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英雄——“卧冰求鲤”王祥





前面回菊兄所引《汉冀州刺史王纯碑》:
君讳纯,字伯敦,魏郡太守之子。其先出自(阙五字)后也。厥祖儒宗,(阙二字)春秋。君天资才敏,行不启而达,学不劳而能,遵父业,术(阙三字)始仕事君,立朝正色。(阙二字)恂智,宣慈惠和,以衮州从事,永和二年察孝廉,除郎、谒者,执法操牍,旧笔宪台,直边发无任见徒掌录遣之或有罪过微刑轻笑深君(阙二字)坐行恶益蜀疑,闵其粥靡冻喂之患,敕大司农彻易衣装,恻隐(阙)至,恩加穷民。其三年有九夷之难,出将征西,君请诏衮豫,督趣军粮。其所过历,弹正(阙三字)赫馨烈。宣于方国。拜守宫令。以父司隶还谒者官,迁左都侯,丧父服除,复拜郎。敬北(阙三字)失妹宁归,遂释印绶。司空辟举高第,选侍御史,出使杨州。圣朝嘉君,旋拜徐州,流化甘棠。(阙)过宥罪,政尚宽弘,视事二载,换在冀州。西征东怨,纪歌遗风。以公事去官。穷则乐善,达则(阙)人,进则延宾分禄,退则却扫闭门。年五十九,延熹四年八月廿八日甲寅,不(阙)陨徂。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丙申葬,存有令迹,亡述存勋,铭载金石,永世不刊。其倾曰:

奂矣王君,有虞之胄。封陈兴齐,枝叶繁茂。君综典谟,无道不究。从政履规。在公竭谋。登翼(阙)台,文武兼备。发政举刑,亲恤(阙二字)将西征(阙二字)命使(阙)善总不。圣朝嘉异,牧徐宰冀。惠(阙二字)边则(阙二字)澹(阙)不(阙四字)朽,不永年寿。缙绅凡百,熟不哀思。(《隶释》七)


“奂矣王君,有虞之胄。封陈兴齐,枝叶繁茂”。证明正是元城王氏之后(嘿嘿,前面俺错了,回菊兄是对的)。冀州刺史王纯的父亲曾为司隶校尉,自己文武兼备,曾西征,还担任过徐州刺史。这小支的势力称得上枝繁叶茂。

王观,东郡人,极可能是王莽的大伯父阳平侯王凤的后人。阳平侯食邑于东郡。废灵帝的冀州刺史王芬、曹操的前任东郡太守王肱、曹操的丞相长史王必、极可能都是这一支。

此支为元城王氏的长支。也是汉末三国时元城王氏的宗主。

东郡太守,好熟悉的官职。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闳(萧望之的女婿)在王莽末年便任此职,后来曾接连拿下东海赣榆六县。赣榆离兰陵很近,应是得到兰陵萧氏的支持。另汉灵帝时,太原王氏的王柔、王泽兄弟,分别官至北中郎将和代郡太守;王柔的儿子王机任东郡太守。按照时间推算,此人可能就是曹植文集中向曹丕通风报信陷害曹植的东郡太守王机。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17:04:51 +0800 CST  
晕了,王闳是萧望之的孙女婿,中郎将萧咸的女婿。更始帝刘玄认命他为琅邪太守。东海赣榆等六县,疑包括兰陵县,临沂县。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17:32:47 +0800 CST  
有道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19:08:40 +0800 CST  
@回菊 3842楼 2014-02-09 18:15:05
曹操的前任东郡太守王肱是东郡人的可能性较小。这个时候的三互法还起作用,本郡人在本郡不能做太守。
-----------------------------
简要说一下三互法。桓帝时规定官员除回避本籍外,婚姻之家亦须互相回避对方的原籍,两州人士也不得对相监临。其后,禁忌更为严密,甚至制定了“三互法”。

“三互法”概要为:“如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乙州人士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对甲、乙、丙三州均需回避。”

由于“三互法”规定交错回避,致使禁忌过于严密,往往造成选用艰难的局面。例如在东汉后期,幽、冀二州的长官曾‘久缺不补’。‘三府选举,逾月不定’。其所以久延不绝者,是因‘避三互,十一州有禁,当取二州而已’(《后汉书·蔡邕传》)。

熹平四年(175)三月,议郎蔡邕上疏,请求废除限制士人为官的“三互法”。结果灵帝不从。

中平元年(184),汉灵帝开党禁。不知此时会不会废除“三互法”?

曹操掌权期间有禁“三互法”的例子。张既(雍州冯翊高陵人)建安十七年(212)张既由魏国尚书出任雍州刺史。魏国公、丞相兼冀州牧曹操对张既说:“你回到故土任刺史,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0:23:09 +0800 CST  
@只说不问 3848楼 2014-02-09 21:41:02
回复第168楼(作者: @固囿团 于 2010-03-08 19:11)
作者:固囿团回复日期:2010-03-0721:38:23
为什么有卧冰求鲤的传说呢?……
==========
以孝代功,可不可以看做是对手不想让他完全消失,而以另一种方式让他留世。
-----------------------------
没错。“卧冰求鲤”、“黄雀入帷”、“风雨守李”对应“鲜卑臣服”、“肃慎纳贡”、“灭辽东燕国”。王祥的功勋还远不止这些呢!灭乌丸、征西凉、镇幽州、出青徐、孙权束手、震荆、豫、担任大司农、足食足兵、掌京畿,监察百官、…………三国第一英雄,舍王祥其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2:10:19 +0800 CST  
@回菊 3851楼 2014-02-09 22:30:52
提两个问题: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中的绥边将军常乐亭侯臣俊会不会是仲达的同乡杨俊呢?
《刘镇南碑》是一篇极富文采和史料价值的碑文,应该写于228年,在世期间曾经禁立碑。这篇碑文的作者会是谁呢?我早有一想法,会不会是出自王朗之手呢?
-----------------------------
我也怀疑是杨俊。在世期间曾禁止立碑。可能黄初年间即已解禁。黄初年间的碑有黄初二年(221)的《横海将军吕君碑》;黄初五年(224)的《胶东令王君碑》。

作者是谁不详。应不是王朗。太和二年王朗去世。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2:43:17 +0800 CST  
@夜浴风 3849楼 2014-02-09 22:05:09
数三国英雄人物,还得是楼主!
-----------------------------
多谢你的鼓励!!!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2:44:39 +0800 CST  
@回菊 3854楼 2014-02-09 22:49:47
还有一问题想请楼主帮忙:
我一直想搞清楚220年前后几任南阳太守任职年限。但发现史料中记载的有相当混乱,理不出一个确实的状况。楼主是这方面的高手,想请一展身手。
最好能从186年羊续开始到228年结束这一段时间。
-----------------------------
186年到219年的需要认真查一查。明天再发。

东里衮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 随于禁被俘
田豫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219)—黄初元年(220)十一月迁护乌丸校尉
杨俊 黄初元年(220)十一月——黄初三年(222)十一月 自杀
王观 黄初三年(222)十一月——黄初五年 涿郡太守(黄初五年涿郡改范阳)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3:19:08 +0800 CST  
@回菊 3851楼 2014-02-09 22:30:52
提两个问题: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中的绥边将军常乐亭侯臣俊会不会是仲达的同乡杨俊呢?
《刘镇南碑》是一篇极富文采和史料价值的碑文,应该写于228年,在世期间曾经禁立碑。这篇碑文的作者会是谁呢?我早有一想法,会不会是出自王朗之手呢?
-----------------------------
@wzheguilai0416 3852楼 2014-02-09 22:43:17
我也怀疑是杨俊。在世期间曾禁止立碑。可能黄初年间即已解禁。黄初年间的碑有黄初二年(221)的《横海将军吕君碑》;黄初五年(224)的《胶东令王君碑》。
作者是谁不详。应不是王朗。太和二年王朗去世。
-----------------------------
@回菊 3857楼 2014-02-09 23:08:42
王朗228去世不假,但是在当年的12月。刘表移坟是在228年,事先应该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精心准备,碑文也会提前请高手写好。刘表不是一个小人物,他的移坟必会知会朝中。王朗应该知情,仲达驻守荆州前线,也应该知晓。不知意下如何。
-----------------------------
呵呵,也许吧。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09 23:47:38 +0800 CST  
东里衮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 随于禁被俘
田豫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219)—黄初元年(220)十一月迁护乌丸校尉
杨俊 黄初元年(220)十一月——黄初三年(222)十一月 自杀
王观 黄初三年(222)十一月——黄初五年 涿郡太守(黄初五年涿郡改范阳)
--------------------------------------------------
@回菊 3861楼 2014-02-09 23:47:55
谢谢。这些是最主要的。
我心里老是疑惑,史料上讲,218年田豫随曹彰北征后即任南阳太守,后又回幽州前线。
王观也是从南阳任上去幽州。当时还有从汉中迁5千户去幽州的记载,地点可能是涿郡。
又杨俊曾两任南阳太守。再就是王观有没有可能在田预与杨俊中间呢。
-----------------------------
太和二年,孟达的部曲7000余家部曲都被迁至幽州。关键是《王观传》载曹丕称帝,王观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太守、涿郡太守。在王雄和王观之间应还有一位涿郡太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00:05:14 +0800 CST  
@回菊 3865楼 2014-02-10 00:14:41
王观入为尚书郎?尚书?
-----------------------------
尚书郎。有点累了。into朋友、回菊兄晚安。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00:18:57 +0800 CST  
青龙元年(233)王雄54岁 如果写小说,此年标题为“王雄锦囊妙计安天下,孙权赔了珍宝又折兵”。(一)孙权遣使封燕国

公孙渊向孙权俯首称臣,并送貂马。这让孙权喜出望外。辽东可是物产丰富,且又是产马之地。加上公孙渊拥雄兵十万,控制着辽东、玄菟、带方、乐浪四郡,扶余,高句丽等国都鞍前马后地为公孙渊效忠。

公孙渊在给魏明帝的上表中曾说:“臣父康,昔杀(孙)权使,结为仇隙”。公孙渊僚属曾说孙权“不远万里,连年遣使,欲自结援,虽见绝杀,不念旧怨,纤纤往来,求成恩好”

嘉禾二年(233年)正月,孙权下诏:“…………今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久胁贼虏,隔在一方,虽乃心於国,其路靡缘。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於是定矣。书不云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郡,咸使闻知。特下燕国,奉宣诏恩,令普天率土备闻斯庆。”。

三月,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为使者,将军贺达等率水军万人(魏略公孙渊上疏说是七八千)护送送宿舒、孙综,携带大量珍宝财货,九锡备物赏赐公孙渊,并以幽、青二州十七郡百七十县封公孙渊为燕王。

孙权下诏:“故魏使持节车骑将军辽东太守平乐侯:天地失序,皇极不建,元恶大憝,作害于民,海内分崩,群生堙灭,虽周馀黎民,靡有孑遗,方之今日,乱有甚焉。朕受历数,君临万国,夙夜战战,念在弭难,若涉渊水,罔知攸济。是以把旄仗钺,翦除凶虐,自东徂西,靡遑宁处,苟力所及,民无灾害。虽贼虏遗种,未伏辜诛,犹系囚枯木,待时而毙。惟将军天姿特达,兼包文武,观时睹变,审於去就,逾越险阻,显致赤心,肇建大计,为天下先,元勋巨绩,侔於古人。虽昔窦融背弃陇右,卒占河西,以定光武,休名美实,岂复是过?钦嘉雅尚,朕实欣之。自古圣帝明王,建化垂统,以爵褒德,以禄报功;功大者禄厚,德盛者礼崇。故周公有夹辅之劳,太师有鹰扬之功,并启土宇,兼受备物。今将军规万年之计,建不世之略,绝僣逆之虏,顺天人之肃,济成洪业,功无与比,齐鲁之事,奚足言哉!诗不云乎,'无言不雠,无德不报'。今以幽、青二州十七郡百七十县,封君为燕王,使持节守太常张弥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竹使符第一至第十。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锡冢社。方有戎事,典统兵马,以大将军曲盖麾幢,督幽州、青州牧辽东太守如故。今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君三世相承,保绥一方,宁集四郡,训及异俗,民夷安业,无或携贰,是用锡君大辂、戎辂、玄牡二驷。君务在劝农,啬人成功,仓库盈积,官民俱丰,是用锡君衮冕之服,赤舄副焉。君正化以德,敬下以礼,敦义崇谦,内外咸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君宣导休风,怀保边远,远人回面,莫不影附,是用锡君朱户以居,君运其才略,官方任贤,显直错枉,群善必举,是用锡君虎贲之士百人。君戎马整齐,威震遐方,纠虔天刑,彰厥有罪,是用锡君鈇钺各一。君文和於内,武信於外,禽讨逆节,折冲掩难,是用锡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忠勤有效,温恭为德,明允笃诚,感于朕心,是用锡君秬鬯一卣,珪瓒副焉。钦哉!敬兹训典,寅亮天工,相我国家,永终尔休。


大臣自顾雍以下皆劝谏孙权,不可轻信公孙渊,派几百人护送宿舒、孙综即可,没必要派一万大军。

孙权哪里听得进去?他早就盘算好了。一万名精兵只是先头部队,待站稳脚跟后,大军再源源不断地开赴辽东。孙权连粮仓都准备好了。《方舆纪要》卷二十四:太仓城,今州治。孙权都吴尝置仓于此,或曰权求好于公孙渊,欲遣兵北出,故于此置仓也,亦谓之东仓。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08:19:22 +0800 CST  
@回菊 3874楼 2014-02-10 09:13:35
从交接公孙渊,向辽东发兵一万即可看出,东吴拥有强大的水军,并且具有远航能力,孙权也具战略眼光,只是公孙把他坑了。
另楼主曾引裴松之注崔林非尚书才,左迁河涧太守,没任过幽州刺史,此事应发生在丕称帝后不久。王雄前任的幽州刺史是谁,王雄与王观如果有间断,又会是何人?
-----------------------------
含糊地说,王雄的前任幽州刺史是曹丕,再往前是曹操。准确地说,王雄之前没有幽州刺史。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并天下为九州。幽州、并州都被并到冀州。曹操自领冀州牧。建安二十五年(220),魏王、丞相兼冀州牧曹操薨后,曹丕接替所有职务。曹丕称帝后,冀州又被分为冀州、并州、幽州。此时散骑常侍王雄极可能出任曹魏第一任幽州刺史。

王雄和王观之间的涿郡太守已失载。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09:29:30 +0800 CST  
青龙元年(233)王雄(祥)54岁

(二)孙吴君臣斗气 曹魏上下欢颜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臣辅立孙权。孙权行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魏黄初二年(221年),拜张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应当置丞相,众人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而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

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的部属。拜为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

7得知孙权派遣使者、大军远赴辽东,8岁的张昭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而惧怕其被征讨,所以才远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要自我表白于魏,那两位使者就回不来,这难道不会让天下取笑吗?”

孙权与其反覆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我,出宫则拜您,我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面前折辱我,我害怕失策(而伤害您)。”

张昭注视孙权,良久说道:“我虽然知道意见不会被听取,但每次想要竭尽自己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崩,呼唤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

言罢张昭涕泣横流。孙权也想起了往事,于是掷刀于地,与张昭对泣。

可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君臣斗气的高潮随之上演。

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表示永远不让他出门。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九个月后,即年底十二月,公孙渊突然出尔反尔,杀了孙权使者张弥和许晏,笑纳了珍宝,吞了孙吴的一万精兵。

孙权真可谓“赔了珍宝又折兵”。 君臣斗气的大戏也该落幕了。

这时孙权后悔不迭,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又不愿道歉示弱。他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张昭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大戏虽然落幕了。然而孙权当初大赦天下,搞得孙吴百姓尽人皆知,而今被公孙渊放了鸽子,自然是气得七窍生烟。张弥、许晏家里自然哭成一团,那一万精兵的家属也是伤心不已。孙吴境内处处闻哭声。新年的喜悦全让公孙渊给搅了。

与他相反,当公孙渊把孙吴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的首级送到幽州刺史、使持节护乌丸校尉王雄府衙时,王雄的下属可是一片喝彩声。幽州的百姓得知也是欢天喜地。当王雄迅速用驿马将首级传至洛阳,魏明帝及群臣得知必也是欣喜万分。

曹魏上上下下可是欢天喜地地过了个新年。


公孙渊为什么出尔反尔呢?我们还是耐心地看看九个月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0:22:51 +0800 CST  
改:得知孙权派遣使者、大军远赴辽东,78岁的张昭劝谏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0:23:40 +0800 CST  
东里衮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 随于禁被俘
田豫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219)—黄初元年(220)十一月迁护乌丸校尉
杨俊 黄初元年(220)十一月——黄初三年(222)十一月 自杀
王观 黄初三年(222)十一月——黄初五年 涿郡太守(黄初五年涿郡改范阳)
--------------------------------------------------
@回菊 3861楼 2014-02-09 23:47:55
谢谢。这些是最主要的。
我心里老是疑惑,史料上讲,218年田豫随曹彰北征后即任南阳太守,后又回幽州前线。
王观也是从南阳任上去幽州。当时还有从汉中迁5千户去幽州的记载,地点可能是涿郡。
又杨俊曾两任南阳太守。再就是王观有没有可能在田预与杨俊中间呢。
-----------------------------
建安十三年(208)杨俊
建安十七年(210)至建安十八年(杨俊转征南将军军师)

接下来的南阳太守不详。

建安二十四年(219))东里衮

羊续之后的南阳太守除袁术外,我还真不清楚。还请回菊兄告知。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1:11:38 +0800 CST  
@回菊 3883楼 2014-02-10 11:49:38
楼主,为了考证三国时期的一些谜团,在方法上我是动了脑子的。
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有时净出笨招。
曾经有一个计划,画了一张大大的表,将朝中要职、各州刺史,各州首府及个别重点郡守,作为重点,从184年开始,到265年结束,上搞一张表格图,将每一年的人事位子填上去。可是搞了一段时间,就实在搞不下去了。特别是到郡一级实在太乱了。
-----------------------------
万斯同、吴廷燮都列过《方镇年表》,还有一个忘记姓名列的《方镇年表》,也非常精细。我手抄过三份《方镇年表》,都丢失了,后来干脆买了一本《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回菊兄可以到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一套。

回菊兄举赵昱和王朗的例子应是想说别驾或治中有升太守的可能吧,呵呵。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2:22:20 +0800 CST  
回菊兄举赵昱和王朗的例子应是想说别驾或治中有升太守的可能吧
-------------------------------------------------
@回菊 3888楼 2014-02-10 12:36:21
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怀疑这二人的任职履历有点奇怪。明明是出仕的人,像王朗还在朝中任中郎中,后又任过县令,还是杨赐的高徒并为杨赐守过孝,要知道杨赐是灵帝的老师,就凭这一点也得给个好差干干,为什么还要陶谦以茂才再入仕呢。
-----------------------------
杨赐去世,王朗作为门生守孝三年,需辞职。守孝期间及之后,他就是布衣之身,需要再出仕。汉碑中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2:54:16 +0800 CST  
@回菊 3885楼 2014-02-10 12:12:59
孙嵩任青州刺史似乎没有时间往里安,他到底干过没有?
-----------------------------
孙嵩是青州北海安丘人,高密孙氏大族。水经注载有青州刺史孙嵩墓。看来汉献帝时期三互法解禁了。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2:58:30 +0800 CST  
@回菊 3884楼 2014-02-10 11:58:52
还有一个有疑问的事,刘表主荆州时曾表过孙嵩任青州刺史。
孙嵩这个人还是很有意思的,曾经藏匿过在北海卖饼逃难的赵岐,很具有传奇性。
我老是感觉琅琊的赵昱可能跟这个赵岐可能会有某种关联。赵昱身上可能还有故事,包括东海的王朗。这两个人先前都做过县令,应算是出仕的人了。可后来在陶谦手下又重新出仕了一次,里面肯定有故事。
-----------------------------
记得看过一篇因各种原因辞官而重新出仕的文章。里面很复杂,有的是从头再来,有的是低于原官,有的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升迁。
楼主 wzheguilai0416  发布于 2014-02-10 13:41:47 +0800 CST  

楼主:wzheguilai0416

字数:668244

发表时间:2010-03-02 00: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29 17:25:23 +0800 CST

评论数:45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