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苏姓是当地世代望族大姓,苏则少年时就以品学皆优闻名,举孝廉、茂才,辟公府,都不去。起家即为酒泉太守,转安定太守、武都太守。
汉兴平年间,三辅地区战乱连绵,苏则到北地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省宁县西北))避难,客居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五里)依托于当地富绅师亮。师亮给他的待遇不是很好,苏则感叹发愤地说:“天下早晚会安定,到时我一定到这个地方来做郡守,整治这些人。”因为不满师亮的待遇,就和冯翊的名士吉茂等人隐居郡南太白山中,以书籍自娱。后来真的做了安定太守,师亮等人听说了都想逃走。苏则赶紧派人去解释,说那只是一时气话,不要当真。留住师亮等人后,苏则一直以礼相待。
曹操征张鲁时,路过其郡,召见苏则后,对苏则很是欣赏,就让他做军中向导。收服张鲁后,苏则安抚平定了下辩的氐人部落,打通了通往河西的道路,曹操任其为金城太守。
金城遭逢战乱后,人口十分稀少。苏则到任后,采取安抚政策,招引羌胡,给予牛羊,分粮与民。数月之间,流民纷纷回归,有数千家人户。苏则又立威,下达禁令,犯法必诛,守法必赏。亲自教导百姓耕种,当年就获得大丰收。归附者日益增多。李越在陇西造反,苏则率领羌胡兵攻打,李越立即请求归附。
平定河西后,曹丕亲笔写信给雍州刺史张既,询问苏则的事迹可不可以封侯,要求张既秘密回答。张既回信曹丕,极力夸赞苏则,认为应该封侯,才足以劝忠臣,励风俗。于是曹丕封苏则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
苏则为人刚直。疾恨邪恶,平生最仰慕西汉诤臣汲黯。曹丕后来召苏则入朝为侍中,与董昭同寮。苏则是当时少数心存汉室的人,董昭是曹操为公为王的主谋,苏则视其为佞臣。有次集会时,苏则与董昭坐一起,董昭年纪已大,可能是累了,就枕着苏则的膝盖休息,苏则直接把他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佞人之枕头。”可见他对董昭之鄙视。曹丕禅汉时,苏则和曹植知道后,都失声悲哭。曹丕听说曹植这件事,但没听说苏则的事情。曹丕在洛阳时谈起了这件事情,说:“我应天而禅,却听说有人为汉室而哭,为什么会这样呢?”苏则以为是问他,怒发冲冠,想和曹丕辩护论证。侍中傅巽在苏则旁边,赶忙掐了苏则一把,说:“不是说的你。”苏则才没说话。
曹丕喜欢打猎,苏则有次随行。谁知守护猎场的士兵大意了,没注意到关鹿的竹木圈松了,关在里面用来做诱饵的鹿全部跑了。曹丕大怒,将相关督吏士兵全部抓拿,准备杀头。苏则劝谏曹丕说:“我听说古代圣王不因为禽兽害人,如今陛下正要弘扬唐尧的德化,却因为打猎嬉戏而要杀这么多人,我以为不可,以死恳请陛下宽恕这些人!”曹丕说:“你真是个直臣啊。”于是赦免了那些督吏士兵。但却因此开始疏远苏则。
苏则在朝中做侍中时,正值魏国粮食缺乏的时期,百姓饥荒。曹丕却屡兴军事,营造宫室。苏则多次直言劝谏,引起曹丕反感。有次曹丕问苏则说:“你以前攻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后,燉煌曾经献过一颗直径一寸那么大的珍珠,现在还可以找他们要吗?”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德治国,德化流传到西域,就算不找他们要,他们也会进献。主动找他们要,就算得到了也不足珍贵。”曹丕听了无话可说。
从苏则这些言行来看,确实是个和汲黯一样的诤臣。帝王是从来不喜欢诤臣的。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将其外放到河东王曹霖的河东国为国相。上任途中,因病而亡,朝廷追谥其为刚侯。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5 16:30:06 +0800 CST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苏姓是当地世代望族大姓,苏则少年时就以品学皆优闻名,举孝廉、茂才,辟公府,都不去。起家即为酒泉太守,转安定太守、武都太守。
汉兴平年间,三辅地区战乱连绵,苏则到北地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省宁县西北))避难,客居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五里)依托于当地富绅师亮。师亮给他的待遇不是很好,苏则感叹发愤地说:“天下早晚会安定,到时我一定到这个地方来做郡守,整治这些人。”因为不满师亮的待遇,就和冯翊的名士吉茂等人隐居郡南太白山中,以书籍自娱。后来真的做了安定太守,师亮等人听说了都想逃走。苏则赶紧派人去解释,说那只是一时气话,不要当真。留住师亮等人后,苏则一直以礼相待。
曹操征张鲁时,路过其郡,召见苏则后,对苏则很是欣赏,就让他做军中向导。收服张鲁后,苏则安抚平定了下辩的氐人部落,打通了通往河西的道路,曹操任其为金城太守。
金城遭逢战乱后,人口十分稀少。苏则到任后,采取安抚政策,招引羌胡,给予牛羊,分粮与民。数月之间,流民纷纷回归,有数千家人户。苏则又立威,下达禁令,犯法必诛,守法必赏。亲自教导百姓耕种,当年就获得大丰收。归附者日益增多。李越在陇西造反,苏则率领羌胡兵攻打,李越立即请求归附。
平定河西后,曹丕亲笔写信给雍州刺史张既,询问苏则的事迹可不可以封侯,要求张既秘密回答。张既回信曹丕,极力夸赞苏则,认为应该封侯,才足以劝忠臣,励风俗。于是曹丕封苏则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
苏则为人刚直。疾恨邪恶,平生最仰慕西汉诤臣汲黯。曹丕后来召苏则入朝为侍中,与董昭同寮。苏则是当时少数心存汉室的人,董昭是曹操为公为王的主谋,苏则视其为佞臣。有次集会时,苏则与董昭坐一起,董昭年纪已大,可能是累了,就枕着苏则的膝盖休息,苏则直接把他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佞人之枕头。”可见他对董昭之鄙视。曹丕禅汉时,苏则和曹植知道后,都失声悲哭。曹丕听说曹植这件事,但没听说苏则的事情。曹丕在洛阳时谈起了这件事情,说:“我应天而禅,却听说有人为汉室而哭,为什么会这样呢?”苏则以为是问他,怒发冲冠,想和曹丕辩护论证。侍中傅巽在苏则旁边,赶忙掐了苏则一把,说:“不是说的你。”苏则才没说话。
曹丕喜欢打猎,苏则有次随行。谁知守护猎场的士兵大意了,没注意到关鹿的竹木圈松了,关在里面用来做诱饵的鹿全部跑了。曹丕大怒,将相关督吏士兵全部抓拿,准备杀头。苏则劝谏曹丕说:“我听说古代圣王不因为禽兽害人,如今陛下正要弘扬唐尧的德化,却因为打猎嬉戏而要杀这么多人,我以为不可,以死恳请陛下宽恕这些人!”曹丕说:“你真是个直臣啊。”于是赦免了那些督吏士兵。但却因此开始疏远苏则。
苏则在朝中做侍中时,正值魏国粮食缺乏的时期,百姓饥荒。曹丕却屡兴军事,营造宫室。苏则多次直言劝谏,引起曹丕反感。有次曹丕问苏则说:“你以前攻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后,燉煌曾经献过一颗直径一寸那么大的珍珠,现在还可以找他们要吗?”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德治国,德化流传到西域,就算不找他们要,他们也会进献。主动找他们要,就算得到了也不足珍贵。”曹丕听了无话可说。
从苏则这些言行来看,确实是个和汲黯一样的诤臣。帝王是从来不喜欢诤臣的。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丕将其外放到河东王曹霖的河东国为国相。上任途中,因病而亡,朝廷追谥其为刚侯。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5 16:30:42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26 07:11:11
继续支持兄台!周二的问候!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3:08:01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26 13:53:58
[d:赞]
-----------------------------
谢先生赞。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4:15:59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26 14:11:16
问候楼主,继续加油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4:16:23 +0800 CST  
河西地处边陲,汉胡杂居,民风剽悍,冲突不断。在东汉中后期,各式各样的反叛行为从来没有消停过。一直处于反叛、平叛、再反叛、再平叛的恶性循环中。苏则此次平定河西后,和平安宁的时光还没到一年,又有人反叛。此处多啰嗦几句,一并做个交代,请各位看官耐心观看。
曹丕禅汉登基后,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叛,扰乱河西。曹丕为此感到忧虑,认为只有雍州刺史张既才能平定凉州,就以张既代替邹岐为凉州刺史,带兵平叛。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西南)十六岁时在郡中做书佐,这是个小吏,相当于现在机关的初级文秘。出身寒门,但家世富有,长得一表人才,从下工于书法和公文写作。因是寒门出身,张既知道光靠自己努力是难以进入达官贵人之列的,就想了个办法,在办公室里存放了一些很好的刀笔和竹版牍,等郡中那些高级官员一时短缺或者忘记带了的时候,及时地送给这些人。以此引起了高官的关注,得到了提拔。(那时纸张还没普及,是奢侈品,大多数人还是使用刀笔刻字)
郡功曹游殷觉得张既是个奇人,就请张既到家里吃饭。张既答应了。游殷就先回家准备,十分隆重。等到张既来时,游殷妻子觉得太好笑了,对游殷说:“你昏头了啊?张德容这么大懵懂小孩,是什么异客啊!”游殷说:“你不要见怪,这个人是方伯之器。”(方伯,指太守、国相一类官员)
吃完饭后,游殷把儿子游楚托付给张既。张既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怎能受人以子相托?就不接受,游殷坚持。游殷在当地素有名望,张既无法推脱,就答应了。
游殷以前与司隶校尉胡轸(董卓部将,想杀吕布那个人)有矛盾,胡轸诬陷害死游殷。游殷死了一个多月后,胡轸得了个怪病,口中不停地说“伏罪,伏罪,游功曹带着鬼来了”,结果不治而死。关中人由此称赞游殷说:“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这有些小说家言了。游殷的儿子游楚,以后还会说到。
得到郡中高官的提携,张既先是举孝廉,曹操任司空时还征辟过他,没去。后来举茂才,出任新丰县(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令,政绩考核为三辅地区第一名。
张既真正崭露头角是在关中之乱时,受钟繇之命去劝说马腾派马超带兵帮助钟繇攻打高幹、郭援,迫使高幹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投降。(可参考第二十二章)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7:04:26 +0800 CST  
高幹再次反叛时,张晟率一万多土匪在河南崤山、渑池一带作乱,卫固、张琰等人河东,弘农等地起兵响应。曹操以张既为议郎,参钟繇军事,跟随钟繇平定叛乱。张既因功获封武始亭侯。
曹操征荆州时,担心西北发生叛乱,派张既去游说马腾,让其放弃兵权,入朝为官。张既成功完成了这一任务。
马超反叛,张既跟随曹操在华阴大破马超,西定关右。曹操任张既为京兆尹。曹操建立魏王国后,任张既为尚书,外放为雍州刺史。曹操还和张既开玩笑说:“让你回故乡任职,可以说是衣绣昼行了。”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曹操以此调侃张既。其实这是个很虚荣的行为,正常人的观点应该是穿锦绣衣服白天走路和晚上走路都一样,都是为了自己舒适,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
其后,张既在征张鲁、攻吴兰、讨宋建、平河西等诸多军事活动中都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在迁徙汉中、陇西、天水、南安、武都等地汉胡百姓充实长安、河北等地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苏则平定河西时,张既也出兵呼应,因功晋封为都乡侯。
此次为凉州刺史带兵平叛,曹丕给了张既临事专断不必先请示的特权,并派护军夏侯儒、(字俊林,夏侯尚从弟。初为鄢陵侯曹彰的骁骑司马)将军费曜等率兵为其后援。
张既到达金城后立即指挥部队渡黄河,此时后援部队还没到,大多数将领认为兵力太小,道路险阻,不能深入,张既认为道路虽然险阻,但胡人是乌合之众,没有智谋,不会据险设伏,现在武威危急,要加快速度赶过去。
渡过黄河后,有七千多胡人骑兵集结在鹯阴县(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北)黄河口堵截。张既扬言要从鹯阴经过,麻痹守军,然后悄悄迂回到且次,(今甘肃省古浪县北)从且次直抵武威。堵截的胡人惊叹张既为神,撤退至显美(今甘肃省永昌县东)驻扎。
张既占据武威后,费曜才率兵赶到,而夏侯儒等还没到达。张既准备对胡人发起进攻,又有将领反对,认为士兵疲惫,胡人众多,气势正旺,难与争锋。张既认为:“如今我军粮草短缺,应当去缴获胡人的粮草来补充。如果等到后军到来,胡人看见我军势力强大,就会退守深山,追击他们吧,道路险恶,士兵饥饿;撤军回去吧,他们又出来作乱,这样就始终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就是这个道理。”于是指挥部队进攻显美。
从鹯阴口撤退驻扎在显美的七千胡人骑兵,看见张既到来,安营扎寨,就想乘大风肆虐的时候放火烧张既的军营,张既的将士都担心害怕。张既用伏兵计对付胡人,挑选了三千精锐士兵在晚上悄悄设下埋伏圈。天亮后,派参军成公英(原韩遂亲信部将)率领一千骑兵去挑战,假装失败,引诱胡人追击,进入伏击圈,伏兵截断胡人后路,成公英回身迎战,首尾夹击,大破胡人,斩杀和俘虏胡人上万。
曹丕接到捷报,非常高兴,下诏褒奖,认为此功不光是打败了胡人,还使得河西安宁,解除了帝国的西顾之忧。改封张既为西乡侯,增加食邑二百户,加上前面的共有四百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7:05:21 +0800 CST  
不久,酒泉郡苏衡和羌人部落酋长邻戴、丁令匈奴人一起率一万多骑兵造反。张既和后期赶到的夏侯儒带兵平乱,苏衡和邻戴等全部投降。张既就上疏曹丕,请求和夏侯儒一起在此处修建左城,(今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库区内)构筑障碍要塞,设置烽火台、修建粮仓等,作为防备胡人侵袭的一座城池。
张既修守备战的行为,有效地震慑了西羌人,二万多大小部落纷纷投降。眼看西部快安定下来了,谁知道西平麹氏里又有人造反了。
这次造反的是麴光,时间在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麴光带人杀郡守而反。这次诸将都要进击了,张既却不同意,认为:“只有麴光等少数人造反,郡里的人未必会全体跟随。如果兴兵讨伐,郡里的官吏和羌胡百姓一定会说朝廷不分是非,反而全都反对我们,这是为虎添翼。麴光等人想以羌胡为援,我们先离间他与羌胡的关系,然后重金悬赏抓拿他。这样可以不战而定。”于是张既叫人四处张贴布告,声明凡是被麴光诱导或胁迫的人一律原谅其罪过,不予追究。凡是能杀了麴光并将其首级送来的,一律加以封赏。布告发出没多久,麴光的部下就送来了麴光的人头,果然不战而定。
张既死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魏明帝追谥其为肃侯。儿子张辑继承。张辑的女儿为魏齐王曹芳之皇后。此时司马师专权,张辑时任光禄大夫,妻子向氏被封为安城乡君。后张辑于中书令李丰合谋诛杀司马师,被杀。后面还会讲到。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7:06:03 +0800 CST  
西平麴氏,确实是个奇葩的家族,不断的有人造反。曹丕死了,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刚登基,太和元年(公元227年)西平麴氏又造反了。这次造反的叫麹英,杀临羌县令和西都县长而反,被镇西将军郝昭剿灭,麴英被杀。
麴氏家族不断造反的行为引起了魏明帝的注意,为防止再叛,干脆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将西平麴氏大部分迁往金城郡榆中。其中一支离开西平后直接迁徙到东莱黄县定居,恢复原来的鞠姓,也算是叶落归根。这就是《姓苑》中所说“鞠氏出东莱”的由来。
大多数人对驰骋中原战场的三国将领比较熟悉,情有独钟,而对守边将领却忽略不计,几乎不知。这个现象让人遗憾。戍边将领在抵御外族,保护中原上功莫大焉。像张既、苏则、卫觊、庞淯、毋丘兴、梁习等将领牧守,其文治武功丝毫不亚于中原的文武官员,不应该被埋没。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6 17:06:28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27 08:10:21
周三的问候,继续支持兄台!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09:08:10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27 12:31:09
楼主辛苦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13:02:43 +0800 CST  
扯远了,还是回头说曹丕是怎样禅汉的吧。
这年十月,曹丕还在炫耀武力的途中,到达曲蠡。(颍川郡颍阴县内,今河南省许昌市内)献帝命侍郎卫觊作禅代诏书,派使持节行御史大夫事太常张音奉皇帝玺绶前往曹丕所在地献给曹丕。曹丕心里再急再想此时也不敢接,还得按住性子按古礼三辞三让,张音来回折腾了三次,从当月十二日到二十九日,用时十二天,曹丕才接受了皇帝玺绶。(有记载说曹丕叫人向曹操的女儿,献帝皇后要皇帝玺绶,曹皇后不给,后来没办法,就把玺绶扔到地板上,痛哭流涕地说:“上天不会保佑你们的!”这基本上是小说家言,现在还有些专家信以为真四处讲述)
曹丕在曲蠡的繁阳亭外修筑了一个禅让坛,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公卿、列侯、将军、匈奴单于、四方游牧族群数万人出席。曹丕升坛,魏相国华歆跪着从张音手里接过皇帝玺绶,进献给曹丕。曹丕接受玺绶,下坛举行燎礼。祭祀天地、五岳、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四渎)发布祭文,也相当于即位宣言。仪式举办完毕,曹丕感叹地说:“舜、禹禅让的事迹,我现在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啊!”
曹丕禅汉,改年号为黄初,意思是代表土德的黄色的魏替代代表火德的红色的汉的开端。(真拗口,像说绕口令一样)大赦天下。
追尊曹嵩为太皇帝,这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太监皇帝。曹操为武皇帝。尊卞王后为曰皇太后。赐天下男子一级爵位,对其他人的升迁赏赐则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差别。
对献帝和汉室宗亲的处理是,封献帝为山阳公,以山阳(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一万户为食邑,都浊鹿城。(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可以到京都祭祀祖先;封献帝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其他的汉汉诸侯王全部降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也就是在山阳国内保留了名义上的汉室。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17:11:46 +0800 CST  
魏青龙二年 (公元234年)三月,献帝去世,嫡长孙刘康继承为第二任山阳公。西晋太康六年(公元285年)去世,儿子刘瑾袭位。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去世。儿子刘秋袭位,死于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五胡之乱。至此国灭,存世89年。
但山阳公的支脉却留存了下来,并在日本开枝散叶。据日本《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即原田族谱)记载,山阳公刘协玄孙刘阿知在刘秋袭爵为山阳公时,率领儿子刘都贺、舅舅赵与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东渡日本,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公元298年)九月五日到达日本,成为刘姓在日本的始祖,并被后世尊称为“阿知王”。
刘阿知到达日本后,日本第15代天皇应神赐其号为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今日本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
刘阿知的儿子刘都贺被称为都贺王。到16代天皇仁德60年(公元372年),阿知的后裔被赐姓“坂上”,21代天皇雄略16年(471年),阿知的后裔又改赐姓为“大藏”。
刘阿知的曾孙东汉直掬和35、37代女天皇皇极结婚,生有坂上、大藏、内藏三子。
第61代天皇朱雀时代(930--946年),阿知王后裔、汉高祖刘邦第45代孙大藏春实官任征西将军,在日本九州原田筑城。朱雀天皇天庆三年(940年)5月初三,被赏赐锦御旗、皇族纹章、军配。自大藏春实之后,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
居住在原田的刘氏后裔正式以原田为姓,至今已传衍到刘邦的第93代。原田家族在日本九州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注明自己是刘邦的后裔,而且按照传统的礼节到太公庙对刘邦等刘姓远祖进行定期祭祀。1988年原田先生率其家人专程从日本来中国为其祖先刘邦、刘彻祭陵。
坂上家族后裔有坂上、丹波等诸姓。大藏家族后裔有原田、秋月、高桥、波多江、江上等诸家姓氏。其中原田、秋月、高桥家族曾为城主(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内藏家族负责朝廷内事务,成为内务省名称来源。丹波家族掌控日本皇家医药机构千年之久,成为垄断日本医学最高地位的大家族。
刘阿知、刘都贺的后裔人口数量庞大,所衍生出的姓氏太多,共47个,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研究一下。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说》中指出:“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在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文化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金、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制品,都为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17:12:38 +0800 CST  
曹丕对行政机构也进行了调整,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农为大司农。对郡国县邑也做了许多调整改动。看仔细了,这里面没有丞相了,曹丕又恢复了三公制度,取消了潜在的相权分离甚至削弱皇权的隐患。
为笼络匈奴,曹丕授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给诸侯王才能使用的青盖车、乘舆、宝剑、玉玦。
曹丕的四友自然会得到异于常人的升迁赏赐。曹丕为王时,司马懿由丞相军司马转为丞相长史,封津亭侯。丞相长史是丞相的大管家,类似于丞相办公厅主任,掌管丞相府所有事务并参与丞相军政大事决策的商议。司马懿成为曹丕最为信任的外臣。曹丕称帝后,又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陈群本是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后,为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称帝后,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升尚书令,封颖乡侯。
这二人在曹丕一朝备受信任与器重,不断加官进爵,直至最后成为曹丕的托孤大臣。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17:13:49 +0800 CST  
吴质被曹操赶出洛阳后,先后担任过朝歌县令和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令,一直与曹丕保持书信来往,互相怀念过去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倾诉思念之情。吴质的信中还不断暗示想回到曹丕身边的想法,但当时曹丕无力将其调回。曹丕称帝后,立即任吴质为北中郎将,回洛阳朝见。曹丕非常高兴吴质能回到自己身边,吴质到洛阳家中后,曹丕不断派人前来问候,还下诏给吴质配将军仪仗队,封列侯,使持节都督幽州、并州诸军事。后又升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整个黄河以北的军事,成为封疆大吏。当时崔琰的从弟崔林做幽州刺史,正在吴质手下。崔林出自清河崔氏,本身也很正直,从不巴结吴质。涿郡太守王雄曾经对崔林的别驾说:“吴中郎将是皇上的亲信,国家贵臣。现在统管河北,各州郡没有不去巴结的,你们刺史却不去,如果吴中郎将以边塞不修的罪名杀你,他能保护你吗?”别驾把这话转告给了崔林,崔林说:“幽州刺史对我来说算个啥啊?我脱离这个官职,就像脱鞋一样,怎么可能连累你呢?幽州与夷狄接壤,应该以温和平静的方法来治理,如果扰乱他们就会逼他们生出叛逆之心,使国家有北方之忧,我只是为此才留在这里而已。”但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巴结吴质被降为河间太守。(一说是尚书令桓阶认为崔林不适合任尚书,才将其迁任河间太守,但此说不可信,因崔林是从尚书转任的幽州刺史,并非直接任的河间太守)从此也可想见吴质的人品和为人。(不过绝大多数官员都喜欢溜须拍马之人)
曹丕曾经召集吴质和曹休等人一起聚会,不知曹丕是不是对当年刘桢平视甄夫人被曹操罚作劳役,还连带了吴质一事耿耿于怀,想补偿一下吴质,此时甄夫人已被赐死,就把郭夫人叫出来坐在那,叫吴质抬起头来仔细地看,可见曹丕对吴质之宠信。吴质仗着和曹丕的亲密关系,嚣张跋扈,目中无人。黄初五年(公元226年)吴质到京师朝见,曹丕下诏让上将军曹真、中领军朱铄等人一起到吴质家里聚会。曹真是个胖子,朱铄是个瘦子。吴质喝高兴了,叫戏子进来演戏,类似于今天的即兴表演小品,专门嘲讽胖子和瘦子。曹真是宗室显贵,耻见被戏子这样嘲笑,勃然大怒地对吴质说:“你想把我当作你的部下将领那样对待吗?”在座的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估计也是喝多了,在那里起哄,说:“吴将军想让上将军自认胖子,就该自任瘦子。”曹真听了更生气,当场拔刀而出,圆瞪双眼说:“这些戏子敢如此轻佻,我杀了你们。”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按说吴质应该给曹真道歉服软,化解此事,没想到吴质居然敢和曹真对着干,也按剑在手,直呼曹真的字说:“曹子丹,你不是砧板上的肉,我吴质吞你不摇喉咙,嚼你不摇牙齿,你还敢仗势欺人啊?”这话说得太奇怪了,究竟谁仗势欺人啊?曹真是宗室,上将军,自己就是势,你吴质不过就是个官吏,你才需要有势可仗啊。朱铄见事情闹大了,就起身来做和事佬,说:“陛下让我们和你欢聚的,何必弄成这个样子啊!”朱铄是好意,也给了吴质一个台阶下来,谁知吴质并不领情。古时宴饮是席地而坐,朱铄起身时,其他的将领也纷纷起身,场景一下子有些混乱了。吴质一见,回头大声喝叱朱铄说:“朱铄,你竟然敢起身引起混乱!”吴质这样一吼,其他将领只好回到自己位子上坐下。朱铄本来也是被嘲讽的一方,没有发火已经算忍气吞声了,他本来就是个急性子,这时终于忍不住了,回到坐位上拔出剑来朝着地上一通乱斩,发泄气愤之情。宴会不欢而散。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7 17:14:29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28 06:43:45
兄台早上好,周四的问候!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8 14:26:48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28 12:53:45
签到
-----------------------------
谢谢捧场。此二字妙,甚合吾心,足矣。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8 14:28:59 +0800 CST  
这帖子冷清得像现在的天气一样,一点也不好玩。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8 14:32:36 +0800 CST  
吴质如此张狂,一定会付出代价的。曹丕死后,吴质失去了靠山,伤心欲绝。曹睿对吴质的飞扬跋扈也有所耳闻,对吴质有所猜疑。刚被孙权称帝登基后任命为侍中、右领军的胡综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伪造了吴质向吴国投降的三条文书,广为散发,加重了曹睿对吴质的猜疑,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将吴质召回任侍中,剥夺了他的兵权。吴质转而极力在魏明帝面前吹捧司马懿,贬低陈群,但没有皇帝的庇护,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回归旧时荣光。
此时朝廷已经实行九品中正制,吴质因为少年时受到家乡人的轻视,一直没有给他士人的名头,以至于在九品中正制中得不到乡品而影响仕途,心里耿耿于怀,跑去对同乡司徒董昭说:“我要回到家乡得到乡品。”按规定,吴质要回到家乡去重新获得乡品的话,董昭也只能回到家乡去重新获得乡品,董昭自然不愿意,说:“你还是算了吧,我都八十岁了,不能这么老了还因为你的原因跟你一起回到家乡去。”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8 22:01:33 +0800 CST  
失去庇护,失去权势,失去乡品,吴质郁郁寡欢而死。因为其生前依仗曹丕的青睐而肆意妄为,作威作福,死后被魏明帝谥为丑侯,(怙威肆行曰丑)真是名实相副啊!吴质的儿子吴应一直为父亲鸣冤叫屈,一直到司马师立曹髦为帝后的正元年间(公元254-255年)才得到纠正,改为威侯。(强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信正曰威)这个改变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不光是平反,完全颠倒了过来,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人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里面有猫腻。此时是司马师专权,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是魏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与与曹真之女魏德阳乡主的女儿,因为这个特殊关系,司马懿对她特别忌惮,担心她会阻碍自己的夺权之路,就在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将她毒死了。夏侯徽死后,司马懿为司马师娶吴质的女儿为妻,当时吴质任北中郎将,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吴质是司马师的岳父,女婿当然会为岳父翻案。这不光是亲情关系,也有政治关系,顶着个丑侯的岳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多少会影响声誉。这也是吴质吹捧司马懿,贬低陈群的原因,亲家自然是要互相帮衬的。
朱铄因为资料缺失,详细情况无从得知,从上面那次聚会看是任中领军。中领军,是曹操为丞相时所开设,执掌禁卫,非亲信不能担任。地位如同高级将军,可以开府,下设长史、司马。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8 22:02:07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