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唐玄宗的布局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封常清作为第一梯队,在洛阳迟滞叛军的进攻时间表,高仙芝作为第二梯队在陕州迟滞叛军进攻的时间表。

从某种意义上,在唐玄宗当时的战略构想中,他们都是用来当炮灰用的;至于张介然之类的人,更不用说了。
因为基于帝国的大战略看,只要能把叛军西进的时间表往后拖一个月,大唐中央政府所拥有的优势,就会成倍增加。
第一,大唐政府军人力物力财力就可以大举向前线调集。
第二、安史叛军士气会受挫,跟随在安禄山身后的人,就有可能会选择纷跳下贼船。
第三、在这种背景下,广阔占领区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义军。
只要能实现这一点,封常清所率的军队就算全军覆灭,帝国政府也不会多心疼的;当然了,如果他们能撑到最后胜利,帝国政府肯定不会吝惜的封赏他们;甚至胜利的时候,他们牺牲了,也都会追封烈士,家属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0:40 +0800 CST  
问题是,基于封常清所率的军队角度,显然很难接受这种事实。
所以他们一方面,把自己的实力说得弱不经风,总而言之,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注3]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价值说得无比重要,好像这枝军队被全歼在关东地区,长安城就会随时会被叛军攻陷。
这样说来,你说他们的军队,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显然有些矛盾了。

他们说的话,虽然前后矛盾,但是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应该大举转进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
总而言之,我们是乌合之众,留在前线肯定全军覆灭。
再总而言之,我们是帝国柱石,如果我们全军覆灭了,帝国可就危险了。
说一千道一万,那就是我们不能留在炮火最猛烈的前沿阵地!

也真是因为唐玄宗随后下台了。否则,就封常清、高仙芝这种表现,谁也不会认为他们死得冤枉。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0:59 +0800 CST  
这就好像,处于棋手的角度,在关键时候,牺牲一个炮、一个马,那就是小儿科的事。当然了,处于皇帝的角度,在关键时候,牺牲一个军、两个军,也是小儿科的事。
总的来说,处于棋手、皇帝的位置,他们更关心的是全局的得失;至于在此过程中牺牲多少棋子(军),那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只要能取得胜利,就是车马炮全死光了,也不会有一个棋手会心疼的;当然了,只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算拼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也没有一个皇帝会真正心疼的。

如果有什么差别,仅仅是处于棋手的位置上,只要他愿意这样玩,肯定不会发生意外的。但是处于皇帝的角度,即使他愿意这样玩,也有可能会出意外的。
棋子没有生命、不会思考,就算棋手把棋子放到必死的位置上,棋子也会百分之百的执行。
而将士有生命,更会思考。只要将士们知道,皇帝这是要以他们的牺牲换取全局的胜利,难免会本能的要抗拒。
当然了,他们在抗拒时,绝不会拿他们怕死说事,而通常总会拿大道理说事。总而言之,绝不是我们害怕牺牲,而是这种牺牲是没有价值的,更会危害全局的;总而言之,为了全局的利益,我们只能大踏步的后退。
当时封常清、高仙芝的反应,就是这种情况。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1:17 +0800 CST  
棋手在下棋时,永远不需要考虑相关问题。因为再低劣的棋手,也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棋子。
皇帝在指挥作战时,永远也需要考虑这种问题。因为在关键时候,皇帝制订的计划再好,只要下面的将士寻找各种理由拒绝当炮灰,皇帝也会输得一塌糊涂。

比如,在解放战争时,人们常会说老蒋瞎指挥。其实呢,老蒋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手下的将士,一听到老蒋要用他们来当炮灰,都会本能的去抗拒,关键是还能拒绝。
处于老蒋的角度,他的资源比共军资源雄厚多了,拼血也能把共军拼死。问题是,真需要拼血的时候,下面的将领都会给老蒋上大课,总而言之,我们不能这样打,我们应该换一种方法打。
在这种背景下,总指挥部的电报,自然是指挥不动前方的统帅;就是老蒋亲自打电话也不行;甚至是老蒋坐飞机过去,亲自指挥也不行。因为说一千道一万,你老蒋为了全局的胜利,就想拿我们当炮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就算我愿意为了党国利益牺牲自己,我手下的小弟也不答应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1:30 +0800 CST  
因为类似的原因,以空对空的说,很多战略很好。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显然没有一个皇帝敢轻易应用。因为以空对空的说,那就是皇帝一声令下,前线的将士都会奋不顾身的当炮灰;而在实际操作中,皇帝一声令下,前线将士常常都会想方设法的避免当炮灰。

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许多时候以空对空的说,我们都认为皇帝胆小、怕死,所以不敢指挥军队大举出击。
其实呢,这种说法通常都很扯淡,因为皇帝一声令下大举出击,就算一战下来死十万、二十万人、甚至死一百万人,能轮得着皇帝死?
皇帝不敢轻易下这种命令,绝不是因为他胆小、怕死,而是因为他对前线将士的牺牲精神缺乏足够的信心,换而言之,空喊之时,大家自然都是一副宁死也要当炮灰的样子;问题上,皇帝真让他们冲过去当炮灰时,他们没准当时就会找各种理由逃避,最后引发军队的大溃败。
皇帝如果理解他们的心情,也愿意尊重他们的意愿。相关军队还有可能全军撤下来,如果皇帝不理解他们的心情,就是一门心思催他们出战,无非是如一位统帅所说,我就是放出20万头猪,也够敌人捉好几天的;而这20万大军,当天就有可能全玩完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2:15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因为相关历史是基于唐肃宗的视写的。
所以整个事件中的人物,都好像脑袋让驴踢过一样。于是封常清率领六万乌合之众,就信心满满的试图反击安史叛军去了;关键是,唐玄宗还对他充满信心。
于是封常清在敌强我的背景下,奋勇率军出城反攻叛军,于是让叛军一顿接连胖揍,才发现自己从前太轻敌了,于是率军弃守洛阳,更劝说高仙芝充守陕州,退到长安附近。

但是无可置疑的基本事实就是,洛阳是帝国的东都,这种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封常清率六万大军,让这种地方四天时间沦陷;关键是向西败退300里到达陕州,又劝驻守陕州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两军继续向西又退了200里,退到了长安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而高仙芝不战弃守陕州的结果,就是以陕州为依托的众多著名战略地区,比如,弘农、濮阳、云中,都跟着一块沦陷了。[注4]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2:41 +0800 CST  
这种失败,简单的军事失败已无法解释了,因为它的政治可靠性可能也存在问题了。
一切是显然的,现在的西北军,不用上纲上线,也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公开破坏中央政府制订的大战略啊!
如果皇帝对全局的控制力非常强大,通常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因为在战争期间,前方将领无视总指挥部的命令,随随便便就擅自转进,还敢煽动别的军队跟他一块转进,并且让敌军深入500里,直接打到帝国都城附近,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就算他长十个脑袋,也不敢这样干啊。因为不要说你长十个脑袋了,你长一百个脑袋,皇帝也会把你全砍光的!
因为唐玄宗随后就下台了。所以,前方将领这种耸人听闻的行为,在历史书中,就变得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是的!兵书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问题是,面对敌军一触即溃,还煽动友军一块逃跑,这叫哪门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这也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皇帝还打个屁的仗啊。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军队一看形势不妙,就可以大举转进了。
在许多时候,皇帝给你的命令很简单,那就是不要和我说什么伤亡惨重,我现在需要的,就是人在阵地在!你给我拼到最后一个人!因为许多时候,皇帝就是需要牺牲你们,换取全局的胜利。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开口就是,如果我们牺牲了,那帝国可就完了,所以我们绝不能牺牲,所以为了帝国最后的胜利,我们必须得转进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那只能证明你是想逃兵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2:53 +0800 CST  
事实上,当一支军队敢这样玩的时候,多少就是军阀化的前奏。因为此时的军队,已不再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了,他开始会基于自己的利益思考问题了。
军阀部队的许多追求,基于军队的角度思考,从来都是非常有道理了。后来的藩镇割据,基于军队的角度看,其实都也没有毛病。
最简单而言,皇帝应该让什么当军区司令呢?自然是应该让军人拥戴的人当军区司令。这个如果站在军队的角度扯大道理,它肯定一点毛病也没有。问题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一个军队敢这样思考问题,并敢追求这种目标,本身就是军阀化了。
这就好像,应该让什么样的人当皇帝?如果有人敢说,应该让能代表天下人利益的人当皇帝。这从大道理肯定没毛病,问题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臣民敢这样思考问题,那就是反天了。

谁当统帅,将士们说了算;谁当村长,村民们说了算;谁当市长,市民们说了算;谁当皇帝,大家说了算。
你X的,这岂不是把鞋戴在头上;把帽子垫到脚下。

统帅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想换统帅?
皇帝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要换皇帝?
市长不能代表你们的利益,你们就想换市长?
你们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你们就不能有点大局观念?
关键是,你们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诸葛孔明之类伟大的人物,也怀着与你们一样阴暗的心理。真是国家立法有问题,什么样的牛鬼蛇神也会出现。以后,再有发表这种歪理邪说的人,都应该抓进监狱去!

开口利益、闭口利益,你们不能想点更高尚的吗?比如,你们在背叛皇帝时,不能想一想宁死也要忠于卖国皇帝的岳武穆吗?不能想一想宁愿让大太监骑在头上也绝不反抗的郭子仪吗?
你这种人,背叛皇帝时,啥理由也能找出来。皇帝一心卖国,主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皇帝一心让太监祸害国家,就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皇帝信任个大奸臣,也是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的理由?你X的,这样扯来扯去,皇帝让心爱的心女人吃个荔枝,也有可能成为你们不忠于皇帝的理由。你们这样想问题,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9:02 +0800 CST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所谓封常清、高仙芝不立刻退守潼关,潼关就会如何如何危险,就是封常清、高仙芝不想当炮灰的说词罢了。
事实上,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封常清在洛阳迟滞叛一个多月时间,肯定会消耗叛军大量的资源;高仙芝在陕州迟滞叛一个多月时间,同样会消耗叛军大量的资源,而在此过程中,潼关作为第三道防线,肯定也会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去;到时大唐的生力,面对一再受到消耗的叛军,胜算会更大一些。

更主要的是,也许根本不用走到这一步,叛军就瓦解了。
因为与此前后,颜氏兄弟已让河北17个郡都挂起了大唐的旗帜[注5];而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很快也出动了;平卢军区也开始背叛安禄山了[注6]。
换而言之,只要封常清、高仙芝多支撑一个月时间,乐观的想象,当时就可以平定这场叛乱了。
但是,封常清、高仙芝这两支军队败退的太迅速了,所以唐玄宗制订的战略,当时就泡汤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09:35 +0800 CST  
再后来,大量阅读二十四史、通鉴等古代历史时,我渐渐发现,史书就是各种大报内容的编辑汇编。你说它不可信吧,它都是由众多第一手的资料汇编而成;你说它可信吧,它里面荒诞不经的内容多的去了。

再后来,我忽然发现,历史书中除了那些基本的历史事实,凡是涉及历史细节、价值判断的内容,通常都是一个个的罗生门。
这些内容,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我们很难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历史当事人一个赛一个人头猪脑,就我理解,不论它出自多权威的史书,它也就是一个故事段子罢了!
当然了,如果相关内容,好人坏人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论它出自多权威的史书,它也就是政治宣传罢了。
一切是显然的,只要资料足够丰富,只要你能看到反派一方所写的历史,你自然会发现,反派写的历史,也是好人坏人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无非是双方的脸谱互换一下,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罢了。

欢迎关注下一节 封常清之死

[注1]:时禄山已叛,玄宗言凶胡负恩之状,何方诛讨?常清奏曰:“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方忧,壮其言。
[注2]:十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壬申,伊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以讨安禄山。....丙子,...九原郡太守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副大使,右羽林军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采访使,右金吾大将军程千里为上党郡长史,以讨安禄山。
[注3]:禄山所统,皆蕃汉精兵,训练已久;常清之众,多市井之人,初不知战。
[注4]:禄山使其将崔干佑屯陕。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郡皆降于禄山。

待续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4 20:10:50 +0800 CST  
复重云苍澜:

评我看到你文章里所谈的利益,应该不包含荣誉、忠诚、理想、情怀这样东西,我想我看到的和实际应该没有大的出入吧。你阐释的利益,区别的范畴大概就在于一块钱和很多钱、眼前拿到小钱和日后拿到大钱,大概是这样吧?

=====================

我说的利益,没有包含荣誉、忠诚、理想、情怀?你这不是歪曲,又是什么?一个在社会上连荣誉忠诚理想情怀都没有了,还混个什么劲啊?混来混去,能混出个什么结果来?我所说的利益,永远都包含这些东西。

恰恰相反,在你的思维中,只有正面人物有这种东西,反面人物永远没有这种东西
。而在我的思维中,不只是颜氏兄弟这种正面人物有这种东西,站在安禄山一边中能混出点名堂的人,也都有这种东西。就是一个成功的黑社会大哥,他肯定也有这种东西。我写了那么多文字,你从哪里看出,我所说的利益完全抛弃了这些东西?

事实上,正是因为我所说的利益,完全包含这些,才惹得你们这种人不爽。
因为在你看来,只有好人才会懂得追求荣誉忠诚理想情怀,坏人永远不懂得的追求这些。所以我一说坏人也懂得追求这些,你们就非常生气。
更主要的是,我竟然敢把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说成是利益,在你们看来更是贬低所谓的好人了。因为好人怎么可以追求利益呢?

因为在你们的思维中,坏人追求利益,好人追求荣誉忠诚理想情怀。
所以你们反驳我时就说了,泪痕春雨只懂得追求利益,所以泪痕春雨是不道德的人,所以喜欢我文章的人,也都是不知道道德二字为何物的人。

问题是,我的观点很简单,一个人想混出点名堂来,无论好人坏人,都会懂得追求荣誉忠诚理想情怀。因为盗亦有道,无道而能为大盗者,就是不存在的。

我所说的利益不包含荣誉忠诚理想情怀?我的文章中从来不提这种东西。我实在奇怪你是怎么看我文章的,是不是对你不利的内容,你都会自动屏蔽啊?
我的文章中,不论好人、坏人都有这种追求。事实上,只有某些把历史当童话写的人文章中,才会说只有好人懂得追求这些东西,坏人永远不懂得追求这些。

再说一遍。我一直的观点也是盗亦有道,无道而能成为大盗的事,只有童话故事中有才会出现。
而这里所说的道,恐怕比你所说的荣誉忠诚理想情怀外延更大。人是社会生物,赤裸裸的算计利益,就是幼儿小朋友都屑为之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6 11:56:44 +0800 CST  
复我喜欢胡扯:

我历史知识薄弱,百度了一段尧君素的事迹,请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一下尧君素的选择。他为了守城,杀了自己的妻子,隋朝灭亡了他也不投降,他在追求什么?

我的看法是,他追求的青史留名,青史留名就是他的利益所在。但是仅仅为了青史留名,好像不能用泪痕的利益论来解释。因为这样解释,岳飞和诸葛亮的所谓“愚忠”,就很容易解释了,他们就是为了青史留名呗。

我觉得泪痕的思想中,作为一个集团的大哥,是不会仅仅为了“青史留名”这样的利益,而选择牺牲自己,牺牲家人,牺牲所有跟随他的小弟的。他要是真打算这么做了,小弟们会阻止他的。

===========================

现在一支股票一跌再跌,但是肯定还有很多人会死抱着它不放,还会不断追加,甚至不断借钱追加。扯大道理的看,这些人肯定发自心底的热爱这枝股票。隋帝国的股票一跌再跌,许多人都扔掉跑了,有许多人死抱着不放,不断追加资本,最后赔得都站在天台上跳了下去。一个人思想道德得达到什么境界,才会干出这种事呢?


人生的选择和进股市一样,你永远不知道结果。就好像买股票、甚至卖房卖地、借高利贷买一支股票的人,最后赔得站在了天台上。那是因为他开始不知道这支股票会赔。因为在股市,扯淡是没有价值的。否则,他们肯定也会把自己这种行为说成为了伟大的追求,否则,人们都抛这支股票,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你知道,睢阳城再多坚守三天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他们就胜利了。只是他们少坚守了三天!尧君素等人在最后时刻,恐怕也是这种心理,因为没有人知道再多坚守三天,是什么结果。


写三国时,我写某位大哥只要再多坚守一个早晨,就可以取得绝世的功绩,但是他放弃了。
在写这段内容时,因为我从不同的角度写的次数太多,所以有人说我把读者当弱智看。问题是,我换了不同的角度写了太多次,依然有人奇怪为什么有人会不计代价的一直坚持。
这就好像,一支股票一跌再跌,你不计代价的投入太多,但是这枝股票依然一跌再跌,最后赔得你快倾家荡产了。你应该怎么做?有人会继续坚持,大不了最后上天台嘛。有人当时选择了割肉逃走。
如果他割内逃走之后当天,这支股票就开始天天涨停,你说他是什么心情?

我们看着后来的结果,自然知道怎么选择。就如看着过去的股市行情,谁也是股神,谁也会奇怪,为什么会有许多人犯那样低级的错误。总而言之,一枝套死人的股票,他一直抱着,就是不懂得脱手;一枝马上大涨的股票,他持了许多,竟然在最后时刻脱手了......。

李渊造反时,谁敢说大隋帝国一定会灭亡。
就如安禄山造反时,买大唐灭亡的人,估计后来也会后悔的肠子也青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6 15:27:29 +0800 CST  

复我喜欢胡扯:
嗯,谢谢老师指点。也就是说,尧君素的老婆说隋朝已经灭亡,而尧君素根本不信,他觉得隋朝还有没有灭亡,所以射死了老婆。

=====================

不必这样回复。这种回复,让我对你是粉是黑,真有点模糊了。

这就好像,有人不计代价的买一只股票会涨,最后赔得站在了天台上。如果扯高大上的理论,他太伟大了。因为他不站到天台上,法律能把他怎么样?债主能把他怎么样?
如果评论股市时,人们也扯高大上的情怀。那这个人实在太伟大了。因为人们肯定会说,如果换成我,赔的再多,我也不会上天台的。因为不上天台,谁能把我怎么样了?


尧君素没有投降,于是名垂青史了。如果投降呢?也有机会名垂青史,类似的背景下,就是有人名垂青史了。问题是,谁敢肯定不会很卑贱的、受尽侮辱之后、多活片刻就死掉呢?

人在选择前,不会知道结果。勾践忍辱负重,成为励志神话;吕布投降,毁了自己的形象;尧君素投降,会是什么?

你在投降前,扯着高大上的理由,让无数小兄弟成了炮灰,让无数平民死于非命。最后一看形势不妙,你又投降敌人,跟着敌人死心塌地的混?如果敌人给你机会,你也许有机会站直腰板生活。如果敌人不给你机会呢?你人生最后定格的形象,恐怕连猪狗都不如。就算敌人给你机会,天下人怎么看

历史有一个大哥在山穷水尽时投降了。
胜利者就说,你对你大哥这样忠心,以后跟着我混,肯定会忠于我的,于是就重用他。
问题是,历史上有一个大哥在山穷水尽时投降了。
胜利者就问他,你出发前带了多少人,他说十万。现在还有多少?他说三万。(数字我记不清楚了,随手瞎按了一个,大致如此吧)
胜利者直接就砍了他。因为这是替那死的七万人讨个公道!

历史上有一位大哥投降了,并且在此过程中,立有大功,所以胜利者就重用他。
问题是,历史上有一位大哥投降了,并且在此过程中立有大功,于是胜利说就砍了他,总而言之,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活着还有天理呢?

人生永远就如站在股市门口。
任何选择,都得学会后果自负。
只是股市对普通人而言,输赢也不是毛毛雨雨了。不会涉及全家人的生死。在专制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赶上乱世,你的选择通常都是一脚天堂一脚地狱。在那种背景下,漠视生死的人多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就在死亡的边缘行走,如果可以站着死,他们绝不会选择跪着死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6 15:37:26 +0800 CST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经略辽东 、冰霜恶灵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节 封常清之死 (上)

因为安史之乱的历史,都是基于肃宗的角度所写,所以写来写去,只是为了证明唐玄宗老年痴呆了。
总而言之,先是一味信任杨国忠、安禄山然后引得天下大乱。
后来又让封常清、高仙芝指挥一群乌合之众去平定叛乱;再后来,封常清、高仙芝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率军转进到长安城附近,唐玄宗竟然自毁长城杀了封常清、高仙芝。
再后来呢,又逼哥舒翰率军出征,遂让大唐帝国进入生死存亡的边缘。
再后来,他竟然不战弃守长安城,蒙头向西南转进了;如果不是太子力挽狂澜既倒,大唐帝国肯定就灭亡了。
既然如此,大家拥戴唐肃宗上位,有毛病吗?显然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问题是,封常清率领六万大军坐镇洛阳,仅仅4天时间,就宣告洛阳城失守了。
从某种意义上,封常清几乎就没有进行什么抵抗,就选择了向大后方转进。
当然了,封常清给中央政府战报,永远也是叛军火力太猛,我们主动进攻叛军,被叛军打得伤亡惨重,所以在万般无奈下,我们选择了率军转进。[注1]
真实情况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现代史资料非常丰富,所以哪个将领在溃逃前,也会高呼类似的口号,总而言之,敌人炮火太猛烈、太猛烈、太猛烈;我方伤亡太惨重、太惨重、太惨重,所以我们要求马上转进、转进、转进!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通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更惊人的事实还在于,封常清率军一路退到陕州时,对防守陕州的高仙芝说,敌军的炮火太猛,这里太危险,我们应该退到潼关。[注2]
于是,洛阳沦陷两三天后,驻扎5万大军的陕州,也不战丢失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43:59 +0800 CST  
如果说洛阳城的敌方炮火太猛烈,洛阳守军伤亡惨重,这个也许有点可信度。但是陕州守军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看到,也因为类似的理由转进了,这叫什么事?

历史上有一位大哥,看到前方将士都是没完没了的转进,就对亲信说,我真恨不得拿刀亲自到前线去督战。
总而言之,哪个王八旦敢转进,我当时就捅了他!
所以,坐在后方的大哥通常都是高喊,给我顶住!顶住!顶住!甚至让督战队在后面一个劲开枪。但是架不住大家都想转进啊!
所以坐在后方的大哥,通常都是高呼,不要和我说什么伤亡数字,我只想听到你和我说,阵地还在!不要和我说什么敌方炮火太猛烈,我只想听到你和我说,你们会和阵地共存亡!

尤其是己方实力占据明显优势时,大哥的态度更是非常简单,总而言之,我拼血也拼死你。我死十万人,换你五万人也值!甚至我死十万人,换你三万人也值!纸上谈兵的说,这种玩法没错。玩游戏时,你有这种优势,这种策略应用得当,你肯定能赢。问题是,打仗时,你就这样玩,下面的将士生吃你的心也有,因为你他X的,这就是不把将士当人看啊!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45:51 +0800 CST  

洛阳是什么地方?那是帝国仅次于长安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这种城池的战略价值有多大?估计不用详细分析吧。

也许会有人说,洛阳这种地方军事价值很低,而且很难防守。
对此,我们看看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好了。

想当年,隋炀年率军北征高丽;杨玄感趁机造反作乱,但是钝兵于洛阳城下,终于输得一塌糊涂。
如果杨玄感叛乱后,四天就攻克洛阳,十天就打到潼关之下;隋朝估计当时就让杨玄感打崩盘了。

再后来,天下大乱,李密如日中天之际率军围攻洛阳,同样也是久攻不克;并且兵败洛阳,从此一厥不振。
如果李密四天就攻克洛阳,十天就打到潼关之下,估计隋朝当时就让李密推翻了。

再后来,李世民亲自率军围攻洛阳,也是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夺取洛阳的。

当然了,在安史之乱时,洛阳迅速沦陷,还可以勉强找出一些。陕郡陷落,就显然有些不饶恕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47:03 +0800 CST  
陕郡是什么地方?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如果复制粘贴大量的内容,可能会介绍的更准确,但是普通网友难免更会云里雾里。
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函谷关就可以了。陕郡的位置,大致就相当于从前的函谷关位置。
虽然说,函谷关的战略地位,早已被潼关取代了;但是它的战略地位有多高,相信不用多说吧。
这种地方,不战弃守,意味着让敌人又长驱直入200里险要地区,这是什么性质的事?
更主要的是,敌军控制这种地方,大唐帝国以后想从潼关反攻叛军,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因为叛军驻扎在函谷关为中心的险要地区,潼关守军想反攻,其难度之大,我们可以想象。
事实上,后来哥舒翰全军覆灭的基础,此时就已奠定了!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哥舒翰出战时,叛军驻扎在潼关下的空旷地区,政府军是在野战中被吊打的。
其实呢,当时的叛军就是驻扎在函谷关为中心的地区(陕郡),政府军之所以会被叛军吊打,就是因为政府军进入了这种令人恐怖的险要地区,被叛军打了埋伏。
封常清、高仙芝让叛军不战夺取这种地方,是什么性质的事?谁处于皇帝的位置上,也会恨得直想杀他。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49:16 +0800 CST  
处于皇帝的角度,不管封常清、高仙芝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10天之内,就让这种地方全部沧陷。它也是死罪啊!

这就好像,老蒋让韩复榘坐镇黄河一线,希望他可以迟滞日军的行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大量消耗日军。至于在此过程中,韩复榘的军队会不会全变成炮灰,并不在老蒋的考虑范围内,因为只要韩复榘能把日军迟滞一个来月时间,消耗一定数量的日军,就算全军覆灭了,老蒋也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问题是,老蒋坐在最高指挥层这样想,韩复榘坐在实际指挥的位置上,自然不会这样想。
韩复榘在败退时的理由,肯定也是日军炮火太猛烈,我们经过顽强抵抗,伤亡太大,为了保留抗日的种子我们必须得大规模转进。事实上,韩复榘就是这样为自己辩解的。
甚至而言,韩复榘还公然叫嚣,为什么老蒋的嫡系部队,在形势不利、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就可以大规模转进,我们这些杂牌军就不可以呢?这不是明着借抗日之名消灭异己吗?

问题是,老蒋不会认可他这种解释;全国人民也不会认可他这种解释。事实上,如果前线的将士都这样玩,中国肯定就早就被小日本灭亡了。
总的来说,在空间换时间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无数将士当默默无闻的当炮灰,只有如此才会不断大量消耗日军的人力物力资源,不断打击日本军的士气。如果大家都是为了打着日军炮火太猛烈、我们必须保持抗日种子的想法,经过简单抵抗就大踏步的后退,再完美的战略也是没有意义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49:59 +0800 CST  
12月8日,安禄山开始进攻洛阳;12月18日,皇帝就派人到潼关,砍了封常清、高仙芝的人头。
这效率之高,实在称得上让人咂舌!
这10天时间里,既有洛阳保卫战;又有陕郡有组织的撤退;还有封常清亲自到长安述职;还有封常清回潼关待罪立功;又有太监拿着圣旨宣布封、高二人的死罪。

当时,既没有汽车也没有火车,绝大数人主要是凭两条腿,关键是还大都是山路,皇帝肯定会奇怪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这一切未免迅速的有些不可思议了。高仙芝、封常清这样迅速的转进,肯定会让皇帝感觉,一切计划都赶不住这种变化。
因为谁坐在长安城制订作战计划时,也不会把这种意外估计进去。因为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两个资深将领率领11万军队(封常清6万;高仙芝5万),仅仅10天时间,就丢失洛阳、陕州,让叛军突破层层险要地区,长驱直入500里,一举接近帝国都城长安。

这种战绩,拿到哪里,也是耸人听闻的。因为皇帝随便派两个不知名的将领,最多也就是把仗打成这种水平吧。
关键是,派两个不知名的将领,以他们的反应速度,估计还真不一定能干得这样迅速。

也许有人会说,换两个人有可能全军覆灭了,封常清、高仙芝好赖把军队都撤到潼关一线。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皇帝直接让军队驻扎在潼关一线多省事?
关键是,这种逻辑成立,皇帝直接派人大批转移洛阳城的人力、物力、财力岂非更好,因为这样一来,叛军占据洛阳,也不过是占据一座空城罢了。后来,李光弼决定弃守洛阳时,就是这样做的。[注3]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55:46 +0800 CST  
安禄山叛乱后,大唐帝国中央政府政府最大的底牌,就是战争潜力远远大于安禄山的叛军,只要让安禄山进军的时间表随便拖延一两月时间,安禄山就有可能崩盘了。
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候,封常清、高仙芝率军竟然在几天时间内,就让叛一路打到长安城附近,这是什么性质的事呢?

要知道,在封常清、高仙芝全线撤退时,河北在颜杲卿、颜真卿的组织下,早已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正活动。[注4]随后不久,河北24个郡,有17个郡挂起了大唐的旗帜。但是因为封常清、高仙芝以惊人的速度做战略转移,所以颜杲卿组织的大规模反正行动,一时变得孤立了。

当然了,在封常清、高仙芝全线撤退一个多月后,郭子仪、李光弼就开始率军杀入河北;并且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下,自然就会知道,封常清、高仙芝当时犯的错误有多严重。所以,封常清派人给皇帝送战报,皇帝看也不看,因为你说出个天花乱坠来,你这种仗也打得太失败了![注5]
当然了,唐玄宗的怒火并不会因此消失,因为他们这种擅自全线撤退的行为,把帝国整体战略全破坏了。
所以等待封常清高仙芝的结局,就是死。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18-07-07 09:56:45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310376

发表时间:2018-06-01 18:51: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04 05:14:18 +0800 CST

评论数:89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