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的系列连载:王建设教授之《学说闽南话》

学说闽南话:买衣服(一)
http://www.qzwb.com/video/mnh/yf1.mp3
A:师的啊,迄领大红的羊毛衫捻度我看迈 。(小姐,那一件大红色的羊毛衣拿给我看一看。)
B:即领汝即牙年龄穿野水。(这一件你这个年龄段的人穿起来很好看。)
A:我感觉伤红。(我觉得太红了。)
B:袂啊,即色今年诚时行。(不会,这种颜色今年非常流行。)
提示:
1.“捻”是个方言俗写字,表示“拿”,只用于衣服或棉被。例如:捻衫捻裤(拿衣服拿裤子)、捻被捻席(拿被子拿席子)。在泉州话中,“捻”还可以表示“抖动”或“动”。例如:捻翼(抖动翅膀)。
2.“水”是个训读字,本字为“靃”,表示“美丽”或“好看”。这种用法来自古汉语表示“草弱貌”的“靃靡”。梁·鲍泉《咏蔷薇》诗:“经植宜春馆,靃靡上兰宫。”今泉州话“靃”和“靃靡”两种说法并存,都可用来表示“美丽”。
3.“伤”用作表示程度过分的副词“太”,是古汉语的用法,唐诗中常见。例如杜甫《曲江二首》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齐己《野鸭》诗:“长生缘甚瘦,近死为伤肥。”诗句中的“伤多”、“伤肥”今天泉州话分别说成“伤济”、“伤肥”。
俗语浅释:阗三门鸟铳都袂捻翼。
鸟枪响了三声,可鸟儿的翅膀就是一动不动。本意为对任何警告都不为所动,也可表示对他人的叫唤置若罔闻,怎么叫都叫不动。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衣服(二)
http://www.qzwb.com/video/mnh/yf2.mp3
A:即款的衫野有别色的无?(这种款式的衣服有其他颜色的吗?)
B:野有芋水、水红的。汝皮肤白,穿大红的也是乌的较■。(还有紫色、粉红色的。你皮肤很白,穿大红的或者黑色的比较漂亮。)
A:嚣六,生理嘴真■阿,逐色汝嘛喊诚■。(我不信。生意人就是会讲好听话,每一种颜色你都会说很漂亮。)
B:正实有影■,无骗汝。(真的很漂亮,我不会哄你。)
提示:
1.泉州话中的颜色词经常拿实物来打比方。除了“芋水”(紫色)以外,还有“水月”(淡蓝)、“鸭卵青”(蛋青)、“芥菜绿”(绿色)等等。
2.“■”就是“漂亮”,可以用于形容人,也可以用于形容物。如:人■字也■(人长得漂亮,字也写得漂亮)。
3.“阿”是“阿咾”的省略,表示“称赞”的意思。
俗语浅释:嚣六鸡啼半暝。
荒唐的鸡半夜啼。讽人不按常规办事。“嚣六”表示“虚假”、“撒谎”或“不可信”。这个词源于旧时的赌博,“嚣”是“叫喊”的意思,“六”是骰子最高的点数。掷骰子时,人人求胜心切而高声呼喊“六”,所以古语中还有“呼幺喝六”的说法。但口里呼喊“六”,却未必能得到“六”,所以引申为“虚假”。“嚣六”也可以说成“嚣鸡”,粗鄙的说法则是“嚣佋”。若说成“嚣六嚣触”或“嚣佋嚣触”则有程度加深的意思。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衣服(三)
http://www.qzwb.com/video/mnh/yf3.mp3
A:即款定着较水迄款,呣信问恁老公迈。(这种颜色肯定比那种颜色漂亮,不信,问问你老公。)
B:免问伊,汝想说伊会晓看?(不用问他,你以为他懂得鉴赏?)
A:即领汝入去里面试穿迈。(这一件你到里边试穿一下。)
B:大号的我穿伤弄旷,换较细的。(我穿大号的太大,换小一点儿的。)
提示:
1.“定着”可以表示“肯定”,也可以表示“安静”、“不吵闹”。例如:逐牙计共我定着!(大家都给我安静下来!)
2.“较水”就是“比……漂亮”的意思。例如:送嫁较水新娘。(伴娘漂亮胜过新嫁娘。讽人安排不当,喧宾夺主。)
3.泉州话的“弄旷”是个叠韵联绵词,通常表示“衣服或地方太大”。如:即牙所在伤弄旷。(这个地方太大。)即领衫弄弄旷旷,那会穿得?(这件衣服如此宽大,怎么穿得了?)“弄旷”与近代汉语中的“狼犺”同源。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那树又大了,本等招风,怎当这一只狼犺的船,尽力生根在这树上。”
俗语浅释:姑姨舅妗弄旷婶。
这一句俗话的意思是:七大姨来八大姑,舅父舅母加婶母。泉州人经常用它来形容大家族亲戚多,多少带有点贬义。如:昨日暗暝请人客,姑姨舅妗弄旷婶坐去几落桗桌。(昨晚设宴请客,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坐了好几桌。)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衣服(四)
http://www.qzwb.com/video/mnh/yf4.mp3
A:今仔禃气买去拙济领!(今天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件衣服!)
B:禃气买拙济领拢较强过行几落间店也无看中半领。(一口气买这么多件衣服总比走好几家店也没看上一件强。)
A:拢共开偌钱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B:买有合意的就好,免管伊开偌钱。(买到中意的就行了,别管他花了多少钱。)
提示:
1.“禃气”本表示“一口气”或“不间断”。例如:禃气走仔遘厝里。(一口气跑到家里。)禃气说度伊了。(一口气讲完。)“做禃气”则表示“一下子”(在短暂的时间内)。
2.“拢”是“恐怕”或“应该”的意思。例如:今仔拢会落雨。(今天恐怕会下雨。)安尔写拢着。(这样写应该正确。)
3.“强过”的字面意思是“超过”、“胜过”,经常用于比较句(差比句),表示“甲比乙好或强”。
4.“半”加量词或名词用于“无”之后,表示“一点儿也没有”。例如:无半圆(一点儿钱也没有)、无半撇(一点儿本事也没有)、无半人(一个人也没有) 。
俗语浅释:过桥强过汝行路,食盐强过汝食米。
该俗语直译成普通话就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吃过的盐巴比你吃过的大米还多。通常是自负者或成年人用来自诩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诸如此类的俗语应该慎用,以免给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感觉,引起人家反感。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衣服(五)
http://www.qzwb.com/video/mnh/yf5.mp3
A:我苦,即领裤那拙缚啊!(糟糕,这一条裤子怎么这么紧哪!)
B:也无寝仔汝无试穿是呣?(要不刚才你没试穿,是吗?)
A:我会顾得试衫,续袂记得试裤。(我顾得上试穿上衣,竟忘记了试穿裤子。)
B:那捌拄着汝种牙人啊!量紧搭车去换。(怎么会遇上你这样的人!赶紧搭车去换。)
提示:
1.“缚”本是动词,表示“捆绑”。在这里则是形容词,“紧身”的意思,表示衣服偏小,穿在身上人就像被绑住一样。
2.“寝仔”就是“刚才”,同“拄则”、“头站仔”意思一样。“寝仔” 也可以说成“寝”。例如:寝来(刚来)。如重叠成“寝寝仔”或“寝寝”,则表示时间离现在更近,相当于“刚刚”。例如:寝寝仔我则去来尔。(刚刚我才去了又回。)
3.“量紧”同“赶紧”一样,都是“赶快”的意思。  □王建设
俗语浅释:会顾得烧酒,就袂顾得豆腐。
顾得了这一头,就顾不了那一头。讽人做事手忙脚乱,无法瞻前顾后。

楼主 境随人胜  发布于 2014-04-18 23:03:00 +0800 CST  
学说闽南话:租房子(一)
http://www.qzwb.com/video/mnh/zf1.mp3
A: 老仔伯啊,恁即搭有厝通租人无? (老大爷,您这儿有房子出租吗?)
B: 汝想卜租甚物款的厝啊?(你想租什么样的房子?)
A: 最第好是禃房、禃厅、禃浴室、禃灶骹。(最好是一室一厅带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
B: 阮无种牙厝通租人,汝去厝边问迈 。(我没有这样的房子可出租,你到邻居去问问看吧。)
提示:
形容词“好”的最高级在普通话中用的是“最好”,而泉州话除了“最好”外,还有“第一好”、“第好”(“第一好”的省略)、“上好”,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叠加成“最第好”、“上第好”、“上最好”,表示程度或语意的加强。
俗语浅释:住厝着好厝边。
该俗语强调的是,住家需要好邻居。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如果没有好邻居,三天两头闹矛盾,就没有安生的日子过,人们将难以安居乐业。旧时因为平房多,高楼少,邻里之间的交往特频繁,所以选择好邻居、与邻居和睦相处就显得更为重要。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租房子(二)
http://www.qzwb.com/video/mnh/zf2.mp3
A: 即套厝禃月日卜租人偌钱啊? (租这套房子一个月要多少租金呢?)
B: 汝乃是学生,会做算较省 ,拿500箍就好。(你若是学生,租金可以少收一些,拿500元就可以了。)
A: 房间拙细,佫无厅无浴室,我看野是留摞租别人。(房间这么小,而且没厅又没洗手间,我看还是留着租别人吧。)
B: 种牙近街闪巷的厝我惊租袂出去?(这种既靠近大街、又坐落小巷的房子我还怕租不出去?)
提示:
1.“月日”就是“月”的意思,常与数词连用。例如:两月日(两个月)、三五月日(三五个月)。也可以说“月外日”(一个多月)。这种用法六朝常见。例如《世说新语·纰漏》:“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
2.“近街闪巷”的意思是“住房既靠近大街(生活方便),又坐落小巷(环境幽静)”,这是泉州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居地。
俗语浅释:八百买乡里,千银买厝边。
寻找个理想的居住地只花了八百元,而寻找个好邻居却要花上千元。意思是说,好邻居不易得或者好邻居特重要。该俗语也可以说成“千银买厝,万银买厝边”。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租房子(三)
http://www.qzwb.com/video/mnh/zf3.mp3
A: 汝酵那想按即搭租厝啊? (你为何想在这里租房子呢?)
B: 阮查某仔下学期卜入城来读初中。(我女儿下学期要进城来读初中。)
A: 即间房野大,佫野光,乃看合意就定金放淡薄。(这个房间很大,采光又好,如果看起来中意,就留点定金。)
B: 免焕赶紧,我附近佫行行看看(口+累) 。(不必那么急,我到附近再走走看看。)
提示:
在闽南话中,“査某”或“査某人”是女人的通称,可以不论大小婚否。与之相对的是“丈夫”或“丈夫人”。已婚中年妇女一般用“妇人人”,旧时对十六七岁以上的女性还可以用比较文雅的称呼“诸娘”或“诸娘人”。“査某仔”则表示“女儿”,实际是“査某囝”的音变。在漳州话里,“査某仔”甚至还可以说成“走仔”。与“査某仔”相对的是“丈夫囝”,口语中通常说成“刀仔”(“丈夫囝”的急读合音)。
俗语浅释:有时星光,有时月光。
有时星星发光,有时月亮发光。该俗语近似于“风水轮流转”,意思是说,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一直倒霉。劝人顺风顺水时不要得意忘形,逆境逆流中也不该自暴自弃。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租房子(四)
http://www.qzwb.com/video/mnh/zf4.mp3
A:即套厝的地点倒是袂歹,离学堂则三伐步耳。(这套房子的地点倒是不错,离学校只有几步路。)
B:恁租厝■即搭,是卜读册呣?(你在这里租房子,是要读书吗?)
A:汝看我有相读册的人无?(你看我像读书的人吗?)
B:歹势歹势,乃是卜做生理,费神汝另外找禃搭。(不好意思,如果是要做生意,麻烦您另外找一处。)
提示:
1.“三伐步”形容极近,也可以说“两伐步”。“伐”本是动词,表示“迈开脚步”或“跨越”的意思,例如:伐较大步 (脚步迈得大一些)、伐入来(跨进来)。后被借用为动量词,专用于脚步。例如:行几伐(走几步)。
2.泉州话的“相”(中平调,音同“标枪”的“枪”)与“像”(低平调,音同“上水”的“上”)跟普通话的“像”同义,但不同的是,泉州话中的“像”只出现在复合词“亲像”或“相像”中,单用时都用“相”。例如:伊有相人无?(他像人吗?)着相小黄安尔。(要像小黄这样。)
俗语浅释:死人亲像虎,死虎亲像水查某。
死人就像老虎一样吓人,而死老虎却像漂亮的女子一样吸引人。这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死亡的敬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泉州民间甚至将专门从事收殓(收尸)工作的人称作“掠虎的”(捉虎的)。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租房子(五)
http://www.qzwb.com/video/mnh/zf5.mp3
A:拙新的厝厝租禃个月300,俗仔卜死去。(这么新的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才300元,非常便宜。)
B:我是来拍工的外地人,趁禃圆无喝哙。(我是来打工的外地人,挣点钱不容易。)
A:哙乃板疮尔。汝际(口+累)做啥工啊?(真的不容易吗?你现在做的是什么工?)
B:即间中学(口+累)卜倩我做保安。(这一所中学要请我做保安。)
提示:
1.泉州话“趁”的本义为“驱赶家禽家畜等”。例如:趁鸡趁鸭(赶鸡赶鸭)。这种用法为古语的遗留。《广韵·震韵》:“趁,丑刃切。逐。”唐·于鹄《题美人》诗:“秦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后引申为“赚钱”、“挣钱”。
2.“圆”本是指“银元”的意思,今泛指钱。例如:袋仔无禃圆。(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
3.“哙”是个俗写字(本字不明),表示“容易”的意思。例如:种牙病哙好。(这种病容易好)。
俗语浅释:哙乃板疮。
该俗语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意思是说疥疮就如同板疮,因为方言中“哙”与“疥(疮)”同音;实际则是对“哙”(容易)的否定。说这句话时通常会带有调侃的意味,即不太认同对方的说法。“板疮”指受刑挨板子后的创伤。《三侠五义》第十九回:“郭槐在监牢之中,又是手疼,又是板疮,呻吟不绝。” □王建设

楼主 境随人胜  发布于 2014-04-18 23:06:00 +0800 CST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一)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1.mp3
A:阿发师啊,今仔日有甚物腥臊通买无?(阿发师傅,今天有什么海鲜可买吗?)
B:济敏满!有恶鱼、花鱼、大头鲢,野有柔鱼、墨鱼、红膏(虫+寻)。(多得很!有带鱼、黄花鱼、鲢鱼,还有鱿鱼、墨鱼、红膏蟹。)
A:拙济款,看仔目珠计花去。(种类这么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济款汝也通嫌乎?(种类多难道你还觉得不满意?)
提示:
1.泉州话的“腥臊”通常表示鱼肉等荤菜(以鱼类为主)。“腥臊”在古汉语中既可以表示“腥臭的气味”,例如屈原《涉江》诗中有“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的句子;也可以泛指“水产动物”,例如《太平广记》引唐代李玫的《纂异记·蒋琛》:“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2.“济敏满”表示“极多”或“多得不得了”,“敏满”属于双声(两个音节声母相同)词缀。
3.“红膏蟳”也可以说成“红膏母蟳”,指带有蟹黄的母蟹,闽南人把它看作高级的美味佳肴。
俗语浅释:目珠花花匏仔看做暑瓜。
眼睛昏花,把匏瓜误认成丝瓜。该俗语通常用来讽人因视力不好或粗心大意而错认事物。□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二)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2.mp3
A:今仔的恶鱼乃相无花鱼的鲜尺。(今天的带鱼好像没有黄花鱼新鲜。)
B:恶鱼是现流的,那会无鲜尺?(带鱼是刚从海里捕来的鲜货,怎么会不新鲜?)
A:恶鱼较青风,看势野是买花鱼较着。(带鱼容易导致风邪,看样子还是得买黄花鱼。)
B:花鱼加野贵,直斤着三十外箍。(黄花鱼贵多了,一斤要三十几元钱。)
提示:
1.“鲜尺”多指鱼肉“新鲜”。
2.有些食物偏凉性,如海蛎、豆腐、包菜等,可能导致某些人胃肠不适,泉州话称之为“凊”,与之相对的是“热”,这类食物有龙眼、荔枝等;有些食物容易导致荨麻疹、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如南瓜、芥菜等,泉州话称之为“风”,二者合称“凊风”。泉州一带民间认为属于“凊风”的食物有:蛏、带鱼、茄子等。
3.“较着”的字面意思是“比较正确”。例如:汝安尔说呣着,伊说的较着。(你这样说不对,他说的比较正确。)
4.“三十外”(三十多)也可以说成“三外”。“外”,置于“十、百、千、万”等整数词之后,表示略多,也可用“几”替代。如“十外”、“十几”(与普通话相同)、“百外”、“百几”。“外”,也可以直接用在量词之后,如“禃斤外”(一斤多)、“箍外银”(一块多钱)。
俗语浅释:生着搭较好捌拳头。
武术再好也比不上人家出身好。比喻出身富裕、条件优越比什么都强。□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三)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3.mp3
A:即两尾花中仔称迈累 。(这两条中等的黄花鱼称称看。)
B:斤四重,四十九箍。(一斤四,四十九块。)
A:续共我刣刣累,鱼腹冽速,鱼鳞着拍伊彻。(顺便帮我把鱼杀一下,鱼内脏全掏掉,鱼鳞要去干净。)
B:我随刣随了,汝小等者。(我很快就可以杀完,你稍等一下。)
提示:
1.“花中仔”或“花中”特指不大不小的黄花鱼。
2.“四十九”本应读作“四杂九”,但口语中通常会因为受到后一音节开头声母的影响或连读变成“四则九”或“色九”。这类音变现象还有:十五、十九,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五、三十九,四十五、四十六,五十一、五十八,六十一,七十二,八十三,九十四等。
3.“冽”表示“用工具往外掏”。如: 火烌(把灶里的草木灰掏出来)。
4.“随”表示“马上”、“刚刚”。如:我随来。(我马上就来。)伊则随食尔。(他才刚吃过。)“随……随……”分别用在两个动词前,表示后一个动作紧接着前一个动作发生,相当于普通话的“一……就……”。如:随说随来(说曹操曹操到)、随来随去(一来就走)。
俗语浅释:家己刣,趁腹里。
自家养猪自己杀,内脏全部属自家。旧时泉州一带的习惯,请人杀猪,猪的内脏通常要送给屠宰者。所以,该俗语的本意是自己动手,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益。但现在却是重在“家己刣”(自相残杀),用来讽人窝里相斗,两败俱伤。□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四)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4.mp3
A:阿婆啊,野生的红膏母(虫+寻),卜买两只呣?(阿婆,野生的红膏蟹要不要买两只?)
B:红膏母(虫+寻)贵仔卜死,呣克根买。(红膏蟹贵得很,舍不得买。)
A:无九节虾称一斤?汝看,活跳跳,佫会跃。(要不东海斑节虾买一斤?你看,活蹦乱跳的,还跳得老高。)
B:虾较浊,这几日皮肤有淡薄过敏,呣敢食。(虾是发物,这几天皮肤有点儿过敏,不敢吃。)
提示:
1.“呣克根”通常指“舍不得花钱做某事”。如:呣克根食拙贵的物件。(舍不得吃这么贵的东西。)与“呣克根”相对的说法是“克根”。如:伊诚克根穿。(在穿的方面他很舍得花钱。)
2.“浊”指食物有营养但又有刺激性,容易使疮或某些疾病发生、复发或加重。民间认为芹菜、花生、芋头、香菇、牛肉、羊肉、无鳞的鱼等属于发物。与“浊”相对的是“清”,这类食物包括萝卜(白色)、苦瓜、鲈鱼、熊胆、蛇胆、猫肉、蛇肉等。
3.口语中的“呣敢”通常会变读成“呣马”。
俗语浅释:孔子公(口+母)敢收隔暝帖。
连孔夫子这样的先哲也不敢收受别人请他明天做某事的帖子。比喻再精明的人也不敢随意给人承诺。亦作“孔子公呣敢收人隔暝帖”。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五)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5.mp3
A:师的,今仔有蛤仔无?(师傅,今天有花蛤卖吗?)
B:今仔无蛤仔,乃有蛲仔、蛏仔甲蚝仔。(今天没有花蛤,只有小青蛾、蛏和海蛎。)
A:蛤仔炕豆腐,味素好是好,呣句食僐喽。(花蛤煮豆腐,味道虽然好,但是吃厌了。)
B:买蚝仔去煎蚝煎,保证度汝粘舌仔都吞落去。(买海蛎回去煎海蛎煎,保证让你觉得好吃。)
提示:
1.“僐”是个借音字,这里表示因太常吃而厌倦。“僐”的本义是“疲倦”,既可以表示精神疲倦,如:看册看伤久人会僐(看书看太久人会疲倦);也可以表示身体不适,如:即几日人有淡薄僐。(这几天身体有点不舒服。)
2.“蚝煎”或“蚝仔煎”(普通话叫“海蛎煎”)是闽南地区特别有名的一种小吃,用鲜海蛎加大蒜、地瓜淀粉拌为糊状油煎而成。
3.“粘舌仔都吞落去”相当于普通话的“连舌头一块儿吞下去”。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东西特别好吃。
俗语浅释:排面蛏,浸水蚝。
过去,卖海鲜的商贩为了吸引顾客,总是习惯把肥大的蛏放在表面,所卖的海蛎则通常是在水中泡过好久的(显得饱满好看)。闽南一带因此常用该俗语嘲讽人善于做表面文章。□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海鲜(六)
http://www.qzwb.com/video/mnh/mhx6.mp3
A:拽蚝呣是蟳埔蚝,臭臊仔。(这些牡蛎不是蟳埔出产的,腥得很。)
B:汝鼻仔那拙灵啊!乃是卜(火+可) 的,汝会做买即筐得。(您的鼻子怎么这么灵!若是要水煮,您可以买另外这一筐。)
A:即筐筐蚝有影较袂臭臊,称半斤。(这一筐干牡蛎真的没有多少腥味,称半斤吧。)
B:布禃块汝拭,较袂禃双手臭臊缠缠。(给您一块布擦手,以免一双手腥味很浓。)
提示:
1.“臭臊仔”和下面的“臭臊缠缠”都是表示“腥味很浓”的意思。
2.“ (火+可)”是个借音字,表示以水久煮使食物熟透。如: 鱼 虾、恶鱼 蒜仔(水煮带鱼和大蒜)、精肉 酱瓜(瘦肉和腌制的黄瓜一起水煮)。
3.这里的“即筐”采用轻声读法,表示更近指。“筐”或者“筐仔”相当于普通话的“筐子”,指用竹篾等编成礜C涡∪萜鳎诖蟮浊场�
4.“筐蚝”指不带明显水分的牡蛎,与之相对的是“开蚝”(带有明显水分,通常是当着顾客的面撬开贝壳取出带水的牡蛎)。 □王建设

楼主 境随人胜  发布于 2014-04-18 23:08:00 +0800 CST  
学说闽南话:买家具(一)
http://www.qzwb.com/video/mnh/mjj1.mp3
A:头家啊,我想卜按恁即里买几件家具。(老板,我想在你店里买几件家具。)
B:欢迎,欢迎!是结婚卜用的,也是日常卜用的?(欢迎,欢迎!是结婚要用的,还是日常要用的?)
A:娶某野佫早■。我想买禃块餐桌甲几块餐椅。(娶老婆还早着呢。我想买一张餐桌和几把餐椅。)
B:乃安尔,迄爿呣免看。迄爿计是规房的房里,餐桌慒著即爿。(若是这样,那边不必看。那边全是整套的家具,餐桌全都在这边。)
提示:
1.“头家”过去主要是用来指“老板”或“店主”,如:茶店的头家;现在则可以泛指“上司”、“领导”,如:即牙阮头家(这一个是我的上司)、老头家(老领导)。“头家娘”则只指“老板娘”。
2.“按”既可以表示“从”,也可以表示“在”。如:按泉州去(从泉州去)、按即搭开会(在这儿开会)。
3.“房”,方言量词,专用于指整套的家具。
4.“慒”除了用作副词(与“计”同义),表示“全都”以外,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均匀”或“齐整”。例如:拽鸡卵大细慒慒。(这些鸡蛋大小均匀。)因几牙的程度野慒。(他们几位的程度很整齐。)
俗语浅释:娶某时,生囝运。
娶妻生子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生的一件喜事。该俗语喻指人时来运佳。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家具(二)
http://www.qzwb.com/video/mnh/mjj2.mp3
A:种牙玻璃餐桌诚水,呣句那拙贵啊?(这种玻璃餐桌很漂亮。可是怎么这么贵啊?)
B:玻璃餐桌成千箍无算贵。即款是则到的新货,野济人买。(玻璃餐桌一千来块不算贵。这种款式是刚到的新货,很多人买。)
A:有通拍折无?(能给打折吗?)
B:熟事人,共汝拍八折。(老熟人,给你打八折。)
提示:
“通”是个方言俗写字,表示“可以”。这种用法的“通”明刊闽南方言戏文中常见。如《荔镜记》第五十一出:“四更鼓尽,无人通借问。”《满天春·招商店》:“老个,新抽状元红通食了。”“通”实为“中”的音近借字。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唐·王健《隐居者》诗:“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
俗语浅释:爱水无惊流鼻水。
喜欢漂亮,不怕因少穿衣而着凉。相当于普通话的“为了追求风度,可以不顾温度”。该俗语通常表示女性一味追求着装漂亮而不惜付出代价,有时也可比喻为了某种追求而不惜作出一点儿牺牲。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家具(三)
http://www.qzwb.com/video/mnh/mjj3.mp3
A:际诚时行布艺沙发,恁即里那无看见啊?(现在布艺沙发非常流行,你们这儿怎么看不到呢?)
B:沙发慒慒著尾层。穷实沙发野是皮的较气派,坐着也较爽。(沙发全都在顶楼。其实沙发还是皮的比较气派,坐上去也比较舒服。)
A:皮沙发臭笨仔死去,佫诚镇所在。(皮沙发笨重得很,而且还很占位置。)
B:安尔说也无呣着,客厅那无较大 ,下袂落。(这样说也没错,客厅若不是比较宽敞,放不下。)
提示:
1.“臭笨”除了指“(物)大而笨重”外,也可指“(人)笨拙”。例如:小李伤肥真臭笨。(小李太胖,很笨拙。)形容词或动词前加“臭”常带贬义。例如:臭重(笨重)、臭凊(寒冷)、臭老(老相)。
2.“镇”是“占据”或“阻碍”的意思,如:镇带(白占位置,碍事)、镇位(占地方)。
俗语浅释:死猪镇砧,死狗镇路头。
死猪占砧板,死狗拦路途。该俗语属于骂人的话,通常表达对占着茅坑不拉屎现象的不满,实际意思是要人家让开。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买家具(四)
http://www.qzwb.com/video/mnh/mjj4.mp3
A:有较俗的眠床无?(有便宜点儿的床吗?)
B:单人的也是双人的?(单人的还是双人的?)
A:阮小弟卜困的,单人的就会做得。(我弟弟要用的,单人的就行了。)
B:单人床款式袂少,汝家己去拣。(单人床款式不少,汝自己去挑选。)
提示:
闽南一带,人们习惯称“床铺”为“眠床”,“眠床橱桌”则泛指家具。有人认为“床”前之所以要再加个“眠”字,是为了区别“饭桌”和“睡床”,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莆仙地区至今仍将“桌子”称作“床”。事实上,“眠床”一词古已有之。《南史·虞愿传》:“鱼弘有眠床一张,皆是蹙伯。”在泉州,“床”虽然不指“桌子”,但也是个多义字,除了表示“睡床”外,还可以表示“蒸笼”或用作量词,不过读音有所不同。例如:笼床(蒸笼)、禃床碗糕(一层蒸笼的年糕)。
俗语浅释:俗物无好货。
该俗语的意思是,便宜的东西质量往往没有保证。以“俗”表示便宜,其他方言不多见,古语中也没有发现这种用法。但“俗物”一词古语常见,可以是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也可以表示通俗的东西。泉州话由此引申出“便宜”。例如:俗佫有剧(便宜又有趣)。 □王建设
.
学说闽南话:买家具(五)
http://www.qzwb.com/video/mnh/mjj5.mp3
A:买家具的钱我计交了喽。汝敢会做者送乎?(买家具的钱我全都交了。你应该会一起送货吧?)
B:当然喽,那使问?佫禃晡仔我现叫车送去恁厝里。(肯定一起送,那还用问?过一会儿我马上叫个车送到你家。)
A:阮厝的住址汝野会记得袂?(我家的地址你还记得吗?)
B:细汉踏仔无草的喽,卜障仔会袂记得!(小时候就把门槛都踩烂了,怎么会忘记呢!)
提示:
1.古汉语的“晡”本指下午3时至5时,《集韵·模韵》:“晡,奔模切。日加申时。”在闽南话中引申为“半天”或“较短的时间”。例如:顶晡(上午)、下晡(下午)、规半晡(大半天)、禃晡仔久(一会儿)等。
2.“细汉”除了表示“小时候”外,还可以表示“个子小”或“排行最后”。例如:伊较大汉,汝较细汉(他个子较高,你个子较小)、大汉査某仔甲细汉囝(大女儿和小儿子)。
俗语浅释:细汉偷扌带针,大汉偷扛衫。
小时候偷拿一根针,长大后偷扛一件衫。意指小时小错不改正,成年或许铸大错。也可以说“细汉偷割匏,大汉偷牵牛”、“细汉偷挽花,大汉偷掠鸡”(挽,摘;掠,捉)。 □王建设

楼主 境随人胜  发布于 2014-04-18 23:11:00 +0800 CST  
学说闽南话:游圣墓(一)
http://www.qzwb.com/video/mnh/yxm1.mp3
A:明仔是礼拜日,汝有啥安排无?(明天是星期天,你有什么安排吗?)
B:我约了几牙朋友卜去春游。(我约了几位朋友要去春游。)
A:去倒落啊?乃无别物代志,我则甲恁做阵去。(去哪儿呢?若是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和你们搭伴儿去。)
B:灵山圣墓。听说迄搭有禃块风动石,风吹佫会挺动。(灵山圣墓。听说那儿有一块风动石,风吹还会动。)
提示:
1.“别物”或“别”在泉州话中是“别的”或“其他”、“另外”的意思。例如:别物人——别人(别的人)、别物款——别款(别种样式)、别物所在(其他地方)。
2.“做阵”,也可以说“斗阵”、“做伴”,都是“结伴儿”或“在一起”(做某事)的意思。例如:做阵行(结伴而行)、做伴去、斗阵看电影(一起看电影)。
3.“风吹”如作为短语使用,是“风吹来”的意思,例如:风吹日曝(风吹日晒);作为词使用,则表示“风筝”。例如:放风吹(放风筝)。
4.“挺动”或“转动”,都可以表示“动”、“活动”。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俄见屏风上有一面如方相。两目如升,光明一屋,手掌如簸箕,指长数寸,又挺动其耳目。”
俗语浅释:骹手会挺动,免惊米缸空。
手脚能活动,不怕米缸空。意谓只要身体健康,就不必为吃穿发愁。□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游圣墓(二)
http://www.qzwb.com/video/mnh/yxm2.mp3
A:灵山圣墓真有名,早就想卜去喽,直直无闲。(灵山圣墓很有名,早就想去了,可一直没空。)
B:我倒是诚闲,呣句找无伴。(我倒是很有时间,可是找不到伴儿。)
A:明仔呣知会好天袂?(明天不知道会不会放晴?)
B:天气预报说,明仔是乌阴遘济云。我看,就是落几粒雨仔也袂啥要紧。(天气预报说,明天是阴天到多云。我想,就是下点小雨也没啥关系。)
提示:
1.“直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直”,除了表示“笔直,不拐弯”外,也可以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例如:直直想(不停地想)、直直无钱(老是没钱)。
2.“好天”或“好天时”表示“好天气”,指天气晴朗。例如:诚好天(天气很好)、好天好时(天气非常好)。“好天”的反义词是“歹天”或“歹天时”。
俗语浅释:禃粒雨渧死禃牙人。
一滴雨水可以砸死一个人。该俗语极言雨大。例如:种牙禃粒雨渧死禃牙人的天时,汝野佫敢坐骹踏车出去?(这种倾盆大雨的天气,你还敢骑自行车出去?) □王建设

学说闽南话:游圣墓(三)
http://www.qzwb.com/video/mnh/yxm3.mp3
A:圣墓离市区真近,乃卜是无雨,都无一定着开汽车来。(圣墓离市区很近,要是没雨,并不一定要开汽车来。)
B:乃无雨弥会惊曝日,恁女同胞第惊曝日。(要是没雨,就会怕晒太阳,你们女同志最怕晒太阳。)
A:汝看,即开无几分钟耳,都续遘喽。(你看,开车才没几分钟,都已经到了。)
B:恁按车等我,我来去买门票。(你们在车上等我,我去买门票。)
提示:
1.“弥”是个借音字,意思相当于普通话的副词“就”。其本字是“便”。闽南古戏文常写成“备”、“味”。如《满天春·一捻金点灯》:“娘子卜点灯,备点灯。”《满天春·寻三官娘》:“不是味杀(煞),向笑乜事?”
2.“女同胞”是比较文雅的说法,而且带有点儿调侃的意味;若用“查某人”或“查某”,则显得粗俗。虽然还可选用“女同志”或“诸娘人”,但前者显得太严肃,后者显得太古老。“女”读作“旅”属于老派读法,现在一般只出现在“儿女”、“外甥女”、“侄女”等词中;新派一般会读成“愈”,例如:男的也女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女生、女警察。 王建设
俗语浅释:
生食都无够,那有通曝巴。
新鲜的食品现吃都还不够,怎么可能剩下再拿去晒干。意即入不敷出,哪能积存。往往用来讽人唱高调,提出的想法或计划脱离实际。
学说闽南话:游圣墓(四)
http://www.qzwb.com/video/mnh/yxm4.mp3
A: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好势的伊斯兰教圣迹。(圣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B:我听说,二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喽。(我听说,二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A:呣知酵那叫做“圣墓”?(不知为何叫“圣墓”?)
B:唐朝时,穆罕默德派遣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过身了葬■即搭。据说暗暝山顶会发光,所以叫“灵山圣墓”。(唐朝时,穆罕默德派遣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去世后就埋葬在这里。据说晚上山顶会发光,所以叫“灵山圣墓”。)
提示:
1.“过身”表示“死”,属于比较文雅或委婉的说法。在闽南话中类似的说法还有“老去”、“老喽”、“百年岁后”、“行喽”、“无去”等等。
2.“暗暝”或“暝时”、“暗时”相当于普通话的“晚上”。其反义词是“日时”(白天)。用“暝”表示“夜晚”,保留的是古汉语的用法。唐·韩愈《病鸱》诗:“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王建设
俗语浅释〕
日时呣通说人,暝时呣通说鬼。
白天不要议论人,因为隔墙有耳;晚上不要议论鬼,免得引鬼上身。该俗语实际是讽喻人们不要随便在背后议论别人,以免招灾惹祸。

楼主 境随人胜  发布于 2014-04-18 23:12:00 +0800 CST  

楼主:境随人胜

字数:45338

发表时间:2014-04-19 06: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9 11:07:44 +0800 CST

评论数:5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