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久远前的江湖”,小偶剧部分梗概

中原的高层对此并无任何的反省,因为当时魔与敌人的想法是不会作为决策的依据的。唯一一个对这种现象做出批判的角色却是金小开。他的十恶不赦的过往就不累述了,但他行事的依据却是这样的:叶小钗曾杀人无数,却能得英雄的名号,就因为他参与了几件好事。在金小开的眼中,他认为只要日后做出在世人眼中沽名钓誉的事,那他现在所有的恶行都可以得到宽恕,所以他做尽恶事,只要日后以权势堵上世人的嘴,他认为就可以继续逍遥。


狂刀日斩三千、秦假仙不择手段,在他的眼里从来没有什么瑕不掩瑜,武林道上的人的评价,在他看来就是喜欢谁就捧谁,甚至只要喜欢就可以擅自美化他们所有的恶行。他放弃自省,就干脆恶事做绝,活的痛快。
至此烽火录做了许许多多作品不能匹敌的事情:他们用反面教材第一次直接揭露了这套剧集当时最大的矛盾:判断人事的标准本来该是对事不对人,但人们却对人不对事,用舆论的风向去确定事情的性质,是非不分。
而这种现状又加大了对年轻人的叛逆,导致了更进一步的恶化。
而素还真的回答是:我与你同样。
金小开又不傻,他知道自己差素还真很多很多,他当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其实这句话很好解。
人们并不喜欢金小开,因为他作恶多端。
但同样的,人们也不喜欢素还真,因为他做的事情不合大众的胃口。
人们喜欢看快意恩仇,他非权衡利弊;人们喜欢无脑地打赢敌人,他非要谨慎评估对手;人们喜欢胜者为王,他非要师出有名;人们喜欢打脸爽文,他非要留人余地;人们喜欢男人三妻四妾,他非要一心一意……
人们光是因为一句不喜欢,就可以否定所有,哪怕他所有的决定都是理性,都可以被各种形式曲解然后大肆加以辱骂。我所提不过冰山一角,然而稍微带点脑,也能判断的出,他坚持的这些都是成事的必须条件。
人们如果不喜欢一个人,不管这个人做的多么正确,依旧会给他各种罪名,没什么原则,也不会问他的理由,这点跟金小开的立场确实是一样的。
只是以金小开之口说这些话,毕竟说服力不足,他逆伦拜师杀师拖棚死作奸犯科太多,别说是他,以一页书在中原的 战功,就是名士君子说他不是也要遭非议。


而魔魁作为(可能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技巧性BOSS,则用事实证实了中原的判事标准荒谬。这类技巧性BOSS特点如下:只能以特定方法杀除,除此以外任何的武力堆砌也没有效果。如果正道想要除掉魔魁,必须获得“正确的方法”。
剧集在这段时间的重点有二:魔魁决定生杀有其自己原则;掌握杀死魔魁方法的一方,是魔界正统皇室玄都。
然而,鉴于当年正道将魔视为邪道,并不重视魔界的意见,也不认为可以与魔魁做出平等的协议,就出现了“不想谈,也打不过”的尴尬境地。这个剧情,以极端不可调和矛盾第一次正面地指出,矫枉过正的做法对中原的局势有多么严重的恶劣影响。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0 13:28:00 +0800 CST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原集体的过错我不打算只指责几个人,但中原的正道要行正道,他们首先就要弄清楚几个决定性的概念。
魔真正是邪吗?如果不是,魔界到底又是在剧集里有怎样一种地位。
玄都为抗魔魁,不惜请出被囚于九蟠山的龙阁梭罗假扮地位低下的一花香去卧底魔魁身边,并为了胜利许诺给梭罗下一任的皇位,而他也孤注一掷,不惜以性命为赌潜入卧薪尝胆。
随着剧集的展开,魔魁当年被七重冥王陷害的前因后果也一一浮出水面,而魔界内部不同派系也分为左右,左派坚决铲除魔魁,右派则支持魔魁。更有不属任何一派的仲裁组织“非法庭”,本来决定重审魔魁一案,但渐渐此案进度缓慢,各项调查任务不断被压制,这样一来魔魁被真正陷害的理由就明朗了——魔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帝国,皇位本有玄都金魔所持,但历代金魔都孱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镇压魔界,魔魁的出现则让玄都有了危机意识,他们认为魔魁是有可能改朝换代的,如此一来,陷害魔魁其实是由玄都默许的。
自魔魁倒台后七重冥王上位,他除了构陷他人也无本事,魔界的分支魔域也四分五裂,遂有霹雳劫时期的祸乱。
其实说白了,魔界就是顶着“魔”字的规模大到无法有效整合管理的组织了,除了生得奇形怪状,就是一般成员都有超能力。


这样看来,人跟魔确实没什么差别:有好的,有坏的,磊落的总被卑鄙无耻的陷害;有才能的也总是树大招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德有才的都被陷害到一身泥污,小人们再落一块石头,显得他们自己高风亮节。人世就这样颠倒了是非。


如果要将魔定义为邪,那岂不是等于承认“毁灭全人类”才是正道。
在玄都看来,魔魁的威胁远超中原正道,他们不介意跟人合作提供助力铲除魔魁。于是在这个节骨眼又出现了诡异的状况:素还真人在服刑期间,服刑地点就是办公地点,那魔界的说话就更直白了“就他不歧视我们当然就找他合作了”。
再简单点,他对。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0 13:44:00 +0800 CST  




日常跟系统的相爱相杀。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3:00 +0800 CST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这说明最初的一页书不管做事看起来多么正确先知先觉,但他根本就不关心他人的感情世界,对于多人的悲惨不觉得同情,制定计划不近人情,只要他胜利,人们就丝毫不去追究这种行事风格到底有没有问题、而问题又出在了哪里,反而一味去美化错误的思路,说这是大公无私。
问题真正出在一页书吗?他真的是一个不近人情冷血到底的生命吗?
剧集用圣珠设定解答了一页书的状况到底是问题出在了哪里。圣珠是九大奇人修行一部分,因狂人早年四处屠戮,他们就每人贡献一部分修行来改造狂人,圣珠入体后,狂人果然性情变化,之后为了彻底杜绝恶性,他进入灭境修行,但最初一页书没有达到巅峰,所以他在灭境之初也以暴制暴,打下“邪心魔佛”的称号。从圣珠改造奚东城的剧情可以看来:圣珠对于本性具有绝对压制的效果,而一旦离体,如果本人不真心做出反省,不懂自身行为对错,那么本性、行为依旧。
这种设定可以看做对现实社会教育体制的一种影射:传统的教育对人的思想教育都停留在知识灌输,书本上写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培养出来的人参照着条条框框去做,然而这种没有辩证关系的讲解、没有实践经验的学员,最终的结果就是背会了一堆的大道理,在实际行道时错漏百出。
圣珠就像是千年大道理的总汇,又具有绝对的压制本性的固有性质,在一页书过往的行为里,没有过自我的反思,圣珠更阻断了他对于不同生命个例的情感体悟,其结果就是越战问题越多,但一页书的武功卓绝,从他出道到魔魁复生剧中的日期已经过了十几年,这十几年的时间他就算意识形态有巨大矛盾都可以赢到最后。
到魔魁作为技巧性BOSS横行苦境中原,武力堆砌无用,意识形态的问题本来该暴露,但世人又判这件事的过错在素还真头上,中原抱着对异族的歧视、对自己同胞的残忍作战,丝毫不肯反省,以至于劫难重重。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5:00 +0800 CST  
这部分剧情写的很好啊,很绝啊。至少反应出来了三个问题:
1、集体不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断,只是会做出世人偏好的结论。而验证对错,只需看代入实际中到底结果是好是坏。


2、代入实践中即使有问题,群众不一定能从问题中总结到症结到底在哪,但如果他们总结错了,就像头痛吃止泻药,无济于事。


3、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有这种特质的人都只不过是实践远远少于他们的知识,没有办法分断知识的具体应用环境。未必就是他们存心捣乱。


既然如此,有圣珠的剧情反而解释了早年一页书的冷血:他并不是一个无情的人,这一切是有理由的,而这个理由并不是他自己蓄意造成的,当他发觉事情真相之后,也没有刻意寻回全部的圣珠,而是更积极地去体悟人情世故,以实践认定什么是对错,并择善固执。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6:00 +0800 CST  
那就怪九大奇人当年以圣珠改造一页书咯?
我提醒诸位观众,国人有一个巨大误区#认定如果有悲剧一定是谁不好认为打死他就对了#,其实整体的悲剧往往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所有人都选择了自己已知范畴内最佳的选项,但却造成了最悲惨的后果。没谁有错,结果就是不如每一个人的意。这件事当然不怪九大奇人,所以自然也不怪一页书,其余人就更无辜了,他们没犯什么错,却要承担失败、死亡、离别、背黑锅的惨痛。
这种苦难,一般被剧集称呼为“天意”,而真正的本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交互影响中必然会暴露出来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没有到时之前是呈现隐性的,时间到了,其造成的负面后果会分布在每一个人身上,即便独善其身的人,也没有避过的可能性。单独责备个人,或是铲除个人,无法解除这种大环境里的负面效应。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6:00 +0800 CST  
当年的编剧有没有给出,如何应对这种悲苦呢?
有啊,海鲸岛一败后为保其余人素还真又投降了,为了不让士气低落他干脆换了个身份跑去当丐帮的副帮主,趁此机会又明面投靠东瀛暗地里把黑榜端了。
解决事情的方法往往很简单,但又十分艰难,在面对巨大的仿佛不可逾越的困难时,其实真正的解决之道是不浪费一分一秒,不去分心思在对不起自己的人身上,坚持地去靠近自己最初定下的理想。这种行为的难点在于:绝大多数的人无**服对现实的愤懑,无法忍下心底的意不平,也无法再保持理智。
世间能成功者往往寥寥无几,就是这个缘由,没必要去要求所有人都在遭遇苦难之后还能保持平常心,这只是一个选项,结果就只有两个:要么超越苦难,保持自我;要么被苦难超越,面目全非。


那这里就有个问题了:迷失了自我的一页书,成了狂人,他该何去何从?
后来他向魔魁传道,但要先治疗魔魁,于是就在全天下的反对声中,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做法;随着弟子不断规劝,他开始反思性命是多么珍贵,自己放弃了以杀传道,放弃了以暴制暴,也相当于自己否决了过去的意识形态。
至此中原才在一片混沌中摸索出了前行的方向,不从一开始去预设敌人,而是从实际问题的根源找寻解除灾厄的方法。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7:00 +0800 CST  
魔界的龙阁梭罗登基后,立刻鸟尽弓藏铲除异己,对立下汗马功劳的裨善百般逼杀,还与魔界源头的圣地圣母断绝关系,自立紫府,却因为不听劝告无视血统缺陷成亲而早衰,更因引入当年被圣母放逐的三思台而被篡位囚禁。龙阁梭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禁让人唏嘘。
东瀛的第一次发兵中原遇到了魔魁,后来第二次入侵中原遇上了异度魔界,作为一个正常人很难理解他们来中原到底干嘛。
魔界动乱,东瀛也根本无力吞并中原,为啥他们都争先恐后来送死呢?
随着东瀛文昭的现世,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其实这两个势力很多地方并不相似,他们的根源却一样。这两个势力本土都是军阀割据状态,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于是双方都选择了对外发兵来转移内部注意力,借此获得更多的支持,回避自身本来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事实却不那么理想,苦境中原太难啃了,而且环境也太过复杂,初期的优势又会**危机意识,到最后面对骑虎难下、进无路退无门的尴尬境地。一般侵略苦境的外敌都很难逃全灭的下场。
所以后世正道对外来侵略者一般都是找出他们自身的矛盾,引爆矛盾来避免两国交战,至于你问如果没有呢?这咋可能呢——没病跟内斗,没事谁来苦境找虐。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7:00 +0800 CST  
然而黑榜与魔界都算完结了,苦境仍然没有太平,主张将狂人导回正途的耶摩天与汗青编因对海殇君评价不同正式对立,但海殇君的供奉只是一个导火索。中原无大事时,总有那么几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跳出来抢功。如果你要我评剧集系列最贱的组织,那毫无疑问就是汗青编啊,这个组织贱得自上而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说不是因为里面没有优秀的人才,而是像诸如驭武公等门徒忠义节孝的好人在汗青编里永远无法出头,后来都死于内部倾轧。汗青编的画风就是这样的:不管有仇没仇只要你比我出风头就要死。
于是汗青编就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坑骗了狂人去杀了必杀组的诸位,那可是当年苦境唯一直接针对黑榜的豪杰啊。这样倒行逆施当然有人站出来骂他们了,那个人就是莫召奴。莫召奴当年的画风是这样的:虽然长着一张画里才有的美男子脸但是怼起人来相当鬼畜,骂人虽然不带脏字却字字见血,而且一向有什么说什么。他正面对抗汗青编,后者丝毫不做反省仍然以名门正派自居,又绑架素续缘抽筋要素还真去打莫召奴。主事帅轻侯做的就更绝了:他觊觎秋水宴主多年心血·集合各家剑招的秘籍《王者之路》对其百般迫害,舞造论被逼至装疯才躲过一劫。汗青编的其他恶行作死的事就不一一提了,后舞造论、龙眼佛、素还真、莫召奴就结拜对抗汗青编了。
虽然三教旧脉跟后世三教比,恶劣不少,但跟汗青编一比,又像是小天使了。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0:58:00 +0800 CST  
可惜当时中原的敌人不止汗青编,东瀛一直都是军阀割据,为讨回能名正言顺统和各地的文昭,鬼祭大军压境,西方又有大汗帝国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就要玩一次放风筝打发:预先取之必先予之,当时以文昭为赌注,虽然结果是失败,但决斗同时,也让东瀛武士中魔界的特殊病症。而文昭回到东瀛,却掀起了一股剿灭鬼祭的混战,最后由真田龙政亲到中原接回文昭此事才算了结。
大汗方面,经过调查发现,大汗帝国内部皇储虽有斗争,但大汗子民对中原无恶意,也无意东进,一直想要侵略中原的是帝国背后的四飞天,国师阻止四飞天不成反被杀,而帝国也因皇储的斗争渐渐衰落。随着剧集的展开,四飞天其实是佛门蘅佛子门下,至于蘅佛子就更邪了。他为了九本真经什么都做。
你们这群臭不要脸的白道,当年中原的脸都快被你们丢尽了。反倒是魔界出了一个公正爱好和平的不世贤王天魔,他不但主张与中原和平相处,不以对外战争统和魔界,为了阻止魔界内斗,也开启了大封印,不惜封印了他自己。魔界自大封印以后,再有好斗者也不足以毁天灭地,然而魔界始终缺一位强有力的人物统和人力物力,数百年来才有如此混乱。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2:00 +0800 CST  
所谓正道,做法就是看谁对帮谁。蘅佛子出自佛门,地位极高;梦中人出身汗青编,但他们杀人越货,狼狈为奸;天魔为了维护魔界的稳定,提出和平的提议,却遭魔界好斗份子魑魔的排挤,孰是孰非,一看便知,这个时候的江湖,再也没有魔就该杀,名门就该得到尊敬的说法了。而魑魔、梦中人、蘅佛子既然都集中注意在九本真经之争,那正道就全面投入九本真经之争,来借此转移这些狠毒之人去迫害别人。这与去年古原争霸如出一辙。
至此,正道初步确立了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做事的原则是从道不从众,作战目标是保护更多,而不是杀戮更多;不去歧视种族,也不擅自假想敌人,那么多的失败与教训,那么多的失误与遗憾,而这时的江湖终于彻底改变了。其实霹雳可以说自创世狂人之后的自我反省,才奠定了中庸的正道,这之后的剧集本来才是最为出色的。只是关于最好的剧情在观众中一向先入为主,没有定论。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6:00 +0800 CST  
在这样一部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里,为何而争斗在死亡面前看似虚无缥缈,但在成百上千死亡**你的精神之后,就越发的重要起来。一个团体不可能凭空虚的价值观独立,一场作战不能在逆天时地利人和情况下胜利,但如果他的作战理念不正确,对敌人的判断不准确,即使天时地利人和全中,最多也只能得到一半的胜利。
这么多,这么多的牺牲,这么多的遗憾,只是在提醒我们:在这个看似荒谬的世界里,一定有更好的办法,不要惰于找寻将责任推诿在某个人,或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定式思维里,不要试图将遗憾变得理所当然化。
不管多少年,多少岁月,现实的世界里,遗憾就是遗憾,这些不足都是催促着人类进化、试图去探索更佳的方案的直接原因,至于人想过的更好的念头又需要什么理由呢。


至此剧情梗概仅仅到《江湖血路》为止,不是接下来的剧集不好,恰恰是足够好,但我要去考试,临考试之前剧集我一点也不能碰,如果回来的时候看见有人出下半部分就太好了。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7:00 +0800 CST  
以前我觉得不该把旧剧打出来,因为牵扯的事情太严肃,后来想想有人几十年前都敢这么写我有什么不敢打出来,反正旧剧就在那,是不是这么回事,你们自己去看就行了。十几年前的剧既然如此有深度到底是什么让今天的剧退化成这样,很难让人相信今天的剧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的。
我可以理解官方为了生存而做出种种忍耐的改革与让步,但有一些让步已经足以造成你们自身的危机了。
目前观众群,不仅仅限于本系列剧,而是所有文艺作品通用一个原则:读者都认为自己喜爱的角色才是构成自己喜爱的理由,这与“看人不看势”的环境如出一辙,以至于他们要求编剧总要出符合自己审美的角色。
如果听从读者这个建议,那么任何一家的作品都将要遭受巨大的失败。
观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病患,他们遭受着“饥渴于追剧追文”的病痛,却从来不知道病因在哪里;他们沉迷于自己心仪的爱豆,却从来不真正知道,到底喜欢爱豆哪里!如果勉强按照病人的提案去治疗,治不好他们就会告你们庸医。
对于任何一家的作品而言,好的角色往往是表面现象,真正成就角色高度的是好的故事格局。如果没有好格局,角色的设定再绝最后往往不尽人意,只是故事格局的好坏读者根本就察觉不出来,甚至完全不去注意这一项。而往往观众要求的“要重点待我的爱豆”的真正含义是,要在关键格局上将他们喜欢的角色放在最关键位置。
那都是后话了,现状是,目前绝大多数的作品连好的格局都出不来。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8:00 +0800 CST  
编剧组也就根据观众的表面留言,至少分为两类创作思路:一类“时势造英雄”专心制作好的格局,对哪一个人物并不特意留手,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去让角色在具体的位置发挥;而第二类“英雄造时势”编剧为了让角色看来出众,特意为角色制造了某一种局面,将故事中的人事物围绕着主要角色展开,后种写法发展到极致,就是爽文跟玛丽苏。
目前主流剧集的编写方法都是二者混合,没有哪家职业编剧敢单纯用一种模式。假设以五为每个角色在剧中给人的印象:一类方法每一个角色可能都不出众,就是角色数量每人只得3分,剧本整体效果X3,而二类做法只有主角能达到5,其余角色全部都将是1,剧本整体给人的印象分是5+(X-1)
只要一部剧不是只有两个人,那毫无疑问一类作品肯定碾压二类写法,但目前主流的写法仍然是二类。
这么说是因为,想要一个故事逻辑性几乎无死角、又精彩又能完整照应到观众的疲劳时间达到张弛有度,其实是需要高度完成度的,大部分剧集都会因为赞助商花式的商业理由而破坏这种整体性,无商业没文化,商业与剧集的本身的艺术价值正在进行一场拉锯战。
然而根据公式,其实没有艺术打底的商业也很难进行下去,低评分的剧集很难打开观众群,每年进入市场的电视剧数量有限,观众会投入精力去看的剧一共也就那么几部,如今商业剧的重点无非就是虏获观众的注意力,越多的注意力越好。而不管什么种类的商业行为都会造成观众在剧集本身的集中度下降。
这是目前最暴利的对立统一命题了。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9:00 +0800 CST  
这个命题的要求是,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求利益最大化点。也就是多少按照剧集自身的特性,多少向市场屈服。
要求出一个标准答案是不可能的,这样说不是因为评价剧好坏的不可能性,因为剧集的走红(高收益)跟剧集本身的质量没啥关系。如果某一年内好剧云集,那么一部剧本质量很高她也命中注定无出头之日,因为还有更好的。
假如某一年烂剧如云,那么一部烂得跌破下限的剧也可以走红。
而最长出现的是:某一年好剧与烂剧共存,那这个时候,一部剧要走红的因素其实就很玄。简单说就是成为这一段时间内的“少数”。
如果有同类型作品,有多少部,就会造成这几部剧均分该类型剧观众。而一类型剧集可吸引的观众群固定(因绝大部分观众只对固定类型剧集有偏好)。赞助商可能无法准确分析出,一部剧究竟是因为本身质量硬还是有特殊的市场原因造成的红极一时,但趋利性会导致他们跟风上一最红种类的剧本。
我不敢说哪种会成功,假如是因剧本质量硬,那么模仿会有少量收益(因观众的疲劳度增加),但假如是一部烂剧因为市场特殊原因导致其成少数派而获得人气,那么下一年模仿者投资方会遭遇严重的亏损,但这无所谓,毕竟他们还是创造了工作机会。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09:00 +0800 CST  
奇怪的是,烂剧一旦走红,各大编剧会竞相模仿,不在乎下一年烂剧扎堆。因为模仿一个肤浅的剧本很容易,但要做到严谨却同比之下难的太多,不但是写作的人、从表演角度,高质量的剧也很难再现,那么对于制片方就会产生这样的判断“去做一部烂剧没有任何损失,不做却难以维生”,一旦各家集体陷入这种思维,很难再有人打破固定式。
某种程度上这跟抄袭成风有类似:对于作者来说,一旦原创有被抄袭的风险,而抄袭者只需要面对两种风险,一种是抄成功得利被起诉,此时他们获得的利益将可承担赔偿;一者是抄了也没出名,这样也不会有人起诉他们,对于作者来说,原创有着被打击自尊的风险,而抄袭的风险在正负抵消之后仍有收益。
如果市场规则里没有鼓励好的、原创的作品,那么市场就会自然而然地陷入恶性风气之中,这是铁则。
于是目前主流的剧集就陷入了这样的“迷醉”的“怪圈”:因剧本深度不够天价片酬的偶像(通常被称为鲜花鲜肉)主演,情节推进不能设定来凑,如果想不出就套路来凑,如果连套路都想不出来只好段子来凑了。
我不敢说这种现象不能走下去,毕竟韩剧的傻白甜都曾横行了那么多年。那么霹雳的剧集是不是也可以套用目前主流市场的运营方式改写木偶剧?
答案是:绝对不成。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10:00 +0800 CST  
电视剧用演员,而木偶剧用的是偶。
这有什么问题,这问题大了!如果观众在剧情本身的投入度低到某一个值,依照目前偶的精致程度,很有可能有部分人对偶恐惧(我就不幸是这部分的)。
剧集是2000+而且还在持续,目前主流的写剧方式是以角色的恩怨情仇以及人物关系支撑情节,但这个主流方式其实并不适合霹雳本身。这部剧集长达上千,不到一年时间,绝大部分观众就会对人物关系感到疲倦,即使编剧如何努力,他们的技艺如何高超,设置了怎样的悬念,观众的好奇心会渐渐下降。猎奇的走向并不完全能吸引全部的注意力,仅仅是这样,全然不够。
造成这种危机的不是别人,不是市场外部性条件,而是在于其本身特质。
在过往的来信里经常可以看见有人问起已经在剧集里有直接答案的疑问,这代表着即使看过剧集的人时常无法从剧集有效提取情报,哪怕这个情报是该观众自身投入了十成的精力去关注的疑问。
海量的角色造成的信息碎片化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严重掣肘了观众对剧集的评价。这要求整个编剧团乃至你们的公关部门,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个更深刻更易学习的评价体系来给角色下定论,而这种事情绝不可以落在观众手里,包括我在内。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11:00 +0800 CST  
《九轮燎原》听说反响不是很好,呵呵……该如何解释呢。如果说论正史程度《三国志》高于《三国演义》,但还是看演义的人多,理由无非就是演义更好看。而大体上来说,各家的历史演义都有意识地设定了主要的正面人物,适当美化历史人物,让权力斗争演变为一个光辉团体建立秩序的传奇过程。这是国战类基础布局法,而九轮燎原档就公然逆了这一定律。
其实演义类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他们美化了历史人物,而是在于,他们在斗争的基础上,表达了自身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寄托,往往是主流观念。何谓主流?那就是,拥有各式各样理念的观众在某一些事情上有惊人的共识,这种共识往往是这一类命题的主流价值观。
十个人中至少会有八个希望看见惩恶扬善,所有人都愿意看见沉冤得雪,而国战类,至少会有一半的人希望看见有人结束乱世,建立秩序。
不要试图放弃一半以上的人的支持来书写一部剧,从商业角度讲,这不科学。
嗯?你叫我别那么市侩?好啊,《罗生门》就是公然毁三观,结果这部书好归好却对日本文学界造成百年以上的负面影响。就艺术的角度来说,也不会有人喜欢毁三观的剧出头的。放弃一半以上人的心愿,不能算是艺术,顶多算是投机取巧
《九轮燎原》还说不上是毁三观,但九轮天毕竟选择了侵略者姿态出场,完全写明九轮历史、一个不慎就会被审核机构认为你们在给侵略者洗白,“洗白恶人”是绝不可能被广电放过的理由,这步棋下得太险了。而九轮燎原最被诟病的地方,在于最关键核心的久战成疲,被“玉神衣”设定取代。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14:00 +0800 CST  
历来剧集都有设定,但设定的节点往往把握的极为巧妙——比如集境是别境,但是关于体制从不假设定,这并不是当时做不到,而是在这种反应一个组织、勾勒一境的风格时必要的提炼。这些特征提炼自现实,往往三言两语就可准确地勾勒出组织的形态、运营模式、分工,轻松地就能让读者把握到一个组织的特点,即使只出三两个偶,观众仍然可以投入集中力且确信这是一个由千军万马组成的有背景的组织。这样的提炼需要对现实有体会,对庞大的团体有精准地观察,在化简时,提炼出的也是最代表性的特点。
而近十年来的剧,绝大多数组织,叫出角色分立两旁,即使编剧声称这是一个组织,但在观众的意识里并没有承认你们声称的“事实”,格局也从集团对立不得不降级为心理战,这种情况偶尔有改善,却也只有昙花一现。
但这都不是决定性的危机。
部分角色在决策时,尤其是反派,在做决策时往往不做出最理智决策。早年剧集反派角色做计时,往往遵循以下原则——
1利己为最优先
2如果不能利己以减少损失为最优先
3如果对敌我双方都有利,以减少与敌人差距为最优先
但是十年来大概是依赖特效依赖操偶甚至是别的外部性条件,有部分角色做决策没有任何依据,往往这个时候观众的出戏率最高。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20:00 +0800 CST  
自《末世录》以来,剧集加入了许许多多颇天马行空的要素,外星人吸血鬼或是人造人,这不是问题,也许你们认为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但问题的核心恰恰相反:想象力一点都不重要,脑洞谁不能写?能够写出丰富设定本身深厚背景同时也兼顾情节流畅性,顺利将设定与情节有机融合刻画了人物,才算是加深了设定本身,这是职业编剧与外行决定性差距,不可替代。无扎实的写作基础,背景设定不可能完全完整化;无背景没格局,也谈不上刻画人物,但即使有设定有故事,也不一定能刻画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能兼顾三者,其实难如登天,就以这一点评判编剧,其实他们的实力本来毋庸置疑,实力已经算是中上。只是糅合的元素越多,如要进行有机结合延续故事,那么要投入的精力就越大,每周又是两小时更新,官方现在可能不需要新编剧,需要的是一个顶级的工程师替你们做规划,以及一个职业顾问去替他们做出无漏洞的格局,解放只能做文学堆砌的部分编剧才能与脑力。并且我个人也认为,可以试着去做一下问卷,看观众是不是很在意每周减少一小时的更新,如果答案是不,就试着每周一更来争取剧本质量。

楼主 skyNif  发布于 2017-08-21 21:20:00 +0800 CST  

楼主:skyNif

字数:40195

发表时间:2017-08-17 06: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12 16:18:02 +0800 CST

评论数:2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