:Lablab purpureus(Linn.)Sweet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10-20 22:38:10 +0800 CST  
@小卦I 1145楼 2014-10-24 11:09:21
:-)

-----------------------------
小卦兄好!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10-29 22:13:10 +0800 CST  
@大江宁静 1148楼 2014-10-24 17:09:42
@青花瓷马克下
-----------------------------
欢迎常来看,我也是在学习认植物。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10-29 22:14:26 +0800 CST  
@墨酣 1149楼 2014-10-24 19:50:15
青花老师好。
虽然把学的都还给了你。

-----------------------------
墨酣好!很久没有在此帖里见你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4-10-29 22:15:02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