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中国舰载武器,貌似还没有人写吧

пy-3C-90发射控制装置。该系统有两套发控装置,用来对导弹进行射前检查,执行发射程序,控制发射架调转以及飞行参数装定和导弹装填等。
“施基利”系统目前只装备于俄“现代”级(956)驱逐舰,但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共有8种配置方案,956舰采用的是第4个方案。
MP-710三坐标搜索雷达平时按6转/分的速度进行对空警戒,一旦进入作战状态,就以12转/分的速度在方位上进行搜索,同时在俯仰上进行频扫,一旦发现目标,就以1次/2.5秒的数据率向舰上的目标分配台和OK-10B对空态势兼火力分配台输送粗精度的点迹视频信号,目标分配台在对目标建航的同时,还进行目标运动诸元的粗略计算、威胁评估,以选取适当数量的目标给精跟显控台,每个精跟显控台最多能处理两个目标信息,精跟显控台的计算机完成精确的目标航迹平滑外推和目标运动诸元计算,在特殊情况下,精跟显控台也可通过模球进入人工锁定、人工跟踪并输出粗的目标坐标信息,这些信息都送到中央计算机,并启动作战应用软件、完成目标的威胁排序、拦截目标概率预评估等,并进行火力分配。中央计算机将所要拦截目标的信息一路送给目标照射雷达,一路送给射击控制台。目标照射雷达一旦收到目标坐标信息后立即调转,把波束指向目标方位并连续跟踪下去,与此同时,位于防空作战指挥室的操作员根据OK-10B对空态势台上显示的目标态势,明确“施基利”系统所要打击的目标,OK-10射击控制台前的指挥员一直监视所要拦截的目标态势并选定发射架,中央计算机计算出来的为保证单发杀伤概率0.8的垂直平面发射区显示在射击控制台上,一旦目标进入该区,计算机已算出导弹的最佳弹道参数、发射倾角等,并把它们送入导弹发射装置,由它来完成导弹的飞行参数装定和发射架调转以及导弹的发射。导弹离架后执行程序飞行,飞行约3-4秒后(约1千米),弹上雷达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搜索范围5°-7°,截获目标概率为0.95-0.98,一旦雷达导引头截获目标,导弹以弧形弹道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为保证导弹的引信波束不接触海面,导弹始终处于目标的上空,在接近目标时,以大约20°左右的俯冲角逼近,直至命中目标。
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效果可以从射击控制台的显示屏上观察到,如果目标亮点改变运动方向或消失,说明已击中,如果目标亮点按原点方向运动参数不变,则未被击中,这时指挥员可以决定再发射,只要按一下射击控制台上的按键“1”、“2”、“3”就可以自动发射1枚、2枚、3枚导弹。在作战过程中,如果目标回波被强电子干扰杂波埋没而无法跟踪时,可采用电视头跟踪目标,以控制导弹的发射。
和其他中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相比较,“施基利”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搜索、跟踪、照射均需专用雷达的导弹作战模式,直接利用MP-710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目标信息,取消跟踪制导雷达,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导弹作战模式。这样,既简化了系统结构又增加了拦截目标的火力通道数。因此,该系统的作战效费比高。
由于导弹采用了弧形弹道拦截超低空目标,可有效地消除海杂波及镜象多路径效应对导弹制导的影响,因此,该系统具有反掠海导弹能力。
另外,由于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有较灵活的适装性,火力通道数可根据载舰的情况而定,最少为两个,最多为12个,可装备1500吨以上的各类舰船。
有消息表明,俄罗斯对陆基“山毛榉”-M1和舰载“施基利”(SA-N-7)正在进行改进,以进一步增大射程和提高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陆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17,海用的改进型西方编号为SA-N-12均采用9M38M2型导弹。据悉,“施基利”系统的主要改进工作在弹上,改进方面如下:
系统增加了指令修正制导技术;
系统对飞机、导弹目标采用波谱识别技术;
目标照射器采用新的软件;
导弹采用新型的火箭发动机;
导弹采用新型信号处理装置;
导弹采用高灵敏度引信装置并增加了测高能力和距离截止措施;
导弹采用大弧形弹道。
因此,改进型的导弹增长了0.2米,射程扩大到38千米。
据了解,改进型“施基利”系统已进行了一些海上打靶试验,发射了30枚导弹,其中5枚导弹要求对付3米飞行高度的目标,所有5枚导弹都命中目标,1991年,在“萨哈洛夫”号巡洋舰上进行过如下试验:3个目标的飞行高度分别在500米(飞机)、10米(导弹)、5米(导弹),用3枚导弹分别成功拦截了这3个目标。
中国的现代级驱逐舰上137 福州号 ,136 杭州号装备SA-N-7(9M38/9M38MI)"牛虻"(Gadfly)舰空导弹,发射9M317导弹。139 宁波号 ,138 泰州号 装备SA-N-17“灰熊”舰空导弹发射,发射9M317ME导弹。
该系统主要装备在

137 福州号 136 杭州号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0:07:00 +0800 CST  
红旗64型舰空导弹为出口型号,只装备在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英制21型启明星级护卫舰 ,中国并没有看到有装备,不作介绍。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0:17:00 +0800 CST  
近防炮
H/PJ12型7管30毫米舰炮,11管30mm近防炮
H/PJ12型7管30毫米舰炮开火


俗称近防730
海军制式编号:H/PJ12型七管30mm舰炮,简称:H/PJ12,代号:H/PJ12-7-30,工程研制代号:857工程,俗称:730,老编号,1987年式七管30毫米舰炮
中国海军7管30毫米舰炮,研制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现主要列装于我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上,并有小部分出口国外。该舰炮主要用于拦截反舰导弹和对我舰攻击的飞机、直升机,也可对海面目标实施射击。
730炮初样机弹鼓跟正样机外型稍有不同。初样机类似守门员,为侧面与炮塔相切的鼓型,打开弹仓门可见弹药在弹鼓内与自动机平行
730左侧,可见没有右侧的弹鼓结构。个人猜测是因为左侧跟踪雷达发射机等部件体积较大,占据了炮塔内部分空间。使得没有足够的空间安放弹鼓。这个跟守门员类似。从守门员的内部结构来看,搜索雷达和跟踪雷达的设备分别占据了炮塔内部左右空间空间,所以守门员采用了穿透式安装,弹药舱安放在甲板下面,而730系统由于右侧为光电跟踪系统,系统设备主要在光电跟踪球内,基本不占用右侧炮塔内部空间,所以右侧有空间安装弹鼓,也因为只有一侧有弹鼓,弹量只有640发。
730舰炮采用外能源驱动转管、高压气源驱动供弹或停止供弹、电击发方式工作。气源进行航行固定器的解航和锁航;随动系统完成舰炮的高低、方位的随动控制;射击控制系统采用数字化控制方案,完成危界检测、射击电路启闭、射速控制等射击控制功能。其与外部的连接主要为垂直捷联基准、跟踪雷达和光电跟踪仪。
857源自立项工程代号,85年7月立项,立项时不会给型号,型号在设计定型时才有,故此称为857工程,延续至后来,把这个舰炮就习惯简称为857.其正式名称为:H/PJ12型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舰炮属于此系统内的一个组成,正式名称:H/PJ12型7管30毫米舰炮,也简称舰炮综合体。
该舰炮隶属于H/PJ12近程反导武器系统,采用7管30毫米炮加特林转管布局,以全自动工作方式工作。主要由舰炮本体、随动系统、射击控制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组成。
主要参数如下:
口径:30mm
管数:7管
长度:279.4cm
射速:
1、高射速:4200发/分钟
2、中射速:2200发/分钟
3、低射速:1200发/分钟
射程:
1、对导弹目标:2500米
2、对飞机目标:3500米
弹种:脱壳穿甲弹、榴弹
射界:高低-25~+87、方位-180~+180
供弹方式:无弹链式
弹鼓备弹数:640发
全重:小于5000kg
气源:压缩空气
是我国主力近防自动炮主要装备在 :054A,051C,052,052B,052C,052D
陆地上试验的730系统


730近防炮早期样机




11管30毫米近防炮


11管30mm近防炮,为730最新发展的1130,炮塔变化尤其明显。由于炮塔体积增加。雷达舱后移。炮塔腾出了空间安装弹鼓,使1130变成了左右弹鼓结构,增加弹量以适应1130大幅增加的射速需要。估计存弹量在730基础上翻倍。大于730B的1000发水平。射速9000-10000发/分左右,其他性能未知。
主要装备在辽宁号航母。网上传后续054A搭载的也是11管30毫米近防炮,待考证。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0:27:00 +0800 CST  
H/PJ17型单管30mm舰炮


简称:H/PJ17型单30毫米舰炮,系在2010年定型,2011年出现的最后一种单管30mm舰炮。该炮使用北方工业公司206所研制的LLP12A新型火控系统,有雷达和光电信道,配备自动光电引导站。首批4门该型舰炮于2011年安装在中国海军885青海湖号远洋补给舰上。也可以做为主炮安装到小型舰艇上,适装性好,是海军对付海上小型目标的新利器。
即可自动发射也可手动发射。

很漂亮。。


火炮铭牌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0:34:00 +0800 CST  
主要装备在青海湖号补给舰上(4门)。056轻护舰,其他军舰不排除安装的可能性。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0:37:00 +0800 CST  
H/PJ14型单管30mm舰炮


H/PJ14型单管30mm舰炮,简称: HPJ14,代号:HPJ14-1-30。已知该型于2009年出口,定型应在此之前,是第一种出现的单管30mm舰炮,经过验证确认其序号为14。
性能参数不详。手动操作。
从这张图上看该炮是左侧单路供弹。
主要装备在

081型扫雷舰第2批次 853 天王星号侦察船 ,082II型猎扫雷舰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1:33:00 +0800 CST  
76F型双管37毫米舰炮,76A式双37MM自动炮,61式/76式双管37毫米舰炮,前两个是最后一个的改进版,所以一起介绍


简称:H/PJ76F,代号:H/PJ76F-2-37。
在登陆舰上,用于近防的是双37炮,但由于登陆舰上不带复杂的雷达和火控,令老式的双37炮不能适应目前的做战要求,所以我国在76式双37的基础上,外加密封仓,加装光学瞄准设备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登陆舰用的76F式双37炮,性能于76式双37舰炮一样。
主要装备在081型(涡池级)扫雷舰 888 抚仙湖号 886 千岛湖号 887 微山湖号 072A型大型登陆舰 073A型中型登陆舰 072Ⅲ型(玉亭级)大型登陆舰



76A式双37MM自动炮


76A式(H/PJ76A)双37MM自动炮,1987年设计定型,该炮是76式37毫米双管舰炮的改进型,采用全封闭结构,是新一代舰艇的标准配备。
初  速:1000米/秒
射  速:800发/分
有效射程:3800米
最大射高:7200米
高低射界:-10-85
方向射界:左右各160
全  重:4460公斤
弹箱容量:1600发
指挥雷达:谷灯(342)炮瞄雷达或EFR-1(340)
主要装备在937号综合训练舰 528 绵阳舰 527 洛阳号 566 怀化号 567 襄樊号 524 三明号 565 葫芦岛号 564 宜昌号 523 蒲田号 521 嘉兴号 167 深圳号 522 连云港号 561 汕头号 563 肇庆号 422 塔克辛(Taksin)号 562 江门号 421 纳莱颂恩(Naresua 542 铜陵号 559 佛山号 560 东莞号 541 淮北号 558 北海号 540 淮南号 539 安庆号 166 珠海号 037IG型(红星级)导弹艇 037-Ⅱ型(红箭级)导弹 165 湛江号 110 大连号 109 开封号




61式/76式双管37毫米舰炮


61式双管37毫米舰炮,1958年开始研制,1961年生产定型。是中国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载防空火炮。仿制对象是苏联的B-11型双管37毫米舰炮。
装备舰艇:汕头级、上海级、6610级、成都级、江南级、江湖级、江东级、旅大级
初  速:868米/秒
射  速:320-360发/分
最大射程:8500米
有效斜距:3500米
高低射界:-10-85
方向射界:360
全  重:3400公斤
76式双37毫米自动舰炮,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37毫米自动舰炮,这种舰炮具有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功能。
建国初期,我国海军舰炮主要靠从苏联购买。为了尽快造出国产舰炮,中央军委在人才培养、工厂建设、试验基地建设等三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2年在哈尔滨创建了军事工程学院,在海军工程系内设立了舰炮(含弹药)专业,培养舰炮专业人才。这是我国培养舰炮技术人才的摇篮。1954年在白城市建立了常规兵器试验基地,从单一的地面武器靶场开始,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陆、海常规兵器的陆上综合试验基地,作为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试验、鉴定的权威性机构。
1957年,我国进行舰炮仿制的条件基本成熟,二机部向某厂下达仿制苏双37毫米舰炮的任务。该厂属兵器工业部领导,是解放前留下的老厂。原来主要生产陆军火炮,计有60毫米迫击炮、美式57毫米无后座力炮、德式37毫米战防炮以及各种炮弹。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该厂又开始仿制美式75无后座力炮。至1952年已生产两种无后座力炮4623门,60毫米迫击炮900门和所需的炮弹百余万发。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贡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该厂还仿制成功苏1939年式37毫米高射机关炮。因此对仿制37毫米舰炮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该厂设计所的十多名技术人员成立了37毫米舰炮设计组,对苏37样炮进行拆装、测量、绘制草图,进行技术分析和绘制生产用图,然后进行仿制。并根据海军意见在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如取消炮耳轴水平机构;改进闭锁机构和输弹机构,增加镀铬、磷化等防止海水腐蚀的措施。1958年完成测绘和图纸修改。1959年投入试制,11961年6月完成第一门样炮的总装和调试,进行了对比试验.12月由三机部、海军装备订货监造部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火炮基本符合战术技术性能要求,生产也具备一定条件,可进行小批量生产。1962年在工厂生产的40门炮中,抽出一门进行海上试验。海上鉴定委员会认为:火炮在较复杂条件下操作,结构强度和机构动作正常,基本满足使用望求,可以装备部队使用。同年生产300门左右,当时解决了高速炮艇之急需。1963年1月火炮进入国家靶场做生产定型试验,发射炮弹近万发,试验获得成功。1963年7月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生产定型,并命名为1961年式双联装37毫米舰炮。以后工厂又对水冷装置、平衡铁进行改进,根据部队意见增加电铃、电话和弹夹数量,经过十余次大型试验,质量一直都很稳定。  61式双37舰炮是我国仿制的第一型舰炮,在海军装备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身管:普通单管炮身,外装海水冷却筒和复进簧,身管重94千克,由于有海水冷却装置,炮身寿命较长,约为8000发左右。
反后坐装置:用来减轻发射时炮座上的受力,有弹簧式复进机和控制杆式制退机组成。发射后,炮身带炮闩和送弹机一起后坐,后坐停止后,炮身在复进簧作用下复进。
炮闩:为自动立楔炮闩,主要用来封闭炮尾和击发底火,有自动开闩抽筒、自动关闩击发功能。立楔炮闩行程短,可缩短炮尾长度,适合安装在狭窄空间内。
装弹机:用来将炮弹一发发下压并送进炮膛,由压弹机和送弹机两部分组成。发射后送弹机随炮身复进,但送弹簧被压缩,直到炮身复进到位后,送弹簧被释放,推弹入膛,并关闭炮闩、然后击发。当装弹机内只有两发炮弹时,停火卡锁翘起,火炮处于自动停射状态,当继续向装弹机供弹后,发射又自动恢复。这种装弹机结构较老,战斗射速低,而且需要专设压弹手。
击发装置:为脚踏机械击发装置,用来控制向膛内送弹,并有危险界停射器,当炮的高低和方向同时转到危险射界时,能自动停止向膛内送弹。
炮座:为空心轴式,用来支撑火炮,使之定位,并承受发射时的坐力。炮座由基座、旋回架和摇架组成,摇架上装有火炮起落部分。火炮发射后的空弹壳通过两条管道,向炮座下方的甲板上排出。
瞄准机:为机械传动式,用来操纵火炮俯仰和旋回。由高低机和方向机组成,并有变速装置,可根据需要快速和慢速瞄准和跟踪目标。该炮高低和方向瞄准各有一个瞄准手操作,两个瞄准手的位置上都有刹车和击发踏板,两个瞄准手通过瞄准具抓住目标后要报出”好”的口令,战斗中炮长通常指定经验比较丰富的瞄准手负责击发。但训练中两个瞄准手都要射击。
瞄准具:61式自动向量瞄准具。平时状态下,瞄准具各部分归零。当瞄准镜瞄准目标时,在未装定数据之前,瞄准镜轴线与炮身轴线平行。当人工装定目标航路、速度和距离后,瞄准具自动解算出所需要的提前角和距离角,传递给瞄准镜,瞄准轴线偏向与目标运动相反方向,瞄准镜轴线与炮身轴线之间形成提前角和距离角。高低和方向瞄准手需要再次转动瞄准镜使轴线压住目标即可发射。但这种向量瞄准具对空射击时,如目标航向和速度不断变化时,误差较大。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1:51:00 +0800 CST  
弹药
(1)曳光杀伤弹,初速866米/秒,弹丸重1.47千克,膛压2800千克/平方厘米。主要用于对空射击,实战证明,曳光杀伤弹在海战中适合压制目标舱面炮位,命中普通舰船外壳时可撕开很大的口子,连续命中可以使目标迅速丧失还手能力。
(2)曳光穿甲弹,初速880米/秒,弹丸重1.5千克,膛压2800千克/平方厘米。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30毫米左右的装甲,但一般海上目标并没有这么厚的装甲,主要用于射击目标的要害部位,如装甲炮塔、弹药库等。
(3)曳光穿甲爆破弹,初速868米/秒,弹丸重1.5千克,膛压2900千克/平方厘米。
(4)37毫米照明弹,是我国在特殊国情下研制的应急产品。通常认为,中小口径炮弹容积小,不适合发展照明弹,因此国外同类产品很少配有这个弹种。
1962年,当时台湾国民党军经常派遣胶舟、橡皮舟等所谓”海狼”艇对我沿海进行袭扰。由于该艇目标小、速度快、机动性好,而且又在夜间活动,我军高速护卫艇如不配备照明弹是很难发现和消灭它们的。因此,海军首长要求海军装备尽快解决小艇夜间作战照明问题。
装备部门经过论证分析认为:利用艇上双37毫米舰炮发射照明弹为最佳方案,使用也方便。为了研制双37毫米舰炮照明弹,研究人员多次去几个弹厂学习有关的弹药知识,在分析火炮和弹药图纸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双37毫米舰炮照明弹,即将弹丸内压入照明药剂,利用其射药燃烧点燃它,在弹道上形成一定宽度和亮度的曳光照明带,如果火炮横向射击,可以形成一个很宽的照明区。  由于任务紧急,研究人员在现有37毫米半成品炮弹基础上,反复进行压药、装配,找到了正确的装药压力和药剂密度,这批手工装填的37毫米照明弹经部队陆上和海上试验鉴定,效果较好,遂即安排某厂生产一批,交付部队使用,在打击敌”海狼”艇的战斗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该项成果于1964年荣获全军技术革新二等奖。
后来,舰艇上装备性能更好的照明弹发射装置,以及先进的夜视器材用于搜索敌舰,37毫米照明弹主要用于夜间射击训练时照亮靶标。
该产品由我国自行研制并逐步改进成为一机多用途,满足五种规格和多层输送的新型输弹设备。
最初的37毫米舰炮输弹机是1960年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四产品设计室按苏联产品测绘和改装设计的。1961年至1962年由广州造船厂试制,井在试制中作了改进。由于性能落后,不能满足舰艇使用要求。其主要问题是供弹率不能满足舰炮发射率;三脚架影响舰炮射界,形成左右舷火力不等;装拆费时,不合战备和夜战要求;易受敌人炮火摧毁等缺陷。
1965年5月七院向七O四所下达研制任务,要求完成输送80千克弹药的输弹机修改,供第3、4艘6610型扫雷舰使用。并接着设计新输弹机力争满足第5、6艘6610型扫雷舰的建造进度。1965年下半年七O四所组织力量研制,在五个方案中选择了结构简单、供弹率高、通用性强、容易制造、并能满足6610型扫雷舰输送37、25毫米舰炮和14.5毫米高射机枪等五种规格弹药箱要求的托盘式输送方案。1966年上半年完成技术设计后,即进行样机试制和试验,经过鉴定认为性能已达到设计要求。因而转到广州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生产,并装备于6610型扫雷舰上。
1967年下半年又为073型登陆舰设计了37毫米舰炮输弹机,由大连造船厂制造。1968年下半年根据海军修理部要求为65型护卫舰上37毫米舰炮改装托盘式输弹机,此时对设计作了改进,增加了下部联锁装置和装弹的自动进弹机构,到20世纪70年代所有6610型扫雷舰上均为托盘式输弹机所代替。同期,又由沪东造船厂生产,装备于053K型护卫舰上。
由于舰炮的供弹设备用在不同舰艇上,要根据甲板层数、层高、舱室条件和弹药舱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1976年在为072型大型登陆舰和073E型中型登陆舰设计37和25毫米舰炮的输弹机时,又对托盘式输弹机进行了以通用性为主要目标的改进,1976年12月完成,并由中华造船厂和安徽某厂试制,1979年和1980年,分别装备于这两型登陆舰的首舰上。
61式双37舰炮的标准炮组由8人组成,分别是:炮长、装弹手2、瞄准手2、距离装定手、运弹手2。但在一些吨位小的舰艇上,为节约人力,运弹手是由其他岗位的水兵兼任的。
战斗中,炮长按领导意图完成射击任务,明确下达目标性质(舰艇、飞机的动态、类型)和目标位置(相对己舰舷角、高低角和序列),然后瞄准手捕捉目标,压弹手装弹。
射击时通常采用点射和连续点射。点射为3-5发,主要射击远距离目标,或在限制弹药消耗时使用。连续射是以1-2秒的间隔连续点射,这样既能增大火力,又减少了炮身震动对射击精度的影响,连续射通常用来射击近距离目标和空中目标。
口径:37毫米
炮身长:68倍口径
初速:860米/秒(曳光杀伤弹)
射程:最大8500米;有效4000米
射高:最大6700米;有效3000米
射速:理论160发/分X2;战斗50发/分X2
瞄准范围:高低-10度-+85度;方向360度
全炮重:3250千克
76式与61式性能基本一致。
主要装备在851号情报收集船072Ⅲ型(玉亭级)大型登884 镜泊湖号458 塞巴里(Saiburi)883 阳澄湖号457 克拉巴厘(Krabu456 邦巴功(Bangpako073Ⅲ型(玉登级)中型455 昭披耶(Chao Phr537 沧州号557 吉首号(退役)918型(沃雷Wolei级)536 芜湖号(退役)556 湘潭号(退役)545 临汾号164 桂林号037IS型反潜艇北救122打捞救生船535 黄石号(退役)554 安顺号(退役)544 旅顺号553 韶关号543 丹东号134 遵义号956 纳赛尔号951 纳吉姆·扎费尔号133 重庆号534 金华号072型Ⅱ(玉康级)大型登163 南昌号533 台州号881 洪泽湖号552 宜宾号(退役)073ⅡY型登陆运输舰551 茂名号(退役)520 开封号(退役)132 合肥号519 长治号882 鄱阳湖号509 常德号(退役)510 绍兴号(退役)518 吉安号162 南宁号(退役)514 镇江号(退役)108 西宁号(退役)512 无锡号(退役)南救502近海潜水救生船北救137近海潜水救生船513 淮安号(退役)511 南通号(退役)131 南京号(已退役)517 南平号107 银川号(退役)161 长沙舰(退役)515 厦门号(退役)516 九江号073型中型登陆舰(退役531 鹰潭号(退役)106 西安号(退役)160(已退役)105 济南号(退役)503 开源号(退役)502 南充号(退役)501 下关号(退役)504 东川号(退役)529 海口号(退役)057K港湾扫雷艇062型(上海级)高速护卫508 西昌号(退役)507 凭祥号(退役)506 成都号(退役)505 昆明号(退役)6605、6610型扫雷舰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1:53:00 +0800 CST  
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


郑和号上的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
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1973年定型,是一种全自动遥控火炮,配备雷达、指挥仪、半自动光学瞄准系统。
口  径:30毫米
高低射界:-12°~+87°
方向射界:左右176.5°
射  速:2X1000发/分
初  速:1050米/秒
有效射程:3334米
有效斜距:4000米
最大瞄准速度
高低:50°/秒
方向:70°/秒
最大瞄准加速度
高低:100°/秒2
方向:100°/秒2
最小瞄准速度
高低:0.5°/秒
方向:0.5°/秒
全炮重:1800公斤
指挥雷达:圆球
弹箱容量:500发
主要装备在P29B导弹艇(出口) 037-Ⅱ型(红箭级)导弹 021G型导弹艇(退役) 81 郑和号训练舰 037I型反潜艇 021型导弹艇(退役) 037型反潜艇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1:56:00 +0800 CST  
61式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1961年式双联25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岸上目标射击。曾大量生产,广泛装备我国海军导弹艇、护卫艇等各种
舰艇。
1959年,一机部下达仿制苏联2М-3双联装25毫米舰炮任务。l960年初,首先进行自动机和液压传动的试制;1962年,试制成9门火炮,进入工厂靶场作射击试验;1964年12月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生产定型,并命名为1961年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简称61式双25舰炮。
61式双25炮刚刚定型一年后就赶上1965年的“八六”海战,装备此炮的护卫艇参加了战斗。这次海战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
1971年改进型试制成功。7月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1972年2月海军装备部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61-1式双25舰炮。
初  速:890米/秒
射  速:800-900发/分
有效射程:2778米
有效斜距:2800米
高低射界:-10-85
方向射界:360
全  重:1735公斤
弹箱容量:65发
炮手人数:1人
1961年式双管25mm舰炮是一种小口径半自动舰炮,用于对空、对海和岸上目标射击。曾大量生产,广泛装备我国海军导弹艇、护卫艇等各种舰艇。
1959年,根据海军装备的需要,一机部向某厂下达仿制苏联2М-3双联装25毫米舰炮任务。该厂原是一个只能生产步枪、机枪等轻武器的兵工厂曾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做出过贡献。工厂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翻译和消化图纸资料,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加工工艺和工装以及补充加工所需的专用设备,为试制作好物质被备。
l960年初,首先进行自动机和液压传动的试制。试制中遇到不少困难,如机体滑行槽、炮栓闭锁齿的铲齿、滚珠轨道和膛线等加工问题,以及摇架焊接变形,特别是液压传动部分加工精度和光洁度要求很高,但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下,都一一克服了。1962年,试制成9门火炮,进入工厂靶场作射击试验。10月和12月两次发生炸膛事故,与此同时,进口的苏联造双25毫米舰炮也发生相同事故。事故发生后,自动机主要部件都受到损坏,并严重影响射手安全。l962年l 2月,工厂成立事故检查组对图纸资料、材料、工艺进行全面分析检查,1963年1月确认事故原因主要是自动机反跳卡锁机构闭锁不确实,炮栓自由行程与反跳行程配合不合理,因此决定由工厂组织试验和改进。于是工厂成立了自动机改进工作组,采取了缩短击针前端尺寸,增大反跳锁杠杆空行程,堵塞炮管八个导气孔,调整炮管缓冲簧和炮管复进簧的弹簧力等一系列措施。经过大量发射试验,解决了问题。此外还解决了自动机拔叉脱出滚轮和液压传动漏油等问题。同年,生产厂房建设完成。1964年,经过国家靶场和海上试验证明,存在问题已解决。工厂经过小批量生产,创造了批生产条件,1964年12月海军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生产定型,并命名为1961年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简称61式双25舰炮。
61式双25舰炮由两门自动炮、供弹系统、炮架、瞄准具、液压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总体结构采用两门炮上、下配置,双耳轴摇架;瞄准系统在左侧,供弹系统在右侧的布置。上、下配置火炮利于减小体积,节省舰艇上的安装空间,特别是早期潜艇上也安装有25炮做防空武器。
自动炮采用炮管短后坐原理,复进机为弹簧式,制退机由炮管缓冲器和复进簧共同组成。炮栓为纵动式螺式炮栓,旋转闭锁,齿条式开栓和加速机构、机械式击发机构,首发装填和退弹可用液压装填机构,也可用手动操作。击发机可选择单管和双管发射,并有自动停射机构,当炮身转动到危险界时火炮不能发射。炮弹击发后,炮身与炮栓一起后坐,后坐结束后,炮身开始复进,齿轮和加速机构开始工作,推动炮栓向后,完成开栓和抽筒动作,拨弹板在炮身复进过程中拨弹,这样可以提高射速。炮身复进到位后,加速机构与炮栓脱离,然后炮栓在复进簧作用下把新炮弹推入炮膛,完成闭锁、击发。
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采用金属可散链节,也可使用7发弹夹供弹。供弹机安装在火炮起落部分上,在火炮射角变化时,相对炮身静止。供弹机用于将弹药从弹箱出口导引到自动炮受弹器内,由扇形导引、支架托盘等组成;65发弹箱和弹箱托架安装在火炮回转部分上。供弹时炮手将弹药箱置于托盘上,并用定位器固定。
炮架由摇架、瞄准机、托架、炮架座、座圈组成。由于火炮布局特殊,摇架由上、下摇架和左、右连接臂组成。有两个耳轴,上述部分之间构成平行四边形,以保证火炮起落角度相等。高低机为蜗轮蜗杆齿弧式;方向机为蜗轮蜗杆齿环式,以保证360度环射。高低机和方向机都有手动和液压两种工作方式,用离合器转换。液压方式下火炮动作灵活、平稳,反应速度约为手动的3倍,为主要工作方式。炮座为滚珠座圈式,回旋架在基座内转动。炮座外装有胸墙式防盾。
液压传动装置由泵组驱动,用油管和两个电动机接通,分别负责高低机和方向机。另有动力缸用于驱动火炮活动部分。瞄准手用操纵杆完成半自动瞄准。
瞄准装置采用环形瞄准具,这类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射击,结构简单,不需要装定标尺,但无夜战能力。该炮由瞄准手、装弹手操作。
61式双25炮主要使用杀伤燃烧曳光弹,全弹重0.64千克弹丸重0.28千克。
1958年开始测绘仿制该弹工作。某弹药工厂于1962年完成仿制。发射药于1964年12月生产定型;全弹于l 965年1 2月经国家靶场试验通过,1966年底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1963年国家下达该弹的黄铜药筒改为钢质药筒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攻克了掉底火、.根裂等技术难关,于1975年完成设计定型,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66年3月某厂对装药结构也作了改进,取消纸质紧塞具,将丝状陈铜剂改为圆片状,起到除调和紧宠的双重作用,并消除了早炸和近炸现象。
穿甲爆破燃烧弹是我军根据实战需要独立研制的弹种。要求2000米射程内和杀燃曳弹的弹道一致,并对海上目标有足够穿甲能力。对岸上目标射击时,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毁装甲输送车。
在研制过程中,经过对比多种方案设计和摸底试验,优选三条弹带和钢质风帽结构的方案,经过试验解决了穿甲指标等问题,但2000米外弹道不一致,又经多次试验优选了一个连接光滑、风帽只辊一道沟、弹形系数最小的方案。最终解决了2000米的外弹道一致问题,而且弹道系数指标比要求值还好。最终通过了国家靶场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61式双25炮刚刚定型一年后就赶上1965年的“八六”海战。这次海战击沉了国民党海军大型猎潜舰“剑门”号,和小型猎潜舰“章江”号,装备此炮的护卫艇参加了战斗。海战中,国民党军舰上的舰炮虽然口径大、射程远,但是由于缺乏稳定系统,在风浪中无法瞄准;而方小艇上的速射炮在近战中发挥了火力猛烈的长处。但实战中反映出此炮在高射角下故障多,在对海和对空作战中火力不够集中,因此海军装备部提出将火炮由叠装改为平装。增大弹箱容量以及增加光学瞄准具和夜间照明装置等改进意见。五机部下达了改进设计任务。工厂组织了十多位技术人员负责改进设计,于1971年试制成功。7月通过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1972年2月海军装备部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61-1式双25舰炮。
1977年初,在部队使用时出现火炮零件多次断裂,问题十分严重。经工厂科研人员、院校专家、研究所等单位协助攻关,根据断裂部位相似,脆性断口,分析出断裂原因是由于起高强度在大应力、高速应变情况下的疲劳问题。因此采取分散应力、更换材料和改变热处理工艺来提高材料韧性等措施,1年后解决了问题。
61式25毫米炮作为一种半自动瞄准舰炮,其自动化程度度低,现在已经落后了。但是由于这种炮弹道性能不错,而且产量很大,在未来战争中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就初速、射速和弹丸威力来看,超过科所沃战争中另美国飞行员非常害怕的“巴尔干眼球”(南联盟的一种小口径高炮)。
主要装备在082-II型(涡藏级)扫 851号情报收集船 074型(玉海级)小型登陆 074A型双体通用登陆艇 884 镜泊湖号 883 阳澄湖号 082型江河港湾扫雷舰 164 桂林号 东修911潜艇修理舰 134 遵义号 133 重庆号 东救304近海潜水救生船 163 南昌号 132 合肥号 162 南宁号(退役) 108 西宁号(退役) 072型(玉康级)大型登陆 131 南京号(已退役) 079型(玉连级)中型登 107 银川号(退役) 161 长沙舰(退役) 073型中型登陆舰(退役 106 西安号(退役) 160(已退役)105 济南号(退役) 024型导弹快艇 021型导弹艇(退役) 067型(玉南级)小型登陆 062型(上海级)高速护卫 6605、6610型扫雷舰 6602型木质鱼雷快艇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2:03:00 +0800 CST  
舰载高射机枪
69式14.5mm双管舰用机枪,59式双联装14.5毫米机枪,89式12.7毫米重机枪(临时)


69式14.5mm双管舰用机枪,是中国自行设计的产品,是根据对1959年—1式双联舰用机枪和1965年式双联艇用机枪提出的通用化要求进行设计和研制的。  主要用于射击速度低于300米/秒、距离在2000米以内得空中目标,也可射击1000米以内的地面轻型装甲目标及火力点等。射速300发/分,弹箱容量150发。
主要装备在074型(玉海级)小型登陆 037IG型(红星级)导弹艇 271Ⅲ型登陆艇 037IS型反潜艇 722/722Ⅱ型气垫登陆艇 南救502近海潜水救生船 北救137近海潜水救生船 271型/271Ⅱ型中型登陆 6625型铝质鱼雷快艇 026型钢质鱼雷艇 069型(玉清级)小型登陆 067型(玉南级)小型登陆 6605、6610型扫雷舰
59式双联装14.5毫米机枪

双联装59-1式14.5毫米舰用(纵列立)式机枪,高平两用。
主要装备在503 开源号(退役) 502 南充号(退役) 501 下关号(退役) 504 东川号(退役) 529 海口号(退役) 057K港湾扫雷艇


56式14.5mm大口径机枪上面两种机枪都是这样这种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2:14:00 +0800 CST  
89式12.7毫米重机枪


此为反海盗加装的武器,但在军舰上有专门的枪架,可以常态化部署
89式重机枪的枪身长1640mm,有效射程1500米,理论射速450~600发/分。除了重量轻,89式机枪还有许多其它优点。
自动武器的自动循环主要有导气式、管退式和枪机自由式三大类(也有其他一些形式,但数量稀少)。在当今使用最广的重机枪中,俄罗斯的DShK/DShKM和NSV式采用了导气式,美国的M2HB式采用了管退式,而89式重机枪则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在其它枪种上曾采用过,但在大口径机枪上尚属首次,它综合两种自动方式的优点,既减小了枪身的后坐冲击力,又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射击精度,一举多得,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有意思的是,美国最新研制的XM312轻型重机枪也采用了管退与导气式混合的自动方式,而XM312计划的目标也是研制一种重量轻、后坐力低的重机枪。
89式重机枪的枪管与机匣连接采用抽拉式固定栓,可快速进行装拆,而且只有固定栓装到位并合上供弹机后才能射击,确保使用安全。
供弹机构与枪架均为首创供弹系统采用环形杠杆作为传动机构,结构简单、新颖,工作平稳、隐蔽,使用方便,排除故障容易。枪架采用球形铰座结构,摇架和托架为一体化设计,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同时紧定,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
89式重机枪配用的弹药主要为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和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两种。


89式重机枪安装有机械瞄准具,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两种。由于12.7mm重机枪经常要射击超过1公里的目标,低倍率的瞄准镜有助于射手迅速寻找、瞄准这些目力范围以外的目标,而且能减少瞄准误差,该白光瞄准镜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平射瞄准转化迅速、校正方便等优点;而微光瞄准镜性能优越,作用距离远,瞄准精度高,在无月光星空条件下,能识别350米距离上的单个士兵及800米距离上的轻型装甲目标。
由于89式12.7mm重机枪重量轻、便于机动,因此可以装备到营、连级,增强这些部队的压制火力。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2:17:00 +0800 CST  
12.7MM单管航空机枪吊舱





具体数据不详两个能轻松抱起这东西应该不重,里面应该是89式机枪,按照89式机枪数据的话就是有效射程1500米,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2:24:00 +0800 CST  
715Ⅱ型弹炮合一系统
劳动人民智慧多,国造简陋版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霹雳8导弹


715Ⅱ型弹炮合一系统:由76式37mm双联自动舰炮和PL—8H型近程低空舰空导弹双联发射器组成。
为尽快缩小与外国差距,1982年中国国防工业部门开始论证引进新型空空导弹。当年刚投入黎巴嫩空战的以色列怪蛇III50枚命中的优异战绩引起中方注意,斥资5亿美元向以色列拉斐尔公司采购1500枚怪蛇III导弹,并引进生产线,于1989年获得生产许可证,命名为PL-8,PL为霹雳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PL-8由西安东方机械厂大批生产,其生产线是全国工程化实力最强、质量最为可靠的。该生产线除了生产PL-8和PL-9空空导弹外,也承接其它军工产品。PL-8/怪蛇III的知名度也许稍逊于同代的美国AIM-9L响尾蛇导弹,然而除个别零件外,其整体性能并不逊色于后者。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从友好国家弄到一批AIM-9L,由于其接口与PL-8相同,可不经改装直接试射,结果表明最重要性能之一的不可逃逸区小于PL-8。这一点美国人比中国人更明白,2001年王伟座机被美军撞毁后,美军播出之前的录像,特别强调PL-8“严重威胁美军飞行员安全”,可见,美军的格斗导弹从性能而言并无优势。
PL-8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公里,最大使用高度20公里,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过载35g,导引头最大离轴发射角20度;引信采用发动雷达加触发式,作用距离7~10米;破片式弹头铸有2500颗钢珠,杀伤半径13米,重11公斤;全弹重120公斤,弹长3米,弹径157毫米,翼展0.86米,是世界上出色的第三代红外格斗导弹。
被军方称为八号弹的PL-8,以操作简单、维护简易、性能优异、可靠实用而获得好评。
20世纪90年代初在消化PL-8技术的基础上,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推出了试验用的PL-8H护卫舰舰载型导弹,后来又研制出改良型导弹PL-8B。
PL-8B与PL-8外形最大不同是寻标器头罩玻璃以非透明材料制作。1993年PL-8B定型靶试成功,翌年开始服役,目前在役的大部分是这种国产型。由于服役后没出过一次质量问题,空军对其质量可靠性非常满意,因此亦获得技术兵器罕见的免检待遇。
八号工程从以色列引进的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完整的当代先进生产流程和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后者的影响远超出PL-8和导弹行业本身,它令中国军工产业潜移默化与西方接轨,其深层意义远超一般人所想像。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3:22:00 +0800 CST  
只装备555 昭通号护卫舰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3:23:00 +0800 CST  


圆球雷达,制导69式双管30毫米舰炮,@水端天际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3:27:00 +0800 CST  
AK630六管30MM自动炮

AK630中国改进版

022导弹快艇上的AK630打开顶盖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结构

AK-630M型是俄罗斯的一种小型舰炮,被大量装备在大中型水面舰艇上,用于近程防御、攻击小型水面目标和漂雷。我国随现代级一同引进。
AK-630是由一门AO-18 六管30mm加特林机炮、MR-123-02 火控雷达系统、SP-521 电子光学追踪器组成。 MP-123 火控雷达系统可以同时控制两组AK-630(俄国舰艇通常每舰安装2-6组AK-630),追踪4 km以外的空中目标或是5 km以外的海上目标。P-521 电子光学追踪器可以于7 km 以外侦测到类似 MiG-21大小的空中目标或是70 km以外类似鱼雷艇大小的海上目标。AK-630目前普遍安装于俄国各式船舰上。
AK-630 是全自动电脑操作机炮,也可以由炮手遥控操作。它的射速高于荷兰制造的守门员近迫武器系统(Goalkeeper)与美国的Phalanx方阵近迫武器系统(CIWS),达6000~10000发/分。
总重 AK-630/630M: 1,850 kg(空),1,918 kg(含弹药),9,114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AK-630M1-2: 2,500 kg(空),11,819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AK-306: 1,100 kg(空),1, 630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
全长 1629 mm
枪管长度 1620 mm

炮弹 HE-FRAG, FRAG
口径 30 mm
最大射击仰角 -12 to +88 度 at 50 度/s
最大回旋角度 360 度 at 70 度/s
发射速率 83 发/秒(5000 发/分钟).
枪口初速 900 m/s (MPDS round).
有效射程 4,000 m
最大射程 8100 m
供弹方式 AK-630/630M: 2,000 发AK-630M1-2: 4,000 发AK-306: 500 发
瞄准具型式 A-213-Vympel-A、含雷达、光学以及闭路电视控制系统
装药量 48.5 g
双管的AK-630-M2型,两门转管炮纵向布置,有效的提高了射程,外形也做了隐身化处理


AK-630目前主要装备在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 阿兹玛特级((出口) 071型大型船坞登陆舰 937号综合训练舰 526 温州号 525 马鞍山号 022型导弹快艇 137 福州号 136 杭州号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3:37:00 +0800 CST  
卡什坦 弹炮合一近程防御系统




“卡什坦”是俄罗斯“栗树”舰载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的出口型,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大威力火炮、多用途导弹和一体式雷达一光电火控系统集成在一个炮塔上的防空系统,主要用于防御精确制导武器、飞机和直升机的空袭,也能攻击海上小型目标。
短剑(DIRK 出口版叫栗子,音译卡什坦)是由苏联研发的近迫武器系统1988年服役,俄国代号不详,北约代号CADS-N-1。每座CADS-N-1左右各有一座自动旋转的,6管30毫米AK-630炮,射速3000发/分钟,射程2.5公里;左右共8枚9M311K/3M87/SA-N-11巢鼬舰射防空导弹,长2米,弹径15厘米,重30公斤,战斗部8公斤,射程8公里,指令导引和半主动雷达或红外导引,可同时追踪多个目标。此系统结合导弹及速射炮的优点,增加防御效果。
卡什坦开火,及其装填,瞄准都有
视频来自:爱奇艺

火炮(GSh-30K}
火炮管数:2×6
初速:900米/秒
口径:30毫米
射速:10000发/分
射程:500~4000米
备弹弹数:1000发
导弹(SA-N-11)
发射管:2×4
射程:1500~8000米
射高:5~3500米
速度:千米/小时
制导:雷达与光学
备弹弹数:32 枚
详细介绍
“卡什坦”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包括指挥模块、作战模块、防空导弹存储和再装填系统、防空导弹和炮弹。体积小、重量轻,可配装在多种舰艇上,还可以作为陆基防御武器。根据舰艇排水量和作战任务的不同,指挥模块和作战模块可灵活地组成多种配置形式。
指挥模块用于探测目标和进行目标分配,为作战单元提供目标指示数据,最多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其中的搜索雷达可以使用舰载监视雷达,对雷达截面积0.1平方米、高度15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2千米,对雷达截面积5平方米、高度1000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45千米。火控计算机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并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作战模式。
作战模块包括导弹/火炮炮塔、导弹和目标跟踪设备以及武器控制系统等。它利用指挥模块提供的数据锁定目标,利用雷达/电视-光学控制系统进行目标和防空导弹的跟踪,向不同距离上的目标发射导弹和火炮。可在一分钟内对6个空中目标进行跟踪和攻击。制导方式有两种,如果制导雷达受到干扰,可转入红外制导方式。每个指挥模块最多可控制6个作战模块。
导弹/火炮炮塔上装有两个四联装导弹发射筒和两门6管30毫米机关炮,机关炮分别安装在旋转式炮塔的两边,导弹发射筒则分别装在两门火炮上方。
防空导弹存储和再装填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作战模块正下方甲板下空间内的储运发射箱储存导弹,同时为作战模块自动装填和再装填导弹。
“卡什坦”系统配备的导弹是SA-N-11防空导弹,装在储运发射箱中重60千克,战斗部重9千克,射程为1.5千米-10千米,有效射程8千米,最大射高6千米。弹药基数为32枚,发射器上8枚,存储和再装填系统中24枚。该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助推飞行段的时间短,助推器分离后导弹速度减少量小。机关炮为AO-18K式,射速高达10000发/分,有效射程为0.5千米-1.5千米,最大射程可达4千米,最大射高2千米。炮弹初速900米/3),弹药基数1000发,进行密集射击不会影响炮的寿命。
与“卡什坦”功能类似的装备,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密集阵”系统,虽有人称“卡什坦”更胜一筹,但实际上它们还是各有千秋的。
“卡什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弹炮结合。作战时,“卡什坦”首先发射防空导弹拦截远距离处的来袭目标,充分发挥防空导弹命中精度好、毁伤概率高的特长;多管小口径火炮承担后续拦击和补充打击的任务。它将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速射炮在不同距离拦截来袭导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密集阵”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密集阵”的自动化程度却是“卡什坦”无法比拟的。“密集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实行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和攻击目标的近距离防御武器系统,采用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火炮三位一体的结构,系统的全部作战功能由高速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它的反应时间为3.7秒,而“卡什坦”为6.5秒。在人员配置方面,“密集阵”3人,“卡什坦”5人。
在火炮威力方面,两者是旗鼓相当。“卡什坦”有两门6管30毫米火炮,射速为10 000发/分,是现役武器系统中射速最高的。“密集阵”只有1门6管20毫米机关炮,射速4500发/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密集阵”的火力比“卡什坦”弱,因为美国人在射击精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而且还改进了发射药和穿甲弹丸,使20毫米弹的威力达到了30毫米弹的水平。
“卡什坦”由于是弹炮一体,所以明显比“密集阵”显得笨重,两个转管炮中心距离2.5米,整个系统全重19吨。“密集阵”则采用了模块化设计,除了炮位控制台与遥控台设在舱外,其它设备都以模块形式装配在炮架上,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各型军舰上,通用性好。
该炮适装型不好,总重达到19吨,只能装到大型军舰上。
主要装备在139 宁波号 138 泰州号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4:04:00 +0800 CST  
鱼雷
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800倍,而压缩性只有空气的1/2500,是爆炸的良导体。炸药在水下爆炸瞬间可以形成几万个大气压和几千度的高温瓦斯,并以6000-7000米/秒的速度迅速膨胀,强大的冲击波能轻松撕裂舰艇,所以尽管鱼雷出现已经百年但在现代军舰上任然牢牢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人民海军诞生之初就大量使用鱼雷艇,所以中国对这种水下老兵倍加青睐。

鱼雷命中目标时那爆炸声和撕裂钢板的声音比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还要震撼。
53-65型热动力反舰鱼雷


二战以后,前苏联为了对付美国的核潜艇和庞大的航空母舰等,从1950年开始一直不断地抓紧对新型潜艇和新型鱼雷的研制,以与美国相抗衡。前苏联的热动力鱼雷,有在二战时期开发使用的45-36型、53-35、53-39型。到50年代,根据与美国相抗衡的作战需求,研制了53-51型、53-56型、53-57型、53-65型等一系列热动力鱼雷。其中53-65型鱼雷是采用重新设计的动力系统,并装备了新的鱼雷制导系统。该雷研制时称为高速自导鱼雷,在1965年研制成功,随后以代号53-65型鱼雷装备前苏联海军,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热动力制导反舰鱼雷,也是前苏联海军装备数量较多的鱼雷。
二、53-65型鱼雷的研制史
二战以后,鱼雷已成为对付水面舰艇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更加有效地打击水面舰艇,鱼雷研制者都在努力提高鱼雷航速。在提高鱼雷推进性能的传统方法全都用光的情况下,在所给定的外形尺寸下,要再提高鱼雷航速,就要求相应增大其发动机的功率。当时要再显著地增大已有的电动鱼雷的电动机和蒸汽瓦斯鱼雷的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已无可能,原则上只能是建造大功率的涡轮发动机或喷气发动机。所以研制高速鱼雷这一任务在前苏联实际上是沿着两个方向和途径实现的。一种方式是靠研制水下火箭,另一方式是研制热动力涡轮鱼雷。
前苏联研制的水下火箭取得了成功,很快在50年代初就装备了部队。高速涡轮鱼雷的研制工作于1953年开始在400科研所分所(后改称海洋热工技术研制所)进行。该所首先论证了研制2000马力输出功率鱼雷用涡轮发动机是可行的,但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必须在雷上放置足以保证给定航程的燃料储备,研制新螺旋桨,选择雷体、鳍和舵的线型,以及研制出在空泡现象很显著的条件下工作所必需的新的控制仪器、导引系统和非触发引信。
400科研所分所根据前苏联海军司令部下达的战术技术任务书,在1956年完成了研制高速自导鱼雷的全部准备工作。战术任务书要求,该鱼雷应当具有双速制,即鱼雷在追踪和接近目标的过程中,鱼雷的主机应采用高速工况,在制导系统引导鱼雷和搜索目标的过程中,鱼雷主机采用低速工况。
为了改变对螺旋桨的传动比,研制的双工况涡轮发动机具有双速离合器,这可保证在工况变化时使涡轮发动机的转子的转速不变,因而保持涡轮的效率不变,同时也制造了单工况的涡轮发动机。
该所很快研制出一批试验用的样雷。该样雷只具有高速自导鱼雷的低速工况,用于试验调整自导装置,非触发引信、控制仪器仪表、氧化剂的新容器的结构和操雷头的结构等。
自导装置采用了新的回声探测方法,接收发射装置安置在了纵垂直平面内,只需要较小的发射功率,而且对鱼雷航行时横倾的精度要求也降低了。
鱼雷自导装置和抗干扰的非触发引信在鱼雷实验室中试验调整后,安装到了试验样雷上。研制的高速自导鱼雷所采用的推进器和鱼雷尾部的结构型式、各容器的相对布置等方面,与53-57型鱼雷所采用的相同。
鱼雷中新的控制仪表在鱼雷实验室中进行了初步的试验调整。
在1960年二季度制造了试验批次的高速自导鱼雷。同年9月该批次鱼雷运至海上试验靶场进行试验考核。在试验期间,分别从试验用的水下沉箱和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中进行发射,分别检验和考核该雷在高速和低速两种工况下的航程和航行弹道,自导装置、控制仪表和非触发引信的性能等。试验结果比较理想和满意,唯一的主要缺陷是在高速工况时鱼雷的航深不大稳定,经分析后发现是由于副翼的舵效应差。对控制仪表的试验表明,鱼雷航行深度的控制是鱼雷研制中的一大难题。解决方法是将鱼雷所用的机械式定深器改进成了电气式定深器。采用了电气式定深器后,要求进行大量的模拟及实物的试验研究。最后通过进行大量工作,终于能给鱼雷按深度航行的参数引入技术条件规范。
在横倾校平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从各类不同舰级的舰船上进行了发射试验,其中包括从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上进行调定“角度”发射。通过所进行的这些发射试验的经验中得出以下的结论:即需要有一种通用仪表,该仪表既要能保证鱼雷在全航程的整个弹道上(也包括初始段)都控制鱼雷的横倾,又要能在发射时刻保证仪表的工作姿态与发射舰艇的横摇和纵摇无关。此通用控制仪表只是在第一批次的试射开始前夕才研制出来,而在此仪表装备之前采用的是各种不同的“替代”仪表。
为了做好从高速潜艇上发射高速自导鱼雷的准备工作,确保能使鱼雷从这些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射出不发射故障,进行了发射安全性的试验研究工作。之所以要进行此项工作,是由于从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A级和N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鱼雷发射装置中进行发射时,鱼雷的尾部时常发生折断。当时作为一个临时性措施,决定在发射时限制潜艇的航速。
不同型号潜艇的头部线型差异很大。例如N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头部是飞船型,H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头部是艏柱形,V级攻击型核潜艇和K级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的头部是水滴形。鱼雷发射装置在潜艇上的布置位置也随潜艇的总体布置方案而变化。艇体线型和鱼雷发射装置在不同型号潜艇上的配置位置的变化,对发射时能否保证鱼雷安全出管离艇的影响颇大,在N级和H级核潜艇上,发射装置配置在两舷成两个垂直队列,在V级攻击型核潜艇上则配置在艏部艇体的上部,呈两个水平队列。保证无故障安全发射的条件是,鱼雷装填在发射管中发射时,当鱼雷向前运动无卡滞现象;鱼雷在射离发射管和平台区的过程中,作用在鱼雷上的反作用力应限制在所允许的极限负荷值之内;鱼雷出管,雷尾离开艇首平台区不与全速航行的发射潜艇相碰撞。
针对高速自导鱼雷发射时所出现的问题,从鱼雷壳体和雷尾的结构强度的观点出发,通过发射试验确定了最大允许负荷值之后,还提出了如下建议,对高速自导鱼雷的所有稳定翼外缘都成2°坡角,即鱼雷尾部做成“桶”形,同时要求在发射时提高鱼雷的出管速度。这样从高速潜艇上发射高速自导鱼雷的过程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事故。
进行国家级试验验收是在各种不同类型和舰级的舰船——驱逐舰、护卫舰和扫雷舰上进行的。在试验过程中,发射舰船的航速和海情都在整个的变化范围内考核,即与实战时的环境条件和态势基本相当,并在从目标舰至与其尾流相交的各种不同距离上(从0.5千米至5千米)进行试验考核。
对该雷导引系统的检验和考核是按照目标舰等速直航和机动航行两种状态进行的。参试的目标舰带有能投放深水炸弹的音响自卫具。这就是说,所进行的试验考核包括了目标舰在发射受到鱼雷追踪时,除采取各种可行的机动方式进行规避外,也能投放深水炸弹进行对鱼雷的干扰对抗和拦截。在各种态势下,该雷都能实现对目标的再搜索。攻击过程的导引精度采用非触发引信起爆时的作用半径值。
在进行国家试验完成之后,又按照单独的试验大纲,在新的水面舰艇上对鱼雷进行试验验证工作。首先在206型大型鱼雷快艇上进行的发射试验是在快艇全速航行、4级海情下进行的。高速自导鱼雷比所有现已装备部队使用的鱼雷的重量都要大200千克。在开始阶段的前几次发射试验中,在一定的发射初始条件下,曾发生了高速自导鱼雷碰擦艇体舷部的护板。分析故障原因后,改用新的发射药(PCH-12K牌号的火药1560克)和喷嘴(直径20毫米)使得这一缺陷完全排除。调整鱼雷的发射延迟时间后,终于使得鱼雷入水弹道的初始段没有了明显的超深,这对在沿岸和浅水海域的战斗使用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完成了在206型鱼雷快艇上进行的发射试验之后,利用大量试验所积累的经验,安排了该型鱼雷在刚刚服役的“莫斯科”号反潜巡洋舰上的发射试验。由于鱼雷发射装置布置在该舰机库甲板高度上的两舷发射孔内,发射管的轴线距水面的高度为9~10米。当该舰在大风浪里航行时,发现发射孔遭到水的冲淹,后来就把两舷的鱼雷发射装置拆除了。按前苏联海军的看法,这样就排除了该舰使用鱼雷的可能性。也许,还会有其它的解决方案。
在对高速自导鱼雷进行第一批次的批量生产之前,还对进一步改善该雷的使用性能和航行性能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如采用了“无水”发射后,使得该雷能将所携带的燃料储备量增加20%。这样一来,就使得鱼雷的航程大为增加。
该雷的生产代号为243,在1965年研制成功后以代号53-65型装备前苏联海军的潜艇部队。后经进一步改进完善后的代号为53-65K型。该雷是前苏联海军的第一代热动力制导反舰鱼雷,该雷由水面舰艇、潜艇携带,打击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大中型水面舰船。由潜艇携带使用时,可从水下100米以内的任意深度上发射。
服役时间:1965年
弹长:7.95米
弹径:533毫米
弹重:2100千克
弹头:400公斤
导引方式:主动/被动寻的
自导作用距离:1000米
引信:触发/非触发
动力:气压式供应系统,汽轮机,对转桨
能源:煤油,氧气,海水
速度:45节
射程:19公里
航深:4-14米
我国随现代级一同引进,主要装备在基洛级潜艇上。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4:31:00 +0800 CST  
APR-3E“奥廖尔”航空反潜鱼雷



АПР-3Э鱼雷又称为“奥廖尔-M”(Орел-М),Э似乎意思是出口型,中国海军随着卡-28地引进,采购了不少这种鱼雷。3Э是АПР-2Э的改进型,АПР-2Э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加喷气推进,而АПР-3Э改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联动涡轮喷水发动机。
它是在1997年的莫斯科航空展首度出现的空射反潜鱼雷,可适用在固定翼和旋翼式反潜飞机上,SU-32FN未来可能挂载执行反潜任务。与较早期的APR-2相比,APR-3E以涡轮水喷射发动机取代了固态火箭,使其速度和攻击深度均较旧系统提升。
这型鱼雷的运行时间仅有一至二分钟,但其具有65节的高度,同时可以追踪深度800米以内的目标。该鱼雷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秘密研制,到90年代初研制成功,同时小批量装备俄海军航空兵部队,主要由图-142M、伊尔-38反潜飞机和卡-28及米-14直升机等携带投放。该弹可打击下潜状态、潜望状态、水面航行状态的潜艇,也可攻击各种水面舰艇,目前西方尚没有与之相似的武器,属俄罗斯的独门绝技。АПР-3Э反潜鱼雷充分结合了最新的导弹技术和鱼雷技术,采用了独特的推力可控固体推进剂涡轮射流式主发动机,航速快,水下航行稳定,采用主被动声自导,几乎不受海上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其攻击时间短,入水时已经距离目标很近,不易受到目标干扰,并且具有可靠的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目标能力,攻击概率高。该弹的最大作战深度达600~800米,这是其他反潜武器所无法比拟的。
APR-3E的最大攻潜深度高达800米,较APR-2增加200米;它能在水下维持120公里/时的速度攻击目标;导弹配备敏感性较佳的声纳导向头。
能在距离潜艇2,000米处捕捉目标,而APR-2则须在1500米范围才能侦测到目标;俄罗斯方面宣称,APR-3E的命中率可达80%至85%。
APR2E,APR3E,APR3ME虽然是火箭动力,但由航空平台搭载,空中投放,自由落体,该反潜武器是到了水下才启动火箭动力系统的,虽然是火箭动力但是并没有摆脱航空反潜鱼雷系统的范畴,把它定义到火箭动力鱼雷我想也更不会引起误会和歪解。毕竟只有在空中具备自动力飞行的叫导弹才更合适吧,或者干脆要叫成“水下导弹”也比较容易甄别。以前国内也有翻译成“空射反潜火箭”或“空射反潜导弹”,因为这个鱼雷采用火箭涡轮喷水发动机,比较独特,不过我觉得称呼鱼雷比较好。АПР-3Э鱼雷比西方制式空掷反潜轻鱼雷,譬如鱼7,速度快,深度大,缺点是搜索段距离短,对反潜机搜潜定位精度要求高。适用机型,Ту-142М, Ил-38, Ка-27, Ка-28, Ми-14等。

口 径:350毫米
全 长:3685毫米
重 量:525公斤(飞机部署另外25公斤配件)
战斗部:100公斤,装药74公斤
引 信:触发/非触发
制导系统:水声联合(带水声相位修正)
搜索距离:1800-2000米
攻击距离:800-1200米
方向图开度:90*45度
分辨率:0.2-0.3(信噪比)
方位精度:1.5-2.0度
动 力:推力可调固体涡轮+喷水发动机
潜 深:0-800米
航 速:65节,约100节
射 程:> 3公里
最大目标速度:>43节
搜索方式: 螺旋搜索
命中率:80%至85%
目标杀伤概率:0.9(目标指示均方根差为300-500m的情况下)
完成作战任务时间:1-2分钟
作战方式:飞机或直升机投放
主要装备在中国进口的卡28反潜直升机上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7-07 19:04:00 +0800 CST  

楼主:恋莎年华7

字数:43499

发表时间:2014-07-07 05: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3 18:20:21 +0800 CST

评论数:21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