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年昔逸尘 2018-04-23 06:46:33
顶起来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0:58:58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4-23 10:08:02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0:59:10 +0800 CST  
司马衷低能和朝臣私下里反对的现实,司马炎清楚明白,为此忧心忡忡,为江山社稷永固,稳定朝政,终于产生废太子的念头,就先和杨艳商量,杨艳坚决反对,理由冠冕堂皇,认为“立嫡以长不以贤,岂能随便改动啊?”在司马炎与杨艳的夫妻关系中,杨艳应该是处于强势,或者说司马炎过于宠爱杨艳,对其言听计从。
有两件事可以说明,一件是泰始年间,司马炎采选良家女儿充实后宫,下令天下百姓禁止嫁娶,把适龄女子送往宫中备选。杨艳主持选择,司马炎也在场。杨艳妒忌心强,只选那些皮肤白净,身材高大的女子,长得美丽端庄的一个也不取。有个叫卞藩的官员的女儿长得很美,司马炎看上了,竟然不敢自作主张留下她,只能用扇子遮掩着嘴悄悄对杨艳说:“卞藩的女儿好”,希望杨艳能够留下她,谁知杨艳直接就找理由拒绝了,说:“卞藩家三世都是皇后一族,不能让他女儿屈居卑下的地位”,(由此推断卞藩应该是曹操卞夫人一族,卞夫人被曹丕封为皇太后;高贵乡公曹髦的皇后是卞氏一门;魏元帝曹奂的皇后也是卞氏一门,故有三世为后之说)噎得司马炎话都说不出来,眼睁睁看着美色与自己擦肩而过。
一件是选太子妃,司马炎的意见是娶卫瓘的女儿,杨艳却接受了贾充妻子郭氏的贿赂,坚持要娶贾充的女儿,最后司马炎还是改变主意同意杨艳的选择。
坚持不废太子和坚持娶贾家女儿是杨艳做下的两大错事,给晋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如果说娶贾充的女儿还有听信谗言,贾家偷换了女儿的理由可以原谅的话,不废太子则完全是杨艳的妇人之仁。作为一个母亲,这种行为可以理解。对智力低下的儿子的负疚和保护,放在平常百姓家里无可厚非,因为不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灾害,但放在太子身上就不合时宜,太子肩负的不是一家的荣辱兴衰,而是整个社会的荣辱兴衰。
杨艳身体不好,司马炎私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喜好女人,后宫妃嫔无数,发展到后来每天晚上到何处临幸成了让他头疼的事情,就干脆坐着羊车在后宫里转,羊车停在哪个宮,他就在哪个宮里住,留下“羊车望幸”的成语。在杨艳病重期间,司马炎宠幸胡夫人,(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杨艳担心自己死后,司马炎立胡夫人为后,会危及太子的安危,临死前,头枕着司马炎的膝盖哀求着说:“我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有德有色,惟愿陛下将她纳入后宫,立为皇后。”说完悲伤痛哭不已,司马炎也流着眼泪答应了她的请求。
泰始十年(274年)七月初六,杨艳在皇宫明光殿中去世,司马炎大为悲痛,命领前军将军杨骏等人重新改葬杨艳祖父和父亲的坟茔,完成杨艳未了的心愿。追谥杨艳母亲赵氏为县君,继母段氏为乡君。葬杨艳于峻阳陵,(今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北)谥为武元皇后。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司马炎立杨芷为皇后,接替死去的杨艳。杨艳临终前曾将太子和太子妃托付于杨芷,因此,杨芷继续维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在司马炎要废掉贾南风的太子妃位置时极力维护贾南风,保住了贾南风的太子妃之位,但最后却被贾南风恩将仇报,活活饿死。
杨芷成为皇后,其父杨骏升任车骑将军,在司马炎执政后期病重期间掌控朝政,东汉外戚弄权的现象重演,虽然短暂,却也给晋国朝局带来危害,这应该是杨艳没有想到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1:04 +0800 CST  
二、侥幸心理。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时才九岁,司马炎期盼着司马衷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聪明起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司马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鞮(今陕西省襄垣县虒亭镇) 人。年轻时,博学多才,德行高尚,为官两大特色,一是不畏强权,被司马炎称为:“今熹亢志在公,当官而行,可谓' 邦之司直' 者矣。”二是清廉节俭,为官多年,“家无储积, 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 未尝私以王官”。
李密,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师从(蜀)汉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为(蜀)汉尚书郎,(蜀)汉亡后,邓艾曾辟其为主簿,被拒绝。司马炎征其为太子洗马,其上《陈情表》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拒绝。《陈情表》言辞恳切,委婉动人,司马炎被其打动,没有强行征召李密,还下诏嘉奖他孝敬长辈,赏赐奴婢二人,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司马炎又任卫瓘为太子少傅。
有老师教是一回事,能不能学有所成又是一回事,司马炎并没有因为给太子配备了良师就放心不管,而是随时关注司马衷的情况,经常派人去观察。这个任务由中书省承担,中书监荀勖和中书令和峤具体执行,每次去了后回来,荀勖都极力称赞太子有德,有进步,而和峤却认为太子还是老样子,没什么变化。
司马衷究竟有没有进步,司马炎也拿不准,有次对司马衷进行了一次临场考试,把有关朝政的几份文件密封后派人送给司马衷看,并要他提出意见建议。为了防止太子伙同东宫官员商议作弊,司马炎先把东宫大小官员全都叫到宫里来宴饮。让使臣在东宫坐等太子的回复。司马衷、贾南风哪里看得懂那些文件,更别说提出意见建议,贾南风吓傻了,赶紧找人代为回答,没想到这个代笔的人是个书呆子,在回复里旁征博引掉书袋,满纸的典故成语,估计也是兴奋不已,激动卖弄。司马衷、贾南风看不出什么好歹,差点就那样送上去,被宫内有个叫张泓的太监制止了,说:“太子的情况尽人皆知,引用那么多典籍典故,一定会被皇帝看出破绽,最终会怪罪下来,肯定还会追究此事。不如直接用太子平常说话的口气来写。”贾南风对张泓说:“就麻烦你来写,日后保你富贵荣华。”张泓平时就有些小聪明,立即拟出草稿,司马衷照着抄上去,送给使臣带回皇宫交差。
司马炎看到回复后大喜过望,洋洋得意地拿给卫瓘看,这个行为出卖了卫瓘,大家这才知道卫瓘曾经说过不利于太子的话,贾南风由此更加嫉恨卫瓘。
司马炎希望通过时间、教育改变司马衷的愿望至死都没能实现。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1:58 +0800 CST  
三、本支继承。
司马师、司马昭是兄终弟及,以至司马昭产生还权于兄长一支的想法。司马炎与司马攸是一母同胞,都是司马昭与王朗的孙女王元姬所生,按这个顺序排列,司马炎是嫡长子,本来是最有资格的继承人,但由于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成为司马师的嫡长子,事情就变复杂了,司马昭要还权给司马师的话就只能将皇位传给司马攸,司马炎反而没资格了。司马炎亲身经历了这个折磨人的过程,好不容易才得到皇权,他不愿意将皇权交给司马攸,虽然司马攸是自己的亲弟弟,但已经过继成为宗法体系里的另一支传承者。
由于司马师、司马昭是兄终弟及,由于司马昭有还权于司马师一支的想法,由于司马炎、司马攸是一母同胞,朝臣里仍然有人主张将帝位传给司马攸。
司马炎曾经问过张华,自己百年之后,由谁来主事,张华毫不掩饰地直接回答说,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最后被逼带病离开洛阳前往封地齐国,结果病重而死的过程,表面上看是因荀勖和冯紞等人暗害,真实的原因还是朝中拥立司马攸的呼声太高,司马炎不想让司马攸留在洛阳,给司马衷继位带来隐患。
司马攸恪守臣子之道,循规蹈矩,位高权重而又平易近人,诚信待人,很受官员百姓的拥戴。在任骠骑将军时,按例应罢遣营兵,手下数千人却不肯离去,司马炎最终准许他们继续留在司马攸麾下效力。这些现象反映出官兵对司马攸的信任和忠诚,但在司马炎看来却是个威胁。把司马攸赶回封国,可以向外界发出司马攸只是个藩王的信号,同时也可断绝朝中大臣与司马攸的紧密联系,古代交通通讯都有不及时不方便的缺陷,离开京城,就相当于离开了权力中心,被隔绝于外。当然这些都是立太子后发生的事情。
司马昭夫妇都特别关心爱护司马攸,司马昭特别喜欢司马攸,每次见到他,就会抚摸着皇帝的御座说:“这是你的座位!”司马昭临终前,以西汉淮南厉王刘长和汉文帝、曹植和曹丕的事情来劝说司马炎和司马攸兄弟要和平共处,含泪拉着司马攸的手托付给司马炎。母亲文明太后王元姬临终时也流着泪对司马炎说:“桃符(司马攸小名)性情急躁,你为兄的又不慈爱。我很担心你容不下他,特地嘱咐你,不要忘记我的话。”从司马昭夫妇的表现来看,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关系并不融洽,司马炎是不会把帝位传给司马攸的。
司马炎病重期间,朝野人士都认为应该由司马攸继承。因为司马攸的正妃是贾充的长女贾褒,河南尹夏侯和以此为理由希望贾充也能支持司马攸,他对贾充说:“你的二个女婿,亲疏是相同的,立人应当立德。”贾充沉默,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司马攸平时一直厌恶荀勖和左卫将军冯紞的为人,荀勖担心司马攸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指使冯紞到司马炎那里进谗言,说:“陛下前几天病重不愈,齐王成为公卿和百姓期望继位的人,太子即使把位子让给他,他能饶恕太子吗!应该把他遣返回封国,以安社稷。”司马炎下诏让司马攸之国,同时将夏侯和改任为光禄勋,取消贾充的兵权,消除了司马攸对太子继位的威胁。
古代是宗法社会,大宗与小宗的宗法地位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继承权上,可以由此演变出大宗越来越强,小宗越来越弱,甚至湮灭的状况,皇家也不例外,因此,古代皇帝传位首选是传给儿子,只有在自己无子或者被迫或者政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2:39 +0800 CST  
现在有不少人把平衡世族势力和隔代相传也作为立司马衷为太子的原因,这个有点欠妥,严格、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不废太子的原因。下面也给各位看官简单介绍一下。
一、平衡世族势力。
司马衷十三岁时,司马炎准备给他迎娶太子妃。司马炎本人的意思是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的卫瓘的女儿,但杨艳不同意,坚持要娶贾充的女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杨艳和贾充的妻子郭槐私交很好,郭槐又为此事送了不少奇珍异宝给杨艳。杨艳自然要帮这个忙。其实这是个阴谋,起因是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司马炎让贾充镇守长安,贾充不愿意去,中书监荀勖为巴结贾充,给贾充出了个主意,就是嫁女儿给司马衷,以筹备婚事为名拖延出镇长安。于是才有了郭槐去贿赂杨艳的事情。
更为离奇的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杨艳不知道的事情。贾充开始想嫁的是小女儿贾午,她十二岁,比司马衷小一岁,但因为“丑而短黑,短小未胜衣”,个子太矮,成人的衣服都穿不上身,没办法出嫁,贾充才临时改变主意让姐姐贾南风代替妹妹出嫁。贾南风十五岁,比司马衷大二岁,“貌陋而心险”,不光长得丑,还凶险残忍得很。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史家故意黑贾充一家人的原因,反正贾充两个女儿的形象和“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的卫瓘女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贾充还有两个女儿,是和原配李婉生的,分别叫贾褒(亦名贾荃,齐王司马攸正妃),贾裕(亦名贾浚),史书上并没有写明这两个也短丑粗黑,可能是贾充后妻郭槐太丑了吧。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4:31 +0800 CST  
贾充的婚史很奇特,顺便啰嗦两句。贾充原配是李婉,是中书令李丰的女儿,因李丰谋反被流放乐浪郡。贾充不耐寂寞,又娶城阳太守郭配之女郭槐。司马炎禅魏后,大赦天下,李婉也在其中,但贾充已经再娶,李婉回不了家。总不能让李婉流落街头吧,司马炎下诏特许贾充可以拥有左右夫人,李婉、郭槐都为正妻。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个许可都是惊世骇俗的,一个家庭里出现两个正妻,会颠覆家庭观念,解构家庭关系,造成社会混乱。贾充辞让了司马炎的诏书,当然不是因为他想到了那些伦理问题,而是现任妻子郭槐不愿意与李婉平起平坐,贾充害怕郭槐才辞让的。最后贾充将李婉安置在永年里,互不往来,一直到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6:24 +0800 CST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贾南风正式被册立为太子妃。杨艳是弘农华阴望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东汉太尉杨震,是汉末有名的四世三公家族。贾充的家族势力虽然没有杨艳家族那么强大,但因为杀曹髦而成为司马昭心腹,成为晋开国功臣,其现实的权力十分强大,这两大势力联姻,更加壮大了司马炎的统治力量,这是司马炎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司马炎在这以后想要废掉太子,就不得不三思而行。杨艳要保太子,贾充要保太子妃,两大势力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核心利益受到损害后不排除会做出什么极端行为来。要知道,贾充还有个女儿是众望所归的齐王司马攸的正妃,更要知道,贾充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这种平衡实际上是把双刃剑,两大势力为司马炎所用是一面,两大势力对抗司马炎是另一面。司马炎后来无论是想废太子,还是想废太子妃,最终都没能成功,原因就在这里。废太子和太子妃已经不是司马炎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能不能、敢不敢的事情。后来贾南风迫害太子其他妃子,特别是害死已经怀孕的妃子,用戟刺穿怀孕妃子腹部,戟和胎儿同时落地,太过凶残。司马炎怒不可遏要将其废除时,内宮皇后杨芷、充华夫人赵粲,外臣杨珧、荀勖等人竭力求情保护,前面三人代表杨氏家族,荀勖代表贾充,面对两大势力的压力,司马炎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3 15:18:11 +0800 CST  
@u_113626812 2018-04-24 00:38:24
写完三国可以休息一下,偶尔写点短篇心得,比如某个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不要什么严谨,就图个乐子
-----------------------------
谢老乡捧场。这个主意不错,没事可以上来摆下古代的老龙门阵,风花雪月啊、才子佳人啊、神仙佛祖啊、妖狐鬼怪啊、神奇案件啊,哈哈,天马行空,不亦乐乎!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00:53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4-24 06:12:09
早上好
-----------------------------
早上好,谢兄台问候。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01:27 +0800 CST  
@云门门下 2018-04-24 10:27:57
做帝王的确不能太宽厚,若曹操再世,贾难风早就杀了,太子也换人了。一个朝代的命运也就改变了。所以很多历史是由个人行为决定的,具有偶然性。
-----------------------------
谢谢捧场。诚如是,历史是一个个事件堆积起来的,说不清楚哪一个事件就扭转了历史的方向,哪里有什么必然性、进步性,都是洗脑洗出来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05:15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4-24 11:01:01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05:33 +0800 CST  
二、隔代传递。
这是件很有喜感的事情,可以提供很多八卦素材。
随着司马衷的成长,婚配的事情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司马炎担心这个傻儿子不知道男女之事,就派自己的妃子才人谢玖到东宫去侍寝,实际上就是对太子进行性教育。
谢玖出身于以宰羊为业的屠夫家庭,因美貌贤惠,仪容端庄,被选入宫,封为才人。这和献帝何皇后相似。既为才人,司马炎一定临幸过,知道她通晓帷房之事才派她去的,不然不会派一个同样不知帷房之事的处女去做教师。让自己的妃子去做儿子的性启蒙教师并且身体力行,这真是闻所未闻的雷人事件。
谢玖不负重托,不光教会了司马衷行房,还怀孕了。贾南风成为太子妃后迫害东宫其他妃嫔,谢玖也担心被其所害,就向司马炎请求回到皇宫内,司马炎就将其接到西宫,不久,生下一白胖小子,司马炎为其取名为司马遹,一直养在宫内。
几年后,司马衷进宫朝见父皇,见一个三四岁的白胖小子和其他几位皇子在一起玩耍,非常可爱,便走过去拉着这小孩的手傻乐。司马炎过来对他说:“这是你的儿子。”司马衷也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跪地拜谢。见完回家,儿子还是在宫内抚养。
正史明确记载谢玖是有孕还宮,在没有确切的证据推翻这个记载之前,只能相信这是真的。后人八卦这件事的理由是十二三岁的男孩能不能让女人怀孕?谢玖长居皇宫,本身又是司马炎的才人,会不会是后来怀的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炎不废傻儿子就是要让自己的儿子接任太子?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八卦,十二岁的男孩是可以让女人怀孕的,已知发生在英国。谢玖住宫内是为了抚养儿子,这期间和司马炎是否有过暧昧不得而知。司马炎不废太子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
司马遹是个聪明的孩子。史书记载了两件事,一件是他五岁时,宫中晚上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他赶紧拽着司马炎的衣襟拉司马炎到暗处。司马炎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晚上情况不明,要防备非常变故,不能让火光照见陛下。”一件是司马遹有次跟着司马炎去看猪圈里养的猪时,对司马炎说:“这么肥的猪,怎么不杀来犒劳将士大臣,却让它们在这里浪费粮食呢?”司马炎觉得这主意好,马上让人照办。司马炎还因此对廷尉傅祗说:“这小儿将来会兴旺我司马家!”后来司马炎经常当着群臣称赞司马遹像司马懿,使司马遹美名远扬。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41:31 +0800 CST  
司马炎确实有让司马遹今后成为皇帝的想法,封司马遹为广陵王一事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方士说广陵有天子之气,司马炎才将司马遹封为广陵王,食邑五万户。并延请名士刘寔为师,孟珩为友,杨准、冯荪为文学,全力培养和辅佐。
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司马衷继位后,立司马遹为皇太子,更为其延请名师,以何劭为太师,王戎为太傅,杨济为太保,裴楷为少师,张华为少傅,和峤为少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司马遹出居东宫,司马衷又让太保卫瓘的儿子卫庭、司空司马泰之子司马略、太子太傅杨济之子杨毖、太子少师裴楷之子裴宪、太子少傅张华之子张祎、尚书令华暠之子华恒与太子朝夕相处,陪读辅佐。
可惜司马遹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性情凶残,作恶多端,又不知韬晦,缺乏谋略,与贾南风结怨,最终被贾南风指使人害死,死时年仅二十三岁。整个过程曲折复杂,牵涉人多,因不是本贴评述范围内,不再叙述,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另找相关书籍查看。
康熙因为看好孙子弘历而选择胤禛继承皇位是传说,司马炎看好孙子司马遹而不废司马衷的太子之位还真是事实之一,遗憾的是看走了眼。看孙不看子这种想法和做法似乎不大合理,因为不知道儿子这一代人会做出什么事、发生什么事,朱元璋看好朱允炆,结果还是被朱棣篡了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42:04 +0800 CST  
前面讲过,汉末檀石槐统一鲜卑后,成为汉朝北方最大的威胁,差一点给汉朝带来灭顶之灾,檀石槐意外死亡,鲜卑贵族争权夺利陷入内斗,部落四分五裂,失去了进攻中原的力量。三国前期,与汉朝临近的鲜卑形成轲比能、步度根两个较大的部落,步度根归顺汉朝(曹操),轲比能后来吞并步度根部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对曹魏形成威胁。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暗杀轲比能,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分裂成独自发展的状态,对汉、魏都不形成威胁。因此,三国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的中原政权相比,有个明显的特点,是在一个相对没有北方游牧族群骚扰威胁的环境中演变发展。
晋朝时,东部鲜卑有慕容、宇文、段三大部落,占据辽西;拓跋部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第三次南迁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成为河西鲜卑;乞伏部早已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晋国初立时,对鲜卑主要采取的是安抚政策,基本做到相安无事,但在泰始初期,由于司马炎用人不当,引发了河西鲜卑之乱。
泰始四、五年(公元268-269)河西、陇西接连遭受旱灾,粮食颗粒不收,数十万灾民嗷嗷待哺。这一地区正好是司马炎才将原雍州、凉州、梁州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的秦州,州内以河西鲜卑人数最多。灾情严重,司马炎担心出事,任胡烈为秦州刺史前往镇守。
胡烈,字玄武,安定临泾 (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人,魏车骑将军胡遵之子,晋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曹魏时为卫将军,随钟会伐蜀。
胡烈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到任后不是想办法安抚、救济灾民,而是采取武力弹压的方式解决问题,先是屯兵于高平川(今宁夏固原市清水河流域),后又派兵进占麦田一带,(今甘肃、宁夏两省区的靖远、中卫两县市交界地区)而这一带正好是河西鲜卑的聚居地。
河西鲜卑不堪忍受胡烈的暴政,部落首领秃发树机能于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六月,也就是胡烈到任次年起兵造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43:08 +0800 CST  
秃发树机能,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接替祖父寿阗大首领位置。秃发,是部落名字,一说是拓跋的同音异译,秃发部本来就是从拓跋部分离出来的;一说是寿阗被母亲生于被子中,被子的鲜卑语为秃发。
秃发树机能造反后,胡烈立即率军征讨,与秃发树机能战于万斛堆,(今宁夏中卫与甘肃靖远交界地区)胡烈被围,兵败无援而死。胡烈与秃发树机能交战时,扶风王司马亮曾派遣将军刘旗前往救援,刘旗胆小懦弱观望不前。秃发树机能乘胜攻下高平。
司马炎下诏以东羌校尉、轻车将军杜预接替秦州刺史。同时任命尚书石鉴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事,与奋威将军田章率大军西征。
石鉴,字林伯,乐陵厌次(今山东省阳信市)都乡清明里人。 出身寒微,曹魏时期官至并州刺史、假节、护匈奴中郎将。晋立国后,被封为堂阳子,历任司隶校尉、尚书。司马炎以他为帅估计和他任过并州刺史和护匈奴中郎将的经历经验有关。
史书上说石鉴志趣高雅,公正亮直,但实际上似乎并不是这样。石鉴与杜预有私怨,就在当年初,杜预在守河南尹任上,就是被时任司隶校尉石鉴弹劾,受到解职处分。冤家路窄的是,石鉴任安西将军,杜预被启用为安西将军的军司,手下只有三百步兵,一百骑兵。进到长安后,杜预得到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的新任命,但仍然在石鉴的管辖之下。石鉴继续公报私仇,要杜预率先出击。杜预不肯,认为敌人是乘胜之师,士气正旺,马匹、粮草也充足,我军粮草不足,后勤运输困难,应该先大力运送储存粮草,等到明年春天时进攻。还总结了此时进攻“五不可、四不须”的理由。石鉴又弹劾杜预擅自装修城门官舍等罪,抓拿杜预,派御史槛车送回洛阳廷尉处论罪。杜预的妻子高陆公主是司马昭的妹妹,司马懿的二女儿,在“八议”免罪之列,司马炎自然不会认真追究,免去侯爵,成为一介布衣而已。最终石鉴还是没能平定叛乱。(石鉴个人品行不好还表现在虚报战功上,并且是连续两次虚报)
大军征伐不下,朝野震动。司马炎又命令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接替司马亮坐镇关中,指挥各部平乱。
双方交战一年多,秃发树机不但没被消灭,反而联合了氐、羌、匈奴等部落共同反晋,联军中北地郡(今陕西省耀县)匈奴人最为强悍,号称“北地胡”。各族群攻城略地,造成西北地区一片混乱。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秃发树机能联合北地胡攻打金城郡。凉州刺史牵弘(牵招的儿子)带兵迎击,也和胡烈一样有勇无谋,招致羌戎反叛,围攻牵弘于青山,(具体地点不明)牵弘兵败被杀。
司马炎任用胡烈、牵弘为边地刺史时遭到侍中、大将军陈骞的反对,陈骞劝谏司马炎说:“胡烈、牵弘二人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并非镇治边境的理想人选,如不另觅良将替换,必将成为国家的耻辱。愿陛下好好考虑。”司马炎没有采纳,事后想起就后悔不已。
牵弘被杀后,司马炎以苏愉(苏则的儿子)接替为凉州刺史。秃发树机能又攻打苏愉,在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打败苏愉。苏愉战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44:03 +0800 CST  
就在牵弘被杀这一年正月,并州的匈奴右贤王刘猛也发动叛乱,率部叛逃出塞。十一月,刘猛攻打并州,被并州刺史刘钦击败。晋国以尚书、光禄大夫何桢为监军,骁骑将军路蕃为先锋,以原大将军(司马昭)司马胡奋为监军、假节,驻军硁北为后援。
胡奋,字玄威,胡烈的哥哥,性格开朗,富有谋略,从小喜欢军事。早年在军中效力,司马懿征辽东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深受司马懿喜爱。后拜官校尉,出任徐州刺史,封爵夏阳子侯。诸葛诞叛乱时,任司马昭大将军司马,率所部擒杀诸葛诞。
路蕃、胡奋击败刘猛。刘猛退缩不前。第二年正月,胡奋诱使刘猛的左部帅李恪杀刘猛,投降晋军。并州匈奴之乱顺利平定。胡奋因功升为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又升任护军,加授散骑常侍。
而秃发树机能之乱已经六年,朝廷仍然不能平定,鲜卑势力由凉州金城郡西北向西发展。高昌以东的一些鲜卑部落也起兵响应,整个西北危在旦夕。司马炎认为秦凉之乱比(蜀)汉、吴的危害还大,非要用心腹重臣去才能平定,于是命贾充镇守关中,贾充不愿意去,才有了前面提到的荀勖建议贾充与司马炎联姻的事情,贾充因此得以留在朝中。
咸宁三年(公元277年)三月,司马炎以平虏护军文鸯都督凉、秦、雍三州,讨伐秃发树机能。
文鸯,(一名文俶),字次骞,小名阿鸯,文钦之子,以勇猛著称。文鸯此次征讨,战果辉煌,鲜卑等部落共有二十万人投降。文鸯也因此而名闻天下。(太康年间,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赴任前向司马炎辞行,司马炎不喜欢他,找了个理由将其免官。估计和文鸯在淮南毌丘俭之乱时冲击司马师军营,使得司马师病情加重而死的事情有关。惠帝时,文鸯被诸葛诞的外孙东安王司马繇诬告而遇害,并夷灭三族。死时五十五岁)
但文鸯仍然没能彻底平定秦凉之乱。仅过一年,秃发树机能就命部将若罗拔能进攻武威,斩杀凉州刺史杨欣。
杨欣也是一员勇将,以前是魏金城太守,后来跟随邓艾伐蜀,是最先抵达江油的部队,伐蜀功劳很大,所部获得朝廷分封的将领就达三十人。金城以西,不是杨欣所部的,没有一人受封。晋时为凉州刺史。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杨欣与当地羌戎族群发生矛盾,司马督马隆上书司马炎认为杨欣必败,结果真如所言。
杨欣被杀,仆射李憙请朝廷发重兵征讨,朝议竟然认为鲜卑不足以忧虑,司马炎也认同朝议。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3:44:43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8-04-24 16:23:54
支持楼主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4 16:49:57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8-04-25 07:07:00
早上好
-----------------------------
早上好。谢兄台问候。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5 10:43:59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8-04-25 07:53:56
[d:赞]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8-04-25 10:44:11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