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大全

湖州
陈为当地第一大姓
东林陈氏,自简肃公恪以大廷尉起家,五世俱以名宦祀其邑,以‘五世其昌’自誉。该家族创办 了‘东林陈氏族塾’。不仅培养出众多陈氏进士、举人,且培养了异姓状元韩敬、蔡启僔2人,孙在丰、沈树 本榜眼2人,方从哲、朱国桢宰辅2人。时有“吴兴第一家法”之称。近代辛亥革命家陈英士亦是东林陈氏的 后裔。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陈氏家族
陈:仅次于王姓,遍布各乡镇。报福镇统里、孝丰镇新村村和竹根前村车里自然村的陈姓,早于明初即定居。杭垓镇桐坑陈姓,原籍湖北随州,于清光绪六年(1880)迁来。梅溪镇石龙陈姓,祖籍河南永川,约于清同治末由平阳县迁来。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6:44:00 +0800 CST  
衢州
陈为当地第六大姓
开化陈氏
大龙陈氏。宋淳化年间,陈通二自江西婺源迁居齐溪镇大龙。
石梯陈氏。宋景炎间,陈通兴自遂安凤林迁居石梯,今城关桥上。分迁的有音坑福洲、马金镇湖头、大溪边乡上坞等。
池坑陈氏。明天顺间,陈美生自婺源东流宠村迁居何田乡池坑,陈保寿公于明成化间马金镇扁石。
王畈陈氏。清康熙二年,陈奇珠、陈奇珍自福建永春迁居桐村镇王畈,同时迁居的还有桐村镇桐村等。


衢州陈氏家族
陈姓 8.17万余人。衢县3.59万余人,晋代陈弘封信安侯,遂家于衢。龙游1.43万余人,宋孝宗时陈岩迁入;南宋末年,义乌人陈杉迁来。江山1.28万余人,于宋景祐年间由衢州分迁。常山9600余人,一支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由山东迁来,其余皆明清时自安徽、福建、江西迁来。开化9100余人,原籍安徽歙县,宋时迁来。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6:48:00 +0800 CST  
舟山
陈为当地第三大姓
定海陈氏家族
陈为当地第二大姓。一支明弘治年间自鄞县迁入,已传25代,分布洞岙、北蝉、荷花、皋洩、干、白泉、城关等地。一支明万历年间自福建泉州定居石礁,已传20代。清康熙年间尚有自鄞县、河南商邱等地迁入。


普陀陈氏家族
清康熙间,分别自定海白泉,镇海梅墟、大碘头,河南省等地迁入3 支,居展茅乡路下徐,勾山乡姚家湾,芦花乡小蒲蚕及桃花乡,此后至光绪间,余姚、郸县、临安、镇海、宁波、慈溪、瑞安及福建省泉州、惠安等地迁人20 支,定居勾山乡泉水番,小湖乡大苍洞,龙山乡棕搁湾、浦西、大脉坑,双塘乡陈家、佛渡乡川江、佛东,台门镇中胜、田番、卫东、台门、高峰,黄石乡凉湖、河泥槽,虾峙乡大吞,栅棚乡礁番、茶番、沙蛟、北吞,桃花乡公前、东海,展茅乡田公吞、大使番,沈家门镇墩头、教场、荷外、东横塘、蒲湾、洒湾、西横塘,朱家尖乡寺番、小乌石塘、棉增、月吞,五星乡五星,元山乡大霄箕,蛟头镇大番、外番、皎头,白沙乡白沙,登步乡,葫芦乡老佃厂、沙煌,东福乡大吞,西番乡黄沙,对峙乡乌石子,黄兴乡庙番等地。民国时期,宁波、温州迁人2 支,定居朱家尖乡寺番,西蚕乡梓吞,葫芦乡老佃厂、小黄沙头等地。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6:50:00 +0800 CST  
椒江陈氏家族
乃崦陈姓明洪武年间由仙居迁入;
梓林山兵陈姓祖先由会阳迁入;
前所陈姓世居陈岙。
相传宋康王赵构南逃时曾为一陈姓船夫相救,赐名陈大圣,其地陈岙遂为陈姓聚居焉。
现陈姓分居在海门下洋陈;山东下陈、陈家、胡陈;章安西陈、后洋陈;梓林陈宅;洪家河头陈;兆桥东洋陈;灵济上洋陈、管下陈;三甲陈家里;下陈下陈街;沙北横河陈;水陡陈家;石柱陈家桥、陈家里等地。


三门陈氏家族
浮门陈氏,始祖蒙吉,南朝陈国王族,隋灭陈,携眷浮海至浮门。传至陈心潜,唐末避乱,转迁珠岙祥里,入赘丁氏,后分迁西陈、珠岙、柿树湾、南溪乡下弯等村。
园里、后林、岭脚陈、林家洋、五支岙、横渡镇岭根陈、澧浦、蜍下、渔西、沿赤陈氏,祖籍福建,唐末避乱迁入。
山场乡西岑陈氏,始祖陈咸宁,宋时镇抚台州,遂迁入,后分迁长山、南岙。
东屏陈氏,始祖陈拱辰,祖籍东阳,元乱时迁入。
枫坑陈氏,始祖陈维扬、陈从隆,明洪武时(1368—1398)自南田迁入。
健跳陈氏始祖陈廷芳、陈廷桂,祖籍温州,明弘治间(1488—1505)迁入。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6:55:00 +0800 CST  
7、福建祖“十八怀”派窦川园里支发脉村庄简介

(1)海游园里村
614户,2089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11公里,地处东山头西南麓,东南毗东严村,南邻西严村,西近红茅山,北邻海健公路,块状聚落,系山谷平地。村庄坐落在椭圆形山岙平川之中,东、南、西三面环山,山山环抱,岙口两山对峙,形成天然大门,岙口东南是一片辽阔的田野,有良田三千余亩,堪称鱼米之乡。村口公路旁建有石雕门楼,古称“窦川园里陈”,现名称园里村。
园里陈氏始祖侍郎御史大夫怀珣公,于唐天祐二年(905年)避朱全忠之乱,自福建长溪航海宦游至台州宁海南乡,卜居窦川中亭,历1100多年,传38代。园里陈氏家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御史世家,书香门第,奋斗不息,在这片肥沃富绕土地上,建起了美丽的家园,早成名门巨族。据谱载,在宋、元、明、清各朝代中,有外出任官,有开拓他乡,有经商移居,析居全国各地。迁居本县和宁海,聚集成陈姓村族,有十余村,人口约有万余。
注:怀珣太公第十二世孙性中公于元朝年间迁居宁海水车,为水车始祖。现分居城关、下坑、前童下朱、越溪西湾、下盘屿、下湾、灰场等地。
(2)海游后林村
129户,485人。原名后陵,位于海游镇东12公里,地处狮子山西北麓,南毗叶家村,西邻园里溪,块状聚落,属半山区。始祖回公,系怀珣公第十一世孙,迁隔溪(即后林)历700多年。
(3)海游岭脚陈村
88户,304人。古称窦川上岙里脚。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7.5公里,北靠双尖山,南濒头岙溪,东与孙家村为邻,西靠苎槽岭,块状聚落,属山区。始祖大可公系怀珣太公第八世孙,约于宋末元初自园里迁入。历800多年,传28代。在谱户数150余户。(含散居在海游、枫坑、头岙、正峙山、赤礁、小莆等村)。
(4)健跳田岙村
450户,1436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7公里,地处四顾基山南麓,毛王岗北麓,西邻岙口村,依山傍水,属丘陵山谷地带。始祖观道公,系怀珣公第十三世孙(原怀珣公之第十二世孙性中公自园里迁居宁海水车,性中公生五子,次子观道公转迁健跳田岙)约于元朝迁入。(本村谱毁,宁海水车上、下园二村宗谱均有载)
(5)海游上枫坑村
314户,1220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部,东与何家为邻,南、西靠落脉山,北濒海游港,海健公路从村北经过,块状聚落,属半山区。怀珣公第十世孙超宗公迁南田,明初(1387年),信国公汤和奉旨抗倭,遣散南田岛居民,超宗公第四代孙维扬公被遣,自南田迁入海游港之南上枫溪,为今上枫坑始祖,历620年,传23代。
(6)沙柳东头村
94 户,332人,均系汉族。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北7.7公里,地处旗门港南岸,北与宁海县一市镇隔海相望,属沿海平原地区。以海水养殖,近海捕捞为主。查当地宗谱,怀珣太公第八世孙汝弼公迁南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奉旨抗倭,遣散南田岛居民。汝弼公之八世孙富民公被遣自南田迁居东头山(现名将军山)东麓,故名东头村。历620年,传24代。
(7)海游林家洋村
187户,626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9公里,地处流水岩西北麓,东邻大明山,西南毗孙家村,西北临头岙溪,属河谷平原地。怀珣公第十七代孙俊哲公于明代迁入,历600多年,传18代。
(8)六敖乾岙村
204户,691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23公里,东傍狮子山,南靠鸡鸣岗,西邻鸟市村,北近老鹰岩,属平原地区。据传清乾隆年间,始祖从宁海水车迁入,因山岙深邃,又是乾隆年间定居,故名乾岙。宗谱遭毁,始祖源流莫辨,据传始祖来自窦川,几百年来,陈氏族人代代谱名行第与园里相同,2002年,族众一致同意联宗于园里,谱修入园里,另立一房。
8、福建祖“十八怀”派渔西坎头支发脉村庄简介

(1)渔西坎头村
402户,1258人。古名渔溪,据传该溪盛产各种鱼类,故名渔溪,后演化为渔西。位于县城海游东南30公里,东毗前山村、贺家村,南与小渔西村隔海相望,西邻里宅村,北依山,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半山区。渔西村三面环山,层峦叠嶂,岗岭相连,高低起伏,东南临大海,誉为海天山乡,世外桃园。相传,始祖为避黄巢之乱同姻亲程、林、王、方、刘诸姓自闽泛舟至牛头门临海山,忽风起,遂泊渔溪长江潭后的高坎下,始居高坎之上,故名坎头,因重名,更名渔西。历1100多年,传38代。
(2)横渡岭根陈村
399户,1288人。据传始祖敬之公因栲鱼网之需,自坎头至此采栲,挖砂瓶一只,故名此岭为砂瓶岭。因喜其山水之胜,遂迁居岭脚,因姓陈,故名砂瓶岭根陈,后简化为岭根陈。位于县城海游东南20.5公里,东毗麻岙村,西与岩下村接壤,北靠山,三面环山,属山区河谷平地。辖岭根陈、唐家、庄四岙三个自然村。始祖系怀琪公第二十一世孙谨之公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自渔西坎头迁入,约历600年左右。
(3)花桥王申坦村
70户,235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1公里,东北靠八岭头村,西南邻长山头村,北傍黄泥岭,属山区。始祖系怀琪公后裔有祥公自岭根陈迁入。50年代末建王申坦水库,大部分族人散迁于关头、李家岙等村。
(4)花桥长山头村
41户,129人。 因村居一条较长的山冈头旁,故名长山头。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1公里,东北面毗王申坦村及王申坦水库,三面环山,属山区。始祖应云公自王申坦迁入。
(5)花桥岔坑村
73户,213人。因村居双涧合流之侧,故名岔坑。位于县城海游南部20公里,东近王申坦村及朝阳水库,南与银山村隔山为邻,四面群山环抱,岗岭相连,属山区。始祖得宝公自王申坦迁入。
(6)浬浦木杓村陈姓
57户,187人。木杓村因山形似木杓,故名。位于县城海游镇东部32公里,东南临大海,西近金岙村,西北邻草头村,门前皆黄沙,从称木杓沙,是旅游胜地。始祖有礼公之长子君□公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自渔西坎头迁入。
(7)浬浦金岙村
149户,504人。原名下岙,因重名,改为现名。位于县城海游东部31.5公里,西邻贺家,西北毗戴家,属沿海半山区。始祖国鼎、国佑俩公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自渔西坎头迁入,历300年左右。
(8)浬浦后陈村
212户,720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3公里。地处仙岩洞脚,南毗仙岩村,西邻栅下村,由后陈、岩下洋、唐家、横坑、连盘头五个自然村组成,属沿海平原。始祖昌公自花桥王申坦迁入。
(9)花桥栅下村
206户,651人。据传,此地有一座山叫燕山,清朝时,祖先由后陈迁居此山脚,人们怕燕子高飞,故村名栅下。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3.5公里,东近狗屿塘,南为下石仓,西毗南岙村,西北近流水岩村,北邻横坑村,属沿海平原地区。由栅下、北岙两个自然村组成。始祖自浬浦后陈迁入。
9、福建祖另一祖发脉村庄简介

(1)泗淋洋底村
351户,1070人。因地势较低,取名洋底。位于县城东南部35公里,东南近下院村,西南毗西庙村,西北邻东陵村,属沿海平原地区,由洋底、东陵、山前塘三个自然村组成。始祖天统公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自福建长溪东渎晋迁入,历1000余年,是张司岙、五支岙等八个村的发祥祖地。
(2)小雄张司岙村
191户,636人。据传,古代有张、司两姓居此岙,故名张司岙。位于县城海游东南33公里,东靠长田山,南临淡水湾,西毗王沙村,属平原地区,由张司岙、花堂两个自然村组成。始祖汝位公系天统太公第五世孙自东陵迁入,汝仔公自东陵迁入淡水湾。
(3) 小雄五支岙村
434户,1384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33.5公里,地处小雄镇东南壶平山南麓,东邻下畔村,东南毗庄王村,西南靠长田村,北为坑林村,属平原地区。相传五支岙以壶平山、狮子山而得名“五狮岙”,后演变成“五支岙”。由陈、郑、朱等姓组成。陈姓始祖宗享公系张司岙汝位公第十三世孙自张司岙迁入山根新堂屋。
五支岙村河道纵横,有“永丰塘”之美称。塔鳗礁500亩海涂,物产丰富,名扬四方。“毛洋烧蜊灰、五支岙筛小蚶”便是历史的见证。


(4) 泗淋鹤井村
576户,2040人(其中陈姓230户,830人)。因村旁的鹤山南麓有一古井,取名鹤井。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36公里,东靠陈栋山,南毗泗淋村,西邻长浦庄,北依鹤山,属沿海平原地区。以陈、王两姓为主。


(5) 小雄西岑村东岙
始祖远公系天统公第二十四世孙自洋底前宅迁入。

(6)小五柱村
由五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塘边、后塘、三根自然村都姓陈。塘边陈氏始祖文圣公系天统公第十七世孙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迁入。后塘始祖自西岑迁入。三根自然村,43户,161人,始祖自临海桃渚镇田头陈氏二十一世学华公迁入。
(7)沿赤下洋墩村长坝头自然村
位于县城海游镇33.5公里。始祖兆宗、兆进俩公于清乾隆年间(1746-1775)自五支岙迁入。
(8)沿赤佳岙村陈姓
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36公里,东北近沿江村,南毗三门盐场,西靠大官山,北与下畔村为邻,属平原地区。始祖自五支岙迁入。
10、金华东阳祖东屏支发脉村庄简介



(1)横渡东屏村
753户,2416人。东屏乃三门县陈姓第一大村。因村东的东坑山,形似一座帷屏,故名东屏。位于县城海游东南14.5公里,地处黄泥塘岗西麓,南连眠牛山,与木里湾村为邻,西南毗坎下金村,西北近水坑村,属山区。含大岙坑、上角头、水坑三个自然村。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陈晋挺太公系金华东阳艮(亘、横)溪人氏,任宁海县教谕,子拱辰公。爱横渡东屏山水之胜,择居东屏,为东屏村始迁祖。600多年来与出迁地失去联系,与上祖世系难以承接,据传是江西义门陈氏析迁至金华东阳。东屏乃三门县陈姓第一大村,历600多年。
村中有小坑成“一”字将宅居一分为二,上有石拱桥三座。从屏山上观其桥,亦可看到桥面似比桥边房屋高耸之奇景(谓为风水)。后增水泥桥四座,丁步三处,方便坑两岸住户往来,街道随坑而上,宅随地势建造,四合院建筑格局,从村后门山上俯视,房屋鳞次栉毗,巷道笔直,如此规划布列,一可方便出入,二可防贼防劫,三可防火等诸多功能,后因子孙旺发,又析水坑、上角头、大岙坑自然村,现已越村内风水墙,扩展至水早街。
(2)亭旁沙湾村
53户,150人。位于县城海游南部15.8公里,东近横路村,南邻路四坑村,属山区。东屏四房仲斐公生三子,长子翰公迁横渡,次子廷春、三子廷约俩公同迁亭旁陈山里外宅,为沙湾始祖。(原地名叫陈山里宅、外宅,后改为沙湾)。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6:59:00 +0800 CST  
11、台临祖小雄西岑支发脉村庄简介(1)小雄西岑村 小雄西岑村605户,1982人,由西岑、林加岙、东岙三个自然村组成,位于县城海游南部30.5公里。东毗山场村,东南邻林加岙,北接茂林村,西北近胡家峙村。村落呈川字形,一条溪流自西向东从村旁经过,属半山区。宋朝金吾大将军咸宁公护帝南迁,镇抚台郡,遂家于台,占籍白云山下,此为台州府城陈氏始祖。传四世,至詹事府敷文阁大学士讳良翰,生五子。第四子正寿公于元初自临海白云山迁居长山(即今西岑村),为西岑始祖,历700年左右。西岑村以陈氏宗祠为中心,建有十四路、三角道地、上马石、大道地、石道地等建筑。村东溪流北岸的红殿岩脚下建有一座名为七踏道的红殿庙宇,每年正月十八陈氏族人都来红殿庙前聚会庆祝。有唱莲花的、打花鼓的、走高橇的、迎“老爷”的,男女老少同乐,热闹非凡,人们称为“正月十八迎会”,展示我族人的风俗风情。(2)小雄南岙陈村222户,694人。村居白岩头山南面的山岙里,故名南岙。位于县城海游东南32公里,石门水库南面,南近路下村,西傍山,北为石门水库,属半山区。始祖广寿公,系良翰公第五子,自临海白云山迁入。(3)小雄塔坑村446户,1517人。 位于县城海游东南部30.5公里,东与西岑村接壤,西傍山,属半山区。始祖陪公,系正寿太公后裔,自西岑迁入。

12、临海山滨祖发脉村庄简介
六敖大湾村陈姓
34户,100多人。位于县城海游东部23.8公里,东靠大湾山,西南近海健公路,属平原地区。据大湾村陈姓宗谱载,原为闽省古灵村人氏,仕于浙江遂家矣。传七世,斗祥公迁临海杜桥山滨,传24世,至维海公长子嘉兴公(生于清道光壬午公元1822年)肩挑买卖,娶狮子头村汤氏而迁入,历150年左右。
13、其他发脉村庄简介(1)健跳城里陈家据传:祖居温州,于明朝徙迁健跳,现无宗谱,无从查考。《三门县志》有载:健跳城里陈姓之始祖来自温州。有待查考。(2)亭旁里陈村110户,347人。位于县城海游7.4公里,地处回龙庵西南麓,西南毗徐家,西北邻外陈,属山间平地。据传,此山岙始由王姓人居住,统称岙王。陈姓先祖从台州东门迁入,取名陈家,后更名里陈。宗谱毁无查。(3)亭旁外陈村59户,190人。位于县城海游7公里,地处虎尾巴山西南麓,东近回龙庵,南毗徐家,西邻上钱村,属山间平地。自里陈迁入。宗谱毁无查。(4)东郭上陈村 240户,744人。位于县城海游镇东南23.5公里。东靠饭蒸岩,西南傍下岙山,北邻岙里村。属半山区,宗谱毁无查,据传始祖是宁海县城东门街陈氏后裔迁徙,有待后贤查考。

三门陈氏宗祠匾额、楹联1、三门陈氏宗祠匾额⑴珠溪西陈陈氏匾额:经国文章、太丘德望、品菊高风、状元及第。⑵窦川园里陈氏宗祠匾额:五世昌齐、六奇兴汉、源远流长、颍川正移、状元及第、贡元(叶梦鼎书,遗失。)、中书(陈桂芬书,遗失。)⑶蟾岩陈氏宗祠匾额:颍川源流、状元及第、兴旺发达。⑷东屏陈氏宗祠匾额:敦厚堂、史礼传家、登科、亚魁。2、三门陈氏宗祠楹联⑴珠岙西陈村陈氏宗祠柱联:江南建帝业;海内仰儒宗。周封公梁禅帝千秋血脉传玉牒;汉元勋宋隐士万古精忠写家书。⑵窦川园里陈氏家庙楹联:太丘德望颍水家声远;御史功勋窦山世泽长。立国宛丘昌盛临淄支复颍川派分禹域;乔迁固始率征福闽游卜中亭繁衍越疆。⑶窦川后林陈氏宗祠柱联:广陵传湖海之隽;颍川萃奎璧之华。才擅六奇伟略济时垂百世;名高七彦文章经国曜千秋。祥协凤凰昌五世;星晖龙虎禅千秋。潜室儒宗永振家风光徂豆;白沙理学长垂世德启人文。⑷蟾岩陈氏宗祠柱联:颍水几千派;蟾岩数一家。太丘家声远;蟾岩世泽长。帝舜血缘得姓胡公齐田完汉太丘南朝武帝宗一本;立国宛丘昌盛临淄迁颍川乔福闽卜居蟾岩嗣千支。自周武封陈历唐宋元明清朝经改换而祖功永存;奉舜祀立国自胡公陈武帝势有兴衰然颍水长流。周封公梁禅帝炎黄子孙传玉牒;齐田完汉元勋陈氏后裔谱家书。⑸东屏陈氏宗祠柱联:本支自昔开派传妫水渊源远;昭穆于今序祠镇屏山享祀长。已成风俗归邹鲁;共约文章到汉秦。⑹松门陈氏宗祠柱联: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渊源。山水兆祯祥应见地灵人杰;诗书重世泽兆恒俗美风醇。积著华山白云一片心偕远;典崇乡国黄菊百株名俱香。双尖山松柏巍巍碧千古;董家桥英才济济华一堂。⑺亭旁下湾陈氏宗祠柱联:祖德宗功传万世;水源木本祀千秋。得氏胡公齐田完汉太丘乃至称帝南朝大舜先祖崇一本;立国宛丘乔福闽迁浮门而舍奠基下湾敦宗后嗣叙三支。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7:00:00 +0800 CST  
丽水
缙云美化陈氏家族
源出南昌,支分开封,系宋执政陈恕之后。
宋嘉佑元年(1056 )执中子世达、世聪因与嫡兄不和,离家出走。
兄居永嘉虞美里,弟居绪云美化乡坑坳头。
治平三年(1066 )世达子陈穆访叔,遂居叔宅之近处宫泽(今姓汪)。
南宋以降,后裔分迁井南、柏树园(今应庄附近)、五觅头、蟠龙、岱石口、皋头、靖岳西山和仙居上陈等地。


缙云梅溪陈氏家族
梅溪陈氏源出淮阳(今属河南),支分金陵(今南京)。
唐乾符二年(875 ) ,处州陈判官死于任,其子有生扶枢回籍,遇黄巢兵起,路途阻塞,葬父于下泅(今作下陈),庐墓而居。
宋末,后裔陈合创别业于西岩,其子显祥任绪云教谕,上书言事件相,辞职家居,植梅千株,名其地为梅溪。
清康熙十三年(1674 ) ,其裔万春避兵乱分居龙湖。


缙云丛桂坊陈氏家族
宋熙宁间,右正言陈禾自金陵迁县城丛桂坊。
后裔散居长坑、兰口、下陈、三里、双港桥、靖岳和丽水皂树等处。



缙云仁和坊陈氏家族
宋绍兴间,开封陈献任温州通判,任满寓居县城仁和坊。
元末以降,后裔散居东溪、雅村、兰口、前金、黄迎祥、宏坦、钦村、朱村、东渡、长丰、岱石、庐膛和丽水大水门、岩泉等处。



缙云陈岸陈氏家族
源于开封,支分福建。
唐建中年间,福建长溪赤岸陈仁政,官评事,因避朱溉、朱滔之乱,隐居陈岸(今仁岸),其长子陈达迁古路,次子陈统迁堰头。
后裔析居长丰、昭序、东岸、西墅、上周等处。


缙云虞山陈氏家族
虞山陈氏源于山东东平。
五代广顺三年(9 53 ) ,陈仁政任处州通判,卒于官舍,其子扶枢葬给云黄龙前岗山,长子承善乃居县城北门虞山脚,第二子迁回山东,第三子承庆居黄龙十二里(今黄龙村附近)守墓。
南宋后,承庆后裔迁川石、雅宅等地。
元时兵乱,承善后裔迁碧溪、碧川、腰贩、鱼川、陈宕、碧街、坑底,后又分迁小玛、大陆、新建等地。
其后人尚有迁往龙泉、丽水、松阳及江苏、福建等地。



缙云白岩陈氏家族
源于宣城,支分丽水。
南宋初年,丽水月山陈大受迁石佛堂(今陈弄口一带),越10 世陈溢由陈弄口迁白岩。


缙云深坑陈氏家族
宋时陈俊自天台迁络云昌谷双溪(今陈岸),其后有裔迁拓番、珠玉《 今珠佑)。
10 世孙惠鉴始迁深坑,裔孙有分迁前庄、坑上、西坑口、苍基及丽水、武义等地。


缙云铁箱陈氏家族
元代,永嘉白泉陈楷,迁居塔云石时坑(今外寮坑),越6 世陈稀迁居铁箱。


缙云后塘陈氏家族
源于吴兴,支分永康,系南朝陈后主之后。
元末,永康尚书堂陈始端迁茶堂上陈(今新民村西)。
因连遭火灾,迁壶镇后塘。
越10 余世,后裔散迁盛园、白竹朱坑等地。


缙云赵岸陈氏家族
元前期,永康荆州双溪陈释宝,赘居赵岸(今作兆岸)赵氏。
清初,有后裔分迁梨仓。


遂昌陈氏家族
有6支,共5129人,分布20个乡镇。
(一)宣和由松阳石鼓徙刘坑,后代分居直源。
(二)万三后裔碧奎、碧旺、碧有于清康熙间由上杭大洋坝分别徙小侯、小侯源,后代分居东峰、清水源。
(三)胜德十五世孙启文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由闽汀湖口徙小应村,后裔散居大侯周等村。
(四)永鼎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由闽汀宣城里徙凉岭下。
(五)文明路陈姓,先世于清道光间由安徽旌德县来遂经商定居。
(六)渡船头陈姓,祖籍温州、青田,于清末及民国经商徙此。


泉市住龙镇碧龙村陈氏家族
陈姓:陈公洪长于1944年,从祖籍江山外出守猎在大呈坑洪青坑落脚,3年后迁至小源,1982年搬至碧龙。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7:06:00 +0800 CST  
宅埠陈氏祀簿: [诸暨]【始迁祖:[宋]陈寿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6 17:08:00 +0800 CST  
云南
云南永善县陈氏字辈
云南省永善县溪洛渡镇佛滩村、马路村、(永善县细沙乡凉水村、四川省雷波县永盛村)
原字辈是"应显世耳文,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公元二00三年正月,我支系团族会议通过,新增以下字辈:
应显世耳文
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通达诗书礼,勤学举状元;
长振颍川威,积德孝道全;
人财齐昌盛,居家福寿延;
义门传万代,将相定江山;
茂秀玉连润,再树展昭宽。
旭光东方照,春晖俊宇新;
华章开泰运,祥瑞庆升平;
同宗隆爱敬,友良贵纯真;
洲远维思源,千秋扬泽恩;
荣惠训根本,耀邦启伟伦;
纲纪崇科尚,利和恒康宁;
松岳高北斗,海大绍云昆;
景月谱凡俗,培育焕精英;
永善念祖信,品禄位标登;
圣贤立法典,后继建洪勋。


丽江陈氏
据谱载:祖籍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明末随军到昆明,后到鹤庆,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到后代陈起凤,从事医务,长于外科,由鹤迁丽,居大研镇下八河,于今有十四代十一户。丽江束河陈姓为同宗。另有一人随娘到维西黄姓家,解放后也曾有人来丽江寻根认亲。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26:00 +0800 CST  
贵州
陈是贵州省第五大姓
贵阳乌当《陈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一年, 陈应魁草创。
民国十三年, 陈正献重书。
陈正献虽对原谱有疑义, 但未作过多修改。
据谱, 陈氏原籍江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
第三世迁四川沪州。
明嘉靖年间, 第七世由沪州迁居遵义兴隆党丁字口。
民国年间, 迁居贵阳南通街, 后迁花溪。
是谱载有序、世系图、重要人物小传等, 谱上溯七代, 入黔后谱至十一代。
陈正酞于民国十三年之手抄本一册, 书法达到很高水平, 藏贵阳乌当新添寨陈氏后裔陈兆祥先生处。


石阡县《陈氏族谱》
民国九年, 陈廷暄根据旧谱纂修。
据谱, 明正德年间, 陈仕仪宦游人黔, 居石阡北院。
谱载有序文分总序、监序、校序四篇、陈氏世系谱、陈仕仪履历、颖川郡世系派、各支系世次图表、阎族公产等。
人黔谱至十四代。
是谱还载陈氏本宗有虞肇封于陈, 因以为姓, 敬仲奔齐, 君赐姓田, 秦时, 始皇帝封陈于颖川郡。
五代南唐时, 陈氏九世同堂, 诏封义门。
手抄本一册, 藏石阡县陈氏后裔处。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29:00 +0800 CST  
贵州百户陈姓人家自称李自成后人 曾被迫改姓氏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中国新闻网
屯堡陈姓人与闯王同宗?





陈氏族人称,李自成兵败后为防被吴三桂诛灭,被迫改姓至今


在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住着近百户陈姓人家,他们自称是闯王李自成的后人。明末清初时,因闯王李自成兵败,担心遭到吴三桂的诛灭,一直居住在这里,而且改姓氏为陈姓,一直到现在。


神龛对联暗含深意
先祖与闯王系同宗


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是一个屯堡村寨。村寨里居住有近100户陈姓人家。记者日前在这里看见,凡是陈姓人家的神龛上,均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陕西衣冠源称李”,下联是:“黔南祖饾改为陈”。


据陈姓村民讲,这副对联的大意是说,居住在吉昌村的陈姓人家,祖籍在陕西,入黔的先祖在特殊情况下,将李姓改为了陈姓。村民们说,其实他们并非姓陈,而是姓李,与闯王李自成是一家人。


陈志明先生系贵州电视台退休的老记者,他的老家就在吉昌村。作为一名老记者,他采访屯堡的历史已达20多年。


据陈先生讲,早年间,他就听家族中的人说过,他们家族与闯王李自成有渊源。直到这两年,退休以后,他才对这件事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陈姓与李自成同族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较大。


特殊原因被迫改姓氏


两先祖坟墓还在安顺


他说,明洪武十四年,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他们的入黔先祖随30万大军征南。平息云南的战事后,他们的先祖便驻在了现在的吉昌村。他说,当时,入黔的李姓先祖有三兄弟,其中一人已失踪,剩下两人,均居住在吉昌,去世后也葬在吉昌。陈先生说,两位先祖均是从陕西米脂县进入朝廷的,而陕西米脂县就是后来推翻明王朝的闯王李自成的故乡,他们的先祖与李自成的先祖均是一家人。


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李自成闻知此讯,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大败李自成。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


陈先生说,当时,安顺就在吴三桂的势力范围内,如果他知道在去云南的必经之地安顺,居然居住有闯王李自成的族人,后果可想而知。另外,大明覆灭,为明朝戍边的屯堡人失去了朝廷的庇护,这个时候,作为与李自成同族的李姓吉昌人,为了防止被诛灭,便将李姓改为陈姓,目的是掩吴三桂的耳目。


陈先生说,他们的两位入黔始祖到目前已有了许多分支,其中一位始祖的分支仍然姓李,居住在西秀区轿子山镇、普定县马官镇、开发区宋旗镇等地,每年清明,李姓及陈姓后裔,都要来到吉昌,同时在两个始祖的坟墓前行祭拜。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29:00 +0800 CST  
陈氏家族字辈歌
国正天先顺
官清明治安
有子应三元
世代坐朝廷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30:00 +0800 CST  
四川
陈是四川省第五大姓
达州陈氏
渠县李渡乡陈姓一脉,始迁祖陈载吴,原籍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人,于明崇祯五年至康熙十九年随“湖广填川”人潮迁徙入蜀者四人。一居渠邑,一居大竹,一居营山,一居广安。居渠邑始祖陈载吴落户李渡乡新和村陈家坪。
渠县宝城镇陈姓一脉,先世祖籍湖广省麻城县高阶阴,清初移民于渠县五甲,落户于草坝场荒田坝(今宝城镇新光村2组)。入川进渠时已近黄昏,为纪念来渠之时,每年春节晚上团年,成为习俗,定居繁衍至今已传10余代。


阆中陈氏
阆中“三陈”家族兴旺达四世

历史上,宋代的四川是全国学术领军之地,阆州(今阆中)的陈氏大家族大放异彩,在宋真宗、仁宗之际,“陈氏一门二相、四世六公”,家族兴旺长达四世。

据宋人记载,当时天下皆以“陈公(省华)教子为法,以陈氏世家为荣”。元剧作家关汉卿据史料,将其演绎成剧本《状元堂陈母教子》,展示陈氏家族科第之盛,皆因陈母教子有方。到明清两朝,地方政府把宋代当年的“三陈”—陈公的3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苦修学业之处修建成书院,以鼓励后世学子。其中陈尧佐为“三陈”之最。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自幼得到陈公、陈母的有方教育,勤学博古,品德优异。在“三陈”中最先中进士,并为同科186人之冠。历任州县,赈饥民除赋税,留意民政。

天禧中知滑州,河决,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称“陈公堤”。

职务无论升提或贬削,陈尧佐皆惠政及民,政声显著。如在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被贬潮州任通判,继后调任惠州府这样经济文化较落后的荒远之地,皆政声显著。

陈尧佐治潮,使潮州成为人文昌盛之地。他把中原文化和儒学传播到海滨边地,树立孔子、韩愈的形象;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办学兴教、举仕;关心民间疾苦,为民除害戮鳄(鳄鱼为当地之大害),推行王道教化等。

陈尧佐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副史、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等职,任枢相官居一品达16年之久。

陈省华(939-1006年),字善测,“三陈”之父。其鼻祖是陈朝后主(588-589年)陈叔宝之弟淑明(受封宜都)的一支,隋末避乱入蜀(淑明的次子治能迁居阆州西水,生子有德,有德第十四世即陈省华)。

陈省华的高祖于五代仕宦入蜀,任新井令(新井隶阆州,新井县治所在今南部县大桥场),遂定居下来,故为阆州人。宋太祖平蜀后,后蜀大小官员皆随孟昶归宋。宋初,陈省华调任陕西、河南,皆带3个儿子同往,随任课读苦学,树立一个好家风并传承至子孙后代,人才辈出。陈省华本人被尊为“秦公”。

陈省华及其三子北上为官,定居于河南新郑,未再归蜀故里,且先后辞世,皆葬于新郑城北30里的陈氏世墓。但在四川阆州的阆中和南部县,繁衍数十代,分支多,瓜瓞连绵,子孙众多。


荷叶乡陈姓源流
薛恒渊
陈姓来源,始于周武王封舜后归满于陈,后称陈国。陈地系古之淮阳,汉时颖川郡、南阳一带。陈国于公元前618年为楚庄王所灭,其后嗣以陈姓之。
荷叶乡居住的陈姓,是清初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居四川,插占合川县二郎场陈家沟。
因清初四川的张献忠起义军与清军进行多年的战争,故四川居民殆尽,良田沃土无人耕种,清康熙年间,清政权己经巩固,便从人口稠密地区,强制部分人民入川,开垦居住。由于分批入川,陈姓人入川居住分散。荷叶乡陈姓始祖陈朝卿,朝相弟兄二人,住合川二郎场陈家沟,三世单传,不发人丁,又为邻近大姓欺凌。四世陈斌,再次迁居,插占蓬溪县荷叶苏家嘴为业,既现在的陈家坝附近地段,终于定居至今。
入川至今,已传十四代,繁衍子孙四千多人。由于陈家坝地域狭小,土地不多,其中部分人已在民国时迁居潼南县城和县属米心居住,也有迁居遂宁县城和永兴居住,新中国。成立后,又有部分人迁居大邑、贵州、贵阳等地。但居住在荷叶乡马坪村三社,荷叶村四、五、六、七、八社,细坝村三社、菜园村二社,仍是主体。


乐山沐川县陈氏分布在健全,新街,金星,大楠,武圣,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46:00 +0800 CST  
蓬溪县赤城陈氏家族
赤城开发区、新林南垭井陈氏,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字派为:忠天知日,苍宏裔祚。上光于恩,绍世功符,丕振家声。(陈思钰提供)


蓬溪县荷叶陈姓家族
祖先于康熙年间由湖北麻城孝感乡迁居四川省蓬溪县二郎场陈家沟落业,继迁荷叶溪苏家嘴居住,散居潼南米心溪、玉溪镇、遂宁永兴场。


成都卧龙镇陈氏家族
原籍:麻城县孝感乡
入川始祖:不详。今以清初陈奇凤为一世

世系:一世奇凤,二世芳毓,三世德,四世文相,五世宗贤,六世允卿,七世光春
字辈排行:
道光己酉年排:家国肇先泽 心存作德长 祥开思继瑞
世尚庆荣昌
2004年增补排:华宇启宏志 英杰耀锦邦 重本恩源远 立行培贤良
宗祠:卧龙中学为原址,今重修于卧龙街后

谱牒:一册,裔孙泽康、先忠、先锦、泽忠等2004年纂修

家族迁徙史:传宋嘉佑七年,思一公分关麻城县。数代后该支陈氏入川,入川始祖不详,居蒲江县陈家营(今成
佳镇)。明嘉靖年间,荫阳公任嘉洲太守至嘉靖十一年卸职。明末,奇凤公避难洪雅县,战乱平息后,择蒲江县复兴陈家坪落业。其后,奇凤公部分后裔迁入邛崃卧龙,择业有成,终在该镇建该支陈氏宗祠。


成都楠木溪陈氏家族
原籍:山西太原洪桐落花溪
入川始祖:陈泗





世系:一世陈泗


二世承恩赘杨府,生四裔


祠堂:民国八年修,在楠木溪,1999年经维修。 谍谱:石碑刻,立于祠堂内。


家族迁徙史:


明末,迁雅安芦山县,后迁邛崃高何楠木溪。


附:


《陈氏宗祠记》


我宗环抱足楠溪创业,流堙百有余载。溯自始祖陈泗子承恩,原籍山西洪洞县落花溪人氏,素抱春秋大义,□遭闯贼祸门,负圣帝偶像来此川南,当时路遥万千,河山险阻,未知苦何至也。初居芦邑青龙场税房后,织履为业,继迁老宝盛坊牛路山。承恩祖抚赘杨府。脉生四裔,由是而支脉远流,蒸尝□永设。无杨府之垂青,首阳义举,恐不免耳。所谓天不假人,地溢有隙,不其然与。虽并蒂莲枝,而花萼之别,一迁太和场,一徙崇庆州。惟我朝寿祖更名才□避于此,而世裔永焉。生奇龙、奇凤、奇美,一女赘奇□。锐志成家,义方启后带月操勒创业。垂由三窟狡兔,考作室厥,子又美奂轮,辛勤五世衣食住竟无虑焉。时已螽斯□□,瓜瓞绵绵,追缅前征乃还祖,复陈以崇、思、金三代始,我怀玉祖虽足智善能,终为经营牵制。砫玉祖□应公具学,过劳而早逝。独去璋公搏志多能,领袖社会作桑梓千城,著隣封保障,倡仪建祠,未几逝世。念随是终,适兹民国己未(1919),九世祖洪昭、洪其、洪创、洪为,十世国□□常痛念前人创业络艰,且壮志未偿,亟思以……



《陈氏族谱序》


陈氏乃中华民族大姓之一。据《中华姓氏通书》载:居住在华夏的陈姓后裔约三千余万人。先贤陈霸先于公元五五七年,联族人结天下谋士起兵伐梁,建立陈氏封建王朝,史称陈朝武帝。武帝英年早逝,传位于文帝、文传宣帝、宣传陈后主,公元五九零年冬归隋。陈朝鼎盛时期,文、宣二帝励精图沿,重贤臣,框扶社会,惩贪官以正朝纲。为巩因陈氏集团的统治,他们将族中人分为36路,派往36江洲为吏。山西一族即为太原府的一支。后来陈氏先贤聚关氏后裔创业于洪桐县落花溪。追今抚昔,考史寻迹,祖居山西逾千年,于明朝末年,先贤因事遭权奸暗算,陈泗祖负关帝圣像,历尽艰辛,避祸入川,隐居芦山,后迁临邛楠溪。陈姓尽管多灾多难,但历代人才辈出。有众多奋发向上,安邦治国的忠良志士,入学中举者甚多,近代曾有人东渡日本求学。如今陈氏后裔人材济济,已有数十名大中专的学者乃至大学教授。他们在封建王朝或后来的社会中,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令陈氏史册增辉。我祖楠溪创业数百年来,俭朴持家,广置田园,家资巨万,拥有剧团戏班,被称为本家。为缅怀先人业绩,陈氏后裔于民国年间建祠以记。历尽百年沧桑,祠宇已多处润零,为此,族人陈家林、陈家少、陈永才、陈永文、陈栋染等人笑划,于一九九九年清明前夕,组织族中人捐资捐料维修陈氏祠宇。增建族谱碑一座,增补陈氏后裔名讳,续列陈氏宗派二十代,并举行祭祖仪式,氶沐先辈思泽,启发后人奋进。推举长辈主持族中事务,常年祭祀,定时维护。凡宗族中人定精城团结,励精图治,以慰祖亲英灵。


随录家训曰:勤耕苦读,创业兴邦,忠孝节义,诗书传家。
附先辈列宗派:崇恩金玉满,国家永济忠,才能继远志,世代希方宗。

本届清明会续列二十代:荣华载祖泽,光绿交祥绵,辉昭贤俊杰,仁智礼义全。

后记曰:族谱当铭记,始将字号编,忠厚传漠烈,诗书启俊贤,伫祈能昭远,裕后喜承前。按字照排,勿得错乱。
陈氏全体族人谨立 一九九九年清明立

编者个人观点:
1、
据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原金堂县县治)陈氏民国二十年刊《陈氏大成族谱》分析:楠木溪陈氏当属“江州义门陈氏”。“他们将族中人分为36路,派往36江洲为吏。山西一族即为太原府的一支。”这句话所提到的事情,实际上发生在宋朝嘉佑七年(1062),由皇帝颁旨,将“义门陈氏”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财产划分为“二百九十一庄”,分给陈氏子孙独立料理。
“成先公分太原庄”,成先公应是楠木溪陈氏在太原的开基始祖。

2、根据楠木溪陈氏祠堂所立族谱碑文内容分析,楠木溪陈氏入川始祖当在明末时期。“负圣帝偶像来此川南”一句透露出,陈泗祖是孤身一人入川。负圣帝像于身,其目的显然是企求战神的庇佑。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偕妻携子同往川“避难”。发生这种迁徙现象,很可能是:明朝灭亡后,陈泗祖随明军入川,投靠南明政权。当时雅安地区和洪雅一带正是南明政权的实际控制区,芦山县正在其中。陈氏投靠杨氏等一系列动作,正是清军佔领全川以后,普通孤身百姓规避灾祸的一种通常动作。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7 17:55:00 +0800 CST  
青海
陈是青海省第九大姓
青海陈氏源流

陈姓开发青海较晚,明初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市)迁来的陈子明,他本是元朝淮右丞,明归顺后授指挥使,洪武初(1368年后)来西宁北陈家台(今互助),亦称陈家台指挥使,其下设千总、把总各一员,马步兵25名,后成为青海的世袭制陈土司,故数百年间在青海东部陈姓繁衍众多。今大通县元朔乡和朔北乡的陈姓也是明初将领陈敬、陈通的后裔。清代又有内地很多工匠和商人来青海,其中也有不少陈姓定居,故形成了如今青海的许多以陈姓命名的村庄与其他地区的陈姓。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6:46:00 +0800 CST  
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选址火山口      据了解,《海南陈氏谱.第一卷》是1998年编写出版。1996年,海南陈氏成立了海南颍川实业有限公司,为了适应海南陈氏事业的发展和形势需要,在“海南颍川公司”的基础上,海南陈氏宗亲,齐心协力,共同谋划,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2004年成立了“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后,为继续扩大推进海南陈氏的事业,秉承先贤遗志,实现全省陈氏宗亲的夙愿,海南颍川历史研究会决定筹建“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今年4月,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建设选址确定在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魁星农业观光园内。鉴于筹建经费较大,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向社会陈氏宗亲和海外华人华侨筹款接受捐赠,并在海南组织发动“海南陈氏宗亲一元钱活动”集资。据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元钱活动”的宣传,发动海内外陈氏宗亲和华人华侨、港澳台陈氏宗亲自愿捐资人民币1千万至1千五百万元,争取在5年时间(即2007-2012年)内建成。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初步计划设计建有“陈氏迁琼始祖纪念堂”、“陈氏古今名人陈列馆”、“海南陈氏书院”等。



海南海口海甸陈氏源流来源:
南海网 作者:谢向荣 周元 吴丹榕     陈训:曾富庶一方获乾隆赐匾      不论是对于其后代及其新安村的乡亲来说,被称为清代海南七大富豪之一的陈训发家史如今可以说是一个谜。      在陈家大院内居住的70多岁老人陈明刚拿出陈家的“陈承赐堂族谱”,记者本想从中寻到一些新安村的往日历史及陈训的发家经过,但其轻描淡写的寥寥数语不禁令人失望:“陈训勤劳起家,发达至数十万两之富,此公为吾族的功德之士”,而陈训如何起家、其富裕达到什么程度、其为自己家族及乡村做了多少事情,连其子孙如今也已说不清了,只有从如今仅存的乾隆年间陈训祖屋仍可觅见一丝往日的富庶之气。      而在民间传说中,陈训的起家是因为其在卖鱼时得到了一名叫做“金钩搭”海盗头子资助,据说有几十万两之多。也有一说,陈训因做生意渐聚财富,成为当时琼州的七大富豪之一。琼州府为表彰民间商人,向朝廷举荐陈训,获得乾隆皇帝的赞赏。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赐赠一块题有“承赐堂”三字的牌匾,意为“承恩永纪,赐福长春”。      如今在新安村里,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陈训祖居仍是村里最具特色的建筑,被称为承赐堂的陈氏祖屋在新安村的142号,仍留大户人家之气。院内建有正房、偏房等大小房间,房屋屋顶上的雕刻精细考究,陈明刚说原来还有后花园、水、假山等等,但后来都被占用盖成了房子,连家里原来祖传的一些雕花椅、家具等,都被小偷搬得所剩无几。     陈家富:      海口首任商会会长      清代末期,随着越来越多满载货物的商船出入海甸溪,此时中山路、得胜沙等一些南洋客陆续回国经营商行,许多看到商机的海甸溪人开始尝试商业。海口第一任商会会长陈家富无疑是当时一位颇具威望的商人。      陈家富眼光不只在海甸二庙这一块弹丸之地,他在中山路开设了名为“瑞隆号”百货店,他的货多为从海甸溪的货船上运来,因此生意越做越红火。      村里人说,他的房子用料十分讲究,当时都是用开水煮过后才用上的,因此直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房子的许多门窗等几乎都没有长虫子。房子的走廊上铺的是那个时代流行的花纹砖,不管是门上、屋脊上所用的每一块木料都有各种吉祥图案。      陈家的后代如今已不再居住在这里,他家的两进大房子分成了多个小单间,租给一些来海口做装修的外地工人。      往日大户人家的讲究、如今外来人员的小屋生活,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的沧桑……      【相关新闻】海甸船民———南宋浙江水军的后代?      一块大自然造就的滩涂之地、一个传说中一夜形成的港口、四面环水遍布海田的居住环境……,这一切似乎让海甸溪沿岸的海田成为古代来海口居住的人所要选择的“黄金”地段。       在海甸溪北岸住了许多代的海甸溪人如今已鲜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来自哪里,在海甸溪边世代生活了几百年后,他们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但傍水而居的海甸溪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熟稔水性、与船结缘、靠海生活……而行船是他们的专长之一,在建国初期,海口的大部分海员水手,大都是海甸岛人,于是有人猜测,海甸船民大多是南宋浙江水军的后裔。       说海甸岛的船民是南宋浙江水军的后代,这是因为在明正德《琼台志》中有记载,元代宋军大败后,许多水兵流落于外地,元帝为了统治全国,巩固海防边地,出榜招收宋末水军,并在海甸岛上设置机构,整训这些前来投奔的水军,并按元军给予优待,发给粮响,并允许其携带家眷迁居海南。元代这一举措,确实使古海甸岛上的人口大为增加。       除了水兵,临近繁华港口的海甸溪边也是许多外地移民来到海口安身立业的地方。有关资料记载,海口居民大都来源于中原大陆,而其中有一部分是商贾营居者,当时邻近海甸溪处的白沙津成为郡治要津和全岛海航中枢,而这些商船有来自福建、江浙、湖广方面的商船,因此,海甸溪一带也成了琼州货物出入的集散地和商贾、船民的落籍场所。       到明末清初,还不断有商人来此定居。在新安村的陈家家谱中可以看到,明末清初,陈家的高祖陈必登因世扰乱,从广东雷州迁徙到当时的四面环水的琼山县谊州图丰好乡新安村(即现在海口市美兰区新安村)居住,开了一个小店,并定居在这里。       还有一些本打算离开海南回归故里的中原官员,本想从当日繁华的渡口乘船离开,但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再加上中原的战乱,他们选择落籍在港口附近,永远地与自己故里遥遥相望。在清代同治《郑氏族谱》中写道,郑氏琼崖始祖志灏公,任昌化知县九年后,就是因此而落脚于海口海甸溪边,并繁衍子孙,郑姓也因此成为海口一大姓。




海南澄迈陈氏家族
陈姓起源:陈氏的开姓始祖是舜帝的后裔—妫满。相传舜当天子之前,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讷河边居住,故而以地为姓。舜帝后裔妫满品德高尚,周武王将大女儿元姬嫁给妫满并封地于陈,建立陈国(今河南淮阳)。妫满去世后,溢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以国为姓,也称陈胡公。当今,陈氏是全国第五大姓。


澄迈县陈氏主要来源:宋朝,陈氏开始迁入澄迈。1、陈豪,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扬林里,太学生。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因上疏力保贤相李纲,被奸臣迫害,而避祸来琼,落籍琼山苍原村(今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苍原村),他的后裔从南宋起陆续迁入澄迈。①陈文孙,系陈豪第四代孙,曾任广东省英德县知县,于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奉命来澄平乱,后迁居澄迈县博潭村。②陈廷钰,明朝洪武年间,从苍原村迁居澄迈县瑞溪北桥村。③陈朝陛,明朝洪武年间从苍原村迁居澄迈县瑞溪里加村。④陈文广,明朝建文年间,从苍原村迁居新吴桥坡。2、陈念,福建省莆田县福德乡人,官职闽州府朝议大夫,宋元符年间(1098-1100年),渡海入崖,落籍琼山苍毫村(今属东山镇)。从明朝初期,陈念后裔陆续迁入澄迈,分居瑞溪山内村、加乐德润村、太平飞树村等村庄。3、陈拱宸,福建省莆田县祷坑村人,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渡琼,1249年任文昌县知县,任满后定居文昌县溪梅村(今文昌市湖山溪尾村)。他的后裔从元朝起迁入澄迈,分居太平龙江、乌什,桥头仁同、文儒沙塘等村庄。


海南陈氏家族族谱和概况陈姓:迁琼始祖陈谟烈,宋任肇庆知府,迁琼任文昌知县,落籍文昌。  陈拱宸,南宋淳右壬寅年(公元1242年)举人,迁琼任文昌知县,落籍文昌清澜;陈番为中顺大夫,宋嘉熙年间渡琼,居文昌坊园;陈建尤,迁琼任琼州教授,宋灭稳居文昌七星岭;陈祯祥,元渡琼落籍文昌大谭;陈端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渡琼落籍文昌沙尾村;陈彦和,迁琼任琼州府参军,落籍文昌沙港村;陈好,原名陈豪,福建晋江人。太学生,因和陈东保李纲,避祸来琼,落籍琼山。  陈姓 入琼的陈姓多数在宋末元初由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据《陈氏族谱》记载:颖川始祖实公四十四代孙长房德载公、次房言先公的“四卿”[宋卿、周卿、正卿、俊卿]的子孙渡琼者最多。  陈姓是文昌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入昌陈氏始祖共有六支:一支是谟烈公,是实公四十九世孙;二支是实公四十九世孙拱宸公;三支是孟郎公;四支是俊卿公之曾孙潘公;五支是建猷;六支是端公;七支是彦和公。 海南三亚的陈氏,始祖为福仔公驸马,是南宋末年为逃避被害携公主逃往琼州(今海南琼山)投奔 ,当县令的兄长。公主在逃亡途中死葬于广东东莞,驸马携一子(有说二子)往琼州,其兄长安其往崖州居(今三亚市崖城镇),后其兄也迁入崖州。后三世祖朱选公迁入乐罗村(今海南乐东县九所镇),朱选公传子五:为九角、八角、二角、四角、五角,从此以各角分支派传讫今有八百余年,现乐罗村有九角、二角传人,抱旺村有二角传人。福仔驸马公与其兄长葬于崖城香山(岭落水库坝下400米),驸马公又叫五福公,据说驸马公原是居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福塘村后迁入(逃往)琼的,驸马公有五个福故称五福公,其后裔叫五福子孙,据说当时只有陈氏后人才能在门上贴五福临门。  乐东黄流镇有陈氏宗祠。始祖为彦祥公,听说是从福建莆田甘蔗园村迁徙而来,已经有20多代。我所知道的家谱部分字辈为:光、景、深(高)、人、运、太、积、善、乃、贻、谋、豪、杰、俊、昌、生、英、才、后、世、由。  陈氏是一个大姓,人数众多,不像一些人数较少的姓氏只有一个 “渡琼(海南)始祖”,翻阅《族谱》查到了海南陈氏族人共有27个 “渡琼始祖”,这27个在海南开基的陈氏始祖被称为“渡琼九官十八客始祖”。换言之,这27人当中,9人是因为被派遣到海南当官而移居到海南,另外18人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到海南作客。       这27位“渡琼始祖”是陈端、陈谟烈、陈念、陈能仁、陈隆基、陈庄、陈多福、陈璋、陈孟郎、陈慧、陈日昌、陈豪、陈左耽、陈桂、陈严孙、陈拱宸、陈韬、陈琏、陈友定、陈帝真、陈喜、陈建猷、陈有情、陈¤、陈永祥、陈璐以及陈甫。他们分别属于各个支系。       移居海南的陈氏始祖多数是在宋、元、明三个朝代陆续移居到海南,尤其是宋、元年间,蒙古人入侵,局势动荡不安,先辈们率领家族往南方迁徙。有的直接从福建莆田乘船沿着福建和广东沿海抵达海南,有的则先移居到广东省,定居一段日子再乘船到海南。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6:52:00 +0800 CST  
琼州探源之姓氏篇——陈氏
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前赴后继 陈氏英豪
陈氏子孙后代
遍布在全省四千余个村庄
自古以来,陈氏在中国百家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人口繁盛,家族众多。海南的陈氏从最早过琼祖始陈彦在1078年渡琼至今,经过900余年的生息繁衍,陈氏子孙后代遍布在全省18个市县的4000余个村庄里。据有关数字显示,在全国2万余个姓氏中,陈姓为中国第五大姓,占总人口7%左右,约八千多万人。在海南,陈姓为第二大姓,人口有80多万人,占海南总人口的10%左右。

海南陈氏源在哪里?
据历史学家考证,海南并没有“土生土长”的居民。就是落籍海南最早的黎族也是从大陆沿海一带迁移进来的,他们是古越(统称百越)人的后裔。海南的陈氏,除少数民族的陈氏外,多数是宋朝以后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入海南的。
那么海南陈氏的源在哪里呢?一般了解陈姓氏历史的人都说,海南的陈氏,源出颍川,颍川是陈姓氏望出所在。在陈姓氏世系中,各地陈姓氏谱均记最高祖先是少典。少典是什么人?据载是黄帝的父亲,少典的名字人们不太熟悉,黄帝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所以陈姓氏把祖先追溯到少典。少典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人。黄帝跟陈姓氏有什么关系呢?据《中华陈姓氏源流(二)》一书认为:“黄帝是陈姓的血缘初祖。黄帝是陈姓的血缘初祖的根据来自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昂日轩辕。舜是黄帝的第九世孙,是陈姓氏的血缘祖。黄帝是陈姓的血缘初祖,说明陈氏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致的。陈氏后裔,是地地道道的黄帝子孙,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敬祖爱国,是陈氏的优良传统。

琼岛陈氏:江山代有才人出

海南陈氏的祖先从宋开始渡琼,历经元、明、清四个朝代,先后共有183人,为全省各姓之冠,以迄於今,阅年几近千载,其世代蕃昌,成为盛族。且联可甲第,官显仕达,代有名人。此皆先祖积德之使然也。陈姓氏子孙后代,在求生存图发展的环境中,历尽千辛万苦真真正正的立足于全中国和世界各地。翻开中国历史,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救国,有一大批陈氏子孙成了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在为中华民族翻身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做出了辉煌的业绩。
记者从《海南陈氏谱》中查找发现,在183位渡琼始祖中,就有17位进士,6位举人。从宋朝到清朝,陈氏子孙后代到底有多少进士、举人呢?《海南陈氏谱》没有具体记载。记者还从《海南陈氏谱》中查找发现,从宋到清,单琼山地区就有37名进士举人。
历史上出现的“六子五进士”说的就是渡琼始祖陈甫的六兄弟,甫公是显祖第六子,显祖曾任户部尚书、宣和殿大学士。显祖六个儿子当中,除第五子陈东被蔡京所害外,其余五个儿子都是进士。
据查证,在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在海口市秀英村的陈起纲,29岁升任清朝秀英炮台炮长,管理五台大炮60名炮兵,保卫海南琼州海峡的安全。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本海军第五舰队30余艘艇,六千兵力和50多架飞机,进犯海口海域企图登陆海口,陈炮长立即命令炮兵集中投入战斗,激战两小时,发射百余发炮弹,使敌舰丧胆向西撤回天尾港才登陆。根据在海口金牛岭人工湖西侧的荒草丛中,找到刻有当年秀英炮台抗击日本侵略的参战将士英名的石牌,记载40名。其中陈姓将士有15人。
民国时期的国民党海军上将陈策,1893年生,文昌人。
还有琼山灵山东头村陈发檀,光绪末秀才,国会议员,民主革命家,是海南留日学生第一人,民国元年(1912)任孙中山秘书。1924年9月11日下午,在广东旅京同乡在南横街粤东新馆举行欢迎孙中山座谈会上,陈发檀发言,提出海南改为一省的主张,孙中山立即表示赞许。这是海南设省的最早舆论。陈发檀后因不满曹锟百法解散国会,被迫离京,南归乡里,读书自娱以终。
琼山人陈世庆,早期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后当李济深秘书。
到现代,海南陈氏名人更是倍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原海南省政协主席,现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玉益,原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省政府副省长陈苏厚,海南省人大副主任陈孙文,副省长陈成,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克功(已故),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家悦(已故),原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宏(已故)。
陈序经博士,文昌人,留学美国,192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出任昆明西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广州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副校长或校长。

陈氏渡琼始祖今安在?

据《海南陈氏谱》记载,陈氏渡琼始祖有183位之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衍接实公部分,另一部分未衍接实公部分。衍接实公的渡琼始祖有92位,未衍接实公的渡琼始祖有91位。这里简单介绍几位过琼始祖。
陈彦和。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陈彦和过琼后子孙分布遍及文昌、琼山、海口、澄迈等几十村。
陈甫。系实公四十五世孙。大约在宋朝建炎至绍兴年间(公元1127--1131年),甫公偕其子仲良从福建南渡琼州,担任珠崖军民府(今琼山东南部)通判。甫公渡琼后,最初居住在珠崖的罗颜村。后来,他们由珠崖到乐会,喜爱这里山明水秀,民安物阜,便定居在龙泉村(今名龙塘村)。过了几年,二世祖仲良公于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荣登癸丑科进士,是乐会县历史上第二位进士,也是海南岛历史上第三位进士。甫公曾被朝廷敕授为奉直大夫后又封为朝议大夫,于1156年逝世。甫公子孙蕃衍兴旺,如今在世者,男男女女,不少于4500人,主要分布在琼海、万宁、三亚、屯昌和琼中34个村庄。此外,甫公还有不少子孙移居国外,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陈拱宸,又名三老,举人,系实公四十九世孙,生于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正月初八,配余氏,黄氏;男仲达。
陈拱宸公在南宋1242年因避乱而带子仲达自福建福州府莆田县祷坑村渡琼。来时落脚在文昌县溪尾村,后任文林郎文昌县知县,再次以官为家,住在青蓝子,是溪尾(溪梅)支始祖,1256年九月初五逝世。子孙分布:81支和600个村庄。
陈十五,名陈实,系太丘实公四十六世孙,俊卿之长子,福建莆田县坎头人,生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十一日,累官福建、广东安抚司参议积阶奉直大夫,封莆田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生三子。南宋绍熙四年(1193)避乱携带第三子陈塾渡琼,始居琼山府城白玉庵,后移居大林道玉村,(此村今不存在,已移居桥头村)。历经若干年后,公婆重返福建莆田县。寿终后公婆合葬在莆田保丰龙汲山,明朝年间,在琼众支子孙为了纪念先祖,在琼山大林兴坡置地一块,建墓场一座,以两石刻日、月为公婆替身合葬此风水宝地。后来在琼山府城东周巷(现府城第一小学)置地建造书舍3间,横廊一眼,便于祭祀十五祖和子弟读书之用。后经道光、光绪、同治年,先后扩建续修,并买洪家宅场土,更造旁廊28个铺面,已成为一座完整的“陈氏宗祠”,一直保留到1992年才被人为拆除。
陈毫,系实公五十一世孙,正卿六世孙,爱祖之子。原籍福建泉州晋江县杨林里,宋徽宗时以诗赋赐进士,官选翰林院大学士,钦宗元年(1126)擢太学祭酒龙图阁直学士。建炎年间(1127--1130),与太学士陈东上疏留贤相李纲,被黄潜善,汪伯彦嫉妒谗言,上怒杀东,公怕连累,更名陈好,来琼入赘琼山苍原村千户温朝珍公之女,逐籍而居焉。

文化·技术·拼搏·精神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6:55:00 +0800 CST  
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姓氏的祖先均来自大陆,先后共有183人,为全省各姓之冠。时间上跨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地域上跨越福建、广东、江西、广西四个省份世系上(族谱上)以上古的少典、周朝的妫满(陈胡公)、西汉的陈平、东汉的实为一世祖者都有。海南陈姓氏各支谱系显示,海南的陈姓氏,多数是田齐后裔。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最早渡琼的陈氏始祖是陈彦和。彦和是实公的四十世孙。
移居海南的陈氏始祖多数是在宋、元、明三个朝代陆续移居到海南的,尤其是宋、元年间,蒙古人入侵,局势动荡不安,先辈们率领家族往南方迁徙。有的直接从福建莆田乘船沿着福建和广东沿海抵达海南,有的则先移居到广东省,定居一段日子再乘船到海南。

海南陈氏祖谱记载,海南陈氏最早过琼始祖是陈彦和。陈彦和属江州义门世系,过琼前在福建泉州当参军,1078年从福建泉州过琼任琼州府参军;当时泉州和海南有船只直接来往,彦和落户文昌县沙港朝庇村(陈策将军祖籍沙港,是彦和后代),死葬在海口市长流镇附近。因1605年琼州大地震,72村庄沉没,谱册失传。
从陈氏各谱查证,陈氏过琼主要来自福建。据有关史载,历史上三次移民期间,福建属于偏安地区。在南宋南逃期间,福建移民有些人进入广东、广西,有些人从海路直接到海南。从1078年彦和过海南到清朝共有183陈氏过琼祖,大部分来自福建,其中又以玉胡一祖的子孙为多。
玉胡一祖是福建莆田的望祖。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陈仁自浙江钱塘迁居到玉胡,为玉胡始祖。他的第四代孙陈俊卿和第八代孙陈文龙先后拜相,按俊卿和文龙上三代,御赠太师名位,故有“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的祖望。玉胡一祖在17代中,先后有接近50人过琼。海南陈氏旧谱册有“九官十八客”的称谓。这单指玉胡一祖而言,说明在宋朝时泉州和海南之间已有经商往来

据《中华陈氏3000年》记载,陈氏过海南也经陆路。除福建到海南走陆路之外,经江西、广东、广西而过琼的不少。海南陈氏,当他们从福建或广东来的时候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和技术,还有他们的拼搏的精神,对海南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今他们的子孙遍布海南如同他们的先辈一样一生都在为海南奋斗.

孙科撰写海南40字派序

在《海南陈氏谱》中,海南陈姓新派序是1947年陈策请孙科先生撰写的40字派序:颍川延世泽,棠棣保华名。有宋垂绵亦,元明益显荣。崇先修尔德,怀远振家声。万支宗一本,宏规允信行。

陈国开基祖得姓

据族谱记载和记者调查,
陈姓的开姓始祖是陈妫满(胡公满),陈氏的发祥地在河南淮阳县(古称苑丘)。这是三千多年的事了,也就是说,陈姓从开基祖得姓至今天,已经3000余年了。舜帝是上古时代著名的制陶专家,舜的后裔阏父及长子妫满,继承这一技艺,都擅长制陶,因阏父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欢心,被命为陶正官,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阏父之子妫满,即胡公满。胡公是益号。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为陈,陈为国号,以国为姓,即陈姓。妫满受封的陈国,在今河南开封以东,江苏徐州以西,安徽豪州以北至山东济宁市以南这块地方。在周朝各诸侯国中属于较大的诸侯国,都城在苑丘。
以国为姓,从此始有陈姓,妫满成为陈国开国君主和陈姓氏开姓始祖。陈国从妫满受封(前1028年)至楚国灭陈(前479年),历时549年,这就是陈国的历史,也是陈姓的一段历史。楚国并吞陈国后,为了征服陈姓子孙及其臣民,实行大规模的血腥镇压,陈姓子孙处在腥风血鱼之中。为了避过灾难,以图生存,陈姓子孙,或隐姓埋名,弃家逃亡,或移居他国,等待时机。陈姓的历史,没有因陈国的灭亡而湮灭。

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选址火山口

据了解,《海南陈氏谱.第一卷》是1998年编写出版。1996年,海南陈氏成立了海南颍川实业有限公司,为了适应海南陈氏事业的发展和形势需要,在“海南颍川公司”的基础上,海南陈氏宗亲,齐心协力,共同谋划,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2004年成立了“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研究会成立后,为继续扩大推进海南陈氏的事业,秉承先贤遗志,实现全省陈氏宗亲的夙愿,海南颍川历史研究会决定筹建“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今年4月,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建设选址确定在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魁星农业观光园内。鉴于筹建经费较大,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向社会陈氏宗亲和海外华人华侨筹款接受捐赠,并在海南组织发动“海南陈氏宗亲一元钱活动”集资。据海南省颍川历史研究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元钱活动”的宣传,发动海内外陈氏宗亲和华人华侨、港澳台陈氏宗亲自愿捐资人民币1千万至1千五百万元,争取在5年时间(即2007-2012年)内建成。海南陈氏文化联谊会馆初步计划设计建有“陈氏迁琼始祖纪念堂”、“陈氏古今名人陈列馆”、“海南陈氏书院”等。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6:55:00 +0800 CST  
内蒙古
陈是内蒙古第十大姓
包头九原陈氏家族
陈姓,蒙古族“胡奇古德”
氏。“陈”其意为“旧部”,胡奇古德指旧部的多数。北元时期开始在多种历史资料中有记载。称“好陈察罕儿”,即“陈察哈尔”,亦即“胡奇古德”。该氏一部分人取汉字“陈”为姓。在九原区分布有科尔沁“陈”和鄂尔多斯杭锦旗“陈”。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7:01:00 +0800 CST  
新疆
插个湖南的
陈氏家乘续谱
我祖陈受五分得湖南临湘万库庄(现临湘坦渡土屋),迄今已六百余年,繁衍子孙众多,十续统计,现有男丁一万余人。

一、陈氏家乘续谱年代一览
初修:1559年10月(明嘉靖卅八年已未年);
次修:1599年5月(明万历廿七年已亥年)阿

三修:1672年6月(清康熙十一年壬子年)
四修:1697年4月(清康熙卅六年丁丑年)
五修:1771年8月(清乾隆卅六年辛卯年)

六修:1848年11月(清道光廿八年戊申年)
七修:1881年9月(清光绪七年辛已年)
八修:1910年3月(清宣统二年庚戊年)

九修:1947年9月(民国卅六年丁亥年)
十修:1992年月(共和国四十三年壬申年)
二、临湘陈氏家乘有关记载

(一)临湘陈氏初修家乘原叙。

陈氏之族,舜之后。其来旧矣,自周之有,天下也兴。灭继绝因,虞思陈胡公之属而封之。于陈焉世居江州,千口同炊,百世之下,以义门云者。咸以陈氏为首称,方知他姓不及焉。由汉而唐累世褒封不胜数计,至宋真宗咸平二年,家长以子孙众多,星布天下。

我高祖国宝公盖江州之耳孙也,其先世由江州迁南昌。当至正间(1341-1369)江右兵动,四海鼎沸。吾祖谒高帝于辕门,从徐魏公破康泰、征陈有谅,以功授千户长。同杨琼等奉命招抚,守御岳阳。解组后,遂寓居城外穆家塘焉,顾岳州上滨洞庭,下临大江。自古用武之地,群雄必争之区,兵火之变屡矣。吾高祖守御公,恒切于忧及,徒居于临湘之万库里张家山,合土为家。生子日:仲富、仲贤、仲贵、仲良、仲文。家道渐盛,田粮甲于一里。太祖御极图籍……。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已未岁冬十月吉日。五世孙八十翁銮顿首谨书(距始祖落籍一百八十四年)

(二)陈氏家乘叙(次修)。天府唐宋。而下公谱废,而私谱兴,称文滋繁本实矣。我陈系出太邱,其后枝叶布散遍天下,至宋则有江州之陈最显著。之后迁豫章,至我族祖实自豫章迁西陵。先太学当谱,其世雇湘中则详,德安则缺。然且举而附之,高安及令本宗不相蒙,前者泯泯,而后者冥冥。谁以为镜,而谁与稽孝思。之谓,何余伏读之,而怅其未备也。于是卒述江州以来至于西陵经纬,人伦欲以彰……。大明万历廿七年已亥年五月五日。西陵后裔东谷主人叔耕父陈耜书于树德堂

(三)陈氏家乘卷之一 世原 西陵裔陈耜叔耕父重修

……伟生子三人(的、礼、周、善、奇),其长子的,的生胜,胜生锡,授奉训大夫。锡生思升、彦升。伸生子三人,侍无子。当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义聚至三千七百余口,是岁家长以食指太多,诸庄粮供太远,分遣一千四百口,往居县属庄食。伉之玄孙勉子继升锡子思升,迁南昌府市,数传而至宋未当咸淳时,有千四,乃千四以上图缺有间矣。其世次不可得而详。千四有兄三,千一、千二、千三,千一娶孔氏;千二娶范氏;千三娶金氏。俱莫知其所终。千四娶唐氏,生子万一。元初人,万一娶李氏生子三人,其长子日受五,次日受六,次日受九。受六娶李氏,受九娶唐氏。余迁祖讳国宝父则受五,母张氏也。当至至正(元至正28年,至正元年,辛已,公元1341年)壬辰,(1352年)海内兵动,江右化为盗。薮公纠义旅以自保。壬寅(1362年)从徐魏公征陈友谅,以功授千户长。甲辰(1364年)又从湖广分省参政杨景取岳州湖湘平,仍命守备岳阳。引疾寓居城外穆家塘,复迁临湘万库里之张家山焉。洪武八年,此裔孙耜日观古今……。

(四)十续家乘序。明朝初年,高祖守御公,徒居于临湘的万库里张家山合土为家。至今已有六百余年。高祖德泽深厚,后裔兴旺,子孙众多,人丁数以万计。分布于临湘、平江、通城、崇阳、蒲圻、嘉鱼、监利、洪湖、岳阳等县市。长江两岸闪烁着义门的灿烂光辉,万峰山下传颂着先祖的崇高品德。中华人民共和国癸酉年孟夏月吉日,十九世孙庸武、寅午谨书。

注:临湘陈氏初修家乘:(于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距始祖落籍一百八十四年。”我祖落籍临湘是明洪武八年乙卯年,(1375年)距义门陈奉旨分庄,北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中经313年。距我祖从徐魏公破康泰、征陈有谅,以功授千户长。(1363年)中经12年。

陈氏家乘卷之一 世原:“伉之玄孙勉子继升锡子思升,迁南昌府市,数传而至宋未当咸淳时,有千四,乃千四以上图缺有间矣。其世次不可得而详。”

乃千四以上图缺有间矣。其世次不可得而详。此憾事影响我家族近五百年。敬请月海宗亲给予补遗。
湘湄陈氏十八世孙慎勇

2008年7月14日于柳州


三元堂陈氏该支派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东海大村陈姓支派发展而来。又因在东海时就隶属“三元堂”陈氏,故该支派又称“三元堂”派。据长支陈家河(莒南县壮岗镇陈家河村)《陈氏族谱》序载:“祖当元末遭变由东海代村兄弟三人暨堂兄弟二人度海而西居赣之陈家旦头莒之陈家夹河与此陈家庄系胞兄弟堂兄弟一居兰之富家庄一居赣之门楼河。” 据该支派长支2008年春修谱时新编的《三元堂陈氏家族长支祖史大事记》记载:《三元堂》陈氏家族是当今全国五大姓氏之一。陈氏家族起源于东周列国时期。《通志》载:周武王灭商后,将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建立诸侯国陈国,立都于宛丘,并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为妻。妫满谥号胡公,人称胡公满,是我们陈姓的开山鼻祖。至公元前478年陈国为楚国所统一,其子民便以其国名“陈”为姓,即为陈氏。据我国历史学家何光岳考证,陈氏后来又衍生出田、袁、胡、陆、费、饶、王等七十余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大姓。自妫满封陈,君王代代相传,十世孙陈完,字敬仲,因内乱逃避至齐国改姓田,于是又建立田齐国,到二十五世孙田建时,被秦始皇所灭,但灭姓未灭族,建长子升仍姓陈,次子桓改姓王,三子轸逃至楚国,后做丞相,封为颍川侯,因此被称为陈姓的开山始祖。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陈氏家族人丁兴旺,宗支繁昌。在历史上曾创下十五代不分家、聚族三千九百余人的千古佳话。后奉宋仁宗旨意由义门进行大分家。吾始祖梯公上封“三元堂”堂号后,与四位兄长松公、柏公、槐公、檀公(他们仍用义门堂堂号)一起,带领族人逐渐北移,后定居江苏东海一带。到洪武元年,因战乱灾荒,梯公率三元堂族人又继续北迁。吾先祖铎公带其弟铨公、钏公及两位堂弟锦公、钰公兄弟五人,背祖传石佛十尊,皇赐“三元堂”滚龙谱一宗,定居于此。但当时朝纲规定凡直系亲人不能聚居一处,于是长支居莒南陈家河(原名陈家庄);次支居赣榆陈家旦头;三支居莒南东夹河;四支居赣榆门楼河;五只支居临沂罗庄高都办事处前后坦村(原临沂付家庄)。距今已有630余载,繁衍二十八代。历代不忘先祖之德,牢记祖训,以义为本,以忠为德,与国与民,功不可没。 该支派陈氏,随着世系的发展、变化,人口发展很快,已成为莒南陈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分布本县及各地的该支派陈姓有: 1、长支陈家河支族分布: 山东莒南壮岗西村、壮岗东村、壮岗前村、桃花峪一村;江苏赣榆县于家沟村、窦家沟村、董家沟村、围子村、陈朱邑村、潮口村、海头村、石桥西村、仲家园、滕官庄、陈家湖、石埝、徐福、西斗岭、秦沙、高家村、马台,垤上…… 2、次支陈家旦头支族分布: 大赤涧 坪上王家道村峪 莒南 高庄 壮岗 辛店子 班庄 河东村…… 3、三支东夹河支族分布: 西夹河 陈连坡 山里 草沟 高榆 胡家岭 相沟 陈临沭 谷家岭 莒县大许家庄 桥头 良家店子 陈石门 庄河北 秦玉柱 石桥大 部南 土龙头 南甘霖 十子路 王庄 黄山 板泉 张连坡 界首 杨庄 韩家岭 安子窝 西花沟 西刘村 午阳 河里 前湖子 赵坊前 李家岭 八间屋 张寨子 小程子河 黑林 接庄 横山子官庄 陈沟子 陈洪双 杨家庄 陈高岭 介河子 芦草沟 夹山 鸡墩 青湖 草场 陈闫庄 沃土 店头…… 4、四支门楼河支族分布: 城头街、竹园村、汤元岭村、刘沟村、居庄村、城里村、吕河埃村、桃花峪村、下庄街、沭阳、湖家村、新浦区小道口村、岭房村、老庄村、东海牛腿河村、临沭镇邢管庄村、东丁旺村…… 5、五支前后坦村分布: 薛庄、付庄、陈家旦头庄、兰山区南庄…… 该支派行辈用字原初为:17世以前的谱系都已经失落无从考证,正常使用而且比较统一的是自18世开始:复、振、家、声(兴、洪、茂、兆),学、惠、迪、吉(庆、效、葵、兰),长、发、其 、禧、祥(秀、云、新、春、贵)。至1990年春天,该支族四大支派(当时五支尚未找到,2007年底修谱时才联系上)重新修订族谱,鉴于以前行辈用字太少,而族发展又很快,所以又适时修订了新的供今后六十代人使用的行辈用字,自31世“统”开始分别为: 统承宣世志 立令久贤明 忠厚恩义远 绪传松竹旺 仁正善助国 文武本安邦 智礼良友和 荣尚运平昌 展英树奇伟 庚通举康壮 瑞言怀宝曾 凯扬金华堂 希望有知道我们有关宗亲情况的和我联系。 Q Q :723576702 邮箱: [email protected] 手机:13791540448
编辑 删除


admin 2楼 2013/10/18 10:40:31
等级:帖子:41955注册:2011/8/26 13:00:49 松柏槐檀梯五公乃兢公后人,能否再告知南京尚庭宗亲的联系方法,以便进一步考证吾祖迁徙历史。 另外,你们那资料比较全,可否代为查找一下我们老家谱上记载的忠公? 家谱载:明中顺大夫浙江处州府知府陈公讳忠字思敬世为莒人曾祖浪族善俱弗耀父△以公贵累赠刑部郎中母杜氏俱宜人公自幼歧疑敏悟不妄言笑既游庠序力学精勤甲午科登进士第明年出知保定府△△县越再考征为刑部主事丁未升本部员外郎弘治乙酉升郎中赠其祖考复升为浙江处洲府知府卒于官弟恕扶棺归家处之市民如丧其亲公事亲以孝闻友爱昆弟训子侄如严师服官门无私谒治狱无冤情淡薄自好不蓄积不事表揭而勤怃字其民同寅诸公私谥之曰介庵子男四长子言中弘治乙酉科乡试次谏次诏次诰俱幼生于正统七年二月卒于弘治六年九月春秋五十有二以明年四月葬于壮岗族茔表后有铭末四句云贤嗣统承乃德所积我铭公墓过者其式 莒州判官安定张谟篆额 △△官扬舫撰文 知莒州徐霆书丹弘治八年岁次乙卯春三月 立 莒州儒学训导藁城边泾立石 忠公的坟地和墓碑就在我村,只是原先传说的滚龙谱丢失了,不知道他的前后世系,但愿你们能够代为查找。多谢了!


贵州黔西县的,据老辈人讲,我家是由毕节珠市街迁来黔西的,祖人叫陈万和,现在的排行是:“… …万,世祖光开绍,文兴福静德”,是“福”字辈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08 17:06:00 +0800 CST  

楼主:赵氏棘龙

字数:370343

发表时间:2019-06-04 00: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4 16:58:46 +0800 CST

评论数:4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