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我们不妨对比看一下“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气候类型图,和当今中国的气候类型(上图)的分布位置并不一样,且差异明显: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18:31 +0800 CST  
在“新石器时代”,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很明显地往北移,都移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以至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是大致位于位于黄河以北的“冀南地区”~~

也就是说,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不仅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的南方地区,居然连长江以北的的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也属于和长江流域一样的“亚热带”气候类型,也属于“南方地区”!

难怪,河南中原地区的气候,从新石器时代直到商代,还能适应大象的生活呢,因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西周中期,在“新石器南北分界线”(大致位于冀南)以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温比现在要温暖!,而这些地方在“新石器时代”是属于南方人活动的地区,而不是北方人活动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28:45 +0800 CST  
而楼主所说的,“北方平底筒形罐文化圈”在新石器时代,是属于北方人的文化,那么,它的分布位置必然是位于“新石器时代的南北分界线”——大约位于冀南地区的北面~~

也即,“北方平底筒形罐文化圈”在新石器时代的分布范围是,从冀南往北一直到东北的辽西地区,这么一大片北方的温带地区,这里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属于北方人群活动的地盘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34:43 +0800 CST  
我们知道,始于距今大约1.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开启)的全球气候变暖,在东亚地区首先是位置偏南面的长江流域先升温(大约距今1万年前上下),然后才是,位置偏北面的黄淮流域升温(大约距今8500年前),于是,

从距今8500-8000年前的黄淮流域开始升温,长江流域的南方稻作人群开始分批次地北上中原(比如,贾湖二、三期的稻作人群和裴李岗文化的粟作人群),南方人群携带而来的原始农业开始在长江以北的黄淮流域大举扩张,严重地挤压了原北方人群的生存空间,把北方人群不是挤压到冀南(南北分界线)以北的河北和东北地区,就是挤压到西北地区去了

华北地区在南方人北上之前,是广泛分布有北方狩猎者的“细石器文化”的,在南方人北上之后,大约距今8500-8000年前左右开始逐渐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则是一下子以比较成熟的南方文化和农耕经济形态出现于黄淮地区的、属于南方人群的“新石器稻作/粟作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46:55 +0800 CST  
当南方文化和农耕种植技术比较先进的南方人群大举北上扩张,会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相对偏落后的长江以北地区,但同时,也挤压了落后地区原有北方人群的生存空间,也可能会改变原有北方人群的生活方式!

在旧石器末期活动于阴山以南的华北平原、东北地区的那一部分北方人群,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成功地转型成为了北方“粟作/黍作”(即旱作,非稻作)的农业人群,其中,就包括了“红山文化”人群的祖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53:17 +0800 CST  
既然,“北方平底筒形罐文化圈”在新石器时代的分布范围是,从冀南往北一直到东北的辽西地区,由于在某个文化圈里亦存在着不同的人群支系,所以,在河北地区和东北辽西地区是存在着并不完全相同的新石器文化,当然,由于各个文化都具有一种很相似的主要炊具(平底筒形罐),这说明,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并不会太远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4:59:23 +0800 CST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在河北地区主要存在是属于筒形罐文化圈的——“磁山文化”(后来消亡了)

而自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在东北的辽西地区主要存在的属于筒形罐文化圈的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是——-

“小河西文化 → 兴隆洼文化 → 富河文化 → 赵宝沟文化 → 红山文化 → 小河沿文化”



请大家特别注意,楼主将最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给拿掉了,因为它已经不属于“筒形罐文化圈”,虽然它地处辽西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5:09:42 +0800 CST  
“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西辽河流域进入早期青铜时代,文化面貌也较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延续了数千年的平底筒形罐系统的陶器彻底消失】,以鬲为主的三足系统陶器成为主流,彩绘陶盛行,青铜制品的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从大型城址到小型聚落普遍突出防御功能,出现了超大规模的祭祀遗址群,其年代为距今4000-3500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5:15:26 +0800 CST  
【延续了数千年的“平底筒形罐系统”的陶器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陶鬲”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

“主要炊具”的彻底改变,意味着在辽西地区的“主角人群”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大约距今4000年的时候,有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陶鬲”人群,进入到东北和内蒙古辽西地区,并反客为主,成为了新的东北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5:16:42 +0800 CST  
这就是说,

“夏家店下层文化”其实已经不再像“红山-小河沿文化”一样属于“平底筒形罐文化系统”了,虽然两者在地域上有相似之处!

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则属于来自于西北/北方的“陶鬲文化系统”,这是我们需要高度注意到的地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5:19:15 +0800 CST  
故而,楼主在论述“北方筒形罐文化圈”的时候,是不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及之后的各个文化在内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3 15:22:17 +0800 CST  
自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大约距今4000年前上下),也即,从辽西地区进入到“夏家店下层文化”之时,原属于“北方筒形罐文化圈”的红山-小河沿文化人群的后裔,已经走上了一条衰落之路。。。。

因为,有从西面沿着北方长城沿线向东迁徙而来的外来人群(携带着西北地区当时最流行的“陶鬲文化”,他们在体质上属于“古华北类型”)进入到东北和内蒙古辽西地区;

不仅如此,原“北方筒形罐文化圈”曾持续了长达四千年之悠久历史的主要炊具“平底筒形罐”,已被西来的主要炊具“陶鬲”彻底取代,意味着,原“北方筒形罐文化圈”人群已经沦为了辽西地区的被统治阶层,而不能再继续使用自己的原主要炊具(平底筒形罐);

并且,内蒙古长城沿线和东北地区的先秦居民,可以划分为两个古代人种类型:“古华北类型”和“古东北类型”,这两种类型均属于高颅人种(也即属于东亚人种)。自汉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即西伯利亚类型(或称“蒙古高原类型”或“北亚类型”),属于低颅人种,而这些低颅的北亚人群方才是真正的北方游牧民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22:36 +0800 CST  
而属于“北方筒形罐文化圈”的新石器人群,则属于“北方旱作农业人群”,早期还兼有一些狩猎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26:33 +0800 CST  
另外,主要位于河北的冀南和冀中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磁山文化”(距今大约7400-7100年),也属于“北方筒形罐文化圈”

由于“磁山文化”的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位于新石器时代的“南北自然分界线”附近及以北的地区,难免受到了位于南北分界线之南面的“裴李岗文化”的一些影响,而裴李岗文化则属于南方北上人群所创造的“三足器/鼎文化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36:00 +0800 CST  
在东亚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主要存在着两个与南方人群相关的文化圈,和一个与北方人群相关的文化圈,从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1。山东海岱的“后李文化”与南方长江流域的“南方诸文化”,可以构成一个“圜底器文化圈”------南方人的文化

2。河南中原的“贾湖-裴李岗文化”与陕西关中的“老官台文化”,可组成“三足器及鼎文化圈”-------南方人的文化

3。河北的“磁山文化”和东北及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可以构成一个“平底筒形罐文化圈”------北方人的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40:43 +0800 CST  
这就是说,在距今大约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早期,在河北、河南、山东这三个相邻的地区,出现了三股不同血缘人群势力的鼎足而立,一是河北的“平底器”人群(磁山文化),二是山东的“圜底器”人群(后李文化),三是河南的“三足器”人群(裴李岗文化)

这三股势力一开始各自发展相安无事,但后来处于此进彼退的角力状态。在这三者中,比较强势的是两股南方人群的文化(“三足器”人群和“圜底器”人群),比较弱势的是北方“平底器”人群

毕竟,“新石器时代”是由南方人群(或北上的南方人群)唱主角的时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44:06 +0800 CST  
随着来自山东的“后李-北辛文化”的北扩,可能导致了“磁山文化”的消亡

其中一部分磁山人被迫逐步向北后退,与其临近的兴隆洼-赵宝沟文化靠拢(因为同属“平底器文化系统”),最终退到燕山南麓的北京北部的平谷;另有一少部分磁山人一路逃到了山西;还有一部分磁山人留在原处被北扩的南方人同化(比如,裴李岗人群的向北渗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49:49 +0800 CST  
自大约距今7000年的时候,北方人群的“平底筒形罐文化”向北后退之后,在“新石器时代”,北方人群就再也没有能力向南越过冀中的“保定“了。而南方文化的势力一直向北扩展到冀南、冀中地区,且一直占据着这些地方,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开始要发生改变了。。。。

也即,在冀中地区的河北保定,从“仰韶时代”开始一直到距今3700多年前的北方人群的“先商文化”出现在冀南地区(先商文化漳河型),北方人群的文化的势力始终没能向南越过冀中的“保定”,从而在保定地区形成了一个南北文化交流的缓冲区,而保定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经常兼具南、北文化的双重特点,但总体而言还是略偏南方文化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5:56:07 +0800 CST  
小结

自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以及距今4000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方平底筒形罐”人群在华北至东北内蒙古辽西的这一大片地区,活跃了长达数千年之悠久历史!

他们是原旧石器末期的北方狩猎者(或华北狩猎-采集者)出身,习惯于使用“平底器”作为主要炊具,他们在“新石器时代”成功地转型为“北方粟作农业人群”(兼有一定的狩猎),并在“红山文化”时期创造出了显著的北方新石器文化成就,是在北方起源人群里于新石器时代表现得比较亮眼的一拨北方人群

虽然,“北方平底筒形罐”人群相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南方北上的古中原农耕人群处于偏弱势状态(并导致了“磁山文化”的消亡),但是,他们最终的衰落,还是因为自“新石器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起的,来自于西北/北方长城沿线的人群东迁扩张;以及至汉代起,来自于北亚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所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6:11:04 +0800 CST  
现代的一些民族喜欢这样说,比如

满族,说东北是他们的故乡

朝韩民族,说东北属于他们的古高句丽国

汉族说,在汉武帝时代,中原王朝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东北及朝韩半岛的北部


还有谁会想起来,那个有着近万年的、自华北至东北的活跃历史的北方“平底器”人群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4-24 16:30:00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