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刘邦

@二十九桥明月夜 2017-10-21 08:22:15
支持
-----------------------------
明月兄周六愉快!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09:35:05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14:43:47 +0800 CST  
啊。

刘:继续

张:现今为天下除恶,理应节俭朴素,现在刚刚进入咸阳,就要安享其乐,这就是所说的助纣为虐啊。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够听从樊哙的意见啊。

说过后,张良静静地等待着刘邦。他知道,这位沛公会听从他的。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15:36:03 +0800 CST  
看到樊哙出去后,张良正了正衣襟,来到了大殿内。现把二人对话以罗列形式写出。

张良(以下简称张):沛公,您知道您为何能够进入咸阳吗?

刘邦(以下简称刘):为何?

张:那是因为暴秦无道,天下共叛之的缘故啊。

刘:继续

张:现今为天下除恶,理应节俭朴素,现在刚刚进入咸阳,就要安享其乐,这就是所说的助纣为虐啊。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够听从樊哙的意见啊。

说过后,张良静静地等待着刘邦。他知道,这位沛公会听从他的。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15:37:05 +0800 CST  
听到自己手下的第一谋士的话,刘邦沉默了。他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许多画面,沛县起兵时的豪情壮志、一路金戈铁马的浴血厮杀、沿途百姓的欢呼拥护、还有那内心深处逐渐涌现的凌云壮志等等。这一切使得刘邦不得不冷静的思考,思考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张良说的对,到达咸阳,并不是路的终结,而是新的征程的起始。刘邦要走的路真的还很长。

他很庆幸自己手下会有这样一般组合,他也是听说萧大人并没有去争抢财货宝物,而是直接去掌握秦朝的律令图籍。而张良、樊哙这两位则是来劝谏自己。能有这样的组合相助,是他之幸。他也自信,放眼天下间,没有任何一人的班底可以与自己相媲美。

传令下去,封存府库,撤出咸阳,不得扰民,回军霸上。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15:37:54 +0800 CST  
就这样,刘邦入咸阳后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及时得到了纠正。但他所犯的第二个错误,险些另他遭到致命的打击。

但现在还并没有显现,当务之急,摆在刘邦面前的是一项重大的考验。如何处理关中。

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也显示了刘邦高超的政治水准。

就在刘邦回军霸上的时候,他给秦朝的父老乡亲们发了一个通告。内容很简单,找大家共商大业。

老秦人自然前往参加(也不敢不去),他们本以为这次商讨定然会是一边倒,哪里会有他们反驳争辩的机会。

可当他们听到刘邦的话以后,他们发现自己想多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1 15:38:58 +0800 CST  
周末愉快!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08:09:22 +0800 CST  

“父老乡亲们受苦啦!在此,我仅代表全体人员表示对你们诚挚的慰问!秦法严苛,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但我告诉你们的是,从今以后你们再也不用为此担心了。我要废除所有的秦法!“

听到刘邦的话,大家都是一震,简直不可思议。的确不可思议。但是这又是真真切切的从台上的人嘴里说出的。可转眼一想,刘邦真的能够保护住他们吗?惊喜与担忧并存又使得大家普遍沉默下来,但是紧接着他们便听到了下文。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17:26:53 +0800 CST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可以在这里称王。如今,我首先推翻暴秦,进入关中,我当在这里称王。现在,我正式与父老约定,杀人者必死,伤人者、偷窃者必治罪!原秦朝的官吏,愿意投入我帐下的,一应官复原职。大家不必担心害怕,我刘邦之所以来此,就是为父老除暴来了。并不是来侵略,掠夺的。大家都不要怕!”

在这之后,刘邦还派人到关中的郡县乡邑仔细宣传解读,使得几乎每处每人都明了此事。并且接收任用了一批秦朝官吏,秦人十分喜悦(秦人大喜),争着拿着牛羊酒食犒劳刘邦军队。面对父老的热情,刘邦又说了: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17:27:44 +0800 CST  

“我们物资都够用,不缺少,如今年景不好,就不麻烦大家了。”

于是秦人又十分高兴(人又益喜),很怕刘邦不做关中王(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就这样,关中百姓一致认为,刘邦就是下一任保护他们的人选。


其实仔细研读刘邦的话,不难发现,在安抚百姓上体现了刘邦高超的政治水平之外,刘邦在秦百姓心中还树立了一个形象。那就是我是关中王,无论如何,关中归我是法定的,合理的。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17:28:32 +0800 CST  
虽然说在绝对武力面前或有变故,但先入为主正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另外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这一段的时候,那描写百姓心理时连续运用的“大喜”、“益喜”、“唯恐”所反映的除了刘邦的举动高明之外,更多的是民心的归属。

也许那个时代,百姓的想法都是很单纯、很简单的。我们只想所有人生活安稳,让老婆孩子吃饱,让自己的父母得享天伦。让生活归于安静,以自己的方式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样,就需要一个依靠,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依靠。这是多么朴实有多么简单的要求!可又有几人能够办得到?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19:08:27 +0800 CST  
百姓的眼光很单纯,但、却异常的准确。现如今,百姓选择了刘邦,选择了那个被后人鄙视不屑的人。这,不就已经说明了什么吗?

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刘邦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确立了。超过了任何人,不论现在还是以后。

但前面说过,刘邦在进入关中后,还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而恰恰这个错误的最大威胁来源自项羽,也由此上演了一幕流传千古的角逐。

至今仍为人屡屡传颂。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19:09:57 +0800 CST  
加油!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21:05:16 +0800 CST  
自己顶一下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2 22:07:20 +0800 CST  
今天的更新晚一些奉上,谢谢各位兄弟姐妹们的支持!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3 18:50:39 +0800 CST  
第二十二章 一顿饭的事儿(上)

准备买菜

自从刘邦“约法三章”以后,他的军队再次军纪严明起来。对秦中百姓,可谓是秋毫无犯。而秦人父老自然亦是沉浸于喜悦之中,因为似乎从现在开始,他们的生活就会再次步上正轨。从此以后,天下也再无纷争。

另一方面,虽说对于原秦的一些问题处理的很是妥当,举措方针也甚是赢得人心。但此刻的刘邦集团看起来似乎没有了之前的警惕。

也许在他们看来,称王关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只要等诸侯到来,那时候把楚怀王的明文规定搬出来,不怕有人不遵守。

所以现在他们要做的,似乎就是等。

的确,他们是在等。只不过,等来的并不是关中王。

前文曾经说过,当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西进攻秦并许下了“先入关中者王之”的承诺的时候,或许连他自己对这一计划都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尝试?

事实证明,在灭秦方面,他的这种尝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伴随着天下局势的发展,就算此策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也还是出现了一些悲哀的事情。

那就是胜利的果实竟然轮不到他来主宰,甚至说都没有一丝分享的权利。

因为对于先入关中的刘邦来说,楚怀王从始至终只不过是一颗棋子而已,而且还是一颗极其有用的棋子。哪怕他之前的地位要远高于刘邦或者说刘邦曾依附过他,哪怕他早已经不在人世,却依旧是刘邦手中的一颗有用的棋子。

尽管看起来,刘邦也曾一度成为楚怀王的棋子,但二人之间所能产生的交集无非就是一段时期内对于共同利益的追逐而已。这种情况下相互利用也就不可避免了。

毕竟对于刘邦来说他已经完成了楚怀王的任务,而且得到一个法定的关中王的称号。怎么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这也必然会成为他的一大政治资本。

另一方面,对于项羽来说,经过长时间的矛盾积累。他也是知道,叔父所拥立的楚王,与他之间,势必不能共存。

更何况,此刻的他早已经不把楚王放在眼里。而那位楚王,也早已奈何不得他。等待楚王的,似乎就只有一条道路了。

并没有天生喜欢杀戮的人,但项羽似乎是个例外。因为在他的人生信条里,之所以杀戮,也许是因为那些人挡住了他的去路。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3 20:49:41 +0800 CST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3 20:50:38 +0800 CST  
鸿门宴正式开演,希望大家多多临帖支持!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3 20:51:08 +0800 CST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刘邦还并不知道,他差一点就先于楚怀王成为了第一个挡住项羽去路的人。

这一切,只因为他的一个低级错误,使得自己差点让人家送终。

时间倒回到不久前,当刘邦刚刚安抚好关中百姓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至于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在《史记》上只是说“或曰”。《索引》中引《楚汉春秋》记载说此人唤作解先生。但甭管他是谁,咱先看看他究竟曰什么了?

他对刘邦说道:

“秦地比天下富裕多了,地形险要。现在我听说章邯投降项羽后,项羽声称将要封他为雍王,在关中称王。这样一来,如若让他们入关,那么关中就不是您的了。现在不如迅速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联军进入,并且征调关中的士卒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样才能挡住诸侯啊。”

听过“或曰”之后,刘邦的内心很是不平静。因为这个“或”说的是实话。刘邦似乎也是听说了章邯被封为雍王的消息。

如此说来,项羽一旦入关,那么关中不就真的会失去吗。

自己拼死累活的走到今天,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走呢?

更何况,关中大地来的人越少越好。人少事情就少,那样一来就更不会有人与他争夺关中了。

因此,面对着这样的称王的资本,天赐的良机。刘邦毫不犹豫的派兵关闭封锁了函谷关,就这样,刘邦犯了一个极其低级却又十分致命的错误。

其实关于刘邦之所以听了谁的建议封锁的函谷关,这一点历来便是有着争议。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建议的两个疑点。

其一就是那个劝谏刘邦的人到底是谁?或者说他到底存不存在?

其二,关于刘邦派兵封锁函谷关这一重要的举措为何刘邦手下的一众谋臣将领都是未曾做出任何积极地反应呢?这一点简直与刘邦之前做事与谋臣相商议的风格大相径庭。

那么,当这两点同时出现在一件事上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会把它们联合在一起呢?这个可能就是劝谏刘邦的“或”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也就是说封锁函谷关是他自己的决定。

若是基于这种猜测,刘邦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他自己不知道这样“任性”的封闭函谷关就是在宣示与诸侯对抗吗?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难道可以办得到吗?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4 21:06:42 +0800 CST  
鸿门宴来了,大家多多讨论啊
楼主 年昔逸尘  发布于 2017-10-24 21:10:09 +0800 CST  

楼主:年昔逸尘

字数:1082

发表时间:2017-01-29 15: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7 09:46:07 +0800 CST

评论数:73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