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几位华语导演冲击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之旅




从1959年田琛导演的《荡妇与圣女》作为中国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开始,57年来一共有41部华语电影去到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
对于中国这个电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戛纳电影节拥有无与伦比的橱窗效应,每一个导演走上电影宫前的红地毯时,或许心里都混杂着树立民族电影的自尊和实现商业野心的双重企图。
因而,中国电影的戛纳征战史,也可以视为华语影人艰难谋求国际认可的历程。
华语导演在戛纳里从港台走向大陆,从传奇异志走向现实描摹,从第五代导演洗印历史的光怪陆离走向第六代导演展示自我的甚嚣尘上,或许不够多元化但至少也足够认真。


本帖主要说说几位华语导演在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之旅。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3:00:00 +0800 CST  



李翰祥(1926.3-1996.12)
入围戛纳电影:
倩女幽魂(1960)
杨贵妃(1962)
武则天(1963)


1959年,台湾话剧导演田琛的《荡妇与圣女》作为第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和日本的差距只有仅仅七年(日本第一部入围戛纳是1052年),不同的是当时日本电影正处在黄金时代,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却在三十多年以后。在这一年,在颁奖礼的观众席上,田琛见证了年轻导演特吕弗凭借《四百下》一朝成名。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戛纳电影节上的华语魅影是属于李翰祥导演的,1960年、1962年、1963年三届戛纳电影节上,来自香港邵氏的知名大导演李翰祥凭借《倩女幽魂》、《杨贵妃》、《武则天》三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其中《杨贵妃》还获得“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这也是华语影片首次在戛纳获得奖项。


《倩女幽魂》是乐蒂主演,这部电影勾画出一部完全不同于徐克镜头下的蒲松龄笔下的女鬼;而出演武则天及杨贵妃的邵氏红星李丽华一度成为戛纳电影节备受瞩目的红星,频频登上各种媒体报刊。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3:14:00 +0800 CST  




胡金铨(1932.4-1997.1)
入围戛纳电影:
侠女(1975)


在李翰祥连续三部电影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之后,戛纳很快对千篇一律的东方宫廷古装片感到了厌倦,此后对华语电影关上大门达十余年之久,直到1975年,台湾电影《侠女》重回戛纳。
那时西方观众对武侠电影了解不多,凭借导演胡金铨出色的动作场面剪辑技巧,此片获得高级技术大奖,这是第一部在戛纳获得官方荣誉的华语片。
《侠女》女主角徐枫后来声称,戛纳之旅对她的人生影响巨大,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电影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仅是一种商业手段,这鼓舞了她在息影多年之后继续从事电影监制工作。
而《侠女》这部电影本身也并非束之高阁的作品,多年来被讨论很多,该片不仅在戛纳备受好评,在《视与听》排名的前十名华语电影里面也是排在第七位,这部电影也影响之后的华语导演创作,比如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天注定》一片有向胡金铨导演致敬的意思。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3:22:00 +0800 CST  



1979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谢铁骊《早春二月》
1982年 戛纳主竞赛单元——岑范《阿Q正传》
1983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谢晋《牧马人》
1983年 戛纳非竞赛影展——许鞍华《投奔怒海》
1985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阙文林《寒夜》
1986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于本正《太阳》
1987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谢飞《湘女萧萧》
1987年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杨德昌《恐怖分子》


《侠女》扬名戛纳四年之后,刚刚结束“文阁”的中国大陆电影界,也向戛纳“一种关注”单元送出了第一部展映作品,即谢铁骊1963年执导的《早春二月》。之后,岑范的《阿Q正传》、谢晋的《牧马人》以及谢飞的《湘女萧萧》相继得以在戛纳向全世界观众放映。


在中国大陆电影第一次为西方世界了解的同时,香港电影也开始重返戛纳。


“新浪潮”一代的重要导演里,谭家明的《爱杀》、许鞍华的《胡越的故事》与《投奔怒海》,先后在这座法国南部的海滨小城亮相。



这批在戛纳上映的华语电影以展映为主,无缘竞争金棕榈奖。这种情况延续至数年之后,当大陆“第五代”导演加上同代的台湾导演越来越多地进入主竞赛单元,始有斩获。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3:32:00 +0800 CST  



陈凯歌(1952.8-至今)


入围戛纳主竞赛:
孩子王(1988)
边走边唱(1991)
霸王别姬(1993)
风月(1996)
荆轲刺秦王(1999)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十分钟年华老去(2002)


在1984年,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被马可.穆勒介绍到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并且斩获银豹奖之后,就开启了他最巅峰时期的创作生涯。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首位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导演,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1988年的《孩子王》是陈凯歌第一次冲击金棕榈的电影,但是这部影片在当时的评论并不太好,西方影评人评价“超级沉闷”。
虽然陈凯歌凭借《孩子王》在戛纳电影节获得“教育贡献奖”,但这个无足轻重的奖励并没有使《孩子王》在国内和世界获得广泛的关注。


1991年,陈凯歌再次携作品《边走边唱》再次杀入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诗意的风格虽让这部作品获得多方赞赏,但由于该片并未突破陈凯歌作品过去的艺术水准,影片最终在戛纳是一无所获。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3:50:00 +0800 CST  




陈凯歌(1952.8-至今)

入围戛纳主竞赛:
孩子王(1988)
边走边唱(1991)
霸王别姬(1993)
风月(1996)
荆轲刺秦王(1999)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十分钟年华老去(2002)


时间在岁月的洪流中来到了1993年,而在1993年戛纳电影节开幕之前,华语电影已经在世界影坛占领了一席之位,同年的柏林电影节,李安携《喜宴》,谢飞的《香魂女》双双拿下最佳影片金熊奖的殊荣,前两年张艺谋也分别凭借《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秋菊打官司》拿下来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银狮奖和金狮奖。演员方面,张曼玉和巩俐也拿下了柏林影后与威尼斯影后,可以说这两年华语片风光无限。
而这一次,轮到陈凯歌了。


《霸王别姬》,长达3小时,却无1分钟的累赘,电影跨越50年历史,反射本世纪中国历史变迁,辉耀着传统文化的光彩,气势恢宏,情节跌宕,影片体现了电影技术及美学处理上的精湛技巧,将电影艺术的妙处发挥到了极致。
戛纳电影节设有两项最重要的大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1993年5月23日,《霸王别姬》荣获“影评人大奖”,祝贺声尚未平息,5月24日,《霸王别姬》片又夺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最终,陈凯歌从阿佳妮手中接过了这片金叶子。在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第一次写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中国电影人首次捧得金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霸王别姬》还未完成时,柏林电影节主席德哈登先生就亲自找到徐枫和陈凯歌,邀请《霸王别姬》参加1993年2月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角逐。陈 凯歌心里很清楚,只要参加就能得奖,而且极有可能满堂红,然而他还是拒绝了,他和徐枫唯一的目标就是金棕榈。
如果《霸王别姬》去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喜宴》和《香魂女》还能登顶金熊吗?不得而知了。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4:01:00 +0800 CST  




陈凯歌(1952.8-至今)

入围戛纳主竞赛:
孩子王(1988)
边走边唱(1991)
霸王别姬(1993)
风月(1996)
荆轲刺秦王(1999)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十分钟年华老去(2002)


在《霸王别姬》登顶金棕榈之后,陈凯歌的风头一时无两,接着原版人马再次打造电影《风月》,这部电影,叶兆言原著、陈凯歌导演、王安忆编剧、杜可风摄影、赵季平配乐、张叔平服装设计、张国荣巩俐何赛飞主演,这样强大的配置被寄予厚望,可惜成品出来差强人意。在无论是戛纳电影节还是国内媒体,对此片的评论口诛笔伐,恶评如潮,似乎也开始了陈凯歌跌宕起伏的电影生涯。


在《风月》之后的三年,陈凯歌携手巩俐再度拍了《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也成为了陈凯歌最被低估的作品,好在这些年已经慢慢被翻案,历史给了这部电影应该有的位置,也感谢陈凯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如此鲜活的先秦时代。


《荆轲刺秦王》之后,巩俐结束了她长达十余年的和第五代导合作的旅程,陈凯歌也慢慢失去了他当年创作《霸王别姬》的灵感与才华,2002年的《十分钟年华老去》被戛纳电影节发配到一种关注单元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即使是戛纳嫡系导演,在你的创作水平下降之后也会被遗弃,最关键的是,陈凯歌后来也没有拍出一部能够证明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电影。


当然,也没有再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4:14:00 +0800 CST  



张艺谋(1950.4——至今)


菊豆(1990)
活着(1994)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
戛纳非竞赛影展——十面埋伏(2004)
戛纳非竞赛影展——归来(2014)


张艺谋的戛纳之旅是从1990年的《菊豆》开始,但是在此之前他惊艳世界影坛的电影是1988年的《红高粱》,在莫言的原著基础上,张艺谋赋予了这部小说荧幕的力量,张艺谋凭借《红高粱》浓烈的色彩和豪放的风格,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的拍摄手法,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故事片金熊奖,自此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人扬名世界。


《红高粱》之后,张艺谋带着他的《菊豆》去到了戛纳,开启了他在戛纳首次积累,同样,菊豆改编自刘恒的原著小说《伏羲伏羲》,因思想内涵和摄影技术的突出贡献摘取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艾尔特别奖,奠定了张艺谋走向世界影坛的地基。而在这一届戛纳电影节,张艺谋也目睹了黑泽明接受世界众多大师导演的朝拜之礼,相信也一画面也给了张艺谋很大的创作动力。


在《菊豆》四年之后,张艺谋带着他的《活着》再次来到了戛纳,《活着》改编自余华在1993年的同名小说,可谓电影是紧接着小说而来的,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活着》在当届的戛纳电影节,评价是很不错的,被寄予很大厚望能够继陈凯歌《霸王别姬》之后再度冲击金棕榈,事实上,《活着》无论是在金棕榈、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还是最佳编剧几个重要部门,都是被重点讨论并且票数靠前的电影,结果虽然和金棕榈失之交臂,却也收获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两个重要奖项。


到了1995年,张艺谋带着和巩俐的分手之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来到戛纳,电影的评价差强人意,最终获得了第48届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4:51:00 +0800 CST  




张艺谋(1950.4——至今)

菊豆(1990)
活着(1994)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
戛纳非竞赛影展——十面埋伏(2004)
戛纳非竞赛影展——归来(2014)


在《外婆桥》之后,时间来到了1999年,这一年张艺谋创作了两部优秀的作品——《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原本张艺谋打算两部电影都送去戛纳电影节,但主席吉尔·雅各布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有“政治意味”,大团圆结局像是中国的政策宣传片,并希望张艺谋能用《我的父亲母亲》参赛。
对此惹怒张艺谋,他公开宣布两部影片同时退出戛纳影展。并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封致电影节主席吉列.雅各布的措辞激烈的公开信,信中认为西方社会总是用政治上的二分法来机械地看待中国电影,不是支持政府就是反对政府,但电影和政治无关。
可见,张艺谋骨子里还是很有血性的西北男儿。
之后张艺谋把两部影片分别送去了威尼斯和柏林,也收获了自己的第二座金狮和银熊。


进入新千年之后,张艺谋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变化,武侠大片,明显扎堆商业片,很显然,这已经不是戛纳想接纳的张艺谋了。但是即使如此,两部在张艺谋履历中的两部比较平庸的作品《十面埋伏》和《归来》还是去到了戛纳非竞赛影展(Out of Competition)。


只是,戛纳还是更想看到《活着》时期的张艺谋,所以雅各布在解释为什么《归来》没去主竞赛单元说到:“那个位置(非竞赛影展)更适合它(归来)”。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5:11: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侯孝贤,一个拍中国人前世的导演——《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海上花》;一个拍中国人今生的导演——《风柜来的人》、《在那河畔青草青》、《就是溜溜的她》;一个拍中国人此刻的导演——《咖啡时光》、《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贾樟柯在《煮海时光——侯孝贤的光影记忆》序文里面如是说。


《悲情城市》在威尼斯登顶之后的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侯孝贤七次冲击戛纳金棕榈,简直就是一把辛酸泪,前六次不仅仅是夺金棕榈铩羽而归,并且连个像样的奖项都没有拿到。
其实侯孝贤1985年获邀到戛纳展出自己的三部新作——《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和《冬冬的假期》,其中《冬冬的假期》还获得了法国第7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也算是侯孝贤和戛纳缘分的开始吧。


1993年,侯孝贤带着《戏梦人生》首次踏上了冲击金棕榈之旅,最终获得了评审团奖。这部电影让人看到的是接续《悲情城市》的一个“梦境”——台湾布袋戏大师李天禄讲述他在日本占领台湾时代颠沛流离。


在这一年的戛纳,华语电影的风光与八卦都是围绕《霸王别姬》,诸如张国荣被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徐枫《侠女》再圆梦,陈怀皑陈凯歌父子乐开怀之类的……是的,没有侯孝贤太多事。或许,当《悲情城市》拿走威尼斯金狮奖,侯孝贤就要面对更高的期望。
当年的评委加里·奥德曼超级不喜欢《戏梦人生》,说什么玩意,连脸都看不清,而评审团奖也是阿巴斯据理力争得来的,这个奖,说是给侯孝贤,不如说是给老阿公李天禄。


那一年,从媒体到评委,大家一直喜爱《霸王别姬》,它把感伤情节剧拍出了波澜壮阔哀婉凄绝风华绝代。至于《戏梦人生》,除了一个叨逼叨的老头子,人们只记得这里看不清,那里听不懂。这就是侯孝贤。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9:17: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好男好女》作为侯孝贤台湾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为《悲情城市》和《戏梦人生》,三部电影的共同特征,除了台湾本土味道之外,时间点都是围绕着台湾“二二八事件”前后展开。
其实从《戏梦人生》之后,侯孝贤成为戛纳比较欣赏的华人导演,而《戏梦人生》也成为伊能静为数不多拿得出手的电影。


本届戛纳主竞赛单元,堪称“老熟人的派对”。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安哲罗普洛斯、马修·卡索维茨、蒂姆·波顿、吉姆·贾木许、让-皮埃尔·热内等大师和新秀汇于一炉,最终,戛纳宠儿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获得金棕榈奖,《地下》后来也成就为经典之作。这届还产生了如《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土地与自由》、《怒火青春》等名片。


这一年,张艺谋和巩俐也带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来到戛纳,最终获得了戛纳最高技术大奖。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9:28: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1990年代中期是侯孝贤最高产的时间段,几乎是一年一部作品。《好男好女》第二年,他就拿出来《南国再见,南国》。侯孝贤拍1940年代的戏太多了,实在太累,《好男好女》让他有了拍现代场景电影的冲动。又正好有高捷、伊能静和林强这样现成的演员阵容,于是很快就开拍了《南国再见,南国》。


本片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面一无所获,但那又如何,侯孝贤也早已明白,“卖片第一,比赛第二”。事实上《南国再见,南国》在1998年电影手册评选年度十佳电影的时候,榜首有名,入选“60部未在美国发行的1990年代世界最佳影片之一”。


这届(第49届)戛纳电影节,侯孝贤和陈凯歌(《风月》)代表着整个亚洲力量角逐金棕榈,最后大奖花落英国大师迈克·李的《秘密与谎言》。不过能提名本届金棕榈的电影都应该非常荣耀,因为这届还产生了《冰血暴》、《破浪》、《偷香》等影响后世的佳作。


据说本届主席科波拉个人非常喜欢《南国再见,南国》,他还发明了一套适用看片评审的打分标准体系,非常民主,或许就是这样厚道的主席,大概是真的不会保住他所喜爱的电影吧。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19:38: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1998年,侯孝贤拍出来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他的两部电影之一,一部是《恋恋风尘》,一部则是《海上花》。韩邦庆的原著《海上花列传》通篇苏白,处处流露着吴侬软语的韵味;张爱玲的国语翻译版也保留了江南语态的魅力。
而侯孝贤电影里面三十多个长镜头,华丽而幽闭,没有上海外景,但电影中却处处漂浮着上海花街柳巷里的萎靡空气,不止是那几句咿咿呀呀的沪语对白,侯孝贤准确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气息。
“长三公寓”里的男男女女似乎永远走不出这一座红楼,这里的牢笼,他们生于此,死于此
在这里勾心斗角,挣扎缠斗,一座楼便是一个花花宇宙。


本次入围戛纳电影节有两部华语片,一部是《海上花》,另外一部是蔡明亮的《洞》,现在看来,两部影片“仅入围不获奖”毫不稀奇,倒不是因为它们闷煞人的极致表现——戛纳怎么会拒绝闷片,当年的金棕榈就是希腊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的一天》,而在于完全两极的东方气质,实在给人加了太高的门槛。当届还有还有Dogma95的代表作品《白痴》,以及《美丽人生》、《天鹅绒金矿》的名片汇聚。


《海上花》缓慢乃至于沉闷的观影感受,又成为侯孝贤电影中颇具实验性的一部。不过,这部电影依旧受到了全球关注,除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外,还荣膺《电影手册》1999年十大佳片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戛纳陈凯歌也受邀成为主竞赛单元评委,这一年的主席则是马丁.斯科塞斯。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0:26: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海上花》之后,侯孝贤又蛰伏三年,再出来时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御用女主角已经从伊能静换成了舒淇。对于戛纳的观众来说,2000年之前侯孝贤的标志是伊能静,新世纪后标志变成了舒淇。
《千禧曼波》可以说是一部属于舒淇,从女性角度出发观察世界的电影。它讲述了女孩薇薇安与两个男人周旋的故事,故事穿梭于台北和日本的东京、夕张,且大部分镜头都发生在夜晚, 舞厅、酒吧,混乱而迷离。


2001年是个好的年份,伴随着2000年华语电影在戛纳影展的风光无限,带着这份荣耀和好心情,侯孝贤和蔡明亮分别带着《千禧曼波》和《你那边几点》来到戛纳,同样还有杨德昌加入评审团,而他在前一年刚好拿了最佳导演,可以说,2001年的戛纳华语风光属于台湾电影。


这届戛纳,《千禧曼波》当年拿到第54届戛纳电影节的技术大奖,得奖的是已成为台湾录音师代名词的杜笃之,其实杜笃之都参与了《千禧曼波》和《你那边几点》两部电影的幕后工作。更准确的说,杜笃之几乎参与了绝大多数台湾电影以及众多华语电影的幕后工作。所以,这个最佳技术奖是颁给两部电影。


这届戛纳留下了一个美谈,杨德昌为杜笃之争取到了一个奖项。当年由于只难道技术奖,据说侯孝贤连庆功都没参加,还是舒淇帮杜笃之去领的这个奖。


那年也是名片云集,《儿子的房间》获得金棕榈大奖。侯孝贤与蔡明亮《你那边几点》、今村昌平《赤桥下的暖流》和是枝裕和《距离》,则分别是华语与日本电影两代大师级导演的组合作战。那届戛纳是今村昌平最后一次入围,却是新人是枝裕和的第一次。
当时可谓强片环伺,《无主之地》、《穆赫兰道》、《钢琴教师》、《红磨坊》,甚至《怪物史瑞克》等,让整个主竞赛单元异彩纷呈。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在侯孝贤的电影履历中只能算是中流作品,没拿到什么大奖也在意料之中。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0:45: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自2001年之后,又过了四年,侯孝贤交出了《最好的时光》,一部三段式的电影——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三个时代,也都是侯孝贤分别在《恋恋风尘》、《海上花》、《千禧曼波》中研磨过的时代。
戛纳选片人在没看到全片的情况下,就把它选到戛纳,以至于侯孝贤赶在戛纳都快要开幕之前,才剪好片子送去,有惊无险。


《最好的时光》在当时的场刊是第三名,平均3.1分,最终没有获得任何奖项。那年戛纳还有两部风格迥异的华语电影入围,杜琪峰的《黑社会》与王小帅的《青红》。这一年的评委会主席是库斯图里卡,评委里面还有吴宇森。
结果是吴宇森首先抛了一橄榄枝,评审团奖给了《王小帅》,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获得评委会大奖,他上台领奖时这么说道,感谢奇怪的评委给我机会,感谢侯孝贤,我是你的学生。侯孝贤无冕之王的称号,大概是真的美名扬了。


虽然《最好的时光》没有在戛纳获奖,但是在随后的2005《电影手册》评选十大华语电影却是排名第六,排名第四则是贾樟柯导演的《世界》。


这届戛纳适逢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又有侯孝贤《最好的时光》、杜琪峰《黑社会》、王小帅《青红》三位导演的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实现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导演聚首。当时《无极》、《七剑》等电影也在戛纳推销,还举行了一场“中国之夜”的联欢,在戛纳刮起一股中国风。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1:00: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2007年,在戛纳60大寿的时候,华语影人集体奔赴去为戛纳祝寿。只是和快乐的王家卫相比,侯孝贤此时的心情显然差了许多,甚至可以说直至处在一种焦躁之中。
这其中的原因不难推测,《红气球》没有进入正式的主竞赛单元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以侯孝贤的声望加上法国殿堂女星朱丽叶比诺什的配置,还是一部法语片,结果只是加入到了一种关注单元,实在是委屈了这位大师。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知名的大师导演或改为非竞赛影展或直接退出,很少有人会愿意去成为媒体的一种另类关注。


关于此片的评价,好评有如《综艺》:“保持台湾地区导演一贯的敏感度,对都市人的孤独感进行了细腻的后现代解读,侯孝贤的第一部法语作品十分成功”;差评有如《解放报》:“表达混乱,故事平淡,这次侯孝贤让人很失望”。不管怎么说,《红气球》呈现的,依旧是侯孝贤独一无二的美学方式。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2:23:00 +0800 CST  




侯孝贤(1947.8——至今)


戏梦人生(1993)
好男好女(1995)
南国再见,南国(1996)
海上花(1998)
千禧曼波(2001)
最好的时光(2005)
刺客聂隐娘(2015)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红气球之旅(2007)


侯孝贤这一别,就是十年,这十年是他电影生涯中隐退最久的一次,没有一部华语长片问世。直到2015年,侯孝贤才带着他的《刺客聂隐娘》回归戛纳,也交出了一份高分作品,侯孝贤,原来还是那个侯孝贤。


关于《刺客聂隐娘》一拍就是十年,选取的题材是我们很熟悉的武侠题材,但是所选的年代却又是我们不熟悉的唐传奇。裴铏所著《聂隐娘》是侯孝贤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的一篇小说,但是一直时机不成熟,加上后来《卧虎藏龙》拍出来,侯孝贤就更不想做这个项目了。直到2008年,侯孝贤才真正开始准备,静下心来看书,从《资治通鉴》到《旧唐书》再到《新唐书》,侯孝贤把事件结构出来,弄清楚。或许,只有这样对待电影的导演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师。


每一个华语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但侯孝贤的这部,用舒淇的形容来说,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片,但一定会非常“侯孝贤”。侯孝贤这次祭了超豪华的阵容,除了他电影生涯最大牌的明星班底外,编剧请来了他的老友、著名作家阿城把关。摄影李屏宾、剪辑廖庆松、录音杜笃之都是多年合作的业界顶级阵容。
2005年到2015年,电影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电影几乎取代了胶片电影。但侯孝贤却依旧坚持用胶片拍摄,更加大了该片的成本和加长了拍摄周期,足见侯孝贤对于自己电影的坚持与专注。


侯孝贤自从《悲情城市》拿下金狮奖之后就转战戛纳,多年来都没有啥斩获,他当然很需要一个奖项,因为与他同时代,惺惺相惜的阿巴斯、安哲罗普洛斯早已获得了金棕榈。
最终,伴随着《刺客聂隐娘》以3.5分的场刊登顶,接着拿下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我觉得这个奖杯不仅仅是给《刺客聂隐娘》,也算是戛纳二十年梦想的一次小结,没有拿下金棕榈或许有遗憾,但是电影带给我的那份震撼和感动依旧,十年聂隐娘,侯孝贤的“煮海时光”。
之后在英国《视与听》杂志评选2015年度最佳影片的时候,《刺客聂隐娘》登顶榜首的位置。


今年侯孝贤已经到了古稀之年,精力和时间注定未来作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不知道下一次见到侯孝贤的电影是何年何月,侯导还会持续他的那一份棕榈梦吗?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3:22:00 +0800 CST  




杨德昌


独立时代(1994)
一一(2000)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1905年的冬天 (1981)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恐怖分子(1987)


《1905年的冬天》因为优秀的品质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被邀请参加了1981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这算是杨德昌与戛纳缘分的开始。


1983年,杨德昌拍了一生中的处女长片《海滩的一天》,这部电影以复杂的叙事手段烘托出了现代化台湾的演变,借两个女人时隔13年后进行的一场对话,交代出自1950年代以来30年来台湾社会的整个面貌,在欧洲文艺片的外观中流露出中国式的感情。


在国际著名影片人皮埃尔.李思恩特的推荐下,《海滩的一天》报名参加了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却遭受到了戛纳的拒绝,而且不仅如此,戛纳同样拒绝了侯孝贤的杰作《冬冬的假期》,那时的欧洲几乎完全忽视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电影。


1986年,杨德昌的《恐怖分子》横空问世,西方影评人开始认真关注杨德昌起来,但他们依旧低估了这部电影,《恐怖分子》因此只得以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而无缘主竞赛单元。该片后来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的殊荣。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3:39:00 +0800 CST  




杨德昌


独立时代(1994)
一一(2000)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1905年的冬天 (1981)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恐怖分子(1987)


戛纳对杨德昌算是比较好的,给了一座最佳导演的奖杯,又做了主竞赛单元评委以及短片单元主席,但是杨德昌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没能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一直耿耿于怀。


因为涉及到地域和历史上的认知问题,加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片全片长达237分钟,审片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完全没有把握到这是一部经典之作,甚至可以说是华语电影压轴之作的重要性,他们觉得其拖沓漫长,故事的焦点始终暧昧不清,杨德昌以往的西式风格消失殆尽等等愚蠢的认知,他们建议杨德昌重新剪辑成两个多小时后再商议,但杨德昌拒不服从,而且极其不愉快,戛纳也错过了华语电影的这部神片。
后来杨德昌重新剪辑了一个三个小时左右的版本送去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终也斩获了评委会特别奖和影评人费比西奖(当时东京评委会主席是谢晋)。


戛纳的艺术总监福茂后来承认戛纳电影节当年对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着巨大的误判。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福茂牵手世界电影巨匠马丁.西斯塞斯领衔的世界电影基金会,联合促成了杨德昌导演的代表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修复工作,并于2009年戛纳电影节上首次放映,以弥补当年的遗憾和歉意,其中蕴含了对杨德昌这部杰作的最高致敬,同时也再次毋庸置疑地肯定了杨德昌作为台湾电影新浪潮旗手和最杰出的华人电影大师的地位。
2009年,马丁.斯科塞斯和诸多国际电影人一起在戛纳电影节上观看了修复后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老马丁对这部影片称赞不已:“这是一部真正反映了当代社会现实的历史电影,一部日常生活的史诗,里面的人文细节深深打动了我,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杰作。”
可是亡羊补牢,总聊胜于无。


时间证明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作品的厚度,英国《视与听》前十佳华语影片该片排名第二位,法国《电影手册》1992年度十佳排名第十,2017年TSPDT前1000部电影排名123。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2 23:58:00 +0800 CST  




杨德昌


独立时代(1994)
一一(2000)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1905年的冬天 (1981)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恐怖分子(1987)


《牯岭街》三年之后,杨德昌带着《独立时代》再次来到了戛纳,其实在上次《牯岭街》没有入围主竞赛之后,杨德昌的《独立时代》和《麻将》都不想送去戛纳,而《麻将》送去了柏林影展,并且获得了阿弗雷德·堡尔奖。


其实《独立时代》的观感没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一一》那么震撼,在本届戛纳没有收获奖项,这一届戛纳华语片的荣耀是来自张艺谋的《活着》。杨德昌的《独立时代》也可惜,这部电影在今天看来,毫不过时,真诚而尖锐。然而,相对轻巧的都市生活,还有太多的人物对白,它们都直接影响了评委们的观感和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饮食男女》在那一年揭幕导演双周,实际上,如果要参与竞赛,李安也有胜算。不过,他更看重影响力。事情果然如他所愿,《饮食男女》收获众多好评。


其实,要是《饮食男女》和《独立时代》交换一下竞赛项目,或许更好吧。

楼主 古航俊  发布于 2017-02-23 00:12:00 +0800 CST  

楼主:古航俊

字数:29481

发表时间:2017-02-22 21:0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31 14:17:21 +0800 CST

评论数:48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