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lc411100 2016-10-06 07:35
@lc411100 2016-10-05 14:12 @ywujun1969 5003楼 2016-10-05 14:10:0038年六届六中全会选举的12名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明、张闻天、项英、博古、康生、王稼祥、彭德怀、刘少奇、陈云。 1945......
-----------------------------
文革前毛未给邓挂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副加总长。总书记就是负责书记处,落实政治局会议决议。邓那时有权柄,威望并不高,一代人物俱在时,确属二代。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6 07:52:11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6 18:38:06
楼主,毛主席大跃进前的优势是用国家主席换林彪常委取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吧。给了刘少奇名分。之后刘少奇做大,差一点酿成大祸。林彪地位压过彭总。彭总军内老大还怎么做。为了几位和其他原因,整人。
-----------------------------
[答网友,毛周建国初的”反冒进“冲突辨析]

毛的每次人事权利调整,主要还是从政治层面考虑,整人是很此次的。让毛恨的人真不多。

毛有帝王思想,善用权谋没错,但毛不是封建帝王,客观讲是“有意识,无追求”
建国后,毛倾力干的两件事,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批了很多领导人,但处心积虑对付的人,我的看法就一个刘主席。其他都是工作不满意,批判,然后对有些人,给予硬调整,有些人,给予软调整。
苏共二十大后,毛认为苏共已经变修炼,就产生了在中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引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潮流,自己来“扛旗”的想法。但扛旗是要有实力的,落实到具体事情上,就是尽快把国内经济搞上去。

对集权体制来说,任何问题其实都可演变为政治问题,经济更不用说,必然是举国的政治问题。
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建设,56年八大一次会议已经确定,毛提出加快建设的想法,政治局会议遭到了绝大多数政治局委员的反对,支持经济工作的周更是不同意,国务院中陈云、李富春、薄一波、李先念均支持周的意见。

毛一旦下定决心干一件事后,别人是很难改变其思想的。其实在“反冒进”之前,毛已经借合作化问题批评邓子恢等的右倾保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经济建设的观点。 毛在55年12月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的序言和按语中言:“但现在的问题,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不断地批判那些确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有完全的必要了。” 55年 12月 5日 , 刘少奇在中央召集的座谈会上传达毛意见,“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 , 反对保守主义 , 提早完成我国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15年 、 同时争取15年以前超额完成 ”。

显然,毛认为本国的经济工作太保守,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大发展的客观要求,毛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反对“小脚女人”、坚持“快”的方针后。试想,集权体制下,领袖的态度怎么可能对现实工作没有影响?
因此,很短时间内,冒进苗头就在全国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来了。因此,周相1956年的“反冒进”,并不是要刻意针对毛的加快经济建设的思路,完全是针对确实实际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的一种被动回应。
周相一生与毛意见相左、发生正面冲突,建国后,这是唯一一次。周相一定是从经济“冒进”中,判断到了很严峻的后果。
否则,以周相的个性,绝不会明知道毛的想法,且55年12月中央座谈会仅过了1个多月的情况下,就断然开展2月“反冒进”。这一件事上体现周相“有思想、有能力、敢负责!” 要给周相点个赞。

但真正让周毛冲突升级,最后不可收拾的,确实一次貌似不起眼的“20亿”之争。
56年4月下旬,毛在颐年堂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追加20亿基本建设预算,不曾想,竟然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反对,毛非常不快,进入到“死较劲”的情绪化模式,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宣布散会,直接走人。

周当时做了一件颇为不智的举动。会后,周亲自又去找毛,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 。 毛当时正处于情绪中,周的“从良心上不能同意”,不但表示坚持不妥协,还一下将争论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显然不妥,这让毛也一下更无法接受,大受刺激!

有些事情,真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

此时,站在毛的立场上会怎么看?你不支持“冒进”,反而要“反冒进”,你反了2个月我没干涉把!我不过提出增加个20亿,有多大?怎么就成了道德良心问题!那我就真小人一回行不?

这样后面,毛南宁会议改变会议主题,是提前做了很多工作准备批周及其“反冒进”,理论上、组织上都有。
连续三次公开检讨后,八大二次会议后不久,58年6月9日政治局会议上,周即委婉地提出,请考虑自己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会议挽留周继续担任总理。会后,邓总拟了个会议记录写道: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并把这个记录报送了毛,毛同意。

但第二天,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明确指出:“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显然是架空国务院了。

从时间节点上看,周相辞职前,肯定知道中央下发的《通知》内容,从国务院职权转移的工作程序讲,一定会事前告知周本人,但无人提及周相位置的变动。

让周本人三次全党会议上检讨,显然是毛针对周相的意气之争,周的那一句话是刺耳,但毛也是做过头了。
但撤换周相及一干人马,集权于书记处,则与阴谋夺权无关,毛不需要这么干。
我个人认为,纯是经过“反冒进”后,毛认为周相领导“大跃进”的经济工作不合适,你不干不了,良心过不去,我亲自干,小平为副。
但鉴于周的威望,架空国务院的经济职能即可,不动周的职位,软调整。
而58年6月八届五中全会上人事调整,把林彪、柯庆施、谭震林、李井泉、曾希圣等军政大员,尤其是地方大员纳入政治局,完全是为大跃进能顺利开展进行的人事布局。原因高层人人心里明了。
让林入局,本质是毛认为,彭对大跃进的态度从支持,到怀疑,到58年4月上海会议激烈反对,军队掌舵人必须换了。但彭在周提出辞职后,毛亦不准彭,考虑的恐怕还是政治稳定,如无庐山事,如法炮制,架空彭应该是必然的,参考文革期间的各类架空机构,军委办事组,军委文革领导小组,军委碰头会......。

一代权谋大师,架空高手,当之无愧。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13:32:03 +0800 CST  
【毛、周的“冒进”与“反冒进”之争】

毛这个人领导作风很有意思,决定批周“反冒进”,先开了个小范围的批周“通气会”,即杭州会议。杭州会议上,毛点名批判周,指责“反冒进”和批个人崇拜,说:“我就成了‘冒进’的罪魁祸首”。

杭州会议刚开完,南宁会议于1月11日召开,会议由毛亲自主持。会议一开始,就印发了22个参考文件,其中有3个文件是作为“多快好省”的对立面即“反冒进”的材料印发。这预示着会议的主题,由原本是讨论1958年的预算和经济计划变成了批评反冒进。会议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1日晚,毛作了第一次讲话,一开始就对国务院的工作和“反冒进”提出了批评。毛说:关于向人代会的报告,我两年没有看了(为照顾团结,不登报声明,我不负责)。章伯钧说国务院只给成品,不让参加设计,我很同情,不过他是想搞资产阶级的政治设计院,我们是无产阶级的政治设计院。有些人一来就是成品,明天就开会,等于强迫签字。只给成品,不给材料。要离开本子讲问题,把主要思想提出来交谈。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办,不那么办?财经部门不向政治局通情报,报告也一般不大好谈,不讲考据之学、辞章之学和义理之学。前者是修辞问题,后者是概念和推理问题。

管“实业”的人,当了大官、中官、小官,自己早以为自己红了,钻到那里边去出不来,义理之学也不讲了。如反冒进。1956年冒进,1957年反冒进,1958年又恢复冒进。看是冒进好,还是反冒进好?他还举例说,河北省1956年兴修水利工程1700万亩,1957年兴修水利工程2000万亩,1958年2700万亩。治淮河,解放以后七八年花了12亿人民币,只做了12亿土方,今年安徽省做了16亿土方,只花了几千万元。毛泽东还用带着警告的语气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好不好?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民一泄了气,不得了。十个指头问题要搞清楚,伸出手看看,究竟有几个指头生了疮?不过一个指头有毛病,不过多用了一些钱,多用了一些人,就“库空如洗”呀,“市场紧张”呀。只讲一个指头长了疮,就不会形成一股风。吹掉了三个东西:一为多快好省,二为四十条纲要,三为促进委员会。这些都是属于政治问题,而不属于业务。一个指头有毛病,治一下就好了,原来“库空如洗”“市场紧张”,过了半年不就变了吗?钱多花了,计划大了,要批评,我也批评过,如广东、河北通县专区产量定得过高。我是“抱着石头打泡泅(湖南方言,游泳之意)”,做事历来是稳当的。

毛将工作的成绩与缺点比喻为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关系,认为这是关系六亿人的问题。
他说:对于我们共产党,对于我们的事业来讲,总是九个指头是好的,不过一个指头有毛病。那就是究竟成绩是主要的,还是错误是主要的?是保护热情,鼓励干劲,乘风破浪,还是泼冷水,搞泄气,使整个工作受到很大损失的问题。这一点被右派抓住了,来了一个全面“反冒进”。陈铭枢批评我“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喜怒无常,不爱古董”。张奚若(未划右派)批评我“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轻视过去,迷信将来”。陈叔通也讲过:“我看方针是冒进为主,保守为副。”过去北方亩产一百多斤,南方二三百斤;蒋委员长积20年之经验,只给我们留下4万吨钢(年产)。“好大喜功”,看什么大,什么功,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的好大喜功。不好大,难道好小?中国这样大的革命,这样大的合作社,这样大的整风,都是大,都是功。

12日,毛第二次发表讲话,对“反冒进”再次提出批评。他说:“在杭州会议上,我当着恩来发了一通牢骚。《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对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个人崇拜’‘崇拜偶像’?不管什么原因,全国各地的报纸、大小刊物都登载了,发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我就成了‘冒进的罪魁祸首’”。“财经工作有很大成绩,十个指头只有一个不好,讲过一万次不灵。工作方法希望改良一下子。这一次,千里迢迢请同志们来一趟,是总理建议的。本来我不想多谈,有点灰心丧志。”他还说,三中全会,我讲去年砍掉了三个东西,没人反对,我得彩了。又复辟了,就又有勇气找部长谈话了。这三年有个曲折,右派一攻,把我们一些同志抛到离右派只有50米远了。右派来了个全面反冒进,什么“今不如昔”“冒进比保守损失大”。研究一下,究竟哪个大?

毛接着说:我要争取讲话。1956年1月至11月反冒进,二中全会我讲了七条,是妥协方案,解决得不彻底。在省、市委书记会议上,我承认部分钱花得不当,未讲透,那股反冒进的风就刮普遍了。廖鲁言(农业部长)向我反映,四十条被吹掉了,似乎并不可惜。对此可惜的人有多少?叹一口气的人有多少?一下吹掉了三个东西。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说,“吹掉了四十条,中国方能得救”;第二种人是中间派,不痛不痒,蚊子咬一口,拍一巴掌就算了;第三种人叹气。总要分清国共界限,是国民党是促进的,还是共产党是促进的?

毛说:反冒进的人为党为国,忧虑无穷,脱离了大多数部长和省委书记,脱离了六亿人民。请看一篇文章,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此文使登徒子两千年不得翻身。宋玉的方法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九个指头不说,只说一个指头,就是这种方法。我们就怕六亿人民没有劲。不是讲群众路线吗?六亿人民泄了气,还有什么群众路线?看问题,要从六亿人民出发,要分别事情的主流、支流,本质、现象。

周相因为工作关系,直到1月13日才乘飞机抵达南宁。
14日会议上,毛作第三次讲话,主要讲工作方法问题,总共讲了24条,并继续对“反冒进”和国务院的工作提出了措辞比较尖锐的批评。说“反冒进”就是讲平衡,“却不知道反冒进伤了许多人的心,兴修水利、办社、扫盲、除四害都没劲了”。他再次强调,要注意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区别,不要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历史上教条主义这样搞过,因小失大。
毛提及柯庆施的《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毛修改后发表),责问周相:“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答:写不出来)……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此话一出,谁还敢讲话?如此不留情面地公开批评,令周十分难堪,被迫检讨。
紧接着,58年3月成都会议,毛继续批“反冒进”。周继续检讨,会上,毛抛出“反冒进”底牌:
“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冒进”,一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究竟釆取哪一种?我看应该釆取“冒进”。很多问题都可以这样提。例如除四害,一种是除掉四害,一种是让四害存在,除四害也有两种方法,有快有慢,快一点能除掉,慢一点除不掉。执行计划,一种方法是十年计划二十年搞完,一种方法是十年计划二、三年搞完。又如肥料,1956年比1957年多一倍,1958年又超过1956年一倍。肥料多好还是少好?去年生产不起劲,今年不仅恢复,而且超过1956年。那种办法好?1957年的“马克思主义”反冒进好,还是1958年的“冒进”好?这两种方法要比较。苦战三年,改变面貌,是办得到的,但“一天消灭四害”,“苦战三天”,这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

毛思想上认为“苦战三年,改变面貌,是办得到的”。显然,党内对毛的“冒进”想法,心存疑虑者众多,周相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点毛是很清楚的,不然不会批判了周相、陈云、薄、李富春等一河滩人。

毛明白,要想实施激进的经济“冒进”政策,靠说服太慢,必须集权。于是毛提出“个人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崇拜,另一种是不正确的崇拜。成都会议上,对于毛的颂扬不绝于耳。有人公开声称“对主席就是要迷信”。当时,柯庆施有两句名言:“我们相信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服从主席要服从到盲目的程度。”

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是公认的“大跃进”的开始,会议通过了毛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彻底推翻了56年八大一次会议的经济路线,实际就是为“大跃进”鸣锣开道。 周在本次会上第三次做检讨时说:“毛主席是真理的代表”,周相说此话时,内心怕是五味杂陈。
逢先知《毛泽东传》中评论:“党中央的一些最重要的领导人如此集中地颂扬毛泽东个人,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
显然,毛对大家认为他不懂经济很不服气,就是要用自己的方法,再一次证明“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同时也对周主持经济工作四平八稳发展的方式失去耐心,毛性格中的浪漫主义此时占了上风,当然也有与周的意气之争,否则不会如此尖刻地批周。
周也很清楚,毛如此批己,不纯为工作,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周相一定很后悔:当初“20亿”问题上,让一步,妥协成个“10亿”又能怎样?

58年1月南宁会议后,只要毛不征询其意见,实际周相就失去了在经济问题上的发言权。
59庐山会议上,彭总让周就经济问题主动找毛反映问题,被周拒绝是再正常不过了的,彭在此事上,对周的处境就没完全想清楚。周很清楚,自己说经济问题,毛会认为周对”反反冒进“不服气,结果会适得其反。
58-59年这段时间,应该是周相自延安整风以来,最难熬的一次,两次这样的经历后,客观讲,周相会怎么思考党内同志们的党性原则?以周相的睿智,事不过三,下一次分歧争议,周相只能采取十二分的谨慎,党内当事人,谁有资格来指责周。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15:19:41 +0800 CST  
@常山骏 2016-10-07 14:12:32
没有文革,中国就是第二个苏联。
-----------------------------

我个人观点是:
第一,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偶然性,苏联发生的事,并不必然在中国发生,有没有文革,和我们是否发生和平演变没有必然联系。

第二,苏联方式好,还是现在的俄国和前各加盟共和国更好?只能由所在国的人民来判定,我们局外人说了不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16:06:23 +0800 CST  
@常山骏 2016-10-07 18:57:16
苏联的解体,历史的必然,走向奴役之路,从经济上预测了灭亡;苏共亡党二十年祭,从腐败方面解释了灭亡。苏亡是多方面的,根本上与生产力无关,苏的体制造就了大批的特权阶层,这些阶层逐渐成为一个阶级,而这个阶级的掘墓人就在这个阶级内部,拥有特权的人需要更大更多的特权,不满足时,叶利钦从组织人变成了妃族之人,就自己掘出了自己的坟墓。一个组织的灭亡,往往不是外部力量,都是自己人整自己人,而且这些自己人都......
-----------------------------
你说的上述基本价值观,我都认同。
网上对文革争议大,是两派人连基本的共识都没有,各说各话。

撇开空泛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想社会主义的追求,就是”物质丰富,美好而有秩序的社会“罢了。
但如何把一群自私自利的人组织在一起,构建一个“美好而有秩序的社会”,到现在也没有一致的答案。

你所言《走向奴役之路》,是否哈耶克名著《通往奴役之路》,其书我倒是手头也有一本社科版的。哈在书中有很多对社会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
其一是言,社会主义信仰者所追求的自由和有组织这两样东西是相互矛盾的,其二是分析计划的“不可避免性”,哈耶克认为,中央计划经济下,不可能有自由。一方面,政府为了是计划能够完成,用各种手段,而使人们丧失自由,另一方面,全国主要生产资料都控制在政府手中,异议人士不能另谋高就,也没有资金,出版社支持。
相反,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资本家拥有的出版社所出版的。不能不令人深思。
哈认为,高度的计划组织性,必然导致个人自由越来越受限制,这真是人类所要追求的目标吗?经典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有无数自由人为基础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能由中央计划经济方式实现吗?

布坎南在其《同意的计算》一书中,这直接认为以“集体偏好”代替“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所谓“集体偏好”最终都将沦落为少数执政者的偏好!,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个人偏好”为基础上构建,防止社会走向极端的要害是“限制政府权力的过度膨胀”。

建国后,毛有两次在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碰到挫折,党内产生思想分歧时,主动号召全党高级干部读书。
一次是58年底,大跃进出现的严重的问题后,毛推荐大家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另一次,则是70年10月,9届二中全会"批陈整风"中,毛批示姚文元的一个报告时说:我的意见274个中央委员,及1000以上的高、中级在职干部都应程度不同地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方能抵制王明、刘少奇、陈伯达一类骗子。“

结合毛的批示,周相等迅速挑选了九本马、恩、列著作:一、《共产党宣言》;二、《哥达纲领批判》;三、《反杜林论》;四、《费尔巴哈也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五、《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六、《国家与革命》;七、《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八、《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九、《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另外挑选了五本毛著作是:一、《实践论》;二、《矛盾论》;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四、《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的评语,写在周等的送审报告上。
70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下发了经毛审阅的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引用了毛的批语,并指出,“最近,毛主席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又一次指示: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读一些马、列的书,区别真假马列主义”。
领袖是几个意思?认为除了自己外,全党基本不懂真马克思主义是啥?还是连自己也不确定了,真马克思主义是啥?
单从列的书目看,想从经典马列著作中,毛是找不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的。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20:21:45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7 20:27:47
@常山骏 2016-10-07 18:57:16
苏联的解体,历史的必然,走向奴役之路,从经济上预测了灭亡;苏共亡党二十年祭,从腐败方面解释了灭亡。苏亡是多方面的,根本上与生产力无关,苏的体制造就了大批的特权阶层,这些阶层逐渐成为一个阶级,而这个阶级的掘墓人就在这个阶级内部,拥有特权的人需要更大更多的特权,不满足时,叶利钦从组织人变成了妃族之人,就自己掘出了自己的坟墓。一个组织的灭亡,往往不是外部力量,都......
-----------------------------
主席给同志们推荐书,仔细看看还是很有意思的,只有他认为的反对派,才推荐看中国古典,呵呵。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20:38:48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7 20:49:15
看到点有意思的东西:
彭德怀平反以后,为彭德怀写悼词的起草者,便是当时有“军内一支笔”之称的《解放军报》副社长姚远方。姚远方说,他参加起草过许多军内领导人的悼词,【改来改去改得最多的】,便是彭德怀的悼词。
姚远方说,彭德怀的悼词很难写,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出,应该把彭德怀的“缺点”写进悼词】。因为这些人总觉得毛泽东当年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是对的,批判《海瑞罢官》是对的,所以应该......


楼主,那些要压低彭总的是毛派汪汪汪那些人嘛?
-----------------------------

很正常。78年时,连毛的历史评价都还没做的,就意味着大跃进、文革的评价没有结论。这样,彭总的评价就很难做。
只能说,公道自在人心。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7 20:55:37 +0800 CST  
@ywujun1969 2016-04-17 11:44:07(三)毛彭红军时代的关系:从公事公办到主动结盟(续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彭是1916年3月,为生活所迫投入湘军,部队番号是“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刚当兵的彭自号石穿,勉励自己以滴水穿石的意志,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穷苦人寻条活路。显然,民国初的彭投身革命,目标已经超越了追求个人荣华富贵,而是想求得整个贫苦大众阶层的解放,整个民族的”强国富民“之路。这个是怕是毛彭在第一次土地革命阶段......-----------------------------
@大黄山人2016 2016-10-08 14:14

-----------------------------
文字错漏颇多,多为一孔之见,老兄见笑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8 18:40:03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8 19:01
楼主,庐山会议算不算失控?彭总自己根本没想到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你帖子里面已经详细谈到。周总理也没想到那样的后果。李锐问周怎么看,周说没什么。总司令但后来还替彭总说话。很明显他也不会认识到那么......
-----------------------------
是呀,彭7月14日上书,毛16日批转大会讨论,23号毛公开表明态度。毛用7天时间观察到一个令其寒心的结论,党内大多数人对大跃进持否定态度,包括身边近臣,田,胡,陈,李等。
无论毛本意如何,59庐山这7天,与57年反右如出一辙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8 19:23:34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8 19:38:00
@lc411100 2016-10-08 19:01
楼主,庐山会议算不算失控?彭总自己根本没想到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你帖子里面已经详细谈到。周总理也没想到那样的后果。李锐问周怎么看,周说没什么。总司令但后来还替彭总说话。很明显他也不会认识到那么......
—————————————————
@ywujun1969 5067楼 2016-10-08 19:23:00
是呀,彭7月14日上书,毛16日批转大会讨论,23号毛公开表明态度。毛用......
-----------------------------
毛16号把彭总的信转大会讨论,其最初的本意只能是猜测,但这确实是思考会议最终转向的关键点。

从好的方面想,可以假设,毛转彭信时是充满自信的,认为会上高级干部应该大多数是支持自己的,否则何苦公开转信,找不痛快。
而“反反冒进”批周、陈之后,彭又成了党内大跃进“怀疑派”的旗帜,刚好借公开讨论彭信,彭在信的公开讨论中成了少数派,被众人围批后,自己则适时地出来教育老彭,教育全党,然后彭检讨,毛圆场,推荐老总几本艰深的马列政经著作去读,顺带调整下军委。

然而公开了信后,剧情并没有如毛设想的那样发展,会上讨论的信息反馈到毛处,毛恐怕是后脊背嗖嗖地发凉啊。
如继续沉默不发声,岂不等于向全党同志承认:毛某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错误的,从理论到实践,都被大跃进出现的严峻事实证明是错的。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8 19:57:45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08 19:38:00
@lc411100 2016-10-08 19:01
楼主,庐山会议算不算失控?彭总自己根本没想到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你帖子里面已经详细谈到。周总理也没想到那样的后果。李锐问周怎么看,周说没什么。总司令但后来还替彭总说话。很明显他也不会认识到那么......
—————————————————
@ywujun1969 5067楼 2016-10-08 19:23:00
是呀,彭7月14日上书,毛16日批转大会讨论,23号毛公开表明态度。毛用......
-----------------------------
@ywujun1969 2016-10-08 19:57:45
毛16号把彭总的信转大会讨论,其最初的本意只能是猜测,但这确实是思考会议最终转向的关键点。
从好的方面想,可以假设,毛转彭信时是充满自信的,认为会上高级干部应该大多数是支持自己的,否则何苦公开转信,找不痛快。
而“反反冒进”批周、陈之后,彭又成了党内大跃进“怀疑派”的旗帜,刚好借公开讨论彭信,彭在信的公开讨论中成了少数派,被众人围批后,自己则适时地出来教育老彭,教育全党,然后彭检讨,毛......
-----------------------------
@最爱天边的晚霞 2016-10-09 08:18:32
赞同楼主的分析,但毛在庐山会议之前就对彭总已经极为不满了吧
-----------------------------
这两个人不能长期在一起工作,性格不合。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9 12:32:05 +0800 CST  
@wgljw2000 2016-10-09 09:29:04
清华大学井岡山兵团《老实話》
邓政委开小差
一九三○年李立三的“左”傾路綫統治了中央的領导机关,定出了組織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紅軍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計划。作为紅七軍政委的邓小平是“立三路綫”的忠实执行者。
这年七月,邓从“左”傾中央所在地——上海回到右江。立即率部离开右江紅色根据地。为了按“立三路綫”,“争取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紅七軍准备在小北江另建根据地......
-----------------------------

邓与莫文驊不睦是真的,但上述批邓的,是不是每件都是事实?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9 12:36:57 +0800 CST  
@wgljw2000 2016-10-09 13:29:15
毛是否是一大代表和邓是否是遵义会议代表,很有意思,毛邓两人在这点上很有相似之处。
-----------------------------
按现在的说法,邓是以会议秘书的身份参加,但不是代表。这个就更淮海战役谁指挥的争议一样。邓不上台,事实本来很清楚。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9 13:32:28 +0800 CST  
@wgljw2000 2016-10-09 13:29:15
毛是否是一大代表和邓是否是遵义会议代表,很有意思,毛邓两人在这点上很有相似之处。
-----------------------------
关于遵义会议的事实,主要是当事人也存心和稀泥,比如陈云。在《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35年2月或3月)中写道:“在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表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第43页)。

陈在77年8月23日同遵义会议纪念馆负责人的谈话中说:“遵义会议后决定让张闻天在中央负总责,这是毛主席的策略。是否叫总书记我记不清。”(《陈云文集》第3卷,第435页)

我就不太相信“这是毛主席的策略”一句,当时的毛自己还待业状态。

张闻天本人在延安写的《反省笔记》(43年12月16日)中写道:“在遵义会议上,我不但未受打击,而且我批评了李德、博古,我不但未受处罚,而且还被抬出来代替了博古的工作。”“当时政治局许多同志推举我当书记”。
事实恐怕是,大多数会议代表民主共推张闻天任总书记,毛做为会议代表,也是其中用张派之一。

杨尚昆是当时会议的正式代表之一。他97年3月同刘英有次谈话:“在遵义会议上,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洛甫代替博古担任总书记。……张闻天当时当总书记,是得到大家拥护的。”(发表在《百年潮》98年第6期)。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9 13:45:46 +0800 CST  
其实现在大家都知道,陈是遵义会议的参加者,也是赴莫斯科汇报遵义会议情况的中共代表,其提交共产国际的遵义会议手稿就是陈本人写的。

按陈手稿:
“参加这个会议的同志除政治局正式及候补委员外,一、三军团的军团长与政治委员林、聂、彭、杨及五军团的政治委员李卓然、李总政主任及刘参谋长都参加了。”


上一段话,只要把当时不在遵义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排除在外,就确定了遵义会议正式代表名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6人,即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博古。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即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
陈云提及的“林、聂、彭、杨”,即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
再加上陈云提及的李卓然,“李总政主任”——李富春,“刘参谋长”——刘伯承。
此外,再加上李德和翻译伍修权,还有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总共20位出席者。

毛在遵义会议上最大的收获是增选为政治局常委,同时参赞军机,就是从“党内、军内”的赋闲人员状态下,重获工作机会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09 13:57:33 +0800 CST  

56年八大之后的历史,重点是大跃进、四清、文革等主要事件,我的看法是,如果不先说清毛与刘、周、陈、彭、邓等人思想上的分歧、具体工作方法上的分歧在哪?就只能落入权利斗争的分析套路了,这肯定不是主要事实。

就毛已经是全党、全国领袖的事实,当时是无法撼动的,只要毛身体还行的情况下来看,刘要夺毛的权,毛打到刘,周要与毛争权,毛就要处心积虑防着周,包括林副事件等,看到的恐怕是事情的末节,尤其是对一个当时意识形态至上的党。

只有76年夏天以后,毛身体事实上垮了后,党内斗争主要是先解决权利归属,是个例外。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10 10:55:39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10 15:17
楼主,你觉得传说中贺龙写给李仲公的信真假?贺龙写给李仲公的这两封信的内容,根据父亲留存下来的抄录件是这样的:“(一)仲公吾兄次长勋鉴:前此被严仁珊等之欺骗,既予兄之难堪,复陷龙于绝境,至终无以自解......
----------------------------
这个文绉绉的文风,不像贺帅风格,周相和叶帅也不这么写。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10 16:14:27 +0800 CST  
59年上庐山前,大跃进的问题己基本爆露了。毛具体什么心态,看看他号召全党高干多读书,读什么书就可知大概。领袖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10 20:33:38 +0800 CST  
@lc411100 2016-10-10 20:37:44
@ywujun1969 5115楼 2016-10-10 20:33:00
59年上庐山前,大跃进的问题己基本爆露了。毛具体什么心态,看看他号召全党高干多读书,读什么书就可知大概。领袖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
张鲁传?
-----------------------------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以及《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10 21:13:19 +0800 CST  
文革后,很多领导人和学者反思,其中一条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的到底是什么?恐怕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列宁斯大林主义,一个修正了的东西。

我们恰就抓住了两条,一是阶级斗争,二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还是不对,还是要留给更长了历史来考证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6-10-10 21:27:29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