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发2件良渚有一眼的,图片网上随便找的,一般交易价格,就那

我来发2件良渚有一眼的,图片网上随便找的,一般交易价格,就那么小的,10万。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16:16:00 +0800 CST  
简单说下良渚用料,老是谈小梅岭玉没意思,只能代表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良渚。良渚文化,核心的王城,辐射出去的环太湖流域,早中晚期各种料,好的差的都有。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18:19:00 +0800 CST  
对于良渚鸡骨白,大体有两种:一种很薄的一层鸡骨白夹带黄或者绿开窗表壳,有玻璃光;还一种整体或局部受沁蚀非常重,感觉已经不是软玉的感觉,基本是没有玻璃光,相较第一种价值要低不少。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20:31:00 +0800 CST  
有记载的,良渚玉器在清就被当地农民疯狂盗挖了,古董商把良渚叫“安溪土”和“双桥土”,前者其实就是今天的良渚余杭王城圈附近,后者就位于桐乡海宁遗址群。而且那时候安溪土卖的就比双桥土的贵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22:04:00 +0800 CST  
那么今天我们还在想捡漏一件真良渚,真的是有难度的,其实以前当地老农民自己都叫良渚玉器为“南土”,没有当破烂卖的,民国送上海去卖给洋鬼子是常事。
包括瑶山也是当地村民自己盗挖出来的事…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22:09:00 +0800 CST  
同时清就开始大量仿制良渚了,台北故宫已公布的故宫旧藏玉琮至少10件,乾隆爷自诩“内府最多,不可屈指数”,又是题诗又是做笔筒,最后现在考证下来可能为良渚的为8件,囊括了良渚早中晚各时期玉琮。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22:31:00 +0800 CST  
未免误会字面意思,我贴第二种鸡骨白的馆藏照,前面可能语文差,没写清楚,大家勿怪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09 23:43:00 +0800 CST  
靠,原本想谈工痕的,手机一抹没了…
我说下结论算了,根据考古挖掘,专业微痕研究,对照到代良渚肉眼或10到20倍观察,简单的有(棉麻绳)线切割,(石片竹片)片切割,(竹管)管钻,(石)实心钻,(燧石)阴刻线,(竹片或其他植物纤维片)打磨。市场上工痕看到有违以上结论的,不说红牌,黄牌肯定要发的。具体怎么看,活学活用,不是师傅和嫡传徒弟的没人讲。
比如一件琮,当中管钻,神徽减地浮雕,射口切割,阴线刻痕,眼部打洼,拿出去要卖正常价全部要交代清楚。
为什么?良渚不像其他文化现象,而是已建王城,可能已有一神宗教,有专门的玉器作坊,可能有统一的制式做样,甚至可能已是统一集中的分派赠予流转。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0:18:00 +0800 CST  
别争了,您认为史前文化有砣就用砣理解好了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1:09:00 +0800 CST  
还是这件。准确的看法,阴刻线有片状器和刃状器相结合的方法去刻,古人也要节省力气的,不是说非要拿个石片一路刻到底才行的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1:19:00 +0800 CST  
燧石这个话题大家关心挺多的,我还是那句话,所列几个遗址的出土燧石加工器,我所报的几个浙江文物局考古队成员去问。至于初步的操作实验,其实很早很早就有人做过,包括考古队内。然后非浙江系统的,比较出名的台湾的陈启贤,具体发表的哪篇稿子俺也忘了,要回去翻资料告诉大家。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2:59:00 +0800 CST  
说到自己论点了,开始怀疑出土器和考古成果,研究过程,平时振振有词,这类师友我交流不了,别来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3:24:00 +0800 CST  
我也补充不足,应该把解玉沙放在工痕里也说下,开料切割,长条阴线成胚,打磨是离不开解玉沙的,这种我以为是常识所以遗漏,和大家道声歉意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3:44:00 +0800 CST  
要讨论我们继续好好谈论。就良渚阴线细分有好几种,一种是片状器加解玉沙,常用到平整密度好,长条的阴线。另一种锐利的刃部直接反复刮蹭而成,常用在类似玉琮重眼纹这类圆弧阴刻线或者较短的阴刻线,就像我下图的,这种就是不用解玉沙直接琢磨的。如果在显微镜上去观察沟底,璧会发现他和砣具所遗留的解玉沙痕迹的不同,是错落高差不平,有凹有凸的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4:48:00 +0800 CST  
至良渚晚期,神纹已经简易为符号化,其中以琮为代表,但俺觉得在工艺上好似有一种退化,再没有繁琐的纹饰,精美的刻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规整,刻板,而且在用料应该是非常紧张,特别是高节琮什么料都能用。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5:43:00 +0800 CST  
好了,这个贴我不写新东西了,良渚说实话国内外研究的非常系统了,为什么价高因为研究的越来越透彻清晰,对到代的要求越来越高。类似于鸡骨白,黄瓜皮,飘状白沁,应力裂,灰皮,那层似膜的玻璃光,精仿全部可以仿出来,所以在今天如果真的有一件良渚到代器是很幸福的。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6:08:00 +0800 CST  
直接给实验论文结果(图1),论文自己去找,也在论文集公开出版过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0 17:44:00 +0800 CST  
师友们都起那么早
上面一个朋友想到古人治玉刻画打稿,这个想法应该讲是正确的,因为战汉的谷纹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民间的,馆藏的很多半成品玉器确实是有打样痕迹,一般是使用似细砣一样的工具来完成这个工序。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1 09:10:00 +0800 CST  
那么我们继续讨论关于史前,准确来讲良渚玉器画样的的事,治玉肯定要打样的,已推测的良渚工序如图所示,他们是怎么推测的,我们只说打样这倒工序。肯定还是要实证,巧的是正好90年代在遗址采集到一件残玉琮,大家一起看看怎么回事,看图说话,看图所留痕迹是否是玉匠所留痕迹,用的什么工具?如当时已有砣具,为何打样所留痕迹是如此状况?值得深思。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1 09:15:00 +0800 CST  
砣的出现认定时间,学术的民间的争论太多了,我不想多做争论,但是争论砣的意义是什么,学术上的或许要研究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等现象。民间的我们是要分辨新老真伪,那么从做伪的角度看,良渚玉器是做老砣工难还是本帖所写的燧石,石核手工琢刻难?显而易见是前者。因为我们肉眼观察到的觉得良渚诸多器物很多痕迹非常类似于砣所留痕迹。主要是经常有一种U字型阴线痕迹,至于怎么看,各家看,没啥好争的,说白了一般玩家能看懂工和壳包浆一致,非化学所造就行了,说那么多做甚,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了。

楼主 619062  发布于 2018-09-11 09:37:00 +0800 CST  

楼主:619062

字数:2189

发表时间:2018-09-10 00: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9 23:51:04 +0800 CST

评论数:47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