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拔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正疑思之间,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入坑坎之中。(原文)
迎。面对着。
清霜。神识清冷的状态下形成的心性细小的结晶。
崎岖。山路不平,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
疑思。疑惑思考。
失足。误入歧途。
坑坎。洼地,坑穴。我对此的理解是缺陷的意思。这坑在三藏的西行之路上,就是道中的缺陷。
唐僧和两个从者,还有那匹白(马蜀)马,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走在西行的路上。他所面对的是在禅门修行中给他带来的清冷的神识在心性中形成的结晶,这在禅门修行中形成的神识清凉的状态就好像来自天界的一点能给在黑暗中带来柔和的光明的月亮一般,照耀着三藏;三藏便依照这点光明不断前行。就这样,三藏在这种状态中又走过了几个圆满的境界。这个时候,应该是快到黎明的时候了吧,就是说连月亮也要下去了,三藏在禅门修行中所得到的清冷的神识已经能够再照亮行走在黑暗中的他了。所以这个时候,三藏看到前面有一座山岭,前路的困难已经突出的显露出来,成为三藏西行路上的阻碍。
这个时候,那能够真正照亮世人的来自天界的光明还未显露出来,三藏只是按照在禅门中修行所得来的一点光明向前行进。如果没有阻碍的话,他会一直这么走下去,会坚定自己的信心。可是一旦遇到阻碍之后,他就会怀疑自己现在的做法对不对,自己的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尤其东土大唐之中的很多人,他们并不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只是在东土大唐人主李世民的作用下,不得已的来接受三藏所制定的经、律、论。如果一路顺利的话,他们不会说什么。可如果出现巨大的阻碍的话,他们是最先乱起来的,恐惧和怀疑会深深地影响他们,使他们开始抵制或不认可三藏取经的行为。他们就像杂草一般,在取经人的心头突出的表现出来,对三藏这去西天取经的坚定的念头产生极大的干扰。
在头脑黑暗不明的状态中,清冷的神识已经不能再照耀黑暗中行走的三藏一行,取经人的神识进入完全黑暗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那禅门修行所得来的要人神识清净的状态只能让人觉得更加难以忍受,苦难突出的表现出来。取经人的心中就好像像长了草一般,成了三藏继续西行的另一层阻碍。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三藏走的这条路高低不平,极其艰难。无可奈何之下,三藏只得一边用力清除心中的杂草,一边继续克服困难,继续西行。如此这般,往山岭上爬的时候就显得更加艰难难行了。路这么难走,面前的阻碍和内心的杂草仿佛没有尽头一般,怎么也走不过去,三藏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径,是不是走到了邪途中去了,他开始对自己走的路产生了怀疑。
艰难,心乱、怀疑和难以专心致志这些问题共同表现出来,给三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三藏的取经过程出现了失误,误入歧途掉入这道中的缺陷中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三藏从法门寺出来之后,虽然入道了,可是这条道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阻碍,也有很多的坑,稍不注意,就会掉到这些坑里,承受因为自己的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同时,也必须要从这些坑里走出来才行,才能重新归于道中,继续前行。
三藏是律、经、论的代表,那两个从者和马都是随着三藏走的,他掉到坑里,那两个从者和马匹自然也跑不了。所以说,地位越高的人,责任也就越重。尤其是制定规则的人,他的一点点的错误,就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不公,并且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都无法找回自己应得的权利。因为政策制定之后,是一个延续的执行过程,直到你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自觉或被动的改正的时候,才会终止,在这个过程中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大的。而且这还是出于主观美好的愿望,没有丝毫的私心、私情参杂其中的状态,如果在有私心、私情参杂其中,甚至占据主导地位的话,那就更完了。玉帝让让泾河龙王降雨,他们只是一个执行者,便造成那么巨大的灾难,使无数生灵深受其害,更何况其制定者了。
三藏在艰难、怀疑、心乱、难以专心致志的状态中产生了一个失误,严格的说,这个失误并不是他故意造成的,所以叫失误。可就这一个失误,就使得他和他的追随者,以及他那来自东土大唐的为东土大唐广泛认可的能抵御严酷环境的思想都掉到坑里去了。造成了极大的后果。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3 13:12:05 +0800 CST  
三藏心慌,从者胆战。却才悚惧,又闻得里面啸吼高呼,叫:“拿将来!拿将来!”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从者揪了上去。(原文)
心慌。心急慌张。心急。内心焦急、急迫。
胆战。非常恐惧或心惊。
悚惧。害怕。
里面。内部。这里或许指的是坑里面,或许指的是他恐惧害怕的心里面。我觉得是第二个含义。
啸吼。长声吼叫。吼:兽大声叫。
狂风。猛烈的风。风是念头的意思,狂风代表的是凶猛的念头。
滚滚,急速翻滚的样子。翻:歪倒,反转,位置变动,改变。
狂风滚滚。说明这个念头是愿被被压在面前的却非常快的转换到上面的凶猛的念头。
五:五蕴。六:六欲。十:众多。五六十个妖怪,就是五蕴六贼之中的众多妖怪。五蕴,六欲等后面遇到的时候再系统分析。
妖。《说文》:一女子笑貌,从女芺声。我只能说下我的理解:妖是由女、夭二字组成的。女字代表的是阴阳二气中的阴;夭则是“天”字不平的状态。天不平就要夭折,就要归于死亡。而这种天不平的状态则是由“女”字来引发的,因为女字所代表的阴气导致天不平,而成为妖。所以妖字为女子笑貌。一个人看到了一个女子将她的美好表现出来,为这个女子所吸引的时候,他的思想自然就会发生倾斜,使得他在处理事物的时候不再公平,而是向着这美好的女子方面倾斜,自然就成了妖了。所以我对妖的理解是:因为某一思想和表现的美好,而令你产生的倾向于这种思想,并因此失去公平的状态那个看起来很好的思想或事物。这种思想令你失去了公平的状态,自然就是在作怪,在起坏的作用了,所以叫做妖怪。可难道所有的看起来美好的,让你的思想产生偏斜的思想都是妖怪么?其实我们的内心中都有美好的愿望,都喜欢美丽的女子,难道她们都是妖怪么?
西汉。孔臧《鸮赋》中说:“季夏庚子,思道静居。爰有飞鸮,集我屋隅。异物之来,吉凶之符。观之欢然,考览群书。在德为祥,弃常为妖。”就是说孔臧在庚子年间季夏时节,因为思道而静居。这个时候他看到有飞鸮这种鸟在他的屋子和院落中聚集。这些稀有的鸟来到这里,是吉凶祸福的前兆。我看到它们之后非常高兴,开始在群书中查找它们的到来到底预示着什么。最后我明白,如果一个事物的存在是与德相合的话,那它就是吉祥的预兆;如果它让你抛弃常理,那就是妖怪了。
我觉得孔臧对“妖”字的理解非常正确,不是那些让看你看起来非常美好,令你非常向往的东西就是妖怪的,如果她们的存在与道德相合,那么就是吉祥预兆,只有让你因为她让你抛弃常理,不再遵循道德的时候,才是妖怪。
邪。不正当,不正派。
揪。用手抓住或扭住。
当发现自己产生了失误,掉到了坑里去之后,三藏的心中开始慌张、急迫起来;那两个从者都非常恐惧。就在他们害怕的时候,就听得在这恐惧和害怕的状态中发出了一个长长的,而且音量非常高的声音,叫:“拿将来!拿将来!”这个声音发出命令,要把三藏等人抓住。随着这个声音的出现,只见一个原本被压在在下面,却非常快的转换到上面的凶猛的念头表现出来。在这个凶猛的念头中,五蕴和六欲中的妖邪都从这个凶猛的念头中现出身形,把三藏和从者都抓了过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3 13:14:15 +0800 CST  
恐惧之虎

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原文)
魔。世间一切邪恶的总称。
三藏被妖怪抓住了,胆战心惊,却依旧能在这种极端的恐惧中偷眼观察这些邪恶的妖怪中的首领的模样,可见他比一般人要镇定很多的。而这种镇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来自东土大唐的禅门思想的修行。就这样,他看到了那魔王的模样,十分的凶狠恶毒。
真个是: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光飞光艳,雷声振四方。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原文)
雄威。雄壮,威风。
凛凛。恐惧的样子。
猛气。勇猛的气势。
堂堂。气势很大。
电。闪电。闪电都出现在乌云之中。云。飘浮在天空中。我对云的理解也是念头的意思。不过这种念头跟风不一样,不像风那样一刮而过,是一种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长较长时间存在的念头。而且云在高空之中,可以理解为头脑、神识高处的念头。高,是相对于低说的,就是说这种思想看起来比你现在的想法要高很多。乌云,浓厚的念头。白云,为人广泛认可的念头。有句话叫乌云压顶,乌云出来的时候,天黑黑的,看起来很低,好像压在你的头上一般。就是说这种浓厚的念头,压在你的头上,把你原本的思想给压制住了。闪电出现在乌云中,能表现出短暂的耀眼的光亮。就是说,这能后的压制着你的念头之上,却不断的闪过一道道的光明。
光。光芒。
艳。色彩鲜明。
雷声。雷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声音。
四方。天下。思想、神识。神识:指意识。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光飞光艳,雷声振四方。这魔王看起来非常雄壮,令人恐惧;气势勇猛,非常强大。就像浓厚的乌云一般压制了你原有的思想,可是看起来又有一道道的光明从他的身上不断的显现出来,就好像那振聋发聩的雷音一般振动着你的神识。
锯牙。像锯一样的锐牙。
口。我认为是欲望的代表。牙在口中,是最里面的坚硬之处,所以牙代表的是欲望中的坚定之处。
凿齿。像凿子一样的牙齿。
凿子。一种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并在一边有锐刃,常用锤子敲打以凿、咳、旋或其他切削动作削去各种材料的表面。凿子不像刀尖那么锋利,却能够在材料上产生极大作用,留下较深的痕迹,并且不容易毁坏。
腮。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
文斑。指的应该是像老虎那样一条一条的斑纹,是一种好坏掺杂的状态。
脊梁。脊柱。动物的支撑。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他欲望中的坚定部分,非常尖锐而突出的显露出来。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欲望非常的坚定而锋利。他的外表看起来非常的美好,好处和坏处有条理的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他的主要支撑。
钢须。须子长在嘴边,可以理解为欲望的延伸。刚需则是指,来自他身上的欲望的延续非常坚定,非常的坚硬。
稀。依稀。隐约。
肉。皮低下是肉。内在表现。
钩爪。像钩子一样的抓。动物的这种爪子,可以将猎物紧紧钩住,使猎物无法摆脱。
利。尖锐。
霜。白色。
东海黄公。据东晋《西京杂记》记载,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学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服蛇、虎。
南山。南赡部洲。
白额王。白色的老虎,虎中之王。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他的欲望非常坚定的延伸出来,从这种延伸中隐约可以看到他的内在表现。他非常尖锐的表现出来,将你紧紧钩住,使你无法摆脱。就连东土大唐最善于降服老虎的黄公都对他非常害怕。它乃是这南山之上的为人广泛认可的思想中的王者。
南山。现在还不好下定义,好在后面有个叫“南山大王”的豹子精,我们不防等到那个时候再来分析“南山”二字的真正含义。
这只老虎是三藏取经遇到的第一个妖怪了。不知道他有多强,因为三藏是被太白金星救走的,没有除掉。三藏被妖怪抓住了,胆战心惊,却依旧能在这种极端的恐惧中偷眼观察这些妖怪的模样,可见他比一般人要镇定很多的。而这种镇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来自禅门修行中所获得的清净。就这样他看到了那魔王的模样,十分的凶狠恶毒。
前面法门寺中,三藏就受到了恐惧的影响,虽然他最终战胜了恐惧之虎,可那是因为他在取经的过程中还没遭受真正的魔难,还没犯过错误,受过损失,所以这恐惧之虎虽然表现了出来,却还不是非常的强大,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它的形态。现在,三藏在取经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掉到了坑里,他即紧张又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那强大的恐惧便真正的现出形来。这恐惧来的非常的猛烈,气势非常雄壮,表现的非常的强大,它就像那满天黑黑的乌云一样,将你内心的真正想法压制住。它的身上又有一道道的光芒不断的显露出来,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种声音是怎么来的呢?比如一个人做事的时候,遇到了问题,解决不了,将要面临极大的损失。这个时候他就会恐惧,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出现在你的神识中,告诉你:“你别干了,你不行的,再继续下去的话,损失就不是这么一点了。你不知道这事的难度,比你想象的要难的多,你做不到的。你的那些想法太幼稚了,要面对现实”等等。这些念头就是它身上的一道道“闪电”,好像真的来自天界的光明一般显现出来,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真正的雷声一样,要“唤醒”你,这种恐惧的思想是欲望中坚定而突出的表现,也是深受五蕴之苦的我们所惧怕的。所以看起来非常的美好,它将事情的好和坏有条理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是它这恐惧的思想的主要支撑。
人的恐惧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点真的难以分别,遇到事情一味的向前突进,听不进别人的规劝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在恐惧面前,退缩低头,也是不对的。所以它这种将事物的好和坏有条理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事情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就如法门寺的众僧一样,他们也说取经的困难,不过他们只是将这些困难说道出来,却不会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压制你,所以三藏虽然出了长安城便被这恐惧影响了,却并没有真正的被恐惧给束缚住,成了恐惧之心的俘虏,反倒战胜了最初的恐惧,一步步的走到这里。可是现在这在三藏错估了时辰,造成失误的时候,心慌意乱中产生的恐惧就不一样了,它虽然将这些条理罗列出来,可是这种条理的罗列是建立在一个本来你就对自己的想法深深的怀疑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条理的罗列在你对自己怀疑和不自信,甚至懊恼的状态中,本身就像恐惧和退缩方面倾斜了:“你想的再好,你的目的再好,你看到现在的情况了么?你看到现在的损失了么?”所以这种调理的罗列反倒使你不能公正的看待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面对的问题了,正是可怕的地方。
你知道这它的可怕,甚至知道它是魔王,目的就是为了让你退缩,不要做你该做的让你回头。可是你又没有办法战胜它、斩除它,甚至连东土大唐最有名的能擒杀老虎的人都做不到,因为它看起来是白色的,这恐惧之虎让你感觉到它的出现都是为了你好,都是为了你不要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己没有力量去做的事情才产生的,它的表现是为你所认可的,是单纯的为了你好才让你退缩的,可就是这种为你所认可的,让你觉得好像都是为了你好的思想,像钩子一样把你死死钩住,使你难以摆脱。最后无法摆脱的你,就成了这恐惧之虎的食物。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0:57:23 +0800 CST  
恐惧之虎

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上面坐的那魔王,十分凶恶。(原文)
魔。世间一切邪恶的总称。
三藏被妖怪抓住了,胆战心惊,却依旧能在这种极端的恐惧中偷眼观察这些邪恶的妖怪中的首领的模样,可见他比一般人要镇定很多的。而这种镇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来自东土大唐的禅门思想的修行。就这样,他看到了那魔王的模样,十分的凶狠恶毒。
真个是: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光飞光艳,雷声振四方。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原文)
雄威。雄壮,威风。
凛凛。恐惧的样子。
猛气。勇猛的气势。
堂堂。气势很大。
电。闪电。闪电都出现在乌云之中。云。飘浮在天空中。我对云的理解也是念头的意思。不过这种念头跟风不一样,不像风那样一刮而过,是一种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长较长时间存在的念头。而且云在高空之中,可以理解为头脑、神识高处的念头。高,是相对于低说的,就是说这种思想看起来比你现在的想法要高很多。乌云,浓厚的念头。白云,为人广泛认可的念头。有句话叫乌云压顶,乌云出来的时候,天黑黑的,看起来很低,好像压在你的头上一般。就是说这种浓厚的念头,压在你的头上,把你原本的思想给压制住了。闪电出现在乌云中,能表现出短暂的耀眼的光亮。就是说,这能后的压制着你的念头之上,却不断的闪过一道道的光明。
光。光芒。
艳。色彩鲜明。
雷声。雷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声音。
四方。天下。思想、神识。神识:指意识。
雄威身凛凛,猛气貌堂堂。电光飞光艳,雷声振四方。这魔王看起来非常雄壮,令人恐惧;气势勇猛,非常强大。就像浓厚的乌云一般压制了你原有的思想,可是看起来又有一道道的光明从他的身上不断的显现出来,就好像那振聋发聩的雷音一般振动着你的神识。
锯牙。像锯一样的锐牙。
口。我认为是欲望的代表。牙在口中,是最里面的坚硬之处,所以牙代表的是欲望中的坚定之处。
凿齿。像凿子一样的牙齿。
凿子。一种工具,具有短金属杆,并在一边有锐刃,常用锤子敲打以凿、咳、旋或其他切削动作削去各种材料的表面。凿子不像刀尖那么锋利,却能够在材料上产生极大作用,留下较深的痕迹,并且不容易毁坏。
腮。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
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
文斑。指的应该是像老虎那样一条一条的斑纹,是一种好坏掺杂的状态。
脊梁。脊柱。动物的支撑。
锯牙舒口外,凿齿露腮旁。锦绣围身体,文斑裹脊梁。他欲望中的坚定部分,非常尖锐而突出的显露出来。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欲望非常的坚定而锋利。他的外表看起来非常的美好,好处和坏处有条理的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他的主要支撑。
钢须。须子长在嘴边,可以理解为欲望的延伸。刚需则是指,来自他身上的欲望的延续非常坚定,非常的坚硬。
稀。依稀。隐约。
肉。皮低下是肉。内在表现。
钩爪。像钩子一样的抓。动物的这种爪子,可以将猎物紧紧钩住,使猎物无法摆脱。
利。尖锐。
霜。白色。
东海黄公。据东晋《西京杂记》记载,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学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服蛇、虎。
南山。南赡部洲。
白额王。白色的老虎,虎中之王。
钢须稀见肉,钩爪利如霜。东海黄公惧,南山白额王。他的欲望非常坚定的延伸出来,从这种延伸中隐约可以看到他的内在表现。他非常尖锐的表现出来,将你紧紧钩住,使你无法摆脱。就连东土大唐最善于降服老虎的黄公都对他非常害怕。它乃是这南山之上的为人广泛认可的思想中的王者。
南山。现在还不好下定义,好在后面有个叫“南山大王”的豹子精,我们不防等到那个时候再来分析“南山”二字的真正含义。
这只老虎是三藏取经遇到的第一个妖怪了。不知道他有多强,因为三藏是被太白金星救走的,没有除掉。三藏被妖怪抓住了,胆战心惊,却依旧能在这种极端的恐惧中偷眼观察这些妖怪的模样,可见他比一般人要镇定很多的。而这种镇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来自禅门修行中所获得的清净。就这样他看到了那魔王的模样,十分的凶狠恶毒。
前面法门寺中,三藏就受到了恐惧的影响,虽然他最终战胜了恐惧之虎,可那是因为他在取经的过程中还没遭受真正的魔难,还没犯过错误,受过损失,所以这恐惧之虎虽然表现了出来,却还不是非常的强大,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它的形态。现在,三藏在取经的过程中发生了失误,掉到了坑里,他即紧张又慌乱,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那强大的恐惧便真正的现出形来。这恐惧来的非常的猛烈,气势非常雄壮,表现的非常的强大,它就像那满天黑黑的乌云一样,将你内心的真正想法压制住。它的身上又有一道道的光芒不断的显露出来,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种声音是怎么来的呢?比如一个人做事的时候,遇到了问题,解决不了,将要面临极大的损失。这个时候他就会恐惧,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出现在你的神识中,告诉你:“你别干了,你不行的,再继续下去的话,损失就不是这么一点了。你不知道这事的难度,比你想象的要难的多,你做不到的。你的那些想法太幼稚了,要面对现实”等等。这些念头就是它身上的一道道“闪电”,好像真的来自天界的光明一般显现出来,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真正的雷声一样,要“唤醒”你,这种恐惧的思想是欲望中坚定而突出的表现,也是深受五蕴之苦的我们所惧怕的。所以看起来非常的美好,它将事情的好和坏有条理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是它这恐惧的思想的主要支撑。
人的恐惧到底是好还是坏呢?这点真的难以分别,遇到事情一味的向前突进,听不进别人的规劝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在恐惧面前,退缩低头,也是不对的。所以它这种将事物的好和坏有条理的呈现在你的面前,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事情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就如法门寺的众僧一样,他们也说取经的困难,不过他们只是将这些困难说道出来,却不会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压制你,所以三藏虽然出了长安城便被这恐惧影响了,却并没有真正的被恐惧给束缚住,成了恐惧之心的俘虏,反倒战胜了最初的恐惧,一步步的走到这里。可是现在这在三藏错估了时辰,造成失误的时候,心慌意乱中产生的恐惧就不一样了,它虽然将这些条理罗列出来,可是这种条理的罗列是建立在一个本来你就对自己的想法深深的怀疑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条理的罗列在你对自己怀疑和不自信,甚至懊恼的状态中,本身就像恐惧和退缩方面倾斜了:“你想的再好,你的目的再好,你看到现在的情况了么?你看到现在的损失了么?”所以这种调理的罗列反倒使你不能公正的看待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和所要面对的问题了,正是可怕的地方。
你知道这它的可怕,甚至知道它是魔王,目的就是为了让你退缩,不要做你该做的让你回头。可是你又没有办法战胜它、斩除它,甚至连东土大唐最有名的能擒杀老虎的人都做不到,因为它看起来是白色的,这恐惧之虎让你感觉到它的出现都是为了你好,都是为了你不要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做自己没有力量去做的事情才产生的,它的表现是为你所认可的,是单纯的为了你好才让你退缩的,可就是这种为你所认可的,让你觉得好像都是为了你好的思想,像钩子一样把你死死钩住,使你难以摆脱。最后无法摆脱的你,就成了这恐惧之虎的食物。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0:57:34 +0800 CST  
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魔王喝令绑了,众妖一齐将三人用绳索绑缚。(原文)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身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骨软筋麻。形容极端害怕的样子。跟三藏的魂飞魄散差不多,不过骨软筋麻似乎有站不住,走不动的成分表现在其中。
在这极端的恐惧面前,三藏惊恐万分,好像连魂魄都离开身体飞散了一般,做不了主张了;那两个从者则连站都站不稳了,更不要说继续前行。就这样,他们三个都被那极端的恐惧给俘虏了,被那极端的恐惧给束缚住了。
正要安排吞食,只听得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与特处士二位来了。”(原文)
安排。打算,准备。
吞食。吞吃,不咀嚼而咽下。意思是整体的吞噬掉,全部吃掉。
这虎大王抓了三藏后,正准备将三藏等这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和追随者正体吞噬掉。这个时候,就觉得外面一片喧哗,不再清净了,有小妖来报说又来了两个妖王,分别是熊山君和特处士。
我们知道,熊山君和特处士来的时候,这恐惧之虎正在安排要吃三藏, 要将三藏这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和其追随者都平静的,一点不留的吞噬掉。可是随着他们两个的到来,却在这恐惧之虎所主导的地方掀起一阵喧哗,使得取经人的神识不再那么平静了。熊山君和特处士虽然也是妖怪,可是他们的到来却使得这这恐惧之虎不能非常平静的将三藏三人吞噬掉。
三藏闻言,抬头观看,前走的是一条黑汉。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雄豪多胆量,轻健夯身躯。涉水惟凶力,跑林逞怒威。
向来符吉梦,今独露英姿。绿树能攀折,知寒善谕时。
准灵惟显处,故此号山君。
雄。强有力的。
豪。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
胆量。意为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魄力。
轻健。轻捷强健。轻捷:轻快敏捷,非常灵活。强健。强壮而健康,十分有活力的样子。
夯。我觉得应该是大力的意思。
雄豪多胆量,轻健夯身躯。他呈现出强有力的直爽痛快的姿态,表现出不怕危险困难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魄力。他非常灵活,非常善于改变自己,又非常的强大。
涉水。脚踏入水中。水是性的意思。涉水就是在性海中行走。
惟。单,只。
凶力。我觉得指的应该是凶猛的力量。
林。树林。记得前面作者用松树代表孙悟空,代表人心中的想法。而人的神识除了心之外,还有神等共同组成,所以这个林代表的是人的神识。
逞。施展。
怒。气势盛。
威。表现出来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涉水惟凶力,跑林逞怒威。他只是靠着自己那凶猛的力量在性海中行走,他在神识中快速前行所用的乃是他的强盛的气势和令人敬畏的气魄。
符。代表事物的表记、记号。
吉。好,有利的,幸福的。
梦。比喻幻想。梦想。
向来符吉梦,今独露英姿。一直以来他都是人美好的梦想的代表,在现在这个时候,只有他表现出了自己英俊神武的姿态。
攀折。拉折、折取。我觉得攀折应该是攀爬其上,然后折取得意思。
知寒。知寒知暖。应该体贴,知道你真正的需要的意思。感觉上这种体贴和关心,是来自对你细微之处的了解,往往你还没有感觉到,或刚刚感觉到热和冷的时候,那边就已经为你准备了对应之物。所以我觉得知寒,是对你细微之处的变化的了解。
善谕。南垣善谕。明朝有一个尚书叫刘南垣,他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有一个直指使,因为饮食的事情而苛求下属,郡县的官员为此很忧虑。刘南垣说这个直指使是他的门生,应该由他去开导直指使。等到直指使来了,款待他说:“我将要开饭了,恐怕妨碍你的公务,特地想请你吃顿饭。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么?”直指使因为是老师的命令,不敢推辞。从早上等到中午,饭还没吃过,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饭菜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他各吃了三碗,觉得很饱了。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都摆在他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刘南垣强迫他吃,他说:“我已经很饱了,吃不下了。”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饭食酒菜,原本没有精粗之分,饥饿的时候容易吃下去,饱的时候就难以吃出味道,只是时候不同使人这样罢了。”直指使这次教训之后,不敢因为饭食责怪别人了。所以善谕,指的应是善于指出别人的缺陷,劝谕别人。
绿树。众树成林。林代表的是人的神识,那树就代表的是神识的组成部分,就如孙悟空代表的松树一样,也是神识的组成部分。绿树,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树木,代表的人是认识中焕发生机的部分。
准灵。又准又灵。
显。表现,露出。
处。地方。
绿树能攀折,知寒善谕时。准灵惟显处,故此号山君。他能够攀爬到人身上焕发生机的部分之中,折取其上面的枝叶、成果。能够感受到你细微的变化,知道你真正的需求,并且善于指出你的缺陷,劝谕你。因为他的准和灵都在人的身上显露出来,所以他号称是人身上的君主。
人的神识有心神之分,就如孙悟空的“齐天大圣”一般,这妖怪是人身上的君主,所以他跟孙悟空一样,也是人心中主导思想的代表。不过这个心是以一个黑熊的姿态表现出来的,他这心中想法表现的浓厚,力量大,且更加粗野;要比猴子少些灵动之感。
前面我们分析李世民、陈玄奘和那匹马的关系的时候,说李世民是人主,是人的主导思想;陈玄奘是人主导思想的代表,所以这个取经的过程,是以陈玄奘为主导的;而陈玄奘所代表的这个人,自然就是取经人了。熊山君则是这个取经人心中的主导思想。
熊山君虽然是个妖怪,可是作者对他的描写却有很多褒义之词,说明熊山君这妖怪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1:04:01 +0800 CST  
又见那后边来的是一条旁汉,你道怎生模样:
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性服青衣隐,蹄步多迟滞。
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牸。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原文)
嵯峨。指高耸的山。
端肃。端庄严肃。
耸肩背。耸肩驼背。肩部往上敲着,背部向前倾斜,不能真正直立起来的姿态。
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他的头上有两个角突出的显露出来,他看起来端庄严 肃,可是却不能真正直立起来。
服。服装。
青衣。青色的衣服。
隐。藏匿,不显露。
蹄。牛的脚。
步。走路。
迟滞。延缓滞留,迟缓不进。
性服青衣隐,蹄步多迟滞。人的心性像一件色彩很深的衣服一样,将它给隐藏在里面,他向前前行的时候总是延缓滞留,迟缓不进。
宗。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
牯。母牛,阉割后的公牛,后泛指牛。我觉得这里应该是牛的意思。
牸。母牛。
特。公牛。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牸。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他的祖宗和父母都是牛,他也是一头公牛。他能够帮人耕地种田,有着很大的力量,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可是这个有着很大力量的公牛却一直在归隐的状态,没有发挥过真正的作用。
跟熊山君一样,特处士虽然是个妖怪,可是作者却明确的道出这个妖怪是可以在好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的。作者没有说出他的真实身份,只告诉我们这特处士是隐藏在心性之内,被心性遮挡住的妖怪。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1:07:08 +0800 CST  
又见那后边来的是一条旁汉,你道怎生模样:
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性服青衣隐,蹄步多迟滞。
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牸。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原文)
嵯峨。指高耸的山。
端肃。端庄严肃。
耸肩背。耸肩驼背。肩部往上敲着,背部向前倾斜,不能真正直立起来的姿态。
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他的头上有两个角突出的显露出来,他看起来端庄严 肃,可是却不能真正直立起来。
服。服装。
青衣。青色的衣服。
隐。藏匿,不显露。
蹄。牛的脚。
步。走路。
迟滞。延缓滞留,迟缓不进。
性服青衣隐,蹄步多迟滞。人的心性像一件色彩很深的衣服一样,将它给隐藏在里面,他向前前行的时候总是延缓滞留,迟缓不进。
宗。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
牯。母牛,阉割后的公牛,后泛指牛。我觉得这里应该是牛的意思。
牸。母牛。
特。公牛。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宗名父作牯,原号母称牸。能为田者功,因名特处士。他的祖宗和父母都是牛,他也是一头公牛。他能够帮人耕地种田,有着很大的力量,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可是这个有着很大力量的公牛却一直在归隐的状态,没有发挥过真正的作用。
跟熊山君一样,特处士虽然是个妖怪,可是作者却明确的道出这个妖怪是可以在好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的。作者没有说出他的真实身份,只告诉我们这特处士是隐藏在心性之内,被心性遮挡住的妖怪。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1:07:19 +0800 CST  
今天发的应改做《三妖》才是。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4 11:07:49 +0800 CST  
主张

这两个摇摇摆摆走入里面,慌得那魔王奔出迎接。(原文)
摇摇摆摆。形容主意不定。
慌。急忙,不沉着。
当三藏这主导思想落入坑中,被那恐惧之虎所擒,就要被恐惧吞噬的时候。那代表心中主要想法的熊山君和另一个妖怪特处士表现出来,他们摇摇摆摆的走入里面,说明取经人的心和被心性遮挡住的特处士都处在一个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的状态中:即想要去西天取经,又有退缩的想法。那魔王听到他两个来了之后,不再能够保持沉着的状态,急忙跑出去迎接这两个妖怪。从魔王的这个举动来看,魔王和这两个妖怪不只是关系好那么简单,感觉魔王对这两个妖怪甚至隐隐的有一丝惧意。
熊山君道:“寅将军,一向得意,可贺!可贺!”特处士道:“寅将军丰姿胜常,真可喜!真可喜!”(原文)
将军。武官名,说明这老虎是以武力为主的。
得意。得志。
丰姿。风度姿态。
熊山君两妖来后,我们才知道这老虎叫虎将军。说明恐惧之虎是以他的武力,他的强大来压制、降服人的。他说这恐惧之虎一向得意,是告诉我们这恐惧之虎其实最近以来一直在三藏的脑海之中存在着,而且非常得志,足以对三藏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处士说尹将军丰姿胜常,就是说他此时的风度姿态要比平时表现出来的强大很多。两者之言,说明这恐惧之虎从法门寺之后,虽然被三藏压制住了,却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一直在影响着三藏,而它最近的表现,要比平时强大很多,是不正常的表现。它们都认为寅将军此时表现出的丰姿胜常的状态是值得欢喜庆贺的事情,说明这种恐惧超乎正常的表现出来的状态,正好是人身上的妖怪所愿意看到的。
魔王道:“二公连日如何?”山君道:“惟守素耳。”处士道:“惟随时耳。”三个叙罢,各坐谈笑。(原文)
公。封建制度的最高爵位。敬词,尊称男子。
随时。顺应时事。
谈笑。又说又笑。
看到了恐惧之虎的强大之后,寅将军又问熊山君和特处士最近的状态。此中寅将军称二妖为二公,即从侧面道出了这二妖在人的思想中处于极高地位,又说明这二妖是处于寅将军之上,令其非常敬畏的存在。熊山君说他惟守素耳,就是说他最近只能吃素。东土的佛门中人是吃素的,所以吃素代表着一个东土的修行人应该做的事情,吃荤代表的是东土的修行人不应该做的事情。熊山君说他惟守素耳,就是说在三藏取经的这段时间里,他这取经人心的代表在三藏的约束下,只能做一个修行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了。特处士这被心性遮挡住的神识部分,也只能顺应时事,跟着取经人的主念的代表和心性去做的。
就是说,最近熊山君和特处士这两个妖怪都在三藏这主念的代表的约束下,恪守着他应该做的事情,直到寅将军这恐惧之虎以强大的姿态表现出来,将唐僧捉住之后,他们才能够因此表现出来。之后,他们坐在一处谈笑,为此时的这种状态感到欢喜高兴。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5 09:36:06 +0800 CST  
只见那从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原文)
痛切。指悲痛,极其恳切。
哀啼。哀伤悲啼。
两个从者的痛切悲啼,说明他们在落入坑中之后,对自己现在的遭遇感觉到那种痛彻骨髓悲痛、哀伤,表现的非常非常的强烈。这个时候,那熊山君就问了,说这三个人是怎么来的?怎么被抓到的?寅将军说:“他们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就是说他们本来不该被这恐惧所影响的,之所以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
处士笑道:“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原文)
特处士笑着问:“可以拿他们招待我们么?”魔王道:“可以!可以!我愿意拿他们来侍奉你。”山君道:“不能都吃了,吃两个,留一个就可以了。”
按理说三个魔王吃三个人正好,可是熊山君却要留下一个,这个人自然就是三藏了。这种吃法跟三藏合二从者的表现是有关系的。两个从者在被寅将军抓到后,就已经骨软筋麻,不能继续前行了,之后又痛彻心扉,为自己此时的遭遇感到深切的哀啼。这个时候的人,一般都会认为假如他不这么做,就不会有现在的痛苦遭遇,都会对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件事情感到后悔,自然就不会继续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他们被寅将军抓住后,就被这三个妖魔和满洞群妖给吃掉了。再看三藏,他虽然也因为自己的失误落入坑中,吓得魂飞魄散,被寅将军给抓住了,可是在他被抓到之后,他还能够自己观察寅将军的真实状态,看到自己的心另外一个被心性遮盖住的妖怪的真实状态,能够在恐惧中看清楚自己心中和另一处神识的真实状态。这充分说明,在最初的恐惧之后,三藏并没有就此被吓倒,所以寅将军吃不了他。关键时候,他被自己那“惟守素耳”的心给救了。而那两个从者则不一样,同样的妖怪,在不同的人身上,不一样的状态中表现出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魔王领诺,即呼左右,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原文)
领诺。答应,应承。
啯。吞噬声。
啅(zhao四声)。噪聒。嘈杂刺耳
魔王应承下来,便叫小妖,将两个从者的心挖出来,他们就此失去了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心。将其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主导思想的心和另一种与心并列的思想,都奉献给熊山君和特处士,被二者给吃掉了。寅将军自己吃的是四肢,就是吃的这两个从者在追随三藏去西天取景方面的行动。其他的骨肉,就分给小妖吃了。骨,是人身上坚定的部分,是支撑着他们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坚定的思想;肉长于骨伤,就是虽然不是很坚定,却附于这些坚定的思想之上的要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思想。思想没了,行动没了,这些坚定和不坚定的思想也就都落入了妖邪的口中。
在众妖怪吞噬两个从者的时候,发出了啯啅之声。即有妖怪吞噬两个从者的声音,也有在吞噬咀嚼的过程中,牙齿和骨肉咬断和嚼碎所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像两种力量相碰撞一般,以恐惧之虎为主的众妖表现出如牙齿一般坚硬的状态,要将两个从者那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坚定的思想和那些不是很坚定的思想都吞噬掉。这种由妖怪所产生的声音便是“啯”。不过这些追随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和不坚定的思想,它们也不甘心就此被吞噬掉,也在努力抗争,在这种斗争中发出嘈杂刺耳的声音,是一种即混乱又尖锐的状态,不过这种抵抗在那强大的恐惧之虎和众妖面前,简直是太渺小了,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就如老虎吃小羊一般,转眼间就被吃掉了。
这个过程把三藏吓坏了,几乎把他给吓死了,几乎吓得他也不敢去西天取经了。此时那些妖怪吃的虽然不是他,可没准他就会在明天被吃掉呢。而且经过这场灾难,证明西天路上确实是有妖怪的,那即使不被这个妖怪吃掉,下一个也不保准啊!所以虽然这次没吃他,也差点给他吓得不敢去西天取经了。
这是他初出长安的第一场苦难。我觉得这场苦难应该是唐僧取经的第二场苦难:“折从落坑”,不过这里说这是三藏初出长安的第一场苦难,那么法轮寺那场苦难怎么算呢?
我觉得,法门寺那个位置很可能是在长安西边路上的边界点上,李世民送出关外,则应该是送出长安城,虽然出了长安城,却没有从长安的管辖范围内走出来,到法门寺的时候才是刚刚要从长安的管辖范围走出来的交界点,这里则是将要离开东土大唐却还没有能够离开东土大唐的边界地带。而这恐惧之虎则是从法门寺就一直跟随着他,直到三藏落入坑中的时候,才趁机表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妖怪也不是想吃谁就吃谁的,它们要找你的弱点,当你的问题显露出来之后,它们才能趁虚而入,并将你吞噬。如果你行的正,做的正,他们也是拿你毫无办法的。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5 09:38:23 +0800 CST  
正怆慌之间,渐渐的东方发白,那二怪至天晓方散。俱道:“今日厚扰,容日竭诚奉酬。”方一拥而退。(原文)
怆。悲伤。
二怪。指的应是熊山君和特处士两个妖怪。
就在三藏悲伤慌乱的时候,那天渐渐的亮了,三藏渐渐的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明白过来了。当他真正明白过来的时候,那来自心中的妖怪和那个被性海遮挡住的妖怪也就退去了。它们对今天在恐惧之虎这里吃了三藏的两个从者感到高兴,说等日后要竭诚报答那恐惧,接着他们一拥而退。就是不单这两个妖怪走了,连那寅将军和众妖也都走了。这段话说的是人被妖怪影响的过程。当人被某一种错误思想所影响,并被其俘虏之后,来自心中和另一处神识的问题便也跟着显露出来,一同作怪。同样,这心中和另一处神识的状态也决定着你的结果。当你的心和那处神识能够严格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保护你,你虽然身处危险之中,却不会为妖怪所伤。直到你渐渐明白过来的时候,他们还会自觉不自觉的将那起主导作用的妖怪带离你的身边,给你创造摆脱这妖怪影响的机会。如果你做不到的话,这来自心中的妖怪和另一处神识的妖怪就会跟那起主要作用的妖怪一起,将你吞噬掉。
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东南西北。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一老叟,手持拄杖而来。走上前,用手一拂,绳索皆断,对面吹一口仙气,三藏方苏,跪拜于地道:“多些老公公!搭救贫僧性命!”
昏昏沉沉。形容神志不清的样子。
东南西北。方向。辨不清东南西北,辨不清方向。
不得命。我觉得应该是不知道如何活命的时候。此时那些妖怪虽然都走了,可是唐僧还被绑在那呢。虽然恐惧之虎暂时退去,不过他还是被恐惧绑在那里,不能前行,而且随时有可能被重新回来的恐惧吞噬掉。
老叟。老人
拄杖。主张。
仙。得道成仙。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仙是一种与道相合的从当前境界升华的思想。
跪拜。跪而磕头。在中国旧习惯中,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
三藏的神识虽然明白过来了,不过他还是表现出神志不清的样子,辨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边走。对于他来说,只是被他的心和那被性遮盖住的神识部分给救护住,没被恐惧之虎吃掉而已,他还被恐惧绑在那里,不知何去何从呢。此时的他,随时可能被再次袭来的恐惧给吞噬掉。就在这个时候,三藏看到一个有着自己主张的古老的思想来到他面前,来到他犯错误,遭受损失的地方;这有着自己主张的古老思想来到三藏身旁,发挥作用,使得唐僧摆脱了那来自恐惧之虎的束缚。接着又迎着三藏,发出一种与道相合的升华的思想,作用在三藏的神识之中,使得三藏从那种神志不清,辨不明方向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摆脱恐惧之虎束缚的明白过来之后,跪拜于地,感谢老者拯救了他这修行取经的思想。这一拜有臣服,崇拜和高度恭敬的意思,就是说从此以后三藏开始崇拜、高度恭敬这种有自己主张的思想,甚至臣服于这种思想之下,从此以后,三藏也成了有自己主张的思想。
老叟答礼道:“你起来。你可曾疏失了甚么东西?”三藏道:“贫僧的从人,已是被怪食了;只不知行李、马匹在于何处?”老叟用杖指定道:“那厢不是一匹马,两个包袱?”三藏回头看时,果是他的物件,并不曾失落,心才略放下些,问老叟曰:“老公公,此处是甚所在?公公何由在此?”
答礼。回礼,还礼。
疏失。疏忽、失误。我觉得在这里应该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去。
回头。向后转头。
老叟以礼相还,也对三藏表示出应有的尊重,道:“你起来,不用拜服于我,你可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失误而失去什么东西么?”三藏道:“那些以我为主,跟随我去西天取经的追随者,已经被以恐惧之虎为主的众怪给吞噬了;只是不知道我所肩负的取经的重担和那承载着我去西天取经的来自东土大唐的纯洁的思想到哪里去了?”
老叟用他的拄杖指定一个方位,说:“你看那里不就是承载着你去西天取经的来自东土大唐的纯洁的思想和你所肩负的重担么?”老者用拄杖指定一个方位,突出主张的作用,就是告诉三藏,你的主张所指定的方向就有承载着你去西天取经的马,也有你所肩负着的重担。
三藏回头看那主张所指定的方向,果然那就是他的物件和马匹,这一直提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回头观看,说明三藏本来已经走过去了,却没有发现其中的道理,直到老者给他点明之后,他才发现其中的道理。前面当他跪拜于老者面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可是他虽然有了自己的主张,却没有意识到这主张的作用,直到老者给他点名之后,他回过头来,再看这去西天取经的主张的时候,才发现确实如老者所说,那主张所指定的方向便有能承载着他去西天取经的马匹,又有他此行所肩负的重担。明白了这点之后,他相老者恭敬的询问,要从面前这古老的思想面前探寻此地是什么所在,这老者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妖魔所在的地方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5 09:42:13 +0800 CST  
折从落坑

老叟道:“此是双叉岭,乃虎狼巢穴处。你为何坠此?”(原文)
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
虎。这里指的是恐惧之虎,不过还有其他意思,得等以后再去分析。
狼。狼心。指的是凶恶狠毒的心。
老者告诉三藏,这里是双叉岭。刚看到双岔岭这个名字觉得有些纳闷,我们知道,一般只有三岔路口,十字路口,或者五、六、七……岔路口,只能不断的往上加,可是比三岔路口再少的岔路就没有了,要知道三岔路是指一条路在前面分成两条,分别通向两个不同的地方,那双茬就是说一条路向前面还是一条路,通向一个地方,那这双岔路不就是一条路么?既然这样那这双岔岭的名字又怎么来的呢?
这就是双岔路口的深意,要知道路虽然是一条,却有着继续向前和由此向后两种走法,并通向两个不同的地方,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继续向前则有可能达到目的,到达西天,不过前路渺茫,又有性命之忧,若是由此后退的话那就回到东土大唐,虽然没有了性命之忧,却从此没有了到达西天的可能。这双叉岭上确实有路,却只有一条近路,一条回路,而双岔岭的岔口便是唐僧站立的地方,便是三藏“折从落坑”的地方。当三藏因为自己的失误掉落坑中,造成损失,为恐惧之虎所影响的时候,他是继续向前去西天取经呢?还是就此退缩,回到长安呢?这是摆在三藏面前的两条路,也是三藏合两个侍者的区别,更是对三藏的考验。所以只有三藏抵御住恐惧之虎的影响之后,方才能够在西行路上继续向前。所以这老者是在天亮的时候来的,而不是三藏落入坑中之后立刻就来救护三藏及两个从者,只有能够摆脱恐惧的人,才能进入下一步的修行之中。
这双叉岭乃是虎狼的巢穴,是那恐惧之虎和凶恶狠毒的心诞生和成长的地方。三藏和两个从者都遇到了恐惧之虎,可是三藏是一个从东土大唐的众僧中脱颖而出的修行人,在禅门的修行中,他的狼心已经变成了“惟守素耳”的熊山君;也是在禅门修行的作用下,那特处士虽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甚至他主动问寅将军可不可以用三藏三人待客,可是“惟随时耳”的他也没有一定要吃三藏,没从中起到坏的作用。所以他能在熊山君的救护下不被寅将军吞噬掉;而那两个从者则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他们在跟着三藏落入坑中之后,便被寅将军三妖及众小妖给吃掉了。
之后老叟又问三藏“为何坠此?”问三藏,你本来是一心一意的要去西天取经,因为什么原因落入这种即想要去西天取经,又想要退缩回到长安城的状态中的。
三藏道:“贫僧鸡鸣时,出河州卫界,不料起的早了,冒霜拨露,忽失落此地。见一魔 王,凶顽太甚。将贫僧与二从者绑了。又见一条黑汉,称是熊山君;一条胖汉,称是特处士;走进来,称那魔王是寅将军。他三个把我二从者吃了,天光才散。不想我是那里有这大缘大分,感得老公公来此救我?”(原文)
河。记得前面讲过一个泾河龙王,他是长安八水之主,他最后是徇“私情”而死的。我对河字的理解便是在私情的“情”字上,是人的“情”的代表。海是性海,河是清河,我认为《西游记》中有性海情河之说。
情。从心,青声,本意是感情。就是说情事从心中发出的,却又有别于性的一种神识表现。河流在山间或大地之上流淌,所以我认为情是心性在人的身体上发挥作用,却又以人的身体为主导的一种神识部分。
我们前面看到南赡部洲都是“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封侯。”的名利之人,可是这些名利之人也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区别,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地方的区别。在面对同一个事物的时候,他们个人的思想和表现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他们“情”的表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的风俗人情。根据“情”的不同,即可以化成很多小的个体,比如每个人;又可以划分较大的区域,比如乡、村、县、城,这是在一个大的共同点之下的小的划分。再大就可以划分成一个个国家,他们的“情”也有着极大的不同;相邻的国家和地界,他们的情也有着相似之处。所以这河州,是南赡部洲在同样的“性”的表现之下,东土大唐这一方“情”的边界所在。比如三藏,出了长安城到城郊的表现不一样,从长安来到这河州边界的时候,就更不一样了。而出了河州卫界,他面对的则是在同样的“性”的表现之下,与东土大唐完全不一样的“情”的表现。
卫。保护,防护。就是说情和情的不同,即可以划分不一样的地界,也可以守卫这一方情的人,免收其他的情的侵扰和冲击。
露。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形成的小水球。这里代表的是人的性情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的凝结。
不想。没有想到。
缘。因由。
缘分。人与人命中注定的愈合机会。
感。从咸从心。咸,全部。咸心为感,心完全被触动。动人心也。
三藏出了河州卫界,却还没有出离东土大唐,应该是将要出离大唐,却还没有出离大唐的这个状态之中。这个状态就跟他今日早行的时间点一样,当他来到河州卫界的时候,标致着旧的一天已经过去,新的一天即将来临。他在河州卫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等待着鸡鸣,等待着新生的阳气表现出来的时候。当他终于清楚的感受到这新生的阳气的时候,他以为可以了,他出发了。可是因为这里是东土大唐的交界地带,他将面对的是跟东土大唐虽有联系,却又完全不一样的“情”,所以他虽然清楚的感受到了这点新生的阳气,却不能真正明了,所以他是在黑暗中,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向前行进的。在这种前行的过程中,三藏既要克服严酷的环境,又要拨开性情在黑暗中凝结起来的念头的影响,忽然间造成了错误,由于自己的失误使得他们主从三人连带马匹就都失落在这即想前进,又想后退,面临两难抉择的双叉岭上了。这个时候,来了一个魔王,他过于凶恶和不讲道理,将我这个修行人和那些追随我的人都给束缚住了。我又看到来了一个黑汉,名字叫做是熊山君;是人心中有强大力量的主导者。一个胖汉,称是特处士,是被性遮掩住的部分,应该是人“情”的表现。他们来到我被魔王抓住的地方,称呼那魔王是寅将军,以强大的力量来吞噬一切的恐惧之虎。他们三个把那些跟随我的人都给吃掉了,等到天亮了,我明白过来的时候才散去。不过这三个妖怪虽然散去,我却还是还是摆脱不了恐惧的束缚。没有想到我是在那里结成的这么大的因由,使得我和您注定在这里相遇,使得您这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坚定的思想来到这里解救我。(个人水平太差,虽然一字一字的去解,感觉还是表达不太明白)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6 10:13:42 +0800 CST  
老叟道:“处士者是个野牛精,山君者是个熊罴精,寅将军者是个老虎精。左右妖邪,尽都是山精树怪,怪兽苍狼。只因你的本性元明,所以吃不得你。你跟我来,引你上路。”(原文)
野。不驯服,不受拘束。
罴。熊的一种,人熊的学名。有人和熊两种含义加在里面。一方面是熊,力大无比,有着极大的力量,有野性,难以驯服。可同时也有人的成分,它虽然野性极大,却也开始学礼、明礼了。所以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惟守素耳”的熊山君。
虎。老虎,百兽之王。
精。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
元明。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
老叟告诉三藏,那个特处士是个野牛精。前面在对特处士的描写中,说特处士“能为田者功”,可以帮助人种田,成为人得到成果的强大主力,可是现在这头牛却是野性非常强的,不受拘束的,不能真正的成为你修行的助力。熊山君是个熊罴精,是说这在心中占主导地位的想法非常强大,也非常有野性,不过好歹通了人道,处在人、熊两者之间的阶段。寅将军是个老虎精,是非常可怕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思想。那些小妖,也都是些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生气、活力和神识中作怪的思想,是那些做怪的想法和那凶恶狠毒的心。只是因为你本性中的清净光明表现出来,所以他们不能将你吞噬掉。你跟 我来,我领你从这里踏上西天取经的路。
按照我查到的解释,元明指的是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就是说,元明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可为什么这里面只有三藏克服了恐惧的影响,而他的那两个仆人则都被妖精给吃了呢?这跟他陈玄奘的法名和他报仇归本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大家都是凡尘之人,都在洪江中随波逐流。可是陈玄奘则在强大的洪流的冲击下站住了脚,并且真正成长壮大起来,到最后消灭了贼心,报仇归本。他回归了自己的本源自性,所以他能够使得那本性中的元明表现出来;而那两个从者则不具备这个条件,他们跟李世民一样,都是为了逃避惩罚才跟着三藏去西天取经的,假如一路顺风的话,他们自然会追随下去;可一旦遇到大的问题,当他们发现去西天取经的路不但不能取到真经,还会使自己遭受极大的恐惧和损失的时候,那他们自然就会退缩。所以这里面三藏那元明的本性能够显露出来,抵御住众妖的影响,而那两个从者则只能被众妖吃掉,虽然他们也想反抗,可在强大的恐惧面前,终究只是老虎口中的一只羊羔而已。
三藏不胜感激,将包袱捎在马上,牵着缰绳,相随老叟径出了坑坎之中,走上大路。(原文)
捎。捎搭。装载在牲口背上。
大路。大道。
三藏对老者感激不尽,他将包裹捎搭在马背上,用那有着自己主张的思想来肩负取经的重担,由他牵着缰绳,来主掌自己主张的方向,跟随者老者直接走出了这大道上的坑中,回到大道之上。
却将马拴在道旁草头上,转身拜谢那公公,那公公遂化做一阵清风,跨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只见风飘飘遗下一张简帖,书上四句颂子。颂子云:
“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抱怨经。”
头。首领。草头,在众多杂草中突出出来的,比一般的草要高。要粗壮的草;就是草中的王者。
朱。美好的色彩。
顶。头,思想所在。
白。纯洁。
鹤。鸟的一种,念头的一种。鹤立鸡群,代表着一种超乎于众多念头之上的与众不同的念头。
生灵。生物,有生命的东西。
神。是寄于心,牵引心,给心以法则,使心认识本体。神就是宇宙万物正常运行的法则。我对神的理解,是跟妖相对的。妖是女天的表现,表现出自身的美好,使天失去了公平者为妖,而这个“妖”字在古代通“祅”。跟神的偏旁部首是一样的。这个偏旁据说是由“示”字演化出来的。这个偏旁中很多很多的字,都是跟祈祷,祭祀有关系的,而祈祷和祀字本身也是这个部首。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示:从二,天地。三垂,日月星也。观呼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示,是“神”的本字,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人对神的崇拜或心理活动)有关
经。或许指经文,或许指西天取经这件事情。唐太宗赐陈玄奘为三藏,成为东土大唐律、经、论的代表。那三藏在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观点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将成为东土大唐的人的思想及行为准则。
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对神来进行解读。首先,“示”是“神”的本字,“示”又是天地三垂象,是天地让我们看到的日、月、星,日、月、星都是天地中散发着或反射着光明的天体,就是说神乃是天地让我们看到的散发着光明的表现,神的本身就是光明的象征。可是光是散发着光明是不够的,妖,也表现着他的美好,散发着他的光明,却为害世间,所以神就又从示字之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他表现出来的光明在“申”字上面。“申”字是一个日子,中间一竖,中间日字代表太阳,代表着真正的光明。中间一竖,贯穿日字,是说它是一直贯穿着光明的。中间一竖,不偏不倚,贯穿在日字中间,乃是中正的代表。就是说“神”是天地垂象,让我们看到的天地间的光明的本体,是天地间那贯穿着好像太阳一般的真正光明,是不偏不倚的中正的表现。所以示之以光明中正的便为神,示之以天地不公的便为“祅”了。因为示之以不公,自然谈不上光明,所以妖字无日,它只是将自己的美好表现出来,使天地不公,自然谈不上光明。无光明则无“阳”字,所以以女阴为旁。
另外“神”字以“示”为旁,说明神只是天地间光明的表现,而并非真正的光明。所以在《西游记》中,神和圣还是有区别的。
徒。徒弟。跟从师父学习的人。
经。或许指经文,或许指西天取经这件事情。唐太宗赐陈玄奘为三藏,成为东土大唐律、经、论的代表。那三藏在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观点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将成为东土大唐的人的思想及行为准则。可是在他到西天之前,他所得到都只是“道可道,无常道”的大道的某一阶段的道理与法则,所以这些他得到的东西都不能永远的正确的,只是在某一阶段的正确。所以这些经在特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他们的问题,也会将三藏和东土大唐的人带入痛苦和困扰之中,使他们遭受损失。这个道理,就如三藏走出河州卫界的过程一般。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去抱怨取经没用,依旧是让自己处于痛苦之中,这世上是没有真经的。
前面三藏起的早了,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下离开了河州卫,要离开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可是由于他神识的不明使得他的这段取经过程异常艰难,他也像心中长草一般,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从心里表现出来,就连他这取经的思想,也是那众多思想中的一个,是众草之一。在这些思想中,总有一些思想显得比其他的思想要高要大,在某一时间段突出的显露出来,就成了众草的头目,也就是草头。玄奘在这些众草中,本就是与道相合的强大的草,现在又克服了恐惧之虎的影响,自然从众草中脱颖而出,成了众草之头。所以这个草头应是陈玄奘这通过禅门修行逐渐成长起来的善念。三藏将马拴在草头上,就是用这通过禅门修行逐渐成长起来的善念来束缚他那代表他的主张的念头,使得他的主张和那主张捎带着肩负的取经的重任不至与善相背离。
将那代表他主张的念头束缚住了之后,三藏开始感激这公公。在三藏的感激中,三藏看到那有着自己主张的念头乃是一阵清净的念头,这清净的念头驾驭着有着美好思想表现的纯洁而超乎于众多思想念头之上的与众不同的念头,向天上飞去。三藏看到这点,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自己这取经之行,要驾驭着那有着美好表现的从众多思想中脱颖而出的通过禅门修行逐渐成长起来的善念,来走向高处,去西天取经。
之后,三藏又看到了一张简帖,上面有几句颂词。意思是说:“我这持有自己主张的思想,乃是来自西方天界的,在黑暗中散发光明的,照亮着黑暗中的人们,并指引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走向光明的念头。我是特地在这里表现出来,是来搭救你们这些处于黑暗中的生命的。在你往西天取经的路上,自然有表现出天地间真正光明的思想追随你去西天取经,给你守护,成为你去西天取经的助力,并在追随你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得到成长。切记不要因为前路的艰难而抱怨经文无用。”
唐太宗赐陈玄奘为三藏,成为东土大唐律、经、论的代表。那三藏在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观点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将成为东土大唐的人的思想及行为准则。可是在他到西天之前,他所得到都只是“道可道,无常道”的大道的某一阶段的道理与法则,所以这些他得到的东西都不能永远的正确的,只是在某一阶段的正确。所以这些经在特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他们的问题,也会将三藏和东土大唐的人带入痛苦和困扰之中,使他们遭受损失。这个道理,就如三藏走出河州卫界的过程一般。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去抱怨取经没用,依旧是让自己处于痛苦之中,这世上是没有真经的。太白金星的这句话就告诉三藏,不要因为这些困苦而心生抱怨;你要做的是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感悟,不断的从问题中寻求真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6 10:16:20 +0800 CST  
三藏看了,对天礼拜道:“多谢金星,度脱此难。”拜毕,牵了马匹,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原文)
三藏看了颂子,对天行礼叩拜,叩谢太白金星的救护。拜完了,便又牵着缰绳,牵着他那有了主张的思想;没有了追随者的他,自己一个人在不尽的孤苦、凄凉中,向前艰难的前行。
唐僧取经第六难:“折从落坑”就在这里,说的是人在接触未知的事物,未知的道理的时候,难免会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产生失误或者犯错误,会因为自身的问题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使自己在神识不明的情况下落入艰难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现实的艰难,和头脑中原有的恐惧,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会表现出来,成为你前路的阻碍。使得你因此产生失误,落入其缺陷之中,给你造成损失。那一直存在着的恐惧也会趁机作怪,要将你吞噬掉。这个时候,只有你本性中的元明能表现出来,才能够抵御住恐惧之虎的吞噬,得到上天的指引。要有自己的主张才能从那缺陷中走出来,并且凭着这主张继续前行。而这本性中的元明之所以会显露出来,则跟前面的禅门修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禅门修行中得来的神识清净和静心自守的话,落入坑中的三藏又怎么能保持清净去看那些妖怪的表现,并在极端的恐惧中挺过来呢?
三藏走的虽然凄苦,却毕竟从坑中走了出来,得以继续向前。
不过人有自己的主张就一定能成功么?不见得!很多时候一味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是一意孤行,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痛苦的。所以西天取经的路还很长,这里只是刚刚开始。三藏的损失也只是由于他的失误所引起的,而不是他在坚持一个错误的道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6 10:18:02 +0800 CST  
绝处逢生

这岭上,真个是: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原文)
寒。有凄凉,心冷的意思。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的声音。
雨林风。不知道什么意思。感觉上应该是里将要下雨的时候刮的那种吹过树木或深林的风,感觉上这种风带有较大的湿气,让人一看就感觉要下雨似的。湿气则是风中夹着水气的表现,水是性情,代表的是有很大程度的性情夹杂其中的念头。
潺潺。形容雨声,水声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涧。山涧。山间的河流。性海情河,代表的是人的情。
寒飒飒雨林风,响潺潺涧下水。有了自己主张的三藏,牵着马向双叉岭攀爬上去,这个时候的他虽然有了自己的主张,可却只剩下他一个人还走在这条取经的道路上,使他觉得异常的凄凉;再加上山路难行,攀爬极为艰难,三藏虽然还在努力攀爬,却也渐渐的有些心冷了;由此产生的念头不断的在神识表现出来,这些念头里有深深的性情方面的因素参杂其中;那来自情河中的声音也不断的在三藏的耳边响起。
香。美好的气息。
馥馥。形容香气很浓。
花。某些植物成长出来的美丽的姿态。
密。稠,空隙小。
丛丛。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磊。众石积累。石头坚硬、顽强,棱角分明于天地间不隐藏、不躲闪。“磊”以 三“石”强调坚硬、坦荡,一目了然,喻指人内心坦然,坚强刚毅,正大洒脱,光明磊落。“磊”多用于形容心地光明坦白。
香馥馥野花开,密丛丛乱石磊。(在这种情况下)三藏身上那不愿接受他这主张的束缚的思想将他们的美好姿态表现出来,散发出非常浓郁的美好气息。美好的气息非常浓郁的表现出来。这样的思想很多,很突出而且坚定,棱角分明,没有丝毫掩饰的表现出来,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非常坚定的状态。闹。扰乱。
嚷嚷。发出嘈杂声。
鹿。暂时先不说,只知道是神识中的有一处代表。
獐。同上。
麂。同上。
队。有某种性质的集体。
闹嚷嚷鹿与猿,一队队獐和麂。三藏的心中和另一处神识发出乱哄哄的嘈杂声,其他的神识部分也一队队的集体表现出来。
喧。大声说话,声音杂乱。
杂杂。《百度》上的解释是多貌。我的感觉是多且无秩序。
静悄悄。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人。人和动物的不同是人是可以明理的,动物则很难。所以人说的应是与道理相合的思想,或者可以与这个境界的道理相合的思想
对于任何一个境界来说,都有与其境界相合或不相合的思想,或者是比这个境界的思想更高的思想境界。我认为与这个境界相合的思想我们是人,不完全相合却可以成长起来成为相合的思想的是孩童,不相合也无法与这个境界相合的思想是动物。代表着来自这个境界的更高层次的思想是神仙佛圣。存在于这个境界中,却在这个境界中作怪,使这个境界中的人堕落或困扰着这个境界中的人,阻碍他们走向更高层次的思想是妖魔。在这个境界中应该逝去却没有逝去,或没有完全逝去的思想是鬼。
无。没有。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大且杂乱的声音乱哄哄的随着众多念头表现出来,可是真正与合乎道理的思想却没有。
战兢兢。因恐惧而发抖。
宁。平安,安定。
怯怯。胆怯不前貌。
那长老,战兢兢心不宁;这马儿,力怯怯蹄难举。这德行高尚的三藏,他走在这双叉岭上,因恐惧而发抖,内心难以安静下来。那代表着他的主张的思想面对现在的状态也难以向前行进。
通过此番描写,三藏虽然有了自己的主张,可是他在双叉岭上的行程并不顺利。严酷的环境和前面的损失使得他感觉倍加凄凉,而且渐渐的心冷了,神识中飘过的念头都参杂着深深的性情因素,清河中不断发出它的声音。很多的有着美好色彩和气息的思想表现出来,不过这些思想都是充满野性不受拘束的,心里的想法混乱且突出、坚定的表现出来。在他往双叉岭上攀登的时候,神识各处都突出的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念头杂乱而突出的表现出来,却没有真正与道理相合的思想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三藏虽然是有德之人,却也为这种状态而恐惧发抖了,那肩负着取经重担的可以承载着他去西天取经的思想也难以向前行进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7 21:16:54 +0800 CST  
三藏舍身拼命,上了那峻岭之间。行经半日,更不见个人烟村舍。一则腹中饥了,二则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际,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又有怪兽。(原文)
舍身拼命。应该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豁出性命去干某事。
峻。山高而陡的样子。
腹中饥饿。前面获得的支撑已经消耗完了,没有新的食粮作为补充,失去继续向前的支撑了。
路不平。坎坷。
二。两个。是一这个数字的一倍。我的理解是倍加强大的意思。
蛇。小龙,也是想法的意思。蛇在陆地和水里都有,代表着的是人的身上和性情中的一些想法。
盘绕。螺旋状或圈状的缠绕在某物上。
毒。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
三藏在人也战兢兢,马也力怯怯,虽然神识中表现出来的念头很多,却依旧没有与道理相合的思想念头的情况下,在双叉岭这高而陡峭的山路上不断向前攀爬,如此也行了半日左右,却依旧看不到有与道理相合的思想表现出来的痕迹,更不用说那些与道相合的思想所汇集成的境界了,连一个小小的不是十分合理的境界都看不到。三藏本就估错了时间,起的早,落入了一场磨难之中;现在又在这艰难的环境下毫无进境。这使得他来自前面的支撑着他去西天取经的食粮都已耗尽,却找不到新的食粮作为补充,使他的西天之行得不到应有的支撑。再加上这一路上非常坎坷,非常难行,使得他的取经之行又进入了危险、急迫的时刻。就在这个时候,那恐惧之虎又倍加强大的表现出来,要将他吞噬。神识和身体上的一些想法也突出的表现出来,将他缠住,使他难以前行。他的两侧都是些有害的念头和作怪的思想,令其左右为难,不得腾挪。三藏被它们给阻 挡、困扰住了,虽然暂时还未被加害,却是进退不得,走投无路。
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又无奈那马腰软蹄弯,便屎俱下,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苦得个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原文)
身心(佛学解)。身与心,为有情的正报,在五蕴之中,色蕴是身,受想行识是心。
听天所命。应该是听从天意的安排,按照天意去做。
腰软蹄弯。站立不得,不能前行了。
便。尿。屎。粪便。便屎俱下。大问题和小问题一齐表现出来。
衬。衬衣,内衣。
无地。犹言至极。
万分。非常,极其。
凄楚。凄凉悲哀。
自分。自料,自以为。
莫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三藏被这些虎、蛇、虫、兽给困扰住了,进退不得,左右为难。他又只有一个人,那些追随他的人都被恐惧之虎等妖怪给吃掉了,使得他面对这些虎、蛇、虫、兽的困扰,毫无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三藏只能放下自己的身体与心中的各种思想,不顾自己的安危,完全按照上天给他的指引,按照他的主张去做。
三藏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主张的人,既然有了自己的主张,那就不管自己多么恐惧,多么艰难,也不管自己神识各处的反应,反正我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至于对错,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管了。不过三藏虽然想这么做,可是那承载着他去西天取经的这个代表他主张的思想却在这个时候却无法肩负取经的重担,继续前行了。这思想在这个时候大问题,小问题一齐表现出来,倒了下来,不管是用何种力量加于其上,不管怎么引导都没用。三藏虽然想不顾自身安危,听天听命去西天取经,可却怎么也无法前行了。这可把三藏这个精通佛理又能驱使一些神秘力量的修行者给难住了。他现在就好像一个只穿着内衣的人,他所坚持的这个思想法门就好像就像人身上穿的内衣一般,只能遮羞,却并不能有效的帮他抵御风寒的吹打;在这蛇虎毒虫面前,他已经无法继续坚持了。三藏极其凄凉悲哀,他已经认为自己必然死在这里,却没有丝毫办法。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7 21:23:55 +0800 CST  
却说他虽有灾迍,却有救应。正在那不得命处,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三藏抬头看时,只见一人,手持钢叉,腰悬弓箭,自那山坡前转出,果然是一条好汉。(原文)
迍。行走艰难的样子。困顿。
救应。救援接应。
潜踪。潜藏踪迹。
钢。经过精炼的铁。铁是金属,是一种比石头更坚定的状态。
弓箭。可以射出,从远处射杀敌人和猎物的武器。我觉得这里代指的是光芒。将自己的光芒表现出来,射杀远处的敌人和猎物。
山坡。障碍。
转。绕过。
好汉。勇敢、坚强的男子,或是英雄。
却说三藏他走在双叉岭上,虽然有灾难令他困顿,使他难以前行,却也有救援接应他的人。就在三藏被虎、蛇、虫、兽困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活命的时候。忽然他见到那毒虫、猛兽都飞一般的逃窜了,那挡在他修行路上的恐惧和人身和性情上的一些想法也都隐藏了踪迹。原本困扰着他,使他无法前行的那些虎、蛇、虫、兽转眼间就不见了踪影。三藏见此,抬头观看,要看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他看到一个人,一个与道相合的思想,这思想以人身上比一般的坚定思想更加坚定的思想部分再经过锻炼、打磨之后所形成的状态为武器。他的身上还有随时可以表现出来,能够射杀远处敌人的光芒。
这人本来是居于双叉岭之上的,三藏现在处在半山腰的位置,他离双叉岭上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有很大的障碍相隔。这个人则是从双叉岭上绕过这障碍,直接表现在三藏面前的,他果然是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形象。那些毒虫猛兽也是因为这个人的原因而逃避隐蔽的。
你看他:
头上戴一顶艾叶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领羊绒织锦叵罗衣;腰间束一条狮蛮带,脚下躧一双麂皮鞋。环眼圆睛如吊客,圈须乱扰似河奎。悬疑囊毒药弓矢,拿一杆点钢大叉。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原文)
艾叶。中药名。《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这艾叶是针对前面三藏“寒飒飒雨林风”那种凄凉、心冷的状态而说的。可以让你感觉到温暖,帮你抵御凄凉和心冷的状态。
豹皮。豹皮的特点是黄色带有黑色斑点,是一种好坏参杂一处的表现。黄是金的颜 色,所以我将黄理解为“贵重”和“真”的意思。黑色,则是不好的思想。
帽。帽子。头脑是神识的表现,帽子则是神识的守护。
羊绒。可以保暖的制衣材料。
锦。鲜明美丽。
叵罗。古代用的一种敞口浅杯。
衣。法门。
头上戴一顶艾叶花斑豹皮貌,身上穿一领羊绒织锦叵罗衣。他的思想之上有一层可以让人感到温暖,驱逐你神识中那凄凉、心冷的心态的守护。这个守护呈现出好坏参杂的状态,即有神识各处贵重的真意,也有不好的思想从这贵重的真意中表现出来。守护着他的乃是由很多可以保暖的思想共同织就的色彩很鲜明,看起来很美好的法门。
狮。狮子。百兽之王,可以吃掉其他的动物。
蛮。粗野、凶恶,不通情理。
带。腰带。用来束腰的袋子。我的理解是将你紧紧束缚住的东西。
狮蛮带。代表神识中的王者的思想所产生的粗野、凶恶,且不合理的束缚。
躧。踩,踏。
麂。麂子。似鹿非鹿。暂时不解,只知道代表另一处神识。
鞋。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代表的是正在践行的一种道。
腰间束一条狮蛮带,脚下躧一双麂皮鞋。他被神识中可以吞噬一切其他思想的强大想法所形成的野蛮、强大的力量束缚着;他所行是一条被某处神识笼罩着的道。
环眼。圆眼,大眼睛。
圆。圆满。
睛。眼睛。
圈。环形的。
须。嘴四周的胡须。代表欲望的延伸。
扰。搅乱。
吊客。来吊念死者的人;凶神。
河。情河。
奎。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它是西方七宿的第一宿,暗示着这是通往西方世界的第一步。
环眼圆睛如吊客,圈须乱扰似河奎。他身上呈现出圆满的姿态突出的显露出来;可是这种突出显露出来的圆满姿态却使他看起来非常可怕,好像凶神恶煞一般。他的欲望在神识各处的延伸并一圈圈的混乱的表现出来,可是这种表现却好像是那情河中的奎星,是那通往西方世界的最初阶段一般。
毒药弓矢。带毒的箭。
点钢打叉。说的是他这钢叉并不是全部钢造的,而是其中有些地方是钢造的,有的地方不是。
悬一囊毒药弓矢,拿一杆点钢大叉。
他可以发出自己的光明,可是他这光明却是有毒的,有问题的;他以人身上那些坚定的思想经过锻炼后所形成的更加坚定的思想为武器,可是他的这种锻炼并不全面,这些经过锻炼的思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勇猛。英勇彪悍。
惊。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震动。
残。损坏。
野雉。野鸡。鸡是家禽的一种,代表的是被人驯服的思想。野鸡也是鸡,却是野生的。所以野雉代表的应是应被驯服却还未被驯服的念头。
魂。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实体。
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他所发出的声音如雷音一般,振聋发聩,令人身上那些思想、念头都不敢与之竞争;他呈现出勇猛彪悍的姿态,使得那些该被驯服却还未被驯服的思想的核心思想受到损坏。
三藏见他来得渐近,跪在路旁,合掌高叫道:“大王救命!大王救命!”(原文)
合掌。又作合十,意指合十法界于一心。是印度自古所行的礼法,既合并两掌,集中心思而表达恭敬的意合掌思。
大王。古代对君主或诸侯的敬称;统御一个大的疆域的君主。同时也是对强盗土匪,妖怪头目的称呼。
三藏看着这个人的到来,他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人,是山中猎户,还是山中的土匪强盗?他只知道这个人,他所代表的思想状态非常强大,那些困扰着他的虎、蛇、虫、兽只是感觉到他来了,就逃得无影无踪。所以三藏见他走近了,赶紧跪了下来,通过合掌的举动表示极端的恭敬。口称“大王救命”,是说不管你所代表的念头是好是坏,反正只要你能饶了我,把我从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状态中救出去,我就拜服于你的脚下,按照你的旨意去做。
我们现在只能看到这条汉来到三藏跟前,至于他是怎么来的,我们还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到来惊散了那倍加强大的蛇虎虫兽,救了三藏的性命。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7 21:29:19 +0800 CST  
双叉岭上

那条汉到跟前,放下钢叉,用手搀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着你,多有冲撞。”(原文)
猎户。靠打鸟兽为生的人。他是山中猎户,就是靠捕杀人身上的各种思想、念头作为自己的食粮支撑的思想状态。
刘。刘姓是汉朝的国姓,代表汉族之人;汉族之人又是大唐之人的代表。
伯。春秋时诸侯首领的代表。
钦。恭敬。
刘伯钦。代表的是东土大唐自古以来便居于众多思想的主导地位,处于一个只在元神主念之下,却在其余众多思想之上的盟主地位的思想,是一个为众多思想所敬重的思想。
镇。以武力维持安定。
太保。古代官职名,三公之一,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太子是正常情况下老君主逝去后,接替皇位的人,就是由老的主导思想产生出来的,并在这个老的主导思想逝去后,将要接替其成为新的主导思想的人。
两。二。
山虫。禽鸟小兽之类的小动物。老虎的别称。老虎是山中最强大的动物,能够吃掉山中其他的动物,所以我认为老虎代表的是人身上极其强大的,可以吞噬一切其他思想的思想。我们前面所说的恐惧之虎只是这些老虎中的一种,而人身上除了恐惧之外,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可以吞噬其他思想的强大思想存在,都可以用虎做代表。另外,人身上除了这些强大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思想之外,还有一些或强或弱的其他思想,都可以视作山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是人,与现在的道不合。
冲撞。冲击碰撞、冒犯,触犯,引申为破坏。
那条大汉来到三藏跟前,放下了他的武器,三藏跟这勇猛、彪悍的思想有了真正的接触。那大汉把他扶起来,对他很有礼貌,对他说:“你这个德行高尚的人不要害怕,我不是歹人,不是想要对你不利的思想。我是这山上靠捕杀人身上的各种各样的不合道理的思想为生的思想。我姓刘,叫刘伯钦,是东土大唐自古以来便只在元神主念之下的,处于众多思想之上的有实权的盟主地位的思想。我是东土大唐自古以来便存在着的令人恭敬的思想;有着极大的力量,能够通过我的力量来维持神识的稳定;我身居高位,在人的神识中占有极高的位置,是能够辅导即将接替老的思想成为新的主导思想的人。我自己在这里表现出来,是为了来寻找二法之中或强或弱的与道不合的思想作为食粮,通过斩杀、吃掉这些思想来证明自己,使自己继续有价值的存在下去。我没有想到在在来捕捉山虫的时候会遇到你这种思想,并使你受到我的冒犯和冲击,甚至使你在我的影响下发生了不好变化。”
刘伯钦为太保,他和三藏的相遇,从侧面说明三藏是将要接替东土大唐原有的主念,成为新的主导思想的人。刘伯钦只是辅导太子的人,三藏则代表着太子。所以刘伯钦说自己不是有意冲撞三藏,道出了自己的失礼之处,更道出三藏是不该拜服于他脚下的。
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驾下钦差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适时来到此处,遇着些狼虎蛇虫,四边围绕,不能前进。忽见太保来,众兽皆走,救了贫僧性命,多谢!多谢!”(原文)
驾。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东土大唐的君主是李世民,他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经是为了解救自己,使自己免受地狱之苦,而他要解救自己,就要解救那些因他而死的众鬼和枉死城的众鬼,甚至还有所有因他而受到伤害的众生。所以我认为李世民代表的是:“由解救自己产生的解救众生,为解救自己而解救众生”的思想。
驾下。在帝王下面,意为君主乘驾的车马,供帝王驱使之人。
适时。时间上正合适。
和尚。佛教出家修行的男教徒。和尚是出家人,不以家来束缚自己,不因家而留恋,所以他可以在修行的路上一直走下去,不会有故土的羁绊使他驻足难行。
听了刘伯钦之言,三藏也开始阐述自己的来历出处。三藏道:“我这通过禅门修行逐渐成长起来的善念,是位于东土大唐‘为解救自己而解救众生’的主导思想之下的思想;是直接受命于东土大唐那‘为解救自己而解救众生’的主导思想并直接代表主导思想的‘通过禅门的修行,去西天拜见佛祖求取真正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真正经典’的佛门中的思想(以后简称‘为解救自己、解救众生而去西天取经’的思想),是在佛门中进行修行的坚定的思想。我是个出家人,是一个不会因为对家的思念而停步不前的人。以我目前的环境,目前的状态,正好该来到这里,应该遭受这种苦难。”
三藏在这里用了适时“二字”说明他认识到自己现在正好应该遭受众兽围困的苦难。要知道三藏虽然是陈玄奘,是东土大唐已经成长壮大的思想念头,可是他虽然强大,却没有武器,他无弓无叉,没有办法跟真正的猛兽对抗。就因为他看到这点,所以他说自己是“适时”来到此地,自己遭遇众兽围困的磨难都是应该的。而这种在极端恐惧,走投无路情况下的坚守,也正是他需要承受的考验,那禅门“静心自守”的修行在这里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三藏在这一方面的修行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三藏没有办法真正对抗真正的猛兽,落入被众围困的状态中,落入困境,使他不能继续前行。可是刘伯钦出现后,却将那些蛇虎虫兽都吓跑了。要知道三藏本名叫陈玄奘,也是东土大唐与道相合的强大的思想,可是他却拿这些蛇虫没有办法,处在极端危险的状态之下,而刘伯钦却能将它们吓跑,这主要是因为刘伯钦有他的钢叉和弓箭,有他的武器,能放出他的光芒,所以三藏接着说:“我正在这种困境之中,忽然见到你这在人的神识中具有极高地位的思想过来。您还没有真正现身,在您往这走的时候,那些困扰我的虫兽就都跑了,使我这受东土大唐的主导思想得以继续存在下来。多谢您的到来!多谢(您告诉我武器和自身光芒的重要)。”
伯钦道:“我在这里住人,专倚打些狼虎为生,捉些蛇虫过活,故此众兽怕我走了。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此间还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诚然是一国之人。你休怕,跟我来,到我舍下歇马,明朝我送你上路。”三藏闻言,满心欢喜,谢了伯钦,牵马随行。(原文)
伯钦道:“我是在这里居住的人,专门倚仗着打些狼虎蛇虫,消灭人身上为害作怪的思想作为我存在下去的仰仗;所以我才一出现,那众多害人的虫兽就都跑了。”告诉三藏:即强大又有着自己武器的思想,不但不会害怕虫兽的侵扰,反倒会令野兽感到恐惧,不敢与你相见。
接着又说:“你是来自东土大唐的思想念头,我跟你一样也是东土大唐的一种思想观念,这里还在东土大唐的疆界范围之内,我这种拥有自己武器来捕杀山间虫兽的思想其实也在东土大唐的思想范畴之内,也还没有脱离东土大唐的思想观念呢。我和你其实都是在同一种主导思想的主导下存在的思想观点,还在同一个大境界之内。你不要害怕,跟着我这种有着自己武器的思想前行,到那属于我的小境界中休整一番,等到明天早上,你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开始的时候,我送你去西天取经。”
三藏听了伯钦之言,说不出来的欢乐、心喜,谢过了刘伯钦,引导着他那承载取经重担的思想随着刘伯钦,向刘伯钦所在的那个境界中走去。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8 09:57:01 +0800 CST  
过了山坡,又听得呼呼风响。伯钦道:“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他家去管待你。”(原文)
呼呼。常形容急剧,气势盛大。
坐。安坐。安稳的坐着,谓不劳神费力。
山猫。这里指的依旧是老虎。此中刘伯钦以山猫称之,是在告诉我们这老虎在三藏看来是老虎,可是在不但强大,而且拥有自己武器的刘伯钦看来,这老虎就像一只猫一样,没什么可怕的。
三藏在刘伯钦这强大且有着自己武器的思想的引导和保护下,度过了目前的困难与阻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三藏才因为自己在步入新阶段的时候,错估了时辰,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难以支撑,遭受了一系列的磨难。现在又要步入新的阶段,他这心中自然就会条件反射般的害怕起来。
前面刘伯钦的出现,使得困扰三藏的恐惧毒虫俱都惊散,当他步入新的阶段的时候,他又感觉到一个急剧且盛大的念头表现出来。刘伯钦发现这点之后,对三藏道:“长老你先不要继续往前走了,就在这里安坐着等我,不用为这气势盛大的念头劳神费力。从那念头的表现来看,是那不驯服的作怪的恐惧又来了,等我将这恐惧捉来,作为你取经路上的食粮与支撑。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那太保霹雳一声,咄道:“那业畜!那里走!”(原文)
见说。犹听说。
咄。表示呵斥。
业畜。作恶的畜牲。畜牲。一般指人饲养的动物,也可以代指所有动物。刘伯钦呼那山猫为业畜,是说这急剧且强大的恐惧是作恶的且不合道理的念头。
“见说”二字,说明三藏虽然感觉到一个急剧且强大的念头出现了,可是在这念头具体表现出来之前,却还不能分清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念头,而刘伯钦却能在这风响的同时,直接断定来的是一只山猫,将三藏和刘伯钦的差距道了出来。接着,三藏在听说来的是只山猫的时候,依旧是胆战心惊,不敢举步,说明三藏还是无法面对那强大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恐惧的。这个时候,刘伯钦这个身为太子之师的思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呵斥那才刚刚表现出来的却非常急剧且盛大的恐惧乃是不合道理的,他要将这强大的恐惧给消灭掉。
“咄”是呵斥的意思,刘伯钦呵斥那恐惧之虎不该过来造业,阻挡三藏西行。可是这恐惧又是哪来的呢?这恐惧是来自人的身上,是来自以三藏这取经的念头为代表的那个人。所以刘伯钦虽然看着是在呵斥那老虎,其实是在呵斥三藏这取经的念头和那个以三藏这取经的念头为代表的那个取经人。呵斥他们不该一到新的阶段就心生恐惧,这是不合道理的。如果老是这样动不动就先害怕了的话,又怎么能到得西天,取回真经呢?
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唬得个三藏软瘫在草地。这和尚自出娘肚皮,那曾见这样凶险的勾当?太保与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实一场好斗。(原文)
那恐惧之虎见赶得急,方才转身轮爪与刘伯钦相斗,说明这老虎本是不敢与刘伯钦相斗的,只是发现跑不掉了,这才转身,性命相搏。刘伯钦则用他的武器,三股钢叉迎战那恐惧之虎。这斗争的场面,把取经人那取经的念头吓得无法直立起来,取经人心中又长起草来,三藏这取经的念头瘫软在这长草的神识中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因为三藏从诞生以来,就没见过这种人与虎激烈争斗的场面,没有过这种稍有不慎便会葬身虎口的这种经历。三藏被吓得瘫软在那众多杂念之中,无法真正的直立起来。不过,三藏虽然被吓得瘫软在地,却还是在仔细观察着两者争斗的场面。
但见:
怒气纷纷,狂风滚滚。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狂风滚滚,斑彪逞势喷红尘。那一个张牙舞爪,这一个转步回身。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扰雾飞云。这一个当胸乱刺,那一个劈面来吞。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只听得那斑彪哮吼,太保声哏。斑彪哮吼,震裂山川惊鸟兽;太保声哏,喝开天府现星辰。那一个金睛怒出,这一个壮胆生嗔。可爱镇山刘太保,堪夸据地兽之君。人虎贪生争胜负,些儿有慢丧三魂。
纷纷。多而杂乱。
怒气纷纷,狂风滚滚。见到恐惧之虎表现出来的刘伯钦的怒气强大而杂乱的表现出来。那原本因为刘伯钦的到来而躲散的恐惧之虎,以凶猛的姿态从被压制的状态中表现出来。
冲冠。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
膂力。体力,力气。民间泛指腰力。
彪。民间传说,彪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据说彪一般在哺乳期就夭折,很少能存活下来,可一旦存活下来,竟极其威猛凶残。作者说眼前这只老虎是斑标,是在说这只老虎本来应该死掉了的,是不应该出现的,可就因为它该死没死,不应该出现却出现了,它的经历要比一般的老虎艰难也残忍的多,所以也特别的强壮勇猛。
自三藏从法门寺出来,一直就在恐惧的影响之下,不过这些恐惧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他刚从法门寺出来的时候,虽然为恐惧所影响,可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遭受损失,他在二法中的追随者还都跟随并帮助着他,所以这恐惧虽在,却并未现形。接着在他于双叉岭下面“折从落坑”,因为波折而出现失误,掉到坑里,出现损失之后,那一直在影响着他的恐惧就开始显露出来,不但显露出来,而且以其强大的姿态开始对三藏的取经之行产生实质的影响,也就是说它开始作怪了,所以这个时候的恐惧是以妖怪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在这寅将军的影响下,三藏那二法中的追随者被恐惧给吃掉了,只有他这与佛法相合的思想挺了过来,得到来自上天的指引,继续前行。这个时候,随着前路的艰难,那恐惧之虎再次显露出来,倍加强大。可是这恐惧虽然倍加强大,却没有对三藏造成实质的影响,三藏一直在倍加强大的恐惧中坚持着,所以这虎虽然倍加强大,却不是妖怪,没有对三藏的取经之行造成影响;就是说这两只老虎已经比寅将军要查了很多。接着,三藏有了刘伯钦的教导和守护,再次出现的老虎虽然依旧比一般的老虎强大很多,却毕竟只是一只,比那倍加强大的状态多少要弱一些,所以这个时候那恐惧对三藏的影响就比前面要弱了一些了。这些老虎的表现,正好应对了三藏的表现,应对了三藏在各种情况下的心里状态。从寅将军到现在的斑彪,正好可以看出三藏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恐惧的抵御已经越来越强了。
逞势。显出气势。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红尘。道教,佛教指人世间。这里指的应是世俗间的思想。红:红色。尘:尘埃。 红尘:有着美好色彩的尘埃。是说从这恐惧的念头上喷涌而出的那些思想虽然看起来很好,却都是一些尘埃。比如这恐惧会告诉你前路的艰难,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妖魔鬼怪,你怎么可能取到真经呢?以此让三藏退回去,退回去就可以继续在他的洪福寺中享福,做他的天下大阐都僧纲。这种思想看起来确实是为了三藏好,可却是让三藏蒙垢的尘埃。所以它们都是人世间的尘埃。
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狂风滚滚,斑彪程势喷红尘。看到不该出现的恐惧之虎又出现了,刘伯钦的怒气强大而杂乱的表现出来,这作为太子之师的思想非常坚挺,不像三藏那样一下就被吓得直不起腰了,他以坚定的姿态和强大的力量与恐惧之虎抗衡。那恐惧之虎则表现出非常强大的姿态,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本应逝去却没有逝去的看起来好坏参杂的思想,以异常强大的姿态表现出来,显出了它的气势,不断的发出那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却是人世间的尘埃的思想。
张牙。牙在口中,是欲望的坚定而突出显露出来的部分。
舞爪。舞动爪子,表现自己的力量。
转步。改变走向。
回身。转身。
那一个张牙舞爪,这一个转步回身。那强大的,可以吞噬一切的恐惧之虎,乃是人欲望中的坚定部分的突出表现;这恐惧之虎充分的表现出来。按理说,前面由于刘伯钦的到来,三藏应该没有恐惧了,刘伯钦已经护着三藏走过这一阶段了。可是这老虎的出现,却令刘伯钦不得不回过头来,面对曾经出现的问题。
擎天。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此中擎天,是擎住去西天拜佛取经的思想不被恐惧吞噬掉。
幌日。这个幌日完全是根据我对《西游记》的理解来说的。这能够擎天的三股叉在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明亮;它的光芒非常突出的显露出来。
千花尾。千,是数目,种类繁多的意思,同时也是大千世界的代表;花是看起来非常美好的姿态。千花:说的应该是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美好的姿态。尾:尾巴,鸟兽鱼虫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千花尾。说的应该是:“这像老虎一样可以吞噬你的强大恐惧的后面,是大千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美好的姿态。”
扰。混乱,烦乱。
飞。飞起。
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扰雾飞云。那三股钢叉支撑起真正代表天意的思想,在真正的光明的照耀下显得异常明亮;而在那可以吞噬一切的恐惧的后面,流露出的是你退缩之后的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美好的姿态。比如“你继续去西天取经可能遭受危险,到时候不但取不到真经,连现在的平静生活都无法享受了;而且那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到达那里取得真经的,为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美好生活,置自己于险境值得么?这里有你的家,你的父母,你的妻子孩子等等,就是你是个和尚,这里还有你的平静的生活,有你阇梨班首的地位呢!就是你真的啥也没有,也比你去西天取经,不一定遭受什么样的磨难,不一定要受什么样的苦楚要强啊!”等等,这些思想都是大千世界的思想所表现出的美好姿态,它们本就是阻碍你去西天取经,使你陷入迷茫的浓雾,只是三藏一直压制着这些思想而已。而现在,在这恐惧之虎的扰动下,使得取经人神识混乱,这些“迷雾”升腾起来,升到了三藏的神识高处,成为三藏神识高处起到主要作用的思想、念头。
胸。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
乱。混乱,无秩序。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这一个当胸乱刺,那一个劈面来吞。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刘伯钦想要消灭心头的恐惧,可是他的攻击却呈现出非常混乱,找不到要害的状态。而那恐惧则迎着刘伯钦而来,想要直接把这守护着三藏的这个强大的思想给吞噬掉。刘伯钦和这斑彪的战斗十分凶险,如果他们能够闪过对方的攻击的话,便能够继续在人的思想中存在下去;如果不能的话,就要从此归于幽冥了。
啸吼。长声吼叫。
只听得那斑彪啸吼,太保声哏。只听得那斑彪以强大的姿态表现出来,太保则对这异常强大的恐惧的出现表示愤怒。
天府。天空。
星辰。黑暗中能给人带来一定光明的那一颗颗星星,暗喻能给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带来点点光明的众多思想。
斑彪哮吼,震裂山川惊鸟兽;太保声哏,喝开天府现星辰。那看起来好坏参半的恐惧之虎以异常强大的姿态表现出来,使人的身体、神识都为之震动,令人身上的念头和想法都为之惊惧;那刘伯钦的愤怒之声,却使得原本被千花尾扰动到神识高处,对神识抉择发挥极大作用的那一片片似云的浓雾都驱散开来,使处在神识黑暗不明的状态的取经人,见到了那来自天界的,真正的位于人的神识之上的,给人带来点点光明的思想。
那一个金睛怒出,这一个壮胆生嗔。当太保拨开云雾见星辰之后,那恐惧之虎显得更加愤怒,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而刘伯钦则在星辰显露之后,胆气更加雄壮,对这可以吞噬一切思想的恐惧的出现也更加愤怒了。
三魂。《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就是说魂是人自出生以来本身自带的阳气,突出显露出来的部分。这里面作者说丧三魂,是说不再突出的显露出来。
可爱镇山刘太保,堪夸据地兽之君。人虎贪生争胜负,些儿有慢丧三魂。这一个是令人喜爱的可以镇守人的身体,维持人心神平静的,凡尘中可以作为太子之师的思想;那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占据人的身体的各种思想中的最为强大,可以吞噬一切思想的思想。这与道相合的思想和那人身上最强大的恐惧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在这里竞争,谁要是 有一点点的差池,不能躲过对方的攻击,便要从现在这种强大的状态下沉寂下来。
作者在这里说“些儿有慢丧三魂”,是说他们两者之间的争斗虽然激烈、凶险,可是并不能真正的将对方杀死,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能让对方的思想沉寂下来而已。换句话说,镇山太保能够战胜恐惧之虎,却不能真正消灭三藏心中的恐惧,只是让它暂时沉寂下来,不再作怪。恐惧之虎也可能吞噬刘伯钦,却也只是让刘伯钦这种思想暂时沉寂下来,而不能真正杀死,不一定什么时候,在特定的条件下,刘伯钦这种思想还会再次表现出来。人的思想有反复性和潜藏性,又怎么能真正的斩除呢?所以刘伯钦是镇山太保,他只是用自己的强大力量来压制身体里的思想,使这些思想在其强大的压力下,成为一种看似平静的状态。这是一种表面的平静,其中暗流涌动,并不是真正的平静。这些被压制的思想,就像这斑彪一样,只要一有机会便以强大的姿态显露出来,要将三藏吞噬掉。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8 10:01:52 +0800 CST  
谢谢各位朋友观看,欢迎大家评论。由于存稿有限,我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保证我每天更新太多的。水平本就不高,如果再要更新太多文字,本就不高的质量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或许到那时,就没有一读的价值了。
另外,我认为,只要是文字就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再加上我理解的这些东西本就不见得是对的,所以请各位朋友在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的分析判断力,谢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8-04-18 10:21:14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