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金丹道爆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作为蒙古族人口最多的科尔沁草原,由于清朝政府软弱无能,内部人民起义不断、外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割地赔款等原因,财政十分困难,不得不改变以前在蒙古草原的“封禁”政策,外部的汉族移民蜂拥而至,蒙古人用于放牧的草地越来越少,生活空间日渐狭小。有的牧民不得不向北迁移。结果是:蒙古人后退的速度永远没有汉族移民开垦草地的速度快。这样一来,外部移民与原著牧民之间的各种矛盾终于表面化。其结果就导致了发生在卓索图盟的“金丹道暴龘动” “金丹道暴龘动”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在蒙旗领地内形成的汉人地带—也叫“开放蒙地“,它的所有权名义上归札萨克衙门,但由于县方面管理的汉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他们掌握财政,这一矛盾引起围绕地租和其他权益方面的对立。同时,旗衙门方面以清政府为后盾,拥有特权。人数少的蒙古人一直支配着人数站绝对优势的汉人的矛盾,为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尖锐对立埋下伏笔。大量涌入的汉人移民努力争取地位与权力,蒙古王公、地主们要征收高地租,还定下很多制度要求移民遵守。汉人认为这是歧视、进而酝酿一次大动乱即清末的”金丹道暴龘动“。 “金丹道暴龘动”在民间称“学好队“或”红帽子“,是白莲教的分支,属民间宗教、秘密结社之一。他们的口号是”平清扫胡“---“推翻清朝、杀尽蒙古人”。 关于“金丹道暴龘动”的起因,《蒙古纪闻》这样记载:一、移民刚来,蒙古人给他田宅、构房穿井,不要买地钱、只收很少的地租。几年下来,汉人反而反客为主、欺负蒙古人,交租时说年景不好或手头不方便借故少交或不交。此结怨之一。二、蒙古人心胸宽阔,但也质朴、不拘小节。有时去收地租的时候,把人家佃户的家看作自己的家,就像蒙古人到别的蒙古包窜门一样无拘无束。这样一来,佃户虽不当面抱怨,但背后却心存埋怨。此结怨之二。三、蒙古人的环保意思很强,明文禁止随意砍伐。但汉人没有那样的意识,经常到山里偷伐柴草。一旦被衙门抓到经常遭受鞭罚。此结怨之三。四、蒙古人量土地用“丈量”,常常以“山头”或“敖包”为界,不做精确计算。汉人则精打细算、利用蒙古人的缺点欺骗蒙古人。经常因此发生纠纷,虽然由衙门出面秉公论断,但汉人仍以交租为不高兴的事情,经常背后聚会商量反抗。此结怨之四。 在近代史上,有人将“金丹道暴龘动”定性为“农民起义”,认为是各民族并肩抵抗帝国主义的运动。但有的学者却从史料中找到其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证据。金丹道教祖杨阅春规定这样的戒律:一、不许剃头;二、不许抽烟、喝酒、赌博;三、不许奸淫邪盗;四、不许强囊民财;五、不许忤逆不孝;六、不许宰杀耕牛;七、不许仗势欺人;八、不许藏匿蒙人、庇护者杀、其家产赏与告发人。 他们模仿元末农民暴龘动的轶闻:于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月饼中夹“抄杀蒙古”的纸条,相约于中秋节晚一起暴龘动灭杀蒙古人。暴乱部队进入卓索图盟的土默特左旗,仅十多天就杀死一万多蒙古人,近一千个村庄被袭击、破坏,十余万蒙古人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迁往他乡。当时蒙古人口最多的敖汉旗现在仅有两万多蒙古人,也是因为当时遭到金丹道教虐杀和逃往他乡的缘故。 “金丹道暴龘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内蒙古东部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事件。它直接导致了蒙古人整体北迁、加快了整个兴安岭东南部草原农耕化的进程。

楼主 客列亦惕人  发布于 2012-02-10 11:25:00 +0800 CST  
这是给一些人看的,并不是要宣扬某种东西

楼主 客列亦惕人  发布于 2012-02-10 11:42:00 +0800 CST  

楼主:客列亦惕人

字数:1372

发表时间:2012-02-10 19:2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08 01:53:33 +0800 CST

评论数:8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