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真的想学好《道德经》的朋友,如有困惑,欢迎你进来看看。

如何学好《道德经》,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陷阱。
第一,以其他的哲学思想来解释《道德经》。很多人喜欢用各种哲学,宗教思想来解释《道德经》。《道德经》他自己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还用得着其他的哲学来解释吗?这是把问题搞得越来越清楚了还是越来越复杂?
第二,不要求"道"是什么?《道德经》其中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到是什么?是很难形容的,只是不得己用"道"这个字来形容。所以只要我们在《道德经》当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一个两个观点,就可以了。如果一定要弄清楚"道"是什么?老子也回答不了。在《道德经》当中老子说了很多关于人和自然的事情。而在关于人的描述当中,说了很多意识和潜意识的东西。很多潜意识的东西,只有靠自己去感悟,根据语句的意境去理解。在单个字眼里面是找不到答案的。
第三,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看文字的时候必须以2000多年前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理解。绝不可以现在的文字意思来理解。当时的文化环境也决定了它不可能说的很清楚,甚至可能有忌讳而回避一些字眼。就是当今我们也不可能说所有想说的东西。所以有些可能只有意会。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2 19:50:00 +0800 CST  
第四学习《道德经》的思维方式。《道德经》历经千年而为人所称颂,他的一个主要的思维方式在哪里?人类的贪欲易把人引向不归路,而这也是人类的神经及心理先天的一个缺陷之一。所有从众,群体思维的惰性,所以我们在认识《道德经》的时候有的是时候需要逆向思维,不要以为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去认识,真正的精髓肯定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掌握。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2 20:06:00 +0800 CST  
今天看一朋友在作些尝试,如:
1增字。认为老子为了押韵而省了字。事实上这是很危险的。节律压韵在技术上说肯定不是老子的初衷。老 子费如此之心思断不会因这个原因而漏掉关键字。如历代都加字或篡改早就面目全非了。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3 21:30:00 +0800 CST  
新的理解是,《道德经》对天对宇宙的说明不是它的重点。重点在天地之规律引申出对人生规律的总结。原因为:当时日月星宿,风光雷电等很普通的天文气象词语在通篇的文章当中基本没有涉及。如果他有意表达出宇宙观的话,这些词语肯定是少不了。现在有很多人甚至有高能物理等等东西来形容老子的宇宙观。其实没有必要。这东西看似无关紧要,但是更多的显露出这个《道德经》的主题、目的是什么?那就是对人生的解释。他的大多数章节结构也是这样,就是说从自然现象开始,后面引申出人的规律。这样做有一个优点是什么呢?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让只有永恒的、易观察说明的事物才能更好的证明道。否则人的内心的意识是很难让人明确感受并认识传播的。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4 07:23:00 +0800 CST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尊仰自已和整个世界,自身便与世界融合。爱自己和整个世界便可去完美整个世界。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4 21:38:00 +0800 CST  
上天不讲仁爱,而让万物自然成长,圣人也不讲仁爱,让百姓自然生长。万物如风箱,虽然空的但自有其形状不变,你怎么使劲气流又从另一头流失。过多的言语是无助的。不做太多无用功。<意即得道之人尊守规律是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处事。>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4 22:26:00 +0800 CST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
当拥有当成利益,其无形的内在感受到好处才是真正的用处。所有利益是需内在感受得到的才是真的利益。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4 22:27:00 +0800 CST  
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
不为虚幻而为内心,注重自己及周围而抛弃华而不实的外在。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4 22:29:00 +0800 CST  
我一直认为老子是追求精神的富足,未像孔子弟子三千。他认为要守弱,细,微。在自然及个体上很充分。在国的论述往往是理论性推导。在宇宙万物成因上简单而着墨不多。更多的描述是自身修养,核心还是自我内心。从他无弟子,无自身过多流离经历,书中少具体现实例证(如几无人名,地名,朝代,阴阳,八卦等)等说明他的目的就是想静心写一部无争的自己的心得。并不想真的自己去做什么,他知道改变人的内心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深远意义,我认为也是他实现无为的方式。实则他内心一定己赢得了整个世界的满足。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5 19:41:00 +0800 CST  
有善才有恶,有恶也才有善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5 20:57:00 +0800 CST  
关于"…老死不相往来"应是意境,或者说明老子本人注重心理富足的一个表现。如同现代人无意中总谈及回归山林自由生活一般。在心理富足层面讲无论世间如何繁华,内心幸福感千百年来都不是跟外在拥有成正比的。通篇道德经老子表现看都无常人之"远大理想"都体现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文中也有足够篇幅讲"国"的问题,都未涉具体事物,但表现出一种平和自然之国的意境。也印证了老子对心态对自我内在满足的追求。他也有国的概念但希望是自然发展而不是动荡式的发展。纵观干年历史,社会发展终究还是科技的发展,不是靠纯粹的斗争。科技就是守自然之道。至于当时之社会科技水平低乡村生活实则就是最好状态。尊循"自然之内心"方可成"自然之国"。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5 22:13:00 +0800 CST  
子追求长生是精神追求。而不是身体长生。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太多信息时要静心用心判断、选择信息。
绝学,行不言之教。弃智,摒弃妄念踏实观事物本质。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6 08:28:00 +0800 CST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弗)为也。
无言之教→真知乃为身心一体,而非理论上争执之"知"。多理论之"知"时多妄争,多妄为。如同"道"之理论多时多以理论相轻,而得道之人知道顺道而为无需妄争。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7 10:15:00 +0800 CST  
德本身就是一种生长,发展的规律。遵自身之道即为德。这种力是从内而发,无穷无尽,自然无往不克。每一事物有自己规律,只有积累不同规律才能逐渐走向大道。所以有人一来就问道是什么半会失望。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7 10:49:00 +0800 CST  
德便是生长之积极面,无论何种积极必合乎于道。否则如同传销。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7 17:29:00 +0800 CST  
在信息时代可以学很多东西,但必须明白信息的内在联系才能化繁为简真的为我所用。学问要多,但要更多的整合规归纳。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8 10:11:00 +0800 CST  
我就是世界,世界也为我。想一下弄清此(我及世界)问题为妄,不得究。只有谦虚积累。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8 10:23:00 +0800 CST  
试问本吧有哪些专业的交流组识没?学道,悟道,传道!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8 13:27:00 +0800 CST  
伯约是我哥小吧 说道:切记解释得越来越玄!这句非常赞同。个人认为最关键的是道在人心理处理这块是最容易走入误区的。比如"爱""恨""痛苦"等上面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具体感受上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也即"名可名,非常名"。这时的道更多的要靠自己去感受,去悟,有时语言描述不恰当则可能越描越玄。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8 21:35:00 +0800 CST  
学与悟的关系。
平时有部分朋友认为道不理解时自己去悟就好了。或许是表达差异。但有几个规律是什么呢?
1,学是必须的。各种必要信息是必须的,当信息过多让人混乱知识时就须要道来归纳总结。有自然之道,有人心理之道。为学日益己说,否则真隐居做道人了。
2道也是常人所必须去领悟的。我们所有知识行为让人愉悦,不伤害自我、他人、社会便大体在道的范围。让人痈苦、破坏自我、他人、社会肯定不会是道,还需精进,此时必然要去学去悟。
所以道是学、悟都要的,而且永无止境。

楼主 平淡超仁  发布于 2018-03-08 22:20:00 +0800 CST  

楼主:平淡超仁

字数:5153

发表时间:2018-03-03 03: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26 09:34:01 +0800 CST

评论数:1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