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长期连载)

@微微一笑独孤晚 2015-06-14 15:37:33
mark
-----------------------------
多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47:18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5-06-14 15:29:19
应该讲保留下来的大的方向应该是对的,但是很多细节都值得推敲
-----------------------------
是的,赞同。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1:13 +0800 CST  
@tqzrd 2015-05-16 22:18:05
翻页又需要广告一个,喜欢安静看帖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工作号limingxia1115,或者扫描二维码加我的公众号。
感谢大家这些天热情关注我,并发来信息。

-----------------------------
广告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2:00 +0800 CST  
@易天吟2011 2015-06-13 20:58:38
记号
-----------------------------
多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2:48 +0800 CST  

@一切aaaaaa 7683楼 2015-06-13 07:09:00
你女儿的QQ空间号码给我?

站内信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4:51 +0800 CST  
@青云羡雁飞 2015-06-12 13:29:32
支持,写的好。
天涯煮酒,日本 历史 大穿越【连载,搞笑+逗比风格】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7915-1.shtml
希望各位赏光参观。
-----------------------------
稍空一定过去学习!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6:57 +0800 CST  
@tqzrd 3楼 2015-01-23 13:04
第二节 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教科书严肃地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少年时代的我曾自豪地宣称“我的祖先是猴子”,那时,教科书对我来说是绝对真理,认同教科书的金科玉律代表我掌握了真理。但我现在真心领会到孔子夫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教科书),也真心希望有一本教材能告诉孩子:你们的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材教给你们的,仅仅是一个时代主流的观点,而不是结论。比如进化论,它本身是一个假设,做出假设后,生物科学家达尔文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用于证实这个理论,它确实在十九世纪乃至今天都产生……
-----------------------------
@秀士一言 2015-06-13 18:19:55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应是亚圣先生所说吧?
-----------------------------
是的,对不住,我疏漏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1:58:00 +0800 CST  

@何处不逢 2015-06-13 12:25:59.0
爱中华文明是很具体的,比如爱喝碧螺春,比如喜欢青花,喜欢元曲,莼菜银鱼羹。。。
这些喜爱,很多来自家庭,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
@Tl飘过 2015-06-13 20:42:42
喜欢何处不逢的留言!
-----------------------------
@何处不逢 2015-06-14 08:25:01
我是捧哏。
-----------------------------
何处提了很多好意见,很是感谢!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4 22:02:20 +0800 CST  
Ⅱ又是女人点燃了导火线
齐楚必然一战,但打仗的导火线居然是又女人点燃的。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又有些顽皮,就在船上跳来跳去颠簸齐桓公。齐桓公是旱鸭子,有些害怕,就制止蔡姬的行为,蔡姬觉得好玩,也不理齐桓公的吆喝,自顾自地继续跳。下船之后,桓公一发火就把蔡姬送回娘家蔡国。
所谓君侯之家无小事,就这么点星星之火,竟差点引发了南北两霸主的火拼。
蔡姬被离婚后,蔡穆侯对齐桓公相当不满:齐楚两老大争霸,两人不对掐,尽拿小国开涮,为了生存,小国竭力讨好两个霸王,送妹妹送女儿,不就为过几天安心日子吗?齐盟主收了大礼又玩退货!太伤自尊了!蔡穆侯一怒,把妹妹转嫁给楚成王。
齐桓公也怒了:楚国有事没事打郑国的屁股,就等于打齐国的脸嘛。早就不想再忍楚蛮子了!蔡国身为中原文明国,不紧密团结在齐盟主的领导之下,经常和楚蛮子眉来眼去,也早该收拾收拾,这次居然找茬!
齐桓公找来管仲商量,管夫子一拍脑门帮齐桓公定调:伐楚,但先收拾蔡国!一来打蔡国有现成的借口,二来从地理位置上看,蔡国是楚国北门的入口,要攻楚,也必须先解决蔡国的问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借口蔡姬只是被送回娘家玩几天,不是离婚,蔡侯就把盟主夫人给改嫁了!亲率领八路诸侯讨伐蔡国,小小蔡国那经得起这阵仗啊,还没开打就败了。而后齐国率领盟军越过蔡国国境,抵达楚国边境,准备伐楚。
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联军屯兵楚境,楚成王见盟军声势浩大,着实吓了一跳!看样子,硬碰硬获胜的几率不高啊!其实齐桓公和管夫子也在想,楚蛮子擅长作战,作为长江一霸也不是浪得虚名,贸然进攻,有可能吃亏啊!双方都观望对峙,为和谈创造了条件。
楚国先派使者屈完质问齐桓公:你住北海,我住南海。即使牛羊发情追逐,也到不了相互的地方(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出自这里),你们为何带兵来打楚国?
管仲追根朔源地说:第一,周王室建立之初,曾授予齐国姜太公征讨五侯九伯之权。第二,楚国曾在西周时期谋害了南巡的周昭王。第三,楚国不按时向周王室交纳贡物,不参加周王室祭祖。管仲的回答很有水平,第一条追溯历史向楚国表明:齐国有权打楚国屁股!第二条、第三条指出楚国曾经犯错!现在还一错再错,必须打屁股!
屈完接招说:周昭王南巡不返,他的淹亡地点当时还不是楚国的地盘,当时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有找汉水边的人调查。至于楚国没有按时纳贡,这的确不对,我们补交就是了。
“昭王南巡不返”是一笔糊涂旧账。管仲说出来,其实是欺负楚蛮子史地成绩差,无法应对,结果人家屈完是史地课代表的水准,一句周昭王淹死的地点,在当时不是楚国的地盘,就推了个干干净净。还好最后楚国承认了自己不交贡赋是错的,第一回合谈判,齐国算是略占上风。
看来学好历史真重要啊!
过了几天,楚成王派屈完再次去盟军营地谈判。为了震慑楚国人,齐桓公命令联军排列成庞大阵容,让屈完乘车观看。一边阅军,齐桓公一边显摆:你看,这样强大的军队,谁能抵挡?屈完很不屑地说:齐国若能以德服人,谁敢不服?但如果想以武力压人,楚国凭借地理优势,并不怕你们哦!
这一回合,屈完的表现帅呆了!中原大国一直以文明人自居,嘲笑楚国没文化!结果文明人齐桓公跑到楚国来秀肌肉,却被蛮子楚人不卑不亢地用“周礼的德”给顶了回去。屈完完美地完成了这一次外交谈判任务。
两次谈判,齐楚算打个平手。平分秋色的外交谈判让两国都更认真掂量对方的实力——都没必胜的把握。和平的种子,终于在“威慑平衡”的灌溉下,发芽了!
昭陵之战变成了昭陵之盟。盟约规定,楚国向周王室进贡包茅(古代用于过滤酒渣的植物,产于鲁国,祭祀用酒都需要过滤酒渣),中原八国诸侯撤兵回国,一场军事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召陵之盟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得到了历代军事理论研究者的极力推崇:一是齐盟主把武力威慑和外交斡旋相结合,迫使敌人做出让步,完美诠释了《孙子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二是楚国面对齐国联军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既不服软,又不蛮干,以做出适度让步,避免楚国受战争蹂躏,阐发了“慎战”的军事思想。
直白点说就是:不火拼不流血获取胜利或利益的战争,其实需要更强的实力和更高超的智慧!
召陵之盟后,齐、楚两强的军事对抗并没有停止,但换了一种间接对抗的形式。也就是说,小国们又要躺枪了!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5 17:05:42 +0800 CST  


在网上找了一张春秋时期的地图,大家可以参照着看看。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5 17:07:28 +0800 CST  
楼主:tqzrd 时间:2015-06-15 17:05:42
Ⅱ又是女人点燃了导火线
齐楚必然一战,但打仗的导火线居然是又女人点燃的。
公元前657年,齐桓公与夫人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又有些顽皮,就在船上跳来跳去颠簸齐桓公。齐桓公是旱鸭子,有些害怕,就制止蔡姬的行为,蔡姬觉得好玩,也不理齐桓公的吆喝,自顾自地继续跳。下船之后,桓公一发火就把蔡姬送回娘家蔡国。
-----------------------------
@何处不逢 2015-06-16 09:34:05
这是无视老公的威严,无视君主的尊严嘛,桓公很受伤啊。何况她还是故意晃。
-----------------------------
蔡姬嫁给齐桓公的时候,年纪小,齐桓公一把年纪了,无法理解小女孩的顽皮。蔡姬也就是天真没什么心机,估计都没想那么多。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6 09:42:15 +0800 CST  
@tqzrd 2015-06-15 17:07:28

在网上找了一张春秋时期的地图,大家可以参照着看看。
-----------------------------
@何处不逢 2015-06-16 09:29:25
点赞。讲述 历史 事件一定要有地图才好,给人以空间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要带孩子到古城去旅游的原因,人记事儿,很大程度上依赖空间的记忆:在哪儿发生过什么事儿。
-----------------------------
我也是觉得,学中国历史,心中得有一幅中国地形图,学世界历史,心中就要有一幅世界地形图,否则无法透彻理解很多历史事件,尤其是军事方面的。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6 09:43:23 +0800 CST  
@何处不逢 2015-06-16 09:29:25
点赞。讲述 历史 事件一定要有地图才好,给人以空间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要带孩子到古城去旅游的原因,人记事儿,很大程度上依赖空间的记忆:在哪儿发生过什么事儿。
-----------------------------
@tqzrd 2015-06-16 09:43:23
我也是觉得,学中国 历史 ,心中得有一幅中国地形图,学世界 历史 ,心中就要有一幅世界地形图,否则无法透彻理解很多 历史 事件,尤其是军事方面的。
-----------------------------
@何处不逢 2015-06-16 10:06:31
尤其是自己到过的地方,最容易记得。
所以,一是要带孩子去古城,讲述那里发生的事。二是要多讲地方史,说说在我们这儿曾经发生过的事。
-----------------------------
确实,对此我很有感触,欣赏过风景名胜,回来再读有关史书,领悟程度会有提高。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6 10:16:22 +0800 CST  
@何处不逢 2015-06-16 10:28:18
我的猜测,所谓领悟,是多种孤立的信息发生了联系。
看书听课得到的 历史 信息其实是孤立地储存在脑子里的,如果能与现实信息发生联系,这个记忆就更可靠而持久。比如,哦,这就是博物馆里青铜器、成语XXXX说的就是这事儿、XX电视剧、听爸爸说过。。。。等等。那一个“哦”,就是联系,就是领悟。
所以,我期待有一个以 历史 大事件为经,以知名实物(地名、文物、名胜、文学作品、地方史、家史)为纬的......
-----------------------------
哇,何处提的这个有难度,太难了我不敢尝试,我也真心希望以后有人这样编纂一本。哈哈!
我以后尽量上点地图,让这个帖子好懂一点。
多谢何处的意见。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6 11:11:19 +0800 CST  
(6)掩盖在齐盟主光环下的优秀角色
齐盟主北征戎狄、南抗楚国,在舞台上光环四射。但春秋历史的大舞台上,除了杰出的领衔主演,永远不乏优秀二号,三号,四号演员……只是他们在大腕的光环下有些黯然失色了。比如鲁庄公,如果不和齐桓公pk,绝对算是春秋时代的牛角色。又比如楚成王,足足等到齐桓公死后,才在中原舞台潇洒亮相。
我们还是抽一点时间,给这一阶段表现突出的演员一个露脸的机会吧。
①晋国
话说晋武公在完成晋国统一以后,没几年死了,儿子姬诡诸继位,就是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在前面已经出场过:周惠王继位的时候,这家伙也刚继位,他去给周王室灌水拍马屁受到了周惠王的格外礼遇。只是周惠王抢镜的时候,这家伙非常乖巧的躲了起来,避免了“齐盟主联合六大派围剿光明顶”的事件在晋国发生。很明显,这家伙一登台亮相,就显示出成熟的政治智慧。可以说,晋国以后成为超级大国,奠基人就是晋献公。所以,我们需要扒一扒晋献公的故事。
ⅰ顺我者昌,逆我者死光光。
话说当年晋昭侯时期,曲沃恒叔成师受封的曲沃和翼城之间开始了67年的斗争。其间历经曲沃桓叔和曲沃庄公、曲沃武公,先后杀死了五位晋国国君,曲沃一支才终于取得了国君的地位。
曲沃一系获得了成功,但权力斗争仍未结束。为什么呢?因为曲沃一系在与翼城一系的斗争中,曲沃桓叔,曲沃庄公的公子、公孙们屡立战功,到了曲沃武公时期已经形成一股左右政局的重要势力(史称桓庄之族)。只是曲沃武公(即晋武公)时期,统一大业尚在完成中,国君和公族之间的矛盾也就不明显。
晋武公完成统一死后,问题来了!这群如狼似虎的公族子弟,也许受了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的鼓舞,时常拿糖作醋为难晋献公,要求分得更多的利益。晋献公如坐针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个叫士蒍的谋士跳出来出主意:用离间计铲除公族!
离间计的具体情节,《左传》并没有交代。只说公族里有一个叫富子的,非常精明势力又大,是桓庄之族的一号人物。士蒍跑到群公子中间散布流言诋毁富子,结果群公子果然赶走了聪明的富子。然后,士蒍把目标对准桓庄之族的二号人物游氏兄弟。士蒍连招式都没换一下,又在群公子中说游氏兄弟的坏话,公族们就群起杀掉了游氏二子。唉,真是流言猛于虎啊!
三个核心人物一除掉,公族像无头巨人,块头虽然吓人,实际却是刀俎上的肉肉而已。一群没脑的家伙聚在一起,原本已经不会有所作为,但为了斩草除根,士蒍忽悠群公子:国君好意修筑“聚”城给大家居住,群公子乐颠颠地住进聚城。晋献公抓住时机,起兵围攻聚,群公子终于被一勺烩了,据说部分残存者逃往虢国,导致了晋国和虢国之间的矛盾。
需要说明的是,晋献公所灭的公族主要是政敌,对于忠于国君的旧公族,晋献公也没有赶尽杀绝,甚至重用,但前提是这些公族别出晋宗,另立家族,从根本上剪除这些人继承国君位置的可能性。不仅如此,晋献公还大量提拔异姓卿大夫遏制公族势力。按照晋献公的思路,越是血缘上亲近的公族大夫,越容易产生非分之想。异姓人才和别宗后的公族,都不具备做国君的资格,用起来就安心了。晋献公的想法在当时是有道理的,但事情总是变化发展的:比如刚出生的老虎,像小猫一样可爱,人人都有能力饲养。但老虎长大长壮后,没有强悍的驯兽员掌控,老虎就会咬人了。
当然,幼虎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还会有许多故事发生,容我们在此埋下伏笔以后再叙。现在我把几个幼虎家族的来龙去脉理一理,因为在晋国后期的故事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或他们子孙的名字。
士氏:据说,士氏的祖先是周宣王的大臣杜伯,杜伯进谏忠言被周宣王杀掉了,儿子隰叔逃亡到晋国,被任命为士官(法官),因此以官名为氏。为晋献公出谋划策杀掉群公子的士蒍,就是这时期这个家族的族长。士家历代屡立功勋,后被封于范邑,其子孙又以封邑为氏,就是晋国举足轻重的范氏家族。
韩氏:韩氏是晋国公族,曲沃第一代封君桓叔之子的姬万,在曲沃武公时期,因协助武公俘获并杀死晋哀侯受封在韩原(山西河津)。晋献公当政时期,姬万为人低调,又忠于国君,所以,姬万一支得以完整保留了下来,后来姬万的子孙以封邑为氏,建立韩氏家族。
郤氏:郤氏也是晋国公族,在晋献公时期,郤氏的第一代掌门人姬豹,因攻打翟柤国有功,受封于郤邑(山西泌水下游),后来以封邑为氏,别出晋宗,建立了郤氏家族。
栾氏:栾氏仍是晋国公族,据说,晋靖侯(前858年—前841年在位)的孙子栾宾被封于栾邑(河北栾城),也以封邑为氏,就是栾氏。这家人有些意思,栾宾是曲沃恒叔的师傅,栾宾有个儿子叫栾共叔又是翼城晋哀侯的臣子。父子两人分开站队,最后栾共叔还为晋哀侯殉难了。从此栾氏因忠贞而声名鹊起,虽然这一族在晋献公时并没有太多的表现,但后面有重磅表演,也在此处先亮个相吧。
荀氏:据说荀氏为周公族(一说晋国公族,反正都姓姬),周文王的第十六个儿子,受封原国,所以称作原氏。原氏后裔原黯出任晋国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原黯受封荀,原黯以封邑为氏,称荀氏,原黯字息,就是荀息。荀息是晋献公时代举足轻重的谋士。因孙子荀林父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氏,荀林父的弟弟受封于智,以封邑为氏,称为智氏。所以,晋国后来的中行氏和智氏其实都源出于荀氏。
先氏:先氏家族的来源,找不到相对权威的说法(有说法是和士氏同宗)。只知道在晋献公时期先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先丹木,后面会有他的镜头。
魏氏:据说,魏氏祖先是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姬高,因受封毕地,以封邑为氏,称为毕氏。在晋献公时代,毕公的后代毕万,因立功被晋献公封在魏,以封邑为氏,就是魏氏。
赵氏:嬴姓,原是周王室重臣,因受封地为赵,所以称赵氏。周幽王时期,赵叔带奔逃到晋国,辅佐晋文侯。晋献公时期,赵氏的掌门人是赵夙,曾经为晋国讨伐霍获得成功,受封于耿。
狐氏:晋献公攻打狐戎,得到了狐姬,她们的父亲就是智多星的狐突。自此,狐氏家族也进入晋国政坛。
介绍完幼虎家族的来源,请各位演员后台歇息吧,这场戏的主角,仍是晋献公。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7 18:43:34 +0800 CST  
太忙了,都没来看大家的回复,感谢各位顶贴的朋友哈!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7 18:45:30 +0800 CST  
介绍完幼虎家族的来源,请各位演员后台歇息吧,这场戏的主角,仍是晋献公。


此句改为:

介绍完幼虎家族的来源,请他们回到后台歇息吧,这场戏的主角,仍是晋献公。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7 18:50:01 +0800 CST  
ⅱ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决了内部隐患,晋献公仍不敢松气。这些年,晋国顾着内战,已经远远被世界发达国家甩在后面了。再不跑步向前主动与国际接轨,中原国家就都不愿意带着晋国玩了。
晋献公在继位之初,主动觐见周惠王,在国际社会露了一次脸。但这一次露脸,除了得到了周惠王的亲切接待,向国际社会秀了一下存在感,真没获得实质性的利益。晋献公深感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晋献公的发展思路很清晰,在晋国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的第一任务是扩张!但以晋国的实力来说,扩张不能和中原大国碰撞,所以,必须尽力先向北拓展。当然,向北拓展也不轻松,北方是戎狄的地盘,晋国建立以后,与戎狄的斗争就不少,尽管晋国略占优势,却一直无法剪除戎狄的势力。晋献公一上任,略占优势立即升级为绝对优势,周围的狄人因遭到晋国围追堵截的全面打击,忍无可忍越过太行山,到了河北山东之地,开始了对南方邢国和卫国的侵略。我们前面已经讲过齐桓公存邢救卫的故事,刑国和卫国遭遇的狄人,其实就是被晋献公赶过去的。《韩非子》记载,晋献公继位以后,南征北讨“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个数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准确,但见于《左传》和《史记》的有:晋献公灭了骊戎、霍国、杨国,芮国、魏国、郇国、冀国、虢国、虞国等国家或部族,黄河中游差多不都成了晋国的势力范围,晋国的国力空前壮大。
在诸多兼并战争中,有一个“假道灭虢”的故事,流传甚广。
话说晋献公南征北战,骊戎、耿、霍、魏等国都被轻松拿下后,晋国把目光投向了南面的虢国和虞国。但是,问题来了:虞国和虢国相邻,两个国家建立了攻守同盟。晋无论先攻哪一国,另外一个必定出兵相助。晋国虽然强,但如果两线作战,很难说胜算有多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计:虞公是一个贪婪的家伙,可以用宝马和珍玉贿赂他,假装跟他借路去攻打虢国,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灭了虢国之后再对付虞国。
晋献公觉得此计大妙,但很是心痛自己的宝马和珍玉。荀息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我们把东西送过去,虞国不过是当个保管员而已,等到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来了吗?晋献公大笑!但是晋献公继续担心,虞国有位贤臣宫之奇,会不会揭穿晋国的阴谋呢?荀息继续一针见血地分析:宫之奇虽然能干,但为人懦弱,肯定不能够坚决进谏。况且他从小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只把他的话当成好朋友的闲扯听听就是,不会认真考虑他的建议的。
荀息的眼光真是太犀利了,所谓聪明人,其实只是敏锐的眼光捕捉了微妙的人心人性而已!
晋国的计划顺利进行,可笑的是,虞国不仅答应借道,还主动请缨加入晋军作战。宫之奇果然劝阻,虞公果然不听,所谓蠢人,也不过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已!
公元前658年,晋国大夫里克、荀息领兵会同虞军攻打虢国,占领虢国的下阳。
公元前655年,晋军又一次借道伐虢,宫之奇再次劝虞公说: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面颊和牙床骨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唇亡齿寒的成语在这里诞生了)。可惜,如此生动的比喻,依然没有打动虞公,虞公说:晋国是我们的同宗,怎么会谋害我们?唉!虞公蠢得真让人同情:曲沃灭了翼城的故事,应该是轰动过国际社会的,如此具有教育意义的典故,虞国上下就没有组织学习反思过吗?
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到京师。晋军返回途中在虞国驻扎,趁机袭击灭了虞国。晋军抓住了虞公和大夫百里奚,后来百里奚作为晋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去了秦国,又生出许多故事来。那又是后话了!
晋国经过不断的兼并,实力蒸蒸日上。有了底气,晋国终于又认真考虑进军国际舞台的事情了。晋献公在仔细斟酌后,保留了虞国的祭祀,又把虞国获的贡赋拿出来奉给周王室,这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晋国的表现恰到好处:一方面供奉周王室和齐盟主尊王的思路一致,齐盟主不会打压自己的发展。一方面侵略虞国的战争变得“伟光正”,晋国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
晋国在落后世界潮流若干年后,终于以发展中大国的姿态重回国际舞台,备受中原各国的关注。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8 18:30:33 +0800 CST  
ⅲ又是抢眼的后宫戏
晋国的发展势头猛,眼看就要追上一流的发达国家,只可惜,晋献公脑袋发热引起了晋国的再次动荡。
事情的起因仍要从后宫说起。话说当年晋献公还在做太子的时候,老爹晋武公垂垂暮年取了齐国年轻美貌的齐国女子为妾,号齐姜。晋献公胆儿肥,不仅和齐姜私通,还把齐姜偷运出宫,生了个儿子名申生,生了个女儿名伯姬。因为晋献公的原配夫人贾君死得早,晋武公死后,齐姜被立为夫人,儿子申生就名正言顺做了太子。
此后,晋献公又在西戎娶了一对姐妹花,也就是狐突的女儿:大戎狐姬(狐季姬)和小戎子。狐姬生了个儿子叫重耳,小戎子生了个儿子叫夷吾。
晋献公姬妾多,但寿命多数都短,晋献公继位后,就觉得后宫太冷清了!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伐骊戎,凑热闹的终于来了!
据说这次出征前,晋献公请史官史苏占卜,占卜的结果很矛盾:能取胜但不吉利。
晋献公没有理会占卜的结果,仍然带兵攻打骊戎,战争太顺利了,不仅收服了骊戎,还意外的获得了骊戎的两朵花——骊姬和少姬,两位姑娘长得体态丰盈,面相妖艳,深得晋献公喜爱。尤其是骊姬,不知是给晋献公灌了什么迷魂汤,晋献公一味地宠爱起这位新欢来,为了将爱情进行到底,晋献公正式立骊姬为夫人。
立夫人是喜事,晋献公设酒宴款待公卿大夫。司正官斟满酒给史苏的时候,晋献公说:只饮酒不许吃菜。当初讨伐骊戎的战役,你说‘胜而不吉’,你看我现在获得如花似玉的夫人,有啥不吉利呢?史苏心里不服气,但没法和晋献公争执,就不软不硬地说:我做占卜工作的,职责就是解释兆象上的内容,如果有凶险,大家好提前防备。如果我占的卜不灵验,是国家的福气嘛!
饮完酒出来,史苏极想找人吐槽一下自己的不爽。找到大夫里克、郭偃、士蒍,他就以“男人靠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为话题,打开了话甲子。
史苏引经据典地说:晋国以男人的力量战胜了骊戎,那么骊戎也一定会用女人的力量战胜晋国。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西周的褒姒……晋国服从骊戎的女人,不是失败又是什么?参预国政的人不能不警戒,亡国没有几天了!
里克惊问:到底会怎么样呢?
郭偃说:夏、商和西周的国情和晋国现在的国情不一样啊,晋国是个偏远的小侯国,如果国君昏庸,齐、秦等大国或国内的上卿都会教训他,一次次地用新君取代荒淫的旧君,所以,晋国不至于亡国。就算骊姬挑起内乱,不过是她自己遭到不幸罢了。
士蒍总结发言说:两位大夫的话都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早做准备吧。
史苏的占卜术还真准,骊姬立为夫人没几年,生下儿子名叫奚齐。后来少姬又生下儿子卓子。只要看过宫廷剧的人,基本都能猜到下面的剧情了,“不吉”事情终于要发生了。晋献公因为爱骊姬,也就偏爱小儿子奚齐,想要废除太子。
领导只要在骨子里有某想法,一定会在言行中释放某些信号,能成功解读这些信号的人,叫做有政治敏锐性。晋献公身边不乏有政治敏锐性的人物。
晋献公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把三个年长的儿子分别派到曲沃、浦、屈去驻守。声称曲沃是宗庙所在之地,蒲靠近秦,屈靠近翟,战略位置很重要,只有派儿子去,自己才能放心。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太子被派到都城以外的地方去驻守,万一国君一不小心鞠躬尽瘁,君主权力就会出现空档啊!一群精明的臣子立即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警惕地观察晋献公的下一步行动。
晋献公释放的第二个信号: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决定改革兵制,将晋国原本拥有的一军,扩建为两军。献公统帅上军,太子申生统帅下军。这一次先读懂信号的人是士蒍,他忧虑地对太子说:事情不妙啊,太子是接班人,能获得的位置只能是国君之位啊,现在被封给城邑,又给与官位和爵位,明摆着是不想太子继位了!太子不如逃走,免得大祸临头。申生拒绝了!士蒍淡出晋国政坛(史籍上找不到相关士蒍的记载,直到他的子孙登上晋国政坛)!
晋献公释放第三个信号:公元前661年,晋侯让太子申生讨伐东山。这次是大夫里克读懂了,于是跑去跟晋献公说:按规矩太子不能做统帅啊!做统帅要有谋断且令出如山才会有威严,但太子为了孝顺,肯定需要事事请示国君后才敢决断,哪里还有威严呢?所以太子不可以统帅军队。晋献公鼻子里面哼着冷气说:我有几个儿子呢,还没确定立谁为太子!里克不劝了,去见太子,太子申生问:我是要被废了吗?里克说:您担心什么呢?注意修身养性,不去责难别人,就可以免除灾难。太子出征,里克称病没有陪同而去。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9 18:13:08 +0800 CST  
太子申生率军冬天出发,晋献公为他穿上了左右颜色不一样的军衣,送给他一只金玦,让他灭光敌人才回来。申生的谋臣们立即就这件时装蕴涵的政治信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先友属于理想主义者,所以他认为:君主让你穿两色衣,意在分他的一半衣服给你,没有恶意的,而且,咱们现在手握兵权,怕啥?
狐突眼光犀利,说:国君命令冬天出征,这是让故意事情不顺利;让太子穿不符合身份的奇装异服是疏远太子的意思;以金玦佩在太子身上,金是寒凉之物,玦又与绝离同音。事情不妙啊,跑吧!
梁余子养说:既然君主命令出兵的含义清楚了,不如逃走吧。
罕夷说:君主已经有了与太子决绝之心了。
先丹木说:穿这种疯疯癫癫的衣服。还说要消灭光敌人才能返回来,敌人能消灭光吗?跑了算了!
除了先友看法比较乐观以外,其他人意见相对统一:跑!但这时候,监军的羊舌大夫说:不行,违背君主的命令是不孝,放弃要做的事是不忠。尽管我们知道天气和人心都很冷酷,但我们还是不能做坏事,死就死吧!申生听从了羊舌大夫的意见。
太子英勇作战,在稷桑打败了东山皋落氏的主力,凯旋而归。
战争始终没有夺取申生的生命,晋献公只好亲自上阵,把儿子逼自杀了,奚齐终于被立为太子。
《国语》对申生被害的事件有非常详细的描写,喜欢看八卦故事的孩子,可以认真去扒一扒。《国语》说:策划杀害太子的主谋是骊姬,帮凶是晋献公的专属舞蹈演员优施,因为两人有私情,优施同志就经常教骊姬一些坏主意。诸如:收买梁五和东关五两个大夫去劝说晋献公派三个公子驻守边疆;吹枕边风让晋献公派申生出兵东山。然后,优施也忙前忙后,拉拢大臣:比如在宴调节中唱歌,歌词暗示大夫里克站队到骊姬一边。反正这两个大反派人物上串下跳,英明神武的晋献公被蒙蔽了,一心猜忌太子!所以,悲剧发生了!公元前657年,骊姬骗太子说:你爹经常梦见你的生母,你赶紧去曲沃祭祀母亲,回来后把胙肉带点给你爹。胙肉带回来,骊姬提前下毒,然后冤枉是申生干的,晋献公很生气,因为申生闻讯跑了,就杀死了太子的老师杜原款。申生十分无奈伤感地自杀身亡。
个人觉得《国语》的记载,剧情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非常精彩。但不敢苟同的是:整个故事有意识地把晋献公的罪恶归咎于女人、小人的挑唆(中国历史记载经常这样)。诚然,骊姬想要为儿子谋福利,必然会豁出去干些坏事。但晋献公并不是左脑灌水,右脑装面粉的人:识不穿骊姬、优施的小伎俩,还能在群雄并起的江湖混个重要角色?
何况,晋献公手下一批能臣贤臣,在晋献公被“蒙蔽”的过程中,他们要么象征性的劝一劝就禁声中立,要么劝申生逃跑,要么选择站队骊姬一边。他们的智商和忠诚都去哪里了?个人觉得:不是他们不忠不智,是晋献公表现太坚决,个性又太强势,臣子们深感震恐。晋献公对反对自己的同宗兄弟都能痛下杀手,异姓大夫有几个脑袋?大家都是聪明人,明知道太子的位置保不住,流血没有意义。
尤其是里克这个人物,在晋献公派申生出兵东山的时候,他跳出来劝谏。个人以为,并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忠诚,他只是想确认晋献公发出的信号自己是否理解正确,所以,劝完晋献公,他反过来劝慰太子,不要和国君对抗。后来称病不和太子出征,更证明了他当时已经放弃太子!优施的暗示,如果说对里克起到一定作用的话,也就只是坚定了里克在晋献公废立太子事件上保持中立观望的决心。
个人认为,太子申生的死,晋献公必须是主谋!至于骊姬、优施,也就是被利益蒙蔽的蠢人。申生仁孝,能干,但懦弱!在晋献公膨胀的霸权意识里,原本就容不得这样一个继承人存在。对骊姬的宠爱,以及奚齐的诞生,只是坚定了晋献公的想法而已!至于是否杀死申生,我相信晋献公是矛盾的,曲沃和翼城的斗争历历在目,公族对自己的威逼也记忆犹新,血脉亲情也困扰着晋献公,所以,我甚至猜想,晋献公几次释放的信号,是传递给太子申生的,申生如果自己提出移民或别宗,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狐突,士蒍一流正因为读懂了晋献公的心思,才会奉劝申生逃走。
可惜,申生的能干仅限于带兵打仗。他读不懂父亲的冷酷,读不懂一干大臣的好意,带着善良的幻想静等着命运的安排。直到晋献公在垂暮之年,深感继承人问题不能再拖的时候,骊姬漏洞百出的谎言帮助晋献公下了杀害申生的决心。可怜的申生,善良的申生,并没有搞懂,正是善良软弱的个性使自己不容于父亲,不容于晋国,不容于那个险恶的江湖。天地之大,已经没有申生的立足之地,申生只能用生命为自己换一个青史留名的叹息。
申生已死,狐姬和小戎子的儿子重耳、夷吾深感威胁。
于是重耳跑到蒲,夷吾跑到屈。晋献公派军队讨伐蒲城和屈城。重耳跑到母亲的娘家翟,夷吾逃到梁国。这一次,晋献公赶跑儿子就算了,并未赶尽杀绝。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原本要去参加齐桓公举办的葵丘会盟,但因病中途折返,回去就一命呜呼。晋国从此进入多事之秋,在参与国际社会争霸的事业上,放慢了脚步!
楼主 tqzrd  发布于 2015-06-19 18:14:13 +0800 CST  

楼主:tqzrd

字数:702656

发表时间:2015-01-23 21:0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27 14:58:07 +0800 CST

评论数:2456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