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三国述评

不光是王室成员中有可能做出不利于曹丕的事情,军队中也有可能出现异动。曹操死后,天下危惧,扬威将军臧霸派往跟随曹操西征的军队和青州兵认为天下从此将发生大乱,全部擅自离开洛阳,并且不是悄悄地溜走,而是大张旗鼓大摇大摆地走了。有人建议贾逵发兵追讨,但贾逵认为曹操刚死,继承人还未即位,不宜追讨,只能安抚。于是发布命令给沿线郡县,为臧霸所部和青州兵提供粮草。贾逵此时哪里还敢大动干戈,引发更大的混乱,唯一能做的就是稳定局面,为曹丕顺利继位争取时间。如果此时曹丕就在洛阳,已经即位,像臧霸和青州兵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一定会被追究。事实上曹丕继位后就开始着手清理臧霸,祸根就是此时埋下的。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7:02 +0800 CST  
曹丕能够成为魏王太子,曹操法定继承人的道路可谓一波三折波谲云诡,不亚于今天任何一部勾心斗角的宫廷剧。
曹操有25个儿子,卞夫人所生的有4个: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卞夫人是曹操中平年间辞官退隐樵县老家时纳的妾,其所生的儿子本来是庶出,不具备继承曹操的资格,但由于正室丁夫人被曹操所废,卞夫人为继室,后来又成为王后,其儿子就变成嫡子,拥有了合法继承权。丁夫人所养的曹操另一个妾刘氏所生的曹操的长子曹昂又死于征张绣之时,因此,曹丕就有了嫡长子的身份,成为最有资格继承曹操的人。
拥有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是一回事,能不能够顺利继承又是另外一回事。家天下体制下,合法继承人能否最终继位关键还是要看先王的个人决定,而曹操在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曹冲死时曹操还冲来安慰自己的曹丕发火,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言下之意有传位给曹冲的意思,其实这更多的是受悲伤情绪的影响,冲口而出的气话。曹冲固然聪明可爱,但还太小,还不知道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样子。曹丕后来说,如果曹冲不死,也轮不到我来继承的话也只是故作姿态。至于曹操说想把位子传给郭嘉的话更不可信,顶多是曹操做给群臣看的一种姿态而已。
与曹丕争夺继承权的是曹植。有记载说曹彰问贾逵曹操玺绶何在的原因是想将玺绶交给曹植,是为曹植争取的。但这个记载不大可信,有学者认为是写史人为加重曹彰、曹植阴谋夺嫡的罪孽而编造出来的,以此为曹丕谋害曹彰、曹植张目。不管这个事情的真假,起码写史人能这样写,也说明没把曹彰看做是夺嫡之人,夺嫡之人还是曹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8 17:18:33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19 07:14:26
兄台早上好,前来支持
-----------------------------
谢兄台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2:46:15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19 12:53:16
楼主辛苦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2:55:28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19 16:54:18
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0:40 +0800 CST  
曹丕,字子桓,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生于谯。曹植,字子建,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生于东武阳。二人均为卞夫人所生,相差五岁。二人经历相似,从小都读书习武,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经历过战争胜败,见识过战争残酷,目睹过百姓艰辛。曹丕还有过死里逃生的经历,十岁时跟曹操征张绣,被张绣打败,幸亏曹丕八岁时就善于骑射,骑马逃脱。
但二人的性格差异很大,史书中没有二人性格的描述,只能从其日常行为和所擅长的事情来归纳推断。曹丕心思缜密,功于心计,善于克制,敢于冒险。(喜欢打猎就是冒险性格的表现)曹植则豪放不羁,胸无城府,率性而为,疏于防范。一个内敛,一个外向。二人所擅长的文风最能体现其性格特征。曹丕长于文学评论,是个理论家。理论家几乎等同于阴谋家。曹植则长于诗赋,是个文学家,并且是个想象力异常丰富的文学家,这类文人很难成为一个政治家。在下认为,曹植的失败主要是其性格造成的,典型的性格悲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植被封为平原侯。(三年后,改封临淄侯)曹丕不封侯的原因是因为按照规矩,嫡长子要继承父亲的爵位,也就是说,曹丕此时已经是理论上的继承人。夺嫡之争就应该从此时算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4:49 +0800 CST  
曹操也是个文学家,喜欢文学,对擅长诗歌辞赋的曹植宠爱有加。曹植十几岁就很会写文章,曹操看过他写的一些文章后,不相信是他写的,就问他是不是请人代笔,曹植回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我为啥要情人代写?您要不信的话可以面试。”曹操还真面试了他一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铜雀台建成,曹操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作赋。众人之中,只有曹植一挥而就,完成《登台赋》,第一个交卷。此事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以至于对曹植寄予厚望。
曹操喜欢曹植还有个原因,就是曹植为人简约、平易近人、不尚华丽的性情与曹操十分相似。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征孙权时,留曹植守邺,并以自己二十三岁作顿丘令就有所作为的经历敦敦嘱咐此时也二十三岁的曹植也要有所作为。
古时习俗,帝王亲征,留太子守都城为监国。曹操留曹植是个信号,最起码透露出曹操还没决定谁是最终的继承人,意味着曹丕的地位并不牢固。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封为魏王太子,仍然是理论上的法定继承人。之所以这样说,还是因为曹操此时还没最后下定决心,还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犹豫,曹植几次都差点取代曹丕成为继承人。
此年以后,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争夺得越来越激烈。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5:31 +0800 CST  
下面讲述夺嫡过程。
先来看看曹丕、曹植的夺嫡团队吧。
曹丕团队主要由四人组成: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四人并称“四友”。
司马懿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为太子中庶子,看起来进入曹丕的圈子太晚,其实不然,司马懿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被曹操逼出来入仕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和曹丕游处,两个人之间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司马懿进入太子府后,每次有大事相商,就会献出奇计良谋,得到曹丕的信任和重用。这些大事中,应该包含有对付曹植夺嫡的事情,可惜没有明确记载,不敢妄谈。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名门之后,祖父陈寔为著名党人,父亲陈纪官至大鸿胪,叔父陈谌,也是名士。连一向目中无人的孔融也主动和陈群父子结交。刘备作豫州刺史时,陈群曾为豫州别驾,奉劝刘备不要放弃豫州,到徐州去接陶谦的徐州牧,刘备不听,果然失败。曹操破吕布后,在吕布军中的陈群父子归附曹操,从此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成为三朝元老。陈群最大的贡献是制订了《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朱铄,字彦才。沛国谯人,曹丕同乡。此人资料不多,生平事迹不详,只知其是个瘦子,性子很急。
上面三人由于资料记载不详,不知道他们在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争中具体做了什么事情,出了什么主意,唯一可以肯定一点的就是他们是一个团队,一定是做过事情,出过主意的。
吴质则不一样了,做过许多事,也出过许多主意,如果不是有“四友”的记载,就真的会觉得曹丕的智囊就只有吴质一个。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6:14 +0800 CST  
吴质,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人,出身寒微,不为乡人喜欢,一直到后来位高权重了,乡人还是不喜欢、不敬重他。一个人不喜欢他,也许是那个人有偏见,一乡的人都不喜欢,说明是这个人有问题;一时的不喜欢,也许有误会,长期不喜欢,说明没误会。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吴质不是个善茬,人品有问题。从后来的表现来看,吴质确实是个小人。
在家乡混不下去,吴质就到邺城邺漂,由于其才学通博,被爱惜人才的曹操辟入幕府,混迹于曹操儿子之中寻找靠山。早些时候曹操的继承人未定,吴质还能和曹操的几个儿子保持均衡的友谊,等到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后,吴质就一门心思地巴结曹丕,曹植给他写了封信,(即《与吴季重书》)看似在回忆纪念两个的友情,实则是极尽辛辣地讽刺、挖苦、鄙视吴质。吴质回了封信,(即答《东阿王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碍于曹植的身份,吴质不敢公开与曹植对骂,只能以含蓄的口吻对曹植的攻击作了回应,虽然隐晦,但却不示弱,也表达了对曹植的轻视。这是两人的绝交书,从此再没有书信往来。吴质一直怀恨在心,曹丕继位后,不断地打击迫害曹植,里面都可以看到吴质的影子。
曹植团队主要由丁仪、丁廙和杨修组成。有好事者为了对应曹丕的“四友”也编排了一个曹植的“四友”来对应,增加的那个人叫邯郸淳。邯郸淳确实在夺嫡之争中在曹操面前说过曹植的好话,但他并不是曹植核心团队中的人,所以,这个“四友”是不存在的。就像不能因为崔琰说过曹丕的好话就将崔琰纳入曹丕夺嫡团队一样。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7:00 +0800 CST  
丁仪、丁廙是兄弟俩,都是汉建安初年司隶校尉丁冲的儿子。丁冲,字幼阳,和曹操是同乡,沛国樵县人。年轻时就与曹操有交往,前面曾经讲过,丁冲在曹操入洛阳挟献帝的过程中立下功劳,被曹操从黄门侍郎提升为司隶校尉,算是报答吧。可惜丁冲不久就喝酒烂肠而死。
丁冲死后,曹操对丁仪、丁廙还是挺照顾。丁仪,字正礼,有才学,有名气,但有残疾,瞎了只眼。曹操曾想将女儿清河公主许配给丁仪,曹丕以丁仪有眼疾为名,劝曹操把清河公主嫁给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懋,曹操同意了。后来曹操辟丁仪为西曹掾,见识了丁仪的才华和能力,曹操大为惋惜,说:“丁仪确实是难得的才俊,就算两只眼睛都瞎了,我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瞎了一只?曹丕坏了我女儿的婚姻大事呀!”丁仪知道此事后,十分痛恨曹丕,下死力帮助曹植夺嫡,把政治斗争变成了个人恩怨。
丁廙,字敬礼,最初也在曹操幕府,建安早期出任黄门侍郎,借着在曹操身边工作的便利,经常在曹操面前赞扬曹植,对曹操立嫡施加影响。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19 17:28:58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20 06:13:27
支持佳作,兄台早上好
-----------------------------
谢兄台捧场。兄台起得真早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4:25:45 +0800 CST  
@老顽童1290 2017-12-20 12:26:32
哈哈,我看楼主也长于文学评论,是个理论家。
-----------------------------
谢谢捧场。在下也成阴谋家了,好,哈哈,谢先生谬奖。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4:26:43 +0800 CST  
@东征提督李如松 2017-12-20 15:49:44
支持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6:23:17 +0800 CST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其家族也是以儒学传家的四世三公,和汝南袁氏一样,所不同的是,汝南袁氏是习《孟氏易》,华阴杨氏是习《欧阳尚书》。杨修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为曹操丞相仓曹属主簿时,曹操的内外军国大事杨修都参与其中,所经手的事情都能让曹操满意,曹操对他十分信任和重视,以至包括曹丕在内的曹操的儿子和其他大臣都争相和他结交,向他示好。
其实杨修并不想掺和到曹氏兄弟夺嫡中,他和曹植是因为文才、性情相似而趣味相投、惺惺相惜,卷入夺嫡之争一是身不由己,二是曹植的挟持,他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他自己深知这一点,所以在临死前对朋友说:“我本来就知道会死在这件事情上,没想到拖到这么晚。”言下之意就是受曹植连累。
邯郸淳,(一作邯郸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一作正礼)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其实他只是书法家,汉末避乱荆州,曹操喜爱书法,占领荆州后就将邯郸淳带回邺城。
因为邯郸淳得到曹操的喜爱,曹丕、曹植就争先恐后地请求曹操将邯郸淳分派到自己府中任职,当时曹操正偏爱曹植,就将其指派给了曹植。
邯郸淳进见曹植时,曹植恭敬地请他入坐,先不和他交谈。当时是夏天,酷热难当,曹植叫人打水洗澡,洗完后还在身上敷上爽身粉一类的东西,然后披头散发,裸体跳胡、跳丸、(也叫弄丸,现代杂技里仍然有这个项目,就是将多个物体抛在空中用手不停地接抛,使其不掉落)击剑,表演完后,又朗诵俳优小说数千句,完毕后问邯郸淳:“邯郸生觉得怎么样?”(邯郸生相当于邯郸先生的意思)说完才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整理好仪容,和邯郸淳一起从古到今、天南海北、文章辞赋、贤圣名臣、文事武略等方方面面一顿海侃,一直说到晚上。其他陪坐的人都不敢说话,因为都说不过他。曹植的表现,确实有曹操不羁性情崇尚本性的风格。这顿海侃,让邯郸淳对曹植佩服得五体投地,把曹植称为“天人”。从此后就经常在曹操面前为曹植美言,引起曹丕的不满。
不过邯郸淳毕竟只是一个书法家,其影响力并不大,从事后曹丕对曹植团队骨干人员的清理中也可以证实,邯郸淳并没受到什么惩罚。曹丕称帝后,还任命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
邯郸淳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编撰了《笑林》三卷。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集,有些笑话还流传至今。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6:38:43 +0800 CST  
介绍完团队情况,再来看看双方都做过一些什么事情吧。
曹操有次出征,曹丕和临淄侯曹植(曹植于建安十九年改封临淄侯,此事就应在十九年以后)一起在大道旁为曹操送行。曹植大力称颂曹操的功德,慷慨激昂,出口成章,在场的人都惊叹曹植的文采,曹操也非常高兴。曹丕在旁边怅然若失。吴质悄悄对耳语道:“大王走时,你痛哭流涕就行了。”等到欢送仪式结束,曹操挥师上路时,曹丕扑通跪地,痛哭流涕地拜送曹操。曹操和其他人都一阵伤感。于是大家就认为曹植辞采华而不实,但诚心不如曹丕。
吴质一句话让曹丕转败为胜,可见其人心智之机敏。如果吴质一直留在曹丕身边,为曹丕出谋划策,也许曹丕早就被定为真正的继承人了。可是曹丕自己做了件不检点的事情,牵连到吴质。有次曹丕和一批文人聚会,也许是玩得太高兴了,曹丕一时冲动,就叫甄夫人出来与这些人相见。其他人见甄夫人出来了,赶紧伏首埋头。只有此时为丞相掾属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直挺挺地坐着,平视甄夫人。这是个大不敬的罪过,不知道是甄夫人国色天香太过迷人,还是刘桢文人不羁礼节的性情太过狂放。更为不妙的是曹操知道了这件事。曹操对几个儿子的言行举止时刻关注,应该是派了人在几个儿子府中身边监视。帝王监视儿子行为的举动是正常的,许多帝王都这么做,特别是对继承人的监视。这件事就是曹操派去监视的人回来告诉曹操的。曹操大怒,立即抓拿刘桢交有司定罪。有司认为是大不恭,死罪。曹操怜惜刘桢之才,改为劳役。在座的吴质也受到牵连,被外放为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内)县令。曹丕很奇葩,总喜欢做这种事情,当了皇帝后还是如此,有次和曹休、吴质聚会,也是把郭皇后叫出来相见。此时没有曹操的管束,曹丕更加放肆,居然叫吴质抬起头来仔细瞧看郭皇后。真心不知道曹丕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心理动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6:39:17 +0800 CST  
吴质不在身边,曹丕明显不能适应,特别是当时夺嫡之争处于关键时期,所以一有事情,曹丕就秘密召见吴质。古时郡县官员没朝廷明令是不能私自进入都城的。曹丕就让人把吴质藏在竹筐里用车拉进府中。此事被杨修知道了,告诉了曹操,但杨修并没有开筐查验,抓住证据。曹丕有些害怕了,吴质安慰曹丕说:“怕什么?明天你用绢放在竹筐里拉进来,杨修一定又要去告状,这次必定要来查验,查验出来不是我,他们反而会承担罪责。”结果果然如此,曹操从此开始怀疑杨修。
曹丕靠着吴质的机敏,两次都顺利地转危为安,但并不说明曹植一方就从来没有赢过。
各位看官还记得崔琰之死吧?由于崔琰是唯一一个在朝堂上公开谈论立嫡,并明确表示支持曹丕的人,曹植一方不能让崔琰的行为影响到其他大臣,特别是影响到曹操,必欲除之而后快。丁仪秘密派人监视崔琰,并将崔琰的言行添油加醋地汇报给曹操,成功除掉了崔琰。
崔琰死后,同样是支持曹丕的好友毛玠为其鸣冤,也遭到丁仪的迫害,被曹操捉拿下狱。钟繇、桓阶、和洽等人极力相救才幸免于死,被免职回家。
曹植团队分工明确,丁仪负责清除大臣中的异己,丁廙负责在曹操面前扬植抑丕,杨修则负责辅佐曹植应付曹操。(这个分工是在下从这几人的行为上总结出来的)
丁廙曾经在曹操面前大肆赞美曹植,说曹植天性仁孝,聪明智达,博学渊识,文章绝伦,天下的贤才君子,不论老幼都愿意跟从曹植,甚至为之而死。这是上天种在魏国的福气,让魏国永远享受,无穷无尽。曹操此时也喜欢曹植,说:“我喜欢曹植,打算立他为嗣,你觉得怎样?”丁廙先还是声明这是国家大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说的。但接下来就迎合,也是怂恿曹操说:“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您现在发出了明达的指令,吐出永远安宁的话,可谓上应天命,下合人心,得之于须臾,垂之于万世。”说得曹操深信不疑。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6:39:52 +0800 CST  
杨修对曹操的性格和处理政务的程序比较了解,又参与各项军国大事的磋商,基本可以掌握曹操每天主要的议事日程和活动安排,每次要到曹植那里去时,就预先写好应答材料,吩咐手下按次序呈交给曹操。曹操最初并没有觉得异常,次数多了,曹操就觉得有些奇怪了,怎么我的问题才提出来,他就叫人把意见建议呈交上来了,这也太快了吧,就去查问,才知道是杨修作弊,对杨修的看法就有些转变了。(另外一种说法是杨修写好答案叫手下依次呈报,谁知道风吹乱了次序,手下的人拿错了,被曹操发现破绽,事情败露)
曹操也经常出难题考验曹丕、曹植。有次曹操叫他们分别从邺城不同的城门出城,同时下令守城门的士兵不准他们出城,看他们怎么应对。曹丕见出不了城就回去了。杨修则告诉曹植,如果守门士兵阻止你出城的话,你可以身受王命之名杀了他们。曹植果然就杀了守门士兵而出。这件事情后来成了杨修勾结诸侯的罪状。但在下以为从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杨修的指教是正确的,为了完成王命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其实守城士兵也可以服从王命为名杀了曹植,但他们不敢。曹操的行为本来就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看双方谁更有勇气。
双方团队在比拼,主角也在角力。曹丕想方设法地讨好曹操喜欢的妃嫔,让她们在曹操面前替自己美言。赵王曹幹的养母王夫人就在此事中帮了曹丕不少的忙。曹丕的夫人郭氏在曹丕夺嫡中也出了不少力。曹植则努力地在曹操面前表现自己的文采,博取曹操的好感和信赖。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0 16:41:24 +0800 CST  
@年昔逸尘 2017-12-21 07:38:11
早上好
-----------------------------
谢兄台。早上好。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1 09:24:52 +0800 CST  
@zpzdp 2017-12-21 09:42:51
先生大作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三国述评,忠于史实,史料丰富,有自己的想法,又能跳出《演义》的影响,远高于本论坛其他相关述评。希望先生坚持到底,一定会写出在历史述评占有一席之地的佳作!
-----------------------------
谢先生夸奖。大作不敢当,个人的学习心得而已,力求真实,不曲解历史,不误导看官,能对各位爱好者有所帮助就好。有先生及各位看官的支持,一定坚持下去。谢谢先生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1 11:52:56 +0800 CST  
@西楼看花v 2017-12-21 11:59:09
支持佳作o(* ̄︶ ̄*)o
-----------------------------
谢谢捧场
楼主 ty_阿铭850  发布于 2017-12-21 12:40:00 +0800 CST  

楼主:ty_阿铭850

字数:690748

发表时间:2017-07-12 01:27:2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23 20:09:29 +0800 CST

评论数:30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