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二月,杜鸿渐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身份兼任山南西道、剑南东川副元帅以及剑南西川节度使,来到了成都。
杜鸿渐虽然身份尊崇,但却是个佛学爱好者。他到了成都后,便立马找来本地的官员问道:“我在北方时,就听闻无相禅师的大名,现在无相禅师不在了,请问谁得到了他的衣钵了啊?”
虞侯秦逖回答道:“下官曾经出征边关,驻军在石碑营,后来带着一些物资到白崖山去供养山中修行的僧人,得以认识无住禅师。此人是无相禅师的嗣法弟子,而且和无相禅师长得一摸一样,并且下官还有幸见到了无相禅师传下来的金襕袈裟。所以,无住禅师确定无疑是无相禅师的衣钵弟子。”
既然情况了解清楚了,杜鸿渐就准备派人去请无住禅师下山弘法。
消息传开,无相禅师在净众寺和德纯寺的弟子们非常的不舒服,本来这两个寺庙就没有得到无相禅师的金襕袈裟,心里就非常的不满了,只不过大家都不吱声而已。而且无住禅师也在山中隐居,还没有威胁到谁,所以大家都暂时的相安无事。不过,现在要是无住禅师以无相禅师嗣法弟子的身份被当地的一把手请出山来弘法,那还不把别的人全部压下去啊。
所以,净众寺和德纯寺的小金师和张大师便开始出歪点子了。他们和别的一些律师私下勾结,怂恿前任成都府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表弟萧律师去误导严武的母亲,动用官方的势力,把无相禅师的禅院改成律院,把禅堂改成律堂。
不但如此,他们还四处散布无住禅师的坏话,而且其中的一条坏话信息,非常具有震撼力,而且至今真假莫辨。他们说无住禅师为了在四川茂县建造一座纪念智诜禅师、处寂禅师、无相禅师的功德碑,把金襕袈裟作为工钱,抵当给了建造人员。
对于这一信息,无住禅师的弟子们因为在无住禅师圆寂后所著的《历代法宝记》中,没有明确交代出无住禅师所得金襕袈裟的下落,致使这一说法也就成为一个真假莫辨的历史悬案了。
对于四处流传的关于无住禅师的种种流言蜚语,杜鸿渐没有丝毫的理会,因为他更相信自己手下人的报道。
于是在公元766年9月23日,杜鸿渐派遣当地县官以及僧官到白崖山去请无住禅师下山弘法,四川境内别的州府的一些高僧大德担心无住禅师不下山,也相约着一起来到白崖山迎请无住禅师。
无住禅师默知自己弘法的机缘已到,再加上这么多的人来请,于是立马就答应下山。
大家一看无住禅师答应了,都非常高兴,尤其是县令大人,更是笑得嘴巴都合不拢来,他心里一直在担心,自己要是请不到无住禅师,那可怎么向杜相国交差啊。
县令迎请无住禅师的大轿早就准备好了,但是无住禅师却没有坐轿,而是选择一步步往成都走去。不过,无住禅师每走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县令立马早早的就来到本县的地界上来迎接了,并且在前面给无住禅师一行人带路。到了州界,州里的官员也是早早的就来迎接了。而沿途的老百姓更是家家悬幡,户户焚香,大家都高兴地传言道:“无相和尚去,无住和尚来。”
无住禅师一行在路上走了整整七天,才到达成都,不过杜鸿渐正好身体有点不舒服,无法会见无住禅师。于是成都府尹崔宁便暂时把无住禅师安置在了空慧寺。
到了十月一日,杜鸿渐身体好了,便决定到空慧寺来会见无住禅师。杜鸿渐那是宰相身份啊,他要来,自然道、州、县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跟着就来了一大帮作陪。
杜鸿渐带着一大帮官员和随从来到了空慧寺,还没进庙门,早就有相关工作人员先跑进来通知无住禅师道:“师父,杜相国来看望你了。”意思就是宰相大人来了,你赶紧出去迎接啊。
无住禅师不动声色的道:“他来就来了呗。”
旁边的都押衙钦华一看无住禅师根本就没有去迎接杜鸿渐的意思,赶紧上前道:“杜相国深得当今皇上器重,而且是宰相身份,地位尊崇,师父应该出去迎接才是啊。”
无住禅师依旧不动声色的道:“实在是没必要出去迎接啊。我如果出去迎接的话,那是人情世故;我如果不出去迎接的话,那才是佛法啊。”
钦华一听,着急得不得了,正要再次劝说,就在此时,杜鸿渐已经带人走进屋来了。
无住禅师看见杜鸿渐来了,依旧纹丝不动的端坐在禅床上,而且神色没有一丝一号的波动,就好像从来就没有人来过一般。
杜鸿渐看见无住禅师端坐在禅床上,立即上前合掌礼拜无住禅师,并且问候无住禅师的起居情况。
左右的一大帮人见无住禅师不但不出去迎接杜相国,相反杜相国见到无住禅师后立马合掌礼拜,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在大门外负责安排此次会见工作的成都市政府相关领导,看见无住禅师没有出来迎接杜相国,而且又听说杜相国进去后,无住禅师别说迎接,就连屁股都没有离开过蒲团,一个个都吓得打颤变色,汗流浃背,他们都害怕杜相国发火啊。宰相大人一旦发火,恐怕很多人千辛万苦挣来的那顶乌纱帽,就要被人很轻松的就取下来了。
于是,他们赶紧派了一个人进去打探消息,还好,这人回来说杜相国和无住禅师两人相谈正欢。门外所有的政府官员这才把悬在空中的心落了下来。
杜鸿渐和无住禅师寒暄几句后,便进入了正题。
杜鸿渐问道:“我曾经听说无相禅师讲过无忆无念莫妄,是吗?”
无住禅师道:“师父是讲过这些。”
杜鸿渐道:“这三句话是一还是三?”
无住禅师道:“无忆是戒,无念是定,莫妄是慧。一心不生,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
杜鸿渐一听,疑情顿解。随即又问道:“大师还用这三句话来开示后学吗?”
无住禅师道:“初心学人,还令息念,澄停识浪,水清影现。悟无念体,寂灭现前,无念亦不立也。”
无住禅师跟随慧能大师的三个弟子深造过,看来对于慧能南宗顿教法门还是很在行的,所以在言语中颇有顿教气息。
正在这个时候,庭院中的大树上有乌鸦在鸣叫。杜鸿渐问道:“大师听见乌鸦叫了吗?”
无住禅师又不是聋子,哪有听不见的。所以道:“听见了。”
乌鸦转眼间就飞得无影无踪了,杜鸿渐又问道:“现在大师还听得见乌鸦的叫声吗?”
无住禅师平静的道:“听得见。”
无住禅师这话一说出来,屋里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一个个茫然不知所措。乌鸦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无住禅师怎么还能听到见鸦叫声?莫非是先前的鸦叫声没消失?还是无住禅师修成了佛法中的天耳通,能听见远走高飞了的乌鸦的叫声?
杜鸿渐自然也是疑惑不解的问道:“鸦去无声,何得言闻?”
无住禅师道:“闻无有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何曾有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当知闻无生灭,闻无去来。”
任凭声去声来,而那个“闻性”是如如不动的。任凭潮起潮落世界变换,每个人的“佛性”,也是如如不动的。
屋里众人一听,一个个都豁然开解,大家都感到无住禅师的佛理实在是高深莫测啊,于是一个个都站起来向无住禅师稽首致敬。
杜鸿渐又对着无住禅师道:“弟子性识微浅,在业余时间撰写了注解起信论的两篇文章,不知这两篇文章可否称得上是佛法?”
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不好回答,从古至今,对于官员的大作,不论好坏,从来都是一片叫好声。即使偶有不同意见,一般都只能躲在被窝里悄悄议论而已,何况现在是宰相大人在当面询问。
不过,杜鸿渐今天所问之人是无住禅师。
无住禅师平静的道:“夫造章疏,皆用识心,思量分别,有为有作,起心动念,然可造成。据论文云:‘当知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唯有一心,故名真如。’今大人著言说相,著名字相,著心缘相,既著种种相,又怎么会是佛法呢?”
杜鸿渐一听,不由得立马站了起来,对着无住禅师道:“弟子也曾经问过很多非常有名的高僧大德,他们都说弟子写得非常好,现在看来,他们只是因为照顾我的面子,没有说实话啊。现在大师从理解说,合心地法,实在是真理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8 09:02:33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7-28 16:08:13
我居然是第一个,,
大热天的看看佛家故事,不自觉地就感觉到凉快了,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心静自然凉吧
-----------------------------
谢谢朋友关注。
心除了静,更要净,如此,才能真正而彻底的凉下去。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8 20:37:21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7-28 22:50:58
@四川红尘洗梦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土豪打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8 23:07:37 +0800 CST  
杜鸿渐对于无住禅师的佛法,感到非常的钦佩,对于无住禅师的道德人品,同样非常的敬重。所以,杜鸿渐对于自己此行有所收获感到非常的高兴。
看到宰相大人高兴了,道、州、县各级众多的官员更是万分的高兴,想想看,在当官的眼里,还有什么比顶头上司满意更让他们满意的事情呢?
对于无住禅师这样一个佛学人品都出类拔萃的大师,自然不能让他一直寓居于空慧寺的。
于是,杜鸿渐和崔宁一帮朝廷官员迎请无住禅师主持成都保唐寺。
就这样,无住禅师就成为了保唐寺的主持,在禅宗史上,无住禅师也就一直以保唐无住著称了。
无住禅师主持保唐寺后,不仅因为自己佛理精深禅学绝妙,更有宰相杜鸿渐和成都府尹崔宁这种朝廷大员以及一帮地方官员的大力扶持,所以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无住禅师就在保唐寺搞得风生水起,而且成立了禅宗保唐派,并且使保唐派成为了和洪州宗、石头宗相提并论的全国禅宗十大派之一。
无住禅师在保唐寺搞得如此热闹,自然吸引了众多的各界人士前来参禅悟道,切磋交流。
有个法号无盈的法师也随同众人前来听法,不过无盈法师仗着自己学问渊博而且有点名声,在坐中态度傲慢。
无住禅师于是问无盈法师:“楞伽经上面说以楔出楔,你怎么理解呢?”
无盈法师道:“譬如擗木,先以下大楔,即下小楔,令出大楔。”
无住禅师道:“既小楔出大楔,大楔既出,小楔还在,又说什么以楔出楔呢?”
无盈法师低头沉思,却没找到话来回答。
无住禅师道:“大楔比喻众生烦恼,小楔比喻如来言教。如果楔和烦恼都没有,何有出入?这就好像有人生病了医生给病人开药方,病如果好了,药方也就没用了。现在你执言教法,就好像一个病人拿着药方却不肯服药。你不舍文字,亦如楔在木中啊。”
无盈法师听后,感觉到无住禅师的说法简直不可思议,于是立即给无住禅师作礼。
当时神秀禅师的北宗和慧能大师的南宗为了正统之争,弄得天下佛门都在议论此事。所以慧忆禅师上前问道:“请问师父,北方禅师云何入作?”
无住禅师道:“亦不南亦不北,亦不入作亦不出作。没得没失,不流不注,不沉不浮,活泼泼也。”
无住禅师这话,不仅深含禅理,而且极有见地。所以慧忆禅师听后,立即对着无住禅师合掌叩头。

保唐寺有几个僧人有一天来给无住禅师辞行,无住禅师问道:“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啊?”
这几个僧人回答道:“我们要到五台山去朝拜文殊菩萨。”
无住禅师道:“同参们啊,如果佛在身心,文殊不远。妄念不生,即是见佛。你们又何必大老远的跑到五台山去礼拜文殊菩萨呢。”无住禅师的回答,自然是受到了慧能弟子们的影响,所以完全是一派禅宗顿教口气。
不过,这几个僧人久居川内,对于顿教法门,所知甚少。所以他们还是坚持要到五台山去朝拜文殊菩萨。
无住禅师于是作了一首偈给他们送行:“迷子浪波波,巡山礼土坡。文殊只没在,背佛觅弥陀。”

这一天,无住禅师正在保唐寺大院里喝茶晒太阳,成都市政府的三十几个大小官员结伴前来向无住禅师讨教佛学。
双方一番寒暄坐定后,有官员问道:“请问师父,我们来过多次,好像从来没有看见师父教导弟子读经念佛礼拜,这似乎和别的寺庙大不一样,我们实在是迷惑不解,请师父开示。”
无住禅师道:“我自己证得了究竟涅槃,所以也会按照这个方法来教别人的。我会用自己所悟来教导学生直接证入三昧,而不是教导他们学习那些不了教。所以你们平时以为的那些功课我是不在意的。”
官员又问道:“那么别的寺庙的师父教授那些功课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无住禅师道:“大乘妙理至理空旷,有为众生而不能入经教旨。众生本性见性即成佛道,著相即沉轮。岂不闻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所以转经礼拜皆是起心,起心即是生死,不起即是见佛。”
这三十几个官员听了,一个个都觉得无住禅师的说法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全部站起来礼拜无住禅师,并且都成为了无住禅师的皈依弟子。

有一个叫作雄俊法师的僧人跑来勘辩无住禅师道:“大师入定否?”
对于这个问题,前面的禅宗宗师们早就有非常正确的解答,所以无住禅师也正确的回道:“定无出入。”
雄俊法师又问道:“大师入三昧否?”
无住禅师道:“不入三昧,不住坐禅,心无得失,一切时中总是禅也。”
无住禅师的这种思想,完全是正宗的禅宗思想啊,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千年以后,对于禅定来讲,都是非常正确的解说啊。自然,雄俊法师听后,不由得大为叹服。

无住禅师还曾经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道:“有缘千里通,无缘人对面不相识。但识法之时,即是见佛,此诸经了义经。”
这段话除开佛理外,其实里面还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头语。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读者诸君看看这句流行了上千年的口头语,是不是来源于无住禅师课堂上的开示啊。可惜现在几乎所有关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的注释中,都不会标注这句话来源于无住禅师的开示。

无住禅师在保唐寺弘法八年,可以说是说法如云啊。因为无住禅师同时具有智诜禅系、慧安禅系和慧能禅系的研究学习经历,所以他在说法过程中,不仅传授禅理,同时也广泛引用诸如《维摩经》、《佛顶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楞严经》、《思益经》、《法句经》、《楞伽经》、《般若经》等三十余部佛经中的话语来开示学生,同时还引用《老子》、《庄子》、《周易》以及一些诗文来对比佛法而进行教学。
并且无住禅师不但和禅客切磋交流,而且还和佛教别的宗派僧人、道士、官员、士人等各界人士进行勘辩、交流、学习。
所以,无住禅师的保唐寺没用多长时间,就成为了整个四川的禅学中心,无住禅师创立的保唐派,也成为了当时禅宗江湖中的十大宗派之一。
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六月三日,无住禅师在方丈室里,忽然叫身边的弟子去拿一套新的僧衣来,随即无住禅师来到澡堂沐浴更衣。然后回到方丈室里端坐着。
弟子们看到无住禅师的举动,都预感到了什么,大家都自觉的围聚在无住禅师的身边。
无住禅师望着他们道:“我要离开这个俗世远行了,如果你们还是我的弟子的话,你们要约束好别的弟子和信众,不得违背我平时的教诲。我走后,不要像俗家之人那样哭哭啼啼大呼小叫的,如果有谁在我走后哭泣,那么这个人就不配做我的弟子。因为佛法不是这样子的,所谓离一切诸相,即是见佛。”
说完后,无住禅师就在禅床上端坐着圆寂了,享年六十一岁。
无住禅师在圆寂前,既没有把禅宗传法信物金襕袈裟传给哪个弟子,也没有向任何人交代金襕袈裟的下落。是传言中无住禅师把金襕袈裟拿去当做工钱修建功德碑去了?还是无住禅师为了避免金襕袈裟会带来杀身之祸而把金襕袈裟一把火烧了?(因为净众寺和德纯寺的僧人传言说无住禅师曾经想把金襕袈裟一把火烧掉,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真相不得而知。反正从此以后,菩提达摩传下来的禅宗头号信物金襕袈裟,在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了。
无住禅师的保唐派虽然盛极一时,但是当无住禅师圆寂后,保唐派就迅速的衰败了。
保唐派迅速衰败的原因,首先是无住禅师弘法的时间短暂。无住禅师从出山弘法到自己圆寂,不到八年的时间。而且无住禅师的教育方法比较强调禅宗的顿悟方式,对于佛门规矩、佛理学习、宗教职能等等都不重视,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习和理解佛理禅法。自然,无住禅师也就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来继承自己的法门。如果没有优秀弟子递相弘法,任何门派都会迅速衰亡的。
其次,先前大力扶持无住禅师的宰相杜鸿渐在和无住禅师相交两年后,就离开成都回到了京城。而成都府尹崔宁自杜鸿渐走后,在四川一家独大,依仗四川地势险要而且手下兵精粮足,飞扬跋扈,整天只晓得厚敛财物争权夺利,和朝廷的关系非常紧张。自然,佛法,也就不会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了。无住禅师在世的时候,崔宁还算支持无住禅师弘法的,但是无住禅师圆寂后,对于无住禅师的弟子们,崔宁就没有什么好感了。
失去了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又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出来支撑门面,保唐派从此就一蹶不振,进而很快的就从禅宗史上消失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09:18:04 +0800 CST  
@kkcolcol 2018-07-29 10:20:39
顶一个
-----------------------------
谢谢朋友关注和支持。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11:14:46 +0800 CST  
@喜宇 2018-07-29 11:01:08
通过楼主的文字可以看出无住禅师是此贴里少见的几位高僧之一,《历代法宝记》的记录实在玷污了无住禅师的清名。智诜从来就没得到过金襕袈裟,无相那个光头又岂配做无住禅师的师傅。
一切细节都在楼主的文字中。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1、中国禅宗史上,禅理和修为都登峰造极的高僧大有人在。
2、个人愚见,智诜是得到了金襕袈裟的,本人在前面有详细的解说。
3、无相禅师不管配不配做无住禅师的师父,他都实际上成为了无住的师父。当然,历史上不配做师父的师父并不少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总有书籍是我没阅读过的,总有文章和资料是我没看过的,总有人的思维和看问题的角度和我是不一样的,总有人对禅的领悟是强过我的,所以,真心希望朋友对拙作能随时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11:29:52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7-29 11:02:38
或许是无住禅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深思熟虑,得知他身后之后,这件袈裟会引起什么,所以与其让自己的徒子徒孙们因此而获灾祸,倒不如用一种好的方式来舍弃袈裟而保全后世,毕竟袈裟和人命比起来,生命诚可贵,再者就是,这个世上有什么比止杀戮还更慈悲的呢
-----------------------------
谢谢朋友关注。
禅宗第一信物金襕袈裟的最终下落,在中国禅宗史上,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悬案了。自从无住禅师以后,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再也没有金襕袈裟的任何消息了。
不过,朋友的这种猜测,可能性应该是最大的。因为金襕袈裟在禅宗史上,确实引起了很多激烈的争端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14:09:21 +0800 CST  
@喜宇 2018-07-29 16:19:39
智诜是武则天面前争宠的失败者,对比下神秀弟子的威福,再看处寂被一个县令呼来喝去,最后还要编 奇故事给自己圆场就可见一般。武则天真有袈裟岂会不给神秀?毕竟她要借助神秀的威望在京城为自己的政权稳固添砖加瓦。
一切为了市场、香火。智诜借着去京城的机会,回到四川后小范围隐秘的说自已拥有袈裟,但从智诜到无相以及无住禅师却从来没公开展示过,无住禅师更是从来没提过(他也不屑提)。袈裟行踪的公开始于《历......
-----------------------------
谢谢朋友关注。
1、智诜得到了金襕袈裟,我在前面多次有详细的说明,在这就不重复了。
2、按照朋友的观点,如果有袈裟的话,应该给神秀,不过神秀系没有任何关于袈裟的记载。要知道,如果他真的得到了袈裟的话,岂有不记载和传承的道理?
3、对于《历代法宝记》,如果它是伪书的话,咱们先不论朝廷管不管,就是禅宗内部的派别都会把它批驳的体无完肤的,可事实上当时并没有那个禅宗派别站出来说它所拥有的金襕袈裟是假的,或者说金襕袈裟在我这儿。
4、无住禅师后,在中国禅宗史上,就再也没有金襕袈裟的任何记载了,所以金襕袈裟也就成为了历史悬案。
5、我要说明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任何人,包括你我,都可以对这些事情发表任何看法,无所谓你对我错或我对你错。
再次感谢朋友对拙作的关注。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16:49:03 +0800 CST  
@栀子含香 2018-07-29 11:37:48
搞不懂禅宗为啥弄个袈裟作为信物,似乎佛教其他宗门没有这样搞的。
-----------------------------
谢谢朋友关注。
禅宗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为了让佛门中人以及普通信众信服,所以,就有了金襕袈裟这种禅门信物的存在和传承。
这个道理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皇帝,也得要有玉玺这个“信物”表明其合法身份的。普通的朝廷命宫,也得有相应的官印作为“信物”的。
就是大学的毕业生,也得要有毕业证这个信物的。
禅宗发展到后来,没有了金襕袈裟,所以,禅师们就采取了别的方式,有的把自己用过的东西当做传法“信物”赠与弟子;有的书写历代祖师名录当做“信物”赠与得法弟子;有的书写法嗣书当做“信物”赠与弟子。等等,不一而足。
就是现在,禅门的传承,同样要书写法嗣书作为必须的程序的。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21:27:28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7-29 20:45:31
@四川红尘洗梦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土豪打赏。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22:08:08 +0800 CST  
@liuxing9546 2018-07-29 22:15:16
学习了,静听松风寒
-----------------------------
谢谢朋友关注拙作。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29 22:50:59 +0800 CST  
第五节 径山国一

当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在整个禅宗世界掀起走江湖的热潮时,作为和洪州宗、石头宗相提并论的牛头宗,此时不仅余威仍在,而且在浙江地界,更是牢牢地占据着江湖第一门派的名号,而这个门派的龙头老大,就是径山法钦。

法钦禅师,中国第一部禅宗史籍《祖堂集》以及后来的《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众多的典籍中,都写作道钦。但是《宋高僧传》中写作法钦。法钦禅师圆寂两年后,当时的明州长史后来担任宰相的李吉甫,在其撰写的《杭州径山寺大觉禅师碑铭并序》中,也写作法钦。相较于禅宗典籍,僧传和碑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让人信服。所以,红尘洗梦还是觉得写作法钦为妥。

法钦禅师,公元714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市一户朱姓人家。
法钦禅师想当初还在母亲管氏肚子里的时候,管氏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家的庭院中竟然长出了一株莲花,而且花儿开放得洁白晶莹,非常好看。莲花本来生长在水中的,想不到自己家的庭院中也长出莲花来了,而且还那么漂亮,管氏不由得心生欢喜,于是走过去折下了一朵莲花系在了自己的衣带上。
第二天醒来后,管氏兴高采烈的向家人摆谈着昨晚的梦境。等到吃饭的时候,管氏望着满桌家人特意为她这个孕妇准备的大鱼大肉,不知怎的,管氏一下感到非常的厌烦,那些荤腥之物,别说下嘴,就是闻着看着自己就想呕吐啊。家人一看管氏这个样子,立马就把那些荤腥的东西撤下去了。自然,从此以后,管氏就开始天天吃素了。
法钦禅师出生后,虽然身材中等,但是长得相貌奇伟,神色明朗,而且骨骼大大异于常人,那些深谙相术之人见过法钦禅师后,都觉得法钦禅师以后会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法钦禅师的家族很多代都是读书人,学习风气浓厚,而且一个个都是饱学大儒,在当地颇有声望。自然,法钦禅师在这种家庭中长大,肯定是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所以国学中那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法钦禅师研习得那是滚瓜烂熟。
不过,法钦禅师除了认真学习国学外,对于佛教的那些东西,从小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法钦禅师既然从小就是饱读诗书,大点后自然也就去参加了州县举行的解试。法钦禅师从小就受过家庭的严格教育,考试自然合格了。随后,法钦禅师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前往京城参加省试。
法钦禅师从家里出发前往京城,经过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的时候,因为一路跋涉身体疲惫,便暂时在当地最为有名的寺庙鹤林寺歇息。而且,法钦禅师寄居于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会会这个寺庙的方丈。
因为此时主持鹤林寺的,就是整个江浙地区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鹤林玄素禅师。
玄素禅师看见法钦禅师相貌奇伟,神色明朗,立马就感觉这人异于常人,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玄素禅师上前问道:“这位小兄弟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法钦禅师本来就想会会玄素禅师的,现在看到他主动来问话了,正求之不得呢,于是赶紧道:“回禀师父,我要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哦,原来是想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啊。玄素禅师笑着道:“做官虽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是不如我佛为三界之尊啊。”
法钦禅师本来小时候就喜欢佛教,现在听玄素禅师这么一说,便立马问道:“佛可以学吗?”
玄素禅师道:“我看你骨骼奇伟,神气昂然,而且对于佛法天生就有领悟能力。如果你肯出家的话,一定可以领悟我佛如来的正法的。”
法钦禅师一听,毫不犹豫的就跪在地上,拜玄素禅师为师。
玄素禅师于是马上亲自为法钦禅师落发剃度,收下了这个有远大前途的徒弟。
玄素禅师收得高徒,自然是乐得嘴都合不拢来。他告诉另一个弟子法鉴道:“我们牛头宗的法门将来一定会在你这个师弟手中大放异彩的,并且他还会成为天下众多人的老师。”
法钦禅师落发后,没几天就登坛受戒。然后就一心一意的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牛头宗禅法。
在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法钦禅师来到了杭州龙泉寺,在法伦和尚那里受了具足戒,然后又回到了鹤林寺,继续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禅法。
法钦禅师在玄素禅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仅对于佛家的戒定慧三学刻苦钻研,而且对于禅宗法门的顿悟之道,更是悉心领会。对于佛门禅定功夫,同样身体力行,日夜勤习,从不懈怠半刻。
有一天,法钦禅师问道:“师父啊,你还有什么法要要传给我呢?”
玄素禅师道:“徒儿啊,实在没有人会得到我的法要啊。”
法钦禅师听后,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既然没有人能得到你的法要,那么师父一天到晚传授个什么呢?”
玄素禅师道:“我法实无可传者。岂不闻《金刚经》有言:如来于法实无所得。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传法者,无法可传,学法者,无法可得,这才是真正的法门啊。”
玄素禅师的这番话语,明白易懂却又深入骨髓,完全可以作为禅宗千古确论啊。
法钦禅师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禅宗玄旨,多年来心中遗留的种种疑问,此时一下烟消云散。
法钦禅师在鹤林寺刻苦学习了多年,鸟儿翅膀硬了,自然是要想着翱翔于长空的。于是,法钦禅师来到方丈室,给玄素禅师辞行。
看到自己得意的弟子要出去闯荡禅宗江湖了,玄素禅师非常高兴,任何一个门派,就得要有优秀的传人四处弘法才行啊。
玄素禅师望着法钦禅师道:“我的禅法,你已经完全领会了,现在你要远行,为师送你一句话,你要牢牢记住: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法钦禅师告别师父后,一路南行,来到了杭州地界。
随后法钦禅师看见杭州的东北方向有座高大的山头,老远看着很有灵气,法钦禅师一下觉得这个山头不错。正好路上碰见一个樵夫,于是法钦禅师上前指着那座山峰问道:“请问施主,那座山头叫什么名字啊?”
樵夫回答道:“那座山是天目山的分支,叫做径山。”
法钦禅师一听,心里忽地一动,玄素师父说逢径即止,看来师父悬记之处就是这里了。
于是法钦禅师背着小包袱拄着拄杖,一路往径山走去,开始了自己一个人闯荡江湖的历程。
不过,法钦禅师从东北方向进山的时候,山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的,于是法钦禅师便赶紧来到了一棵大树下暂避雨雪。不过,法钦禅师到大树下站定后,发现周围有一些猎人捕鸟的罗网。
法钦禅师也没在意,而且也不顾地上雨雪纵横,盘腿就坐了下去。既然不方便前行,那就先坐着吧。就这样,道钦禅师就在树下进入了禅定。
等到雨雪都停止后,那些布网的猎人带着弓箭刀枪来到了此处收网。猎人们看见法钦禅师竟然一个人在雨雪中坐禅,都感到非常的惊异,更对法钦禅师的行为感到叹服,觉得法钦禅师是个真正的修行人,而且能在树下雨雪中安稳坐禅,禅定功夫那自然是很深厚的了。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0 08:53:42 +0800 CST  
致多边形360和随心而易两位朋友

因为两位朋友的友情建议,所以本人花时间拜读了缠中说禅博客里的《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系列文章。
缠中说禅是个知名度非常高的人物,本用不着本人在这里评头论足,不过既然有朋友建议,本人也只好不揣冒昧,在这里说一点个人的浅见以贻笑于大方,敬请读者朋友们不吝批评指正。
本人二十多年来,看过关于禅宗的数量庞大的书籍、文章和帖子,不过,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不说禅的,不管他们打着什么禅宗、禅学的标签,也不管作者名气多大职务多高书有多畅销。
缠中说禅的文章,却是少数在说禅的文章,哪怕很多人说看不懂,哪怕他是文字禅,但至少是禅语。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强过绝大多数作者了。并且,他的文章中有很多的高论,比如“若有一法可拯世救人者,定知必生一法可乱世害人,相续相缠,幻戏也。”所以,他的文章,实在值得一读。
缠中说禅除了熟悉禅宗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其大多数文章中找出《金刚经》思想的痕迹,也可以看到作者在娴熟的运用《金刚经》特有的句式。比如:“所谓本来,非本非来,是名本来。”
但是,缠中说禅一上来就直接论述问题表达见解,显得有点突兀。这自然让那些初次接触禅宗者茫然不知所措。并且同一句话中的字和词不停的交换位置表达不同的意思,不仅语句是文言句式,而且意思深奥,这就更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了。所以,他的文字,是要有一定根基的人才能读懂的。
比如:
“復缘即起即性即空、缘非起非性非空,空即缘即起即性、空非缘非起非性,缘起、性空,即空即假名即中道也。”
“自由者,自谁谁自、由谁谁由?无自,何由?有自,由何?如平等,能自由者非自由,所自由者亦非自由。自自非自,无自非由,何论自由?”
“如妄论 ‘能所俱泯’,则能所能能、所能所所,能能所能、所所能所,谁能谁所,能谁所谁,泯而不泯、俱而非俱,能泯能俱、非所非能!”
等等等等,这种句式比比皆是,自然,一般的读者读不明白,也会望而生畏的。
但是,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在说这些文字不好,相反,这些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思想不错,如果谁能透过这些文字立下脚跟,那么禅的大门,也就为你打开了。
另外,缠中说禅每篇文章后面所作的诗歌,也显示了作者有深厚的诗歌功底,不过,诗歌,是忌讳意思直白的,哪怕你说的道理再深刻。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下面几首:
渺渺天涯渺渺秋,绮霞烟水自空流。谁怜西岭西风后,满地相思满地愁。(序)
雁行风过水,花落月临枝。(之三)
死人窟里嚼大树,庄子梦中惹蝶哭。哭碎山秋湖下月,雁惊回望到天竺。(之四)
石虎松虬浴日眠,苔痕深浅径蜿蜒。孤峰有雾皆图画,空谷无风自管弦。(之十三)
清风逐袖似人闲,素影婆娑碧水湾。几处幽花添野趣,一春酥雨润天颜。(之十七)
袅袅烟归树,悠悠尘洗心。云间山月色,石上海潮音。(之二十一)

缠中说禅系列文章,其文字不错,思想也不错,确实值得阅读。不过,以个人愚见,他有个非常遗憾的地方,那就是对其文字没有做到随说随扫,而是把他的道理(文字)当做实实在在的真理在讲述。而随说随扫,是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本质之一。
缠中说禅的文章不错,不过,相比于释迦摩尼来讲,又如何呢?
释迦摩尼说法四十九年,可谓说法如云,其法语,自然是佛门的金科玉律,可是,《金刚经》中照样说道:“如来于法实无所得。”又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所以,哪怕你说得再好,再对,也是需要扫除掉的。
长沙景岑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云门文偃道:“更须知有向上全提底时节始得。”
前任百丈山主持因为回答大修行人“不落因果”,所以堕入野狐身,所以他来问百丈怀海:“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怀海禅师道:“不昧因果。”
怀海禅师回答后,这个前任主持立马就脱离了野狐身。
自然,怀海禅师的回答是不会错的。但是,即便如此,后来的禅师们同样要扫除前人的窠臼,同样要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个僧人说:“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另一个僧人反驳道:“不落因果又何曾堕野狐身?”
海印信禅师作偈评唱道:
不昧不落,二俱是错。
取舍未忘,识情卜度。
执滞言诠,无绳自缚。
廓尔太虚,何处摸索?
南宋肯堂彦充禅师也作偈道: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行处我不行。
全身跳入野狐窟,赢得风流五百生。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哪怕你是天下第一高手,哪怕你说的绝对是金科玉律,也是不能执着的,也是需要随说随扫的。所谓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禅,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物,相反,禅,是活泼泼的,是需要层层剥落的,是需要层层翻进的。
如果你的正确的道理不能随说随扫,那么你的道理也就成为了僵硬的教条,从而失去生机。你推翻了很多的观点,却又树立了你自己不能被推翻的观点,你打到了权威,却又树立了另一个权威,这,自然不是禅的本质。
禅,是要解黏去缚,最终让人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从而让人自由而真实的活在当下的。
所以,不但别人的要扫,就是我说的这些东西,同样需要彻底的扫除才行啊。
任何书本上的东西和别人嘴里的东西,都必须要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行啊,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实在是确论啊。
囿于时间和精力,只能啰啰嗦嗦的说这些了,不妥之处,敬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0 11:20:31 +0800 CST  
@kkcolcol 2018-07-30 12:20:47
顶一个,参禅难,写禅更难,感谢楼主的艰辛付出。
-----------------------------
谢谢朋友关注和鼓励。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0 12:56:07 +0800 CST  
@时年拾年qq 2018-07-30 10:43:27
这个老和尚真是的,人家好好的去考状元呢,几句话就把人家搞到庙里当和尚了,抓住人家喜欢佛学的软肋下个套让人家感恩戴德的出家,真够损的
-----------------------------
谢谢朋友关注。
朋友这个观点不妥啊。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出家,是自己的选择呢。
而且,就算是按照世俗的观点,他当了状元又怎样,历史上的状元们,朋友能记得几个?
但是法钦禅师出家后,经过学习,后来成为了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其执掌的牛头宗也是当时禅宗江湖上的十大宗派之一,并且他还成为了中国佛教史和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在活着时受到皇帝敕号的僧人。
这,足以让法钦禅师辉耀古今。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0 18:13:09 +0800 CST  
@四川红尘洗梦 2018-07-30 18:13:09
谢谢朋友关注。
朋友这个观点不妥啊。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出家,是自己的选择呢。
而且,就算是按照世俗的观点,他当了状元又怎样,历史上的状元们,朋友能记得几个?
但是法钦禅师出家后,经过学习,后来成为了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其执掌的牛头宗也是当时禅宗江湖上的十大宗派之一,并且他还成为了中国佛教史和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在活着时受到皇帝敕号的僧人。
这,足以让法钦禅师辉耀古今。
-----------------------------
@时年拾年qq 2018-07-30 19:29:48
楼主这话也不对啊,广成子只教了一个学生那就是轩辕黄帝,学成后出来闯荡江湖,咱们就都是炎黄子孙,鬼谷子交了十几个学生,放出来了几个就搞的天下安或乱皆有其起,孔子倒是教了三千多个学生,出名的有72个,但哪一个也没有留下什么大的名堂,所以啊,人活着不能为了出名而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真要出名,那么就应该图的是青史留名,而不是做无谓的只管自身成佛无视天下安
-----------------------------
朋友这是拿世俗的功名来和出家作对比啊。这种对比,实在是无可比性啊,这就好像有人拿吃肉来和僧人的吃素对比一样。
在明后天的更新中,你会看到法钦禅师那句非常有名的话语: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0 20:35:17 +0800 CST  
于是猎人们都满怀敬意的上前礼拜法钦禅师,法钦禅师自然也就给他们上了一堂佛学课。这些猎人还算不错,听完法钦禅师讲课后,知道生命之可贵,知道杀生之罪重,便上前去把罗网收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
不过,大家看到法钦禅师不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就连打个坐也得在风雨中进行。于是下山去联络了一些善男信女,然后在山中给法钦禅师修建了一座草屋。
就这样,法钦禅师就在径山中这间草屋里定居了下来。
径山中虽然有许多的猛兽猛禽,可是自从法钦禅师在山中居住下来后,这些平时异常凶猛的动物,在法钦禅师面前一个个都变得像乖宝宝一般听话。而且有两只小白兔,常常在法钦禅师坐禅时,跑来跪伏在法钦禅师的禅杖和鞋子之间。
更为神奇的是,法钦禅师在山上还养了一只鸡,这只鸡非常奇特,它一直都吃素,从来就不去啄食地上的那些小虫子吃。而且法钦禅师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从来都不会离开法钦禅师的身边。后来法钦禅师被唐代宗李豫下诏请到京城皇宫去了,这只鸡不吃不喝的只是伸着个脖子在那儿高声鸣叫,叫了三天后,这只鸡就死去了。法钦禅师的门人看到这只鸡死了,赶紧在山上找了一个好地方把它埋了,一只鸡死后能得到如此待遇,也算是有福报的吧。
法钦禅师不仅佛理精深,禅定功夫同样登峰造极,并且就是因为后来他的徒弟在京城显露了神通,法钦禅师才被皇帝下诏请入京城说法的。所以前来找他参学的人逐渐的多了起来,并且名声也开始渐渐地传开了。
当地临海县县长吴贞也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他听闻法钦禅师的佛法后,对法钦禅师非常的敬佩,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在径山上的别墅捐赠给了道钦禅师作为说法的场所。
有了地方官员的支持,更有了说法的根据地,法钦禅师自然是如鱼得水,在径山大力弘扬牛头宗的禅法,而前来参学之人更是络绎不绝。终于,法钦禅师在径山站住了脚跟,使得整个禅宗江湖都晓得了自己的存在。
但是,一件连法钦禅师都没想到的意外事件,却使法钦禅师名动朝野,最终使得唐代宗亲自下诏,把法钦禅师请到京城弘法。

佛道之争,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没有停止过,反正双方各说各有理,并且谁也不服谁。而且两边都是为了自家的发展,在找各种机会挑战对方和打击对方。
大唐建国之初,开国皇帝李渊受到道教人士的很多帮助,且自认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李渊公开宣称道大佛小。自然,此时的道教那是声势喧天的。李世民、李治先后继位后,依然延续李渊道在佛先的政策。
不过,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作为一个当过两年三个月尼姑的皇帝,自然对于佛教更加有好感。再加上为了利用佛教来配合自己的政治,于是,武则天一改过去历代皇帝执行的道在佛先的政策,规定佛在道先。这样,佛教人士又开始受宠起来。
李显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跟着李旦继位,实行佛道齐行并集共同尊崇的政策。
李隆基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并使崇道政策发展到了极致。
李亨继位,也继续推行李隆基的崇道政策。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虽然也尊崇道教,但是更尊崇佛教。他不但把很多佛教的高僧请到宫中来供养,而且还拜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南阳慧忠为师,后来更是破天荒的给还在世的禅师赐予法号。
李豫的种种举动,自然就引起了道教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便决定挑战佛教,希望通过一场胜利来挽回失宠的局面。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九月,道教界公推的名流太清宫道士史华给朝廷上奏,希望能与佛教界名士切磋一下技艺,以此来决定佛法和道法之优劣。
唐代宗李豫看到奏折,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这种热闹,那是一定要看的啊。不然的话,双方你说道法强我说佛法高,成天争个没完没了的。这下好了,挑战书来了,自己作为皇帝也批准了,双方都没有退路。任何一方不拿出真本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既然皇帝都批准了,佛道双方那就开始比赛呗。
因为竞赛是道教界人士先提出来的,那就由他们先开始表演呗。于是他们在东明观外面用异常锋利的刀架起了一个刀梯,而且刀口向上。然后史华踩在锋利的刀口上噔噔噔的就走上去了,看他的样子,这哪儿是在走刀梯啊,这完全像是在走登山的石梯子啊。
道教界人士和他们粉丝组成的拉拉队自然是锣鼓喧天,掌声震耳,一个个都高兴异常。
对面站着的佛教界人士和他们的信众却一个个面面相觑,更多的人耷拉着脑袋,大家都互相推诿,没有一个敢上前像史华那样登一次刀梯给大家看的。
自然,道教在这次比赛中大获全胜,他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回去开庆功会去了。
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佛教方面的参赛选手崇慧禅师此刻正在赶来比赛的路上。
崇慧禅师,俗家姓章,杭州人。因为法钦禅师在杭州径山弘传佛法,于是还是个儿童的崇慧禅师来到了径山,拜法钦禅师为师学习佛法。崇慧禅师在法钦禅师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后,便发誓终身隐居不问世事。
于是,崇慧禅师便来到了杭州城外的广觉寺遁迹隐居。没想到还没隐居几天,忽地有神人在梦中对崇慧禅师道:“你领悟佛法后,誓言隐居,这没错。不过现在京城里佛道争端再起,佛法为外道凌压,正等着你去解救呢。你受我佛重恩,现在是你回报的时候了。”
对于这种梦,一般的出家人那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崇慧禅师醒来后,立马收拾好包裹,然后一路北上来到了京城长安。
不过,等崇慧禅师来到长安后,东明观外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城里到处弥漫着道教人士的欢庆气息。
崇慧禅师立马来到了鱼朝恩的府中,请求鱼朝恩给皇帝写份奏折,自己要和道教人士再次比赛。
鱼朝恩乃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头号宠臣,对于他的奏折,李豫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再说了,自己同样想继续看他们比赛的啊。
既然皇帝批准了,佛道两家那就继续开始比赛呗。
并且这次因为有人专程前来应战,所以朝廷王公大臣地方官员各界信众乃至于普通百姓,大家把比赛场地围得水泄不通,都想看热闹,更想知道佛法和道法,到底哪个更为高明。
上一次是道教人士提议的,所以是在东明观举行的。这一次是佛教人士提议的,自然要在寺庙门口举行了。
于是,佛教界人士给道教界下了战书后,随即在章信寺大院中同样用异常锋利的大刀架设了一座刀梯,而且比上次道教人士在东明观门口架设的刀梯高出百尺。
刀梯架设好后,崇慧禅师脱下鞋子,光着脚噔噔噔的就从锋利的刀口上走了上去,到了刀梯的最高处,崇慧禅师又噔噔噔的从刀口上走了下来。崇慧禅师光着脚在刀梯上来去自如,就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般。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1 08:37:53 +0800 CST  
@多边形360 2018-07-31 11:25:14
怎么搞得像弄杂耍 卖大力丸似的 所谓大言易识 异行难辨 传法非要舍利一斛 拙火自焚 虹化为证么 高道不也白日飞升么 当然搞到这层次的非常人可思议 但这和涅槃 证自性何关
-----------------------------
谢谢朋友关注。
1、历史上佛道之争,比这滑稽比这残酷的事情,实在是多得很啊,看看佛教史和道教史就知道了,所以,不要觉得奇怪。
2、在本文中,这个只是一个前奏而已,通过这个,才引出主角出来。
3、舍利一斛,拙火自焚,虹化为证,和涅槃、证自性无关,但是,真的无关吗?参禅悟道,追求这些东西,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但是,真正修为有成的高僧,又有哪个没点世人眼中的“神通”的呢?
别说那些高人,就是普通人,只要你真正的能坐下去,一段时间后,你自然就能体会到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东西。
不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除了从理上悟入外,同等重要的,还需要从真实的修行上去体悟。这就是历代的师父们一直在强调的真参实学。
所以,对于这些东西,既可以相信,同样更不能执着。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1 12:21:18 +0800 CST  
@kkcolcol 2018-07-31 11:14:59
看这段故事,感觉很滑稽,想起了一句比较流行的话:秃驴!不要和贫道抢师太!
-----------------------------
谢谢朋友一路关注。
佛道之争,乃至于佛教同门之斗,历史上太多了,既滑稽,更残酷。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1 13:38:49 +0800 CST  
@喜宇 2018-07-30 17:29:13
无住禅师圆寂后,保唐派迅速消亡。智诜系外无敌而内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净众寺和德纯寺各自有了一件自己的“袈裟”,而且都是传自无相,至此无相“一人传三件袈裟”的风流佳话终于完成。
此时已是藩镇割据时期,既使有人发现这种荒唐事也无可奈何,毕竟在智诜系在四川经营了几十年,已经和地方势力结合的相当深。李唐中央政府只求安定团结,已经没有精力再管地方上文宣系统的事情,这或许就是《历代法宝记》诞生的背......
-----------------------------
谢谢朋友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关注拙作。难得朋友竟然写了这么多的文字来说明观点进行交流,真的感谢。
认真拜读朋友的文字后,发现朋友是想表明两个观点,一是智诜系没有金襕袈裟的传承。二是无相禅师不是无住禅师的师父。朋友的观点可备一说。下面说说本人的一点浅见,以供参考。
智诜系获得了金襕袈裟,前面我已多次详述,在此就不重复了。这里主要针对无相禅师不是无住禅师的师父这个情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无相禅师是无住禅师的师父,这在禅宗史上早已是定论,不论是《历代法宝记》,还是《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众多的典籍和文章,都有明确的记载。
无住禅师在无相禅师处学习了三天三夜就获得了毕业证书,而在此之前,永嘉玄觉在慧能大师那儿只学习了一晚上,就获得了毕业证书,所以号称“一宿觉”。
古代的禅师为了佛法而四处求学八方参访,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了。很少有禅师不四处参学的。绝大多数禅师在获得毕业证书之前,都是参访过一些名师的。无住在见到无相之前参访过多位名师,这是事实。但这并不妨碍他是无相的法嗣。
所以,无住禅师只在无相禅师那里学习了三天以及在之前参访过多位名师,这不能成为无住禅师不是无相禅师法嗣的理由。
我们还可以来看看禅宗史上更多的类似情况。
雪峰义存禅师最初参学于芙蓉灵训禅师,后来又“三上投子,三上德山,九上洞山。”参学于投子大同禅师、德山宣鉴禅师和洞山良价禅师,并最终在同门师兄岩头全奯禅师的点拨下悟道。雪峰义存在别的师父那里待的时间比在德山宣鉴禅师那里要长得多,并且在岩头全奯禅师的点拨下才悟道,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德山宣鉴禅师的嗣法弟子。
汾阳善昭禅师前后参访了七十一名高手,才最终在首山省念禅师手中获得毕业证书。并且以自己不能参访当时云门宗高手洞山晓聪禅师为极大的遗憾。后来善昭禅师的得法弟子在悟道以后,专门在洞山晓聪禅师那里深造了三年。
黄龙慧南禅师曾经参学过多位禅师,后来在云门宗高手泐潭怀澄禅师那里学习,一段时间后,泐潭怀澄认为他可以毕业了,并且准许他分座说法。这就不但是拿到了毕业证书,而且已经变成老师了。但是,后来云峰文悦禅师认为泐潭怀澄教得不对,劝黄龙慧南去参访石霜楚圆禅师,黄龙慧南听从劝说,参访石霜楚圆后,终于成为了临济宗黄龙派的开山祖师。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人从不同的高手那里获得不同的营养,这是件正常的事情。所以,无住禅师从无相禅师以外的师父那里获得营养,并不能成为他不是无相禅师的理由。
朋友说无住禅师没有看上无相禅师的禅法,并且所弘扬的也是自己独特的禅法。从而认为无住禅师不是无相禅师的法嗣。这个理由窃以为也不充分。
禅师们悟道后,并不一定要死抱着师父的禅法不放的。
我们可以看看,神秀和慧能,都是弘忍师父教出来的,可是他们两个所传的,一个是禅宗北宗,一个是禅宗南宗,而且两人从禅理到禅法,差距那是非常巨大的。可这并不能证明他们谁不是弘忍的弟子啊。
云门文偃是雪峰义存的法嗣,可是云门文偃弘扬的禅法,并没有多少雪峰义存的东西,相反,他所弘扬的,是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门派”禅法。这也同样不能证明他不是雪峰义存的弟子啊。
所以,无住禅师开山授徒后,不宣传无相禅师的禅法,并不代表他就不是无相禅师的弟子。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楼主 四川红尘洗梦  发布于 2018-07-31 17:31:47 +0800 CST  

楼主:四川红尘洗梦

字数:1665631

发表时间:2018-03-18 19:25: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8 00:53:01 +0800 CST

评论数:282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